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甜生软语 点赞 分享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通用16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篇1

  沙河口区 中山路小学 蒋文秀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现在的孩子在和平的环境中长大,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教学时要注意联系生活的实际,联系当前世界的局势,通过录象画面让学生亲身感受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引导学生体会理解,并在充分的感情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感悟书中的这种情感,感受和平的可贵,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来表达自己爱好和平的美好的愿望。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情感迁移。

  课前放录像(战火纷飞的伊拉克)创设情境。

  课上导入  :课前大家注意到电视中的节目了吗?你看到了什么?

  通过伊拉克战事情况的介绍,联想9年前,引发学生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板书课题:22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引导读书,深入感悟。

  课前,大家都读了课文,并做了充分的预习。我们再一次回顾课文,边读边用心去体会,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1、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来读,体会文中的情感和内容。

  (1)失父之痛的感悟

  A 读有关的句子,通过读、评议读的情况,体会情感。

  B 比赛读,激发学生对内容的深刻的感悟、理解

  C 引读,激起全体学生与小作者达到心灵的共鸣。

  (2)世界并不太平。

  抓住重点词句的感悟。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重点句的意思

  B引导学生举出具体事例,让学生具体感受“世界并不太平”。

  “具体事例”可以是图片的展示、文字的说明等。

  C小结,和平需要全世界人们去维护。

  (3)渴望和平。

  体会读。学生在读的时候,通过对朗读的情况的评议,尤其是读的语气。从而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中的内容,掌握朗读的感情基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比赛读,深入体会情感。达到与小作者的又一次共鸣。

  2、阅读小结,激发情感:

  这篇文章,小雷利以书信的形式,向我们倾诉了一个孩子失去父亲的悲愤,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的强烈呼声。情感真挚、催人泪下。

  (放录象,通过战争环境下人们的痛苦画面,激发学生的情感,最后定格在“和平的烛光闪动”)

  三、联系生活,导向实践。

  此时此刻,大家一定都想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不同形式来表达我们爱好和平的心声。

  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几个人合作。

  1、指名展示。

  2、师生点评

  四、借助板书,升华主题。

  世界需要和平。这不只是一个孩子的呼声,这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唤。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篇2

  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对两课时的教学过程的回忆,自我总结一下,进行教学反思。

  进行第一课时时,首先通过让学生看战区孩子们的悲惨生活,使其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尤其是给孩子带来的灾难,让学生很快进入状况带着悲壮的心情来学习。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学生各抒己见、小组合作学习等几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体会感受深刻的句子时,让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的度没有把握太好,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没有进一步给与提示使其自我思考得出答案。最后指导学生怎样有感情朗读课文,效果还算不错。

  进行第二课时时,由于教学时间设计不合理,以至于后面的内容无法按时完成。因为这篇课文的一个重点是有感情朗读课文,所以在这节课伊始,便点名让四五个同学起来读,用了大约10分钟的时间,忽略了本届课的教学重点是课文的7—10自然段、划分文章层次及总结中心思想。由于时间浪费在朗读上一课的内容上,本节课只讲到划分层次,占用了下一节课的时间来完成本节应该完成的任务,实属不该。

  今后一定总结经验,接受教训。

  最后感谢老师的宝贵意见!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篇3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uó yuè  sù zhì  kěi xuán  shǒu wàn

  (  )  (  )  (  )  (  )

  shuò shì  chén jìn  fù gài  níng gù

  (  )  (  )  (  ) (  )

  二、连线题

  维持  家电        热烈  反对

  维护  秩序        强烈  鼓掌

  维修  和平        壮烈  牺牲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执行( )  ( )的目光  ( )的鲜花

  给予( )  ( )的生命  ( )的贡献

  制止( )  ( )的战士  ( )的家园

  四、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1、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让21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想一想,你能为制止战争,保卫和平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请你给本文作者雷利同学写一封信,向他表示慰问和敬意,注意书信的格式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卓越、素质、凯旋、手腕、硕士、沉浸、覆盖、凝固

  二、连线题

  维持秩序;维护和平;维修家电;强烈反对;壮烈牺牲;热烈鼓掌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执行任务;给予奖励;制止行为;亲切的目光;宝贵的生命;英勇的战士;美丽的鲜花;无私的贡献;可爱的家园

  四、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1、为了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许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不少地区仍然存在着战争,并且对其他地区的和平造成威胁。

  3、彻底根除战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篇4

  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由于距离孩子的生活较远,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教学时我注意联系生活的实际,联系当前世界的局势,通过多幅画面让学生亲身感受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引导学生体会理解,并在充分的感情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感悟书中的这种情感。

  在这节课上,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不仅有声情并茂的“读”,还有潜心会文的“悟”,学生或“读”中“悟”,或“悟”中“读”;或“读”后“悟”,或“悟”后“读”。因为悟读交汇,学生的“读”因“悟”而更动人心弦,学生的“悟”因“读”而更启人心扉。在教学“痛失父亲”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想象爸爸凯旋的情景,再配上一段沉重的音乐《tears》,整个教室沉浸在悲哀气氛中,我抓住契机,再次让学生想象此时的情景,随着思维的积极活动,学生联想、想象的翅膀随之展开。还有一个成功之处就是让学生通过课前收集有关资料来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如“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还不太平!”这些语句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课前我布置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课堂上学生谈起战争滔滔不绝,且提起战争的危害性,学生们更是深恶痛绝。

  回顾上完的这节课总感觉应该更精彩。不是老师,而是我的学生们,他们应该更出色些。仔细考虑: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我要根据情况把更多的权利还给学生们。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篇5

  教学目的:

  1、读懂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感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重点: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观念。

  教学难点:感受战争残酷,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我们生长在和平时代,非常幸福。但是,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依然饱受着战争的摧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依然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捍卫着世界和平。下面我们就一起看异端关仪他们的影象资料。同学们边看边想。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那些维护和平的人又是谁呢?

  出示维和部队遭阻击的课件

  2、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3、那些维护和平的人,有谁知道他们是谁?是从那些地方知道的?(学生回答)

  4、教师简介维和部队,蓝盔

  5、导入:很多威吓战士为了和平,把自己的鲜血洒在了异国他乡。雷利的爸爸就是其中的一员,失去父亲,他又是怎样的心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雷利的呼声,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出示课题,质疑

  1、这是一封雷利写给当时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在信中缅怀了他的爸爸。老师有这样几个疑问:(1)他的爸爸是怎样的一个人?

  (2)他发出了什么呼声?

  (3)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

  你们愿意帮老师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2、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把信的正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把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作上记号。读完后,可和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答案,互相取长补短。

  3、学生读、交流,教师巡视。

  三、解答质疑,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谁来说说雷利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2、学生说,师生共同评议,引导体会感情并指导朗读。

  3、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是老师还认为他的爸爸是个不守信的人:

  (1)我们明明相约——

  当我和妈妈捧着鲜花如约——

  可爸爸却失约了,我们接到的是——            看到的是——

  (2)看到这种情形

  如果你是雷利,你会——

  如果你是雷利的妈妈,你会——

  如果你是雷利的爷爷、奶奶,你会——

  4、失去亲人,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5、那爸爸,他为什么要失约呀?(板书战争)

  6、爸爸是个保卫和平的光荣战士,他用生命捍卫和平,即使牺牲了,他的嘴还张着,仿佛在呼唤什么,他会呼唤什么呢?(板书和平)

  7、指导朗读

  8、战争是多么残酷,和平又是多么宝贵,如果让你们选择,你们会要——    不要——

  把你的选择大声呼喊出来,让我们每个人都听见!

  9、老师听见了你们的呼声,失去父亲,心中万分悲痛的雷利又会发出怎样的呼声呢?(学生回答,大声呼喊)

  10、像雷利这样被战争夺去亲人生命的孩子,仅仅是雷利一个吗?(不是)

  11、是啊,从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到1996雷利写这封信的51年里,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甚至在作者写这封信之后的十多年里,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11、你还知道世界哪些地方的人们还在饱受战争的摧残?

  12、请看一段影象资料,想一想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3、学生交流。

  14、战争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灾难,老师觉得只有一句话能表达我们的心声,那就是我们要——

  15、雷利发出这样的呼声是为了——

  16、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让更多人听见雷利美好的心愿。

  17、这不仅仅是雷利一个人的呼声,更是所有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世界人民的呼声,让我们再次呼吁——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四、拓展延伸

  1、学完这篇课文,相信每个同学都像雷利一样渴望世界充满和平,愿意像雷利父子一样做保卫和平的战士!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能为世界和平做些什么呢?

  2、小组讨论,订立方案。(写标语  画宣传画  给总统写信)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展示。

  五、小结:

  老师相信世界人民都能听到我们中国人民和平的呼声,我们的世界也将是一个真正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的家园!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篇6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法国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过:“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学时,以课文为媒介,引领学生“以读为主,读出个性;读中悟情,以情动人。”通过读,让学生有真切的体会;通过读,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4.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引情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师:(播放课件:一组表现幸福生活的画面)看了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他们非常幸福!

  生:我感到他们的生活非常快乐!

  师:是的,在大街上,在公园里,在商场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幕情景。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样一个故事。(板书课题)

  2.由题质疑,激发感情。

  师: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一个中国孩子”是谁?

  他发出什么呼声?

  为什么会发出这一呼声?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先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然后从中找一找答案,相信这些问题不会难住你的。

  生:(轻声朗读课文)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并说以上几个问题。

  二、精品细读,感悟内容──动情

  1.默读课文,自主感悟。

  师:默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默读、思考)

  生:作者首先以一个中国的中学生、牺牲了的维和人员的孩子的身份,用真挚的、充满深情的语言,向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倾诉了自己家庭的不幸,讲述了爸爸牺牲后全家人悲痛欲绝的情形。然后,充满感情地向人们介绍了自己的爸爸──一位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最后,作者代表全家、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向加利先生、向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发出了内心的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2.研读课文,同伴互助。

  ⑴“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师:请同学们读读文中描写“爸爸”有关句段,想想“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找出有关句子,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

  生: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

  生: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

  生: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一个出色的人才。

  ⑵体会失去“爸爸”的悲痛。

  师: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者的心情怎样呢?用具体的句子说一说。

  生: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事实是多么的无情。客观的叙述中饱含巨大的悲痛。)

  生: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在联想中表达失父之痛。)

  ⑶对“世界并不太平”的感悟

  师:“爸爸”在呼唤和平,可世界和平了吗?再读课文,提出有关的句子。

  生:“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和平之花”指的就是“和平”;“娇嫩的‘和平之花’”,意思是说,和平很容易受破坏。)

  ⑷对渴望世界和平的情感的感悟

  师:找出渴望世界和平的句子,读出情感。

  生:“让21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3.朗读课文,个性表达。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在朗读时,要设身处地地为作者着想,读的时候,感情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首先,作者是带着对加利秘书长无比敬仰的感情写信的,整篇课文的朗读要体现这种情感;

  其二,作者在倾诉自己家庭的遭遇,在诉说爸爸牺牲的经过时,是用血的事实作基础的,是用满腔悲愤来控诉战争的罪恶的,在朗读时,要带着憎恶战争的感情朗读;

  最后,作者发出了“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吁,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都知道,和平对人类是多么的重要,从而唤醒全社会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在朗读时,语气要肯定,要怀着一种坚定的信念,把作者的心声表达出来。

  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交流资料,拓展内容──激情

  1.小组交流。

  师:和平的环境是美好的,但当今世界还不太和平。把你们收集到的有关资料互相交流一下。

  生:(小组交流)

  2.全班共享。

  生:20xx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市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顷刻间倒坍,死亡两千多人。

  生:印度和巴基斯坦经常为克什米尔发生争端,长期的争端给当事国特别是当地的人民带来的灾难。

  生: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长期争端所带来的不断的仇杀。

  生:阿富汗的长期内乱给国家带来的破坏。

  生:车臣的战争,以及南北朝鲜的长期对峙等等。

  师: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声音。

  生:(齐声朗读)“让21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四、即时训练,深化内容──抒情

  师:孩子们,你们都是和平的使者,为了和平,你能做些什么?

  生:(自由交谈)

  师: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大胆地写,可以给安南,萨达姆,布什或者正在深受战争苦难的小朋友写一写你的心声.

  生:(自由练笔,写后交流)

  编辑短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以“情”字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唤起学生对和平的呼吁和向往。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稍有欠缺,与学习目标略有距离。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属于书信体,是一个中国孩子雷利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这篇课文是四年级下册教材第四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的阅读主题为“战争与和平”。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地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本节课,课时安排为二课时,本节说课的重点是第二课时。

  2、教材分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情感强烈,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是读起来使人催人泪下,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本文的编排意图为:缅怀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教学本课时,要帮助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是四年级教材的重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的具体体现,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培养,并带到将来的语文学习当中去。

  3、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其依据是:由于战争离现实孩子的生活很遥远,但是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特别是那些无辜的孩子们,很多孩子因为战争失去了家园,成了难民,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设身处地地通过文中的主人公的情感来体会人们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以及对来之不易的和平倍感珍惜的情感。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

  2)体会作者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渴望和平的真挚感情。

  能力目标:体会字里行间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书信体的写法。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二、说教法

  1、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多种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不安,仍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地区局势,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

  2、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激发学习的愿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运用问题引导,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解决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

  3、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战争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创设情境表情朗读法,尽可能地再现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利用真实可信的音像资料,通过阅读课文和补充材料,组织学生交流观后、读后感受,让学生真切感受世界并不太平。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的训练来表达“我”的感情,朗读时要把握“巨大的悲痛,深切的怀念”这一情感基调与小作者一起倾诉、怀念、同悲、同恨。

  5、所用的教学用具:PPT和有关伊拉克战争及“9·11”事件的录像资料。《让世界充满爱》歌曲。

  三、说学法

  1、学法指导的重点和依据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学习特点,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以“自读自悟——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表情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讨论交流——发表自己对战争的看法”,抒发“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为学习主线,通过这条线索的学习清晰地把“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植入学生的思维中。

  2、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

  ①、搜集资料展示。

  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③、提纲自学,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如何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①、首先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播放歌曲及对背景的,拉近了作品与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②、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③、运用媒体再现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如“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什么”,让学生想像“爸爸”会呼唤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1、课前预习准备情况。

  搜集资料展示。

  2、完整的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雷利的呼声是——要和平不要战争,一个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雷利,为什么会发出如此强烈的呼声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共同探究的重点内容。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

  2)体会作者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渴望和平的真挚感情。

  三)问题引导: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

  3、一个中国孩子发出了什么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作者在为谁呼吁?

  四)合作探究:

  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谈体会,同时指导朗读。

  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试着自主解决问题。

  2、用“为了……为了……为了……我们要……”说话。

  3、观察,小组逐一汇报。理解“和平之花”。

  五)拓展延伸:

  1、此时此刻,雷利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发出了呼声呢?

  2、联系实际说行动。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六)课堂检测:

  面对乞求与渴望的目光,你们一定思绪万千吗?那就拿起自己的笔,给那些饱受战争之苦的小朋友写封信。

  七)作业超市:

  任选一道。

  1)把课前搜集的资料制作手抄报。

  2)写一写: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给做点什么呢?

  3)利用多种方式如网络等呼唤和平。

  3、如何实施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

  课堂中通过学生充分的自学、体会、质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各项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

  五、说板书设计

  运用重点语句概括式板书突出的重点。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悲痛——父亲在维和行动中牺牲

  忧虑——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板书设计,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体现了的中心,此板书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篇8

  一、初读导入,感知全文

  1、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的环境中享受着幸福、安宁的生活时,你可曾想到还有许多人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倾听一个中国孩子面对战争所发出的呼声吧!

  2、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我想知道那个中国孩子是谁?他为什么有呼声?他的呼声是什么?)

  同学们,带着我们想弄明白的这些问题,自由地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批划)

  二、细读:深入探究,感悟形象

  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这个中国孩子的名字叫雷利。)

  你从哪儿知道的?(课文的最后一行。)

  那他发出的呼声是什么呢?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他为什么要发出这个呼声呢?(因为他不想让所有的孩子都失去父亲、母亲。)

  那是因为他自己失去了父亲,那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再来自由地读读这篇文章,把描写雷利爸爸的句子勾画下来,读一读,可以自己体会,也可以同桌、小组间交流感受。

  谁来说说雷利的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一个维护和平的人。)你从哪儿知道的?

  (“两年以前……壮烈牺牲”。)

  你从这儿知道了雷利的爸爸是一个维护和平的人。所以,联合国的秘书长加利先生赞扬他是一名——

  (生齐读 “卓越的观察员,在……”)

  还有谁有不同的体会?

  (我觉得爸爸是一个爱自己的妻子,也爱自己孩子的人。)

  你是这样认为的,那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

  (“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

  (我觉得爸爸还是一个有才华的人。)

  (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看出来的。)

  读出了对爸爸的无比自豪之情! 评读

  三、品读:入情入境,潜心会文

  爸爸对这次出行充满了胜利的信心,有这样一位好爸爸怎能不让雷利感到自豪和骄傲?他是多么热切地盼望着爸爸凯旋回来,把那顶蓝盔亲手戴在自己头上啊!

  (出示课件,师配乐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

  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我觉得如果我是雷利,我就会想爸爸是为维护和平而倒下的,他的死是光荣的。我会想:可恶的战争,你为什么要夺走我父亲的生命啊!假如我是雷利,我不仅会大哭一场,我还会说:“可恶的战争,你不仅夺去了我爸爸的生命,你还夺去了许多无辜人的生命。)(我觉得“鲜血染红了……”这句话让我感动。)

  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地方让你最感动?

  (我觉得爸爸牺牲了,但他的心还在呼唤和平。)

  还有谁有不同的感受?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本来我们是高高兴兴地去接爸爸,可是我们却接到了爸爸的遗体。)

  是啊!我们日也盼,夜也盼,高高兴兴地捧着鲜花去迎接爸爸,没想到接到的却是爸爸那冰冷的遗体。

  (这句话最让我感动:“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说明爸爸临死前都不忘和儿子的约定。)

  爸爸和雷利有个约定,虽然他牺牲了,还是不忘把那顶蓝盔带回来。

  还有让你感动的句子吗?

  (我觉得最让我感动的是“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爸爸流了那么多血,他还是想家。)

  流了那么多血,说明什么?

  (说明爸爸死得很惨烈。)

  带着这些感觉,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读这段好吗?

  (配乐,师领读第一句,生跟读)

  我看到了同学们眼里闪着的泪花,我知道,这眼泪是对战争的痛诉,是对爸爸的深切怀念。爸爸就这样牺牲了,他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

  (  他还有个心愿,就是思念家人,希望世界永远和平!)

  是的,爸爸还有未了的心愿,因为现在世界并不太平。自由地读读这段话,你怎样理解世界并不太平?

  可以结合我们收集的资料谈。

  四、诵读:点题明理,拓展升华

  下面,就让我们来亲身感受一下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吧!

  (课件显示战争场面,师解说)

  看到这儿,你们的心里怎样想?

  此时此刻,我们禁不住要和雷利一同呼吁——(生齐: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是谁的呼声?

  (雷利。)仅仅是雷利的呼声吗?

  (是所有孩子的呼声。)

  仅仅是孩子们的呼声吗?

  (是全世界的呼声。)

  是的,这不仅仅是中国孩子的呼声,还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啊!

  雷利的呼声也代表了全世界人民的呼声,让我们到课文当中找到雷利的呼声,自由地读一读,体会一下吧

  (生自由读)谁还想呼吁?(全班齐读)

  师: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为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能做点什么呢?

  我也要写信给美国总统布什,让他撤回现在还驻扎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队。

  ……

  (课件显示和平鸽、世界人民祈盼和平的画面)

  让我们一起呼吁——

  (课件显示:让世界充满阳光,让和平永驻人间!)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篇9

  一,说教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是人教课标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 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 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本文情感强烈,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教学难点是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和的观念.

  二,说教法:

  这是一篇书信体文章.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语言朴实,情感强烈,读之催人泪下.但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孩子,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我在教学时注重:

  (一)运用挂图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首先是利用下载的图片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教师把教育资源经过选择,整合,加工后再现情景,让学生形象感知世界局势,从内心深处先唤起他们对战争的愤恨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之情.

  其次,根据新课标理念,教材和学生实际,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更深切地感悟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也更准确地理解"世界并不太平",更易激发学生情感与作者达到共鸣,从而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局势,树立维和观念.

  (二)引导学生多揣摩,从作者的失父之痛中体会和平之可贵.

  教学中,通过学生读文质疑,教师梳理出三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特别是含义深刻的句子及信中"我"的呼吁重点理解体会,感悟交流.教学中还采用换位体验:假如你是雷利,你和爸爸相约时心情怎样 假如你是雷利,当看到爸爸的遗体躺在灵柩里时,你的心情会怎样等问题引起孩子们情感的共鸣.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运用了多种手段,尽可能再现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如:"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什么",让学生去想象:爸爸会呼唤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又如"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并补充一些材料如:《地球的呻吟》,关于战争的数据统计,《地球的呼唤》等,通过阅读课文和补充材料,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世界并不太平.

  (三)加强指导多读,让学生在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情感.

  当学生真挚情感急于表达时,读书是最好的表达方法.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尤其是重点语句,让学生读出感悟,并把握"巨大的悲痛,深切的缅怀"着一感情基调,读出体会,读出感情,读出渴望,与小作者一起倾诉,怀念,同悲,同恨.如,"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应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读,表达悲痛的心情.爸爸临上飞机前说的话"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应用坚定的语气读,表达爸爸的坚定信心."我"仿佛听见爸爸的"呼唤"一句是个长句,层层递进,朗读时语调应逐渐提高,特别是连用三个"和平!"更要重读,以表达强烈的感情.介绍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以及爸爸"为和平而倒下"这部分,应带着自豪,崇敬的感情来读.使本课的教学情感达到高潮.

  三,说学法:

  这篇课文的重难点语句较多,作者的情感学生从无体验,他们对此难以理解.因此我设计这样让学生去学习:

  (一)观看图片,进入情境.

  要让学生能体会作者情感,为他们创设一个催人泪下的情景很有必要.学生通过观看画面,听师解说,初步形成一种世界需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意识,也为课文的重点语句的理解学习打下了情感基础.

  (二)质疑解疑,理解感悟.

  通过学生读文质疑,抓住含义深刻的重点语句理解感悟(找句,勾画,批注,体会,朗读),让学生从作者的字里行间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世界并不太平及渴望和平的感受,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一步从内心深处强烈地树立维和观念.

  (三)升华情感,拓展练笔.

  在深入感悟课文内容后,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除了从读文中倾吐自己的感情外,还有千言万语要倾诉,让学生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用一个词,一句话, 一个符号等尽情抒发自己此刻的心情,让学生的情感一泻千里,一吐为快,从而维和的信念更为坚定,并将化为今后的行动:如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或给战乱地区的儿童献爱心等.

  (四)说教学程序:

  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寻找了有关的远程教育资源和教学资料,进行了一番思考分析之后,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书信的主要内容及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从而树立维和观念.

  (3)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和体会情感,以及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这样,教学目标明确了,上课也就能有的放矢,较圆满地完成预期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程序的设计上,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尽量使课堂每一分钟能得到合理运用,使用均要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使它们的配合使用尽量能达到天衣无缝,为教学过程服务,使课堂教学因此而生辉添彩,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用图片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然后:提出三个有利于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便于学生对课文大意的了解.

  再进行小组汇报和全班汇报的方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这部分用教师"引"和学生"找"的方法,为后文"突出重点" ——感情朗读做一些准备.)

  接着:进行重点段落和重点句子的指导朗读,并利用"换位"的问题,"假如你是作者,你会 ",并展示"万人送英雄,鲜花赠英模"的画面,使课堂气氛变得凝重,热烈.

  再: 理解"世界并不太平……"一段的同时教师出示战争中的有关数据帮助,引发孩子们呼吁的渴望,了解作者为什么呼吁 呼吁什么将课文教学引到一个小高潮.这时孩子们对和平的渴望非常强烈,再自然过度到课外阅读《地球的呼声》,让孩子在尽情抒发情感的同时,理解我们要呼吁什么,我们可以为世界和平做些什么 让孩子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将全文教学推向高潮.

  最后:出示:让和平永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表达自己心中最美好的祝愿,使本课教学达到高潮,并结束教学,留给孩子更多的思考和回味的空间,进一步使"和平"的理念在孩子的脑海中根深蒂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说板书:

  随机抓住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闪光点"及"悲痛","忧虑","呼吁"三条线索板书,使板书提纲列挈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层次,重难点,起到引领,启发等作用.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篇10

  教材分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属书信体的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地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本文情感强烈,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学这篇课文一是缅怀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二是进一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维护、壮烈、牺牲、谢意、沉浸、深情、凯旋、征衣、凝固、阿姨、精通、经济、贡献、圣坛、罪恶、呼吁、健康、永驻人间”等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的学生子夏说过“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句话就挂在联合国总部大堂内最显眼的位置,联合国是想告诉大家,希望全天下的人都能和平相处,远离战争。可是现在战争依然还威胁着人类,在战争中最无辜的受害者是谁呢?孩子,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起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读通顺,把不会的字词标注出来。

  2.检查生字词,对重点词语进行讲解。

  3.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细读探究,感悟形象。

  学生仔细朗读课文,思考“爸爸是怎样的一个人?”

  汇报交流对爸爸的认识:

  1.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

  2. 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

  3.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

  4.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一个知识渊博,很有才华的人。

  师: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如果你是雷利,你的心情会怎样呢?从文中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用具体的句子说一说。(可先默读画出,再回答)

  预设汇报:

  ①生: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师:事实是多么的无情。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你能否带着这一心情读出来?

  ②师:爸爸是不是就这样离我们远去?还有没有未了的心愿?从哪里可以看出?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在联想中表达失父之痛。)

  这是爸爸未了的心愿,小雷利呼唤的也是和平,下节课我们来继续探讨作者为什么会呼唤和平。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词。

  2.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认识了一位中国维和英雄的儿子小雷利,大家回忆一下,小雷利的爸爸是一位怎样的人?(爱和平、爱家庭、有才华的人)

  二 品读重点,理解文意。

  过渡:作者失去了最亲爱的爸爸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悲痛),是啊,这样一位可亲可爱的父亲就被战争夺去了生命,爸爸的牺牲有没有唤醒那些制造战争的恶魔呢?世界太平了吗?下面大家朗读一下六七自然段,找出能说明世界局势的句子。

  1.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解释:“和平之神”是神话中渴望和平、播撒和平的人。这句话说明世界还并不太平,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也预示着和平之路的艰辛。

  2.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解释:只要有局部战争的存在,整个世界就难保太平。这“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被摧残。所以,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

  三、交流局势,呼唤和平。

  师:和平的环境是美好的,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环顾这不安宁的世界,你能列举具体事例说说吗?

  老师出示资料:

  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目前世界各国约有30万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不到11岁。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孩子在战争中受到的伤害吧!(出示视频资料《战争中的儿童》)

  师:同学们,看完这些后,大家有什么感想呢?

  同学们,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让我们的心插上翅膀,飞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一齐起立,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和雷利一起向全世界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四、作业布置。

  模仿本文书信的写作格式给处在战争中的儿童写一封信。

  板书设计: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悲伤----牺牲

  憎恨----战争

  呼吁----和平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篇11

  基础演练

  一、认识新朋友。看拼音写词语。

  xī   shēng   sù   zhì       kǎi  xuán    gòng  xàin    

  (        ) (        )  (        ) (        )

  zhuó  yuè      chén  jìn      fù    ɡài     zuì   è

  (        ) (        )  (        ) (        )

  二、巧手连一连。

  维持      家电                    热烈       反对

  维护      秩序                    强烈       鼓掌

  维修      和平                    壮烈       牺牲

  三、词语巧搭配。

  执行(    )   (    )的目光   (    )的鲜花

  给予(    )   (    )的生命   (    )的贡献

  制止(    )   (    )的战士   (    )的家园

  四、对号入座。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名:①名字,名称;  ②名声,名誉;  ③著名的,出名的;  ④名义; 

  ⑤量词

  1.我国的风景名胜数不胜数。              (    )

  2.我的爸爸是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    (    )

  3.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    )

  4.你不应该以读书为名,到处闲逛。        (    )

  能力提升

  五、阅读课文片断,体会后答题。

  敬爱的加利先生,在此,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                        !”为了母亲不再        ,为了妻子不再        ,为孩子不再        ,全世界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1.将片断中的语句补充完整。

  2.联系短文想一想,灾难带给人类是是一种什么样的灾难?                                                                

  3.你从画“    ”的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篇12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片断及反思

  河南省济源市邵原镇李洼中心小学 商琼琼

  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请同学们看投影图片吧。

  (生边看图片边听老师解说,感受战争的场面。)

  师:看了以后,你们想说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自己的感受,还有的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来说明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师: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知道大家也和雷利一样,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现在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倒数两个自然段,更好地体会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我通过投影图片及生动的解说,把学生带进战争的境界,让学生自我感悟体会到战争的罪恶,保卫和平是每个人的职责。我明白了仅仅让学生读好教科书是不够的。因此教师的阅读教学不能停止在会文得意上,应该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情感的体验加深理解。我用投影图片及生动的解说营造了有利于阅读主题轻绪化的情境,这样学生就沉浸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斗中,耳边仿佛听到那孩子的呐喊声,从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娇嫩”、 “和平之花”等词的意思,突破字词难点关,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想想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能不感慨万千吗?学生们情不自禁地一吐为快,我看到学生的内在感受,体验到这些感受来源于文本,又超越于文本,感受是多元的,是鲜明的。

  调好学生情感这根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片断及反思 

  湖北省麻城市第一实验小学 熊 丽

  【情景说明】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本文情感强烈,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因此,架起“教材──学生”之间的情感桥梁成了完成本课教学目标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作了如下的设计。

  片段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师:同学们,“______的爸爸”这个空会填吗?

  生:亲爱的爸爸。

  生:严厉的爸爸。

  生:和蔼可亲的爸爸。

  (还有学生说慈祥的、睿智的……)

  师:你为什么填亲爱的爸爸?

  生:因为爸爸常常讲笑话逗我开心,有时陪我下象棋,像我的朋友一样让我觉得特别快乐,所以我觉得爸爸特别亲。  

  师:你爸爸真是你的好朋友。为什么有的同学填和蔼可亲的爸爸,严肃的爸爸?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生:在我淘气时,爸爸总是用幽默的话语提醒我,从来不责备我,所以我觉得爸爸特别和蔼可亲。

  生:我在犯了错误之后,爸爸常常严厉地批评我,我知道他是为了让我改正缺点,做一个好孩子。所以我觉得爸爸特别严厉。

  (学生们情绪非常高涨,争着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是啊,我生病时,爸爸会给我买好吃的;在碰到难题时,爸爸耐心地讲给我听;爸爸出差回来,会给我带来意外的惊喜。谁不爱自己的爸爸呀!

  师:雷利的爸爸去执行维和任务那么久,如果你是雷利,你会想些什么?

  生:我想早点看到亲爱的爸爸。

  生:我想扑进爸爸的怀抱,让爸爸亲手为我戴上那顶蓝色的贝雷帽。

  师:(出示课件,维和战士护送灵柩的画面,配以哀乐)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我们看到了什么?(指名读屏幕上的文字)“现在这顶蓝灰回来了,但它是……凝固的血。”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生:我的心情非常悲痛,因为雷利的爸爸是一个才华横溢、热爱和平、热爱孩子的好爸爸,我为失去这样杰出的人才而感到悲痛。

  师:请你把心中的悲痛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学生读)

  师:我感受到你深深的悲痛。雷利怎么也想不到呀,日夜思念的爸爸如今静静地躺在灵柩里,再也听不到儿子撕心裂肺的哭喊,此时的雷利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生:雷利一定是一边使劲地摇晃爸爸的身体一边哭喊着:“爸爸,你醒醒呀,你不是答应送我的贝雷帽吗?你为什么不说话呀?为什么?”

  师:我感受到雷利伤心欲绝,请你读出这种泣不成声的感觉吧。

  (学生断断续续的朗读分明传递一种深沉的悲痛。)

  生:你不是去帮助战乱地区的家园重建吗?战争为什么会夺去你的生命?

  师:我能感觉到你内心的极度愤怒,就让你的这种情绪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学生带着极度愤慨的情绪朗读)

  师:(课件出示文字)伤心的雷利看到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什么……爸爸想对谁呼唤呢?

  生:爸爸想向我呼唤,想向妈妈呼唤,想向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呼唤。

  师:爸爸在临终前,用说全力在呼唤。接着读……

  (生读)

  师:爸爸真的在呼唤吗?为什么在场的这么多人都听见了?

  生:实际上是我和妈妈还有在场的叔叔阿姨在痛失亲人、痛失战友时,心里发出对和平的呼唤。

  师:我们把这段话改动一下──我在呼唤,妈妈在呼唤,在场的叔叔阿姨在呼唤,全世界的人都在呼唤:和平!和平!和平!

  师:让我们再次深情的呼唤……

  生:和平!和平!和平!

  (学生读改后的文字,情绪非常激动。)

  【反思】

  没有情感流淌的语文教学只是一种冷漠的训练。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求: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教者就必须找到学生情感与文本情感的共振点。而本文所讲述的战争与我国身处和平环境中的孩子有一定的距离,学生也不容易体会到失去亲人的痛苦。我设计一个“的爸爸”的填空练习,让学生谈这样填的理由,体会爸爸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学生自己对父亲的依恋。然后不动声色地把这种情感迁移到雷利对爸爸的日夜思念,让学生与雷利的情感产生共振,也为后来体会雷利失去父亲那种深切的悲痛作好铺垫。

  通过课件出示维和战士护送灵柩的画面和哀婉音乐的渲染,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从看似不合理的地方质疑“爸爸真的在呼唤吗?”这一反问让学生发现是“我”、妈妈、在场的所有人的心里在呼唤和平。通过改动原文深入体会雷利及热爱和平的人内心的企盼。这一板块设计就是从儿童生活经历出发,通过将心比心进入雷利的内心世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文本,披文入情,从而达到以情促读,读中悟情的教学目标。

  片段二:有感而发抒真情

  师:(出示文字)“不少地区弥漫着……和平之花。”“不少地区”中“不少”究竟是多还是少?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你知道哪些地区还有战争的硝烟?

  生:我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9·11恐怖袭击造成大量无辜人员的伤亡。

  生:阿富汗的战争让很多地方变成废墟,人们无家可归。

  师:(课件出示一组数据)请大家看看这组数据,说说你看了以后的体会。

  生:我看了以后感到震惊,为这些受难人们的生活感到担忧。

  师:把你这种担忧读出来。(生读)

  生:我感到很气愤。战争中受僵的是那些无助妇女和儿童。

  师: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你的愤怒吧。(生读)

  师:我听出了你的愤怒,听出了你的担忧。你究竟在担忧什么呢?

  生:我担心那不长眼的炸弹下一个瞄准的目标会是谁呢?

  师:你的担忧让我们心情沉重。读句子“今天,我们中国……‘和平之花’”“和平”为什么称为“娇嫩的和平的花”?

  生:和平环境下的幸福生活像花儿一样美丽,也像鲜花一样容易被人破坏。

  师:(出示战后场景动画,配以哀婉的音乐)看了这组画面,哪个画面,给你留下印象最深,你看到什么,想到了什么?写下来。

  (学生写,老师巡视)

  生:我看到了一大群黑人儿童在排队领取很少的食物,他们一个个面黄肌瘦,不知这样的生活还能维持多久。

  生:我看到一个受伤的儿童正在哭喊着找自己的亲人,可是他的亲人早已被战争夺去了生命。

  生:我看到了炮火中的家园变成废墟。

  生:我看到战争发起者的枪口还在对着那些无辜的人们。

  师:雷利失去爸爸,两年来,雷利的全家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在孤独时,在生病时,在全家团聚的日子,雷利和妈妈的泪水都会止不住地流。从刚才的画面中我们知道,像雷利一样失去亲人的孩子不可计数,像这样破碎的家庭比比皆是。再来读读课题,(生读)这仅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生:不是,这是全世界孩子的呼声。

  师:他们呼唤的是──

  生: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这仅仅是孩子的呼声吗?

  生:这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的呼声。

  师:他们呼唤的是──

  生: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看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我们又能为和平做些什么呢?

  生:我要向发动战争的人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我请他们想一想,你想在战争中失去生命,你想失去自己的亲人吗?请停止这种自相残杀吧!让人们在和平的环境中建设美好的家园。

  生:我想对受难儿童说:“擦干眼泪,不要哭泣。在艰难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下去。我会尽我的微薄之力向你们伸出援助之手。”

  生:我会号召所有热爱和平的人向受难者伸出援助之手,捐钱捐物来解决他们的生活所需。

  ……

  师: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让全世界听到我们的呼喊: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相信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呼声,相信由于我们的努力,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一起憧憬美好的未来吧!(出示《让世界充满爱》的flash动画)

  【反思】

  儿童的情感如同戏剧有一个发展的流程。怎样将儿童的情感推向高潮,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的设计:

  一、根据需要适时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

  在学生汇报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课件出示数据让学生对战争的残酷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运用配乐动画展示战火中的场面,当学生看到满目废墟,听到耳边子弹的尖叫,还有孩子们无助地哭泣,触景生情,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同时也难以抑制内心的愤怒,面对屏幕上战争的发起者发出了强烈的抗议。

  二、用教师满怀激qing的语言为学生的情感推波助澜

  在学生悲愤难平的情绪下,及时指导朗读,评读,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情读进去,把文本的内涵读出来,自然而然地从内心发出呼唤:“要和平不要战争。”

  【专家点评】

  “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文本是作者情景交融的产物。《课标》指出:阅读教学中,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应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正确认识。为了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感情交融在一起,执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学生情感波纹随着执教者的点拨逐渐涌动起来。

  一、沟通文本与自身经历的联系,发掘学生情感的生发点

  当文本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时,执教者以学生自身的经历类比,让学生的情感与文中的雷利一起共振,想雷利所想,悲雷利所悲。

  二、媒体的及时应用使学生动情,刺激学生情感的兴奋点

  情境的设置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真切体验与感受。当学生的心跟着教者来到战火纷飞的战场,那种对战争的憎恶,对和平的企盼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三、有层次地指导朗读,将学生的情感一步步推向爆发点

  当教师进入角色,饱含深情的朗读,以及恰到好处的评读,都会为学生的情感推波助澜。在互动对话中,师生都会沉浸到充满着情感交流的场中,课堂教学也会因为情感的交融而变得高潮迭起,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篇13

  学习目标

  1、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等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里生活着。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2、多媒体配乐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

  3、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过渡:是呀!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生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心情享受阳光。同学们,今天教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推动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出示课题)

  二、重点学习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着重写了什么?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找出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4、集体交流:哪些地方让自己的印象最深刻?交流时,要特别关注下列语段,并按语段后的教学步骤,指导学生体会。

  (语段: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1)爸爸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

  2)雷利写信时想起爸爸那觉悟的目光和坚定的话语,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应怎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3)指导朗读

  (语段: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全世界都听见,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1)朗读这段话,一边计一边想: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面对些情景,会有怎样感受?

  3)指导朗读。

  (语段: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1)哪些同学对这段话的印象最深刻,谈谈自己的感受。

  2)“本来,却被”,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对于在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的父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生齐读“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6、怎样理解“卓越”“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7、伴随着音乐,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再次缅怀用生命保卫世界和平的爸爸,齐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听写本课新词。同桌互相检查。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过渡: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缅怀被战争夺去生命的父亲吗?你是从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

  2、默读课文五、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句子让你学得最难理解,请画出来。

  3、着重理解下列句子: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你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

  B、结合课前你们收集的资料,举出具体事例,请你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C、过渡: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更是无情的。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和平之花”就容易被摧残。难怪作者会说---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不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4、战争给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那些深爱战争苦难的孩子,他们过着怎能样的生活呢?我这儿有一份资料,大家可以小声地读一读。

  (出示数据资料:

  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

  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

  目前世界各国约有30万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不到11岁。)

  5、读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6、(出示难民儿童画面)战争中的孩子,饱受着战火的煎熬,阳光般的年龄却承受那么多的不幸,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7、成千上万的儿童因为战争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本来应该拥有的幸福和欢乐。正因为这样,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强烈的呼吁。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一段,边读国体会作者的情感,边读边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指导实践,升化情感

  1、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下这封信。那么,我们能够做点儿什么呢?

  2、从大家的发言中,我能感受到你们以地和平的期盼。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的这段话,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3、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最后一段。

  四、课外延伸

  短暂的40分钟的课堂让我们无法停止对和平的呼唤。“和平、和平、和平”的心声永不停息。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也可以召开“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主题班会。因为,让和平永驻人间不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心愿!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篇14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地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这篇文章深深地感染了我,每次读完,我都能体会到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同时也唤起我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我想,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怎能不打动那些善良的孩子们的心?但是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我却感受到孩子们没能真正走进文本,没与作者产生共鸣。

  这与孩子们远离战争有关,更与老师的引导有关。反思自己的课堂,该如何加以改进呢?我们强调对文章的“感悟”,“感”是对文章的感受,“悟”是对文章重点词句的理解。怎样让学生感悟呢?就应该让学生去读,从文本中感受作者的心声。老师首先要悟,“要把自己当成一个不会读书的孩子去悟”,去寻找文章中的字眼,比如文中作者三次提到了鲜花,两次提到“蓝盔”,我都没有加以引导,只是一味地按自己的教案匆匆地进行,这样学生就没有情感上的变化,由悲转化为恨,也就无法与作者产生共鸣。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呢?

  比如可以让学生想象,当他们一家人手捧鲜花,满怀喜悦地来到机场迎接爸爸,看到的确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雷利,你会想什么?说什么?我想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和作者产生共鸣。再如,学完第一部分,可以这样问:“假如没有战争,假如爸爸还活着,他会取得哪些成就?”引导学生感悟到就是这样一位热爱和平的勇士、一个可爱可敬的爸爸、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生命,再也不能回来了,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

  我想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再去读书,学生就很容易动情。另外对于世界并不太平这一部分的教学,我自己补充了资料,还应该让学生补充资料,这样才能感悟,使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到读透。今天的课给了我深深的思索,“上好一节课真难”是我最大的感受。但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尝试,不断提高。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篇15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 “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学会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体验和获取的材料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雷利失去亲人的悲愤、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和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学习重点:我能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诵读导引、涵咏品味,感悟爸爸为维护和平壮烈牺牲的英勇形象和失去亲人的悲愤,从而体会到和平的可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以及热切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学习难点:我能理解“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学习过程:

  一、我会读。我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至少5遍)

  注意读准下列字音   

  卓越、蓝盔、凯旋、灵柩、手腕、浸满、硕士、圣坛、硝烟、威胁、妻子、给予、执行、牺牲、征衣、经济、贡献、永驻人间、弥漫、罪恶、勇敢、呼吁、制止、健康。

  二、我能写    3

  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正确朗读、书写。

  执行、牺牲、卓越、凯旋、征衣、经济、硕士、贡献、永驻人间、弥漫、罪恶、勇敢、呼吁、制止、健康。(至少写5遍)

  三、我能理解 

  通过查阅资料书或工具书,我查阅了这些词语的意思:

  词语     3

  灵柩:

  卓越:

  “和平之花”:

  呼吁:

  查资料介绍     3

  硕士:

  维和部队:

  蓝盔:

  联合国秘书长:

  四、我会思考  5

  1、根据“硕士、蓝盔、维和部队、联合国秘书长”四个词语的资料搜集与理解,你能用这三个词连起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2、小作者失去了爸爸,那么雷利的爸爸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他是为了什么牺牲的?雷利对于爸爸的牺牲作何评价?

  4、雷利的呼声是什么?从呼声中你感受到什么?

  5、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还能做点什么饿?

  五、我能搜集  

  今天,世界哪些地方还有战争?简练介绍(可搜集文字、图片资料)

  六、学贵有疑

  我能将自己不懂得地方写下来?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篇16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4、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三、教学时数:2课时

  四、课前准备:课件、资料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略)

  学习内容: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主要内容,领悟信中对爸爸的描写的内容。

  第二课时

  课前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一)激qing——凸显“呼声”。

  1、听写词语。

  2、同桌互评自改。

  3、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4、同学们,雷利的呼声是——要和平不要战争。一个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雷利,为什么会发出如此强烈的呼声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探究的重点内容。

  [意图:通过课前播放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那哀婉的音乐与悲惨的景象呼应,为本节课的学习定下了“基调”,又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激起学生的情感,凸显“呼声”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感悟呼声。

  1、默读课文,找原因。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并动笔画一画,找出“雷利为什么会发出如此强烈的呼声”的最根本原因,读读有关句子,体会体会。

  2、小组合作、议原因。

  小组互相交流读书体会。

  3、班级交流,悟原因。

  问题:雷利发出这样的呼声,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①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语句,教师点拔、领悟“雷利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呼声”的最根本原因是“世界并不太平”。

  ②出示语句——“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课后思考练习2)

  ③读句感悟

  (a)理解重点词语“太平”“娇嫩的和平之花”、体会句子意思。

  (b)联系课文内容,互评促进,体会“世界并不太平”。

  (c)交流具体事例,体会“世界并不太平”。

  (d)观看录相图片,体会“世界并不太平”。

  ④小结:同学们,大家从“雷利的爸爸为维护和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收集的有关具体事实和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想到了什么,请用一句话表达出来。(要和平不要战争)。

  ⑤过渡:“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是雷利的呼声,也是我们的呼声,更是全世界一切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的心声,让我们拿起课本和小作者一同呐喊,一起呼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意图: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切入,找出最根本原因,突出难点所在,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从有关事例交流和观看录相图片中以评促学突破难点,使学生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三)延伸——内化呼声。

  1、联系实际,写行动。

  学习课文中的有关语言或句式小练笔。

  2、内化情感,道心声。

  学生在班上交流,评价。

  3、总结:同学们,我们以实际行动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为了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让我们一起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同学们把我们的心声唱出来吧!(音乐响起——《让世界充满爱》)下课。

  [意图:通过自己写行动,交流评价道心声,意在读写结合,积累运用语言让学生内化情感,进一步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板书: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

  要和平不要战争

  ↑

  世界并不太平

  [设计说明]     

  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改,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又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这个理念,始终重视“以读为本”,突出感悟;重视“三维”目标的评价,突出素养;注意加强词句训练,扎实基础,培养能力。

  二、教材处理。根据《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提示,应围绕思考·练习2、 3题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生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把课后思考·练习2——理解“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句话,作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多角度与文本对话并通过联系实际,小练笔、道心声等途径让学生加深感悟,突破难点。

  三、设计意图。

  1、以“呼声”为情感线——激qing。《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注意情感体验,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课文,在设计中,贯穿“呼声”于全过程。课伊始,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激起学生情感,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在感悟语句,突破难点,情感共鸣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强化学生情感,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又在“小练笔,道心声”内化情感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升华学生情感,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样,让学生沿着小作者的情感阶梯,迈向情感高潮,产生共鸣,受到熏陶,得到启迪。

  2、以“评价”为杠杆力——促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评价是我们学校“语文学习能力科学评价”实验课题的子课题,我们力图在课堂教学中实验摸索,努力实施,尽量发挥课堂评价的功能,努力达到以评促学的评价目标。如在听写词语后,让学生对照屏幕同桌互评自改,促进学生把词语写正确,把字写工整漂亮;在突破难点时,让学生互评感受,读中互评,以评促理解,以评促朗读;在小练笔、道心声时,又让学生互评行动,互评语言运用,促进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的进一步内化。

  3、以“读悟”为主渠道——内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设计中,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通过读书有所感悟,通过感悟促进内化。如:“默读课文,找原因”这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找出最根本的原因,读读有关句子,体会体会。这样,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读书,通过读书、思考、感悟原因所在。又如在理解“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个语句时,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感悟这个语句的意思,又联系全文读书内化,突破了难点,从而实现了师生与作者、编者之间的交流和思想感情的沟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相关文章: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最新8篇)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范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建议

五年级《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读后感400字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设计优秀6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