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最后一分钟》教学建议

《最后一分钟》教学建议

一派天真 点赞 分享
《最后一分钟》教学建议

微信扫码分享

《最后一分钟》教学建议(精选16篇)

《最后一分钟》教学建议 篇1

  1、学生曾在三年级学过《“东方之珠”》,对香港有所了解,结合本组训练重点,课前要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可通过师生交谈引导学生从“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三个方面去搜集与整理相关资料;也可分小组合作搜集资料,每人或每个小组依自身情况搜集其中的一类资料。如果有条件,教师可准备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等相关资料的课件。

  2、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抓住作者直抒胸怀的诗句体会情感。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等。透过这些诗句,人们那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欢迎之情等溢于言表。

  联系所搜集的历史背景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第三节作者联想到了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一百多年前,英国侵略者*鸦片加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香港被长期割让给英国。虽然有血气的华夏儿女奋力反抗,但终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导致中华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这些已成为所有中国人的耻辱与心头之恨。而在香港回归之际,压在中华儿女心头百多年来的耻辱终于被雪洗了。香港回归祖国,是祖国日益强大与繁荣的有力见证,是对所有炎黄子孙的巨大激励与鼓舞。这一刻,无数的华夏儿女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使大海沸腾”是说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之时喷涌而出的爱国热情,非常强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腾似的。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述的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可让学生深入体验: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身份可由学生自主设想),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教师可扮演记者“现场采访”。

  3、“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要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即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小节之内诗句的停顿;有的诗句语气要高昂,有的诗句语气要沉重;有的要读得坚定有力,有的要读得亲切舒缓,等等。为了激发学生朗诵兴趣,还可当堂分组排练集体诗朗诵,进行即兴表演与点评;必要的时候,教师或者请班上朗诵能力强的同学进行示范朗诵。

  4、本课要求认识5个生字,要注意区分“髓”是平舌音,“刹”与“铸”是翘舌音,不要把“刹(chà)”读成“shà”。

《最后一分钟》教学建议 篇2

  1、把汉字与其正确读音连起来。

  kòu  chà  suǐ  zhù  xiāo

  髓   铸   叩   硝  刹

  2、辨字组词:

  稍(   )  妨(   )  奏(   )

  梢(   )  纺(   )  凑(   )

  遣(   )  核(   )  眺(   )

  遗(   )  刻(   )  逃(   )

  3、最后一分钟/是旗帜的形状,/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这段诗描写的是香港回归仪式中__________的场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感情。

  4、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条紫荆……

  这里的“紫荆”指代的是________,“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暗示香港回归后将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一分钟》教学建议 篇3

  a卷 课堂教学跟踪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按提示填空(19分)

  1、这首诗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祖国怀抱________这一具

  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国人民积蓄在心中的强烈_____

  ___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________。

  2、作者在第二小结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这些特写镜头来真切表现爱国情感的。

  3、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________,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长官是___

  _____,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是________,在香港,我国政府执

  行的基本方针“______”、“______”、“______”。

  二、字词积累与运用(39分)

  1、看拼音,写词语:(18分)

  zhù jìn

  (  ) xiāo yān

  (  )  gǔ suǐ

  (  )       chà nà

  (  )kòu mèn

  (  )shāng hén

  (  )  2、多音字组词:(12分)

  悄:qiǎo(  )  尽:jìn(  )  空:kōng(  )

  qiāo(  )    jǐn(  )    kòng(  )

  3、我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9分)

  (   )的紫荆花  鲜艳的(   )  一(   )鲜花

  (   )的紫荆花  鲜艳的(   )  一(   )鲜花

  (   )的紫荆花  鲜艳的(   )  一(   )鲜花

  三、花落谁家(选词填空):(9分)

  寂静  安静  平静

  1、星期一升旗,校长讲话时,队伍里十分(   )。

  2、到了深夜,整个山村格外(   )。

  3、一阵大风停止后,西湖的湖面又恢复了(   )。

  四、课文片段阅读(14分)

  此刻,

  是午夜,又是清晨,

  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

  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钟声。

  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然后去奔跑,去拥抱,

  去迎接那新鲜的

  含露的、芳香的

  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紫荆……

  1、这一节主要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这一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直抒胸怀的诗句。(5分)

  五、写法学习指导与运用(20分)

  在这首诗里,作者在许多地方都采用了直抒胸怀的手法,来表达感情。请你学着写一首诗,抒发自己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卷 知识技能综合应用(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类文阅读(50分)

  带着五星红旗上天空

  1985年4月29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一架航天飞机腾空而起,直上云天。

  在七名宇航员中,有一位带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他是谁,怎么带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原来是一位中国血统的美籍(jí jì)科学家,他的名字叫王赣骏。王博士为了表示他对中华民族的赤子之情,把中国国旗带在身边,让它陪着自己,在太空漫游。

  在美国,有成千上万名科学家都梦想能登上航天飞机,可是要进入太空搞科学试验,不仅要有科学家的高超本领,还得有飞行员的强健体质,所以美国国家宇航局规定的挑选条件非常苛(kē hé)刻。

  三年前,王赣,骏博士同几百名科学家一起通过了初步挑选,一年半后经淘汰(tài dà)剩下四个人。到了后来就只剩下他和另一位美国科学家了。三年中,王赣骏博士进行了六千多次失重训练,克服了各种困难终于取得了飞上太空的资格。

  太空的景色十分神奇。航天飞机每隔90分钟绕地球一圈,每隔45分钟就有一次日落日出。地球在阳光的映照下,绚(xuàn xán)丽多彩,漂亮极了。

  王博士作为炎黄子孙在太空遨(áo yáo)游。他将录有14首中国歌曲的录音带和中国名茶带上天空,听着中国歌曲,品尝着中国名茶,把这次航行当作在中国上空漫游。在七天的飞行中,航天飞机曾有十几次飞过中国大陆,王博士以极其兴奋的心情对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拍照。当他照到上海、海南岛和喜马拉雅山的时候,高兴得什么似的。在航天飞机上有一个跑步器,第四天,当航天飞机一进入中国西南边境时,他就开始跑步,一直跑到飞机从中国东北部出去,一共7分钟。他骄傲地说:“我是第一个在太空跑过中国大陆的人。”

  七天的航行结束了,飞机降落后,他第一句话是用汉语说的:“谢谢大家的关心和爱护。”他说:“我以我的中国血统为荣,我为中国争了一口气。”

  1、给文中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6分)

  2、王赣骏是怎样在太空遨游的?你从这些内容中体会了什么?(1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通过哪些材料表达的?(1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强化阅读(60分)

  南海上的明珠

  在我国南海的万里碧波上,有一颗灿烂的明珠,它就是富饶美丽的海南岛。

  海南岛是祖国的第二大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岛上有许许多多的橡胶园、椰子园和热带植物园。腰果、咖啡、胡椒、芒果、荔枝、龙眼、菠萝等,在不同季节里挂满枝头;海参、海龟、鲍鱼、大龙虾等名贵水产bú jì qí shù(    );铁矿、石油和天然气等蕴藏量也非常丰富。

  海南岛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风景优美。高高五指山挺立在海岛的中部,山上热带林木郁郁葱葱,四季常青。由山间小溪汇成的万泉河滔滔奔流,浇灌着两岸的农田。地处最南端的天涯海角,海天一色,美丽壮观。旅游胜地亚龙湾海滩,有七千多米长,一望无际的海滩,沙白如银,各种颜色的贝壳碎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眺望大海,风儿和海浪好像在海面上嬉戏追逐,溅起千万朵白莲般的浪花,海潮哗哗,渔帆点点,景色十分迷人。

  海南岛的椰林风光逗人喜爱。你看海滩上那一片片椰子林,如同一道道绿色的píng zhàng(  ),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椰子树,树形奇特,树干没有分枝,树梢上的绿叶像一把撑开的大伞,伞下果实累累。海风吹来,绿叶摇摆,仿佛在向人们招手。每当清晨或傍晚,你坐在沙滩的礁石上,面对着大海,听着海浪拍打的声音,望着海上红日东升或落日西沉的奇景,你一定想高歌一曲,赞美这秀丽的海南风光。

  1、根据文中的拼音在括号里写出对应的词语。(4分)

  2、文章题目“南海上的明珠”是用明珠比喻(   )。(6分)

  3、从本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

  赞扬──(   )  储藏──(   )

  4、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通过记叙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作

  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12分)

  5、将本文分为三段,概括每段的段意。(24分)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一分钟》教学建议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如:“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我首先用风雨归程这个词语作为切入点,接着抓两个重点句的理解,然后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诵读诗歌,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同时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孩子们,你们知道这尊雕塑的名称吗?这又是哪里的标志呢?那你们知不知道香港是哪一年回归的呢?(学生回答)

  师:当 1997年6月30日11时59分,当第一朵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紫荆花即将深深的扎根在祖国大地上的时候,所有中国人的心沸腾了,你们想知道这激动人心的时候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香港回归的最后一分钟,一起来感受那万众欢腾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文本,感知全诗

  师: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知道这是一首诗歌。也知道了这首诗歌一共有几节?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诗歌并听清老师的要求。

  1、 自由朗读,思考

  香港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他经历了一段坎坷的路程,文中有一个词语最能概括,请把它找出来。

  2、 读“风雨归程”

  师:课文读好了,并找到了概括香港回归历程词语的同学请举手,好,这位同学你来说说。

  师:这位同学找到了“风雨归程”。这真是一位会读书的孩子,他找得非常准确,就是“风雨归程”。(板书:风雨归程。)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这个词。

  3、理解“风雨归程”

  师:孩子们,你们课前收集了香港回归的资料,刚刚又初读了诗歌,谈一谈你对风雨归程的理解。(请两名学生谈)

  三、品读文本,感悟诗歌

  (一)直奔第三节,感受香港百年的耻辱

  师:是啊,经过多少年,多少代人的努力香港才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孩子们在这首诗中有一节就写到了香港回归的风雨历程,谁能快速地找到它?

  1、指名读第三节

  师:你真是个眼明手快的孩子,就请你把第三节读给大家听听吧!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2、思考:在这一节中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让你有一种痛心的感觉,请把它找出来。

  师:划好的同学请举手,请你来说一说。是啊,那深入骨髓的伤痕多么令人痛心呀。

  3、课件出示“那深入骨髓的伤痕——灵魂。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4、请两三位学生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读出来。

  师:孩子们,谁有过手被划破的经历?疼吗?伤口有多深?那你能想象划破我们的皮肤,穿过我们的血肉,扎进我们骨髓的伤痕有多疼吗?这是谁带给我们的伤痕?又是怎样的伤痕?谁来说说?

  师:说得真好,一百多年的伤,一百多年的痛,我们怎能忘记,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那一段历史。(播放课件)

  师:孩子们,当你们看完了这段资料,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指名说)

  师:是啊!我们愤怒、伤心、难过。孩子们,这就是我们香港在这一百多年所承载的屈辱的历史。(板书:屈辱的历史)这百年的屈辱怎能不让人痛心和愤恨?读(学生起读)

  5、谈为什么是“铸进”我们的灵魂?

  师:孩子们,请看,这里有一个词——铸进。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词。谁能说说“铸”的意思?这里又是把什么熔化了?那我们把“铸进”换成“放进”,“走进”好不好?为什么呢?

  师:是啊!“放进”、“走进”时间长了我们会淡忘,可“铸进”是永远地留在我们心里,跟我们的身体和灵魂融为一体了。所以诗人说这铸进灵魂的伤痕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伤痕,是一种刻骨铭心的伤痕,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体会再来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

  6、齐读第三节

  师: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当虎门硝烟的残梦已醒,当百年的耻辱终于得雪,所有的中国人怎能不热血沸腾,让我们带着愤慨、酸楚、激动和自豪来齐读第三节。(学生齐读)

  (二)学习第一节,聚焦香港回归前急切的等待。

  师:1997提6月30日的午夜,世界的目光聚集香港,无数颗心都在期待着那最后一分钟的到来。(师读第一节)请你们也像老师一样深情地读一读。(学生自读)孩子们,你们能想象一下所有的中国人在等待这最后一分钟到来时的心情吗?指名说一说。

  师:是啊!所有的中国人都迫切的等待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板书:迫切的等待)

  (三)学习第二节,感受香港回归时的神圣时刻。

  1、自读第二节,读完用一个词来概括你此刻的心情。

  师:孩子们,这全国人民迫切期待的,翘首期盼的、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来到了,请自由地读第二节诗歌,读完用一个词来概括你此刻的心情。指名说一说。

  2、理解“是万众欢腾——嘴唇”的意思。

  师:是啊,激动,自豪,喜悦,孩子们,离开祖国母亲怀抱一百多年的游子终于回来了!我们怎能不喜悦呢?所有的中国人怎能不激动呢?请你们在本节中找到描写所有中国人激动和喜悦的句子,并读一读这句话。

  师:谁来把你找到的句子说一说。

  课件(:是万——唇)请你看着大屏幕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a、为什么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请学生谈理解)

  b、从这微微颤抖的嘴唇中,他们想说些什么呢?

  师:是啊!望着那冉冉起的国旗,回想香港回归所走的坎坷的路程,我们所有的中国人想了许许多多,他们在寂静中思考,他们用那颤抖的嘴唇在说呀!孩子们,想一想:那微微颤抖的嘴唇在说些什么呢?请把它写下来。(学生书写)

  C、请两三个学生读自己写的话。

  D、指名读第二节。

  师:是啊,这千言万语最后都汇成了这样一个感人的场景!哪位同学激情并茂地把第二节给读出来。

  3、 小结

  师:这百年的屈辱终于被洗刷,中国人从此挺直了——(脊梁)。这令人激动而又感人的场面将永远定格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庄严而又神圣的时刻吧!(板书:神圣的时刻)

  (四)学习第四节,祝福香港美好的未来

  1、“午夜”和“清晨”仅仅指时间吗?

  师:最后一分钟的等待,最后一分钟的跨越,香港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孩子们这里的午夜和清晨仅仅指时间吗?

  2、指名回答

  师:是啊,在这里不仅仅指时间,也是香港一个多世纪耻辱结束的宣告,更是香港崭新未来开始的宣言!是全中国儿女对香港美好未来的祝福!(板书:美好的祝福)

  3、读最后一句话

  师:让我们一起祝愿香港的明天更美好吧!读(课件出示“然后去奔跑——”)

  4、课件展示今天的香港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 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曾刊登题为《香港之死》的封面文章,断言:“香港回归经济会逐渐衰败。” 你们信吗?(学生说:不信)

  师:说得对,今天的香港不仅没有“衰败”而且更富活力!

  师:请看今天的香港。(课件)。

  师:看了这些,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香港?(两三位学生回答)

  师:对,我们看到了一个繁荣富强,飞速发展的香港,孩子们,事实证明香港这朵紫荆花,只有深深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才会开得更加鲜艳、更加芬芳。

  四、情感升华,总结全诗

  1、齐读整首诗

  师:百年的沧桑,百年的思念,经过多少代的奋斗,终于盼来了这最后一分钟。孩子们,捧起你们的课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歌。“最后一分钟”,读(配上音乐)。

  2、主题升华

  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吧!(出示课件)

  师:不忘屈辱恨这是扬眉吐气的——(学生读:最后一分钟);满怀激动心这是期盼已久的——(学生读:最后一分钟)饱含欣喜泪这是无比幸福的——(学生读:最后一分钟)放飞祝福情这是无限美好的——(学生读:最后一分钟)。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欢乐,所有的愤恨,所有的激动,在些时此刻都化为一股浓浓的爱国情。(板书:爱国情)(请全体起立)

  3、总结

  师:我们永远也忘不了那百年的耻辱,永远也忘不了那刻骨铭心的最后一分钟,让我们大声地对自己说: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课件出示)

  板书:

  屈辱的历史

  风雨归程

  爱国情

  迫切的等待

  神圣的时刻

  美好的祝福

《最后一分钟》教学建议 篇5

  一、设计思想

  结合屏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引导历史、回归、现在,落实"大阅读"理念。自主研读,探究感悟,反复诵读,想象体悟,引导历史、回归、现在,拓展视野,受到爱国主义语文素养的提高。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作者和所有中国人一样,满怀激情地迎接着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 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三、学情分析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那一天,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亲身经历过那一天的人们是不会忘记的。但对当时只有刚出生的现五年级学生来说,实际上还体会不到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感悟不到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可能理解不了人们的激动、自豪、喜悦之情。虽然学生曾在三年级学过《"东方之珠"》,对香港有所了解,但作为内地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知之甚少,没有真切的感受。因此教师有必要鼓励历史、香港的回归、香港的现在等资料,先学生自主地了解香港, 再借助多媒体,激发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借助课件,联系历史,创设情境,抓住诗句,师生互动,体悟情感。

  七、课前准备

  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三个方面去搜集与整理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的情景等相关资料的课件。

  八、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镇街交流意见 教师使用体会

  (一)创设情境,导课激情

  1.1997年7月1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日子吗?课件展示:屏幕阅读香港的历史、香港的回归、紫荆)

  2.对,1997年7月1日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让我们共同去重温一下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课件展示: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问题研讨】

  1.略读课文如何处理教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

  2.教师是否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边诵读边想象边体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资料】

  着作类:

  周一贯:《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79页。

  田晓军:《新课程·新教学·新备课》,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7页。

《最后一分钟》教学建议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学习过《东方之蛛》,对香港有所了解了。谈谈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⑴ 抓住作者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情感:

  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灵”;“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之情溢于言表。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拨。

  ⑵ 联系所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教师播放自鸦片战争以来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多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使大海欢腾”的那种场面。让学生理解“使大海欢腾”的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

  “三分诗,七分读”。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词句间的停顿。

《最后一分钟》教学建议 篇7

  a级基础训练:课内巩固与强化(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给下列词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6分)

  倾听(qīng qǐng)归程(chén chéng)刹那(chà shà) 颤抖(chàn zhàn)硝烟(xiāo qiào)骨髓(suǐ suí) 铸进(zhù zhòu)悄然(qiāo qiǎo)紫荆(jīn jīng)

  二、写出系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12分)

  近义词:

  形状──(   )  挺直──(   )

  寂静──(   )  一刹那──(   )

  反义词:

  上升──(   )  展开──(   )

  欢腾──(   )  散开──(   )

  三、我来找朋友(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直线连起来)(10分)

  越走越近的     心跳

  所有中国人的    红色

  缓缓升起的     钟声

  微微颤抖的     脚步

  深入骨髓的     脊梁

  挺直的       寂静

  刹那的       嘴唇

  缓缓的       伤痕

  崭新的       流淌

  世纪的       日出

  四、给句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kōng   kòng

  1、最后一分钟,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  )。

  2、如果你有(  ),请到图书室来一趟。

  sǎn    sàn

  3、虎门上空的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  )尽。

  4、那桌子放着(  )开的水果。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最后一分钟是旗帜的形状,是____________,是旗帜——挺直的

  中国人的脊梁,是_______,____________,是万众欢腾

  中_____,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_____!

  2、当一纸发黄的___________,烟尘中__________,__

  ____的脸上,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百年的______,都穿过这一

  泪珠,______!

  b级智能训练:课外复习与拓展(30分钟内完成,满分50分)

  六、读课文,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 5分)

  1、___年___月___日,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门前的_________,

  当大大的零字出现的那一刻,中国人民____的__________而出。

  2、这首诗歌表达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并按要求填空(20分)

  1、这首诗歌的题眼是:_________。第一节中“让我拉住你的手,倾听

  最后一分钟的风雨规程”。中的“你”指的是_______,“风雨规程”

  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诗中说“刹那的寂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的“谁”又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最后一小节中说:“香港,让我紧紧握住你的手吧,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

  雨归程。”在情感上“紧紧”一词表达了___的心情。最后的“倾听……风

  雨归程”与受段呼应,起到了______的作用。那“扎根在深深的大地上

  的第一朵紫荆”中的“土地上”只的是:_______________。

  4、诗中“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缓缓地流淌”指的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表现中国人民不忘国耻,憎恨列强的语句有: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一分钟》教学建议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如:“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文中插图)。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刻,有谁知道?

  2、据生回答随机追问:你是根据图中的哪些景物判断出来的?引导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说说对香港的一些了解。

  3、揭示课题。

  这幅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中华民族圆了一个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团聚梦,也是我们十多亿中华儿女无比激动振奋的日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让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最后一分钟)

  4、有感情地读课题。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是诗句。想一想: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

  2、扫清字词障碍。认读生字词,注意多音字“悄然落地”的“悄”字。

  3、指名分小节读诗,读后师生评价。

  4、交流讨论:你觉得这是“的最后一分钟”?

  学生根据初读感知,发表各自的见解,如:令人难忘、欢欣鼓舞、振奋人心等。

  三、品读诗歌1、2小节,激发情感。

  1、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这位历经沧桑的儿子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一刻是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1、2节,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反馈交流各自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点拔一:第一小节作者把香港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时所有中国人都在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

  点拔二:通过第二小节中“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等镜头,描绘了当时人们看着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上升时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指名读,评议,男女对读,齐读。

  四、小结。

  1997年7月1日,这是值得我们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刻,香港成为了中国这块土地上真正的主人,是对所有炎黄子孙的巨大激励与鼓舞。在这一刻,无数华夏儿女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

  五、品读第3小节,回顾历史。

  1、香港曾是烙在我们中华民族身上无法忘怀的痛苦和屈辱。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资料:(出示)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于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2、从这段资料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通过资料了解香港自从鸦片战争以来的那一段屈辱历史,为学生理解第3小节作铺垫。)

  3、如今,看着缓缓上升的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听着耳边传来的国歌声和人们轻轻的呼喊声,作者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3小节。

  4、据生答师随机点拨:

  (点拔一)生:联想到了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出示诗句: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

  (一百多年前,英国侵略者靠鸦片加洋枪、洋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已成为所有中国人的耻辱和心头之恨。如今香港回归,这百年的屈辱在这一刻终于挥之而去,中国人可以扬眉吐气,怎不让人欢欣鼓舞呢?)

  指导有感情朗读。

  点拨(二)生:感受到香港回归是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现在终于实现了,多么让人激动。

  出示诗句: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烟尘中浮现出来的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

  生再自由朗读,生交流各自的体会(从“使大海沸腾”中感受人们喷涌而出,非常强烈深厚的爱国热情)随机指导朗读。

  5、有感情地朗读第3小节。男女分读,齐读。

  六、品读第4小节,展望未来

  1、所有的屈辱在这一刻烟消云散,积压在中华儿女心头一百多年来的耻辱终于被雪洗了。我们激动,我们自豪,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请同学门自由朗读第4小节,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2、据生答随机点拨:

  “崭新的日出”,“世纪的钟声”,说明香港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是香港的标志。说明香港将和自己的同胞一起去开创美好的明天。

  3、香港历经百年沧桑,终于回归祖国怀抱,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最后一分钟。齐读诗歌。

  四、拓展升华

  1、香港的回归历经坎坷,中华儿女可以挺直脊梁了。作者把自己那沸腾的热血与深深的爱国深情融入到了诗句的字里行间中。(出示图片)如果你能亲眼目睹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你有什么话想说,请把它写下来。

  2、交流写话,师点评。

  3、香港能如期回归祖国,离不开祖国的日益强大,繁荣。继香港回归后,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在还有中国台湾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我们祝愿祖国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让我们一起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吧!

  板书设计:

  风雨归程

  最后一分钟万众欢腾爱国情深

  回忆历史

  展望未来

《最后一分钟》教学建议 篇9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曾经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作者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我把握住这几个要点进行教学设计。

  说实话,选择这样一首诗歌进行公开课,是对自己的挑战。学生缺乏体验,其教学的难度,我也考虑到了。可自己教学完本课后,觉得非常不尽人意,暴露出了自己准备不充分。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好,前松后紧,对于第四小节的处理有些简单。拓展阅读《香港回归诗歌》已经没有时间来处理。课后仔细想想,可能是因为导入新课时,学生的情绪没有被调动起来,看来采取的方式不好,应该用歌曲或是其他的,这是自己的失误。学生也因此受到了影响,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对于朗读的指导,我几乎没有做,我觉着学生可以体会到,我不想统一一个模式,读出自己的感受即可。学生自己读的较多,但是展示的机会较少,主要是自己感觉时间紧张。总之,自己的教学仍有不少弱点,以后要注意。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我采用播放相关的课件,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1)抓住作者直抒胸怀的诗句体会情感。透过这些诗句,读出那激动、自豪的感情和热切欢迎之情。(2)联系所搜集的历史背景资料理解诗句,进一步体会情感。(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述的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让学生深入体验:(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4)引导学生运用多种不同的朗读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最后一分钟》教学建议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2、在吟诵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四次“最后一分钟”,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香港过去、现在及交接仪式的相关信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交流,揭题

  1、交流香港的有关信息

  2、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师:同学们,请仔细看这幅图,你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特殊的时刻吗?

  3、教师激情揭题:是的,这个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大地四处开放;这一刻,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这一刻,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解决字词障碍,了解诗歌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把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由提出困难,共同解决。

  3、再读诗歌,思考一个问题:文中的四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随机板书)

  三、品读诗歌,体会、激发情感

  1、师:诗歌的大概内容同学们都已有所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地品味这“最后一分钟”。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几次提到“最后一分钟”?

  第一处“最后一分钟”

  2、指名读第一小节

  3、师:同学们,在第一小节中躲着一种修辞手法,你能把它

  找出来吗?(生:拟人)那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说一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拉着香港这位亲人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历程。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处“最后一分钟”

  1、师: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升起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无比的--(学生接说:激动、自豪)。请大家读一读第二小节,边读边体会这一份激动和自豪。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

  3、师:看着同学们这么认真地读着,老师相信你们的体会肯定也到位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朗读,一起来感受这份激动和自豪。请听要求:前面部分男女同学轮读,最后三行一起读。

  4、分角色朗读

  5、教师范读

  6、有感情地齐读

  第三处“最后一分钟”

  1、师:同学们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你们已充分体会到了那份激动和自豪,真棒!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如今的香港是非常繁荣的,可在150多年的时间里,它走过的历程却是坎坷的。

  2、课件出示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等相关资料,教师介绍。

  3、师:虎门上空的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发黄的旧条约也在此刻悄然落地。在这最后一分钟,又是什么在长城的脸上,在黄皮肤的脸上流淌呢?快到第三小节中找一找。

  4、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

  (1)指名读一读

  (2)理解“使大海沸腾”(学生自由说;借助图片理解)

  (3)引读:在这最后一分钟,百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

  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怎能不让人欢欣鼓舞呢?--

  在这最后一分钟,所有中国人的喜悦都化作了泪水,这怎能不使大海沸腾呢?--

  第四处“最后一分钟”

  1、师:香港终于回来了,我们激动,我们自豪。香港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小节,体会这小节体表现出的心情是怎样的?

  2、学生自由朗读

  3、交流,指导朗读

  4、师:同学们,让我们去迎接第一朵紫荆,一起把最美好的祝愿送给香港吧!)

  四、配乐齐读,再次体会情感

  1、师:香港历经百年沧桑,今天终于回来了。这最后一分钟,带给大家的是无尽的激动、喜悦和自豪,老师给同学们配上音乐,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永远记住这“最后一分钟”!

  2、配乐齐读诗歌

  五、播放视频,情感升华

  师:刚才的学习,我们从语言文字里感受到了那份激动、喜悦和自豪。下面老师带大家走进当时的情景,再次感受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播放录像,教师配画外音。)

  六、课堂练笔、小结

  1、师:同学们,流浪了百年的游子--香港回来了,面对骨肉团聚的动人一幕,你最想说什么?请把它写在课文空白处。

  2、集体交流

  3、师小结: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家了;事隔两年,澳门也回家了;而如今,祖国母亲还有一个孩子在外头,你们知道是谁吗?(生:中国台湾)是的,虽然中国台湾回家的路还很坎坷,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台湾一定会回来的!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那时的最后一分钟也会像今天我们所读到的、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那样,令人无比激动、喜悦和自豪!

  七、板书设计

  24、最后一分钟

  激动

  美好祝愿

  喜悦

  自豪

《最后一分钟》教学建议 篇11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最后一分钟》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内阅读课文,这篇阅读课文以一首诗歌的形式出现。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把他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由于学生曾在三年级学过《“东方之珠”》,对香港有所了解,我结合本组训练重点,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从与学生的交谈中引导学生从“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三个方面去搜集与整理相关资料从而加深对香港的认识与了解。接着,我采用播放相关的课件,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1 抓住作者直抒胸怀的诗句体会情感。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等。透过这些诗句,人们那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欢迎之情等溢于言表。2联系所搜集的历史背景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如联系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一百多年前,英国侵略者靠鸦片加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香港被长期割让给英国。虽然有血气的华夏儿女奋力反抗,但终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导致中华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这些已成为所有中国人的耻辱与心头之恨。而在香港回归之际,压在中华儿女心头百多年来的耻辱终于被雪洗了。香港回归祖国,是祖国日益强大与繁荣的有力见证,是对所有炎黄子孙的巨大激励与鼓舞。这一刻,无数的华夏儿女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使大海沸腾”是说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之时喷涌而出的爱国热情,非常强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腾似的。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述的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我让学生深入体验: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4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不同的朗读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由于刚学完《圆明园的毁灭》不久,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在中国的种种罪行还深深地印在每一个同学的脑海里,同学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憎恨还未消退,所以对香港能回归我们祖国妈妈的怀抱,是非常欢迎的,都觉得这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在这节课上,我正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在爱国因素,爱努力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目标,发愤学习,为中华的腾飞而努力向前迈进。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这篇阅读课文是以一首诗歌的形式出现。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作者把他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让学生领悟“三分诗,七分读”的读书之法:

  一、自读阅读链接,理解课文题目。

  首先,我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自读阅读链接,自己理解“最后一分钟”是指哪一分钟?然后指名回答,最后一分钟是指1997年6月30日23点59分—1997年7月1日0时0分,这一分钟。这一分钟有着什么特殊的意义?指名生答:这是香港回归的最后一分钟。此时此刻,中国人的有着什么样的特殊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

  二、了解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学生自读学习目标,弄清本课的意图。

  三、自学课文,尽量完成目标。

  学生自读,标画,尽量完成目标,把不懂的地方标出来。

  我采用播放相关的课件,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1)抓住作者直抒胸怀的诗句体会情感。透过这些诗句,读出那激动、自豪的感情和热切欢迎之情。(2)联系所搜集的历史背景资料理解诗句,进一步体会情感。(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述的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让学生深入体验:(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4)引导学生运用多种不同的朗读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五年级语文上《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兴庆区上前城小学     赵淑梅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使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手段。因此教学时我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即注意小节之内以及小节与小节之间的停顿;向学生明确:有的诗句读的语气要高昂,有的诗句读的语气要沉重;有的要读得坚定有力等等。为了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我又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比赛读、评议;听朗读磁带读、找差距等,进行读的指导,达到读的目的,读中也促使学生对诗歌的进一步理解,学生读的兴趣较浓。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一直是我想认真揣摩的一个教学切入点。从《山城的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再到这次的《最后一分钟》,我进行了各方面不同的尝试。教学中,我力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在一系列的教育训练中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

  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电化教育创设情趣。一张香港回归的震撼人心的画面,一段教师声情并茂的旁白,把学生引到了1997那个刻骨铭心的一分钟,孩子们也明白了这一分钟的珍贵,深入探究的欲望就更加强烈。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朗读贯穿始末。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桥的一头是课文,另一头是学生。读着读着,沿坡讨源,据文入情,神游其中,增进理解。可以说,朗读犹如学生领会课文主旨的指挥棒。在教学中,利用初读,逐节理清文章脉络;运用细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采用精读,品味意境,品味思想;品味手法;启用熟读,把诗句中描述的形象和语言文字融为一体,牢固地保留在头脑中,积淀语感。

  3、选择课外阅读。文章所涉及的背景文化相当丰富。在课前预习设计上我并没有让学生的情感有所侧重,而是就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进行收集。课堂上,学生收集的丰富的课外资料超出了我的想象。课外资料阅读在教学中的作用相当大,精神营养丰富,道德质地醇厚,感情成分饱满,适合时代需求,使孩子们真正感受假、丑、真、善、恶、美,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进步意识,提高学生素质。

  但是教学只有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才能发现理论与实际的磨合口。课上完,细节的思索却不断。

  1、孩子对香港的过去和一分钟的体验了解甚少,特别是农村的孩子缺乏收集资料的渠道,所以在设计导语的时候我穿插了很多的课外资料,加深孩子对香港的印象。所以上课时是否会感觉课堂上教师的导语过长,教师的语言过多?

  2、对于文本的理解真的非常难,作为教师,我都读了教下10遍。我想,逐字逐句推敲反而会破坏文本的整体意味。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我认为对香港过去的痛苦和这最后一分钟的激动能有迷糊的印象就达到了我想要的目标。因此,我重点抓第2、3小节,用板块对比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的目标设计,是否会浅化了文本的意味?

  3、这一个单元的课文对于课外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并让学生在资料上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略读课文,注重能过的是方法的积累,用资料来冲击情感。我想,我们还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不同的尝试。这种没有情感指向性的材料收集尝试会不会让学生的情感寄托有所偏差?

  《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爱国情怀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但语言凝练,语句含义深刻,学生不易理解,初读反馈,几乎一无所知.课前预案推翻,以"读"为核心,重新作了尝试.

  1,初读降低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顺口.

  2,轻声细读,用更精练的词语概括每一节的内容.倾听,等待——升旗,自豪——联想,屈辱——迎接,展望.这样一来,诗歌的线索就非常明了,为理解诗句降低了难度.

  3,精读感悟."让我拉住你的手"——拟人化,亲切动情."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激动自豪."百年的痛苦和欢乐"——联想到屈辱的历史,如今的扬眉吐气尤显珍贵."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表达对香港回归的欢迎祝福.

  4,联系实际,补充资料,进一步深化主题,激发爱国情怀.

  反思:古诗还在积累,现代诗的熏陶几何时已了无踪影.回忆自己年轻时对诗人的崇拜,几本诗集视若珍宝,晨起背诵,路上反思,那种热情历历在目.诵诗对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特别有帮助,有时感觉孩子们的语感不好,是否能多引进一些诗歌读读呢

《最后一分钟》教学建议 篇12

  《最后一分钟》这幅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中华民族圆了一个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团聚梦,也是我们十多亿中华儿女无比激动振奋的日子。作者以诗歌的形式倾诉了自己在香港即将回归祖国怀抱的这最后一分钟里的思绪。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不仅是信息社会的要求,还能更好地体现学科间的相互整合。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作为课前预习一部分,有许多孩子带来了色彩鲜艳的图片,科普杂志等,在一起交流,从而使他们明白,上网查资料比较快捷,但身边的书籍,报纸等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好帮手。

  师:请汇报自己收集的资料。

  生: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生: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于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生: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生: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生: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师:从这些资料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联想到了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师:如今,看着缓缓上升的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听着耳边传来的国歌声和人们轻轻的呼喊声,作者想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香港回归是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现在终于实现了,多么让人激动。

  师:一百多年前,英国侵略者靠鸦片加洋枪、洋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已成为所有中国人的耻辱和心头之恨。如今香港回归,这百年的屈辱在这一刻终于挥之而去,中国人可以扬眉吐气,怎不让人欢欣鼓舞呢读了这首诗,你还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师:“三分诗,七分读”。让我们在读中体会诗歌情感。(师范读)

  生:我听出了激动的心情。

  师:读着这首诗,哪些语句让你感到热血沸腾?

  生:“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香港当作一个亲人,与之谈心,饱含了对香港的深情。

  师: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为什么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

  生:香港回归了,这是自豪、激动、喜悦的泪珠。

  师:怎样理解“使大海沸腾”?

  生:人们的激动的泪水很多。

  生: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

  师:香港能如期回归祖国,离不开祖国的日益强大,繁荣。继香港回归后,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在还有中国台湾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我们祝愿祖国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让我们一起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吧!

《最后一分钟》教学建议 篇13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有去过香港的吗?香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但你可知道,150多年前,这颗东方明珠却曾落入英国强盗之手。直到——1997年7月1日,才回归祖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二、初读

  1、放声朗读,边读边想:每个小节主要讲什么?

  2、这些词语你会读吗?(正音)

  叩问脊梁硝烟深入骨髓悄然落地

  3、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现在,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指名分小节读,并试着归纳每节的主要意思)

  4、同学们很厉害,这么难读的诗,你们刚开始读就能做到字正腔圆,响亮流畅,还大致读懂了诗歌的意思,很不简单呐!

  三、学习第2节

  1、1997年6月30日,23点59分,零点的钟声即将敲响,伟大时刻就要到来。诗人抓住了哪些特写镜头,为我们展现最后一分钟的场景呢?(指名读第2节)

  2、交流:诗人抓住了哪些特写镜头?其实,刚才说的这些特写镜头,从诗歌的角度来讲就叫——意象。也就是作者把自己看到的事物,加以想象,从而表达自己浓烈的情感。

  3、那么,从这些特写镜头中,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自己去读一读,然后和同桌交流。

  4、反馈,朗读。

  四、学习第3节

  1、香港回归,是所有中华儿女百年来的心愿。世界即将见证这伟大的时刻,但同时,百年前的那段屈辱历史,在这最后一分钟,也不由涌上作者心头。默读诗歌第3节,划一划,圈一圈,文中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2、交流,点拨。

  (1)从这一节中,你知道香港的沦陷和哪些历史事件有关?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捕捉到这些历史事件的?(板书: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

  (2)师小结:这又是诗歌的另一特点,它用最凝练、最概括的语言,展现出丰富的内容,表达出浓烈的情感。

  (3)师叙述(配上图片):让我们看看吧!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清朝末年,英帝国主义大量向中国贩卖鸦片。不仅挖空了中国的国库,更使无数中国人深陷毒品,无法自拔。为了抵制毒害,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把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英国侵略者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以此为借口,于1840年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侵略者在中国境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爱国儿女奋力抗争,可懦弱无能的清政府为了自保,竟主动与英军议和,并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后又缔结了《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条约中不仅要求中国向英国赔款达上千万元,更是将香港完全霸占了去。)

  4、同学们,很多话想说,就请你用朗读来表达此时的心情吧!(指导朗读前半段)

  5、旧中国无能,丢失了香港;新中国强大,收回了香港。看——(师引读下半段)

  6、痛苦的泪为屈辱的过去而流啊,欢乐的泪为富强的今天二淌!这一滴泪的分量有多重啊,竟能使大海沸腾!你觉得作者这样写是为了抒发自己怎样的情感呢?(指导朗读后半段)

  7、你的朗读也使大家沸腾!同学们,想不想再次亲历那伟大的时刻?(播放视频)

  8、如果让你写《最后一分钟》,你会抓住哪些特写镜头来写呢?请你也来试着当一回诗人吧!出示句式:

  最后一分钟,

  是,

  是,

  是,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9、香港,风雨过后,是灿烂的天晴。相信你在祖国的怀抱里,会更加繁荣、富强!(小组表演诵)

  六、分层作业

  1、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进一步了解香港的历史,香港回归的历程,香港回归后的发展史等。可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也可以在信息直通车上和大家交流。

  2、搜集其他有关香港回归的诗歌,有感情地朗诵,在下周班队课上展示。

《最后一分钟》教学建议 篇14

  【教材简析】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曾经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作者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设计理念】

  “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再现香港回归时的动人场景;然后交流感受,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感悟香港回归祖国那一时刻中国人内心的激动与自豪;最后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抑扬顿挫地朗读,读出全中国人民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历史,香港回归时的情景以及香港回归后的繁荣景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情读诗

  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政府将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诗歌,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诗歌:

  要求:读对读通,遇到不熟悉或容易读错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一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互相交流:

  脊梁:即脊背,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一样的物质。诗中“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3、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4、质疑、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把不懂的诗句勾画出来,联系课前搜集的有关香港的资料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争取读懂。

  诗歌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两次读书,方式不同,目的不同。一读,读对读通,理解词语;二读在默读中思考,提炼主要内容,发现问题,质疑并讨论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诵读诗歌,激荡情感

  1、指名读诗,边读边评价、指导字音:

  “髓”是平舌音,读上声“suǐ”而非“suí”;“刹”与“铸”是翘舌音,不要把“刹(chà)”读成“shà”“颤抖”的“颤”读“chàn”不是“zhàn”。

  2、读着这首诗,哪些语句让你感觉热血澎湃?

  请读给同学听,读出你奔涌的豪情,说出你内心的感动。

  “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等。这些诗句,表达了人们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烈期盼与激动、自豪的感情。)

  诵读诗歌,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3、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抒发了在庄严的时刻来临前、来临时和来临后的感情?迅速浏览一遍诗歌,找出哪个小节写的是庄严的时刻来临前,哪个是写来临时和来临后?

  四、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1、感受仪式前的激动:

  ⑴ 指名读第1小节。

  ⑵ “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跟亲人谈心似的,饱含了作者对香港的深情。)

  ⑶ “叩问”怎样理解?所有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轻轻地读最后一句。

  (叩问:真诚热切地询问。“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学生的理解是多元的,可以叩问香港为何要走过150年的艰辛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可以叩问香港在游离母亲的这段时光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

  “多元解读”给了学生更广阔的空间,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丰富了文本的内涵。

  ⑷ 想一想:

  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

  (激动无比。)

  ⑸ 读出激动无比的情感,齐读第一小节。

  2、体验仪式中的自豪:

  ⑴ 自主学习第2、3节:

  (课件提示)

  想一想: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区区旗相伴冉冉升起的时候,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

  (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香港的土地和天空,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

  ⑵ “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深入骨髓的伤痕”怎样理解?交流资料:

  ① 播放电影“虎门硝烟”的片段,了解面对侵略者的无耻行径,有骨气的中国人的奋力抗争。

  ② “发黄的旧条约”指什么?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③ “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指什么?

  (“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⑶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为什么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怎样理解?

  (曾经的屈辱和痛苦让我们痛楚,而此时香港回归之际,压在中华儿女心头百年的耻辱终于雪洗。中国人民的心情是复杂的,酸楚、激动、自豪,喜悦所有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是说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之时喷涌而出的爱国热情,非常强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腾似的。)

  板书:

  自豪、激动、喜悦。

  ⑷ 看着那冉冉升起的旗帜,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读出你的感受:

  指名读,教师相机评价读。

  3、读中感悟仪式后的畅想:

  ⑴ 齐读第4小节,读后评价:

  “紫荆”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暗示什么?

  (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这里的“紫荆”指香港;暗示着回归后的香港会更加的繁荣、富强。)

  ⑵ 第四小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板书:

  美好祝愿。

  指名读,齐读。

  五、读中升华,以悟促写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课件播放:

  (香港回归的录像资料。)

  如果你亲眼目睹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你最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自豪

  24、最后一分钟 激动 美好祝愿

  喜悦 

  【练习设计】

  1、这些带点的字看起来那么熟悉,可有时却经常听到人们对他们错误的称呼,请你试试找出正确读音。请用“√”勾出来。

  脊(jǐ jí)梁    刹(shà chà)那  颤(chàn zhàn)抖

  骨髓(suǐ suí)  悄(qiāo qiǎo)然  崭(zhǎn zàn)新

  硝(xiāo xuē)烟 叩(kē kòu)问

  2、诵读诗歌,浓浓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溢于言表。请再一次回忆这些激情澎湃的诗句。

  此刻,是午夜,又是……

  所有的眼泪都是____的日出,

  所有的礼炮都是____。

  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

  ___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然后去奔跑,去____,

  去迎接那新鲜的

  ___的、芳香的

  在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___……

  3、香港、澳门、中国台湾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我们牢记国耻,激励自身。

  ⑴ 香港于__年__月__日,__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的怀抱。

  ⑵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这里的“旧条约”是指______。

  ⑶ “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

  这句话让你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建议】

  1、香港的屈辱历史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要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香港的历史资料,并学习整理资料,从而对“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的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搜集的资料可能比较杂乱,这就需要教师提炼信息资源,使其在图、文、声、像下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涵咏、诵读诗歌并在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是本课的重点,应采用多种方法引导诗歌表达的情感。让“读”贯穿整堂课,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接着品读诗歌,感悟那些感情充沛的语句;然后读悟结合,研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诗句;最后以悟促写,直抒胸臆。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

  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述的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可让学生深入体验: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身份可由学生自主设想),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教师可扮演记者“现场采访”。

《最后一分钟》教学建议 篇15

  教学目标:

  1、学会在自主合作学习的情况下,联系收集的资料理解诗歌内容。

  2、初步感受新诗拟人、联想等表现手法,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强烈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在教师指导下,收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背景资料,积淀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开课:

  师:我们在七单元已经学了三篇课文了,他们都是关于哪方面内容的?

  生:七单元前面的课文都是讲历史方面的。

  师:学习这样的历史性比较强的课文,当时我们主要是怎么来学习这三篇课文的呢?

  生:抓住关键词句。

  师:是的,这个方法我们一直使用有效。

  生:朗读。(板书:朗读)

  师:是啊,学语文最基本的一个方法,而且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更实用。因为它的体裁是?

  生:诗歌。

  师:是的,而且还是一首现代的新诗,和古诗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是自由体分行,但它并不是随意的口语,而是精心锤炼,自然明快,琅琅上口,适合朗读。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收集资料。

  师:(板书:收集资料)很好的一个方法。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略读课文,将同样运用收集的资料来帮助我们走进文字背后的情感。

  (板书课题)

  师:一起朗读。

  师:昨天大家预习了,你知道这“最后一分钟”是指哪一分钟?

  生:最后一分钟是指1997年6月30日23点59分—1997年7月1日0时0分,这一分钟。

  师:这一分钟有着什么特殊的意义?

  生:这是香港回归的最后一分钟。

  师:既然讲的是激动人心的一分钟,那我们应该怎么读题?

  生:激动地读。

  师:请你读。

  师:是啊,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在最后一分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行政区区旗同时升起,国歌响起的这一时刻,人们激动地热泪盈眶,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香港回归的最后一分钟,让我们激动地读——

  生读:最后一分钟。

  师:我们永远也不能忘怀这历史性的一刻,让我们深情地读——

  生读:最后一分钟。

  二、初读诗歌。

  师:这首诗总共有四个小节,我们请四个同学一人读一小节,听听字音是否准确。

  生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准确,看来预习作业做得不错。

  三、品读诗歌。

  师:这是一首感情真挚,读来催人泪下,让人热血澎湃的新诗,不知哪个小节最让你热血澎湃,呆会我们将和你的小组伙伴一起学习。

  (出示提示:请选择诗歌中最让你热血沸腾的一个或两个小节,运用你已有的学习方法和同学合作学习,注意体会含义深刻的诗句,写下你内心的感动,读出你奔涌的豪情。)

  (自学建议:

  1)、第一小节写到香港的“风雨归程”,你知道是怎样的吗?

  2)、第二小节写的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3)、第三小节写到哪些历史事件?分别是怎样的?

  4)、第四小节写的是什么?让你想到什么?)

  生合作学习。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请大家按照1到4小节的顺序说说各自的体会和收获。先请学了第1小节的小组:

  生:我们读懂了“风雨归程”。

  师:是吗?那请你为大家说说。

  生:百年的沧桑,百年的风雨啊,所以说是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师:这一百年的沧桑经历到底是怎样的呢?你可以为我们讲述一下吗?

  生:可以。请大家打开《英才教程》24课,这里有关于香港被割让到回归的历史,我念给大家听。(生念)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师:听完这段历史,有什么感受?

  生1:香港经历了太多,其间的辛苦不是我们能体会到的。

  生2:我认为香港百年的屈辱牵系着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心,所有作者才用了“心跳和叩问。”师:理解得真好。香港,一直以来就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就如我们的兄弟姐妹,来,让我们带着我们的心,一起自豪地、激动地、深情地迎接失散了百年的秭妹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生齐读。

  师:同学们利用英才教程上香港回归的历史资料,体会到所有中国人的激动和自豪。那么作者是怎么将这份深情、激动和自豪表达出来的呢?

  生:我发现作者是用一个拟人来写出来的。

  师:具体说一说。

  生:作者把香港比作人,说要拉住她的手、听脚步、听规程,这样就更能体现我们的激动和心中的片片深情。

  师:解说得很透彻。带着你心中的感受,为我们读读。

  生读。

  师:我想,不仅是他能感受此刻所有中国的人激动深情的心,在座的所有同学也能。来,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师:咱们接着交流第2小节。

  生:我们根据老师的自学建议,合作学习得出:最后一分钟是旗帜、旗杆、脊梁、天空和土地、寂静和嘴唇。这是一组排比,同样像第一小节的拟人一样,将人们的心情写得更激动了。

  师:我不能不说你们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真强。是啊,一组排比,将不仅写出了人们激动的心情,更将最后一分钟写得具体,形象。我们请刚才那个小组的同学为我们读读。

  生小组合作读。

  师:同学们,最后一分钟,看不见,摸不着,但作者却把它写成了——

  生:旗帜、旗杆,天空和土地、寂静和嘴唇。

  师:这既是现场情景的真实描写,又是夸张的强调。强调什么呢?

  生: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师:是啊,一组排比,将将“虚”的写为“实”的,这样的写作手法就叫化虚为实。在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场景中,我们可以无限想象,激动、自豪的意味有多浓!来,谁来读。

  生1读。

  师:谁还可以把声调调高,更为激情并茂的朗读?

  生2读。

  师:好,就像他这样,让我们一起捧着无限激动的内心,走进这最后一分钟。

  生一起读。

  师:我们已经交流了1、2小节,有没有学了第3小节的,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们学了第3小节,根据老师的提示,我们了解了“虎门硝烟”这样一个历史事件,在“虎门硝烟”的历史资料中,我们知道了侵略者不仅想抢夺我们吃的东西,穿的东西,还想从精神上打击我们,从而掠夺我们的经济。

  师:是啊,我们被撕碎的历史,已经留下了深入骨髓的伤痕。

  生1:我们还了解到诗句中的“条约”就是指《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昨天从网上收集了资料。

  师:好,那你说说你们了解后的感受?

  生2:帝国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同时我们也为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愤概。

  师:是啊,这段历史是沧桑的一百年,也是屈辱的一百年。我们的心不仅有愤概,还有酸楚、激动、自豪,喜悦。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生读。

  师:在这最后一分钟里,作者联想到了虎门硝烟、南京不平等条约,这些百年的屈辱啊,在这最后的一分钟里得以雪洗,我们的心是复杂的,愤概、酸楚、激动、自豪,喜悦,所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谁来读?

  生读。

  师:在这最后一分钟里,作者想到了虎门硝烟、南京不平等条约,这些中国人百年的痛楚、百年的伤痕,在这最后的一分钟里得以雪洗,又怎能不让我们热血沸腾?一起读。

  生齐读。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一首歌。这首歌是在香港回归前,香港音乐人原创的一首歌《我的中国心》。1984年,香港歌手张明敏作为第一个在内地亮相的港台歌手,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我的中国心》一夜红遍中国。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共鸣呢?我们一起来听。

  (出示:《我的中国心》歌词,播放歌曲)

  河山只在我梦里

  祖国已多年未清静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最后一分钟》教学建议 篇1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的五个生字,能正确认读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

  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

  体会四次“最后一分钟”,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

  1、交接仪式影像资料、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香港过去、现在及交接仪式的相关信息。

  四、教学过程

  (一)看图交流,揭题

  1、交流香港的有关信息

  2、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师:同学们,请仔细看这幅图,你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特殊的时刻吗?

  3、教师激情揭题:是的,这个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大地四处开放;这一刻,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这一刻,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解决字词障碍,了解诗歌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把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由提出困难,共同解决。

  3、再读诗歌,思考一个问题:文中的四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随机板书)

  (三)品读诗歌,体会、激发情感

  1、师:诗歌的大概内容同学们都已有所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地品味这“最后一分钟”。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几次提到“最后一分钟”?

  第一处“最后一分钟”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师:同学们,在第一小节中躲着一种修辞手法,你能把它找出来吗?(生:拟人)那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说一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拉着香港这位亲人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历程。

  3、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处“最后一分钟”

  1、师: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升起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无比的——(学生接说:激动、自豪)。请大家读一读第二小节,边读边体会这一份激动和自豪。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

  3、师:看着同学们这么认真地读着,老师相信你们的体会肯定也到位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朗读,一起来感受这份激动和自豪。请听要求:前面部分男女同学轮读,最后三行一起读。

  4、分角色朗读

  5、教师范读

  6、有感情地齐读

  第三处“最后一分钟”

  1、师:同学们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你们已充分体会到了那份激动和自豪,真棒!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如今的香港是非常繁荣的,可在150多年的时间里,它走过的历程却是坎坷的。

  2、课件出示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等相关资料,教师介绍。

  3、师:虎门上空的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发黄的旧条约也在此刻悄然落地。在这最后一分钟,又是什么在长城的脸上,在黄皮肤的脸上流淌呢?快到第三小节中找一找。

  4、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

  都穿过这一滴泪珠

  使大海沸腾!

  (1)指名读一读

  (2)理解“使大海沸腾”(学生自由说;借助图片理解)

  (3)引读:在这最后一分钟,百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

  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怎能不让人欢欣鼓舞呢?——

  在这最后一分钟,所有中国人的喜悦都化作了泪水,这怎能不使大海沸腾呢?——

  第四处“最后一分钟”

  1、师:香港终于回来了,我们激动,我们自豪。香港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小节,体会这小节体表现出的心情是怎样的?

  2、学生自由朗读

  3、交流,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去迎接第一朵紫荆,一起把最美好的祝愿送给香港吧!)

  (四)配乐齐读,再次体会情感

  1、师:香港历经百年沧桑,今天终于回来了。这最后一分钟,带给大家的是无尽的激动、喜悦和自豪,老师给同学们配上音乐,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永远记住这“最后一分钟”!

  2、配乐齐读诗歌

  (五)播放视频,情感升华

  1、师:刚才的学习,我们从语言文字里感受到了那份激动、喜悦和自豪。下面老师带大家走进当时的情景,再次感受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播放录像,教师配画外音。)

  (六)课堂练笔、小结

  1、师:同学们,流浪了百年的游子——香港回来了,面对骨肉团聚的动人一幕,你最想说什么?请把它写在课文空白处。

  2、集体交流

  3、师小结: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家了;事隔两年,澳门也回家了;而如今,祖国母亲还有一个孩子在外头,你们知道是谁吗?(生:中国台湾)是的,虽然中国台湾回家的路还很坎坷,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台湾一定会回来的!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那时的最后一分钟也会像今天我们所读到的、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那样,令人无比激动、喜悦和自豪!

《最后一分钟》教学建议相关文章:

六年级想象作文 : 《最后一头战象》十二自然段联想_350字

《最后一课》有关资料:结构

《最后一头战象 》教案

我教《最后一课》

《最后一次歌词》歌词

有感情的动物一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

续写《最后一课》作文400字【10篇】

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700字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500字

《最后一片树叶》续写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最后一分钟》教学建议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