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最后一分钟》学习目标、词句解析和教材简说

《最后一分钟》学习目标、词句解析和教材简说

摆脱失落 点赞 分享
《最后一分钟》学习目标、词句解析和教材简说

微信扫码分享

《最后一分钟》学习目标、词句解析和教材简说(通用12篇)

《最后一分钟》学习目标、词句解析和教材简说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词句解析:

  叩问:真诚热切地询问。

  脊梁:即脊背,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一样的物质。诗中“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教材简说: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作者和所有中国人一样,满怀激情地迎接着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是教学的难点。

《最后一分钟》学习目标、词句解析和教材简说 篇2

  (1)诗歌教学一直是我想认真揣摩的一个教学切入点。

  从《山城的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再到这次的《最后一分钟》,我进行了各方面不同的尝试。教学中,我力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在一系列的教育训练中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电化教育创设情趣。一张香港回归的震撼人心的画面,一段教师声情并茂的旁白,把学生引到了1997那个刻骨铭心的一分钟,孩子们也明白了这一分钟的珍贵,深入探究的欲望就更加强烈。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朗读贯穿始末。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桥的一头是课文,另一头是学生。读着读着,沿坡讨源,据文入情,神游其中,增进理解。可以说,朗读犹如学生领会课文主旨的指挥棒。在教学中,利用初读,逐节理清文章脉络;运用细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采用精读,品味意境,品味思想;品味手法;启用熟读,把诗句中描述的形象和语言文字融为一体,牢固地保留在头脑中,积淀语感。

  3、选择课外阅读。文章所涉及的背景文化相当丰富。在课前预习设计上我并没有让学生的情感有所侧重,而是就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进行收集。课堂上,学生收集的丰富的课外资料超出了我的想象。课外资料阅读在教学中的作用相当大,精神营养丰富,道德质地醇厚,感情成分饱满,适合时代需求,使孩子们真正感受假、丑、真、善、恶、美,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进步意识,提高学生素质。

  但是教学只有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才能发现理论与实际的磨合口。课上完,细节的思索却不断。

  1、孩子对香港的过去和一分钟的体验了解甚少,特别是农村的孩子缺乏收集资料的渠道,所以在设计导语的时候我穿插了很多的课外资料,加深孩子对香港的印象。所以上课时是否会感觉课堂上教师的导语过长,教师的语言过多?

  2、对于文本的理解真的非常难,作为教师,我都读了教下10遍。我想,逐字逐句推敲反而会破坏文本的整体意味。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我认为对香港过去的痛苦和这最后一分钟的激动能有迷糊的印象就达到了我想要的目标。因此,我重点抓第2、3小节,用板块对比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的目标设计,是否会浅化了文本的意味?

  3、这一个单元的课文对于课外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并让学生在资料上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略读课文,注重能过的是方法的积累,用资料来冲击情感。我想,我们还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不同的尝试。这种没有情感指向性的材料收集尝试会不会让学生的情感寄托有所偏差?

  (2)在《最后一分钟》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抓住作者直抒胸怀的诗句体会。

  透过这些诗句,读出那激动、自豪的感情和热切欢迎之情。并联系所搜集的历史背景资料理解诗句去体会。如联系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一百多年前,英国侵略者靠禁品加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香港被长期割让给英国。虽然有血气的华夏儿女奋力反抗,但终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导致中华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这些已成为所有中国人的耻辱与心头之恨。而在香港回归之际,压在中华儿女心头百多年来的耻辱终于被雪洗了。香港回归祖国,是祖国日益强大与繁荣的有力见证,是对所有炎黄子孙的巨大激励与鼓舞。这一刻,无数的华夏儿女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此时创设情境再一次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述的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让学生深入体验: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使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手段。因此教学时我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即注意小节之内以及小节与小节之间的停顿;向学生明确:有的诗句读的语气要高昂,有的诗句读的语气要沉重;有的要读得坚定有力等等。为了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我又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比赛读、评议;找差距等,进行读的指导,达到读的目的,读中也促使学生对诗歌的进一步理解,学生读的兴趣较浓。

《最后一分钟》学习目标、词句解析和教材简说 篇3

  教学目标

  在读、议、演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在读中体悟到时间的重要,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要做遵守纪律的孩子

  教学准备:闹钟一只

  教学过程

  1 让学生两手前平举,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请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

  2、好,时间已到,谈谈你们的感受好吗?

  3、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

  4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在某种情况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钟也是很不容易的

  5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一分钟》(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谁愿意说一说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

  6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现在还是个谜,为了揭开这个谜底,我们快来读读课文吧!

  二朗读理解课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是啊,可怜的元元只晚起来一分钟,就迟到了20分钟,多难为情啊!你能找到他难为情的语句吗?用“——”把它画出来。请看图,哪个小朋友是元元,用手指给同桌看。你能为大家表演这种表情吗?

  3、此时此刻的元元,内心一定非常后悔。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4、元元后悔什么呢?元元是不是迟到了以后进教室才后悔的?请大家读1—4自然段,找出能表现元元后悔的句子,读一读。同桌合作交流。

  (三)实践活动、深入感悟

  1 那么,一分钟究竟有多重要呢?下面我们亲自体验一下一分钟究竟能做什么,好不好?第一组学生读书;第二组学生写字;第三组学生口算;第四组学生绘画。一分钟过后交流汇报。

  2你知道一分钟还能做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人们驾驶着汽车一分钟可以行驶11公里,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133张报纸,在北方农民伯伯能用收割机一分钟完成一百平方的麦地收割 )

  4.汇报演出(在演中议一议)。

  做一个永远和时间赛跑的人,这样你一定会成功

  1.齐读课文。

  2.作业 :(1)抄写生字词。(2)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最后一分钟》学习目标、词句解析和教材简说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 5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读通诗歌,读懂诗歌,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利用多媒体出示诗歌《七子之歌——香港》。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

  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2.教师范读该诗。

  3.你听到了什么?(听到了一位在外受到蹂躏的孩子呼唤母亲的声音。)这个可怜的孩子就是香港。他自从 1898 年被英国强占、夺走之后,历经了 99 年的飘泊和欺凌。听,是什么声音?(利用多媒体播放钟声)这是 1997 年 7 月 1 日的钟声,这是中华儿女期盼了 99 年的钟声。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重温1997年7月1日,中国历史博物馆门前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上那大大的“零”字出现的一刻,中国人民喷涌而出的爱国激情吧!(板书课题)你想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课题?(自豪、兴奋、喜悦。)

  二、初读诗歌,读通诗歌

  1.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诗,做到通顺、流畅。

  2.教师范读。

  3.你能像老师一样有节奏地朗读吗?

  三、再读诗歌,读懂诗歌

  1.这首诗一共分为了几节?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全诗共分 4 节。)

  2.读读第一节,你读懂了什么?(通过多读,体会作者以及全中国的人在香港即将回归的那一刻的渴盼而激动的心情。)

  3.利用反复诵读的方法,小组讨论交流对第二至四节的理解。

  4.全班交流。

  (1)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与自豪的心情。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例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

  (2)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

  (3)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四、诵读诗歌,读美诗歌

  1.香港在历经了99年的漂泊后今日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请你用朗诵来表达这最后一分钟的激动与喜悦吧!

  2.学生朗诵,互相评议。

  3.全班同学集体朗诵。

  五、作业

  准备一次诗歌朗诵会。(可以是搜集的诗歌,也可以是自己创作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

  最后一分钟

  自豪情 祝福情

《最后一分钟》学习目标、词句解析和教材简说 篇5

  一、设计思想

  结合屏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引导历史、回归、现在,落实"大阅读"理念。自主研读,探究感悟,反复诵读,想象体悟,引导历史、回归、现在,拓展视野,受到爱国主义语文素养的提高。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作者和所有中国人一样,满怀激情地迎接着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 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三、学情分析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那一天,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亲身经历过那一天的人们是不会忘记的。但对当时只有刚出生的现五年级学生来说,实际上还体会不到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感悟不到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可能理解不了人们的激动、自豪、喜悦之情。虽然学生曾在三年级学过《"东方之珠"》,对香港有所了解,但作为内地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知之甚少,没有真切的感受。因此教师有必要鼓励历史、香港的回归、香港的现在等资料,先学生自主地了解香港, 再借助多媒体,激发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借助课件,联系历史,创设情境,抓住诗句,师生互动,体悟情感。

  七、课前准备

  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三个方面去搜集与整理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的情景等相关资料的课件。

  八、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镇街交流意见 教师使用体会

  (一)创设情境,导课激情

  1.1997年7月1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日子吗?课件展示:屏幕阅读香港的历史、香港的回归、紫荆)

  2.对,1997年7月1日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让我们共同去重温一下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课件展示: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问题研讨】

  1.略读课文如何处理教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

  2.教师是否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边诵读边想象边体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资料】

  着作类:

  周一贯:《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79页。

  田晓军:《新课程·新教学·新备课》,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7页。

《最后一分钟》学习目标、词句解析和教材简说 篇6

  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腾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之中了。教学诗歌,朗读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可以说,朗读犹如学生领会课文主旨的指挥棒。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各种朗读法:利用初读,逐节理清文章脉络;运用细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采用精读,品味意境,品味思想;品味手法;启用熟读,把诗句中描述的形象和语言文字融为一体,牢固地保留在头脑中,积淀语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毕竟这一历史事件学生还是比较陌生,大家对很多地方还不理解,有的同学就提出“‘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第1997页上,那深入骨髓的伤痕,已将血和刀光铸进我们的灵魂。’中的.‘1997页’是什么意思?”,还有的同学提出“呼喊一般是大声地叫,为什么诗中却说‘轻轻地呼喊’呢?”也有的同学问“为什么说‘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呢?不是自相矛盾吗?”不得不佩服同学们质疑的能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不就正好体会了了香港回归祖国后,全国人民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不就正好回顾了香港的屈辱历史,不就展示了全国人民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烈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愿吗?一切要解决的问题都因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决,可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如果学生在质疑后能想办法释疑那就更好了。

《最后一分钟》学习目标、词句解析和教材简说 篇7

  1、把汉字与其正确读音连起来。

  kòu  chà  suǐ  zhù  xiāo

  髓   铸   叩   硝  刹

  2、辨字组词:

  稍(   )  妨(   )  奏(   )

  梢(   )  纺(   )  凑(   )

  遣(   )  核(   )  眺(   )

  遗(   )  刻(   )  逃(   )

  3、最后一分钟/是旗帜的形状,/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这段诗描写的是香港回归仪式中__________的场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感情。

  4、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条紫荆……

  这里的“紫荆”指代的是________,“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暗示香港回归后将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一分钟》学习目标、词句解析和教材简说 篇8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有去过香港的吗?香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但你可知道,150多年前,这颗东方明珠却曾落入英国强盗之手。直到——1997年7月1日,才回归祖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二、初读

  1、放声朗读,边读边想:每个小节主要讲什么?

  2、这些词语你会读吗?(正音)

  叩问脊梁硝烟深入骨髓悄然落地

  3、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现在,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指名分小节读,并试着归纳每节的主要意思)

  4、同学们很厉害,这么难读的诗,你们刚开始读就能做到字正腔圆,响亮流畅,还大致读懂了诗歌的意思,很不简单呐!

  三、学习第2节

  1、1997年6月30日,23点59分,零点的钟声即将敲响,伟大时刻就要到来。诗人抓住了哪些特写镜头,为我们展现最后一分钟的场景呢?(指名读第2节)

  2、交流:诗人抓住了哪些特写镜头?其实,刚才说的这些特写镜头,从诗歌的角度来讲就叫——意象。也就是作者把自己看到的事物,加以想象,从而表达自己浓烈的情感。

  3、那么,从这些特写镜头中,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自己去读一读,然后和同桌交流。

  4、反馈,朗读。

  四、学习第3节

  1、香港回归,是所有中华儿女百年来的心愿。世界即将见证这伟大的时刻,但同时,百年前的那段屈辱历史,在这最后一分钟,也不由涌上作者心头。默读诗歌第3节,划一划,圈一圈,文中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2、交流,点拨。

  (1)从这一节中,你知道香港的沦陷和哪些历史事件有关?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捕捉到这些历史事件的?(板书: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

  (2)师小结:这又是诗歌的另一特点,它用最凝练、最概括的语言,展现出丰富的内容,表达出浓烈的情感。

  (3)师叙述(配上图片):让我们看看吧!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清朝末年,英帝国主义大量向中国贩卖鸦片。不仅挖空了中国的国库,更使无数中国人深陷毒品,无法自拔。为了抵制毒害,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把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英国侵略者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以此为借口,于1840年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侵略者在中国境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爱国儿女奋力抗争,可懦弱无能的清政府为了自保,竟主动与英军议和,并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后又缔结了《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条约中不仅要求中国向英国赔款达上千万元,更是将香港完全霸占了去。)

  4、同学们,很多话想说,就请你用朗读来表达此时的心情吧!(指导朗读前半段)

  5、旧中国无能,丢失了香港;新中国强大,收回了香港。看——(师引读下半段)

  6、痛苦的泪为屈辱的过去而流啊,欢乐的泪为富强的今天二淌!这一滴泪的分量有多重啊,竟能使大海沸腾!你觉得作者这样写是为了抒发自己怎样的情感呢?(指导朗读后半段)

  7、你的朗读也使大家沸腾!同学们,想不想再次亲历那伟大的时刻?(播放视频)

  8、如果让你写《最后一分钟》,你会抓住哪些特写镜头来写呢?请你也来试着当一回诗人吧!出示句式:

  最后一分钟,

  是,

  是,

  是,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9、香港,风雨过后,是灿烂的天晴。相信你在祖国的怀抱里,会更加繁荣、富强!(小组表演诵)

  六、分层作业

  1、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进一步了解香港的历史,香港回归的历程,香港回归后的发展史等。可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也可以在信息直通车上和大家交流。

  2、搜集其他有关香港回归的诗歌,有感情地朗诵,在下周班队课上展示。

《最后一分钟》学习目标、词句解析和教材简说 篇9

  诗歌教学一直是我想认真揣摩的一个教学切入点。从《山城的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再到这次的《最后一分钟》,我进行了各方面不同的尝试。教学中,我力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在一系列的教育训练中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课前预习设计上我并没有让学生的情感有所侧重,而是就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进行收集。课堂上,学生收集的丰富的课外资料超出了我的想象。课外资料阅读在教学中的作用相当大,精神营养丰富,道德质地醇厚,感情成分饱满,适合时代需求,使孩子们真正感受假、丑、真、善、恶、美,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进步意识,提高学生素质。

《最后一分钟》学习目标、词句解析和教材简说 篇10

  a级基础训练:课内巩固与强化(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给下列词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6分)

  倾听(qīng qǐng)归程(chén chéng)刹那(chà shà) 颤抖(chàn zhàn)硝烟(xiāo qiào)骨髓(suǐ suí) 铸进(zhù zhòu)悄然(qiāo qiǎo)紫荆(jīn jīng)

  二、写出系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12分)

  近义词:

  形状──(   )  挺直──(   )

  寂静──(   )  一刹那──(   )

  反义词:

  上升──(   )  展开──(   )

  欢腾──(   )  散开──(   )

  三、我来找朋友(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直线连起来)(10分)

  越走越近的     心跳

  所有中国人的    红色

  缓缓升起的     钟声

  微微颤抖的     脚步

  深入骨髓的     脊梁

  挺直的       寂静

  刹那的       嘴唇

  缓缓的       伤痕

  崭新的       流淌

  世纪的       日出

  四、给句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kōng   kòng

  1、最后一分钟,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  )。

  2、如果你有(  ),请到图书室来一趟。

  sǎn    sàn

  3、虎门上空的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  )尽。

  4、那桌子放着(  )开的水果。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最后一分钟是旗帜的形状,是____________,是旗帜——挺直的

  中国人的脊梁,是_______,____________,是万众欢腾

  中_____,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_____!

  2、当一纸发黄的___________,烟尘中__________,__

  ____的脸上,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百年的______,都穿过这一

  泪珠,______!

  b级智能训练:课外复习与拓展(30分钟内完成,满分50分)

  六、读课文,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 5分)

  1、___年___月___日,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门前的_________,

  当大大的零字出现的那一刻,中国人民____的__________而出。

  2、这首诗歌表达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并按要求填空(20分)

  1、这首诗歌的题眼是:_________。第一节中“让我拉住你的手,倾听

  最后一分钟的风雨规程”。中的“你”指的是_______,“风雨规程”

  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诗中说“刹那的寂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的“谁”又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最后一小节中说:“香港,让我紧紧握住你的手吧,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

  雨归程。”在情感上“紧紧”一词表达了___的心情。最后的“倾听……风

  雨归程”与受段呼应,起到了______的作用。那“扎根在深深的大地上

  的第一朵紫荆”中的“土地上”只的是:_______________。

  4、诗中“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缓缓地流淌”指的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表现中国人民不忘国耻,憎恨列强的语句有: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一分钟》学习目标、词句解析和教材简说 篇1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是教学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四、课时准备:1课时

  五、教学过程

  (—)谈话交流:同学们,请回想一下我们三年级时学过一篇课文《东方之珠》,它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呢?(香港是东方的明珠)

  出示课件:香港风光图片及中国地图,了解香港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曾经隶属于广东省。

  然而它却曾经被帝国主义列强占据了长达150年之久。这是为什么呢?你们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吗?

  (二)展示资料

  1、 割让历史:出示课件:三个不平等条约。

  一百多年前,英国侵略者靠鸦片加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香港被长期割让给英国。虽然有血气的华夏儿女奋力反抗,但终因清政府的*无能而导致中华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英国的殖民统治,给香港人民留下了数不清的苦难与屈辱。

  度,50年不变。区花是紫荆花,行政长官是董建华先生。

  (三)、导入新课

  公元1997年6月30日午夜。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会展中心五楼大会堂。中英两国政府将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一个半世纪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亲的怀抱。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一刻的*吧!。

  (四)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诗歌,想想“最后一分钟”指的是什么时候?文中4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读后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指名说

  对中国人民来说,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由紫荆花绽开的特区区旗相伴冉冉升起的时候。因为,从这一刻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它象征着百年国耻,一朝得雪。

  (3)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抒发了在庄严的时刻来临前、来临时和来临后的感情?迅速浏览一遍诗歌,找出哪个小节写的是庄严的时刻来临前,哪个是写来临时和来临后?

  (五)体会诗歌内容。

  (六)总结升华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3、情感体验:香港回来了,流浪百年的游于回来了。面对着骨肉团聚的动人一

  幕,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七)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最后一分钟》学习目标、词句解析和教材简说 篇12

  现在的小学语文非常重视古诗文的积累古诗还在积累,对于现代诗歌的重视程度就明显不如前者了。就连我们的阅读等级考核,也只是在6级测试中见到了一首《再别康桥》。虽然我本人一向认为中国诗歌的最精华所在是古诗,尤其是唐诗。但是,不可否认,现代诗歌中也有许多难能可贵的珍品。而且,现代诗歌的语言习惯与我们现今的语言习惯相同,描绘的内容情感也更贴近当今生活,所以学生在诗句的理解上应该更容易一些,所以诵读现代诗歌对于学生对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特别有帮助。同时,由于诗歌是语言最凝练的表达形式,现代诗歌中包含着许多古代没有的,现代独具的优美词藻,所以诵读现代诗歌对于孩子们积累语言也很有帮助。

  《最后一分钟》就是这样一首现代诗,语言凝炼,包含激情,用简短的篇幅表现了香港回归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将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爱国情怀和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无比激动表现地淋漓尽致。

  不过《最后一分种》具有较深厚的历史背景,语句含义比较深刻,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难度。

  因此我在反复思考以后,还是决定以"读"为核心,采用传统的逐段讲解逐段诵读的方式。在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为了学生对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有更加直观的体会,我寻找了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视频。有了声像印象以后再读诗歌第二节,学生自然能把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读出来了。再指导朗读课文第三节的时候也是一样,我找到了签订《南京条约》的纪录片,与学生共同回顾了那段惨痛的历史,接着要求学生边联想那屈辱的场景,边朗读诗句,从而读出了对往昔的沉痛,读出对如今扬眉吐气的珍惜之情。

《最后一分钟》学习目标、词句解析和教材简说相关文章:

《最后一头战象》好词好句好段摘抄精彩3篇

《最后一课》读后感菁选优秀4篇

《最后一课》自学评估练习

《最后一课》有关资料:有关都德的《最后一课》

《最后一美元》阅读答案(最新3篇)

读《最后一分钟》有感

语文《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汇编

《最后一课》语文教案(优秀4篇)

《最后一课》学案

《最后一课》有关资料:《〈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最后一分钟》学习目标、词句解析和教材简说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