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军神》第二课时说课稿

《军神》第二课时说课稿

陌上烟雨 点赞 分享
《军神》第二课时说课稿

微信扫码分享

《军神》第二课时说课稿(精选2篇)

《军神》第二课时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军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醉剂的事情,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课文先写了沃克医生给刘伯承检查眼睛伤势,发现这个邮局职员是个军人;接着写沃克给刘伯承做手术,刘伯承拒绝用麻药,最后写手术后沃克对刘伯承的敬佩。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并通过人物对话、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强。但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

  三、设计理念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调动学生乐于探究的积极性,鼓起学生创新的勇气。

  四、教学目标分析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以及本班学情特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

  通过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走近人物,研究人物,领悟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试演课本剧,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再创造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以“自读、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课程资源的熏陶下,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册教材也在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求中强调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军神》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描写人物时,重点却写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绪变化,其目的是以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来衬托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这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读懂重点段落,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教学难点确定为:读懂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六、教学方法分析

  我们都知道学无止境,教无定法。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法与学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法与学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凭借本课教材特点、教学重难点,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时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七、教学流程设想

  《军神》第二课时的教学,应紧紧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根据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以“读”为主线,以听、说、疑、议、想、写为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读懂重点内容,感受到军神钢铁般的意志,悟出文中之情,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整个课堂教学分为五个大环节:

  (一)课前讲故事,激趣并铺垫

  在课前两分钟小预备时,给学生讲述故事: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云长不用麻药刮骨疗伤,全无痛苦之色,神医华佗尊称他为“天神”。讲述这个故事主要是为了下面的“读诗,深化情感”这个环节做铺垫。                   

  (二)锁定重点,品军神内涵。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先板书课题,然后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沃克医生夸奖刘伯承是军神的句子读一读,理解“钢板”的意思,引导“钢板有什么特点”?然后说一说沃克医生为什么这样说?引导学生们从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三个片段来探究刘伯承的坚强品质。这样直奔课文中心句,由中心句引导学生对课文展开探索。

  (三)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特点,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就是要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语文课程标准》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而语文教学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我是这样安排的:(1) 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先出示自学要求,自学要求:

  ★画一画:自由读文,找出有关的语句,用笔画出来。

  ★想一想:读一读画出的句子,想一想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说一说:把自己体会到的和小伙伴说一说。

  让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方法,然后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自学文本后,再小组交流。(2)集体交流反馈时,教师主要是引领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紧扣细节,谈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并重视以读促理解,重视各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默读、范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各种情境中,主动读书,自主发现。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前来求治,刘伯承伤势虽重,但十分镇定;手术之前,不用麻醉药的意志非常坚定;手术中,承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疼痛;虽忍受折磨,但清楚地数下了72刀手术!”语句,重点学生抓住“一声不吭”、“紧紧”、“青筋暴起”、“汗如雨下”“居然”等词语,充分感受刘伯承所承受的痛楚和惊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沃克医生的态度由“冷冷地问——有些不悦——愣住了——双手微微颤抖,对年轻人说……——擦着汗,对年轻人说——吓了一跳——失声喊道——关上门,亲切地注视……”更让人感受到军神刘伯承的高大形象。并且在学生汇报交流的时候,每次感悟完一个片段,我都以引读——“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来适时小结,这样就显得教学结构严谨,整合。

  在交流与探讨中,那些融入自己独特感受的理解相互碰撞,使学生获得了关于文本的更丰富的信息,对“军神”内涵把握得更加深刻了。由于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的时空距离,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使学生从中获得启迪,打开思路。比如在“求治”这部分引导学生领会刘伯承的镇定时,学生不知道刘伯承受伤严重的程度,教师就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来打动学生来领会刘伯承的伤势之重,“1916年,在一次战斗中,刘伯承为了救一位战士,猛扑过去,敌人的一颗飞弹射中了他的太阳穴,又从右眼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使学生动情,然后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刘伯承做比较,这样更容易走进文中,理解起刘伯承的镇定也容易了。在学生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我又请同桌的孩子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一次对话练习分角色朗读。这不仅能使学生再次感受手术室里两个人物不同的心情,积累语言;还能再现语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在此基础上,很自然地进行了下一个环节——口语训练:沃克医生这样夸刘伯承元帅的,我们也来夸夸刘伯承,好吗?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加强读书的指导,适当补充资料,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得更有滋有味。读悟对话过程中得以升华,让枯燥的文字,在学生心中变成了流淌着的浓浓的情意!

  (四)、扩展延伸,深化情感

  当学生受到刘伯承坚强意志的感染时,我创设这样几个情境:

  1.出示小诗,感情朗读。

  赞军神

  英雄壮举泣鬼神,铁骨钢筋铸军魂。

  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

  2、撰写碑文,提升情感

  《军神》这个故事发生在重庆的临江门外,如果我们重庆人民想在那儿立一座碑来纪念刘伯承元帅,你会在碑上写点儿什么?

  3.教师总结,深化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趣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这里,教师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联系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文的熏陶感染。由此学生的情感将会获得提升。

  (五)课后延伸,强化主题

  语文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注重知识的迁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训练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后应该是一个新的学习轮回的开始,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能使学生从中吸收知识、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发展个性。在课堂最后这个环节,我遵循三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提出几个课后练习供学生选择。

  自由舞台:

  ★加入坚强大本营:

  入营条件:要做一个坚强的孩子,并写一件能证明自己坚强的事。

  ★辛勤的小蜜蜂:搜集有关刘伯承的故事讲给同学听,或关于意志力的名人名言进行摘抄。

  ★黄金搭档:同学之间自由组合,排演课本剧《军神》。

  课本剧的排演,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把书面文字转换成适合于舞台的口头语言、形体动作,变死的课本知识为活的演出实践,同时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的品质。  

  八、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遵循板书为教学服务的教学理念。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图文并茂的板书易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当学生读中感受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以后,我在“军神”下面板书“意志坚强”,这能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当学生撰写碑文后,我再一边总结一边画上纪念碑。至此,刘伯承元帅的形象将留在师生的心中,成为一座高大的丰碑。

《军神》第二课时说课稿 篇2

  《军神》是苏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学习它,学生有什么收获,如何去收获;学生阅读文本有什么困难,怎样解决。这是我备课前思考的问题。《军神》写的是刘伯承元帅年轻时有一次眼睛受重伤后,坚持不用麻醉药,忍受巨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通过人物语言和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体会刘伯承的钢铁意志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教学本课要达到四个目标:1、学会10个一类字,会认9个二类字,把字写正确,写规范。10个一类字中,要重点指导刘伯承的“承”字,中间三横要短,左边的横撇要舒展,右边的撇是一小撇,最后的捺要伸出去。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解决“崭新”的“崭”、 “不禁失声喊道”的“禁”的读音和 “一位头缠绷带的年轻人/走进了重庆城里/一家德国人开的诊所”这个长句中的停顿是关键。这两个目标将在第一课时完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人物情感是本课应达成的第3个目标;感悟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学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是本课应达成的4个目标。这两个目标要在一个课时达到,是非常不容易的,要求我们对教学设计作认真的思考。

  课文是以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我第一次教学这篇课文是按刘伯承在“求治——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种种表现的思路进行的。结果,我发现这样安排不符合现在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不利于情感的熏陶和体验,也没有体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效率不高。于是我在第二次教这篇课文的时候,采用了“一点突破”的教学方法。也就是以沃克医生最后对刘伯承的的赞扬这一点,切入全篇的教学,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军神的真正内涵,体验人物的情感,感悟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于是就有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从课题入手,找准突破点。沃克医生不禁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这句话就是突破点,要引导学生充分品读,读出个性。

  二、探究军人素质,巧妙铺垫。军神首先是一个军人,由沃克医生的第三句话:“不,你是军人!”沃克医生有些不悦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镇定。”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沃克医生知道刘伯承是军人,突出“军人”一词,探究“军人”的素质,领悟“镇定”的特定内涵,为转入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三、立体感悟,体验人物情感。

  学生要真正体会到刘伯承的钢铁意志,需要一个过程,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看无声的电影《青年刘伯承》片段,观察人物的神态和动作。再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描写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如沃克医生冷冷地、不悦、愣住、微微颤抖、担心、吓一跳、不禁失声喊道,亲切注视,刘伯承坚决、恳切、平静、紧紧抓住、汗如雨下、勉强一笑等等。揣摩人物的神态和情绪的变化,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表现出来,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然后再一次观看有声的电影片段,在声情并茂的情境中感悟人物的神态和对话;最后小组交流感悟并模仿表演。特别是要提炼出刘伯承在手术中数清72刀的典型细节,在品读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对话中体会军神的内涵。做到四突出:突出沃克医生非常惊奇,突出刘伯承无比坚毅,突出沃克医生赞叹军神的由衷钦佩,突出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的当之无愧。通过层层推进的立体式感悟,达到体验人物情感的目标。

  四、走出文本悟真情。在与文本深入对话之后,引领学生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并补充阅读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从而深切体会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至此,一位军神的形象已呼之欲出,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的难题也迎刃而解。

  五、以声传情,升华情感。通过为电影片段配音、分角色表演朗读等形式,以声传情,引导学生经历由读到悟,再回到读这样一个来回的过程,读懂文字背后的文字,使情感体验获得进一步升华。

  小结:

  我在第二次教学本课时就是这样做的,学生学得非常主动,气氛十分活跃,朗读越读越精彩,效果很好。在座的各位如果想尝试这种方法,我很乐意和大家做进一步的交流。

《军神》第二课时说课稿相关文章:

九年级写有关暑假读后感:读《军神》有感

小学三年级语文《军神》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3年20《军神》测试

《军神》第二课时说课稿

在“导”上下功夫——观教学录像《军神》有感

《军神》教学案

《军神》读后感

《军神》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军神》读书心得300字5篇最新范文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军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军神》第二课时说课稿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