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夹竹桃》阅读练习

《夹竹桃》阅读练习

旧城已冷 点赞 分享
《夹竹桃》阅读练习

微信扫码分享

《夹竹桃》阅读练习(精选12篇)

《夹竹桃》阅读练习 篇1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上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1、月光下的夹竹桃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月光下的夹竹桃幻想成了三种事物,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这一自然段第一句“夹竹桃的妙处”,是指课文上一自然段讲的夹竹桃__________的特点,作用是承上启下;“还不止于此”的作用是___________。这一段的总起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夹竹桃》阅读练习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夹竹桃》是六年制小学苏教版教材第十二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从描绘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突出夹竹桃花期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来表达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课文以一主要问题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夹竹桃可贵的韧性为学习内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季羡林先生的经历感受到季羡林先生像夹竹桃一样富有韧性,坚强不屈。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由物及人,感受季羡林先生如夹竹桃一样富有韧性,坚强不屈的高贵品格。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使学生实现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技能、提高语文素养、训练逻辑思维等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探索正确答案时学生的接受度与效率。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每个语文老师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教学时我检查学生的预习,根据学生的回答抛出一个问题,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在走近文本时心中会产生若干个小疑问,师生共同解决这些小疑问,那么那个最初抛出的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检查预习(字词、对夹竹桃的印象)——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检查预习情况,学生对夹竹桃的印象。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读有关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此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引领本节课学习的问题“季羡林先生为什么喜爱夹竹桃?”确定了这节课的主要线路后, 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夹竹桃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默默地一年三季开放,花期之长是院子里其他花不能相比的。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课文状物咏怀,季羡林先生喜爱夹竹桃的韧性正因为他自己就如夹竹桃一样富有韧性,坚强不屈。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并及时出示第四自然段重点句子。

  精当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控教学进程,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和积累内化语言文字,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所以在学生的探究体验中我又设计了“文中的那些花指哪些花?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两个问题。通过和夹竹桃的对比更加反衬出夹竹桃默默无闻,韧性强的特点。

  在学生探究体验后,我引导学生读第一个自然段,抛出问题“季羡林先生为什么对夹竹桃的韧性情有独钟呢?”使教学进入第三个阶段——学习升华。

  教学时,我以“读完季羡林先生的经历,你有什么感悟?”这一问题引导。

  新课改要求高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或感受,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知道季羡林先生面对挫折不屈服,富有韧性的高贵品质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的。我设计了“我想对夹竹桃说””我想对季羡林说”“我想对自己说”这一练笔训练。

《夹竹桃》阅读练习 篇3

  《夹竹桃》教学设计九

  作者:西来中心小学  姚九兵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48

  夹竹桃》教学设计九

  《夹竹桃》教案

  西来中心小学  姚九兵

  一、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二、四、五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特点,品位课文语言。

  3、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 教学重点

  感受月光下的夹竹桃带给作者的幻想,培养审美情趣。

  三、 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夹竹桃》。

  2、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大声的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读,老师巡视。

  3、课文读完了,谁告诉老师,作者爱不爱夹竹桃。(爱)

  (老师板书:爱)

  4、出示课件。

  课前老师找了些关于夹竹桃的资料。指名读资料。

  老师引导(夹竹桃就是这样一种植物,而且课文第一自然段也说: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为什么对作者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

  知道为什么吗,文中有一句话,找找看。

  5、出示课件

  (夹竹桃)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齐读这句话。

  韧性知道什么意思吗?(柔软而结实)课文中是指夹竹桃的花期非常长。

  二、学习课文主要部分四自然段。

  找出描写夹竹桃有韧性的自然段。

  1、 交给同学们一个任务,同学们能勇敢的接受吗?我就知道同学们会接受,老师相信你们的能力。

  2、 出示学习要求:(很简单)

  (1)说说夹竹桃的韧性(即夹竹桃的花期长);(2)读出夹竹桃的韧性。(提示:为了更好的说出夹竹桃的韧性,可留意课文第三自然段。)

  (同学们都下位找你的好朋友去交流讨论,可以两个人一组,也可以几个人一组。老师只强调一点,别浪费时间就行。好了,开始。)

  3、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4、 全班交流

  (1) 说出夹竹桃的韧性。

  (抓住一些关键的词如:又开处又长出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无不奉陪等等)

  老师适时进行表扬。

  (2) 读出夹竹桃的韧性。(选择一句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话,读给大家听。)

  学生读,老师相机进行指导。

  a: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又长出一嘟噜。(老师觉得你不仅读出了夹竹桃的韧性还读出了夹竹桃其他的品质,因为老师觉得你注意了悄悄地一声不响。如果你再仔细的读,你会读出夹竹桃其他的好品质,特别注意一下悄悄地一声不响)再读一遍。

  b:在和煦的春风里……无日不迎风吐艳(学生进行评价:他读得怎样。)

  c:从春天一直到秋天……无不奉陪(老师觉得你从……一直从……一直无不读得挺到位的。)

  d:这一点韧性……非常可贵吗?(最后感情再强烈一些效果会更好,你再试试。)

  (3) 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老师引读导入第五自然段。

  师读: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那院子里的其它花怎么了,再给两分钟时间同学们认真读一下课文第三自然段,知道其它花怎样了吧。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我爱上了夹竹桃了。

  (板书:韧性)

  1、 配乐范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 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幻想。用书中的话说。

  (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老师觉得当时的环境也对作者的幻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门们想想看,当时该是一幅怎样的环境。

  3、 指名说。

  老师渲染。(是啊,在皓月当空的晚上,四周静悄悄的,作者来到夹竹桃下,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夹竹桃浓郁的香气却弥漫四周,看着墙上参差的叶影和迷离的花影,闻着浓郁的花香,作者不由得产生了许多幻想。

  4、 自由读课文,作者产生了哪些幻想。

  5、 出示课件。指名学生读。

  a:我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作者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啊,把爬过的小虫子当成是远渡重洋的海轮了。作者还幻想到什么?)

  b:我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了一个小池塘。

  c: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

  6、 作者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了那么丰富,奇特的幻想,下面我们也该好好的读读课文,领略那其中的美妙。先请同学们自己练读。

  7、 请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来读。

  (这位同学,问你一下,在你马上投入的朗读这一段的时候,你对我们有没有什么要求,比如,你可以要求我们都把眼睛闭上,静静的听你读,边听边展开丰富的想象。要吗)

  (另外老师这有一段音乐,也可以借给你用用?)

  8、 学生配乐师范朗读。

  9、 读完后,音乐继续,(同学们别把眼睛睁开,静静的听,静静的想,你的脑海中肯定也会产生许多幻想。)(想好的同学把眼睛睁开,轻轻的打开本子,把你幻想到的景象写在本子上。)

  10、 交流写的幻想。(出示课件:省略号)

  11、 夹竹桃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板书:让人幻想)

  四、除此以外夹竹桃还有什么让作者留恋、回忆的地方吗?

  文中还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留恋,回忆夹竹桃的原因,找到了吗?(在课文第二自然段)

  我的心里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板书:奇妙有趣)

  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轻声的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现在知道怎么回事了吧?

  出示课件指名读课文。

  其实这一处也是作者的幻想。

  五、老师总结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因为它们的颜色奇妙有趣,因为它们有韧性,花期长,因为它们能带给作者许多奇妙的幻想,所以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好了,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留给同学们三道课后作业。

  六、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四、五自然段。

  2、 思考:课文主要写作者喜欢夹竹桃,为何第三自然段要写那么多其它的花?

  3、 收集关于夹竹桃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夹竹桃。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夹竹桃》阅读练习 篇4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

  教学过程 :

  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

  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夹竹桃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有没有同学对这个名字感兴趣?请大家结合图来研究研究,说说你的想法。(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们给她取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3、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观察她,看看她是什么样儿的,你觉得她怎样?(根、干、枝、叶、花)。

  4、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学生交流大意。

  3、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4、请同学们再认真默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花”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看看夹竹桃的花有什么特点。

  5、学生讨论:第2、4、5自然段。(花的特点暂不讨论。)

  6、过渡:咱们六(1)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交流讨论:(联系画面)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俗话说“水火不相容”。)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邀请几位“诸葛亮”出主意)。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2、自读自悟,这段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概括)

  3、用“~~”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词句,自读自悟:说说你从这些词句中是怎样读出花期很长的。

  4、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5、讨论:(1)、又开出、又长出(注意这句话中句号若是改成省略号就更准确地说明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

  (3)、无不奉陪。(课件出示文字。)

  6、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

  一百多字,十四种花,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离题”的内容呢?(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7、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8、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读后评议。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试背。

  五、设置悬念: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板书设计 :

  17、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

《夹竹桃》阅读练习 篇5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四自然段。

  2.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感悟夹竹桃花期之长以及花影之趣,从而深入感受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

  3.初步了解文章对比映衬手法对表现夹竹桃精神的作用,能初步领会文章借物传情的表现手法,对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有所感知。

  4.体会双重否定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第19课——夹竹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夹竹桃的?(板书:花色、花期、花影)这两盆夹竹桃,一盆红,一盆白,融洽地开在一起,季老觉得这花色——十分奇妙。(板书:奇妙)

  2.过渡:季老非常喜欢花,他曾为办公楼前被砍伐的西府海棠写过一篇悼文,北大未名湖里的荷花都是他亲手撒下的花籽。这样一个爱花的人,他家的小院会是什么样的?

  二、可贵的韧性

  (一)赏满院花

  1.翻开书p96,自由读第3自然段,尽情欣赏这满院的万紫千红吧。

  2.品读

  (1)花多:师引读:季老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话,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这么多花,来报报花名吧?

  (2)花美:为了展现花的美,季老用到许多精彩的四字词语,你看到了哪些?

  3.美读:春夏秋三季的小院各有各的美,指名读。

  4.质疑:这样一个爱花的人,他是怎样评价夹竹桃的?(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读着这句话,回想刚才欣赏的第三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品夹竹桃

  1.过渡:是呀,有那么多花,为什么季老认为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或是句子引起了你的关注,可以划下来,做简要的批注。

  2.交流:

  【句子一】

  “悄悄地、一声不响”:夹竹桃的默默无闻,毫不张扬的品性,非常质朴,低调,不与百花争艳。

  两个“又”:夹竹桃一朵接着一朵连续不断地开放,生命力非常旺盛,生机勃勃。

  【句子二】

  ①师:是的,无论季节的更替,气候的变化,夹竹桃都常开不败。(课件出示:和煦的春风、夏日的暴雨、深秋的清冷)能读出这气候的变化吗?

  ②引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夹竹桃——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

  ③想象画面:这三幅画面中,哪一幅最能打动你?来说说吧。

  ④师:这幅暴雨图,让你感受到了夹竹桃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顽强不屈、坚忍不拔、始终如一)你们是夹竹桃的知音,也是季老的知音,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顽强不屈,就是季老所说的“韧性”(板书)

  ⑤无论环境如何,夹竹桃都坚韧地开放着——“无日不迎风吐艳”。无日不迎风吐艳就是——没有哪一天不迎风吐艳,就是——每天都迎风吐艳。这个句子连用了两个表示否定的字“无”和“不”,文中还有一处连用了“无”和“不”,一起读——无不奉陪就是——每一种花都奉陪。

  【句子三】

  ①过渡:文中还有一处连用了“无”和“不”,一起读——

  ②无不奉陪就是——每一种花都奉陪。师:夹竹桃从4月~12月都能开花,是花卉家族中花期最长的一种花。从春到夏、再到秋,它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地绽放着,齐——

  3.朗读诗行:师:说着聊着,对这个问题(指板书)有想法了吗?为什么季老认为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话?(生:花期长久,有可贵的韧性)

  4.解疑:关于第三自然段的

  师:第四自然段通过对夹竹桃花期的描写,表现出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而第三自然段却对夹竹桃只字未提,这是为什么呢?刚才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现在有什么想法?(为了衬托出夹竹桃具有韧性,这是一种对比的手法,更加突出了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让我们来感受这种对比,感受夹竹桃独特的魅力。

  每年春天——然而——

  到了夏天——然而——

  一到秋天——在和煦的春风里——

  一年三季——从春天——(齐读)

  小结: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三)品人

  1.师:季老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与夹竹桃有什么共通之处呢?请同学们浏览资料一,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浏览资料并交流感受。

  3.引导背诵:季老与夹竹桃之间有这么多相似之处,听……

  (1)我非常平凡,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我有优点的话,我只讲勤奋。

  师:季老的不张扬,就像那夹竹桃——

  (2)一个人干什么事都要有一点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没有这个劲,我看是一事无成。

  师:不论顺境还是逆境,季老信念依然,就像那夹竹桃——

  (3)我的要求就是不停地工作,我一辈子没停过。不写不行,好像没吃饭一样,第一需要。

  师:季老七十余年笔耕不辍,不就像夹竹桃吗——

  过渡:此时,你又有什么新的感悟?(指板书)花性即人品,在季老心中,这充满韧性的夹竹桃就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三、奇妙的幻想

  1.师: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教师引读:幻想)

  2.师:夹竹桃迷离的花影引起作者许多幻想。(板书:幻想)。在这些幻想中,你觉得哪一个最妙?可以说出它的妙,先与同桌交流一下吧。

  3.交流:适当点评

  3.师:月光下的夹竹桃真妙啊!它忽而是地图,转眼又成了荇藻,恍惚间又是一幅墨竹……如果你来到这里,又会产生怎样的幻想呢?是连绵的山峦,是浩瀚的星空,是错落有致的珊瑚,还是?拿出作业纸,从中任选一句完成练笔。注意先想好了再下笔,书写要工整,尽量不涂改。(生练笔)

  4.交流

  5.师:多么美妙的幻想啊,有一句名言:所谓天才人物本来就是指那些十分富于幻想的人,季羡林就是这样的人,他爱幻想,爱生活。

  当他看到一片树叶上的彩痕,就会想到地图,想到——水彩画,想到被雨水冲过的墙上的残痕,再玄妙一点,想到宇宙,想到有着各种彩色的迷离的梦影。

  当他看着映在窗户上的浓叶,又会幻想——满窗浓叶,不时有一只绿色的虫子在上面慢慢地爬过去,令我幻想深山大泽中的行人。蜗牛爬过的痕迹就像是山间林中的蜿蜒的小路。

  6.过渡:而最令季羡林怀念的还是站在月光下,一边看着夹竹桃迷离的花影,一边尽情想象。难怪他会爱上夹竹桃。齐读第一小节。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夹竹桃的独特魅力,夹竹桃的花色奇妙,花期长久,充满韧性,一如季老的人品,那迷离的花影能引起许多幻想,在季老心目中,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夹竹桃》这篇文章选自季老的散文集《朗润集》,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是季老散文的风格,老师把这本书送给同学们,相信阅读后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

  19 夹竹桃

  花色    奇妙

  花期    韧性

  花影     幻想

  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

《夹竹桃》阅读练习 篇6

  一朵朴素的夹竹桃----听《夹竹桃》有感今天下午,有幸参加了实验小学承办的省教科院基地学校对外活动。聆听了无锡市奚梅萍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语文《夹竹桃》,感受颇深。《夹竹桃》中有这样一句话:“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我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我感觉奚老师也具有夹竹桃的品质,虽然衣着朴素,课也非常质朴,但却处处闪耀着她对小学语文独特理解和独到追求,让人回味无穷。一、“我要教会学生阅读”这是奚老师对语文教学的一个朴实的追求。上课伊始,她就问学生:我们已经阅读了不少经典佳作,也积累了不少阅读文章的方法。平时,你看到一篇新课文,会怎么做呢?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有的学生说要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有的说要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有的说要学习写作的方法……在不经易间,教师渗透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在结束全课前,奚老师给学生们推荐了一篇丰子恺先生的作品《杨柳》。这是一篇与《夹竹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文章,教师的推荐意图不言自明。她是把课文当作了拐杖,在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实践。如此设计,不光拓宽了学生的阅读渠道,更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巩固课堂上的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二、“我要教给学生表达方法。”这是奚老师对语文教学的另一个朴实追求。在平时所听的公开课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老师给学生渗透写作知识。但那只是浮光掠影,如蜻蜓点水一般,有“作秀”的嫌疑。但今天的课堂上,却让我有了很深的感动。表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口头表达,一种是书面表达。奚老师在课堂上注重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她鼓励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自然段的内容。这在公开课上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样的设计不仅枯燥,而且会比较费时。但奚老师不急不躁,不厌其烦引导学生如何既准确又精练地说出主要内容。当孩子们终于能比较自如地概括段意之后,奚老师笑了,我也在心里笑了!奚老师还非常重视写作方法的指导。如讨论此文开篇的方法,指出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并由作者先写夹竹桃外在的特点,再与内在的品质这个写法,告诉学生“由表及里”的写作手法。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将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言论穿插其中。让学生学习大作家对写作的态度和做法。有些时候,语文是需要“告诉”的。相信孩子们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对写作文如何谋篇布局,如何组织材料,一定若有所悟。整堂课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目了然教师想要给予学生的是什么。没有花里胡哨而没有价值的刻意设计,真是“简简单单上语文”的好课例。但在课堂上,我还是有一点疑惑,写在这里,与伙伴们讨论:1.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找出文中直接表明作者心中感受的句子。学生共找出了三处,分别为第一小节,第四小节最后一句和第六小节。接着教师就按照学生的交流,直接出示第一小节开始教学。但在随后的教学中,并没有再提到学生交流的第二处和第三处内容。在平时的听课中,也时时能找到类似的情况。给我的感觉是,教师让学生找作者感受的句子,明着看是让学生自主性学习,但其实还是教师在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2.当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夹竹桃和其它花的不同特点时,学生却提到了夹竹桃的韧性。这是下一环节的教学内容。此时,教师打断了学生的话,说:“你这个问题先搁一搁,我们待会儿再讨论吧!”这样的情况在平时的课堂上经常会发生。不知伙伴们,你们是怎么处理的。如果是我的话,我会首先肯定这位学生预习工作做得好,然后巧妙引导,不露痕迹回到讨论的问题中。如果学生的“插话”是合理“有用”的,则适当调整备课时的预设,跟着学生的思路,接着下面的教学。我想,这样一方面尊重了学生,更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当然说起容易做起来难。但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   以上两点奚老师的教学理想与同伴们分享,两点我的困惑与同伴们共同探讨。

《夹竹桃》阅读练习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夹竹桃花色奇妙有趣、有韧性的特点,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

  4、体会对比衬托的写法,感受季羡林先生语言的精妙。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夹竹桃有韧性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季羡林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散文家,他回忆起40多年前在家里天天看到的两盆花,欣然写下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读题)

  2、(图)有什么特点?(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得名夹竹桃。)

  二、初读感知。

  1、同学们,夹竹桃是一种极其普通的植物,但在“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的笔下,却有着别样的一番情趣。季先生对这两盆夹竹桃有着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轻声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大家沉浸在美妙的文字里,读得非常认真。这里的词语都会读吗:(出示)

  (1)指名读 正音。

  (2)点击:藻、凄    这两个字写法上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吗?

  在书上描红。

  3、夹竹桃在作者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呢?交流,出示: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4、请大家轻声读读这两个自然段,能从中读出问题来吗?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语文的学习是以课文文本为载体,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感知、领悟和运用来完成的。文本的呈现本身具有完整性。这一部分由整体入手,整体感知,明确学习重点,同时引入下面内容的学习。)

  三、感受色美。

  1、我们就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出示,指名朗读第二段。)

  2、“这景象”指什么景象?

  你觉得它奇妙有趣吗?为什么?

  平时说什么“融洽”?

  这里用了这个词,这两盆花给你什么感觉?

  3、齐读,体会这奇妙有趣的景象。

  四、品悟“韧性”

  1、仅仅因为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季先生才爱上了它吗?还因为什么?

  2、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3、这一点韧性,究竟是怎样的韧性呢? 让我们走进第四自然段的字里行间,细细地品味品味。哪些词语、句子最能体现夹竹桃的韧性,圈一圈、划一划,也可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4、学生自读。(出示第四自然段)

  5、集体交流。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又长出一嘟噜。”

  (1)谈体会。

  (2)引导:

  “悄悄地一声不响”(点红):

  季先生为什么说它悄悄地一声不响?是想强调什么?(板书:默默无闻)

  季先生对这种默默无闻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把这种情感读出来!指名。

  “又”:你仿佛看到夹竹桃怎样地开?你能读好吗

  (3)一嘟噜就是——(一簇簇)季先生用了一嘟噜这个北方方言,充满了韵味,你感受到了什么?

  ▲ “在和煦的春风里,……无日不迎风吐艳。”

  (1)谈体会。

  (2)“无日不迎风吐艳”换个说法就是?既然“无日不”的意思就是“每日”,那干脆改成“每日迎风吐艳”,好不好?为什么?

  (3)夹竹桃迎过哪些风?夹竹桃只经历过风的考验吗?

  (4)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它在怎样地开着?(板书:始终如一)

  (5)能把这种韧性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1)谈体会。(花期长,一年四季开花长达三季,一年365天开花将近300天。)

  (2)夹竹桃奉陪过哪些花?

  别的花花开一季,夹竹桃却能花开——  (板书:花开三季)

  (3)看看这一自然段,刚才讲了有十几种花,花多不多?

  除了花很多,还给你什么感受?

  (4)这段话,季先生花了这么多笔墨,却只字不提夹竹桃,难道仅仅是告诉我们夹竹桃奉陪过这些花吗?

  6、所以,季羡林先生在第四自然段开头这样写道:然而,逗号,季先生想借这个平白无奇的“然而”和一个逗号,他想说什么?你能帮他说说吗?

  (出示:尽管          ,然而           。)

  7、让我们再来回味这段文字,感受季先生对夹竹桃的一片深情吧!

  (音乐,引读,逐段出示文字)

  8、学到这里,你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是夹竹桃的韧性?

  9、你喜欢它这种韧性吗?那就请你大声地读好这个句子。齐读:这一点韧性—

  10、让夹竹桃可贵的韧性也在我们的心中留下烙印。(出示填空,自由背,齐背)

  11、正因为这一点韧性,所以季先生才认为:(出示:对我说来,……)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文本在整个阅读教学中仍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始终紧扣文本,让学生紧扣文本中的关键字句进行自主研读,并以此为突破口,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教学夹竹桃“韧性”这一重点段时,首先紧扣“韧性”一词,让学生通过朗读第四自然段中对夹竹桃的描写,谈谈对“韧性”的看法。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再引导学生紧扣句中的“无……不…”“无不”两个关键词展开思考,并结合所设计的相应的说话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夹竹桃的韧性。通过这种环环相扣,逐层推进的方法,再加上情感朗读,进而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这一韧性”“显得非常可贵”。)

  五、由物及人

  1、王冕爱梅,陶渊明爱菊,为什么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的韧性却情有独钟呢?从他的经历或许能找到原因。(音乐,出示:)

  2、静静地看完,你有什么话想说?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因此学完这一部分,让学生联系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来谈,让这种“韧性”也扎根在学生的心灵深处。)

  3、先生最后深情地说 :“这样的韧性,……我爱上了夹竹桃。”

  4、这节课我们品悟了夹竹桃的韧性,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又能引起我怎样的幻想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

  1、用“无……不”和“无不”分别造句。

  2、熟练背诵第四自然段。

  3、阅读《夹竹桃》的原文,感受大师的散文风格。

  设计理念:

  本堂课的设计始终以《课程标准》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等基本理念为依托,在教学中引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使学生扎扎实实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实的收获,那就是在得到语言文化的熏陶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夹竹桃》阅读练习 篇8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无……不……”、“无不”造句。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运用是为了突出夹竹桃的特点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感悟夹竹桃花期和花影所呈现出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教学准备:季羡林的相关资料、夹竹桃图片和实物,以及相关语段的幻灯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脉,并读悟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初步感受夹竹桃的妙处所在 。

  一、揭题解题,激起期待

  1、组织观察夹竹桃实物,结合对夹竹桃叶如竹、花像桃特点的观察,揭题并指导读准课题:(jiā)夹竹桃。

  2、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实在是一种普普通通的花,但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老爷爷却对它情有独钟,还专门写了一篇关于夹竹桃的美文呢!

  3、那么,季羡林老爷爷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子的?又有些什么独到的妙处?课文《夹竹桃》为我们作了最好的解答。

  二、接触文本,整体感知

  1、结合题解和设疑,布置自学:带着心中想弄清的问题,自读课文,可在相应的地方做些批注;力求将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2、学生反馈初读感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师相机要求说说文中直接写夹竹桃的段落有哪些,分别都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并适时点拨学生理解“融洽、衰败、韧性、参差、迷离、微风乍起”等词。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次组织学生熟读课文,并梳理文脉:

  第一部分:(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部分:(2)写作者家中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融,奇妙有趣。

  第三部分:(3~5)描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部分:(6)点示了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

  4、指导学生读悟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表现在哪些地方?

  (2)组织交流。在学生充分表达自读收获的过程中,适时作如下点拨:

  引导学生扣住“容”和“融”二字,感悟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不仅在于“水火也能相容”,而且红、白花色彼此间更是相互映衬的融和之美,和谐之美——这就是此番景象的奇妙有趣之处。

  (3)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夹竹桃非同一般的奇妙有趣。

  5、要求学生再次整体关注文本,想想文中的夹竹桃还有哪些妙处,并完成生字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无……不……”、“无不”造句。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理解夹竹桃最值得作者留恋和回忆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文本提供的具体语言材料,感悟夹竹桃花期之长的韧性可贵,启发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一、复习导入,再次关注

  板书课题后,组织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用一个词说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二、总览全文,引出话题

  1、要求学生在总览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强烈表达作者对夹竹桃情感的一句话——“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2、出示并组织读该句。

  3、在上述基础上构建阅读话题:用心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道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和能给人许多的幻想。划出相应的句子,在最让你的内心很不平静的语句旁,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三、抓住重点,感悟妙处

  组织交流时,先给学生充分说的机会。当学生交流到相关内容的时候,适时点拨读悟。

  (一)对比“万紫千红,花开花落”,感悟“花期之长,韧性可贵”。

  1、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圈划出表现夹竹桃可贵韧性的词句,对所找句子作小组交流。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夹竹桃与这一段中所描写的十四种花有什么不同?点拨学生结合自读收获交流所感受到的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1)抓住“悄悄的”、“一声不响”等词语,对比“花团锦簇”、“满院生辉”、“怒放”等词,感受夹竹桃不事张扬的谦逊;

  (2)抓住“一嘟噜”、“又一嘟噜”等词句体会夹竹桃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3)抓住“无不”、“无……不……” 点拨学生体味这种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所传达的正是作者对夹竹桃花期长、特别能坚持的由衷赞誉,并组织学生结合文本语言,对“无不”、“无……不……”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训练。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4、小结夹竹桃的可贵韧性,点拨学生理解第三自然段虽不在直接写夹竹桃,却对衬了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并感受这种对比衬托在文中的的作用。

  (二)想象“叶影花影,神奇幻化”,感悟“参差迷离,充满幻想”。

  1、学生自读第五自然段,圈画描写月下夹竹桃的句子,看看月下夹竹桃能引发怎样的幻想。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五自然段,想想:月下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

  a、读悟月下引发幻想的特定情景。

  抓住“参差”、“迷离”点拨学生感受月下夹竹桃花叶投影的错落有致和扑簌迷离,感受这种特定情景弥漫出的幻化不定,正是文中作者说“我最喜欢月下的夹竹桃”的原因。

  b、解读神奇幻想。

  (1)点拨学生关注这段写幻想的句子,其内容的展开都是启动了丰富的合理想象,这是将事物写具体的一个重要方法。

  (2)指导学生感受这段话中排比的运用,以磅礴的语言气势,渲染了月下夹竹桃花叶影子扑簌迷离,幻化不定的神奇境界。并要求读出这种幻化无穷的气势。

  (3)仿照课文描写幻想的句子,再写一两句话描述月下夹竹桃的花影迷离,充满幻想。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并尝试背诵。

  四、回归整体,感悟赞美

  1、涵咏中心句,深化主题。

  反复吟哦“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夹竹桃”,领会这一句是如此鲜明地揭示了夹竹桃的可贵之处,从而自然体会到季老先生对夹竹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上溯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此时再读句子“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的感受,从而进一步提升夹竹桃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回归文题,升华情感。

  引领学生关注文题,结合对文本的再次总览,领会作者不仅仅在向我们介绍一种植物,更是因有感于夹竹桃的可贵妙处而在传达自己的特定情感,从而使学生对夹竹桃的韧性和神奇有个心灵内化的过程,文本情感也能得以升华。

  五、课堂延伸,拓展阅读

  (一)在总结课文的基础上,补充了解下列内容:

  季羡林先生一生学贯中西,他的文章如《夹竹桃》,质朴而不失典雅,被人称为“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是孜孜不倦的一生, 1935年10月,季羡林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期间说:“我梦想,……我能读一点书,读点古代有过光荣而这光荣将永远不会消灭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这个梦。”

  (二)布置课外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二月兰》。

  六、板书设计。

  花色   奇妙有趣   

  夹竹桃      花期   韧性可贵    

  花影   参差迷离

《夹竹桃》阅读练习 篇9

  文本解读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清新如六月甘泉,流畅如潺潺细流,自然如皓月清风。在《夹竹桃》这篇文章中,季先生在争奇斗艳的万花丛中选择既非名贵、又不娇艳的夹竹桃作为吟咏的对象,正寄寓了他的追求和趣味。透过《夹竹桃》一文,不难看出季先生淡然的生活态度与脱俗的生活情趣,他欣赏夹竹桃在平平常常外表下的兢兢业业、顽强持久。文章以清新淡雅、朴实自然的风格将人带入美的境界。

  《夹竹桃》一文,层次分明,意境美好,情趣隽永。文本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的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寄情文本,赏析感悟,去感受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从而进一步感受季羡林先生的情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品味、赏析语言文字,感受夹竹桃可贵的韧性以及给人带来的幻想,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感受夹竹桃的特点,以及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画面激趣,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夹竹桃图片,说说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2.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有了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写下一篇优美的文章——《夹竹桃》。

  3.揭示课题,弄清“夹”的意思和读音。

  设计意图:由于大部分学生对夹竹桃没有感性的认识,利用媒体直接呈现夹竹桃的形象,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利于学生首先从直观上把握夹竹桃的样子,为学文服务。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

  2.听了朗读,你对夹竹桃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美文需要诵读,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让文本语言第一时间浸润学生心灵,还让学生对文本有了一次整体感知的机会。

  三、 再读课文,交流感受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2.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3.联系课文内容,交流学习字词。

  (1)出示一组花名,朗读花名,谈感受:

  迎春花桃花海棠榆叶梅丁香凤仙花石竹花

  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夜来香玉簪花菊花

  师:这些花很美,给人眼花缭乱之感,在大自然的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

  (2)出示一句话: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师:三个“最”字让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夹竹桃的朴实,作者开篇直抒胸臆,表达出对夹竹桃的情有独钟。)

  设计意图:让“夹竹桃”在令人目不暇接的繁花中间亮相出场,给学生形成视觉、情感上的强烈冲撞,能有效地激起学生走近夹竹桃、了解夹竹桃的阅读期待。

  四、 品读片段,感知形象

  1.默读描写夹竹桃样子的段落。

  2.画出描写夹竹桃花的语句,交流读后的感受。

  3.闭上眼睛,想象“火上有雪,雪上有火”的情景,感受夹竹桃花的奇妙、有趣。

  4.课件再现夹竹桃图片,欣赏画面,朗读片段。

  设计意图:用语言文字先在学生心中画出“夹竹桃”的形象,再用图片加深“夹竹桃”的印象,在品析、欣赏、玩味的过程中,“夹竹桃”的形象开始根植于学生的内心。

  五、 出示词句,指导书写(略)

  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我们走进了季羡林先生笔下的夹竹桃的世界,了解到在季先生的心中,始终蓬蓬勃勃、泼泼洒洒地盛开着两盆夹竹桃,是什么原因令季先生对它们情有独钟呢?

  2.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走近这两株花,感受它的韧性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幻想。

  设计意图:“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抓住文本“关键处”设疑,可以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

  二、 潜心品读,感受韧性

  1.怎样认识“韧性”这样的字眼?

  2.哪一小节写了夹竹桃的韧性?划出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语句。

  3.自由读,交流:哪些词句打动自己,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一:“悄悄”、“一声不响”——夹竹桃生命最灿烂的时刻,却悄悄地不声不响地开放,多么朴实谦逊啊!)

  (预设二:“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这是美的接力,生命的接力。夹竹桃没有衰败,只有烂漫,她用美丽延续着美丽,生生不息,多么蓬勃的生命力啊!)

  4.朗读,初步感受夹竹桃虽不张扬却生生不息的特点。

  5.创设语境,反复诵读,深入感受夹竹桃的韧性。

  (1)哪些词语写出了夹竹桃花期之长?

  (2)夹竹桃花期之长用了三个短语来表现——“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读书时,我们要将短句读长,将短语的内涵读丰富,展开想象体会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教师引读:

  在和煦的春风里,生命萌发,万物生长,快瞧,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

  在盛夏的暴雨里,花自飘零水自流,可是,你不曾想到,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

  在深秋的清冷里,飒飒西风满院栽,令人惊叹的是,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

  6.小结:许多花只美丽一季,惟有夹竹桃却始终如一,从春到秋,一直默默地、毫不倦怠地开放,生命之歌如此嘹亮,不能不令人赞叹。

  7. 学生练习背诵片段。

  设计意图:紧扣“韧性”这一中心字眼,通过让学生默读、划重点词句、品析语言文字、感情朗读、背诵等环节,充分感受夹竹桃韧性的可贵。学生反复诵读夹竹桃默默开放、生生不息的语句,在对语言文字的涵泳、品味中,学生既感悟到夹竹桃可贵的品性,又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丰富与美妙,从而增加积累,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受到了人文的熏陶。

  三、 自主交流,丰富想象

  1.月光下的夹竹桃是怎样的迷人而富有诗意?

  2.自主阅读课文。

  3.交流:皎月当空,银辉倾泻,站在夹竹桃的下面,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看到了——花朵模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闻到了——浓浓烈烈,花香袭人,“花气袭人浑欲醉”。

  想到了—— 花影奇妙,像一幅地图,像水中的荇藻,像一幅墨竹……)

  4.一学生配乐朗读作者幻想的语句,其余同学闭上眼睛想象。感受作者想象的丰富,花影的美妙。

  5.月光给夹竹桃镀上了朦胧的色彩,作者奇妙的幻想给了夹竹桃灵动的、诗意的韵味,美哉,夹竹桃!不能不爱,夹竹桃!

  6.感情朗读、背诵片断。

  设计意图:教学“幻想”这一片段时,让学生在触摸语言文字后,展开想象,调动学生丰富的阅读体验去看、听、闻、想,把课堂变成一个个性的、灵动的、诗意的空间。

  四、 总结升华,体会写法

  1.课文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哪些词语写出了每个季节群芳争艳的情景?

  2.出示四字词语:

  花团锦簇满院生辉

  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熏透庭院迎风怒放

  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这些花或以色彩争春,或以芳香诱人,花开花落,给主人带来了快乐,然而这段内容与夹竹桃没有关联,为什么作者却花费这么多的笔墨?

  (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样写是为了对比衬托夹竹桃的可贵的品质。)

  4.总结。

  正因为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如此喜爱,对夹竹桃有如此独特的感受,所以他被人们称为“夹竹桃知己”。季羡林在《夹竹桃》原文中写道: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等到我眼睛平视就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依然不能忘怀那两盆夹竹桃。

  设计意图:对作者花费笔墨描写其他花用意的揣摩,对比衬托写法的渗透,作者原文的介绍,这些环节的设计,符合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更符合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位。因此,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悟,提高语文能力。

《夹竹桃》阅读练习 篇10

  说教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的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第四、五自然段写夹竹桃的韧性及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幻想是课文的重点。而第三自然段写作者家中常见的花应有尽有,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只是对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起对比衬托作用。根据本课及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赏读、积累描写夹竹桃的优美句段。

  2、能力目标:a、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词句,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 的“奇妙有趣”和“可贵韧性”;b、调集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作者的想象,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仿写一想象片断,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写话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自读自悟第四、五自然段直接描写夹竹桃的词句,深切感悟夹竹桃的韧性及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的幻想,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赞美,赏读、积累描写夹竹桃的优美句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仿照课文中描写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幻想的一段话,写一想象片断;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说教法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以读为基础,全面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其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围绕教学目标,采用“以读为主,读中质疑,由读求悟,议中解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学、领悟、应用。

  说学法

  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利用已有的积累进行创作的能力,以及审美表达的能力。

  媒体设计:自制ppt

  说教学过程:

  一、对比质疑 激发兴趣(教学1、3小节)

  1、作者是个爱花的人,家中常见的花是应有尽有。

  指名读第三小节(随即演示各种花的图片)

  2、谈感受、读好

  3、出示:第一小节。读读,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夹竹桃为什么最值的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我先学习3自然段,利用语言文字及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家中其它花的万紫千红,再出示第一自然段与其形成鲜明对比,本文的核心问题(夹竹桃为什么最值的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自然成了学生迫切想了解的问题,激发了学晟的阅读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学习中,进而培养学生多思、好问、善问的好习惯。既训练思维,又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二、以读代讲 读中体会(教学2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语言浅显易懂,教师不必多讲,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两盆夹竹桃的奇妙有趣,进行有感情朗读。具体操作如下: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交流讨论:抓住“不相容”——“融洽”,体会奇妙有趣

  4、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读好它。

  三、品读悟韧 经典积累(学习4自然段)

  1、读一读,夹竹桃的奇妙有趣花色,在作者的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让作者难忘,还有什么的方也让作者记忆深刻?(可贵韧性)

  2、品一品,哪些词句体现出它的可贵韧性? 用“~~”画出,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4、议一议,全班交流品读心得。(ppt出示有关句子)

  5、诵一诵,在交流重点词句后,相机指导朗读。(ppt配乐)

  6、背一背,把你喜欢的句子把它积累下来。(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

  通过以上六个步骤来学习课文重点段,由读懂、读精、读好、成诵,层层入深,从词到句,体会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以上设计的依据是:1、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及评价的能力,所以我在设计时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的、分层次的阅读机会,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其感受、理解、欣赏及评价的能力得以锻炼。2、成诵必先读好、读熟。在以上的设计中,我根据学生朗读水平的差异,较多运用自由朗读的形式,旨在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以读为抓手,使学由读求悟,由读生趣,由读生情,使提高学生朗读水平能落到实处。3、“书读百遍,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更何况背诵。在背诵时,我因人而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让教学做到分层次。4、叶老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随地准备放,能放就放手”。扶一扶,是为了随时能放一放。在以上训练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品、自议,不但使学生愿读会读,而且愿说会说,使他们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逐渐提高。

  四、境中悟幻 启发创作(学习5自然段)

  1、过渡: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

  2、配乐范读,闭上眼睛想象当时得情景。

  3、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你什么印象?(引起幻想)

  4、出示作者幻象部分,伴乐轻读思考,写了作者的几个幻想?作者是如何幻想到的?(有相似之处)

  5、再读读品品,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用你的心代作者读。(指名读)

  6、作者每天看夹竹桃,产生的幻想不止这些,扇动你幻想的翅膀,替作者再写一个幻想。(乐起,出示月光下的夹竹桃图片)(教师朗诵:月亮升起来了,月光下夹竹桃的影子投到了雪白的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闭上眼睛,我想它是……)(想象2分钟)抓住你的幻想写下来。

  7、交流。

  1、运用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通过配乐朗读,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真切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2、文章是作者的心声,朗读课文,是我们替作者讲话然后,所以,我在指导朗读时,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心境,用心朗读,勾起学生的真情,这样就达到了感情朗读的训练目的,使提高学生朗读水平能落到实处。3、在写话练习时,我利用音乐、意境图片、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再次营造情境,学生在这样的意境中,能更好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展开幻象,写一片断。

  五、水到渠成 情感升华

  1、过渡:这么奇妙有趣、韧性可贵,又能令人幻想万千的夹竹桃,作者怎能不爱上它呢?

  2、我们代作者来赞一赞夹竹桃。(板书:爱)

  3、指名读,齐读。

  到此,学生对夹竹桃的的特点已了如指掌,也对夹竹桃产生了爱意,此时,让学生来赞一赞夹竹桃,不尽使学生整堂课的学习有了一个很好的总结与回顾,也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宣泄,本文的主题跃然堂间。这样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综观整堂课的设计,我以读为设计抓手,从读中质疑,又读中寻找答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感受、理解、欣赏、审美能力。

  板书设计:                 

  奇妙有趣

  17、夹竹桃(爱上) 韧性可贵

  引起幻想

  这则板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把夹竹桃的特点(作者爱夹竹桃的原因),展现得一目了然,突出的文章的重点。

《夹竹桃》阅读练习 篇11

  过渡: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季羡林老先生的家,去看看夹竹桃还有哪些妙处呢?

  1、请大家打开书,默读第四自然段,找找描写夹竹桃的句子,反复读上几遍,想想妙在哪里?并写下你的感受。

  2、出示第四自然段。

  学生交流:

  生:我从“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感受到了夹竹桃的妙处。

  师:能说得具体些吗?

  生:我从“又……又…… ” 感受到夹竹桃妙在好像开不完的。

  生:我感受到了夹竹桃的坚持不懈。

  师:一朵花败了,引读——(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引读——(又长出一嘟噜……)

  生说话练习:一串花谢了,(                     );一团花落了,(                  );一簇花枯萎了,(                         )。

  师:此时,你脑子里想到了那些词呢?

  生:我想到的是坚持不懈。

  生:锲而不舍。

  生:不知疲倦。

  生:生生不息。

  生:我还从“悄悄地一声不响”读到了夹竹桃开花时默默的,一声不响的

  师:同学们,然而……却…… 说明还有花开得不是“悄悄地”,不是“一声不响”,哪些花呢?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第三自然段)

  师:自己大声读读这一自然段,找找你从哪些词语看出这些花不是“悄悄地”开的?

  出示: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生辉。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

  师:交流一下,哪些词语?

  生交流:报告、花团锦簇、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熏透、怒放

  师:这些词语看出这些花开得如何?

  生:这些花开得很热闹、很热烈。

  师:是啊,百花开得是那么热闹、那么轰轰烈烈,来,我们来读好它。

  (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院子里,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唯独夹竹桃,它——(生接:悄悄地一声不响地,)有人欣赏,它开着。无人问津,它也开着,一朵花败了,引读——(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师:这样一比,你又想到了哪些词语呢?

  生交流:默默无闻、毫不张扬

  师:来,把你们的感受放进你们的朗读中。

  (生齐读这句话)

  师:你还从哪里读到了夹竹桃的妙呢?

  生:我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特别是“无日不迎风吐艳”可以看出妙在它是常开不败,一直开着的。

  师:“无日不迎风吐艳”这是一个什么句?

  生:双重否定句。

  师:你能换个说法吗?

  生:日日迎风吐艳。

  生:每日迎风吐艳。

  师:比较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生:意思相同,句式不同,语气更强烈。

  (指导读好这句话。)

  生:我还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感受到了夹竹桃妙在不管是怎样的情况,它一直在迎风吐艳。

  师:昨日,夹竹桃迎风吐艳,今日——(夹竹桃迎风吐艳)明日天——(夹竹桃迎风吐艳)在和煦的春风里——(夹竹桃迎风吐艳)在盛夏的暴雨里——(夹竹桃迎风吐艳)在深秋的清冷里——(夹竹桃迎风吐艳)

  师:此时,你又想到了哪些词?

  生:勇敢顽强。

  生:坚韧不拔。

  生:常开不败。

  生:一如既往、始终如一。

  师:是啊,不管季节如何更替,环境如何变化,夹竹桃却始终如一,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我们一起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

  生:“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中的无不奉陪再次感受到夹竹桃的持之以恒。

  师:“无不奉陪”这又是一个什么句?

  生:又是双重否定句。

  师:换个说法来说说。

  生:全都奉陪,永远奉陪。

  生:奉陪到底。

  师:夹竹桃都在奉陪谁啊?

  生:奉陪百花。

  师:从哪里可以读到?

  生: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

  师:奉陪了多久?

  生:奉陪了三季,从“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可以看出。

  师:春花开时,夹竹桃奉陪着,春花落了,夏花开了,引说——(夹竹桃奉陪着)夏花落了,秋花开时,——(夹竹桃奉陪着),从不间断。

  (再出示第四自然段)

  师:作者一连用了两个双重否定句,强调了语气,是为了什么呢?

  生:为了更好地突出夹竹桃的妙处。

  生:为了更好地赞美夹竹桃。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夹竹桃很多的妙处,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韧性)(板书:韧性)

  (再次出示第三自然段)

  师:同学们,这第三自然段,作者用一大段的文字写了14种花,唯独没有提到夹竹桃,这是否是多余的呢?

  生:不是多余,更加写出了夹竹桃的“妙”;

  生:我觉得也不是多余,反衬出了夹竹桃的“韧性”。

  师:这种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对比。(板书“对比”)

  难怪作者要发出这样的赞叹:

  ——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师:这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换个说法吗?

  生: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显得非常可贵。

  师:我们知道,反问句的语气也要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要来的强烈。来,读好它。

  师小结: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夹竹桃的韧性显得非常——(可贵)。(板书:可贵)

  师:让我们再次从语言文字中去感受夹竹桃这份可贵的韧性。

  (师生配合读三、四自然段)

  师:正是因为夹竹桃可贵的韧性,使季羡林老先生——(爱上了夹竹桃)

  出示:我爱上了夹竹桃

  生齐读这句话。

  简析: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韧性”对于孩子们来说,只是查了下字典,明白了它的意思,但对于它的内涵还没有真正去理解。为了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去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可贵”,使“韧性”在孩子们脑海里变得丰富起来,就设计了以上的一个教学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先以“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季羡林老先生的家,去看看夹竹桃还有哪些妙处呢?”的一句话过渡到对夹竹桃韧性的感悟中来。然后现在老师的“扶”中,从第四自然段中划出描写夹竹桃的句子,如: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抓住关键的词语“又……又……”、“悄悄地一声不响”,想到词语“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不知疲倦、生生不息、默默无闻、毫不张扬”让学生明白这些是夹竹桃的妙处之一,是夹竹桃韧性内涵之一,最后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放”,给学生时间与机会,运用刚才的方法学习其他的句子,从而感受到“勇敢顽强、坚韧不拔、常开不败、不屈不挠、一如既往、始终如一”都是夹竹桃韧性可贵的表现。

  在这其中,教师还不失时机地渗透作者的写作技巧。如“双重否定句的使用、反问句的使用都是为了加强语气,突出夹竹桃的”妙”;“对比”手法的运用,反衬出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夹竹桃》阅读练习 篇12

  之二

  作者:方明珠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纪传体的喜爱之情。

  第四、五自然段写纪传体的韧性及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幻想是课文的重点,而理解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是文章的教学难点 。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有关夹竹桃的资料,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一、导入  

  1、板书课题:17、夹竹桃,齐读

  2、简介夹竹桃:这是我国各地常见的栽培观赏植物。它的叶、皮、根、花均有毒。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后集体朗读。

  (2)说说词语意思

  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乍起:刚刚开始。

  韧性:柔软而结实。

  (3)指名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想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段(2)写作者家中的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象奇妙有趣。

  第三段(3—5)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段(6)写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四、作业 

  1、课作:描红

  2、家作:抄词、默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题是“夹竹桃”,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的呢?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夹竹桃的呢?(2、4、5)

  2、课文的2、4、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夹竹桃的什么内容?请同学们边读边想,努力把课文读好。

  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我”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2、讨论,交流:

  (1)这是什么景象?(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

  (2)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火与雪:不相容——融洽)

  3、轻声读,体味这奇妙有趣的景象。

  学习第5自然段

  1、轻声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

  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幻想。

  3、默读,思考: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引起作者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

  4、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读第5自然段,试着完成填空练习:

  我想它是地图。是亚洲,是非洲,是大海。,

  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5、小结:

  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我”把它幻想成地图,幻想成荇藻,幻想成一幅墨竹……让我领略了无限的妙处。

  6、练习朗读。

  学习第4、3自然段

  1、那么第4自然段又写了夹竹桃的什么呢?轻声朗读

  2、讨论:写了夹竹桃的韧性。

  3、默读,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自由读,交流,出示:

  (1)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2)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①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②体味“无……不……”、“无不”的作用。

  ③练习用“无……不……”、“无不”造句。

  4、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把它改为陈述句。

  5、课文重点写夹竹桃,为什么要用一个自然段来描写“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呢?(反衬)

  6、指导朗读

  7、小结:

  这两个自然段通过一年三季、花开花落的衬托和夹竹桃花期之长,始终如一写出了夹竹桃的韧性。

  8、练习背诵

  学习第1、6自然段

  1、自由读第1、6自然段,联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2、课文的最后一节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前后呼应,总结全文)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造句:

  无……不……(无时不……,无日不……,无人不……,无法不……)

  无不——

  附板书:

  韧性

  17、夹竹桃 值得留恋和回忆 爱上了夹竹桃

  幻想

《夹竹桃》阅读练习相关文章:

《夹竹桃》教学资料

《夹竹桃》

《夹竹桃》教案设计

《夹竹桃》导人

《夹竹桃》导学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夹竹桃》教案(优秀10篇)

《夹竹桃》

课文《夹竹桃》教学反思7篇

《夹竹桃》教学资料(3篇)

《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夹竹桃》阅读练习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