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卜算子 咏梅》教案

《卜算子 咏梅》教案

陌上烟雨 点赞 分享
《卜算子 咏梅》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卜算子 咏梅》教案(精选13篇)

《卜算子 咏梅》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学习咏物诗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判断下面的诗句写的是什么?

  1、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于谦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王安石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石郑板桥

  4、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菊黄巢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咏柳贺知章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咏物诗,了解一下咏物诗的特点,以及如何来鉴赏咏物诗。

  二朗读理解卜算子咏梅

  1、写作背景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有“小李白”之称。他一生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几度被朝廷任用,又极度被罢官。这首词正是这种政治环境下的明志之作.

  2、译文:在驿站的外面,在断桥的旁边,无人过问的梅花寂寞地舒展花瓣,黄昏时候你已经受不起孤独与忧愁,哪里还能在忍受狂风暴雨的摧残?你无意苦苦争夺在春天里争妍斗艳,你任凭百紫千红去妒忌恨怨,即使凋谢后被踏成泥土,碾做尘埃,沁人心脾的幽香却永远不会消散。

  三、鉴赏诗歌

  1、作品描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

  寂寞无主、风雨摧残、群芳嫉妒、不屑争春、清香如故

  2、这些特点表明了词人怎样的内在品性?

  凄苦困厄的处境——-坚忍不屈的品格

  洁身自好、坚守高尚的品格

  3、梅花在词中象征着什么?诗人的人格。

  4、在咏物诗中,咏物是诗的内容,比兴寄托才是诗的灵魂,这首词是如何用梅花的意象来表现自己情操的?

  驿外断桥边、黄昏风雨比喻他一生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严酷的政治打击。争春无意、妒任群芳象征他不屑媚俗邀宠,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的傲岸性格。成泥作尘、香犹如故象征他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

  四、总结咏物诗的鉴赏技巧

  ①“读清”全诗。

  ②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③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④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五、拓展应用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前六旬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

  (2)诗人借孤桐形象表达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天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

  (2)表达了诗人正直向上、虚心扎实、

《卜算子 咏梅》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作风。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本设计将“悟词情,品画意”作为研读目标,教学中努力体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思想。

  1、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读《卜算子·咏梅》一词。

  2、讲绘画引入语文课堂,借助画画,再现梅之风姿,梅之品格。

  3、通过对比阅读,解读梅花的两种形象,诗人的两种境界。

  4、引导学生查找、搜集、拓展阅读毛泽东主席其他诗词,通过组织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促使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情感。

  教学过程:

  一、背诵导入

  我们已经读过几首词了,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词读或背给大家听。

  二、自主阅读

  今天我们要学习毛泽东主席的一首咏梅词。请同学们自己反复的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三、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对毛泽东词中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从“飞雪”“百丈冰”等词可以读出,梅画绽放于最寒冷的时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梅花却不畏严寒,一花独放。

  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丛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四、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梅花一起乐观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泽东主席的赞颂,让我们再来听一首赞颂梅花的歌曲(播放《红梅赞》)。

  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学生放声练习朗读)。

  3、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满含激昂之情、赞叹之情递送读,教师相机引导示范。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鼓励,对学生动情的朗读给以表扬。)

  五、对比阅读,感悟诗人的情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毛泽东主席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郭沫若在读了毛泽东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到“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手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2、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之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

  3、配乐欣赏著名画家为毛泽东的咏梅词所配的画;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

  六、拓展阅读

  1、课外阅读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

  2、用一周时间进行准备,然后组织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

《卜算子 咏梅》教案 篇3

  【设计思想】

  教学诗歌主要是欣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形象包括诗中人物形象和诗歌意象,那么,要欣赏诗中形象的真正内涵,就要赏析诗歌本身的社会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意义。诗歌的语言艺术重在领会其优美、精炼、生动、传神的风格。而表达技巧主要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创设诗歌所应用的表现手法。就《卜算子咏梅》这首词而言,这首以梅花为主要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自信和乐观,形象鲜明,语言独特,表达技巧特殊,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形成鲜明的对比,为此笔者做如下的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中所塑造的形象,分析景物所蕴含的真正内涵。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的意境和语言的巧妙运用。

  3、体会词中作者以逆境为美和充满乐观主义的信念。

  【教学方法】

  诵读领会,比较探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理顺词句。

  2、播放《卜算子咏梅》朗读带,增强学生对词的情感认识,

  3、教师范读,学生轻声跟读,读出意象,读出意境。

  4、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读出作者的感情,(教师提示,毛泽东作此词的背景)并在此基础上背诵。

  二、理解“寒梅”寓深意

  梅花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因其能在严寒冷酷的季节仍旺盛成长而闻名,在古代诗歌中被赋予坚韧、贞节的象征含义。可经得起风雨袭击,霜雪严寒的摧残。毛泽东在1961年12月,因当时年轻的共和国处于极度危险之地,许多人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前途失去信心,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他并不回避形式的险恶,而是清醒意识到逆境的严峻,于是作词《卜算子咏梅》,用寒梅寓意他并不消极悲观,而是充满信心和乐观之情,全词体现出一种激情昂扬的风格特点。

  三、看山花烂漫,思反陆词之意。

  1、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

  研习: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笑”有何深刻含义?

  研习:一个“笑”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与乐观,把梅花在经历严寒霜冻之后以胜利者姿态傲然挺立的形象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她曾在“百丈冰”的悬崖“俏”过,现今在“山花烂漫”时,却温婉而笑,是历经磨难后胜利的“笑”是对恶劣环境的“笑”。一次,仅一个“笑”字,毛泽东的伟岸形象跃然纸上!

  3、在词的首行写“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这里“反其意”反在何处?

  (老师介绍陆游写《卜算子咏梅》的社会背景和用意)

  研习:首先,是毛泽东对当时社会环境的准确判断与认识,他肯定唯物辩证法,逆境总会转化为顺境,充满乐观。

  其次,毛泽东以一句“犹有花枝俏”,点出梅花之自得、自如、自豪、傲然于逆境,反陆词孤独寂寞和哀伤。

  其三、毛泽东的乐观与自信着实在词中表达的淋漓尽致,写梅花在逆境严峻的考验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一反陆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悲剧感,流露出从不失败,一派乐天自得。

  其四、毛泽东在词中所写梅花已经超越了其本身的坚贞不渝、洁身自好的情怀,而是充分体现了词人坦荡宽广的胸怀和在恶劣环境中的洒脱英姿。

  4、以“我心中的梅花”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语言简练,层次分明,主题鲜明。

  此题设制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强化文本的主体内容,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也是本文情感体验的一个特意体现。

  四、比较探究异同,拓展延伸文本。

  1、理解毛泽东的词《采桑子重阳》中“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精神内涵。

  2、比较阅读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与《卜算子咏梅》的异同。

  3、如何理解毛泽东所追求的逆境美感和壮美之情?

《卜算子 咏梅》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咏梅、犹有、花枝俏、烂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词的内容,感悟梅花的不同的品性和精神;并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毛主席和陆游在词中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词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教学难点】

  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主席写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

  二、初读全词,感悟大意

  过渡:毛主席在这首词中,赞美了梅花的什么呢?多媒体出示整首词。

  1、自由轻声朗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2、指名学生朗读。

  3、教学生字词:送春归、悬崖、百丈冰、花枝俏。

  4、默读,想一想,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

  三、细读全词,理解内容

  过渡:这首词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下面我们来细细地阅读。

  1、讲读上阕。

  ⑴指名朗读。

  ⑵逐句研读。

  ①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1、2两句词的意思。讨论:“风雨”把“春天”送走了,是谁把“春天”迎来了呢?要求懂得:严寒的冬天,漫天飞雪。但是,在毛主席的眼里,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快要到了。

  ② “已是悬崖百丈冰”,是什么意思?“花枝俏”,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后,板书:“花枝俏”。“俏”,是什么意思?梅花开得怎么样?请你用恰当的词语,形容梅花的“俏丽”。

  ③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俏丽的梅花,多媒体展示:“梅花”。

  ⑶ 小结。想一想,毛主席赞美了梅花的什么精神?(不畏严寒。)

  ⑷齐读。

  2、讲读下阕。

  ⑴默读。思考:毛主席在下阕又赞美梅花的什么精神?

  ⑵指名诵读。

  ⑶逐句研读。

  ①梅花,在寒冷的冬天开放。但是等到山花烂漫的春天来了,她却怎么样了?想象“山花烂漫”的情景。梅花在“丛中笑”,又是怎样的情景?梅花笑了,为什么?学生交流后,板书:“丛中笑”

  ② “她在丛中笑”。毛主席用的是“女字旁”的“她”?在毛主席的眼中,梅花就像一个怎样的人?

  ⑷ 小结。春天,百花在竞相开放,世界非常美丽。梅花不与春光争艳。她看到山花烂漫的春天,却笑逐颜开。这就是梅花!

  ⑸齐读。

  3、配乐朗读全文。

  过渡:当严冬来临,大地冰封,万里雪飘,冰凌悬挂于危崖,朔风呼啸于旷野,可是梅花却凌寒独放。当温暖的春天来临,山花烂漫,遍野飘香,梅花却躲在万花丛中会心地笑了。这样的梅魂,这样的梅骨,这样的梅神,怎能不令人喜爱、赞美呢?请大家听配乐朗读。

  四、探究阅读

  过渡:宋朝的爱国诗人陆游,也写了一首“咏梅”的词。

  1、比较阅读陆游的《咏梅》:

  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并请大家想一想,陆游词中所写的梅花是怎么样的?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学生交流后,板书:独自愁、香如故

  ⑵引导比较。想一想,毛主席在词中所赞美的“梅花”与陆游词中的“梅花”有什么不一样?

  ⑶ 小结。梅花都在冬天开放。但是,在陆游的词中,梅花在“独自愁”,而毛主席词中是“花技俏”。

  同学们,毛主席是在读了陆游的词,才写“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的。毛主席在自己词的前面,有一句说明的话:(多媒体出示):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要求学生说说“反其意”的意思。

  2、介绍毛主席创作词的背景:多媒体出示文字:

  1961年12月,毛主席在广州主持中共中央会议。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读了这段话,你又知道了什么?(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不要被困难吓倒。同时,也表明了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3、小结:

  毛主席和陆游写的词,都是“咏梅”。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对梅花的认识也不一样。毛主席巧妙地用陆游词的原韵,写下了这首词,鼓励全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

  五、总结

  不同的时代,人们赋予了梅花的不同的品质,但不变的是人们梅花的喜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愿梅花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六、作业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意思,并写下来。背诵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2、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把它画出来。

《卜算子 咏梅》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解释课题,介绍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解题。

  “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

  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游,南宋爱国的大诗人。他生在封建统治阶级向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的时代。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毛主席的这首词用的是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情调完全相反,所以是反其意而用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三、自学课文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作上记号,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可以简单地作一下批注。

  四、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解决,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待第二课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读一读陆游的《咏梅》词。

  3、自主探究疑难问题。

《卜算子 咏梅》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一生孜孜以求地收复中原,报效国家,却屡遭主和派打击、排斥,晚年甚至受到好友杨万里的诗讽。他一生很爱梅花,因为梅花象征着气节。他的这首咏梅词正寄寓了他忧国伤时、坚守节操的情志:在孤独和寂寞中,他坚守心灵的恬定;面对悲剧性的消亡,他矢志不渝。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接触过该词,词的大意稍有了解,教学的重点不必拘于此点。因此,引导学生学习、掌握鉴赏诗、词、曲的方法,培养他们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是该课的重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归纳总结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

  2、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把握作者感情。

  【教学重点】分析词的意象;理解作者词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词里的艺术形象,学习归纳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

  【知识目标】了解陆游的生平以及爱国情感;理解梅花的形象和品格内涵;背诵本词。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把握作者的情感;掌握鉴赏诗、词、曲的方法。

  【情感目标】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积极健康审美情趣。

  三、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分析与设计:

  (一)教法设计

  根据 “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课程改革理念,结合该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学会学习”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1)讲授法:

  为了帮助更好地理解《卜算子·咏梅》中梅花的形象,讲解作者的生平,介绍作者写词的时代背景,串解本词的意境。

  (2)启发式教学法:

  适时运用多媒体等手段抛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挖掘学生思维潜能,帮助学生提高解决疑难问题的实践能力。

  (3)知识迁移法: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金钥匙,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关键。在学习《卜算子·咏梅》时,引导学生概括归纳鉴赏诗词的方法,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可行性前提,再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方法去鉴赏其他的诗词就水到渠成了。

  (二)学法设计

  (1)观察分析法

  在导入部分,播放梅花的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梅花的人格魅力。再结合日常对梅花的了解,概括常态的梅花具有的人格内涵。

  (2)诵读法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寐时,咏其文,见其义,所得多矣。”利用诵读法可以使学生在读书时眼观其文,口读其声,耳听其音,脑思其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耳、脑。同时,诵读法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理解,加深记忆。

  ( 3 )小组讨论法

  促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学会总结归纳,进行知识迁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在民主的氛围中引导学生总结提升,最终能够独立鉴赏任意的诗词。

  四、教学过程:

  (一)由多媒体课件——“梅花”的图片导入

  (二)作者情况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释义——了解词的大意

  (四)讲授“意象”与“意境”的相关知识点

  (五)再读 注意节奏与情感

  (六)总结鉴赏诗、词、曲的方法

  (七)拓展巩固:马思远 “天净沙 ·秋思”

  (八)作业

  (九)教学反思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学习诗歌的方法之一。朗读指导可在学生基本了解词意、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指导的基本方式是: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示范指导——再练读——再试读。还可以创设情境,如展示图片、配上激昂欢快的乐曲等,使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词的朗读与古诗略有不同,同样讲究节奏与韵律,但句与句之间的语气更加连贯,上下阕之间停顿略长一些,注重意境的营造。这首词在语言形式上接近现代汉语,便于朗读时情感的酝酿与抒发。教师可启发学生讲一讲词的大意,对讲错的地方,师生互相补充修正。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后延伸: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把诗词朗诵用录音机录下来,同学之间相互欣赏,激发学生诵读和积累古典诗词的兴趣。

  五、预期教学效果

  (一)本堂课的主要特色

  以梅花的图片导入,配合廖昌永的《梅花引》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起他们对梅花所具有的人格内涵进行思考。

  注重“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梅花的品格将作为整堂课的重点,学习之后学生能概括总结出鉴赏方法并能迁移运用到鉴赏其他诗词中去。

  (二)教学效果预测及应对措施

  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采用多媒体播放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壮美景色,加上音乐的渲染,有声有色,具有直观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为学习新知识架设了桥梁。这个环节学生基本上注意力比较集中,兴趣会比较高涨,能独立概括出梅花的坚强、冰清玉洁的特点。陆游资料的恰当引用补充了学生认识上的空白,对于理解诗词的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

  但本课容易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只是倾听。所以在理解诗词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当学生感觉不知从何下手时,老师再及时地点拨。

《卜算子 咏梅》教案 篇7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试背《咏梅》一词。

  2、背诵其中你喜欢的诗句。

  二、深入理解课文

  1、熟读全词

  2、指名读

  3、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说说你还不理解的地方

  4、小组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相机兰拔,使学生对毛泽东的词中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⑴ “飞雪”“百丈冰”:梅花绽放于最寒冷的季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梅却不畏严寒,一花独放。

  ⑵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梅的谦逊作风。

  ⑶ “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梅在丛中无比欣慰的飘落丛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三、感情朗读课文

  1、梅花的其乐观精神、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主席的赞扬。

  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

  3、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

  四、对比阅读、感悟诗人的情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2、再读毛主席的词,对比感悟原词中梅花的品格。

  五、拓展阅读

  1、课外阅读毛主席的其他诗词

  2、参观我校植物园中的景物,学习《咏梅》中的写法,选择某一种植物直抒胸臆,表达你的情感,练笔或写短诗。

《卜算子 咏梅》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会梅花的品格。

  2、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4、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怒放之美。

  5、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齐读这首词。

  二、合作探究

  1、出示学习目标。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学生很容易看出来,但体会梅花的品格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讲梅花在冰天雪地里,依然盛开着。赞颂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句,讲当山花漫山遍野盛开之时,梅花在百花丛中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赞颂了梅花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读出词的韵律和节奏,从中感受作者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谦逊的品格以及宽广的革命胸怀。)

  5、激发想像,画一画。

  (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描绘的景象画下来。)

  6、背诵这首词。

  (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三、总结、拓展

  1、师生小结

  毛主席的《咏梅》一词,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进而赞颂了梅花坚强、乐观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胸怀。

  2、读写结合。

  结合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把它改写成一段话。

《卜算子 咏梅》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整体感知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过程与方

  学习衬托的手法 ,学会比较赏析。

  知识与能力

  结合创作背景赏析,背诵这两首词。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教学难点

  学习衬托的手法 ,学会比较赏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回忆上学期的两首词,略微点评,温故为知新做准备。

  二、听范读感知

  三、自读疏通词语

  卜算子:词牌名 咏梅:题目 咏:用诗词叙述

  犹:还,仍然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这里是形容盛开的样子

  寂寞(jimo):孤单冷清 苦:竭力,尽力

  任凭:一任 零落:凋谢

  四、设疑自探

  1、 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2、上片梅怎样盛开的?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3、下片哪些词表现出梅花的形象?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4、词里用是什么手法?该词的境界美在哪里?

  五、解疑合探

  学生诵读、交流赏析后点拨:

  1、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

  百丈冰:寒;

  2、 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

  俏;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带着积极乐观的感情齐读上阕 )

  3、俏-——正面;不争——反面;只——别无所求。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

  烂漫山花——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4、衬托 :风雪、悬崖、百丈冰(俏)——衬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难的形象。

  山 花 烂 漫 (笑) ——衬托乐观向上,高风亮节。

  境界美: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这首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表现梅花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和谦逊无私的精神,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六、质疑再探

  对比赏析陆游的词 ,你有什么认识?

  疏通全词大意:远离驿站,那偏僻的残破的小桥边,梅花寂寞冷清的开放,无人观赏。黄昏时光已令你忧愁悲伤,更何况加上狂风鄹雨。

  从不在争奇斗艳上费心思,下工夫,也不理睬百花的嫉妒不满。凋零的花瓣在地上,被车碾碎,但你仍旧和以前一样,散发着淡淡的'缕缕清香。

  同学们比较看看这个梅花是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词的境界如何?

  讨论、赏析:寂寞凄凉,饱受摧残形象。

  低沉孤傲 消沉无奈

  两首词相同点在哪里?不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拨:(相同)1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不同)

  1、形象不同。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毛泽东词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

  2、 感情基调不同。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陆游的词低沉孤高的。

  七、运用拓展

  比较赏析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

  八、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赏析诗词要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知道“诗言志”的道理。

《卜算子 咏梅》教案 篇10

  卜算子 咏梅教案

  教学目的

  1.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卜算子、咏梅、悬崖、山花烂漫”。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大意,体会毛泽东主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4.从梅花的高贵品格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

  弄懂词意,体会梅花凌寒独放、不畏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与报春而不居功的谦虚态度。

  教学准备

  1.《红梅赞》乐曲及多媒体课件。

  2.资料收集。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

  二、由疑而入、理解研读(比较陆游词和毛泽东词,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1.自由朗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1)大家知道吗,这首词是毛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后写下的。就是课文附的这一首。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词,

  (2)谁来读读陆游的这首词?

  (3)同桌说说词的意思。

  2.看看和读毛主席这首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1)提供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参考。有不懂之处,教师稍作指点。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那在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2)教师介绍:毛泽东主席在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反其意而用之”。一改陆游词中沉闷压抑的形象,以激昂欢快的笔调赋予了梅花乐观主义精神。郭沫若在读二人的词后,也欣然和词,写道“裴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同样的梅花,被诗人赋予了不同的情感,使其各具风姿,同样令人品读不已,欣赏不已。

  (3)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4)大家来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陆词很悲伤、压抑,而毛词却充满乐观、积极的态度。不必比较两首词的高下。)

  3.学生介绍收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资料发给学生阅读,分小组理解探究,深入体会两首词的内容及思想。

  小结:虽然毛主席创作这首词的时候正是我们国家最困难的时期,面对来自国内自然灾害和国外反华势力等重重压力,毛主席仍然非常乐观,以这首词表达了共产党人不怕困难、乐观谦虚的革命态度。让我们在这段激昂欢快的乐曲声中再次朗读《卜算子•咏梅》(毛词)。(配乐朗读)

  三、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

  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上画,并给自己的画题上词。(如:寒梅傲雪、春的使者、凌寒独自开、寒梅斗雪图、悬崖一枝俏、傲对百丈冰。)

  四、深悟感情,创意表达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

  ①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写等)

  ②成果展示,相互评议。

  2.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五、扩展延伸、布置作业

  1.我们以前学过的毛主席的七律诗《长征》,现在又学习了他的《卜算子•咏梅》,大家还读过哪些毛主席的诗词?

  (学生背诵毛主席的其他诗词。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诗词让学生朗读。)

  2.课外通过查阅书籍、看光盘和上网等途径,收集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利用一周的课余时间作准备,到时组织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

《卜算子 咏梅》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卜算子 咏梅》----南宋陆游

  【执 教 人】裕安区狮子岗乡査婆店小学 陈 俊

  【教学时间】20__年五月六日上午

  【教学目标】

  1、能感情诵读《卜算子 咏梅》。

  2、积累关于“愁”的诗句。

  3、理解词中梅花的遭遇及作者在政治上受到的排挤。

  4、对比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与的《卜算子咏梅》。

  5、书法欣赏,从中感受中国的书法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卜算子咏梅》中梅花的遭遇及作者在政治上受到排挤的遭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写字导入

  1、出示大屏幕:梅花图 同学们,这是一幅什么图?(梅花)

  2、板书“梅”。指导写字,学生书空,再写两个。

  3、谁来背一背学过的有关梅花的诗?

  二、朗读指导

  1、南宋诗人陆游也喜欢梅花,他还为梅花写了一首词。请看大屏幕。

  2、出示《卜算子 咏梅》图文结合。

  3、请同学们先默读。

  4、请学生读。(重点指导朗读)

  读书就是找感觉,要读准确,字正腔圆。速度放慢,音调放低。

  5、读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感受到作者是什么心情?找一个字。(愁)

  6、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愁啊!

  三、诵读“愁”诗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明月楼高休独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

  3、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钗头凤》

  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5、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6、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①请同学们读每句诗,教师适当讲解。

  ②学生齐读愁诗。

  四、诵读理解

  诗人们的相思之愁,离别之愁也好,思乡之愁,亡国之愁也罢,但陆游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又是一番愁绪。

  (一)出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愁”在哪儿?(驿外、断桥边、寂寞、无主)

  2、是啊!如此清幽绝俗,出众的梅花,却开在郊野的驿外,断桥的旁边。 读。

  3、驿站经常有人来吗?断桥有人走吗?人迹绝少,倍受冷落。唉!读。

  4、它是不是官府中的梅花?它是不是名园中的梅花?它是一株生长在

  的野梅。唉!读。

  5、这么一株野梅,它得不到应用的护理,无人欣赏,四季之中花默默地开,默默地凋落。它孑然一身,有谁来眷顾呢?这一株无主的野梅啊!读。

  6、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哪句是景语?哪句是情语?

  (二)出示: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1、学生读此句。

  2、愁在哪儿?(黄昏、独自、风、雨)

  3、日落黄昏的时候,暮色朦胧,它孑然一身。这无人过问的梅花,怎么能承受这种凄凉呢?读。

  4、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时又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这是何等的处境啊,这种处境是何等的冷峻啊!读。

  5、这天上,地上,人间,给它的种种压力,梅花失败了吗?(开了)这梅花开了,它是胜利者。这也许就是凝寒独自开,这也许就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三)出示: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1、请同学读。

  2、春天,百花齐放,争丽斗艳,而梅花却不愿意去苦争春,它只想把春的讯息告诉给人们,这引起了谁的妒?(群芳 理解群芳) 读。

  (四)出示: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请同学读。

  2、还是这株野梅,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摧残。请看这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它又要受到挫折了,它受到哪些挫折?

  3、零落:梅花被风雨摧残之后,纷纷落了下来。

  成泥:落花与泥水混合,分不清哪是花,哪是泥了。

  碾: 这又是一个无情的动作,踩。

  作尘:梅花被摧残而化作了灰尘。

  4、你有什么话想说?(梅花的命运真凄惨。)

  5、令人不忍读下去,但还是要读。读。

  6、作者仅仅是写梅花的悲惨命运吗?讨论

  7、为了突出“香如故”。那别有韵味的“香”,永远如故,一丝一毫没有改变。读。

  五、由梅及人

  作者仅仅在写梅花吗?那在写什么?(写人、写陆游,从寂寞、愁、争、任、妒看出。)

  六、介绍陆游

  1、陆游 (1125~1210) 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早年参加考试荐送第一,被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dí)一群小人们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恢复中原,又被统治集团所阻止,而不得志;晚年赞成韩侂(tuō)胄(zhòu)北伐,韩侂胄失败后,又被诬陷。

  2、陆游写梅花,其实就是写自己,梅花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那高洁品格的梅花是陆游的化身。当我们喜欢或要赞美某一事物的时候,要用笔写下了,这就叫咏。板书“咏”

  七、描述词意。

  同学们,我们也来学一学陆游,也来咏一咏。请拿出笔,把这首《卜算子 咏梅》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一、二组写上阙,三、四组写下阙。

  八、配乐朗读

  1、寂寞写在纸上 孤独印在墙上 忧愁化作音符 让听得懂的人静静地聆听……

  2、播放乐曲《怆》:学生闭上眼睛,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配乐朗读。

  九、同名对比

  1、陆游的一生是不得志的一生,他在政治上的遭遇就像梅花一样历尽艰辛。有一位词人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之后,也写了一首《卜算子 咏梅》,他就是。在诗中是怎么描写梅花的呢?出示课件。

  2、请同学们自由读。要读好这首词,有一秘诀,就是要走出陆游的心里,用清丽明快的语言去读。再请同学单独读。

  3、我听出同学们读这首词时,与陆游的不一样。这是怎么个不一样?

  (从1949年至1958年几乎年年有灾,有时灾情甚至十分严重.59、60、61年出现的主要自然灾情是旱灾,全国闹饥荒。梅花在最严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勉励自己,劝慰他人要向梅花学习,去展示自己的“俏”,向灾难抗争。这“笑”是自信者的笑,是胜利者的笑。) 读。

  6、这首词不是枪炮,不是原子弹和导弹,但在这首词出现之后,让中国人有了清醒认识,坚定的意志,敢于向困难挑战。认为困难是暂时的,战胜困难是必定的。这“俏”这“笑”分量是何等的重啊!读。

  十、书法欣赏

  1、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骚客都曾借梅抒怀,还留下了书法墨宝。诵读这些经典诗词让我们荡气回肠,欣赏这些书法作品更是倍感豪放。

  2、课件出示:书法欣赏

  3、布置作业:在课本上书写《卜算子 咏梅》词。

  十一、结课收尾

  齐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师板画。

《卜算子 咏梅》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 、把握诗歌赏读方法;

  2 、学习咏物词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赏析词的内容、表现手法及炼字;

  教学难点:

  对背景的把握,咏梅与自咏之间的关联;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周敦颐《爱莲说》

  二、介绍诗歌赏读方法:意读、情读、美读;

  学生集体朗读,整体感知,把握词意,达到意读目标。

  分析内容:

  (1) 上片写梅愁:梅生长的环境,荒寒寂寥,凄苦困厄;

  (2) 下片咏梅品:以群芳反衬,凌寒先发,傲然卓立。

  表现手法及炼字的赏析。

  三、情读

  咏物词的特点:托物言志。言志应知人论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词。

  上片:所遇之世:驿外断桥,黄昏风雨,正象喻着作者一生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政治打击;

  下片:生平品质:争春无意,妒任群芳,正写照了他不屑媚俗邀功,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们的傲岸性格;成泥成尘,香犹如故,凸现了作者即使粉身碎骨也还是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

  咏梅是自咏,梅花是作者自我写照,人格化身。

  四、美读:学生能读出美感。

  古典诗词,贵在凝练,贵在意境,贵在寄托。本词妙在凝练而圆熟的语言,超群脱俗,独标一格。从屈原《橘颂》开始,就有以贞木劲草比拟正人直士,借佳卉幽芳歌颂高风亮节的优良传统,《卜算子》完美地继承、体现了这一优良传统。

  五、比较阅读。

  山园小梅 宋·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黄金樽。

  比较《卜算子 咏梅》和《山园小梅》各得其妙,各妙在何处?学生探讨。

  总结:梅以韵胜,以格高。林逋所重,在其韵;放翁所重,在其格。

  六、课后作业。搜集咏梅诗句,写一则关于中国梅文化的读书笔记。

《卜算子 咏梅》教案 篇13

  教学目的要求

  认知: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技能: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情感:初步感受梅花的美好品格。

  重点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难点 理解“梅花”的隐含之意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昨天老师请同学们回去预习这篇课文,谁能把自己的预习成果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同化”、改造扩大、完善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不同,因而,其预习的所想获得的知识也必然有各的特点。放手让学生预习,允许学生获取各种与课文有关的知识,不做硬性规定。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而且有利于加快效率,理解的时程。)

  二、激趣导入新课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因为你们都愿意做学习的小主人了。老师也想把自己的预习成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可以吗?

  师范背课文。

  三、自由读课文

  1、让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要求读得正确。

  四、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划出你已理解的语句。

  2、指名读句子。

  3、激趣:这节课,教师要让位于同学,请会的小朋友讲给大家听。

  面对这些语句,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呢?

  4、指名回答,介绍自己的方法

  (1)读

  (2)说

  (3)画

  5、自由准备(也可和相同观点的小朋友讨论)

  6、大组交流

  (1)希望你不仅要读出来,还要让听的人听出来。听出来了吗?现在请听出来的小朋友向自由提问。

  (2)请你说一说自己的作画意图。

  (3)谁能看着图画,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啊!

  (4)联系这首词的创作原因,以及作者的生平,想一想:

  这梅花仅仅是梅花吗?还隐含着什么?

  a.梅花代表英雄人物b.代表无数革命先烈

  c.代表许多有骨气,有气节的人。

  7、激情

  别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化。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有了这样的认识,有了这样的情感,同学们一定能把这首诗读得声情并茂,自己试一试。

  指名朗读

  9、指导背诵

  自己默这首诗,用什么方法都可以,看谁背得快。

  (1)检查背诵,可自荐,也可小组推荐。

  (2)背诵后还要简要地说出方法

  a.抓重点。

  b.回忆层次

  c.凭借板书

  d.熟读成诵

  10、配乐齐诵

  五、课后拓展

  你给自己设计什么样的作业?

《卜算子 咏梅》教案相关文章:

《卜算子 咏梅》教案

《卜算子 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原文及译文(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及赏析优秀8篇

《卜算子咏梅》的原文和赏析【优秀2篇】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原文_译文_鉴赏【优秀4篇】

苏轼《卜算子》全词翻译赏析【6篇】

陆游《卜算子·咏梅》赏析精选2篇

《卜算子 咏梅》教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卜算子 咏梅》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