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旧城已冷 点赞 分享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精选4篇)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崇高品质和鲜明的性格特征。 

  2、体会文章运用小标题,使文章层次清楚的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崇高品质和鲜明的性格特征。 

  2、文中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课前准备 

  收集邓稼先的事迹,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1、 谈话导入: 

  一百多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过联军的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血雨腥风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之中站稳脚跟,在国际的大舞台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武器。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烈焰翻滚的蘑菇状烟云向人们宣告:中国人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2、 介绍邓稼先的主要事迹: 

  邓稼先,安徽人,核物理学家。为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隐姓埋名28年,在戈壁荒漠艰苦创业,先后领导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理论方案和一系列的模拟试验,为“两弹”的研制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整体感知 

  1、学生熟悉课文,朗读课文。 

  2、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指导。 

  3、掌握课文结构,简要概括每部分内容。 

  三、师生互动 

  1、结构特点 

  (1)本文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个部分组成。 

  引子:(引起正文的文字)从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 

  第一部分:“要放一个‘大炮仗’”。写邓稼先先接受使命,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从此销声匿迹。 

  第二部分:“艰苦创业的年月”。写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事迹。 

  第三部分:“这里就是战场”。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价的事迹。 

  (2)提问:按小标题安排文章层次,可以以时间、空间为序,也可以以人物性格为序,本文的小标题以什么为序? 

  回答:以邓稼先参与“两弹”的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 

  (3)本文的三个小标题的位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明确:不能互换,因为本文是以邓稼先参与“两弹”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先写接受任务,再写研制原子弹,进而写到氢弹的研制。 

  2、人物通讯多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如果仅仅叙述故事的情节、过程而忽略了写人,就与人物通讯手要求相悖,因此,这三个部分中,在叙写过程的同时作者牢牢抓住人物精神和性格特征,以典型事例来写,这样人物就鲜活起来了。 

  第一部分:写他的崇高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感情。主要写他接受任务时的复杂心情,和妻子彻夜长谈的情景。 

  第二部分:写他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主要写他克服困难,“一切从头干起”,终于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 

  第三部分: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价事迹。重点写他作为一名组织者和参加者身先士卒,哪里危险就出现在哪里文章先概括叙述他与同伴的艰苦努力,详写在一次地下核试验前,他与大家冒着刺骨寒风和零下三十多度严寒排除故障的故事,以用开庆功会时因过度劳累而晕倒、抢救一夜苏醒后问的第一件事,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崇高精神。 

  3、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 

  本文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作者写环境的艰苦对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四、课堂小结 

  人物通讯的特点: 

  人物通讯与一般的记叙文相比,要求所举事例绝对真实,不仅叙述故事情节,还应着重刻画人,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五、作业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希望祖国日趋强大,那么,从现在开始会怎么做呢? 

  (板书) 

  引子:(引出正文) 

  接受使命,参加研制:重点写激动心情。(爱国情怀,崇高使命) 

  扎实敬业,完成设计:重点写敬业精神。(扎实严谨,艰苦创业) 

  再接再厉,无私奉献:重点写献身精神。(身先士卒,献身祖国)

  导学平台 

  [ 课标要求] 

  1、理解写人的文章中事件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2、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法点悟]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文字明白晓畅,几乎没有难理解的语句,因此,学习这篇文章时应在朗读的基础上积极讨论,理清文章内容,品味感情,领会主旨。 

  [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讲的是中国原子弹主要的理论设计者,被称为中国的奥本·海默的物理学家邓稼先。朗读全文,了解文章的结构。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的,讲述了有关他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我们在学习本文时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疑难解析] 

  质疑:文章是由哪些内容组成? 

  解惑:文章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部分组成。引子,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要放一个‘大炮仗’”是第一部分。“艰苦创业的年月”是第二部分。“这里就是战场”是第三部分。 

  质疑: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 

  解惑:文章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研究院开始时“只是一片庄稼地”、科技人员寥寥无几、大戈壁的风刀霜剑、零下30几度的严寒、苏联毁约、国外资料严密封锁、没有大型计算机,等等。从物质条件到技术条件,从自然环境到政治环境,都是异常的艰苦困难。 

  质疑:如何理解“冬去春来,年复一年,邓稼先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亲临第一线。” 

  解惑:邓稼先“亲临第一线”的工作模式,突出了他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 

  [语言揣摩] 

  1、“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 

  这是邓稼先把调动工作的事告诉妻子时所说的话。质朴的语言,非常真实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心情。平静中透露着无限的喜悦。 

  2、戈壁滩上风沙呼啸,寒风刺骨,气温已经是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了!有人见他实在太疲倦了,劝他说:“邓院长,你回去吧!”邓稼先严肃地拒绝说:“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 

  这些人物语言、行动的具体描写,都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伟大精神。 

  [研究课题] 

  我国除了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以外,还研制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寻找资料,与同学交流,并整理归纳。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导引] 

  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探究重点词句的含义。明确文章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基础巩固集训] 

  一、字音字义 

  1、 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元勋 远涉 宰割 模型 含辛茹苦 蓦地 浩翰 

  2、 给下列形近的字组词。 

  密 桓 型 氢 蓦 

  蜜 恒 形 氮 幕 

  二、语言积累 

  1、解释下列词语。 

  元勋: 

  浩翰: 

  崭露头角: 

  销声匿迹: 

  寥寥无几: 

  含辛茹苦: 

  汗马功劳: 

  风尘仆仆: 

  三、问题探究 

  1、文章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提示: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从接受研制原子弹的任务,从此隐姓埋名,到研究制造原子弹、氢弹的一段经历。叙述了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创中国核武器设计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的事迹,表现了他为了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愿做无名英雄,献出自己一生的崇高精神。) 

  2、“在印第安那州普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1950年他同二百多位中国留学生一起,冲破种种阻挠回到祖国。”这句话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 

  (提示:突出了邓稼先的的爱国主义精神,揭示了他思想情感的基础。) 

  3、“邓稼先他们含辛茹苦地工作到1959年,就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这一句话中的“1959年”,只是在交代时间吗? 

  (提示:这并不仅是简单的时间交代,更是强调了时间之短,可见他们工作的进度和成效,可以想见他们工作的投入。) 

  四、欣赏评价 

  1、 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们,为了坚定的信念,勇于克服困难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学习的。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呢?跟同学们交流一下,然后写一写你的见解。 

  2、 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五、拓展阅读 

  细微之处的爱国精神 

  外语课又开始了。简短的开场白后,外籍教师想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中国地图。“唉呀,可千万别叫我,我肯定画不好!”我暗暗地捏了一把汗,再看看周围的人,个个也都把头埋得低低的,教室里静得连掉根针都听得见。终于,一位“不幸”的同学被叫了上去。他磨蹭着走上讲台,拿着粉笔的手好半天才按到黑板上,而粉笔就如同钉在那儿一样。幸亏台下的同学递给他一本地图册,他才草草地完成了这幅“杰作”,走下讲台,仍不住地抹着一脸虚汗。 

  乍一看,这算不了什么。但是,请你仔细想一想,作为一名中国人,连中国地图,并且只是一个轮廓都完成不了,这说明了什么呢?而我们的美籍老师在上课时随手就可以画出一幅美国地图,并在地图上熟练地标出一个个地名来辅助教课,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这只能看出我们对自己的国家是多么的不了解。对此,难道我们不觉得脸红,不觉得惭愧吗? 

  我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外籍教师向我们介绍自己,说到“usa”这个单词时,兴奋地挥动着手臂,几乎是喊出了“usa”,她的眼睛也仿佛射出一种异样的光彩,这种激动之情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但真切地表现在她的脸上。 

  中国和美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受着不同文化思想的浸染。一方面,我们津津乐道于自己的爱国思想比人家的要强,所受的爱国主义教育比人家的多得多。但另一方面,这些让人感到无奈感到尴尬的事情又屡屡在我们周围发生,我们能说什么呢?这就是一种区别,一种需要用心领悟,用心理解的区别。它使人明白细微之处见精神。 

  [探究建议] 

  1、“她的眼睛也仿佛射出一种异样的光彩”这句话中的“异样”表明什么? 

  (提示:“异样”是她发自内心热爱之情的自然流露。) 

  2、“画地图”一件小事说明了什么? 

  (提示:“画地图”是热爱自己祖国,了解自己祖国的一种体现。) 

  3、联系这篇文章,结合你自己的经历,谈一谈你学过文章后的体会。 

  (提示:重在结合自己实际经历,谈出实际感受,越具体越好。) 

  考题研析 

  [中考试题研究] 

  [考题精展] 

  [考点一]全面而准确地掌握教材中所有的生字、生词是中考命题考查的要点之一。 

  考题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坚 (rèn) ②慷 (kǎi) 

  ③ (yōu)扬 ④ (xuàn)染 

  (2002年苏州市中考题) 

  答案:①韧 ②慨 ③悠 ④渲 

  考题2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孜孜不倦 韦编三绝 德高望众 

  不功自破 移风易俗 因地置宜 

  心旷神怡 趋炎负势 一窍不通 

  无边无垠 

  答案: 

  成语 错别字 改正 

  德高望众 众 重 

  不功自破 功 攻 

  因地置宜 置 制 

  趋炎负势 负 附 

  (2002年苏州市中考题) 

  [应考说明] 

  1、2两题均考查汉字书写。这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教材中所有的生字、生词(包括它们的读音、书写、意义)。做成语改错时,要依据成语的意思去判断成语中每个字的书写,如“趋炎负势”应为“趋炎附势”,意指奉承依附有权有势的人。其中“附”字含有“依附”的意思,而“负”字没有这个意思。1、2两题出错的原因是生字词记忆不牢,生词意思不理解。要做到正确地书写汉字,准确地识别错别字,首先要在学习词语时注意辨析字形,认清字的结构、偏旁、笔画,不能粗枝大叶;其次是要准确地理解字义、词义,把字形和词义联系起来,以帮助理解记忆。 

  [拔尖考题诠析] 

  [考题精展] 

  1、 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4分) 

  ①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 声匿迹了。 

  ②外祖母仍不chuò 劳作,尤喜纺棉。 

  ③老秦了yǎo 了一碗汤面条,必恭必敬,双手捧给老杨。 

  ④一座草顶、竹miè 、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边。 

  答案:①销 ②辍 ③舀 ④篾 

  [应考说明] 

  本题是一道综合考查题,要求正确区分并使用同音字、形似字,正确的书写汉字。“销”和“消”既是同音字又是形似字,①句应用“销”。②句中“辍”和“啜”是同音字,和“掇”、“缀”又是形似字,应仔细辨别。③应注意“舀”字的写法。④句中应注意“篾”和“蔑”的区别。在平时应养成勤翻字典的习惯,还可以把一些难区别的字放在一起建立卡片。双基不扎实,综合能力不强会是失误的主要原因。 

  2、 改正下面的错别字。(2分) 

  费寝忘食 错别字是 改为: 

  无微不致 错别字是 改为: 

  (2002年广东省中考题) 

  答案:费 废 致 至 

  [应考说明]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对于具体语境中的汉字,要根据语境(词或句子)的意思来判汉字的正误。字形的复习应着重于对错别字,特别是别字的辨析。别字主要有三种类型:1、形近而成别字,如“如火如荼”中“荼”与“茶”相混。2、音同或音近而造成别字,如“阴谋诡计”中的“诡”与“鬼”相混。3、形义音皆近而成的错别字,如“藉”和“籍”、“厉”和“励”相混。平时学习中要准确地理解字义、词义,把字形和词义联系起来,以帮助理解地记忆。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1个多音字“弹”。 

  2能按要求从“鼓励、必须、奔走相告、欢呼雀跃”4个词语中选择2个造句。 

  3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了解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他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他的伟大功绩,体会他而爱祖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对两弹元勋邓稼先产生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二部分。通过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体会他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三、教学内容: 

  3两弹元勋邓稼先  

  四、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1个多音字“弹”。能按要求从“鼓励、必须、奔走相告、欢呼雀跃”4个词语中选择2个造句。 

  第二课时: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他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他的伟大功绩,体会他而爱祖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对两弹元勋邓稼先产生敬佩之情。 

  第三课时:扩展: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2了解本文的主人公——邓稼先的事迹。 

  完成课后作业。 

  五、课前准备: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2了解本文的主人公——邓稼先的事迹。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1个多音字“弹”。能按要求从“鼓励、必须、奔走相告、欢呼雀跃”4个词语中选择2个造句。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解放前,由于我国科技落后,一直保守帝国主义的欺凌,新中国成立后,大批的有学之士怀着一颗报国心,在各行各业为祖国早日富强而努力奋斗,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位为我国的国防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二)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两弹元勋邓稼先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归纳学生发言: 

  1两弹指什么? 

  2什么叫元勋? 

  3邓稼先是谁?他有什么事迹?为什么称他为两弹元勋? 

  师:有了问题谁来解决?怎样解决? 

  引导学生感到: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解决。 

  (三)自学课文: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提出要求: 

  1、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含义。 

  3、三读: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想一想这课介绍了邓稼先的什么?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 

  励、踏、须、炮、投、况、(弹)、缺、爆、炸、捆、替、呼 

  2、启发问题 : 

  1)谁能把这几个生字的字音读准?结合课文组成词语并理解词义? 

  鼓励——激发、勉励。(造句) 

  聪颖——聪明。 

  辗转——经过许多地方。 

  赤子——对故土有感情的人。 

  原子弹——核武器的一种。 

  氢弹——核武器的一种,用氢的同位素氘和氚为原料,用特制的原子弹作为引起爆炸的装置。当原子弹爆炸时,所产生的高温使氘和氚产生聚合反应,形成氦核子,产生巨大的能量并引起爆炸。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也叫热核武器。 

  奔走相告:急走,跑着互相转告。(造句) 

  欢呼雀跃:欢乐地呼喊,高兴的像雀儿一样跳跃。(造句) 

  默默无闻:不出名,不为人知道。 

  与世长辞:人去世。 

  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造句) 

  2)这几个字和我们学过的哪几个字的音、形相近?(找形近字、同音字) 

  形近字: 

  爆(          )炮(          )炸(           )衬(               ) 

  瀑(          )跑(           )作(           )村(              ) 

  同音字: 

  踏(            )须(             )厉(             ) 

  塌(            )需(              )励(             ) 

  3)着样子写词语: 

  天壤之别——别有用心——心安理得——得寸进尺 

  代替——替身——身体——体育 

  爆炸——炸弹——弹弓——弓箭 

  不眠之夜——夜以继日——日理万机——机不可失 

  欢呼雀跃——跃跃欲试——拭目以待——待机而动 

  3、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事? 

  4、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教师范读课文 

  (六)学生仿读课文 

  作业:   

  1、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 

  3、查找时代背景资料、邓稼先生平事迹等。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他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他的伟大功绩,体会他而爱祖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对两弹元勋邓稼先产生敬佩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导入: 

  同学们,这篇课文题目是《两弹元勋邓稼先》,从课题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是怎样介绍邓稼先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读课文: 

  指名读,边读边体会,看有什么新的理解与问题。 

  2)填空:( 目的:检查同学自己读懂课文的能力) 

  ①默读课文 

  ②填空 

  a这篇课文的两弹在文章中指(               )和(               ) 

  b逐段阅读后,你认为这篇文章在介绍邓稼先时,作者分几个阶段进行介绍?你能用最概括的语言写下来吗? 

  c  你认为这篇课文是按照(             )顺序记叙的。 

  ③小组讨论阅读课文后,你认为邓稼先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三)深入学文 

  1对学生填空,用学生的概括板书 

  求学   受命研制     患病去世 

  2集体汇报 

  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看出来的?(给你的印象最深) 

  把课文分成三大部分,学生先回答哪部分就先学哪部分。 

  引导学生体会: 

  1)求学部分:(1——2) 

  (热爱祖国、勤奋刻苦) 

  抓住课文中的语句分析。 

  小结:爸爸的影响与教育,奠定了邓稼先热爱祖国的基础。他自己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使他更坚定了要报效祖国的决心,这成为他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学业有成后毅然回国的强大动力。 

  朗读课文 

  2)受命研制部分:(3——9) 

  (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 

  默读课文,在书上批批画画。思考在研制原子弹时,邓稼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抓住课文中的语句分析。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在研制原子弹时,邓稼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学生有一点说一点。理解后读书 

  1)虽然他研究过核物理,但原理与原子弹之相差太远。 

  2)答应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模型的苏联迟迟不交货,撕毁了合同,撤走了专家。 

  3)必要的资料缺乏,甚至不知上哪去找。 

  4)当时中国完全不具备实验条件,然而许多必须了解的东西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弄明白。 

  5)他们要计算旁人难以想象的庞大的数字,当时只有手摇计算机。 

  6)制造原子弹的工作异常危险,尤其是插雷管,万一发生问题就会化为灰烬。 

  朗读3——9自然段。 

  小结:这一切困难都说明,任务光荣而艰巨,责任重大,邓稼先怀着报效祖国的理想,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研制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 

  3)患病去世部分: 

  重点体会他所说的话。从中看出他对祖国的热爱。 

  朗读。 

  (四)总结 

  朗读全文。 

  回顾全文总结: 

  这篇课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邓稼先胸怀报效祖国之志,忘我的工作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使我国国防自卫武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学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练习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的: 

  扩展: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 

  2了解本文的主人公——邓稼先的事迹。 

  3 完成课后作业。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课外阅读汇报。 

  (二)新课: 

  1朗读全文 

  2扩展: 

  1)请同学介绍时代背景 

  2)请同学讲邓稼先的故事 

  3)把收集来的原子弹、氢弹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同学之间交流。 

  3完成练习册的作业。 

  七 板书设计: 

  3两弹元勋邓稼先 

  求学                胸怀报国志   刻苦学习 

  受命研制              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                 热爱祖国 

  患病去世               实践誓言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  知  

  1.一切服从祖国的需要,努力为人民建功立业,无条件地为祖国和人民作贡献,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表现。  

  2.“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千万英雄人物的生活准则,也是少先队队礼的含义。  

  情  感  

  敬佩邓稼先等以“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生活准则的英模人物。  

  行  为  

  1.搜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先进事例。  

  2.敬好队礼。  

  3.从小处开始,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有益的事。  

  板书设计  

  邓稼先    (1964年)研制并成功地     服从祖国  

  (博士)   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需要,为人  

  (科学家)   1967年)研制并成功地     民建功立  

  爆炸了中国第一颗氢弹      业,无私奉  

  献自己。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教学过程  

  一、运用直观 引入新课  

  1.出示投影10-1-1(原子弹爆炸图)。并用录音配上音响效果(爆炸声,人们欢呼声);有条件的也可用原子弹爆炸的录像。  

  2.这就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情景。今天要介绍的是为这项事业的成功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3.出示投影10-1-2(邓稼先像),介绍人物:邓稼先(板书),(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物理学家、科学家(板书),抗日战争期间,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大,目睹祖国山河破碎,人民遭受凌辱,他下定决心,要为祖国的强大学好科学。1945年西南联大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1948年(解放前一年)赴美国留学。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普渡大学以优异成绩获得博士学位(板书并解释博士是学位中最高的一级)时,听到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他毅然回国。回国后,接受了研制“原子弹”和“氢弹”的任务。原子弹(板书)是一种核武器,是一种杀伤力很强的炸弹。这种炸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1945)美国曾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过,对促使日本投降起了重要作用。氢弹(板书)也是一种核武器,威力相当于数百颗原子弹。我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的试验成功,离不开邓稼先的心血,所以,人们称邓像先为“两弹元勋”。  

  4.板书课题:“两弹元勋”邓稼先(解释元勋——元,是第一的意思;勋,是功劳、功勋。元勋即立下第一位大功的人。)  

  二、学习课文 晓之以理  

  1.读第1节。联系课文,结合教师对邓稼先的介绍,说说从什么地方看出邓稼先十分热爱祖国?  

  (①立志:为祖国的强大学好科学。  

  ②行为:邓稼先在美国已获博士学位,他可以很容易在美国立足,条件好,待遇高,但他一听到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便欣然回国。欣然——很愉快的意思。这说明他自觉地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报效祖国。  

  2.读第2小节,邓稼先在1958年初春,接受了制造原子弹的任务。为什么说,这项工作是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美国在1945年就使用了原子弹,而13年后的中国还未研制成原子弹,说明,中国国防落后了,“落后是要挨打的”。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美国的威胁,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就提出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要造出我们的原子弹。毛泽东说:“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侮,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为了祖国的强大,为了祖国的安全,人民生活的安宁,中国应有自己的核武器,使中国国防走向现代化。)  

  板书:服从祖国的需要。  

  3.邓稼先接受这项任务对个人来说,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核武器研究是国家高级机密,不能让外国人知道,要绝对保密,所以参加研制的人员,对家属亲人不能说,必须离开温馨的家庭,还要隐姓埋名即不在公众场合出头露面、暴露身份,不能著书立说,不能公开发表文章,不能出国交流。而著书立说,作学术报告,出国考察等等对个人来说都是有名有利的事。为了祖国的利益,邓稼先放弃了这些个人利益,这是爱国胜过爱自己,把国家利益看得比个人利益重的崇高精神。)  

  4.读第3小节,师参照教参,讲述原子弹和氢弹研制的过程和成果。  

  板书——1964年研制并成功地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研制并成功地爆炸了中国第一颗氢弹。  

  (邓稼先和战友们进行了顽强的技术攻坚战:  

  ①在毫无资料的情况下,描绘出原子弹的轮廓。  

  ②在艰苦的数据验证中,解决了原子弹的理论推导。  

  ③在极艰苦的贫困、边缘山区,极困难的条件下,进行工作。  

  1964年10月18日,在我国大西北罗布泊,邓稼先亲自指挥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试验。在试验场上,一个橙红色的火球冉冉升起,天崩地裂的惊雷滚过长空,接着蘑菇云遮天蔽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一特大喜讯传遍全国各个角落,传遍全世界各地。  

  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但美国和苏联已经相继爆炸了威力相当于数百颗原子弹的氢弹。  

  中国不能落后,中国必须急起直追。于是,邓稼先随即,再一次离开那正需要他照顾的家庭,回到核武器试验的基地,马不停蹄地率领战友们投入了氢弹的试验。1967年6月7日。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一消息又一次震惊了世界。  

  目前,世界上能制造原子弹和氢弹的国家,还有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等极少数国家。同这些国家相比。从原子弹到氢弹爆炸成功,美国用了7年,前苏联用了4年,法国用了8年。我国只用了2年多。这是邓稼先和他的助手们为人民建立的卓越功勋。  

  (板书:为人民建功立业)  

  我国政府多次声明,中国拥有少量的核武器完全是为了自卫,我们保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主张通过谈判早日达成全面禁止核武器条约,以及最终彻底消灭核武器目的。  

  5.读课文第4小节。为什么魁梧健壮的邓稼先会病倒了?  

  (①自然环境的恶劣②长期工作的劳累③核试验对人体有影响。)  

  6.读读《想和做》周恩来同志的一句话:“我们要像春蚕一样,把最后一根丝吐出来献给人民”。看看邓稼先临终前的表现,谈谈自己体会。  

  (邓稼先为了向党和人民作最后的贡献,拒用昂贵的令人嗜睡的药物,以便使大脑清醒。用最后的心血给党中央写了关于发展现代化国防的建议书。这说明,邓稼先“把最后一根丝吐出来献给了人民。”)  

  板书:无私奉献自己。  

  7.归纳:邓稼先服从祖国需要,为人民建功立业,无私地奉献自己,他真正做到“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板书: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8.读课文5,6小节。“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一切,指哪些?  

  (个人的收入,个人的家庭,个人的名利,个人的地位……)  

  “无条件”又指什么?  

  (不计较个人的收入,不计较长期离开家庭,不计较个人的名利,不计较个人的地位,这是一种十分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无私奉献精神。)  

  9.说说队礼的含义。  

  (队礼五指并拢表示五爱,高举过头,表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我们每天敬队礼时,就要想到学习英雄们,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作为自己的生活准则。)  

  三、举一反三 加深认识  

  1.其实,在我们伟大的国家里,有着千千万万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生活准则的英雄人物。能举例说说吗?  

  2.在学生发言基础上,教师补充讲述教参中李国安、吴天祥等人的事迹。  

  3.请学生在听了李国安、吴天祥的事迹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4.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千千万万英雄的生活准则,也应该成为我们少先队员的生活准则。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做起呢?  

  5.对,我们要从小处做起,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有益的事。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正确认读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他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他的伟大功绩,体会他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让学生对两弹元勋邓稼先产生敬佩之情。

  3.学习作者巧妙组材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从插叙中了解邓稼先对祖国的贡献,从细节描写中体会他的爱国情怀,从场面描写中品味它的人格魅力。

  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接着学习第22课。请齐读课题。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都写了邓稼先的哪些事?

  (镜头一 对祖国的贡献;镜头二 从容面对癌症;镜头三 与国旗告别)

  (二) 学习镜头一

  课文用三组镜头给我们再现了邓稼先回国后的生命历程。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一个镜头,找一找邓稼先为了研制原子弹都做了什么?由此你能体会到什么?

  1. 学成归国的急迫

  2. 带给祖国的丰厚礼物

  3. 为研制原子弹远离挚爱亲人

  4. 敢于面对困难。

  5. 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的奉献精神

  (三)学习镜头二

  两弹终于研制成功了。可是我们的两弹元勋却身患癌症。这是多么残酷的事实。当得知这个消息后,张爱萍将军是什么样的心情?邓稼先又是什么态度?请同学们默读第二镜头,找出相关的词语。

  1.抓住“焦急”“颤抖”体会张爱萍将军的心情。(张爱萍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2.抓住“微笑”“平静”体会邓稼先面对死神的态度。(邓稼先没把死当回事,临死也不想给国家添麻烦。朴实的话语更体现出邓稼先心中只有祖国,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得失。)

  “我知道这一天总会到来的,只是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邓稼先早知道自己身患重病,可是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他不愿意耽误时间去治疗。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

  3.指导朗读

  (四)学习镜头三

  在得知自己身患癌症之后,邓稼先想到不是自己,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最不舍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读读第三个镜头。

  1.根据学生的理解讲解“奴隶”的意思,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2.质疑邓稼先此时已身患癌症,他的喜悦之情从何而来?(这个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的体会邓稼先时刻心怀祖国,在自己的生命里祖国永远是第一位的。)

  3.指导朗读

  (五)小结

  说一说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篇3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1个多音字“弹”。

  2.能按要求从“鼓励、必须、奔走相告、欢呼雀跃”4个词语中选择2个造句。

  3.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了解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他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他的伟大功绩,体会他而爱祖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对两弹元勋邓稼先产生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二部分。通过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体会他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三、教学内容:

  两弹元勋 邓稼先

  四、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1个多音字“弹”。能按要求从“鼓励、必须、奔走相告、欢呼雀跃”4个词语中选择2个造句。

  第二课时: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他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他的伟大功绩,体会他而爱祖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对两弹元勋邓稼先产生敬佩之情。

  第三课时:扩展: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2了解本文的主人公——邓稼先的事迹。

  完成课后作业。

  五、课前准备: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2了解本文的主人公——邓稼先的事迹。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1个多音字“弹”。能按要求从“鼓励、必须、奔走相告、欢呼雀跃”4个词语中选择2个造句。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解放前,由于我国科技落后,一直保守帝国主义的欺凌,新中国成立后,大批的有学之士怀着一颗报国心,在各行各业为祖国早日富强而努力奋斗,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位为我国的国防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二)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两弹元勋邓稼先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归纳学生发言:

  1.两弹指什么?

  2.什么叫元勋?

  3.邓稼先是谁?他有什么事迹?为什么称他为两弹元勋?

  师:有了问题谁来解决?怎样解决?

  引导学生感到: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解决。

  (三)自学课文: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提出要求:

  1.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含义。

  3.三读: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想一想这课介绍了邓稼先的什么?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

  励、踏、须、炮、投、况、(弹)、缺、爆、炸、捆、替、呼

  2.启发问题 :

  1)谁能把这几个生字的字音读准?结合课文组成词语并理解词义?

  鼓励——激发、勉励。(造句)

  聪颖——聪明。

  辗转——经过许多地方。

  赤子——对故土有感情的人。

  原子弹——核武器的一种。

  氢弹——核武器的一种,用氢的同位素氘和氚为原料,用特制的原子弹作为引起爆炸的装置。当原子弹爆炸时,所产生的高温使氘和氚产生聚合反应,形成氦核子,产生巨大的能量并引起爆炸。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也叫热核武器。

  奔走相告:急走,跑着互相转告。(造句)

  欢呼雀跃:欢乐地呼喊,高兴的像雀儿一样跳跃。(造句)

  默默无闻:不出名,不为人知道。

  与世长辞:人去世。

  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造句)

  2)这几个字和我们学过的哪几个字的音、形相近?(找形近字、同音字)

  形近字:

  爆( )炮( )炸( )衬( )

  瀑( )跑( )作( )村( )

  同音字:

  踏( )须( )厉( )

  塌( )需( )励( )

  3)着样子写词语:

  天壤之别——别有用心——心安理得——得寸进尺

  代替——替身——身体——体育

  爆炸——炸弹——弹弓——弓箭

  不眠之夜——夜以继日——日理万机——机不可失

  欢呼雀跃——跃跃欲试——拭目以待——待机而动

  3.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事?

  4.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教师范读课文

  (六)学生仿读课文

  作业:

  1.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

  3.查找时代背景资料、邓稼先生平事迹等。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他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他的伟大功绩,体会他而爱祖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对两弹元勋邓稼先产生敬佩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导入:

  同学们,这篇课文题目是《两弹元勋邓稼先》,从课题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是怎样介绍邓稼先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读课文:

  指名读,边读边体会,看有什么新的理解与问题。

  2)填空:( 目的:检查同学自己读懂课文的能力)

  ①默读课文

  ②填空

  A这篇课文的两弹在文章中指( )和( )

  B逐段阅读后,你认为这篇文章在介绍邓稼先时,作者分几个阶段进行介绍?你能用最概括的语言写下来吗?

  C 你认为这篇课文是按照( )顺序记叙的。

  ③小组讨论阅读课文后,你认为邓稼先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三)深入学文

  1对学生填空,用学生的概括板书

  求学 受命研制 患病去世

  2集体汇报

  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看出来的?(给你的印象最深)

  把课文分成三大部分,学生先回答哪部分就先学哪部分。

  引导学生体会:

  1)求学部分:(1——2)

  (热爱祖国、勤奋刻苦)

  抓住课文中的语句分析。

  小结:爸爸的影响与教育,奠定了邓稼先热爱祖国的基础。他自己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使他更坚定了要报效祖国的决心,这成为他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学业有成后毅然回国的强大动力。

  朗读课文

  2)受命研制部分:(3——9)

  (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

  默读课文,在书上批批画画。思考在研制原子弹时,邓稼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抓住课文中的语句分析。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在研制原子弹时,邓稼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学生有一点说一点。理解后读书

  1)虽然他研究过核物理,但原理与原子弹之相差太远。

  2)答应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模型的苏联迟迟不交货,撕毁了合同,撤走了专家。

  3)必要的资料缺乏,甚至不知上哪去找。

  4)当时中国完全不具备实验条件,然而许多必须了解的东西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弄明白。

  5)他们要计算旁人难以想象的庞大的数字,当时只有手摇计算机。

  6)制造原子弹的工作异常危险,尤其是插雷管,万一发生问题就会化为灰烬。

  朗读3——9自然段。

  小结:这一切困难都说明,任务光荣而艰巨,责任重大,邓稼先怀着报效祖国的理想,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研制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

  3)患病去世部分:

  重点体会他所说的话。从中看出他对祖国的热爱。

  朗读。

  (四)总结

  朗读全文。

  回顾全文总结:

  这篇课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邓稼先胸怀报效祖国之志,忘我的工作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使我国国防自卫武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学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练习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的:

  扩展: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

  2.了解本文的主人公——邓稼先的事迹。

  3. 完成课后作业。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课外阅读汇报。

  (二)新课:

  1朗读全文

  2扩展:

  1)请同学介绍时代背景

  2)请同学讲邓稼先的故事

  3)把收集来的原子弹、氢弹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同学之间交流。

  3完成练习册的作业。

  七 板书设计:

  8.两弹元勋邓稼先

  求学 胸怀报国志 刻苦学习

  受命研制 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

  热爱祖国 患病去世 实践誓言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插叙中了解邓稼先对祖国的贡献,从细节描写中体会他的爱国情怀,从场面描写中品味他的人格魅力。

  3.学习作者巧妙组材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从插叙中了解邓稼先对祖国的贡献,从细节描写中体会他的爱国情怀,从场面描写中品味他的人格魅力。

  教学准备: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视频 歌曲《我的中国心》 重点词句的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绪。(播放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视频,感受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一刻,人们欢呼雀跃,激动之情。)

  问:看到此情此景,你想说些什么?

  指名学生发言。

  2.师:同学们,知道吗?这个带头研制原子弹的人就是被我国国防部长张爱萍称为“两弹元勋”的邓稼先。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两弹元勋”,认识爱国科学家邓稼先。(板书:“两弹元勋”邓稼先)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生自读课文8――14自然段,了解邓稼先其人其事。(整堂课播放音乐《我的中国心》)

  学生交流自读收获。

  师适时介绍当时的国情: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国力贫穷落后,国防科技也正处在起步阶段,百业待兴,当时全国许多地方又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他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中止了原有协议,公开撕毁合同,撤走了专家,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作为主攻手,吃苦在前,不讲享受,终于,在1964 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了全世界。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能在那样短的时间和那样差的基础上研制成“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和卫星),西方人总感到不可思议。有人问邓稼先:“在美国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是一个美国人帮助研制的。这是真的吗?”邓稼先告诉他:“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

  2.学生根据刚才的学习,理解“两弹元勋”的意思。

  两弹指原子弹和氢弹。

  元勋指立大功的人。

  3.师小结:

  邓稼先是我国的核物理专家,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两弹元勋”是张爱萍将军给予邓稼先的高度赞誉。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

  邓稼先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险要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 “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

  二、品读感悟:

  1.生通读课文,画出最感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写下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适时指导朗读。

  (1)邓稼先微笑着说:“没有。组织上不要再为我麻烦了,也不要给国家再浪费了。”

  (场面描写衬托出邓稼先献身祖国、献身科学事业的义无反顾的精神。)

  (2)取得学位的第九天,他就踏上了回国的路程。

  (体现了邓稼先报效祖国的急切心情。)

  (3)为坚守国家的保密制度,他不能同亲人通电话,也不能写信。相濡以沫的妻子不知道他的实际工作内容,只是隐隐感到丈夫在干一项惊天动地的事业;慈爱的母亲不知道他的真实去向,只知道儿子是在尽忠报国。

  (写出了邓稼先为了祖国的“两弹”事业而不记名利、甘愿奉献的牺牲精神。)(板书:甘愿奉献)

  (4)研制核武器,是中国人民的利益所在。国外对我们封锁,专家撤走了,现在只有靠我们自己了!我们要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还要吃苦担风险。但是,我们为这个事业献身是值得的!

  (朴实的话语说明邓稼先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他“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甘愿“吃苦担风险”,使我们感受到科学家无私的爱国情怀和无所畏惧的科学精神。)

  (5)一晃三十五年过去了,往事仿佛像昨天刚刚发生的一样,还是那么新鲜,那么让他激动不已。望着共和国的旗帜在祖国蔚蓝色的天空高高飘扬,他的胸膛涌动着强烈的自豪感。

  (回首往事,邓稼先为成功研制“两弹”激动不已;仰望国庆旗,他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感到自豪。)

  (6)说完,邓稼先从远到近,从东到西,围着那杆国旗奔跑起来。那种喜悦之情,真像孩童一般。他轻声低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他举手致意,把自己对中国的忠诚和热爱全部交给国旗。

  (“奔跑”、“低唱”、“举手致意”生动地展现了一位爱国科学家为了祖国不再受屈辱,为了祖国统一的繁荣昌盛,甘愿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献给祖国的赤子情怀。在他的心中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板书:尽忠报国)

  三、感情朗读,再次体会邓稼先的爱国情怀。

  (播放音乐《我的中国心》)学生配乐感情朗读。

  四、小结:

  说一说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推荐阅读。

  课外阅读《科学家故事文库――邓稼先的故事》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相关文章: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