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人琴俱亡》导学案

《人琴俱亡》导学案

京洛风流 点赞 分享
《人琴俱亡》导学案

微信扫码分享

《人琴俱亡》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 、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
  自学预习
  一、 生字正音
  猷( ) 笃( ) 了( ) 舆( ) 奔( ) 调( ) 掷( ) 恸( )
  二、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
  俱:都。 既:已经。 笃:(病)重。 掷:扔。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因:于是,就。 索:要。 而:表承接,不译。 恸:痛哭,极度悲哀。 琴:弹琴。 绝:气息终止。 卒:死。
  三、 译句子:
  1、何以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译: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2、.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译: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不哭。
  3、.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于是痛哭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四、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汉末至南朝宋初的社会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社会风尚、文人精神风貌与才情,对中国文学、审美习尚、思想文化尤其是对士人精神产生过极为深远影响的一部古典名著。
  该书共36门,1130则,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及其门下文人学士集体纂集而成。以人物为中心,分类叙事,前21科属褒赏一类,后15科属贬斥类,全书有明显的崇儒色彩,但也有大量称羡清谈名士、阐扬老庄玄学的内容。
  五、相关资料
  “高山流水”的故事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研讨学习
  一、在第一段中为什么子猷久不闻子敬的消息就认为子敬已经亡了呢?
  1、因为他们兄弟情深,即使在病重中也是互通消息的,久(此字重读)不闻消息,当然能判断出他已经先走了。
  2、子猷不闻消息,是因为他也病重他的左右怕其悲伤而向他隐瞒了子敬病亡的消息。

《人琴俱亡》导学案相关文章:

《人琴俱亡》导学案

《人琴俱亡》

《人琴俱亡》导学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人琴俱亡》导学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