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我的第一本书》优化测控

《我的第一本书》优化测控

巫婆的猫 点赞 分享
《我的第一本书》优化测控

微信扫码分享

《我的第一本书》优化测控(精选17篇)

《我的第一本书》优化测控 篇1

  【积累与运用】

  1、作者____________是位诗人,其散文也有诗意。但本文的诗意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浪漫的抒情,而是来自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2、按课文内容填空并联系课文理解句子含义。

  ⑴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____________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⑵ 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____________东西。

  3、下列词语有无错别字,若有请改正。

  ⑴ 优默 凄惨 红暑 梦幻 磨磨蹭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奥密 马鬃 赖皮 孰师 翻来复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这些名字你陌生吗?你读过他们哪些作品呢?试列举一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二段说“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你有过同感吗?结合你的读书体验简单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6、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一本书”的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当父亲弄清“我”那“凄惨的课本”的原委后,并没有批评“我”,只是“深深地叹着气”,试揣摩,父亲的叹气包含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通过父亲的言行,你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试发表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通过读“第一本书”的故事,你认为“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十六岁,我多了一分___________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我的第一本书》优化测控 篇2

  【教学设想】

  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是孩子的知识水平提高的时期,也是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良好时期,更是思想初步成型的时期,在这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学会感动。因此在进行《我的第一本书》的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到学生的思想渗透,抓住文章中渗透出的“情”来安排教学。其次,在学习文章的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以读促写,学习写作的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4、引导学生从人物思想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围绕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在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

  1、自读文章,扫清文字障碍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布置学生查阅,了解牛汉的有关资料,以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3、回忆自己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和场景,把它写成文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之间交流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听读学生的小习作。

  师:听了同学们的感受,老师也仿佛回到了那个时候,心中也有许多的感慨,但我却无法表达出来,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与众不同吧!

  检测预习情况:

  1、认读字词:幽默 凄惨 奥秘 酷似 掺和 磨磨蹭蹭 翻来覆去

  2、交流有关牛汉的材料。

  二、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或快速浏览全文,讲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提示:语言简洁,条理清楚,交代明白)

  2、再次快速浏览,思考以下问题:

  ⑴ 你认为文中的第一本书值不值得写?这仅仅是一本书吗?它有什么含义?

  ⑵ 和我们比起来,文中“我”的生活境遇有什么不同?你通过读文有何感受?你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境遇的语句。

  明确:

  ⑴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⑵ 描写“我”的境遇的句子如“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希奇东西。”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我”的童年是贫苦而枯燥的,从而更显出书的珍贵,是书给了我人生的启迪。

  三、深入探讨

  师:在大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家交流一下,在读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哪些问题?大家一起探究解决。

  通过学生的发现大体有以下较典型的问题:

  1、作者当时是怀着一种什么心情写这一本书的呢?通过一本书你还想到什么?

  2、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以文字感人,更应以情打动人,本文情感的抒发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通读全文体会文中描写的情感有哪些,各是什么?

  小组讨论,组员作好讨论记录,明确:

  1、作者当时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沉重,通过一本书,反映出深藏的苦难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更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2、首先是父子之情。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学期结束,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

  “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当问清原委后,父亲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晚上,父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新的学期开始,父亲便带“我”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外村上学去了。作则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人。

  第二是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边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孩子半本书分给别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己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困难,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却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是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一点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在文中单独来一段补叙。文中写道:“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调教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这出人狗合演的“双簧戏”,应是最好的情境教学吧。确实,当我们读到此处,忍俊不禁,深深被儿童时代那一份童趣所感动,何况,这是在学习条件多么恶劣、生活处境何等窘迫的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啊!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吧。

  当然,“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也来自人间的温暖和友情。

  四、写作研究和探讨

  1、联系全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回大括号里的问题:

  ⑴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⑵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2、本文在思路上不落俗套,你在作者的写作方面有哪些发现?学生小组探讨,做好记录,班上交流:

  (提示:结构,内容安排,情感的抒发)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不要做呆板的限制,能说出于文章的中心有关的看法即可。

  五、总结

  作者从第一本书中,不仅得到了知识,而且从中感悟到了人生的价值,上了不同寻常的人生第一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刻的体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

  六、布置作业

  请你以“人生第一课”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我的第一本书》优化测控 篇3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所写的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因此我尽量介绍一些关于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的苦难生活,课前也让学生到图书馆、上网或访问老人等形式查找那个时代的情况,以加深对本课所展示的生活景况的理解,借以去想象那个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进而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另外,本课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因此学生读起来比较有兴趣。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联系二十世纪初的文化背景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到感悟,对今天的学生来说,由于不是亲身体验,难度要大点儿,因此,我把难点定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法和学法:

  由于本课语言浅显易懂,因此课前让学生自学,预习好课文,处理好字词问题。理解语句则采用合作探讨的方法,加上老师的适当点拨。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可是诗人牛汉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二)检查预习:

  走近作者: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蒙古族。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牛汉诗选》等。牛汉在'文革'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写下了不少诗作。

  理解词语:

  幽默凄秘翻来覆去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能很轻松的完成问题。

  (三)整体感知:

  1、用五分钟的时间朗读课文,然后复述课文主要情节,复述时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

  2、在朗读感知课文和听复述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a、“我的第一本书”仅仅只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

  b、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设置本题是希望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本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涵。

  (四)问题研讨:

  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就有疑问的句子或不懂或乡考察同学的句子提出来,请同学解答。

  设置本题是希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重点语句进行品评,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五)畅所欲言:

  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难道仅仅是第一本书的故事吗?

  这是进一步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考考你:

  本题是就课文最基本的知识,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七)拓展提高: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人选一个,在课文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五分钟后交流。

  设置本题是希望学生阅读课文有所感,有所悟,能调动、激活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并通过写作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八)布置作业:

  a、把课堂小作文整理好抄写在小作文本上。(必做题)

  b、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一本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书名、作者、主要内容写下来,并且谈谈这本书对你的影响。(选做题)

  本题是进一步加强能力强的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九)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距很远,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表现出一定的难度,但同时在对于文章的感情的把握上,还是比较容易的。所以,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适当在文章的写作背景上多介绍一些,并注重对学生感情的引导,以此为突破口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问题探究”和“畅所欲言”两个环节中,欣喜的感觉盈满心间。真的没想到,在我眼里一向缺乏自主阅读体验的学生,一旦给他们机会唤醒与文本主动对话的欲望,他们的表现是多么出色!当学生的问题一个个报出时,我看到了提问题同学的骄傲和尚未习惯于“发问”的那部分学生脸上的惊羡!当问题报完,请学生自主探寻问题答案时,大部分学生兴趣浓厚,发自内心地开始探究起来。那一刻,我在课堂中,仿佛听到了田间禾苗在阳光下生长的声音

  本课有两点收获:

  1、我体会到了认知心理学中所说的“任务分析”的重要。

  因为事先让学生写写读课文后的感受、听听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我才能了解学生真实的需要,并根据他们的需要来确定课堂设计方案。平时牵着学生上课,所有对学生的需要的揣摩只是老师从经验出发的判断,这种“一厢情愿”其实是一种武断的行为。

  2、要设法唤醒学生的阅读体验,让他们与文本产生对话。

  但是,目前这些做法还只是个尝试,如果能带给学生一点阳光的话,也只是从指缝间流下的几缕而已。我期盼着能有一天完全放手,让自主学习的阳光直射无影!

《我的第一本书》优化测控 篇4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  掺(chan1)  脊(ji1)背  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优化测控 篇5

  师: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发了新的教科书,这学期咱们发了多少本教科书?

  生:有11本!

  师:对!有11本,那么初去这11本教科书以外,大家还有没有课外书呢?

  生1:有!我有《海底两万里》。

  生2:我有《动漫先锋》。

  生3:我有《侦探——柯南》。

  生4:我有好多书都没地方放了!

  ……

  师:看来大家的书还不少啊!同学们,有这样一本书,不!应该说有这样两本书,它们原来是一体的,后来,被主人一分为二,另一半送给了贫苦的同学了,再后来,被主人的父亲给修不成两本书了,一本赠与那个贫苦同学,一本便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我的第一本书》! 

  师:同学们,请大家小声读课文,说说给 说说这个故事!

  (同学们小声读课文,并用比作勾画)

  师:那位同学愿意与同学们共享? 

  生1:《我的第一本书》写了“我”小时候把书切成两半,分给贫穷的同学乔元贞,父亲知道后不但没有怪我,还花了一夜时间给我们把书修好。

  生2:《我的第一本书》写的是我的第一本书的来历。

  生3:《我的第一本书》写的是我第一本书的来历及童年的一些往事。

  ……

  师:大家说得多不错,可见大家都好好读课文了, 本文不仅写了我的第一本书的来历,还写了一些童年的趣事。

  师:如果,我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全文,你会用那个字?可以听听同桌的意见。

  (同学们在看、在说、在讨论)

  师:谁来说说自己概括的字?

  生1:我用“本”字来概括,应为科文结尾写到: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几十间的诗。人不能忘本。

  生2:我用“穷”来概括,因为乔元贞很穷没钱买书,所以“我”才把书切成两半送给他。

  生3:我用“情”字来概括,应为父亲得知我把书且了一半给乔元贞了,不但不骂我,还给我们修补成两本书,这里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

  师:这三位同学说的都不错,到底该怎么选呢?我们来具体看看。首先,是“本”字,他到底说的是什么呢?

  (生思考)

  生1:“本”指的是那本书。

  生2:“本”指的是书来的不容易要珍惜!

  生3:“本”指的是父亲对孩子的爱!

  师:大家看这里用了个什么修辞方法?

  生:一语双关。

  师:文中围绕这本书还写了谁?

  生1:还写了乔元贞。

  生2:“本”还指与乔元贞的友情。

  ……

  师:所以说,“本”一方面指的是那本书,另一方面指的是人在成长中最珍贵的东西,如: 友情。

  师:那“穷”字呢?

  生1:当时人们生活很穷,没有钱买书,乔元贞后来还辍了学。

  师:这样概括合适吗?

  生:不合适!

  师:这更像什么?

  生:像背景。

  师:有道理,我们可以说……

  师生:“穷”字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情况。

  师:看来“穷”概括了当时的生活现状。

  师:那“情”字怎么来分析呢?

  生1:有父子之情。

  生2:有朋友之情。

  师:很好!还有么?

  ……

  师:书中有一处很有趣!

  生:人与狗的感情!

  师:对!咱们来看看,这里写的是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看课文)大家看,在本文中,但拿出一个字能说情问题吗?

  生:不能!

  师:那怎么来说?这三个字按什么顺序来说?

  生:按“穷、情、本”这个顺序来说。

  师:对,现在大家现在练习本上组织好语言,在念出来!

  (生念了三、四种后选出较好的如下)

  生:本文写了在那个贫穷的年代,父亲爱孩子,朋友爱朋友,就连人与狗也有着默契,这是“我”同年宝贵的东西我不能忘!

  师:说得很好!是啊!在那贫穷的时代,它虽是痛苦的但也有着美好的东西,真像作者说的:我的童年没有幽默……

  师:童年的叙述离不开小伙伴,文中写了几个小伙伴?

  生:三个。乔元贞、二黄毛和“我”。

  师:最开始,他们的学习成绩如何?

  生:乔元贞第一,“我”第二,二黄毛连手指头多数不过来!

  师:但现在呢?

  生:乔元贞还在走街串巷的买东西,“我”作了诗人,二黄毛战死了。

  师:二黄毛战死,我们不做分析,我们就看“我”和乔元贞,已开始父亲怎么夸他?

  生:父亲说他有出息!

  师:一个有出息的人怎么就成了“货郎”了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生:他没念书!!

  师:这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生:知识改变命运!!

  师:说得好!结尾,有出现乔元贞四处卖货,有什么作用呢?

  生:为了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师:好!每个人多有自己的童年,当你们长大了,回首往事,今天便是你们童年的一部分,希望你们要好好学习,不要留下遗憾,同时要谨记:知识改变命运!!

  (下课)

《我的第一本书》优化测控 篇6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 掺(chan1) 脊(ji1)背 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优化测控 篇7

  【积累运用】

  1、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2、请仿照下面句子,再写几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式且话题统一。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语段练习】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____________________,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1、请用横线画出文章中表现“父亲的手真巧”的句子。

  2、文中横线处应填写的句子是下列哪一项?请选择。然后说出选择的理由。

  ⑴ 他把我们两个半本书修修补补

  ⑵ 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

  选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的开头的那一句“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含有怎样的感情?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册书以后再也不会用了,这一点作为教师的父亲不会不知道。可是他为什么还要认真地修补它呢?你能说出父亲这样做的理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拿到父亲装订的这本书后会怎样想呢?请你帮他将心里活动写出来。不少于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语段练习】

  送报纸的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诉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二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

  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太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细读全文,理解其层次,写出文中显示小说情节发展的标志性语言。

  开端:__________ 发展:__________ 高潮和结局:__________

  2、从构思看,小说以“我”为叙述者来描写主人公,小说还运用了__________这种手法来表现主人公。

  3、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的是少年说的哪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处画横线的句子在小说内容上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的表达作用: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有三个小题,请你任选一个(在其序号上打钩)并答题。

  ⑴ 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一例,说明语言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⑵ 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一例,说明行动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⑶ 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一例,说明环境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

  1、⑴ 有趣或可笑且意味深长。

  ⑵ 凄凉悲惨。

  ⑶ 奥妙神秘。

  ⑷ 来回翻身;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2、略

  〖课内语段练习〗

  1、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

  2、⑵ 突出父亲的手巧,与他一夜将书补好出乎“我”的意料相呼应。

  3、表现了对那本“书”的珍视铭记之情。“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是指那本课本,也指“我”的人生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4、引导孩子树立爱书的观念,表现出对书的一种尊重与崇敬。

  5、略

  〖课外语段练习〗

  1、放暑假的时候 7月下旬的一天 转眼到了8月底

  2、对比

  3、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

  4、⑴ 表明少年的家庭经济环境不好。

  ⑵ 表现少年成熟、懂事的性格。

  5、略

《我的第一本书》优化测控 篇8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牛汉的资料,一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b、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三、研读与赏析

  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4、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四、拓展延伸

  “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发挥你的想象,虚构一个“二黄毛的故事”。

  【课后记】

  本文饱含真情,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能够给学生极大的人生启示。

《我的第一本书》优化测控 篇9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2、自主阅读,合作学习,进一步体会文中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3、品味重点语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

  1、学会复述课文内容;

  2、自主阅读、合作学习,进一步体会文中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学难点】

  品味重点语句,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的一生都离不开书,从小到大,同学们已读过不少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在你的记忆中,哪一本书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

  (学生讲述)

  记不太清自己读过的第一本书,这很正常,因为没有一个难忘的故事。但是,作者牛汉的第一本书却让他久久难忘,为什么?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故事。几十年后,走过迢迢的征途,饱尝人生的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却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我们曾学过他的诗《华南虎》。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

  2、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翻来覆去 掺(chān)和 脊(jǐ)背 枉(wǎng)读         幽默 马鬃(zōng) 酷(kù)似 磨蹭(cèng)         凄惨 奥秘    

  3、“我”第一本书是本什么样的书?

  是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让“我”一生难以忘怀的书。

  三、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提取主要信息,准备复述:

  要求:

  ⑴ 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⑵ 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⑶ 语言简练生动,表达流畅自然。

  2、简要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四、探究体验

  1、这“第一本书”中,你能看出饱含着哪些情意?

  (小组交流,互为补充、归类)

  a、父子之情:

  父亲温和、善良、负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乐于助人。

  b、同学、朋友之情:

  送书给乔元贞;老师不责罚“我”。

  c、人与狗的情趣。

  2、作者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

  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的,也是沉重的,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恶劣的学习条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五、品评语言

  找出你最有感触的话语,说说你独特的体验。

  (学生发言,允许畅所欲言,体现个性)

  预设:

  a、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因为童年生活艰苦而沉重。而童年时代与生俱来的好奇、天真和淘气,与人间的温情和友情,使人忘却困苦,带来了“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b、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枉”是“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的意思。“本”是双关的修辞方法,既指那半本国语课本,更指“我”人生的第一课,人生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六、课堂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散文。文章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浪漫的抒情,而是来自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他通过对自己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以及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生命乐趣。

  七、布置作业

  1、认真朗读课文;

  2、完成《语文作业本》;

  3、任选课文中的一个人物,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合理发挥想像,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不少于500字。

《我的第一本书》优化测控 篇10

  一、教材分析:

  《我的第一本书》是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六篇课文均是名家之作。它们或追忆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示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人文内涵深厚丰富,艺术表达各有特色。《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学习了这篇课文,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所写的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因此我尽量介绍一些关于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的苦难生活,课前也让学生到图书馆、上网或访问老人等形式查找那个时代的情况,以加深对本课所展示的生活景况的理解,借以去想象那个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进而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另外,本课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因此学生读起来比较有兴趣。

  三、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辞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因此我把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为:体会文中词语的含义。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说: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因此,我把过程与方法目标定为: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因此,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定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是初三语文阶段阅读的一个目标。因此,我把本课重点明确为理解语句含义,复述课文。

  联系二十世纪初的文化背景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到感悟,对今天的学生来说,由于不是亲身体验,难度要大点儿,因此,我把难点定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法和学法:

  由于本课语言浅显易懂,因此课前让学生自学,预习好课文,处理好字词问题。理解语句则采用合作探讨的方法,加上老师的适当点拨。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可是诗人牛汉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二)检查预习:

  走近作者: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蒙古族。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牛汉诗选》等。牛汉在\'文革\'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写下了不少诗作。

  理解词语:

  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能很轻松的完成问题。

  (三)整体感知:

  1、用五分钟的时间朗读课文,然后复述课文主要情节,复述时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

  2、在朗读感知课文和听复述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a、“我的第一本书”仅仅只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

  b、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设置本题是希望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本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涵。

  (四)问题研讨:

  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就有疑问的句子或不懂或乡考察同学的句子提出来,请同学解答。

  设置本题是希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重点语句进行品评,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五)畅所欲言:

  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难道仅仅是第一本书的故事吗?

  这是进一步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考考你:

  本题是就课文最基本的知识,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七)拓展提高: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人选一个,在课文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五分钟后交流。

  设置本题是希望学生阅读课文有所感,有所悟,能调动、激活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并通过写作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八)布置作业:

  a、把课堂小作文整理好抄写在小作文本上。(必做题)

  b、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一本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书名、作者、主要内容写下来,并且谈谈这本书对你的影响。(选做题)

  本题是进一步加强能力强的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九)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距很远,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表现出一定的难度,但同时在对于文章的感情的把握上,还是比较容易的。所以,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适当在文章的写作背景上多介绍一些,并注重对学生感情的引导,以此为突破口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问题探究”和“畅所欲言”两个环节中,欣喜的感觉盈满心间。真的没想到,在我眼里一向缺乏自主阅读体验的学生,一旦给他们机会唤醒与文本主动对话的欲望,他们的表现是多么出色!当学生的问题一个个报出时,我看到了提问题同学的骄傲和尚未习惯于“发问”的那部分学生脸上的惊羡!当问题报完,请学生自主探寻问题答案时,大部分学生兴趣浓厚,发自内心地开始探究起来。那一刻,我在课堂中,仿佛听到了田间禾苗在阳光下生长的声音

  本课有两点收获:

  1、我体会到了认知心理学中所说的“任务分析”的重要。

  因为事先让学生写写读课文后的感受、听听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我才能了解学生真实的需要,并根据他们的需要来确定课堂设计方案。平时牵着学生上课,所有对学生的需要的揣摩只是老师从经验出发的判断,这种“一厢情愿”其实是一种武断的行为。

  2、要设法唤醒学生的阅读体验,让他们与文本产生对话。

  新课程标准中就指出我们的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存在用教师的解读来代替学生自我的解读这样的弊病。阅读教学中要改变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产生个性化的自我阅读体验,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现实中,缺乏自我体验的能力,抓住阅读权不放。这次尝试让我发觉,错的是我自己。

  但是,目前这些做法还只是个尝试,如果能带给学生一点阳光的话,也只是从指缝间流下的几缕而已。我期盼着能有一天完全放手,让自主学习的阳光直射无影!

《我的第一本书》优化测控 篇11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程序及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语 设计

  同学们,提及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教师引领学生诵出: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板书文题、作者)

  二、学生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

  教师视情况进行补充.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渎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词语。

  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温厚

  2.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二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学生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1)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感情阅读全文,思考: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掏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教师导学: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

  3.学生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奉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

  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七、布置作业 

  离别、送别在文学描写上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描写离愁、别绪的名篇佳作无以计数,请你写出三个写离别、送别的诗句。

  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父子之情

  我的第一本书 同学、朋友 人与狗的情趣

  作者邮箱:

《我的第一本书》优化测控 篇12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我的第一本书》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我的第一本书》是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六篇课文均是名家之作。它们或追忆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示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人文内涵深厚丰富,艺术表达各有特色。《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学习了这篇课文,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所写的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因此我尽量介绍一些关于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的苦难生活,课前也让学生到图书馆、上网或访问老人等形式查找那个时代的情况,以加深对本课所展示的生活景况的理解,借以去想象那个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进而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另外,本课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因此学生读起来比较有兴趣。

  三、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辞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因此我把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为:体会文中词语的含义。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说: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因此,我把过程与方法目标定为: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因此,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定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是初三语文阶段阅读的一个目标。因此,我把本课重点明确为理解语句含义,复述课文。

  联系二十世纪初的文化背景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到感悟,对今天的学生来说,由于不是亲身体验,难度要大点儿,因此,我把难点定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法和学法:

  由于本课语言浅显易懂,因此课前让学生自学,预习好课文,处理好字词问题。理解语句则采用合作探讨的方法,加上老师的适当点拨。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可是诗人牛汉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二)检查预习:

  走近作者: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蒙古族。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牛汉诗选》等。牛汉在'文革'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写下了不少诗作。

  理解词语:

  幽默凄惨x秘翻来覆去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能很轻松的完成问题。

  (三)整体感知:

  1、用五分钟的时间朗读课文,然后复述课文主要情节,复述时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

  2、在朗读感知课文和听复述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a、“我的第一本书”仅仅只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

  b、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设置本题是希望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本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涵。

  (四)问题研讨:

  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就有疑问的句子或不懂或乡考察同学的句子提出来,请同学解答。

  设置本题是希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重点语句进行品评,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五)畅所欲言:

  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难道仅仅是第一本书的故事吗?

  这是进一步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考考你:

  本题是就课文最基本的知识,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七)拓展提高: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人选一个,在课文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五分钟后交流。

  设置本题是希望学生阅读课文有所感,有所悟,能调动、激活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并通过写作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八)布置作业:

  a、把课堂小作文整理好抄写在小作文本上。(必做题)

  b、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一本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书名、作者、主要内容写下来,并且谈谈这本书对你的影响。(选做题)

  本题是进一步加强能力强的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九)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距很远,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表现出一定的难度,但同时在对于文章的感情的把握上,还是比较容易的。所以,在教学

  中,更应该注重适当在文章的写作背景上多介绍一些,并注重对学生感情的引导,以此为突破口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问题探究”和“畅所欲言”两个环节中,欣喜的感觉盈满心间。真的没想到,在我眼里一向缺乏自主阅读体验的学生,一旦给他们机会唤醒与文本主动对话的欲望,他们的表现是多么出色!当学生的问题一个个报出时,我看到了提问题同学的骄傲和尚未习惯于“发问”的那部分学生脸上的惊羡!当问题报完,请学生自主探寻问题答案时,大部分学生兴趣浓厚,发自内心地开始探究起来。那一刻,我在课堂中,仿佛听到了田间禾苗在阳光下生长的声音

  本课有两点收获:

  1、我体会到了认知心理学中所说的“任务分析”的重要。

  因为事先让学生写写读课文后的感受、听听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我才能了解学生真实的需要,并根据他们的需要来确定课堂设计方案。平时牵着学生上课,所有对学生的需要的揣摩只是老师从经验出发的判断,这种“一厢情愿”其实是一种武断的行为。

  2、要设法唤醒学生的阅读体验,让他们与文本产生对话。

  新课程标准中就指出我们的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存在用教师的解读来代替学生自我的解读这样的弊病。阅读教学中要改变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产生个性化的自我阅读体验,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现实中,缺乏自我体验的能力,抓住阅读权不放。这次尝试让我发觉,错的是我自己。

  但是,目前这些做法还只是个尝试,如果能带给学生一点阳光的话,也只是从指缝间流下的几缕而已。我期盼着能有一天完全放手,让自主学习的阳光直射无影!

《我的第一本书》优化测控 篇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⑵ 整体感知文意,深入把握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2、能力目标:

  ⑴ 揣摩含意丰富的语句,培养正确的语感。

  ⑵ 揣摩含意丰富的语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

  体味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设计思路】

  1、诵读法:

  作者永志不忘的第一本书承载着感人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社会人生,感悟读书的意义。

  2、拓展延伸。

  课文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作者深情追忆的“第一本书”所展现的是在窘迫的时代情势下,对生活与人生的严肃思考,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为丰富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感悟,运用同类题材的阅读材料进行对比引申,以拓展学生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联系语文积累,顺势导人新课学习。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层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品评文中含意丰富的语句。对比延伸。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提及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

  (教师引领学生诵出: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

  (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二: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板书文题、作者)

  二、学生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

  教师明确:

  (投影)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中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爰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下列词语:

  (投影)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2、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思考:

  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学生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住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

  ⑴ 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⑵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⑴ 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⑵ 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感情阅读全文,思考:

  ⑴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⑵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⑴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出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⑵ 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十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双关的修辞方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文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教师导学: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探人地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

  第一组同学认为文中展现的父子深情打动人。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得知“我”考了第二名后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问清原委后,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作者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第二组同学深入体味了文中的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孩子半本书分给别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己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邻,村的友好淳厚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穷困,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组同学关注文中补叙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的语段。人狗合演“双簧戏”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禁,深深感动于儿童时代的那份稚真的童趣,何况,这是在学习条件恶劣、生活窘迫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3、学生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十分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实说法。

《我的第一本书》优化测控 篇14

  【教学设想】

  通过对作者童年经历的回顾,让学生了解人生经历不同,会造就不同的人生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人生经历各异,不同的经历造就了不同的人生。你还记得你得到的第一本书吗?

  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却让他终身难忘,因为这第一本书的内涵太丰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二、作者的童年经历了些什么事情?

  三、哪些事情对他影响深远?这些事情对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四、为什么对他有这样的影响?你从他的经历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五、假如乔元贞也能继续上学,请你设想他现在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六、这第一本书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

  七、课外作业

  阅读牛汉的一系列关于父亲和童年的文章《海琴》、《月夜和风筝》、《心灵的呼吸》、《父亲·树林和鸟》

《我的第一本书》优化测控 篇15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  掺(chan1)  脊(ji1)背  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优化测控 篇16

  【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⑴ 速读并复述课文,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⑵ 分析本文的重点语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重点的语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3、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环境,努力学习,用心感悟生活中深蕴的人间真情。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投影仪。

  【课文感知】

  本文充满了作者来自对于苦难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作者不仅要表现得是作者关于童年生活中关于第一本书的感人故事,而是与书有关的或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感,是上个世纪二三年代遥远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那份独特的感受。

  【课前二分钟】

  简介《死魂灵》。(体会果戈理独特的幽默风格,感受讽刺文学的魅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由《我的第一本书》的悬念导入,作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看完题目,我们会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文章的题目)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

  设疑:作者为什么要饱含深情的描绘自己求学来用过的第一本书?作者创作的目的在于什么?

  识记重点字词: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复述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组织同学复述这“第一本书”的故事,探讨下面的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情感丰沛是本文的主要的特色,本文除了赞美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还赞美了哪些人间真情?请加以概括,并进行简要的分析。父子情、师生情、同学情、生活趣味。

  三、揣摩与感悟

  1、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2、朗读文中描写父亲为“我”抄写、装订课本的段落(3~8自然段)。

  问题探究:

  1、父亲看见我的课本,为什么会显得那样的愁苦?

  2、父亲听见“我”的解释,为什么只是“深深叹着气”,而且说“元贞比你有出息”?

  四、拓展与延伸

  1、阅读训练:

  ⑴ 选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你用简明的话语加以概括。

  ⑵ 请你猜一猜,父亲为什么没有揍我?其中蕴含着父亲的什么感情?

  ⑶ 文中的“居然”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⑷ 请你想象一下,“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个人可能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用“我”的口吻写一段话,表现出我当时的感受。

  ⑸ 选文中最后写道“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还值得我们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为什么说“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2、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请你在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故事》) 。

  五、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将课堂拓展口头练习整理一下,写成短文。

  【课后记】

  本文重在调动学生的情感储备,由于年代相隔比较的久远,学生对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我注重从第二自然段的分析使学生能够整体的感知文章的创作背景,在与学生合作探究本文的思想感情的过程中,我注重从本文的情感特色入手,注意用情感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的第一本书》优化测控 篇17

  【同步达纲练习】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凄(cǎn) 马(zōng) 催(mín) 书(cáng)             b、磨(cèng) 成两半(cái) 背(jí) 梦(huàn)             c、和(chān) 欣(wèi) 劳恩(bǔ) 翻来去(fù)             d、笑(cháo) 师(shú) 敬(chóng) 冤(wǎng)

  2、为下面的多音字注音组词:

  卜:(  )__________      哄:(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⑴ 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

  凄惨:

  ⑵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枉:

  ⑶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幽默:

  4、对题目“我的第一本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第一本书”仅指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b、“我的第一本书”不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

  c、“我的第一本书”指父亲给“我”上的第一课。

  d、“我的第一本书”指“我”和乔元贞的友谊。

  5、课文结尾提到“人不能忘本”中的“本”指什么? 对此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b、“本”在文中既指课本,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c、“本”指的是“书本”的“本”,意即不能忘记人生的第一本书。

  d、“本”在文中指的是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

  5、朗读全文,复述有关“第一本书”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在这本书上还深藏着哪些情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ǔ 卜劳恩 bo 萝卜

  hōng 哄堂大笑 hǒng 哄人  hòng 起哄

  3、

  ⑴ 凄凉悲惨

  ⑵ 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

  ⑶ 言谈、举止有趣而意味深长。

  4、b

  5、c

  6、在这本书上还深藏着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我的第一本书》优化测控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