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南朝诗两首》

《南朝诗两首》

甜到心口 点赞 分享
《南朝诗两首》

微信扫码分享

《南朝诗两首》(精选4篇)

《南朝诗两首》 篇1

  南朝诗两首》(粤教版)

  小黛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谢灵运和谢眺; 2. 了解南朝诗的基本艺术特色 3. 品味两首诗情景交融的特色 4. 揣摩名句和炼字 二、 教学重点 1. 山水诗歌描写和抒情方式 2. 早期山水诗的思路和句法 三、 教学难点  古体诗的展开思路 四、 教学过程  1. 作者及作品(以引发资料为准,教师作适当引导) 谢灵运:谢玄之孙,世称“谢康乐”,政治失意,遂写山水诗。 特点:外在平静与内在不平静的结合 意境幽深、明丽、孤峭 鲍照:“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语言富丽精美 有“有句无篇”之病 谢眺:又称“谢宣城”,东晋谢安后代,“小谢” 特点:清新、流丽 情景交融 创作了不少新诗体(永明体) ―>产生于齐武帝永明年间、讲究四声搭配、对偶、用典、辞藻的诗 2. 学生自读,积累字词句 1) 字音 虬qiu2 栖qi1 怍zuo4 拙zhuo1 徇xun4 疴ke2 衾qin2 昧mei4 褰qian1嵚qin1 豳bin1 灞ba4 涘si4 甍meng2 绮qi3 霰xian4 鬒zhen3  2) 词汇 衾:被子 昧:昏暗 景:日光 革:革除 绪风: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 塘:堤岸 索:孤独 征:证明 绮:锦缎 练:白色的缎子 洲:水中陆地 英:花 方:将要 罢:停止 鬒:黑色头发 3) 佳句集锦 n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n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n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n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3. 登池上楼 1) 语篇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由潜虬飞龙感叹自己不得志的艰难处境 第二部分:登楼远眺见到生机勃勃的情景 第三部分:触景生情抒发离群索居壮志未酬的伤感 具体: ü 潜虬飞鸿 自由自在 智力不足 病处穷海(抒情) ü 临窗远眺 残冬已去 春草鸣禽 生机勃勃(情景交融) ü 触景生情 无限感伤 离群索居 竭力无闷(抒情) 2) 写作特点分析 ü 情景交融:写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旧去新来的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表现出诗人的喜爱与赞叹 ,写景自然贴切:写活了春景,从色彩、声音、氛围、动静多方面写 3) 提问: n 写“潜虬”、“飞鸿”的作用如何?为什么感到惭愧? 明确:写潜虬、飞鸿的自由自在反衬自己处境艰难 n “穷海”、“空林”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失落、悒郁、不得志 n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千古名句,妙在哪里? 明确:表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独具匠心的表达能力。他抓住了由冬到春的变化,写的真切动人。前二句专注人们对温度的感觉来写,新旧相对比,流露出送旧迎新的欢欣;后两句抓住春草园柳鸣禽的色彩、声音的特点来写,突出了新生事物的一种活力。“变”字很传神,对鸣禽做了一种动态的观照,突出了昔时冷落而非热闹的特色。写景中很明显渗透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新事物的情感,情景交融。 n 综合全文,作者在写作时持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矛盾的情感。一方面,身为贵族,才华出众却被投闲置散,他感到不满和无奈。另一方面,又尽力让自己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来排除这种忧愁,从而达到“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的境界。但是作者始终都不能真正超脱,真正沉醉于山水忘却世事。   4.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 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点名主题,表明作者望乡思乡的话题 第二部分:描绘作者登山所见到的壮丽景象 第三部分:抒发作者眷恋家乡的感情 ü 运用句典 点明望京(定基调) ü 绘声绘色 壮丽景象(绘美景)情景交融 ü 触景生情 眷恋家乡(抒感慨)  2) 赏析 n 作者并不是望“长安”、“京县”,为什么要写“望长安”、“视京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明确:这两句以王粲望长安、潘岳望洛阳比喻自己回望京邑。用了用典的写法,化用古人的诗句。 n 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景? 动静结合。静景:夕阳、澄江、杂英登,动景:喧闹的小鸟 调动多种感观:既描写绚丽的色彩,也描写美妙的声音 运用比喻:余霞像彩霞,澄江像白练 n 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表达对京城的留恋,景色越好,越舍不得离开。自然转入对思念之情的抒发 n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妙在何处? 明确:这几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意境澄清、充满生机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京城美景的热爱和留恋。技巧高超:色彩和谐搭配、晚霞之红艳、澄江之碧透、交相辉映;动静有机结合,归鸟之喧闹,野花之茂盛,互为映衬。加之用了两个贴切生动的比喻,将霞光比喻成彩锦,将澄江比喻成白练,令人感到美不胜收。 3) 写作特点 n 情景交融:紧扣“望”写出了景象的壮丽,更加反衬作者的离情。“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乐” n 写景自然贴切:似乎不经意写成,妙手天成。“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对比,色彩相对,动静相对;比喻生动具体;词语选用非常好。“余”与“散”,“澄”与“静”有内在因果关系。

《南朝诗两首》 篇2

  小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谢灵运和谢眺;

  2.了解南朝诗的基本艺术特色

  3.品味两首诗情景交融的特色

  4.揣摩名句和炼字

  二、教学重点

  1.山水诗歌描写和抒情方式

  2.早期山水诗的思路和句法

  三、教学难点 

  古体诗的展开思路

  四、教学过程 

  1.作者及作品(以引发资料为准,教师作适当引导)

  谢灵运:谢玄之孙,世称“谢康乐”,政治失意,遂写山水诗。

  特点:外在平静与内在不平静的结合

  意境幽深、明丽、孤峭

  鲍照:“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语言富丽精美

  有“有句无篇”之病

  谢眺:又称“谢宣城”,东晋谢安后代,“小谢”

  特点:清新、流丽

  情景交融

  创作了不少新诗体(永明体)

  ―>产生于齐武帝永明年间、讲究四声搭配、对偶、用典、辞藻的诗

  2.学生自读,积累字词句

  1)字音

  虬qiu2栖qi1 怍zuo4拙zhuo1徇xun4 疴ke2衾qin2 昧mei4

  褰qian1嵚qin1 豳bin1灞ba4 涘si4 甍meng2绮qi3霰xian4

  鬒zhen3

  2)词汇

  衾:被子昧:昏暗景:日光革:革除

  绪风: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塘:堤岸索:孤独

  征:证明绮:锦缎练:白色的缎子洲:水中陆地

  英:花方:将要罢:停止鬒:黑色头发

  3)佳句集锦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3.登池上楼

  1)语篇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由潜虬飞龙感叹自己不得志的艰难处境

  第二部分:登楼远眺见到生机勃勃的情景

  第三部分:触景生情抒发离群索居壮志未酬的伤感

  具体:

  潜虬飞鸿自由自在

  智力不足病处穷海(抒情)

  临窗远眺残冬已去

  春草鸣禽生机勃勃(情景交融)

  触景生情无限感伤

  离群索居竭力无闷(抒情)

  2)写作特点分析

  情景交融:写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旧去新来的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表现出诗人的喜爱与赞叹

  写景自然贴切:写活了春景,从色彩、声音、氛围、动静多方面写

  3)提问:

  写“潜虬”、“飞鸿”的作用如何?为什么感到惭愧?

  明确:写潜虬、飞鸿的自由自在反衬自己处境艰难

  “穷海”、“空林”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失落、悒郁、不得志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千古名句,妙在哪里?

  明确:表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独具匠心的表达能力。他抓住了由冬到春的变化,写的真切动人。前二句专注人们对温度的感觉来写,新旧相对比,流露出送旧迎新的欢欣;后两句抓住春草园柳鸣禽的色彩、声音的特点来写,突出了新生事物的一种活力。“变”字很传神,对鸣禽做了一种动态的观照,突出了昔时冷落而非热闹的特色。写景中很明显渗透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新事物的情感,情景交融。

  综合全文,作者在写作时持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矛盾的情感。一方面,身为贵族,才华出众却被投闲置散,他感到不满和无奈。另一方面,又尽力让自己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来排除这种忧愁,从而达到“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的境界。但是作者始终都不能真正超脱,真正沉醉于山水忘却世事。

  4.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点名主题,表明作者望乡思乡的话题

  第二部分:描绘作者登山所见到的壮丽景象

  第三部分:抒发作者眷恋家乡的感情

  运用句典点明望京(定基调)

  绘声绘色壮丽景象(绘美景)情景交融

  触景生情眷恋家乡(抒感慨)

  2)赏析

  作者并不是望“长安”、“京县”,为什么要写“望长安”、“视京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明确:这两句以王粲望长安、潘岳望洛阳比喻自己回望京邑。用了用典的写法,化用古人的诗句。

  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景?

  动静结合。静景:夕阳、澄江、杂英登,动景:喧闹的小鸟

  调动多种感观:既描写绚丽的色彩,也描写美妙的声音

  运用比喻:余霞像彩霞,澄江像白练

  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表达对京城的留恋,景色越好,越舍不得离开。自然转入对思念之情的抒发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妙在何处?

  明确:这几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意境澄清、充满生机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京城美景的热爱和留恋。技巧高超:色彩和谐搭配、晚霞之红艳、澄江之碧透、交相辉映;动静有机结合,归鸟之喧闹,野花之茂盛,互为映衬。加之用了两个贴切生动的比喻,将霞光比喻成彩锦,将澄江比喻成白练,令人感到美不胜收。

  3)写作特点

  情景交融:紧扣“望”写出了景象的壮丽,更加反衬作者的离情。“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乐”

  写景自然贴切:似乎不经意写成,妙手天成。“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对比,色彩相对,动静相对;比喻生动具体;词语选用非常好。“余”与“散”,“澄”与“静”有内在因果关系。

  教学后记:

  作者邮箱:

  [1]

《南朝诗两首》 篇3

  锁玉

  一、教学目标 概括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掌握南朝诗的特征。

  2、识记有关实词、名句。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与优美。

  2、揣摩托车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或学习诗人高尚的品格。

  二、聚集难点

  诗歌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与学

  第一课时

  《登池上楼》

  (一)导语 

  南朝文论家钟嵘说:“谢诗如芙蓉出水。”诗人鲍照也说:“谢公诗如初发芙蓉。”芙蓉

  花,天生丽质,初发而出水,那必是自然清新、赏心悦目的。谢灵运诗的佳妙之处,正在于它不加雕饰,不用典故,自然形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登池上楼》,领略他芙蓉般清新的风格。

  (二)点击诗人

  谢灵运,小名客儿,生于东晋太元十年(公元385年),谢家原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后迁居南方。灵运很小就被送到钱塘杜明师的道馆中寄养,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文章写得又快又好,在江南小有名气。(他是淝水之战的指挥者名将车骑将军谢玄的孙子。

  谢灵运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他一生的著述非常丰富,据近代人统计,见于著录的有21种,可惜大多散佚。今天能见到的除了《大般涅盘》译文外,还有90多首诗和4卷文。但他的主要成就是诗歌,特别是山水诗。他是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个诗人。

  (三)通读课文,讲解诗意:

  本篇写作者贬官永嘉、久病初起登楼所见所感,抒泻了仁宦不得志的感伤情怀。

  诗的前四句先从当前景物落笔,托物兴词,感怀喻志。首句写俯视池中,不禁联想起虬龙的深潜而自媚。下一“媚”字,把潜隐者悠然自得的情态描绘得栩栩欲活。诗人借助想象的彩翼,化虚为实,把本属传说的动物描绘得相当逼真。次句写仰视飞鸿,想象它振翮高骞而扬音九霄,又描绘出进取者春风得意、奋发有为的情状。

  诗人于虬潜鸿飞,物类各得其所,联想到自己欲在仕途上直步青云,但又非智能所及,因而有“薄霄愧云浮”之感;退隐躬耕,体力难济,无以自养,因而又有“栖川怍渊沉”之叹。“徇禄”四句写明自己远守滨海州郡、久病初起的情状,实为失意情怀的具体抒写,于自嘲中尽情发泄了仕途蹭蹬的满腹牢骚。“徇禄”不得志以至于“及穷海”,其郁闷之情已难以自遣,再加上秋冬以来便卧病在床,以至于连节候更替都不知道了,这无疑使心绪更加愁苦。郁闷至极,必须想在大自然中寻求解脱,因而久病初愈便急于登楼眺望就写得入情入理。“倾耳”六句,诗人用生花妙笔写出了满园春色。“倾耳”二句先写远景,境界开阔,诗人自我形象鲜明。“倾耳”一词,诗人聆听江涛声的神情宛然可想;“举目”一词,诗人眺望远山的神态宛然可见。“初景”二句写明冬去春回,节候改变,是诗人的感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二句转写近景,格调清新妩丽,为全诗之警策,历来为人所激赏,甚至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诗品》引《谢氏家录》云:“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吾语也’。”诗人梦见惠连而得佳句,这是出于某种灵感火花的触发,还是故神其说,今已无法得知,不过此联确实是天生好语,仕途蹭蹬的诗人久病初愈,初登池上楼,看到潋滟的池水边已吐出了嫩绿的青草,花园中的柳林间,春鸟乱飞,鸣声上下。这种新鲜而美丽的景色,确能使一直被苦闷和忧虑缠绕着的诗人的胸怀得到暂时的开豁,这种富有生意的新鲜感受与一时的愉悦心情融为一体,情韵兼胜,臻于化境,因而叶梦得说:“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故非常情所能到”(据王若虚《滹南诗活》卷一引),胡应麟说“灵运诸佳句多出深思苦索”,“此却率然信口,故自谓奇”(《诗薮》外编),正说明此联的好处在于自然天成,诚如鲍照所评:“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南史·颜延之传》)。这六句写诗人登临远眺,耳目所接,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写景如绘。然满园春色固然能暂时舒展诗人的情怀,但难以尽遣心中之郁闷,于是诗人自然过渡到对隐居的向往。

  诗最后六句写诗人触景伤怀,决意归隐。“祁祁”二句写诗人因看到春景而引起对古人歌咏春天情景的伤感情绪的共鸣。“豳歌”指《诗经·豳风·七月》,“楚吟”指《楚辞·招隐士》。而《招隐士》又是招寻隐士的诗,因之由此又引起以下离群索居等语。“索居”二句写明离群索居容易觉得日久难耐,因而难以安心做到。这是一般而论,并非指作者自己。诗的最后两句即写明坚持节操不只古人能够做到,“遁世无闷”(《易经·乾卦》)在自己已征验实现了。诗人在《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一诗中说:“将穷山海迹,久绝赏心昭。”可见他本来就把出任永嘉太守看作遁世归隐,所以此处才说“无闷征在今”。

  灵运诗向有有佳句无完篇之讥,而此篇层次之间联系紧密,由托物兴词、感怀喻志、借景遣怀到决意隐居,转换自然,浑然一体,并且沟通并融化了玄言和山水,寓理于情,寄情于景,“于汉、魏外别辟蹊径,舒情缀景,畅达理旨,三者兼长”(黄子云《野鸿诗的》),尤其是对春色的描绘,诗人调动各种艺术手法以准确地捕捉大自然的各种形象,画面鲜丽清新,再加上有“池塘”一联为全诗增色,因而愈加神光四射,引人入胜,因之可称佳句完篇俱在的上乘之作。

  理清诗歌的结构和内容

  (四)品味结构:讨论

  小结:

  全诗大致分为三层,但衔接很紧密。

  前八句为第一层,主要写官场失意后的不满与当时矛盾的处境。

  自“衾枕”以下八句为第二层,写登楼所见满目春色。“

  最后六句为第三层.开头两句由登楼观春联想到古代描写春景的诗,借用典故表示自己的感慨,情绪又转向感伤

  (五)小结:

  本诗以登池上楼为中心,抒发了种种复杂的情绪。这里有孤芳自赏的情调,政治失意的牢骚,进退不得的苦闷,对政敌含而不露的怨愤,归隐的志趣……,虽然语言颇觉隐晦,却是真实地表现了内心活动的过程。诗中写景部分与抒情结合得相当密切,并且成为诗中情绪变化的枢纽。对景物的描绘,也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敏感,而这正是他能够开创山水诗一派的条件。只是,语言过于深奥、句式缺少变化,因求对仗而造成某些重复,也是显著的弱点。这些都有待于诗歌的发展来纠正。

  第二课时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一)导语 

  谢眺,出身贵族,他的经历、思想以致创作方法都与谢灵运有许多类似之处,又与谢灵运同族,故称“小谢”。他是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之一,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诗歌对自然景色描写细致、生动,风格秀丽、清新。与诗人沈约开创的“永明体”对五言诗的格律化影响很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代表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二)检查预习

  1、字词检查 2、解释字

  (三)点击诗人

  谢眺 (464~499)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高祖据为谢安之兄,父纬,官散骑侍郎。母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谢眺家世既贵,少又好学,为南齐藩王所重。初为太尉豫章王萧嶷行参军,迁随王萧子隆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后为随王镇西功曹,转文学。永明九年(491),随王为荆州刺史,\\\"亲府州事\\\",谢眺也跟着到了荆州,\\\"以文才尤被赏爱\\\"。后调还京都,任新安王中军记室,兼尚书殿中郎,又为骠骑谘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后迁尚书吏部郎。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眺不预其谋,反遭诬陷,下狱而死。

  (四)补充注释:

  1. 三山:山名,在今南京西南长江南岸。还望:回头眺望。这首诗是写登三山时所见的美景何遥望京邑引起的思乡之情。三山:山名,在今南京西南长江南岸。

  2. 灞:灞水,源出陕西蓝田县,流经长安。涘:河岸。这句化用了王粲《七哀诗》中\\\"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一句。

  3. 河阳:县名,故址在今河南孟县西,离洛阳很近。京县:这里指洛阳。潘岳《河阳县》中有\\\"引领望京室\\\"。这两句用王粲望长安、潘岳望洛阳,比喻自己还望京邑金陵的情景。

  4. 白日:明亮的日光。丽:附着。飞甍:飞耸的屋檐。

  5. 参差:高低不齐的样子。这两句是说日光照在飞耸的屋檐上,屋檐高高低低,历历在目。

  6. 绮:锦缎。

  7. 静:或作\\\"净\\\"。练:白色的绸子。这两句是说天空中的余霞铺散开来像一片锦缎,澄澈的江水静静流动如一条白练。

  8. 覆:盖。覆春洲:覆盖了春日的小洲,形容鸟儿之多。

  9. 英:花。甸:郊野。

  10. 方:将要。滞淫:淹留,久留。这句是说离开了京邑将要在外乡长久的滞留。

  11. 怀哉:犹言\\\"想念啊\\\"。罢:停止。这句是说怀念故乡的忧伤使诗人停止了欢宴游乐。

  12. 佳期:指回归的日期。何许:何时。这句是说惆怅归期无定。

  13. 霰:小雪粒。

  14. 鬒(音枕):黑发。这两句是说怀着思乡之情,谁能不生白发呢?

  (五)理清诗歌的结构

  本诗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由开头至“杂英满芳甸”,写登山临江春晚美景。

  第二部分:由“去矣方滞淫”至最后,写遥望京都的故乡情思。

  【评析】诗人傍晚时分登上高山遥望长安,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景观其中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句为最工,通过“绮”、“练”两个字,形象的道出了晚霞五彩缤纷的美妙景象和澄江的曲折及流水的清澈,“练”用在这里是再贴切不过的了。通过对比,一个是天上的云彩,一个是地上的小河,一个五彩斑斓,一个犹如白练,真是景色美妙绝伦。更兼小鸟在小洲上鸣叫,落花铺满了小甸。如此美景诗人怎忍离去,不知何日能再故地重游。同时更引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六)思想内容赏析

  【品评】

  这首诗写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遥望京师而引起的故乡之思。诗

  歌的前八句写他登山所望见的景色。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

  传诵的名句,诗人用“余”、“散”、“澄”、“静”等宇把黄昏天空和春江

  上的秀色佳气生动地传写出来,真有思侔造化之妙。然后诗人把眼光落到那花

  草繁茂的郊外:“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诗人用“喧”和“覆”字写出

  了日落时飞鸟纷纷投林的景色,而“杂”和“满”字则写出了群芳怒放的情形。

  在诗人笔下,白日、飞甍、晚霞、江水、喧鸟、杂英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

  画。

  诗歌的后半部抒发诗人去国怀乡的怅惘之情。归期渺茫,日夜恩乡,诗人

  的头发怎能不斑白呢?诗歌围绕着“望”字着墨,章法严谨。诗歌对仗精工,

  讲求声津,与唐代律诗相近,所以后人说他“诗变有唐风”。

  作者邮箱:

  [1]

《南朝诗两首》 篇4

  19.南朝诗两首

  ◎课前自主

  【走进作者】

  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世居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县)。东晋大士族宰相谢玄之孙。谢玄死后,谢灵运只有十八岁就袭爵康乐公,因称谢康乐。四二○年宋高祖刘裕代晋后,谢灵运降公爵为侯,先后出任永嘉太守及临川内史等职。他「自谓才能宜参权要」,但却不被重用,所以对刘宋王朝心怀不满。谢灵运为人奢豪放纵,一向寄情山水,不恤政事,游娱宴集,夜以继日。元嘉十年因谋反获罪被杀。

  谢灵运是晋、宋之际的著名山水诗人。他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言记叙游赏经历、描绘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佳句。可是从全篇来看,往往是在结尾时落入玄言佛理的旧套,情调消极颓废,缺乏社会内容。而且语言有时过于雕琢,所以往往比较晦涩。但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开始从题材上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对南朝和唐代诗歌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作品有《谢康乐集》(明焦竑本)。黄节的《谢康乐诗注》就是根据焦竑本中的诗歌部分编注的。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附近)人。是南朝的世家豪门子弟。年少时就有文名,早年曾做过南齐豫章王的参军、随王的功曹、文学等职。后来曾掌管中书。诏诰,又曾出任宣城太守,所以又称他「谢宣城」。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四九九),在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中,因为他不肯依附萧遥光而被陷害,卒年三十六。

  谢朓和沈约同时,诗也齐名。号称「永明体」。梁简文帝曾称赞他们两人的诗为「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见《梁书•庾肩吾传》)从谢朓现存的作品看,他的五言诗确实有新的特色,即:寄情山水,不杂玄言。虽然曾受谢灵运的影响,但内容的深刻和文采的清丽都超过谢灵运。严羽《沧浪诗话》说:「谢朓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这话说得不错。今天看来,他的诗对唐代诗人是有较大影响的。谢眺的赋也写得清丽,对后代也有影响。有《谢宣城集》。

  【基本解读】

  《登池上楼》

  池上楼,在永嘉郡(今浙江省温州市)。谢灵运是从宋武帝永初三年(四二二)的七、八月到第二年(文帝景平元年)的七、八月在永嘉任太守的。这首诗应是写在四二三年的初春。

  《登池上楼》是写诗人久病初起登楼临眺时的所见所感。前部分抒发官场失意的牢骚,中间描绘登楼远望所见到的景物,最后表达了怀人思归的情绪。诗中成功地描写了初春时节池水、远山和春草、鸣禽的变化,使人感到生意盎然。但从全诗的思想情调来看却有些低沉。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这首诗可能是谢朓出任宣城太守,离开建业,路上经过三山时所作。诗中抒发了登山眺望时的思乡之情。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南岸,上有三峰,南北相连。京邑:指建业(今南京市)。

  【拓展提升】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出自王安石的      (篇名)。

  (2).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3).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课外文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传    记

  传记是一种实录性的文学。在理论上,我也承认那些飞腾的想象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位置,可是实际上,我总偏爱那些事实气味比较浓重的作品。在那里,我仿佛更能够接触到一种真实生命的呼吸和表情。

  但是,传记所取材的人物和作家写作的态度方法,是不一致的。有些传记作品中的人物,只叫我们钦敬,甚至于只叫我们畏惧。他不叫我们怜爱,不叫我们反省。在罗曼•罗兰的传记中,许多人物,虽然性格十分差异——例如米开朗琪罗,既不和贝多芬相近,也和米勒有着分别——可是,读了总叫人感动、反省和振奋。像贝多芬那种坚强、泼辣而富于人情的人物,他的震撼,我们不用多说了。托尔斯泰和米开朗琪罗——特别是米氏,都是具有很大弱点的人,可是我们在传记里和他们接触,却感奋地分了他们的痛苦、失败,同时也分了他们的诚挚和成功。我们的生命和他们的差不多融成一片,决不只“枕着他们休息一会”而已。有些传记叫我们读了,只深深赞叹着作者艺术的高妙,可是对于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和行动,却不怎么兴起重大的关心。我们只做了一回人生的旁观者和艺术的鉴赏者。这种性质的传记,现代并不少。像莫里哀那样的名手,他的作品多少也要叫我发生这种感觉。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分明是属于另一类的。它不是没有艺术的威力,而是这种威力在显示了一种真实的人生之后,自己躲藏了起来。它不要叫自己浮泛在读者的意识上——因为这样会妨碍读者对作品中人物的交感融会。这正是蒙庄所说的“得鱼忘筌”的境界,第一流的艺术家要叫读者经由作品直接地去“关心参与”活的人生。叫人只停留在他们艺术的戏法前而不过是那些搔首弄姿的小家罢了。真正的艺术应该超越艺术。

  严格说来,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自然并没有达到传记文学应该达到的理想地步,例如,他对于那些伟大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等,就没有给予比较深入的分析——特别是社会学的分析,而这在我们看来是相当重要的。可是,他另一方面的成功太伟大了,以至于叫人对于这种缺点也觉得并不怎么紧要。  

  (节选自钟敬文《罗曼•罗兰的名人传》)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二项是

  a.真正的艺术要求形式服从内容,二者是和谐地统一的.

  b.“飞腾的想像”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只有理论的意义.

  c.优秀的名人传记能同时使人参与人生却并非不要艺术鉴赏.

  d.罗曼.罗兰是第一流的艺术家,他的名人传记却也并不尽如人意

  e.作者告诉人们“事实气味浓重.”的传记作品,有些缺点也不要紧.

  2、理解

  (1)文中“枕着他们休息一会””一句的含义

  是__________                            

  (不得超过15字)

  (2)文中“这正是蒙庄所说的“得鱼忘筌”的境界”一句, “得鱼忘筌”具体说的是一种怎样的的境界?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35字)

  3.作者认为,罗曼罗兰”另一方面的成功太伟大了.”这样说的原因是________             

  (限15字以内)

  【语言表达】

  4、仿写.要求(1)与原句子意思连贯;(2)句式现画线句子相同,(3)另举一事例.

  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语言精炼而又富于形象性.<<木兰诗>>虽然篇幅短小,不足400字,却记叙了木兰从军XX年的事情,而且形象生动,气韵流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读下面某乡政府发给各乡村的通知,指出它内容上的4个毛病.

  通  知

  为了研讨我乡企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交流企业改革的经验,推动企业改制工作,兹决定于本月8日召开乡村企业改革研讨会,希做好准备,按时参加会议.

  答:毛病(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是一则轻松的小故事,包含着多元而深刻的道理,请你为小故事加两个不同的结尾,来凸显故事的寓意。

  一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与一书生争论。富家子弟说《水浒传》里的“黑旋风”是“李鬼”,书生说是“李逵”。二人争执不下,就打赌10块大洋让《水浒》专家评判。专家听罢,说道:“‘黑旋风’怎么可能是‘李逵’呢?明明是‘李鬼’嘛!”富家子弟拿着赢来的10块大洋高兴地走了,只剩下书生在指着专家生气:“你算什么专家?你这不是明明在害我吗?”专家说:“我害了你吗?你只不过少了10块大洋,我却害了那小子一辈子,我让他走到哪儿都认为‘黑旋风’是‘李鬼’,没完没了地出丑。”可见       。

  (1)如果从富家子弟的下场角度加结尾,应该加 

  。

  (2)如果从专家的用意角度加结尾,应该加  

  【作文训练】

  在希腊戴菲尔神庙的门楣上刻着这样一行字:认识你自己 !的确,不管是在人类历史中还是在个人生命中,认识自我永远是一个哲学命题。

  认识自我首先要正视自我。人类要正视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正视自己的得意与失意,只有善于认识自我,敢于正视自我,才能在正确的大路上且行且歌。

  请以“正视自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可以写你的认识、经历、体验、感受,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正视自己”的范围之内。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19.南朝诗两首

  1、【参考答案】⑴“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解析】本题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联翩。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2、【答案】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解析】“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是写景,即使是春景也并非生机勃勃,而是残花败景。“车坐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是叙事兼抒情,着力写门前冷落。表达了在春日里心情也不好的郁闷之情。

  3、(1)【答案】a

  (2)【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阅:见证。

  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意思接近即可)

  (3)【答案】

  (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意思接近即可)

  4、【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5、(1)《游褒禅山记》

  (2) b

  (3)“雪”隐喻了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课外文段阅读

  1 、be

  2.(1)把名人传记作为生活的消遣品。(2)罗曼.罗兰的的名人传使人领悟并参与真实的人生,甚至忽略了它的艺术性。

  3.写出了真实的生命,真实的人生【意思相近就可】。

  4.比如:“《陋室铭虽然字数不多,仅有81字,却表达了刘禹锡高洁孤傲的志趣,而且意境高远,文笔洗练,韵律和谐。》”【句意与原句子“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语言精练而又富有形象性。”

  5.四个毛病是:※未写明参加会议具体时间;※未写明会议的具体地点;※未写明与会对象;※未写明发文单位。

  6.(1)不学无术(无知)定受其害。

  (2)对不学无术(无知)者的迁就,就是对他的惩罚。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南朝诗两首》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