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认识1~

认识1~

狂想曲 点赞 分享
认识1~

微信扫码分享

认识1~(精选16篇)

认识1~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2页的例题,第22~2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认识6~9是先通过主题图数出6~9各个数,再通过算珠一一对应地抽象出6~9,让学生认数、写数。然后在“想想做做”里通过涂一涂、数一数、写一写、画一画、说一说等方式,加深对6~9的各数含义的认识,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的过程,认识并会写6~9,掌握6~9的顺序。

  2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初步的数感。

  3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能够运用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复习旧知

  1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瞧,它是谁?(电脑演示可爱的动物“狗贝贝”及带来的数字娃娃)数字娃娃依次出示,并让学生根据出示的数练习认数、读数。

  2复习旧知:瞧,这些数字娃娃多粗心呀!连队伍都没有排好,谁能把它们从小到大排排队?引导学生复习5以内数的顺序。

  3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袋漂亮的玻璃珠,同学们每人抓一次,看你抓到了几颗?引导学生初步接触6~9。

  [评:通过多媒体课件复习旧知识和利用抓珠子的情境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认识6~9。

  (1)提问:(电脑课件出示:屏幕中有老师带领学生做套圈游戏)同学们,你观察到什么?小组交流。通过学生汇报得到:6名学生、7个人、8个套圈、9个套桩。

  (2)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6、7、8、9个珠子,小组里互相看看拨得对不对。

  (3)从学具盒中分别找到这些数字卡片。教师说数,学生举相应的数字卡片。组长说数,组员举数字卡片。

  (4)涂色游戏:看到相应的数,就在下面相应数量的圈里涂上颜色。(“想想做做”第1题)

  2学写6~9。

  (1)提问:我们认识了6、7、8、9这4个好朋友,你觉得它们像什么?怎样把它们写好呢?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独特的记忆方法。教师重点指导写数的方法,先讲清起笔、运笔,再临摹写在22页的田字格里。

  (2)谈话:今天我们的老朋友“狗贝贝”又给我们介绍了它的新朋友。我们来认识一下吧,(电脑课件出示鲨鱼、金鱼、虾、蟹)数数它们分别有多少?并把它们的数量写出来。你要写对了,它们就会吐泡泡向你表示感谢呢!(“想想做做”第2题)

  [评:这一层的设计,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获取新的数学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6、7、8、9,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依据他们已有的经验设计了举数字卡片的游戏,来巩固学生的已有知识。并且注意分组合作交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写数对低龄儿童来说是比较枯燥的,这里设计了老朋友“狗贝贝”介绍新朋友,让学生反复学写数字,学生乐于接受,从而达到练习的目的。]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讲述:我们认识并会写6、7、8、9了,下面“狗贝贝”想带领你们这些聪明的小朋友到闯关游乐城去玩玩,咱们出发吧!(电脑课件出示游乐城)

  1第一关:看数继续画。(“想想做做”第3题)

  交代:每个同学有一张题纸请你帮贝贝继续画,要求看清上面的数。

  学生做完到实物投影下展示,并反馈。

  2第二关:打扑克,比大小。(“想想做做”第4题)

  交代:每个同学拿出数字卡片,同桌为一组,两人同时出任意一个数,同时说出比较的结果,快的一方获胜,可以得到对方的卡片。

  选几组学生汇报,学生可以互相评价。

  3第三关:找座位。(“想想做做”第5题)

  (1)(课件出示:8说:“我应该站在哪里?谁比我小呢?”7说:“谁比我大?我应该站在哪里?)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由于答案不是惟一的,所以只要答对就予以肯定。

  (2)学生在题纸上填尺子刻度,并观察5离8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

  4第四关:吃水果。(“想想做做”第6题)

  讲述:“狗贝贝”对每一位同学都很满意,它为每个小组拉了一车水果作为奖励,只要你答对了它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水果。分小组合作练习,做完后学生互评。

  5按要求排队。

  教师先选一组示范:第6个同学举手,前面8个同学向左转,第7个同学蹲下等。以小组为单位排队,选出发令员提出要求,学生分组活动。

  [评:教师把“想想做做”中的习题用闯关游戏的活动形式呈现,并安排了按要求排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始终在轻松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知识,并把知识运用于生活。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要回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四、总结评价,归纳学法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得高兴吗?你们每个同学都很认真。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同伴给你什么帮助?互相说说,再告诉大家。

  [评:最后的总结很有必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学习的方法和所学到的知识,体会到互相合作、主动探究是学习的好方法。]

  [总评]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始终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新思想。由于学生在以前接触过6~9这些简单的数,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把重点放在知识的应用上。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整节课巧妙地利用了“狗贝贝”这个孩子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带领孩子学习。开课用它来复习旧知,在掌握新知以后又运用了多种活动形式把教材中的习题融入课堂,加入实践性的排队游戏,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本节课很好地体现了教材的编排意图,真正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

认识1~ 篇2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 14页例题,第 1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教材先通过主题图,让学生分类数一数 1~5个数,接着用算珠表示数量 1~5,对应着出示数 1~5,让学生认识并写数。用算珠直观表示出1添上 1是 2,2添上 1是 3……可以使学生感知 1~5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通过学生的数数、画画、写写等活动,加深学生对 1~5各数实际意义的感受和认识,提高写数能力。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 1~5各数的过程,认识1~5,会读、写 1~5各数。

  2. 在联系实际情境认数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能按顺序用数描述物体的个数并进行交流。

  3. 会用 5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个数,体会日常生活中存在着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师: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我们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

  (屏幕出示:猴子 5只、斑马 3匹、熊猫 1只、鸵鸟 2只、孔雀 4只)

  师: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中,你喜欢哪一种?

  师:数清你所喜欢的动物的个数,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摆圆片)

  师:与组内的小朋友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你是用几个圆片来表示这种动物的?

  (学生小组内讨论)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数量?

  (学生在实物展台上摆出相应的圆片,学生边说边摆,全班进行简单地评价。)

  小结:小朋友们所摆出的圆片都在 1~5之间,今天我们一起认识 1~5。

  [评析:教师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引入,创设了儿童喜欢的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同时在操作中巩固了用圆片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 摆一摆。

  你能根据所摆图片的个数,从你的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吗?找一找,看谁找得对?

  (学生活动,师在组内巡视学生操作情况)

  组内同学相互评价摆得是否正确,请每组的一名代表上台摆出圆片和数字卡片,全班交流。

  2. 拨一拨。

  (1)小朋友们摆得很正确,下面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学习伙伴——计数器,仔细看。(师在计数器上拨上 1个珠子)

  我在计数器上拨了几个珠子?( 1个)又添了几个?(1个)现在是几?2添上 1是几?3添上 1是几?4添上1是几?

  下面请你在自己的计数器上依次从 1拨到5,再从5拨到1,好吗?

  (学生拨珠,边拨边说)

  (2)如果任意给你一张数字卡片,你能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吗?

  3 5 2 4 1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一起操作)

  (3)像老师一样,一个小朋友出示卡片,组内的其他小朋友来拨一拨。

  (学生组内进行拨数活动)

  3. 写一写。

  刚才我们认识了 1~5,你们愿意写一写吗?自己先来试一试,把这些数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看谁写得最好。

  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教师示范书写 1~5,重点指导写 5,第 2笔,在斜竖靠上的地方写横,注意要平。学生练习书写。

  (学生重点练习书写数字 5,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 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 1~5这几个数?(生:门牌号、汽车车牌号、电话号……)随着学生想到的事物,屏幕出现实物图,如门牌号1号、汽车车牌苏 d 2315……

  场景图:看,那是几路公共汽车?(2路)

  丁丁家住几号楼几单元几室?(4号楼 3单元501室)

  [评: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操作,初步感知 1~5这几个数,每拨一次,珠子的个数就增加1个,实际渗透了 1~5各数是由几个 1组成的。在写一写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已有的写数水平上,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写数,然后再重点讲解,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针对性强。同时,教师给了学生自主交流的空间,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三、巩固新知

  1. 小朋友知道教师节是几月几日吗?

  (9月 10日)教师节这天,小朋友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看!(屏幕出现庆祝教师节图)

  师:仔细观察,与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师:哪位同学能用数说说你所看到的事物?

  (生:1个男孩儿拉琴,3个女孩儿跳舞,4个不同颜色的气球……)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学生所指的事物旁,依次出现数字1、3、4、5……)

  2. 抢答:看图说数。

  出示图:3根黄瓜 5个西红柿 2段藕 4个萝卜 1棵白菜

  (随着实物图的不断出现,学生站起来说数,比比谁说得又对又快)

  3. 猜数游戏。

  (1)2后面的数是几?

  (2)3和 5之间的数是几?

  (3)4前面的数是几?

  你们也可以与同位互相玩一玩猜谜的游戏。

  4. 你们爱吃水果吗?

  屏幕出现水果图:1个西瓜 2个菠萝 3个梨 4个草莓 5个香蕉

  这些水果分别有几个?

  5. 出示花瓶图。

  在这幅图中,每个花瓶里都缺少几朵花,用水彩笔画出花瓶里缺少的花。

  (画完后,用实物投影将图画展示给全班小朋友看)

  [评:练习设计形式新颖、层次清楚。特别是第 3题猜谜的游戏,实际是对今天所学知识的巩固,学生练习时思维活跃、兴趣浓厚。]

  【总评】

  本节课的设计重视学生通过学具操作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为学生主动参与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大量的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了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 面向全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引入新课的过程中,教师用学生喜爱的小动物,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的动手操作、看谁写得最好、猜谜游戏、找找生活中 1~5各数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让学生在操作、交流中自主学习。

  教师在这节课中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多,体现了儿童“智慧长在手指尖上”的特点。在拨一拨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认识了 1~5各数以及它们的顺序,实际也渗透了这几个数是由几个一组成的,学生对这 5个数的认识是深刻的。通过“同位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不仅巩固了今天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人人参与了学习的过程,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如,练习中的猜谜游戏,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互相提问、互相解答,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养成了积极参与学习的意识。

  3. 结合生活实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学习完 1~5各数之后,教师让学生找找生活中 1~5各数的应用,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经验,举出各种实例。此时,教师又将与 1~5有联系的生活中常见的汽车牌号、居住的几单元几号等实例呈现给学生,打开学生的思路,学生体会到原来生活中与这 5个数有联系的事物还有很多,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认识1~ 篇3

  (五) 认识6—9

  一、 教学目标:

  1、 情境中抽象出6—9的过程,认识并会写6—9。

  2、 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

  二、 教学过程:

  1、 认识6—9。

  ①出示套圈游戏,观察到什么?小朋友交流汇报。

  ②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6、7、8、9个珠子。

  ③找数字卡。

  ④涂色游戏,想想做做第1题。

  2、学写6—9。

  三、 巩固深化:

  第一关:游乐城,想想做做第3题。

  第二关:打扑克,比大小。第4题。

  第三关:找座位。第5题。

  第四关:吃水果。第6题。

  四、 总结评价,归纳。

  教后记:1 小学生基本上能掌握6、7、8、9具体含义和书写。

  2 较多错误的是8的书写顺序。

  3 联系生活用数字说话学生还说得不够好,不够开阔。

  (四) 10的认识

  一、 教学目标:

  1、 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 在交流中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二、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小朋友位我们带来了一个节目。《数鸭子》音乐响起,10个小朋友正欢快的在台前跳舞。今天,我不是叫你们数鸭子,我请同学们帮我数一数由几个小朋友在跳舞。

  三、 学过程:

  1、 出示挂图,数出10个小朋友。

  2、 实物操作。(用圆形代替小朋友)

  3、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数字是10

  4、 拓展应用,你能用10说句话吗?小组内说一说。

  5、 写10比赛。

  6、 总结。

  四、 巩固深化:①想一想做一做:第1题。认数,数数。

  ②游戏2—4题。

  五、 总结谈话:在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样想的?

  教后记:1 这节课由于内容比较少,所以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2 书写也写的比较好。

认识1~ 篇4

  认识=、>、<

  仪征市新集中心学校  凌广红

  教学内容: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  第四小节

  教学目标 :

  1、在运动会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以内数的大小。

  2、在比较过程中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初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3、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中,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运动会的挂图、各种小动物的头像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谈话:森林运动会开始啦,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1、出示情景图

  提问:瞧,运动员登场了,同学们看一看有几支代表队?

  2、学生汇报

  3、在仔细看一看,每个队有几名队员?

  生答

  二、设计比赛方案

  谈话:现在四队队员要进行拔河比赛,可是比赛方案还没有呢,请你来当小裁判,你想让哪两队在一起比赛?

  1、分组讨论比赛方案

  2、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三、认识=

  提问:刚小朋友想出了好多种比赛方案,你们觉得哪个队比赛最能体现拔河比赛的公平?

  学生回答。

  1、问为什么,师贴图板书。

  2、我们来把小兔和小猴手拉手,看看它们是不是都有好朋友?

  一边说一边连线。

  3、你发现了什么?生答,所以它们一样多。

  4、在4与4之间写=,它的名字叫“等号”,跟老师来读。

  5、仔细看一看等号应该怎样写?

  6、你认为写等号有什么要注意呢?

  7、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教师范写,你们也能象老师一样吗,打开书试一试。

  四、认识>、<

  1、师:为什么你们觉得小松鼠队和小熊队不公平呢?

  生答

  2、松鼠有几只?师贴图并板书5

  小熊有几只?师贴图 并板书3

  3、我们来看一看,教师连线

  哦,通过图,小松鼠确实比小熊怎样?也就是5比3怎样?

  4、我们也可以用符号来表示(板书:大于号)它的名字叫“大于号”跟老师读,5>3

  5、大于号怎样写呢?

  直接范写,学生练写

  6、小松鼠比小熊多,那么小熊比小松鼠呢?也就是3比5怎么样?我们可以用小于号来表示(板书:小于号)它的名字叫小于号,跟老师读小于号,3<5

  7、小于号怎样写呢?

  直接范写,学生练写

  五、>、<比较

  1、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和<长的非常像,你能看出他们不同的地方吗?

  对,他们开口不同,开口朝左,尖尖朝右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尖尖朝左的是小于号

  2、这是>,这是<

  下面老师说,你们也用手势来摆一摆。

  师说大于号生摆,师说小于号升摆。

  3、>和<长得很像,我们经常会把它们给认错了,于是他们编了一首歌让我们记住它们,听

  大口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牢牢记住莫忘掉。

  六、巩固练习

  通过刚才的拔河比赛,我们认识了三位新朋友,下面我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也来赛一赛好吗?

  1、圆片弟弟给你们出题目了,有几个圆片?

  谁愿意上来帖,要和它同样多,比它帖的多,比它贴的少。

  2、圆片弟弟看到你们把题目做出来了,有点不服气,把三角和方形也找来考你们。

  出示题目

  第一题

  3、你听,他们只夸你们聪明呢!你们能把下面题目做出来吗?

  打开书做题目

  4、我们来看最后一题,出示4>  ,是什么意思?

  集体订正

  七、总结

认识1~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0~21页的例题,第2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教材在认识1~5和0这两段内容后面,安排了“=、>、<”,使学生认识表示数的大小关系的这三个符号,并加深对已学的数的认识。

  比较两个事物的多少,基本方法是一一对应。教材以“森林运动会”上的动物为素材,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并把比较的结果用=、>和<表示。先从兔子和猴子的只数一一对应的比较中,认识“同样多”,理解“=”的意思、读法和用法;再把松鼠和小熊一一对应起来,通过观察认识“…比…多”、“…比…少”,联系比较的结果,理解“>”和“<”的意思、读法和用法。教材中还分别安排了=、>和<的写法。

  “想想做做”根据数的大小进行判断,使学生会用=、>或<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会用=、>或<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会用>、<表示两数关系。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喜爱学习数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诱发参与

  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小动物?有一天,森林里热闹了起来,原来呀——“森林运动会”开幕了。(出示主题图)

  提问:瞧,有哪些队的小动物参加了比赛?你能知道他们每队各有多少名队员吗? (学生数一数汇报)小朋友们,你们从中能知道些什么呢?(松鼠队队员最多;小熊队队员最少;小兔队和小猴队队员同样多。)

  [评:教师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喜爱的“森林运动会”的场景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学生能快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饶有兴趣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

  讲述:刚才有小朋友说小兔队和小猴队队员同样多,是不是这样的呢?让我们将它们排一排、比一比就知道了。

  提问:小兔队有几只?(4只)贴出4只兔。小猴队有几只?(4只)对应贴出4只猴。

  提问:一个对一个地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小兔和小猴同样多;4个对4个正好同样多;4和4相等……)

  提问:4和4相等,我们可以在4和4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讨论交流,说明:像“=”这样的符号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等号,4=4读作:4等于4。(板书)

  学生齐读,观察“=”号的写法。(上下两横对齐一样长)

  教师示范写法,学生描红。

  学生操作:先摆几个○,再对应摆同样多的△,然后写一写,说一说几等于几。

  2教学“>”。

  讲述:小兔队和小猴队同样多,现在再让我们看看松鼠队和小熊队的情况。

  指名贴出松鼠的只数,再一一对应贴出小熊的只数,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松鼠队比小熊队多;小熊队比松鼠队少等)

  提问:从图中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

  提问:4和4同样多,我们可以用等号来表示,那么5比3多,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书上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学生猜一猜,找一找,相互交流。

  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位新朋友(板书>),它的名字叫“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板书)

  提问:让我们仔细瞧瞧,>长的是什么样子?学生汇报。

  提问:>怎么写呢?哪位小朋友能写给大家看一看。(指定3人板演,其余学生书空)

  讲评书写,学生描红。

  提问:你们能用手势做出>的样子吗?

  学生用食指和中指做出>。

  提问:让我们闭起眼睛想一想>的哪一边对着的数大,哪一边对着的数小呢?(学生讨论交流)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

  4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位新朋友?

  讲述:>和<长得很像,老师经常会把它们给认错了,哪一位小朋友有办法能帮我很快记住哪个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大口朝前是大于号,尖头朝前是小于号。

  教唱歌曲。

  学生边唱歌曲边做手势表演。

  [评:在突破>、<的教学难点时,教师不是将“大口朝前是大于号,尖尖朝前是小于号”及“开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这些说法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和学生的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观察、想像、比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领悟、总结出这些说法。这样做切实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再以儿歌形式教唱,巩固了学生对>、<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巩固强化,拓展思维

  1 “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填空,其余学生书上练习。(集体订正,选题说说是怎么想的)

  2 “想想做做”第2题。

  指导学生看清是谁和谁比的,联系比的结果,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学生练习,交流校正)

  3 “想想做做”第3题。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初步体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学生先思考,再组织交流)

  四、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提问: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哪几位朋友呢?和它们在一起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评:学生自己小结,相互补充,共同完善,比由教师小结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同时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评]

  评价一节数学课,不光要看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看教学的全过程,是不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求知环境,是否引导学生观察、研究、归纳,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这节课正是依据这个认识,在教学“同样多” 时,引导学生通过看清兔子和猴子一个对一个正好对完,并指导学生说出“同样多”、“4=4”;在教学“多”、“少”时,仍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讨论。整个教学都体现了引导学生经历主动探索的过程。最后用歌曲来记住这些符号,这样,学生兴趣盎然,一直在兴奋的情绪中学习数学。

认识1~ 篇6

  (四)认识 = 、> 、<

  一、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

  2、 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二、 导入:

  故事:第三天,小兔子们又去采蘑菇了,今天的蘑菇比较少了,他们才采到四朵蘑菇,他们回到家,准备吃了,(出示:四只兔子和四朵蘑菇一一对应。“=”兔子和蘑菇的数量一样多。)这时兔妈妈回来了,有五只兔子了,只有五朵蘑菇,妈妈没得吃怎么办?(兔子比蘑菇多了一个。“﹥”)老大和老二想平时妈妈那么辛苦,应该让妈妈吃,所以老大和老二就偷的走掉了。(这时兔子的数量比蘑菇少,“)”)出示:=、〉、﹤

  三、 教学过程:

  1、 教学“ = ”①一个对一个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

  ②教师示范写法“ = ”。

  ③学生操作,摆几个○对应摆同样多△。

  2、 教学“>”

  ①从图中让学生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叫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

  ②讲评书写。

  ③用同样的方法教学“<”。

  ④小结。

  3、 巩固强化:做一做:1—3题,相对应的一课一练。

  教后记:1 通过小白兔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

  2 通过记儿歌的方法使学生区分清楚大于号、小于号的方向。

  3 有一小部分学生对于大于号、小于号还不太能区分。主要是方向性的错误。

认识1~ 篇7

  小学数学第一册练习九

  l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的第1——3题。

  l        教学目标 :

  1.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2.        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        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l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直尺、学具图片、挂图、数字卡片、小贝壳图片等。

  l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

  老师请大家猜一猜。

  a. 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贴图片0  )

  b.能与0做邻居的又是谁?(贴图片1 )

  c.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贴图片9 )

  d.故事: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0至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了。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学生可能猜出许多不同的办法,教师引出1和0的想法:

  1和0联合起来,站在一起组成“10”,10是两位数,当然比9大。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我创设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又引起了新的教学思考:1和0用什么办法使9没话可说?引出新课题。这里可以使学生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

  (二) 探究学习

  板书:10的认识

  齐读“10”。

  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    联系实际,举与10有关的例子。

  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与10有关的物体,你能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吗?

  师: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脚趾、一组的人数、气球个数、花的盆数等等,都可以用10来表示。

  (2)做排队游戏。

  请小朋友们站成一排(8人),问共有几个人?

  (老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9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的设计,给每一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空间中举出许许多多与10有关的例子,如:人有10个手指头、10个脚指头、10个同学组成一组等。通过让学生举例、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使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2. 10的位置与大小。

  (1)尺子上的数字。

  同学们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老师这里也有一把放大的尺子,谁知道空格里应该填几?

  投影仪出示:

  全班齐读0——10,再齐读10——0。

  (2)    比大小。

  10和9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连接?

  10      9            反过来   < 10

  设计意图:

  利用直尺教学10的位置,使学生一目了然,建立数感。同时,使学生再次认识到数字与生活密切相关。在比较10的大小时,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这样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3)    10的写法。

  我们学习了10的这么多知识,那我们该怎样去写10呢?

  在田字格里练习写10。你是怎样写10的?

  生答:左边是1,右边是0,要占用两格。

  (由于学生已学过1和0的写法,所以书写时并不困难。)

  (4)     10的分与合

  (1)情境引入

  一个星期天,小明准备去看望奶奶,给奶奶带点什么呢?对了,这里有10个苹果,给奶奶带去吧!但是一个袋子装不下,就把10个苹果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明可能会怎样装这10个苹果呢?

  (2)五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请你拿出10个苹果学具图片,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其中一人做好记录,说出不同的分法。(学生活动,老师展示苹果树图)

  (3)汇报结果(学生把苹果挂到苹果树上的合适位置)。

  (4)学生观察,巩固新知。

  刚才大家通过分苹果,知道了10的组成,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可以减少哪些记忆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最后得出结论,只需记住5个即可。

  10        10        10        10        10

  1  9      2  8      3  7      4  6      5  5

  用最快的方法记忆10的组成。

  (5)游戏,组成10。

  师生互动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我采取了从创设情境入手,以小组合作展开学习、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10的分与合。使学生人人都动口、动脑参与学习。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课堂作业 

  1.看挂图填数。

  学生模仿指挥员发出命令,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情景。

  2.猜数游戏。

  正确猜出小贝壳下面的数字,奖励小贝壳。

  (四)课堂小结:

  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内容,然后提问:

  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认识1~ 篇8

  目标:,知道9的形成及能手口一致点数9以内数量的物体。

  内容:

  过程:(一)、手指游戏

  我说1,我对1,一根手指就是1;我说2,我对2,1添上1就是2;

  我说3,我对3,2添上1就是3; 我说4,我对4,3添上1就是4;

  我说5,我对5,4添上1就是5; 我说6,我对6,5添上1就是6;

  我说7,我对7,6添上1就是7; 我说8,我对8,7添上1就是8;

  我说9,我对9,8添上1就是9。

  (二)、认识数字9

  1、《拔萝卜》拔出9,知道9在8的后面。

  2、用橡皮泥制作9宝宝。

  (三)、学习9的形成(视频仪)

  1、故事《排节目》的形成。

  2、给9宝宝印画。

  小结:看一看谁印得好,老师给小朋友贴在墙上。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新本领,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好吗?

认识1~ 篇9

  教材中是让学生通过两组题的观察,看到结果是1的算式,再让学生举例,观察算式的特点,理解互为的意思,最后总结出倒数的意义.我在复备过程中,发现像这样难点不是很大的内容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出倒数的意义,使学生自己通过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后有了真正的收获.特别是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发现了算式的特点,举例后进一步发现有这样特点的算式是写不完的.然后让学生仿照老师的样子,通过例子说倒数的意义,并强调"互为",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说说你怎样解释,这对学生掌握概念十分常必要的.

  当学生很高兴的自认为是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时,我给学生设计了障碍,依次出现了整数,小数和带分数.学生非常有兴致的一起研究.使学生避免把带分数的倒数也用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的方法来求,不会给学生的认知造成误导.学生在知道了分数,带分数,整数,小数的求倒数的方法以后,我又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 使学生想到1和0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得出两种参考答案,"0"有倒数,另一种是"0"没有倒数.有了分歧意见,又一次把学生带入了问题之中,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大家一致认为"0"没有倒数.因为"0"不能做除数,也就是0不能作分母.我觉得这节课因教法的改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认识1~ 篇10

  课题: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一天内的时间的计量,会区分“时刻”与“经过时间”这两个概念.

  2.会计算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题目.

  3.初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育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课铃一响,教师进教室,师生问好后,教师拿出小闹钟.上课铃声过后,即让学生观察钟面,这时闹钟的时针、分针正指示出八点三十分.

  师:八点三十分就是现在,我们开始上课.(板书:上课:8:30)

  2.教师用钟面教具(或演示动画“设定时间”)拨出下列时间,让学生观察后说出钟面所表示的时间.

  4:25,10:00,7:30,8:45,11:55.

  3.教师口头报出时间,学生在自制钟面模型上拨时针和分针,同桌两人互相检查.

  8:00,2:40,6:30,9:15,3:45.

  4.提问:1小时是几分钟?60分钟是几小时?

  二、新授

  (一)通过直观,引出“时刻”概念.

  上课五分钟后,闹钟突然响了(老师事前拨好的),再让学生观察.这时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指出的位置是八点三十五分.(板书:闹钟响:8:35)

  师:(指板书)8:30和8:35我们是怎样知道的?(是从闹钟钟面上看来的)这些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的时间告诉我们一天当中某一特定的“时刻”(板书).如上课时,时针分针指到8:30,8:30是上课的时刻;闹钟响时,时针分针指到8:35,8:35是响铃的时刻.我们平常说的六点起床,十一点三十分放学,晚上七点看电视“新闻联播”,六点、十一点三十分、七点指的都是时刻,它表示的是时针、分针所指的某一个位置的时候.

  让学生说出几个学习、生活中常用到的“时刻”.

  (二)教学“经过时间”.

  1.引进“经过时间”.

  师:从上课开始到闹钟响铃,即从8:30到8:35,中间经过了几分钟?你怎样知道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钟面教具再演示一次,先把时针、分针拨到8:30,然后把分针慢慢拨到8:35上,使学生看出两个时刻之间间隔是5分钟.

  师:我们平常说的课间休息10分钟,爸爸每天工作8小时,都是时针、分针运行时经过的时间.

  2.感受时间的久暂.

  (1)3分钟有多久?

  师:我们来体会一下,3分钟有多久.现在我发给大家每人一张要求写出得数的口算卡片.(8:40老师宣布“开始算”,3分钟后,老师宣布“停止算”.问几个同学,各做了多少道口算题?)

  师:老师宣布“开始算”时是8:40,“停止算”时是8:43,中间经过了3分钟时间,就是说刚才做作业 用去了3分钟时间.

  师:3分钟时间虽短,但同学们口算了不少题,说明只要抓紧时间,时间短也能做许多事情.

  (2)10分钟有多久?(10分钟就是课间休息那么长短的一段时间.)

  (3)师:老师在“经过时间”的两个图里都标有一个“箭头”,你们能体会出它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箭头”表示方向,从8:30到8:35,从8:40到8:43.

  师:对,“箭头”表示方向.这个“箭头”一直往前去,还表示时间是一去不回的.你想,今天上午的8:43过去了,再来的8:43是晚上的8:43,明天的8:43;今天是×月×日,明天可是×月的×日了.所以我们要爱惜时间,不要让它白白地过去了.

  (三)“时刻”与“经过时间”.

  师:“时刻”与“经过时间”的意义不同在哪里?钟表上的时针、分针所指的每一位置,表达的是某一个时刻.前一个时刻到后一个时刻之差就是所经过的时间.时刻好比一条直线上的点,时间好比两点间线段的长(教师边讲边画出下图).

  师:还要注意的是,“时刻”表达成几点几分或几时几分,时间(经过时间)说成几小时几分.

  举例对比.

  三、练习

  1.选择填空.

  (1)电影《闪闪的红星》要放映________,电影院下午第一场是________开映.(1小时40分钟;1点40分)

  (2)妈妈上午________上班,她一天工作________.(8时;8小时)

  2.搭配练习.(把下面左右两边有联系的句子连线)

  学校上午什么时候放学? 20分钟

  上午在学校的时间是多少? 2时

  课间休息多久? 3小时

  下午第一节上课时钟面时间是 11点40分

  3.在下面这段文字中,哪些是指明时刻的?用单线划出来;哪些是表达经过时间的?用双线划出来.

  一列快车从甲城到乙城要行6小时,一列慢车从乙城到甲城要7小时30分钟.已知快车8点40分从甲城开往乙城,半小时后,慢车从乙城开往甲城,结果两车于12点14分在途中相遇.

  4.结合计算,巩固两个概念.

  (1)看图在里写出钟面上的时刻,并在□里填上两个时刻中间经过的时间.

  (4)看下左图的钟面,现在是上午点钟,离中午12点还有小时.

  看下右图的钟面,现在是下午时,再过4小时是下午时.

  四、游戏

  师:一次数学作业 ,小明做完用了半小时,小芳用了20分钟.下面咱们来做个算时间的游戏.

  老师先后指定三个学生扮小明,由他们到讲台前即兴用教具钟拨出开始做作业 的时刻,说:“我×点×分开始做作业 ,你们猜猜看,我什么时候做完作业 .”说完,算得最快的一个同学马上到讲台前用教具钟拨出小明作业 结束后的时刻.如说对,大家鼓掌鼓励,由“小明”奖给他小红花.如说错,由其他同学纠正.然后再指定三个学生扮小芳,先后到讲台前说出自己结束做作业 的时刻,由算得最快的同学接着说小芳开始做作业 的时刻.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时刻”与“经过时间”(板书课题),初步掌握了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经过时间的方法.这节课是8∶30上课,现在下课铃响了,请大家看闹钟上的时刻(9∶10),这节课上了多少时间(40分钟).在40分钟时间里,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希望同学们上好每节课,珍惜每个40分钟.

  六、课外作业 

  师:看看钟表,上午你是几点几分离家上学的,几点几分回家,中间经过了多少时间?

  板书设计

认识1~ 篇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2.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圆形的钟面卡片,国旗的卡片,蝴蝶标本等。

  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标准五角星、圆形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 】

  一、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

  (一)谈话引入

  课始,教师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引入“周”字,并板书:周。

  师:大家知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二)揭示课题

  师: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

  (教师把树叶、国旗卡片、钟面卡片、蝴蝶标本及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标准五角星形的卡片贴于黑板)

  揭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补充板书:长(完善课题“周长”)。

  [巧妙的引入,唤醒了“周长”在学生大脑中的第一认知经验,激发了学生在此基础上的大胆猜测,推理和实践的主动探索的愿望,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猜测,探索

  师:猜猜看,这些图形的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

  生推测: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

  师:那么,照大家的这种理解,树叶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请学生在实物上指出。

  (四)归纳认识

  师: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试一试!

  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

  生2: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

  生3: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

  看书对比课本上对周长的描述,在交流中理解“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尝试着表达对周长的理解和认识,学生要经历独立把自己对图形周长的零碎的表象认识归纳并表达出来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可以量一量。

  师:你有信心测出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操作中才能更进一步体会周长的意义,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空间和发展空间。]

  (二)渗透要求

  师:老师为每人都准备了如下一张“智慧小手测量单”,先看一看。

  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叶的周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形的周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头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角星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腰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胸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引导:这里有好多活动是一个人很难完成的,你可以找个搭档,共同完成这些活动。充分利用你现有的学具和测量工具完成这些活动,并记录下数据。比一比,哪些搭档配合得默契,完成得更多!

  [在学生必须寻找搭档才能完成的这些操作活动中,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无形中得以培养。]

  三、交流小结,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你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又获得了哪些好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我发现有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时不用测出它所有边的长度,只要测出一部分就行了。比如:五角星,它的十条边都一样长,只要测出一条边的长度,让十个一样的数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长方形的周长,不必将四条边的长度都量出来,只要量出一条长边、一条短边就知道其他的边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生3:我发现圆形的周长很难量,用直尺不行,我们用线绕它一圈儿,却发现稍微用点力,线就拉直了,很不容易测量。

  生4:有办法,可以把它对折,这样可以只绕出它半圆的长度,然后乘2就行了。

  生5:还可以再对折,这样要量的曲线就更短了,测量这段曲线的长度再乘4。

  生6:测腰围时,我发现从外面量就把衣服的厚度也量进去了,不准确,应该贴着肚皮量。

  生7:我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还能测量出很多图形的周长。

  ……

  四、总结激励,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教师小结: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更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时,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还从这些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不简单!这与你们每两个搭档的团结是分不开的,祝贺你们!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小结生动具体,不仅关注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激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围绕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创造让学生充分猜想、探索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去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索出“周长”的含义,进而,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体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并对以后“周长的计算”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评析】

  本节课教学“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新颖、独特,是概念教学的一次大胆尝试,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

  1.引入新课“新”。妙用“周”字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上也能用到“汉字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强了学科间的整合;同时有效利用了学生的认知经验,为理解“周长”的含义打下基础。

  2.活动设计“新”。教师在让学生自主体验“周长意义”的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测量活动,其中有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等;有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如树叶的周长等;还有头围、腰围等的测量活动。整个活动中,教师完全放手,使每个测量活动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动脑的全新的探索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较大的探索空间。

  3.学习方式“新”。本节课中,自主学习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学生自主理解“周长”的意义,自主测量图形的周长,在测量活动中自主探索、自主合作,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学习活动中得到了有效培养。

认识1~ 篇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59~6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线段的过程,认识线段的特征,了解线段是有长短的,学会正确画线段,体会两点间只能画一条直线。

  2、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3、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来自生活实际;能积极参与观察、交流等活动。

  【教学重点】

  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

  【教学难点】

  建立线段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让学生读

  学生指名回答: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

  二、动手操作,初步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

  师:现在请拿出你准备好的毛线,轻轻放在桌上,观察你的毛线,形状是怎么样的?(自己不要出示毛线)

  学生观察

  师:毛线是什么形状的?

  学:像毛毛虫……

  学:毛线是弯弯曲曲的。

  (学生会说毛线像动物或者其他图形,老师需要总结)

  师提问:大家都说的非常棒,你们的毛线有各种形状,但总的来说都是——弯的。怎样才能把毛线变直呢?你有什么好方法?想好的以坐姿告诉老师!

  (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台演示)

  请两位学生上台展示,并让一位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

  老师展示:如果这条毛线这样呢(将线放松),它还是直的吗?

  学:不是。

  师:所以,让绳子变直可以像刚刚这位同学这样,将线拉紧!

  请第二位同学分享你是怎样做到毛线变直的。

  将第二位学生的毛线请到黑板上,用两个吸铁石粘住端点。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捏紧两端,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指着黑板上的毛线),这就是线段!(板书:线段)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

  (2)感知线段——直的、两个端点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请问,线段是怎么样的?

  小结:线段是直的(板书)。

  师:现在两手拉紧的这条线是直的,数学中将这两端的点(指吸铁石或者图钉)叫做端点(在两端板书“端点”),想一想,线段有几个端点?

  学:两个。

  师:观察地真仔细。

  再请一位学生回答,给予正面回应:回答地非常棒!

  (板书:两个端点)

  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线段的特点?

  学:直的、两个端点。

  师:谁还想说一说?

  学:直的、两个端点。

  师:同学们都回答地非常好,我们一起说一说线段的特点好吗?

  齐说:直的、两个端点

  (3)抽象出线段——画线段

  师:黑板上是毛线表示的线段,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图形表示出来(黑板上画线段)它是直的,先画一条直直的线(教师画直的线),再用两条小竖线表示两个端点(教师在两端画两条小竖线)。这样的图形就是线段(在线段上板书:线段)

  问:老师刚才是用什么表示线段的两个端点?

  学:两个端点用两条小竖线表示。

  师:现在大家认识线段了吗?你能闭上眼,在头脑中画一条线段,记得住它是什么样的吗?试试看!

  师:老师在大屏幕上画一条线段,请大家仔细观察。

  (4)辨认线段——想想做做第1题

  师:睁开双眼,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可是老师遇到了一个困难,你能当当小判官,帮老师判断下面的哪些图形是线段吗?

  请两位同学说说。

  学:第二个和第四个是线段。

  师:你是怎么判断的?

  学:他们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师:回答地真不错,谁还想说一说。

  学:……

  师:回答地好不好?

  学:好。

  师:掌声送给他。

  三、联系实际,进一步感知线段

  (1)到生活中找线段

  师:小朋友们已经明白了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在生活中,我们能找到线段吗?大家看老师手里的纸盒(边说边指),纸盒的这条边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所以它是——线段(齐声),那这个纸盒上还有线段吗?你来帮我指一指?

  (请学生上台指给大家看)

  师:指的非常仔细,纸盒的每一个面都有四条线段。小朋友们有没有善于发现线段的眼睛,找一找生活中的线段呢?想一想,找到了和同桌说一说。

  请学生回答,(学生可以下位指)并提问:你是怎么判断的?(复习线段的特点)

  总结:像直尺的边、课本的边、门的边等等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边说边指边和端点),所以都可以看成线段。

  (2)到图形中找线段

  师:小朋友们找到了生活中的线段,可是你们能不能指出图形中的线段呢?接下来要考考大家的眼力(眼力大比拼),看大屏幕,谁能在快速数出图形中的线段的数目。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师:数一数每个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填在括号里。

  请四位学生回答,说说线段的数目,为什么是线段?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生:每条边都是线段,有几条边就有几条线段。

  总结:我们发现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

  四、感知线段长短,画线段

  (1)认识线段长短

  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认识了线段,能在生活中和学过的图形中找到线段,接下来还有更有趣的折纸游戏,你们想玩吗?

  学:想!

  师:将三张纸片放在桌子左上角备用。拿出第一张纸片,对折,打开,现在同学们的纸上都有了一条折痕。仔细观察,这条折痕也能看成一条线段吗?为什么?

  学:可以,因为它是直的,而且有两个端点。

  师:大家同不同意?

  学:同意!

  师:掌声送给他!现在将第一张纸片放在桌子右上角,再拿出左边第二张长方形纸片,你能折出比第一张的线段长一些的折痕吗?试一试!

  (拿着自己提前准备好的纸片让折正确的学生折,再让这位同学分享她的折法)

  (自己的纸片互相对比)

  师:现在将第二章纸片放到右上角,拿出第三张纸片,你能不能折出比第一次线段短一些的折痕呢?再试试看。

  (拿着自己提前准备好的纸片让折正确的学生折,再让这位同学分享她的折法)

  提问:拿出自己三次折出的纸片,对比折痕,你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三张纸片放到黑板上)?让学生对着黑板上的纸片说一说。

  学:有的线段长,有的线段短。

  ......

  师:小朋友们观察地非常认真,我们发现,用纸片折出的这些折痕都可以看成线段,比较发现,有的线段长,有的线段短,也就是说,线段是有长短的(板书)。

  师:现在看一看,你还能完整地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点吗?

  学: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是有长短的。

  师:回答地非常棒!

  (2)学生画线段

  师:小朋友们认识了线段,还找到了线段,折出了线段,那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条线段?画线段之前我们要准备哪些工具?

  学:直尺,铅笔,橡皮。

  师:很好,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给大家看。

  请一位学生上黑板画,画完后

  师:画的真仔细,你能说一说是怎样画的吗?(用学生的语言)

  学:……

  师:画的过程中,有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跟同学们说一说?

  学:……

  说完老师用学生的语言再在黑板上示范一遍。

  师:通常,我们可以沿着直尺的边来画线段(边画边说明画的方法),画线段时,左手固定住直尺,沿着直尺的边画线段,两端要画两条小竖线表示端点。

  现在拿出一张纸片,在纸片上画出一条工整的线段。

  五、总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学:线段。

  师:对啦,线段,关于线段,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呢,谁愿意说一说?

  学:线段是直的、两个端点、线段有长短。

  师:回答地非常棒,还有其他的收获吗?

  学:生活中有很多线段…….画线段要注意什么……

  师:看来啊,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还不少,看大家表现这么棒,老师要奖励你们玩一个闯关游戏,大家想玩吗?

  学:想!

  六、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师:“连一连”闯关游戏,游戏一共有三关,大家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准备好了吗?

  先看第一关(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给大家30秒的时间,开始!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画线段的方式。

  学生画好后,提问:还能画出不一样的线段吗?

  让学生试着画一画。

  师:连接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学:一条。

  师:对,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大家一起读一遍: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好,第一关小朋友们知道了连接两点可以画一条线段,现在开始第二关,老师又给了你们一个点,现在有三个点,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怎样画呢?我想请同学上台给我们指一指怎样画,思考一下(请学生上台指一指怎样画)。

  师:大家觉得这位同学指的正不正确?掌声送给他。

  (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就要每两个点都要连接成一条线段)

  你们试着画一画

  学生画线段,教师巡视。

  请学生回答画了几条线段。

  师:画了几条线段?三条线段围成了什么图形?画成了三角形。

  大家表现真不错,第二关闯关成功,如果有四个点呢?第三关来了,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开始!(教师巡视,将黑色卡纸发给学生完成)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每两点之间”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

  师:根据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画了几条线段呢?

  学:四条。

  学:五条。

  学:六条。

  师:大部分小朋友画了四条线段。请小朋友观察黑板上这几位同学的画法,观察,他们还有哪两点没有连接成线段呢?说说你的想法。

  说明:要在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凡是两点间就要连接成线段。那怎样可以不遗漏呢?可以按顺序,每次从一点开始连接其他三点,这样可以画出6条线段(示范按顺序画出6条)。

  (四个点没讲完的话,留下悬念,四个点之间可以画几条线段,五个点、六个点、七个点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课下想一想)

  五、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线段有什么特点?你好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存在以下一点可以改进的地方:

  1、语言做到精炼,不冗赘

  2、线段的呈现可以做一个动图,更生动

  3、课堂上定力不够,处理课堂情况能力弱,需要加强学习练习

  4、课堂常规还需要强调学习

  ​

认识1~ 篇13

  课题:简单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巩固加减法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元、角、分的计算.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简单的元、角、分的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解答简单的有关元、角、分的计算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学生根据要求摆钱数.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你会使用它吗?下面就请你们来试一试,你们看,这有很多的物品,上面都标明了价格,老师说物品的名称,你们来摆出它的价钱好不好?出示图片“物品价格”

  学生摆完以后,同桌互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去买东西,往往不只是买一种东西,或者需要找钱,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简单的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元、角、分的简单计算问题.(板书课题:简单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出示图片“足球 墨水”:

  (1)师:一个小足球多少钱?(15元)请你在桌子左边摆出它的钱数.(同桌互相检查对方摆得对不对)

  师:一瓶墨水多少钱?(3元)请你在桌子右边摆出它的钱数.(同桌互查)

  老师边板书边提问:买一个小足球和一瓶墨水,一共多少钱?请你看着自己摆的钱数,说一说.(教师指名回答)

  师:你是怎么算的?(板书:15元+3元=18元)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求整体)

  (2)师:根据这两个条件,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一个小足球比一瓶墨水贵多少钱?或一瓶墨水比一个小足球便宜多少钱?)

  板书:一个小足球比一瓶墨水贵多少钱?

  问:怎样求这个问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板书:15元-3元=12元)

  15元减3元是不是12元呢?请你摆学具验证一下.

  2、教学例8

  出示图片“飞机图”:

  师:一架玩具飞机多少钱?(25元)请你摆出它的价钱.(同桌互相检查)

  老师边叙述边板书:小华有20元钱,他想买一架玩具飞机,够不够?(不够)

  师:请你摆出小华的钱数,摆完后同桌互查.

  问:还差多少钱?请你看着自己摆的钱数说一说.(指名回答.)

  问: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板书:25元-20元=5元)

  问:这道题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求差)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5页的做一做(出示图片“做一做”)

  师:一条毛巾多少钱?(3元)

  一把牙刷多少钱?(2元)

  一枝牙膏多少钱?(4元)

  师:根据图中所给的条件,请你完成下面的三个问题.(可以直接计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先摆一摆学具,再填出钱数)

  2、帮助小动物算钱数.

  出示图片“动物商店图”: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用刚才学到的知识帮助小动物算一算买东西要用的钱数吗?

  问:小兔子买了一本练习本和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

  小鹿有1元钱,它要买一个转笔刀,应找回多少钱?

  小象要买一个茶杯和一个毽子需要花多少钱?

  小猴子有10元钱,它要买一个玩具汽车和一根跳绳儿够不够?

  3、小组讨论:小亮有16元钱,买了下面的那几种物品后,正好把钱用完?

  出示图片“购物图”:

  学生分组讨论后,以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汇报.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能说一说怎样进行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吗?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认识1~ 篇14

  一、主题提出背景:

  21世纪是人类最大限度地运用其得天独厚的智慧,发挥人类独具的自由创造能力,提升自身生命的质量和价值的时代。本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不是宇宙空间探索或别的,而是人类对自我的发现。

  高中时期正是确立自我意识最为关键的阶段,对刚进入高一的新生特别重要,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的学习模块“认识自我”就应运而生。根据学生学习了这个单元的课文和高一新生的特点,本人设计此主体班会。

  二、活动意义

  1、高一新生正确认识自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做好高中阶段学习的思想准备。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才能更好地应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机遇和挑战。

  2、认识自我,也是认识他人、认识社会的基础。越了解自己,才能理解、关怀他人,从而获得友谊和真爱。

  三、活动准备

  1、要求全体同学回忆自己成长的过程,想想自己做过那些事情。

  2、请教原班主任经验。

  3、查阅相关的资料

  4、做好活动的其他准备工作,包括多媒体的制作、同学们的通知、材料的收集等。

  四、主题班会过程

  (一)心理测试导入,揭示活动课题

  测试导语: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有的人活泼开朗、心胸开阔,有的人沉默寡言、郁郁寡欢。你了解自己的个性吗?请做下面的测试。

  测试开始

  如果你有一处自己的别墅,而且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你会给它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栅栏呢?

  a 房子周围用木栅栏围起

  b 房子周围被砖包围

  c 房子周围有铁栅栏包围

  d 房子周围种许多花草树木

  测试结果

  选a:你爱憎分明。对于你喜欢的人,你会热情相待,融洽相处;对于你不喜欢的人,你则冷若冰霜,爱理不理。因此,对你不了解的人,常会对你产生误解。不过,你会心甘情愿为自己的意中人献身,希望两人共谱一段轰轰烈烈的恋曲。

  选b:你常常孤高自诩。因为不服输的个性,常常会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这种类型的你,很重视自己的私生活。

  选c:你活泼开朗,与任何人都能轻松交往,拥有很多同性与异性朋友,属于社交家类型。你虽然心胸开阔,能接纳各种类型的人,但如果一味地当老好人,恐怕会招来不必要的误会。

  选d:你对异性不是很尊重,甚至态度生硬,常有不专情的行为。另外,你的个性比较消极,沉默寡言,交际面较窄,但非常重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是个保守型的人。

  心理评析:

  做完了这个测试,你对自己的个性也有了大概的了解。如果你的个性比较消极,那就试着开朗起来,主动、积极地去面对生活;如果你是个孤高自诩的人,那就试着放下架子,去接受、理解你认为很卑微的东西。只有让自己的个性更趋近于完美,你的生活以及周围的事物才会变得更美好、更精彩。

  (二)模拟“与镜子的对话”的方式,每三位同学分为一组,其中一位同学扮演找优点的镜子,另一位扮演找缺点的镜子,一齐找出第三位同学的优点和缺点,不断轮流循环。以此让每位同学都发现自身更多的优点,树立信心,把握自己,改正不好的缺点,取得进步。

  (三)班主任总结发言

  五、预设效果

  1、调动同学们认识自我的兴趣,增强认识自我的能力,提升认识自我的水平。

  2、欣赏自己,欣赏他人,具备宽容的态度和关爱的品质,学会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认识1~ 篇15

  教学目标 :

  1、 经历初步认识“倍”的过程,联系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倍”的含义,经过自己探索,找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 在认识“倍”的数学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新课

  1、出示星星图让学生观察。提问:在美丽的夜空中,有什么?数数金星有几颗?(2颗)蓝星有几个2颗?(2个2颗)2个2是多少?你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2=4)再数数红星有几个2颗?(3个2颗)3个2颗是多少?算式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2=6)

  2、小结:求几个几相加得多少,我们用什么方法计算?

  3、谈话:这些星星这么美,想摘吗?只要你肯动脑筋,你就能摘下它。

  二、 学习新课

  1、 教学“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3倍”。

  (1)(出示图片)谈话:春天来了,公园里真美呀!看,花坛里开出了什么花?(板书:蓝花有2朵)黄花和蓝花一样2朵2朵地开出来了,开了几个2朵?(3个2朵)为了能清楚地看出黄花和蓝花的关系,我们来摆一摆,好吗?

  (2)小朋友用蓝、黄花片进行操作。

  (3)指名到黑板上摆。数一数,黄花摆了几个2朵?

  (4)讲解: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这时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出示这句话,并让学生读。

  (5)同桌互相说说为什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2、 巩固对“倍”的认识。

  (1)谈话:小明有3本书,小红有2个3本,(出示图)这时我们可以说小红的书是小明的几倍?(学生回答,并说说为什么。)

  (2)谈话:妈妈买了4个苹果,草莓有4个4,(出示图)这时谁又能用“倍”来说一句话。(指名回答,并说说为什么。)

  3、 教学计算黄花的朵数。

  提问:要求黄花有几朵?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你怎么想到用乘法计算的?

  4、 教学计算红花的朵数。

  (1)谈话:红花也和蓝花一样,2朵2朵地开出来了,开了几个2朵?(4个2朵)现在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2)学生操作学具,同桌合作讨论,讨论好的打开书列算式。

  (3)反馈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摆的,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三、 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朋友这么了不起,把米老鼠也吸引过来了,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请把书翻到第82页,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学生填写在书上后提问:为什么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4倍?如果红带子再添上2段,现在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如果红带子仍然是4段,绿带子添上1段。那么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看,又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小熊贝贝,它想出一道题目考考大家,愿意接受考验吗?把书翻到第83页,做“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检查。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自己摆道具,填括号,写算式。做完后,一人报结果,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4、拍手游戏。

  请一位学生拍2下,教师拍6下,让该学生说说老师拍的是自己的几倍。然后采用教师说要求、学生拍手,学生说要求、教师拍手,同桌互拍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

  5、 数星星。

  谈话:小朋友这节课上的表现都很棒,看看哪些小朋友摘到了星星。上来排排队。

  (1) 数一数金星、红星、蓝星各有几颗。

  (2) 你会用今天学的“倍”说一句话吗?

  三、课堂总结 

认识1~ 篇16

  教学内容:教材第六册p88-89及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教学重点:认识小数。

  教学难点: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投影片,商标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小数

  1.出示文具标价牌。

  开学了,妈妈给小华买了一些文具。

  书包 45元 文具盒 18元 圆珠笔 3.50元

  铅笔 0.20元 橡皮 0.15元 日记本 3元

  (在黑板上依次贴出商品的标价牌。)

  2.区别整数与小数。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黑板的上文具标价牌分成两类。

  书 包 45元 圆珠笔 0.50元

  文具盒 18元 铅 笔 0.20元

  日记本 3元 橡 皮 0.15元

  左边这组数45、18、3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准还能举出其他整数的例子?

  3.引入课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拿走黑板上三个整数标价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

  板书: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

  1.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文具标价的三个小数。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

  元 角 分

  3. 5  0      3元5角

  0. 2  0       2角

  0. 1  5       1角5分

  3.完成88页表格中的填空。

  4.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景图。

  让学生说出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让学生把答案填在课本上。

  4.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对的。

  5.学生类推:完成89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元 角 分

  3. 5  0      3元5角

  0. 2  0       2角

  0. 1  5       1角5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认识1~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