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1.4.2 认识平面图形

1.4.2 认识平面图形

旧城已冷 点赞 分享
1.4.2 认识平面图形

微信扫码分享

1.4.2 认识平面图形(通用16篇)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篇1

  教学内容: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面在体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一盘沙子、一盒印泥、1~2张白纸、一盒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物体娃娃,认识的,就跟它们打个招呼。好吗?(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棱柱)

  生:你好,长方体!你好……

  师:画到纸上的立体图形,你还能认出来吗?淘气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闯关游戏,你们愿意来试试吗?

  生:愿意。

  师:你们真棒!立体图形都掌握得很好。

  二、探究与体验。

  1、从体上取面,体会“面在体上”。

  师: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摸一摸它们的每个面,有什么感觉?

  生:平平的……

  师:喜欢这些平平的面吗?

  生:喜欢。

  师:那谁能想办法把你喜欢的这些平平的面从这些立体图形上面取下来,展示给大家看。

  生1:老师,你看!我是这样把我喜欢的这个面在沙子上一按,就行了。

  生2:老师,我是在我喜欢的面上涂了印泥,然后再纸上一按,就行了。

  生3:我是把我喜欢的这个面放在纸上,然后用笔沿着它的边滑下来的。

  生:……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把你喜欢的平平的面取下来。

  生取面,分类展示较好的作品,提问作品中的各个面是哪个立体图形上面的哪个面,并指给大家看。

  2、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1)认识长方形。

  师:(手指学生展示的长方形作品)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生:长方形。

  师:对!他们就叫长方形,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生:有四条边,四个角……(反问学生:你是怎么发现的,说出你的方法。)

  师:长方形有四条边,仔细观察相对(师打手势帮助学生理解“相对”是什么意思。)的这两条边,能发现什么秘密?

  生:这两条边是相等的。

  师:看着好像是相等的,那到底是不是呢,还需要我们验证一下。(师生验证结果。)

  归纳总结: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一个新朋友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对边是相等的。

  (2)认识正方形。

  师:(手指学生展示的正方形作品)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生:正方形。

  师: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点?

  生: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正方形也有四条边,四个角。仔细观察正方形和我们刚才认识的第一个新朋友长方形有什么不一样?

  生:正方形四条边都是相等的。

  师:同样,也需要验证!(师生验证结果。)

  归纳总结: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正方形也有四条边,四个角,但是它的四条边都是相等的。

  (3)认识三角形。

  师:(手指学生展示的三角形作品)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生:三角形。

  师:仔细观察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它和刚才认识的这两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一样?

  生:它有三条边,三个角……

  归纳总结: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三个新朋友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4)圆形。

  师:(手指学生展示的圆形作品)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生:圆形。

  师:仔细观察圆角形有什么特点?它和刚才认识的这三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一样?

  生:它没有角……

  归纳总结:我们今天认识的第四个新朋友——圆形没有角,而且它的边不是直的,是弯弯的。

  3、整体回顾。

  师:这节课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图形朋友?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这些新朋友跟我们桌上的这些物体娃娃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

  师总结,并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师: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些新朋友,待会儿我们做一个游戏,看谁对这些新朋友最了解。

  师:我在一个立体娃娃上摸到了一个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是谁呢?

  生:三角形。

  ……

  三、实践与应用。

  1、认识交通标志。

  淘气学了这节课可开心了,他认识了这么多的新朋友,一放学就和他的好伙伴去找这些新朋友玩了,我们也一起去看看。

  师:这些交通标志牌的表面是什么形状?

  2、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还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吗?谁能给大家举例说说?

  3、连一连。

  师:淘气、笑笑、机灵狗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大家的帮助,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生:愿意。

  师:仔细读题,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需,并帮助他们解决。

  4、涂一涂,数一数。(注重学生数的方法。)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小客人,请同学给他们的外衣涂上颜色。(三角形涂成红色,圆形涂成绿色,长方形涂成蓝色,正方形涂成黄色。)并数一数它们的外衣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个数。

  四、课堂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有趣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思考、去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4、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行、三角行和圆,并能准确地说出名称,了解它们的特性。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行、三角行和圆,并能准确地说出名称,了解它们的特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思考、去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平面图形卡片

  学具:各种形状的积木、白纸、彩色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老师的衣服上贴着五颜六色的平面图形粘纸)

  师:小朋友们,陈老师是不是你们的好朋友呢?生:是。

  那你知道我这个大朋友的名字吗?生:叫陈天慧。师:今天,我们这又来了新朋友,你们想不想和它们交朋友呢?交新朋友时,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生:名字、长什么样、住什么地方、好不好……生:那你们想不想和老师衣服上的这些图形交朋友啊?

  二、说一说“新朋友”的名字

  课件出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行、圆。

  师:那你们知道“新朋友”的名字吗?

  三、初步感知,描述“新朋友”的特征

  那它们长什么样子呀?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生1:长方形长长的。师:说得正棒。师顺手从衣服上剥一个长方形贴在学生身上。师:送你一个长方形做朋友。其它的图形依照以上教学。

  四、游戏“搭积木”,探究平面图形的家哪里?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1、先用手摸一摸积木的每个面,再搭。2、讨论平面图形住在立体图形哪个地方?放钢琴曲,小组合作搭积木。“图形朋友”象以上送给表现好的学生。

  五、给“新朋友”拍照片

  出示课件,师:你们想不想给这些新朋友拍张照片呢?生:没照相机怎么拍呀?师:你们有铅笔和白纸嘛,想想办法。学生拿积木、铅笔、白纸探究尝试。学生把行体压在白纸上用铅笔描下来。组织用这种方法描画,然后把图形剪下来。图形朋象送友奖励表现好的学生。

  六、联系生活,找“平面图形的家”

  1、课件出示交通标志,说明这也是平面图形的“家”。说出以下交通标志是什么形状的?出事温馨提示,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说一说,教室里有哪些平面图形的家?

  七、做中得——拼一拼

  观看美丽的图形王国,请小朋友当图形王国的总设计师,用三角形、长方形、正方行、圆进行拼图,设计美丽的图案。

  八、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你能给这节课起个名吗?生:和“三角形、长方形、正方行、圆”交朋友(师板书课题)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34——37页)。

  教材分析:

  《认识平面图形》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辩认、拼组。

  学生情况:

  学生对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已有初步认识,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设计思路: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6、7岁的孩子,他们好动、爱玩,注意力不集中,为了更好地吸引他们,我用统一动漫形象“神侦探柯南”串起本节课的三大环节,帮助柯南破案,参加柯南侦探训练营等活动,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欲,让学生乐学、愿学、玩中学。

  同时,在设计时,我遵循了学生认识图形的规律,从立体到平面,利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这四种立体图形,通过摸一摸、找一找、描一描、分一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地感知认识平面图形,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区别,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观察、操作、思考、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会“面在体上”。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态度,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说出名称、能正确地分辨、直观感知其特征)

  突破方法:通过实物感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突破方法:通过课件演示和实物感知,使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准备:

  教具:四种平面图形、课件。

  学具:四种立体图形、四种平面图形、剪刀、墨水、纸。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1、介绍柯南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大家熟悉的小伙伴,他是谁呢?(演示课件)他可是个大名鼎鼎的侦探,你们愿意同他一起去破案吗?

  2、寻找线索

  师:今天图形王国里同时发生了四件抢劫案,柯南寻找到了两条相当重要的线索。

  线索一:罪犯是图形王国里同一家族的成员。

  线索二:它们都只是 、 、 、 的一个平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将学生喜闻乐见并感兴趣的漫画人物——“神侦探柯南”引入课堂,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向。)

  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

  1、分析线索

  画外音(柯南说):为了分析案情,我给大家带来了以上的立体图形,请你们从中挑选自己最喜欢的拿到手里,谁来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生1:我拿的是长方体。

  生2:我拿的是正方体。

  生3:我拿的是圆柱。

  生4:我拿的是三棱柱。

  师:你连三棱柱也认识了,真是了不起!

  师:请你摸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跟小组的成员说说。

  全班交流:

  生1:摸起来硬硬的。

  生2:摸起来滑滑的。

  生3:摸起来弯弯的。

  生4:摸起来平平的。

  师分别拿起圆柱和正方体:对呀,像这样弯弯的面,数学上称它为曲面;而这样平平的面,称为平面。

  2、寻找罪犯

  师:(课件出示长方体),第一个罪犯就住在长方体里,你能将它找出来吗?它是什么图形?

  生: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

  师:摸一摸这个长方形,有什么感觉?

  生:平平的、滑滑的。

  师:你还能从哪个物体上找到长方形呢?

  生:从三棱柱上也能找到长方形。

  师:从长方体和三棱柱上找到了长方形,那么你能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找到其它的图形吗?请四人小组,找找看。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它物体上找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结合小组汇报的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1)从正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2)从圆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3)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哪些图形会是罪犯?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3、验证结果

  (1)描一描

  师:小朋友真能干,已经在立体图形上找到了平面图形这个犯罪团伙,而且也找到了具体的罪犯。为了验证我们分析的结果,请你将这些图形从立体图形中搬到纸上,你有什么好办法?

  小组的成员互相讨论。

  全班交流

  生1:可以把这个面按在纸上,然后用笔沿着边缘描下来。

  生2:可以把这个面按在纸上,然后沿着边缘折起来。

  生3:可以在这个面上沾些墨水,再印在纸上。

  生4:可以把这个面贴在纸上,然后沿着边缘剪下来。

  ……

  师:你们真爱动脑,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现在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图形,把它搬到纸上,然后将它剪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

  师:你们说剪下的图形和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立体图形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生1:不一样。

  生2:立体图形不只一个面,这些图形只有一个平平的面。

  生3:立体图形能站立,平面图形不能站立。

  生4:这些平平的面都是立体图形的一部分。

  师小结:像这些图形都是平平的,我们称为“平面图形”。(板书课题)

  (2)分一分

  师:这些图形你能不能给它分分类?想一想,想好后跟小组内的成员说一说每一类图形的特征。

  学生互相交流

  师:请各小组将组内的作品按形状分类,再在每类中选一个最漂亮的图形,小组长按要求贴到黑板的相应位置上。

  (3)判一判

  师:仔细观察,你认为他们有没有贴错地方的?

  学生判断、说理、纠正。

  师:小朋友,验证结果表明,你们找到了真正的罪犯。老师觉得你们太了不起啦!

  (设计意图:1、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感知其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感知“面从体来”;同时,通过小组内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补、互学,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3、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在“描一描”过程,设计让学生想方法将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搬到纸上,为学生提供具有充分再创造的通道,可以激励学生进行再创造的活动。同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物体描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分一分及判一判的安排,主要想让学生对图形有更增进一步的认识。)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师:柯南谢谢小朋友们帮他一起抓到了罪犯,你们还想参加他的侦探训练营吗?

  1、第一关:观察能力训练(课件演示)

  (1)涂一涂

  师:看,这些图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你们愿不愿意给它们穿上它们喜欢的衣服?(完成教材36页第1题)

  (2)数一数

  ①师:(课件出示蜻蜓图)这只蜻蜓是用哪些图形拼成的?每种图形分别有几个?(让学生完成教材36页第3题)

  ②反馈、订正。

  (设计意图:涂一涂和数一数不同的方式,对各种图形的辨认进行了巩固。体现学习数学的乐趣,有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进行了观察能力的训练。)

  2、第二关:操作、合作能力训练

  师:你觉得蜻蜓图拼得漂亮吗?想不想动手来拼一拼?先想一想你要用这四种平面图形拼什么,跟小组内的同学说说,再一起动手。

  ①学生合作拼图

  ②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合作完成自创一幅喜欢的图案,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探索与创造的空间;通过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说促思,以动促思,这样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再创造,实现了真正的数学学习。)

  3、第三关:找生活中学过的平面图形。

  (1)说一说

  师: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教材35页做一做第一题)

  生1: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2:开关的面是正方形的。

  生3:铅笔有一个面是圆形的。

  生4:三角板的一个面是三角形的。

  ……

  (2)(课件演示:各种交通标志牌)

  师:这些交通标志牌各是什么形状的?表示什么意思?(渗透交通安全法规教育)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切入,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一方面可以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在生活中观察和探究数学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4、毕业留念

  师:恭喜你们通过了这几关,柯南送给你们每人一张毕业留念,你们能用桌面的立体图形,在上面画出自己喜欢的图画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立体图形画出自己喜欢的图画,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提高动手能力,通过这种学生很感兴趣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并获得创作的成功感。)

  四、总结评价。

  1、学生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说一说你最成功的是什么?

  2、老师补充:从达标情况,情感,态度等方面总结。

  3、师:假如你是老师,你会给大家布置什么作业?

  (设计意图:把总结、评价都先让学生自己来归纳,目的是让学生懂得“知识学习应该有一个总结评价的过程”。)

  五、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三角形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说出名称、能正确地分辩、直观感知其特征)。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5页的内容。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参观“图形王国”。

  a.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认识物体一课中认识了四种图形,它们都住在图形王国里(课件演示),请大家认一认,说一说。

  b.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王国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有平面图形家族(课件演示──出示□△○),谁认识它们?请介绍一下。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图形──板书课题。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观察发现,感知“面在体上”。

  a.观察操作。

  师:你能从桌面上的这些物体上,找出这样的图形吗?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b.引导发现。

  师:你们刚才找的这些图形它们的家是安在哪里?

  c.课件演示──面在体上及分离过程。

  2.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a.启发“再创造”。

  ①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些图形的家都安都在立体图形上,你能独立想办法让他们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住在纸上吗?

  ②学生独立思考。

  ③汇报交流(描、印、折、画)。

  ④看书第34页,你们想的办法和书上的小朋友一样吗?

  ⑤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想出的办法比书上的小朋友还要多,真棒!

  b.动手操作。

  ①提要求。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印一印或描一描?要求:小组合作完成;A、每组至少用两种方法来制作。B、每种图形至少要有2个。C、每组都有一叠纸,每张纸只描或印一个图形。D、请小组长先分工,再动手做。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好。

  ②小组合作。

  ③准备交流。

  ④全班交流:我们小组采用了哪些方法……其他小组补充并给予评价。

  ⑤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帮助把这些平面图形的家安到纸上。

  b.分类(渗透图形特征的认识)。

  ①师:现在请各小组从组内的作品中,每种选一个最漂亮的图形按要求贴到黑板上。

  ②学生分类。

  ③评价──他们分对了吗?

  ④抽象。

  ⑤变式。

  师:小淘气也有3个图形,你们看它放在哪里比较合适?为什么?

  3.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思考、探索、操作,把平面图形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留在纸上,还懂得通过观察各种图形的细微不同来辨析各种图形的类型。

  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1.游戏1。

  a.师说出平面图形的名称,生根据要求举起图形。

  b.抢答:教师出示各种图形,学生抢答(说出图形的名称)。

  c.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辨析(师分别说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名称,学生按要求出示相应的图形。)

  2.游戏2。

  三个人一组分角色做游戏(一人蒙眼睛,一人摸,另一个当小老师出题并作评价。)

  3.说出以下交通标志是什么形状的?(课件演示、渗透交通安全法规教育。)

  4.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教室里面,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学生可以离开座位去观察、去寻找)。

  a.学生观察,寻找。

  b.全班交流。

  5.想一想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的吗?

  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你最成功的是什么?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大家留什么作业 ?

  专家评析

  本教材的设计遵循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规律:立体→平面→立体。学生在这之前,通过“认识物体”一课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这四种立体图形。同时,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观察、操作、思考、再创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知是通过操作、实验而获得的。本课的教学设计,能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好地体现孔企平教授提倡的数学学习是“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的特点。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这是人教版一年级实验教材的一个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在“趣”上下功夫。如:在课的导入  时,教师创设情景,引领学生参观“图形王国”,巧妙地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立体图形,自然地过渡到平面图形的认识;在探索阶段,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景中,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巩固拓展时,创设了让学生“举、辨、摸、找、说”的游戏活动,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2.独立思考,有效合作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的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的本质特征。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自主地思考。本课教学中,教师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尤其是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时空,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观察、发现”或是“探索创新”或是“巩固深化”或是“联系实际”,者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或再组织讨论交流。这样的交流讨论,是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进行的,因而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在本课的教学过程 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具有充分再创造的通道,激励了学生进行再创造的活动。具体采取了以下的策略:第一,设计既富有童趣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创造的欲望。教师这样设问:“这些图形的家是安在哪里?”“你利用桌上的材料想办法帮它们把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单独住到纸上吗?”学生经过积极、自主地思考,创造了不少的方法,有的孩子说:“可以把这些盒子放在纸上,用铅笔沿着盒子周围画一圈。”有的孩子说:“可以沾一些印泥,再扣在纸上。”有的孩子说:“可以把纸包在盒子的周围,用手使劲折,就有一个图形的痕迹了。”还有的孩子说:“还可以把盒子放在纸张下面,用铅笔描”……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第二,提供材料,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再创造”。课前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印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物体,以及印泥、纸张、剪刀等学习材料。课中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做数学”,在做中创新,在做中“再创造”。第三,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探索与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尽量释放创造的潜能。这样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再创造”,实现了真正的数学学习。

  执    教: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  温丽丽

  指导教师: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  苏惠珍

  评    析: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  苏惠珍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由欣赏入手,引入新课

  师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幅图画,请大家来欣赏一下。(师出示图画:《牧童骑黄牛》)感觉怎么样?

  【这样的设计富有童趣,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激发起他们想深入探究的欲望】

  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画是怎样做的?(生观察后进行回答)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既然这幅美丽的图画是由各种各样的图形拼成的,那你们能不能试着把这些图形分分类?(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汇报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给每一类图形起上名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同时从图画上 对应的图形贴在课题下相对应的位置。(在此过程中,注意让学生说明命名的理由,从而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体会到从实物中抽象出平面图形,为下面寻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奠定了的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 师:小朋友,你们能不能说说各种图形是什么样子?

  【通过简单的描绘使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各种平面图形的表象】

  (二) 师:这些图形平日都藏在哪呢?(学生感到困惑)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你们就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大家凑在一起玩一玩。玩的时候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先用小手摸一下这些形体的每个面(师边说边实物演示),然后再玩。

  在学生玩的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巡回指导。玩过后,学生汇报交流。由此发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存在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中。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体会到“面在体上”】

  (三) 师:大家想不想给这些新朋友拍一张照片呀?(手指课题)对呀,没相机可怎么拍呢?我想这个问题可难不倒大家。小组同学在一块商量商量。学生通过讨论很容易就能想到把物体压在白纸上,用笔沿着物体的轮廓描下来,就可以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为了拓展学生的思路,教师可以适当加以补充说明:其实也可用印泥在纸上印出这些图形,也可把物体按在橡皮泥上印出这些图形。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从“体”中抽象出“面”】

  (四) 师:其实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家。我们教室就有很多,你们找找看。找完后,再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找一找。

  【借助寻找生活中的几何图形,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与理解】

  三、实践操作

  让学生用今天认识的这些平面图形进行组合拼贴,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展示作品时让学生进一步说明是用什么图形拼贴的。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摆一摆等操作活动,更加深入认识和理解各种平面图形,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课堂总结

  师:如果每位同学都能和新朋友长期交往下去,你还会发现他们更多的奥秘。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把课堂进行延伸)

  教学反思 : 在进行这节课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平面图形有一个更深的理解,我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用平面图形做粘贴画’。第二天作业交上来一看,同学们做的还不错。我想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会对平面图形有一个更深的了解。会更爱这些可爱的平面图形。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篇6

  《认识平面图形》预设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一册p34~p35。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

  2.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感知到图形的形状不受其大小、颜色和摆放位置的影响,能正确分辨各种类型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实践操作的能力。

  4.通过欣赏、拼摆平面图形,让学生感受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分辨各种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白纸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案,导入新课。

  师:这像什么?(轮船) 这是老师用各种图形拼成的,你认识这些图形吗?

  生一一指出,教师随机出示用彩色卡纸做成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展示在黑板上。□、○、△、

  二.实践操作,体验“面在体上”

  1.感知“面在体上”

  师:你能在我们昨天学过的立体图形中,找到这四个图形吗?

  2.体验“面在体上”

  师:每个小组由小组长安排每人选一个立体图形在纸上画出至少两个图形。

  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画图。

  画图时要注意的几点:线要画直,线与线之间不能有缺口,要有一个点。

  3.展示图形,认识图形的特征

  选取学生画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在黑板上展示。

  分别说说你刚才用立体图形画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或者说

  有需要注意的地方要告诉大家的?

  认识图形的特征:

  正方形:有四条直直的边,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角;

  长方形:有四条直直的边,两条对边相等,有四个角;

  三角形:有三条直直的边,三个角;

  圆:线都弯曲的,没有角;

  4.给图形分类,正确分辨图形

  师:老师也画了一些图形,谁来帮它们分分类呢?

  生分类

  师小结:图形的形状是不受大小,颜色,摆放位置的影响而改变的。(课件

  演示图形的分组)

  三.联系生活,找图形

  师: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老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表达,是一个面,而不是一个立体。)

  四.欣赏图案,听故事

  师:七巧板可是七块神奇的板,因为它们可以拼成各种各样的图样,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个《守株待兔》的故事,来看看七巧板的奇妙。

  (课件演示)

  师:课后,小朋友们也用七巧板去拼一拼,看看可以拼成什么有趣的图案。

  设计说明: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学生,吃透教材,对课上所要解决的问题均要有一个估测,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基础。课前我了解到学生在学前已经会认简单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所以我直接出示这几个平面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对儿童来说,空间观念是从经验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学生的经验是他们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同时,发展空间观念的基本途径是多样的,这些途径包括生活经验的回忆,实物观察,操作活动,想像与表达活动等。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实际观察和操作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必要手段。在设计上,我是按“观察,感知面在体上——动手画,体验面在体上——说一说,联系生活找图形”来学习的,在课堂上渗透空间观念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篇7

  (一)

  《认识平面图形》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一堂比较抽象的课,他们还不能深刻去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我制作了一个较为生动有趣的课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平面图形是由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来的,让他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知识都与我们数学是息息相关的,培养他们多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在本节课开始,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我设计了一个各种立体图形娃娃去看望小狗探探这一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从中复习了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因为立体图形娃娃们比较调皮,把小狗探探的家弄得满地都是脚印,希望同学们帮它弄干净——就是找出各种脚印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图形。这样的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让学生自己去找出立体图形相应平面图形,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是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本节课的第二环节是印图形,先让学生思考一下有哪些办法可以得到立体图形身上的平面图形,激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最后是定下一种方法——画图形,把画好的图形贴到黑板上,这一环节使整堂课的气氛活跃起来,本节课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区分好正方形与长方形,圆与球;为了让学生正确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我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一张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白纸,为了告诉学生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我叫学生沿着中线上下,左右对折,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过程中感受到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对折完长方形后我叫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按刚才的方法对折正方形也得到同样的结果,到底怎样区分它们两个了,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最后有一个学生发现沿着对角线折时,正方形四条边都能重合,得出了正方形四条边是相等的;在教学圆与球的区别时,我告诉学生球可以到处滚,但圆只能沿着一个方向滚,只是这样跟学生讲解过于抽象,于是我找了一个可以切开的球,先让球到处的滚,接着把它分开两半,把球的一个面展示给学生看,让它们深刻感受到圆是球的一个面。最后就是联系生活让学生自由发言,想想在哪里曾经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本节课设计较为严密,能捉住重点,难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来着重去讲解,能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让学生感悟平面图形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但是有些地方仍然做得不太好,让学生把画好的平面图形贴到黑板上,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板书设计上不大好,应该先帮学生分好类,老师先在黑板上贴好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二)

  《认识平面图形》这个教学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之后进行学习的,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这节课我的安排是这样的:

  1、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复习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引入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平面图形。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我又先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并摸一摸、画一画这些立体图形的的面,让学生经历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体会“面”在“体”上,

  2、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第二个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各个物体的面。在上面的环节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通过合作操作,在玩中学、学中玩,乐此不疲,把任务完成得比较理想。

  3、动手设计美丽的图案,并且在小组里面说一说自己的设计。学生兴致很浓,个个都参与其中,乐此不疲。

  整节课学生都在想学乐学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在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时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房子图,思维还是没有得到拓展开放。所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引导加强。另外,我在教学中没有把握好时间,导致没有时间将四种平面图形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说出名称、能正确地分辩、直观感知其特征)。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35页的内容。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参观“图形王国”。

  a.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认识物体一课中认识了四种图形,它们都住在图形王国里(课件演示),请大家认一认,说一说。

  b.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王国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有平面图形家族(课件演示──出示 □△○),谁认识它们?请介绍一下。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图形──板书课题。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观察发现,感知“面在体上”。

  a.观察操作。

  师:你能从桌面上的这些物体上,找出这样的图形吗?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b.引导发现。

  师:你们刚才找的这些图形它们的家是安在哪里?

  c.课件演示──面在体上及分离过程。

  2.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a.启发“再创造”。

  ①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些图形的家都安都在立体图形上,你能独立想办法让他们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住在纸上吗?

  ②学生独立思考。

  ③汇报交流(描、印、折、画)。

  ④看书第34页,你们想的办法和书上的小朋友一样吗?

  ⑤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想出的办法比书上的小朋友还要多,真棒!

  b.动手操作。

  ①提要求。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印一印或描一描?要求:小组合作完成;a、每组至少用两种方法来制作。b、每种图形至少要有2个。c、每组都有一叠纸,每张纸只描或印一个图形。d、请小组长先分工,再动手做。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好。

  ②小组合作。

  ③准备交流。

  ④全班交流:我们小组采用了哪些方法……其他小组补充并给予评价。

  ⑤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帮助把这些平面图形的家安到纸上。

  b.分类(渗透图形特征的认识)。

  ①师:现在请各小组从组内的作品中,每种选一个最漂亮的图形按要求贴到黑板上。

  ②学生分类。

  ③评价──他们分对了吗?

  ④抽象。

  ⑤变式。

  师:小淘气也有3个图形,你们看它放在哪里比较合适?为什么?

  3.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思考、探索、操作,把平面图形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留在纸上,还懂得通过观察各种图形的细微不同来辨析各种图形的类型。

  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1.游戏1。

  a.师说出平面图形的名称,生根据要求举起图形。

  b.抢答:教师出示各种图形,学生抢答(说出图形的名称)。   

  c.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辨析(师分别说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名称,学生按要求出示相应的图形。)

  2.游戏2。

  三个人一组分角色做游戏(一人蒙眼睛,一人摸,另一个当小老师出题并作评价。)

  3.说出以下交通标志是什么形状的?(课件演示、渗透交通安全法规教育。)

  4.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教室里面,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学生可以离开座位去观察、去寻找)。

  a.学生观察,寻找。

  b.全班交流。

  5.想一想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的吗?

  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你最成功的是什么?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大家留什么作业?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说出名称、能正确分辩、直观感知其特征。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说出名称、能正确分辩、直观感知其特征。

  教学难点:体验“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教具、图形卡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参观“图形王国”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在认识物体一课中认识了四种图形,他们都住在图形王国里,请大家认一认,说一说。

  学生认说

  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王国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有平面图形家族。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谁认识它们?请介绍一下。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图形——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观察图形,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师:你能从桌面上的这些物体中,找出这样的图形吗?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同桌之间说一说。

  同桌交流。

  (2)引导发现

  师:你们刚才找的这些图形它们的家是安在哪里?

  (3)课件演示——面在体上

  2、自主探索

  (1)从立体图形中找平面图形

  师:刚才小朋友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些图形的家都安在立体图形上,你能独立想方法让他们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住在纸上吗?

  学生独立思考

  反馈:画、印、描、折

  看书p34,你们想的方法和书本上的小朋友的一样多吗?

  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出的办法比书上的小朋友的还要多,真棒!

  (2)动手操作(画一画)

  a提要求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印一印或描一描?要求:小组合作完成。1、每组至少用两种方法来制作。2、每中图形至少要有2个。3、每组都有一叠纸,每张纸只描或印一个图形。4、请小组长先分工,再动手做一做。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好。

  b小组合作

  c全班交流

  d小结:刚才小朋友通过小组合作,帮助把这些平面图形的家安到了纸上。

  (3)分类(渗透图形特征的认识)

  师:现在请各小组从组内的作品中,每种选一个最漂亮的图形按要求贴到黑板上。

  学生分类

  评价——他们分对了吗?

  师“小淘气也有3个图形,你们看它放在哪里比较合适?为什么?”

  (课件显示:梯形、椭圆、菱形)

  小结:刚才小朋友们通过想一想、做一做,把平面图形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留在纸上,还懂得通过观察各种图形的细微不同来辨析各种图形的类型。

  三、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1、游戏

  (1)教师说出平面图形的名称,学生根据要求举起图形。

  (2)抢答:教师出示各种图形,学生抢答(说出图形的名称)

  2、说出以下交通标志是什么形状的?(课件直观演示,渗透交通安全法规教育)

  紧急出口、停车场标志、注意安全、禁止驶入标志、禁止烟火、注意行人标志

  3、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教室里面,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

  4、师:想一想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的吗?

  5、用今天学的平面图形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你最成功的是什么?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大家留什么作业?

  五.教学后记

  考虑到一年级孩子年龄还小,又观察到他们平时大都喜欢画画,因此上这堂平面图形课之前,我就决定要把数学与美术整合起来,让孩子们能在快乐中学好数学。于是,特别安排了动手操作部分,让他们通过画、印、描、折,体验“面在体上”;再让学生用所学的平面图形的组合在一起,画一副自己喜欢的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达到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篇10

  教学理念:

  一、注重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我们的智力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是用各自独特的组合方式把各种智能组装在一起,在本课教学中力求根据不同的学生智力特点来进行创设情境,设计安排教学活动,采用能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并给每个儿童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智能,如加强师生间及学生间的对话与交流,来发展语言智能;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人际关系智能等。去开启儿童的智慧之门,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在教学中给学生大量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知识的海洋。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要获得必要的数学,要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发展所必要的数学知识,还要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认识平面图形》一课时,注意发挥学生想象力来认识图形,设计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他们的与人交流合作意识。

  三、教学具体目标的制定:

  《认识平面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中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在本课中要使学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数学思考方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3、在解决问题方面,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立空间观念。

  4、情感态度方面,通过设计拼组图形的动手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对图形产生好奇心,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演示:图形王国

  同学们,我们昨天在图形王国里认识了四个新朋友,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指名回答

  他们都是立体图形,今天我们还会结识几位好朋友,你们愿意吗?

  2、课件演示: ,

  谁认识它们?

  3、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观察发现感知“面在体上”。

  (1) 这些平面图形的家安在哪里?

  (2) 课件演示——面从体上分离的过程。

  2、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 启发“再创造”

  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些图形的家都安在立体图形上,你能想办法让他们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放在纸上吗?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交流,师生一起小结。

  (2) 动手操作。

  学生分小组利用手中的立体图形学具,沿着表面的边缘画出图形,比一比,哪组合作得好。

  (3) 分一分。

  请各小组从组内的作品中,选出几个漂亮的图形按要求贴在黑板上,学生放图形并评价。

  (4) 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各是什么样子的?

  三、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1、游戏

  (1) 教师说平面图形的名称,学生根据要求举起图形。

  (2) 抢答:教师出示各种图形,学生说名称。

  2、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

  3、想一想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形。

  四、总结与练习。

  1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

  (1) 说出交通标志是什么形状的?(课件演示:交通标志)

  (2) 给各种图形涂上不同的颜色。

  (3) 数图形

  (4) 分组进行拼组图形游戏。

  让学生利用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拼组自己喜欢的图案。并加以解说。

  教师:同学们用我们学过的图形创造出了美丽的作品,哪一组愿意先把你们的作品拿到前面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甲:我们拼的是“神州五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的一瞬间,我长大了也要当一名宇航员,代表中国乘着飞船去遨游太空,去探索太空中的奥秘。

  学生乙:我们组拼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村,有许多的外国小客人来做客。我正在给他们介绍进入奥运村路线。

  学生丙:我拼的是未来的安达小学。

  教师:老师发现了学校花坛的位置好象太高了。

  学生丙:这是我发明的空中花园,同学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更多的鲜花。

  教师:你可真有创意,老师希望的梦想早日实现。

  回顾与反思:

  本节课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并且认识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学生在学习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实物表面是各种图形,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小组合作拼组图形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在汇报成果时,他们又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从培养学生多元智能来看,学生在这节课中语言智能、逻辑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通过本节课教学,觉得要想成为新课程标准下的合格教师,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智能,要想开展有智慧的教育,首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自身的角色,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重视学生的个性和谐、健康地发展,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发挥好主导作用,提高自身评价能力,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以欣赏者心态去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扩大他们的发展空间,真正做到给他们的想象插上翅膀,有勇气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篇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2、过程与方法:培养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各种平面图形的实物、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摸物体,说形状。

  (将各种大小不一的平面图形放在一个袋子里)

  摸一摸,说说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由回答。

  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

  全班交流。

  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讣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找出长力形、师问:“你还能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a)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b)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c)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

  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的是什么。学生评价结果。

  四、实践运用。

  出示36页,说:“这些美丽的图形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五、图形拼组。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拼好后,学生自由参观,进行评价。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展示部分优秀作品。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篇12

  课堂实录:

  一、运用现实素材引入新知

  1、说说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①师:昨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

  生:黑板是长方体。教室里的音箱是长方体。

  (学生指着教室前面桌子上圆柱形的杯子)这个杯子是圆柱。

  我家的冰箱是长方体。……

  ②让学生从桌面上的各种立体图形中找出喜欢的物体。

  谁来告诉大家,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我找的是圆柱

  生:……(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在黑板上贴上圆柱、长方体、正方体)

  生:我找的是三角体(一个学生拿出三棱柱)

  师:这个呀不叫三角体,这叫“三棱柱”。(让学生跟读名称)

  2、摸物体的面,感觉面。

  师:这些都是我们自己认识的物体,请小朋友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有什么感觉?把你的感觉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请学生摸物体的面,把感觉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学生摸各物体的面,并和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觉)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

  生:摸起来平平的。

  生:摸起来滑滑的。

  生:摸起来有点尖(这个学生摸到三棱柱的棱上去了)。

  师:哦,你这不是面,你这是三棱柱的棱了。还有吗?

  生:我觉得有的摸起来滑滑的,有的摸起来有点次次的。

  师:那是不是平平的呀?

  生:是的。

  生:有的面摸起来圆圆的。……

  (评析:这环节的设计,既是对旧知的复习与巩固,也是给新知的铺垫和“热身”。由于立体图形的认识仅仅是前一节课的内容,部分学生可能对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体会得还不够,因而对其形状和名称还不是很熟悉,通过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有一个重温旧知的机会,也可对旧知有一个巩固的作用;这环节又给新知的展开搭建了一个平台,因为后面的各个环节中所要学生操作的如摸、找、说、画等都是在本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感受“面”从“体”得

  1、认识长方形

  ①从长方体上认识长方形

  师:小朋友通过摸一摸,发现这些物体有的面是平平的,有的面是圆圆的。 但是谁知道长方体的面是个什么图形吗?

  生:长方形(大概有一半的学生回答)

  师:真棒,这么多人都知道。 那现在 我们可以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找到长方形。

  ②在长方体上找长方形

  师:现在请小朋友从桌面上找一个长方体。(学生动手找) 你能从自己手中的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吗?

  生:我在盒子里找到了一张纸,把纸折起来是一个长方形。(因为我提供的是一些药品包装盒,有些盒里边有说明书。)

  生:我在这个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边指边说)……

  ③摸一摸找到的长方形

  2、认识其他图形

  ① 找面

  师:刚才大家都找到了长方形,那么你们能不能从其他的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

  生:我在圆柱上找到了圆。……

  生:我在长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师:咦,找到正方形?你能把你手里的长方体那起来给其他小朋友看看吗?哦,小朋友们都看一下,原来这个长方体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它的两头都是正方形的。这位小朋友真棒,找得太好了。还有其他的吗?

  生: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长方形。

  师:(装出很奇怪的样子)三棱柱上有长方形吗?在哪呢?

  生:有,在这里。(边摸边说)

  师:太棒了,连三棱柱上的长方形都能找出来。

  (评析:以上环节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在“扶”的部分里,由于学生在幼儿园里已经接触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也已经知道它们长的是什么样,因此我直接让学生体会“面”与“体”的关系,把“面”从“体”上“剥落”下来,这样既直观又让人印象深刻。然后让学生找和摸长方形,主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的感觉。在“放”的部分里,安排了“找”和“说”两个内容。“找”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在长方体上找到正方形,在三棱柱上找到长方形,这样的话,经过教师的点拨就可让学生体会到一个立体图形上可能会有多种面存在,并非是单一的。这样也达到了“放”的目的。“说”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语言的完整性和逻辑性,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基础。)

  ②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并揭题

  师:(指着贴出的图形)这些都是小朋友找到的图形,认识它们吗? 咱们一起来读读看这些图形的名称。(生读)大家比比看今天认识的图形和昨天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生:长方体长长的,长方形扁扁的。

  生:圆柱鼓鼓的,圆扁扁的。

  生:正方体有六个面,正方形只有一个面。

  生:……

  师进行小结并揭题板书:认识平面图形

  三、学会用“体”描“形”

  1、画各种形状

  师:请小朋友利用桌面上的物体在纸上描出今天学过的图形。同一小组的小朋友也可以互相合作。不会画的可以看书第34页。

  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分类

  师:请各小组从自己的作品里选两个最漂亮的图形贴到黑板上。自己可要想好了要贴到哪里。

  (评析:本环节我应该让学生说出得到平面图形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沿着立体图形的边画,可以用剪刀剪下立体图形的一个面,也可以用印泥印等。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了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最后让学生把自己得到的平面图形贴到黑板上的相应位置,既是对平面图形特性的进一步感知,也是对分类知识的初步渗透。但是,在这一环节里,我没有为学生准备这么多的材料,如剪刀印泥等,也没有引导学生说出得到平面图形的多种方法,只是让他们用描的方法,使整节课缺乏亮点。)

  四、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1、找一找

  师:谁能说说咱们身边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大家可以出座位在教室里找,也可以说说家里、路上所看到的。

  师:谁起来对大家说说?

  生:……

  (评析:这样既丰富学生对图形的感知认识,更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拼一拼

  小组合作,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设计一幅美丽地图画。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回家找找看,有哪些物体的面也是今天学过的这些图形的样子的,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好吗?

  (评析: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在这里教师留了一个让学生与父母交流的空间,既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去体会平面图形的特性,也让父母参与了孩子的学习活动,可谓一举两得。)

  课后反思及分析:

  教材把认识平面图形的内容编排在《认识立体图形》之后,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等方法,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这样安排既蕴含了面与体的关系,使学生在整体上直观认识这几种平面图形,也符合了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1、学生在“摸一摸”的活动中对面的感知不够,我的引导也不够到位,如学生说出有的面是有点粗粗的,次次的,而有的面是滑滑的,我没有及时指出这是材料的质地问题,而是直接把话题引到“面是不是平平的”上来。这样对平面图形的“平”字的理解就有点不够。

  2、在设计“面”由“体”得时我没有为学生准备这么多的材料,如剪刀、印泥等。也没有引导学生说出得到平面图形的多种方法,比如用印泥印、用剪刀剪下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用铅笔沿着立体图形的边描等,大部分学生直接用铅笔沿着物体的面的轮廓画。这样的结果体现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来说是打了折扣。

  3、在“说说生活中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这一问题时,我觉得虽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但还不够展开,没有引导好学生天南地北地把生活中的资讯加以搜索并给以发挥,如果展开得好的话既丰富学生对图形的感知认识,更能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篇13

  传统几何教学把知识的获取和逻辑思维的发展作为主要目标,非常强调几何的推理价值。因此,我们传统的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把智力或思维的发展看成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这样的课程难以鼓舞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这样的课程学生只能被动的参与,难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案例(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设计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4、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分别出示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让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

  2、同桌互相用自己准备的学具说说是什么图形。

  3、摸一摸每个物体的面,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反馈)

  (面是平平的、滑滑的、方方的、长长的、有4个角、有3个角等)

  4、揭示课题:像同学们摸到的平平的面我们把他们叫做“平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平面图形”(板书课题)和他们做好朋友好吗?

  二、探究新知

  1、请小朋友拿出你最喜欢的物体,把他的面在纸上描下来。(可以同桌合作,或请教老老师同学)

  2、反馈 (1)你是从哪里描下它的?

  学生1:我从圆柱体那里描下了-----

  学生2:我从正方体那里描下了-----

  学生3:我从长方体那里描下了-----等

  (2)你还可以从哪个物体中描下了 正方形或长方形等?(把他们都描出来)学生尝试从其他物体中去寻找

  (3)反馈

  3、将学生描出来的图形进行展示

  (1)小组合作,将这些图形分类。

  (2)说一说你是怎么样分的。(展示按形状分类的图形)

  (3)请你给这些图形取个名字

  学生:方面 长面 圆面 长方面等等

  (4)小结各种图形的名称

  (同桌互相叫一叫他们的名字)

  (4)比一比:我们今天认识的长方形和长方体、正方形和正方体、圆柱体和圆,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深化

  1、在生活当中,你见过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些新朋友吗?谁来说一说?(先小组里说,然后全班反馈)

  2、(出示交通标志)这些图形你在哪里见过?知道他们的意义是什么吗?(进行安全教育)

  教后反思:

  这堂课是以往我倾向以教师为主体,按照教师思路设计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风格的体现。

  例1:引入部分,我本意是想通过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学习中有生活,生活中有学习,数学源于生活。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面在体上”的知识。但这样设计的结果使得学生在我的预设中消极的复习已有知识,学生是被动的。没有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碰撞,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渴求欲望。

  例2:探索新知部分,体验“面在体上”是本节课的重点,这部分的设计我力求活动性、开放性,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但在设计的过程中我用“请同学把你喜欢的物体的一个面描在纸上”这样一个问题来开始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一大败笔。因为这样局限了学生的思维(面从体上的分离不是只能用描的方法),学生用是用老师给的方法消极的感知,并没有用自己的方法去积极的探究。没能充分的体现出课堂的开放性。课堂的开放不仅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开放,更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开放、学生获取经验的途径的开放。这里如果设计成让学生自己找方法把物体的面放在纸上,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指出,把握实物与相应的平面图形、几何图形、展开图形和三视图的相互转换关系不仅是一个思考过程,也是一个实际操作的过程。如何将这一过程符合低段年级学生所需要(学习素材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是我对这堂课重新设计的目标。

  案例(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和圆。能根据他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来。

  2、通过摸、找、说、拼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协作精神,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教师在一个布袋里摸几何体,并叙述摸到物体的特征,请学生猜一猜老师摸到的是什么?

  2、在自己带的实物中找到和老师描述的一样的物体。

  3、在自己的学具中找一样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摸一摸他的面,在小组里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4、全班小结反馈:面是平平的有4条边或边是圆圆的等

  5、揭示课题“平面图形的认识”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观察发现,感知“面在体上”

  a 你能在学具中找到这样的图形吗?

  b课件演示:面在体上 和 分离过程

  2、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a启发“再创造”。电脑是这样把面放到了纸上,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把你最喜欢的物体的面也放到纸上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间交流

  b总结方法:印 描 画 等方法

  c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用你喜欢的方法把面放到纸上,(比一比哪组用的方法多,哪组移出来的面多)

  d展示 交流

  e独立思考,给展示的面分类,说一说你是怎么样分的。请你给他们一个名字(大小分 大面 小面 形状分 长面(长方形)方面(正方形)园面(圆形)等)

  三、联系实际,巩固深化

  1、老师说出平面图形的名称,请学生根据要求举起图形

  2、教师出示图形让学生抢答是什么图形

  3、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教师分别说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请学生按要求出示相应的图形)

  4、找一找:你身边的平面图形

  四、应用知识,美化生活

  1、多媒体展示平面图形拼组的图(感受美)

  2、用学具“七巧板”拼组你喜欢的图形,比比谁最漂亮

  2、欣赏成果

  设计意图: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的浓厚程度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这节课里我非常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如:(1)在导入新课的活动中,是从学生的认知和生活实际出发来重新组建。通过摸一摸,猜一猜,充分调动学生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的积极性。一方面让学生找准上节课所学的几何体的认知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在充满趣味和挑战性的活动中,身心参与,思维被激活,充满了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2)应用知识美化生活中, 通过欣赏平面组合图形和让学生“拼图”,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中也存在着美,应用数学知识也能创造美。

  2、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也是数学的本质特点。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将学生的自主思考贯穿全过程。合作交流在学生独立思考以后这样的交流才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大大提高合作的效率。数学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这里我有意识的为学生提供了再创造的通道,激励学生再创造的活动。如(1)“电脑是用这样的方法把面放在了纸上,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法呢?”(2)“独立思考,给你展示的图形分类,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样分的?想一想,请你帮那些图形取个名字。” 这样激发了学生再创造的欲望。引导学生用手中的材料“做数学”在做中“创新”“再创造”。在这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只是活动的组织者。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生与生思维的碰撞,一个方法比一个方法更有新意,一个比一个结论更加精彩。试想,如果学生没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创新的萌芽又怎能长大?

  3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1)课后让学生用“七巧板”拼一副画,体现由课内到课外的开放性策略。(2)找一找,你身边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生活,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从事“再创造”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还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值得思考的问题:

  1、如何把握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化程度问题。如本节课学生通过操作体念面在体上,在反馈时,学生的表述到何程度为好?是让他停留在整体感悟不再深究?还是引领他往规范的定义上靠?如学生在找实例时说:门是长方形的。我们如何引导?

  2、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问题。由于我们还是在大班额的条件下组织教学,如何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目前还尚无良策。

  3、让学生在平等的对话过程中动态生成,学生需要时间独立思考,需要时间合作交流,需要时间展示发现和体会,需要时间进行解释说明……但时间不允许,只能在一些环节草草收场。怎么办?如果就这样浮于表面的话,如何去追求“思维的灵动”和“动态的生成”?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认识平面图形讲课教案: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

  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认识平面图形讲课教案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 正方体 球 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课后小记:_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篇1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的道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养成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 :

  初步体验“面在体上” 的道理。

  教具准备:

  实物教具、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铺垫。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物体的形状,请大家看一看老师带来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2、拿出三棱柱,问:看见过这种形状吗?猜猜它的名字。

  二、引导探究。

  (一)初步感知。

  1、师:你们的桌面上也有很多物体,请每人轻轻的拿一个长方体,举起来看一看,再摸一摸它的面,有什么感觉?你在它的面上看到了什么熟悉的图形?

  2、大家都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那么你们能不能在其他物体的面上找到别的图形呢?把你找到的图形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学生小组交流)

  3、谁来说说你找到了什么图形。老师要当记者采访几位同学。

  生1:我在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生2:我在长方体上也找到了正方形。

  生3:我在圆柱体上找到了圆形。

  生4: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生5: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长方形。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学生在课前已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有或多或少地了解,先让学生在“体”上找熟悉的图形,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创设了条件。〕

  4、刚才大家从物体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它们都是物体上的一个面,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

  教师边说边从教具上撕下贴在面上的纸,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体验“面在体上”的道理。

  (板书:长方体   正方体   圆   三角形)

  (二)进一步认识。

  1、你能想办法让物体面上的这些图形跑到纸上吗?想想怎么办。

  生1:把物体按在纸上,沿着图形的边画出来。

  生2:在物体的面上涂上颜料或印油,印在纸上。

  生3:可以剪下来。

  生4:把物体按在纸上,把纸沿着图形的边折起来,就可以折出上面的图形。

  师:你们真聪明,想出了很多种办法,想不想动手试一试?

  “要求小组合作,每种图形至少要有三个,请组长先分好工,谁做什么,谁做什么,再动手做。比一比哪组做得多,做得快,哪组合作的最好。”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小组活动,合作学习。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小组活动呢?在活动之前,给学生提出预定的目标和一定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并给予适当的语言提示,能让学生更加明确老师的要求和意图。〕

  2、你们采用了什么方法?让什么图形从什么形状的物体上跑下来。我又要采访几个小朋友了。

  3、互相欣赏一下你们的劳动成果。再把纸上的图形分类,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

  师:你们的作品完成得真好。老师有个请求,每个小组能不能从组内的作品中,每种选一个最漂亮的图形送给我,留作纪念。

  4、玩“帮图形找家”的游戏。

  出示的图形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梯形等,在黑板上划分每种图形的家,请学生“帮图形找家”。

  5、 老师看长方形和正方形,觉得它们很像,都差不多,怎样把它们区分开呢?

  6、 同学们已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小组里互相说说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小组交流)

  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一想长方形的样子,用手在空中画一个长方形,再依次画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三)实践应用。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东西的面是我们今天学过的图形?

  (四)小结:回想一下,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图形?它们都是什么样子?

  三、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图形,同学们抢答说出图形的名称。

  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出示相应的图形。

  3、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

  4、拼图形活动。

1.4.2 认识平面图形 篇16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4页的内容,第3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说出名称、能正确地分辨、直观感知其特征。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并结合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描一描、找一找等活动,体验“面在体上”、“面从体来”,感知“体”和“面”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今天,图形王国的国王想邀请同学们到图形王国里去玩,大家愿意吗?看!国王派谁来接我们了?哦,是我们的老朋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还有一个是……三棱柱(课件分别出示)

  二、操作、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师:那现在我们就一起出发吧,唉哟,图形王国今天下雨了,我们干净的地面上到处都是它们的脚印.而调皮的它们早跑到了同学们的桌上,想请同学们找找脚印的主人,行吗?那好,请拿出1号学具袋,赶快找一找、摸一摸。

  (2)学生活动。

  (3)汇报:

  指着长方形脚印:这一串脚印的主人是谁 ?

  生:它的主人是长方体。

  再分别指着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脚印。

  2、从“体”上分离出“面”

  (1)师:同学们的眼睛可真厉害,周老师佩服极了。那你能再想个办法把它们的脚印留在纸上吗?是吗?拿出准备好的工具(印泥、白纸、铅笔)试试吧!

  (2)生活动(配音乐)

  (3)汇报:

  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你用什么办法留下了谁的脚印。

  生:我用印泥将长方体的脚印印了下来。

  生:我按住长方体,将它的脚印描了下来。

  师:小朋友想到了不同的方法,老师悄悄地把你们留下的脚印搬到了电脑上,想看看吗?

  课件演示由长方体上取下6个长方形,长方体消失。 师指着长方形:你能试着给长方体留下的脚印取个名字吗?

  生:它叫长方形。

  师:是呀,这样的图形就叫长方形。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长方形名称及平面图。

  师:原来长方体上住着长方形呀!(黑板上板书)

  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出示正方体、三棱柱、圆柱。得出正方形、三角形名称。(学生说哪个,课件演示哪个。)

  (4)小结:这些图形的面摸上去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它们都是平面图形。在图形王国里不仅有立体图形,还有立体图形的宝宝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就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它们是……生齐答。(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3、摆图形

  (1)师:你能用小棒把这些图形摆出来吗?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图形摆一摆。

  (2)生活动,师巡视。

  (3)汇报展示:

  谁来向大家说说你用几根小棒摆出了什么图形?

  生:我用四根小棒摆出了一个正方形。

  生:我用6根小棒摆出了一个长方形。

  师:那用四根小棒能摆出一个长方形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那就成了正方形了,因为正方形每边都一样长。

  生:我用3根小棒摆出了三角形。

  师:不一样长的小棒能摆出三角形吗?

  有一个图形你们都没有摆出来,为什么?

  (展示摆的过程)

  4、记图形

  (1)师:你能记住这些平面图形的样子了吗?请闭上眼睛,伸出右手的食指跟老师一起把它们的样子印在小脑袋里,师说出每个图形的名称,学生记忆。

  (2)师:这是什么形?(指任意一个图形)

  5、举图形

  (1)师:看样子同学们都记得很好,可图形王国的国王不太信,它请这些平面图形悄悄藏在同学们的课桌里,想为难为难大家,有信心吗?

  (2)师说图形名称,生举出相应的图形?请把2号袋中的学具倒出来。

  师:请你举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生:我就举出长方形。

  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圆柱):长方体上住着什么形?

  生:长方体上住着长方形。

  三、展示成功

  1、完成课本36页第3题

  哦,咱们085班的孩子可真了不起,图形王国的国王特地让我给大家捎来一幅画,瞧,课件出示36页第3题。设计了什么图案呀,用了哪些图形呀?能分别数数是多少吗?

  学生打开书完成在书上,再集体订正。

  2、拼一拼

  (1)师:看,数学多有意思,就连我们今天学的图形也能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你能不能也拼出一幅这样美丽的画呢?

  (2)请拿出学具盒中的图形,拼一拼吧。 (3)听音乐,运用今天学过的图形拼一幅美丽的图画。

  (4)汇报成果。

  教师把拼好的图形展示给同学们欣赏。

  教师小结:其实还有很多小朋友的设计也很不错,课后我们就开个“小展览”大家一起来评一评,好不好!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地方也藏着这样的图形呢?比如开关的这个面就是一个正方形,谁也能这样来找一找,说一说。

  小朋友,其实,每个人的家里也都藏着这些有趣的图形,回家找找看,看谁找的最多,下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最善于观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1.4.2 认识平面图形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