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混 合 运 算

混 合 运 算

漫游诗人 点赞 分享
混 合 运 算

微信扫码分享

混 合 运 算(精选16篇)

混 合 运 算 篇1

  (第1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是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括号的使用方法,会进行整数两步和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根据《标准》“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打破“先学混合运算顺序,再解决应用问题”的传统教材体系,选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够解决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混合运算试题,理解运算顺序,学会计算。本课是第三单元第一课时,主内容是相遇问题和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材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两辆汽车相对行驶的具体事例,设计了两个相遇问题。通过解决相遇问题巩固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还设计了一般三步和有两个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试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让学生了解整数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小数混合运算。

  学生分析:本课教学用的是四年级的学生,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了小括号的使用方法,会进行整数两步和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并会用利用的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理解,和混合运算的顺序掌握上应该比较容易,但在计算上可能会有难度。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4-5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自主解决相遇问题和一般三步混合运算的过程。

  2、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简单的相遇问题,会进行小数一般三步混合运算。

  3、能对问题中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内容:

  一、问题情景

  师:刚才我们请一个同学走了这段路程,现在老师想请两位同学来走这段路程。(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

  师:请按老师的要求来表演。

  师:假设你们是两个久未谋面的老朋友,分别在甲、乙两地,7点整同时出发,7点五分相遇,你行了几分钟?你行了几分钟?他们同时行驶了几分钟?

  师:他们表演的怎么样?

  (评析:生活是具体的,数学是抽象的。我们应该把数学抽象的内容附着在现实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学习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发展的数学。做表演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情。通过表演和评价,使学生直观认识同时、相对而行的实际意义。为学生理解相遇问题扫除了障碍,不仅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思考,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与人合作精神,把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二、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他们刚才相遇了,人走是这样,车走也是这样。下面我们就先来研究和相遇有关的问题。(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情景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客车和货车是怎样行驶的。(课件演示)

  师:大家看明白了吗?我们现在就自己试着来解决这道题,同桌之间可以互相商量。

  学生做题,老师巡视,选择不同解法的学生到黑板上去做。

  学生板演:

  方法一:92×4+80×4

  = 368+320

  = 688(千米)

  方法二:(92+80)×4

  = 172×4

  = 688(千米)

  答:北京和郑州相距688千米。

  让板演的学生讲解思路。

  师:谁还有问题?

  最后师生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大家在做题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数量关系式:速度和×相遇时间 = 总路程

  (评析: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说出算式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既是运算顺序的复习,又是认识有关概念和总结数量关系的重要基础。)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自己尝试解决了这道例题,下面我们继续研究。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们先把题读一读,同桌互相说说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谁来完整的叙述这道题?

  学生试做,老师巡视。

  指名板演。

  请板演的同学当老师给大家讲解。

  师生共同小结并板书数量关系式: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师:这道题还有一种方法,同学们请看(课件演示列表法)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相遇问题时,不少同学都能列出综合算式谁再来说说它们的运算顺序?

  师总结: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评析:给学生提供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空间。经历自主解决“相遇”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让学生说出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经历数量关系的归纳、总结过程。逐步体会和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三、混合运算

  师:下面来看这样几道题,它和我们刚才见到的哪些混合运算有什么不同,你知道它的运算顺序吗?

  (课件出示) 9.6÷1.2+2.4×5        (480+160)÷(19+21)

  98.5-125÷25×12       160+240×0.3-90

  先说运算顺序,再解答。(师巡视)全班订正。

  师生总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同样适用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了相遇问题,在解决相遇问题时用到了四则混合运算,还知道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师: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老师想考考你们,敢迎接挑战吗?

  四、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的运算顺序对吗?不对,请说明理由。

  64×29-247÷19

  48.3+7.5×18÷5

  2、只列式不计算:

  (1)两台压路机从一段公路的两端同时相 对压路。一台每分钟行65米,另一台每分钟行68米,经过12分钟相遇,这段公路长多少米?

  (2)两个工程队合挖一条690米长的水渠,同时各从一端开工。第一队每天挖14.8米,第二天每天挖15.2米。这条水渠要用多少天才能挖通?

  3、解决问题:

  师:下一步需要清理和修复隧道,大家想一想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复隧道?我们来解决这样一道问题。(课件出示)

  宝成铁路109隧道全长约720米,假设甲、乙两个抢险施工队同时各从一端开工。甲队每小时修复7.8米,乙队每小时修复7.2米。经过多少小时可以修复这条隧道?

  师生集体订正。

  课件出示:109隧道贯通图片。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经过抢险队员48小时紧急抢修,109隧道已于5月24日上午10时贯通,首列抢险救灾物资顺利运往灾区!这正是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大灾之后有大爱!

  (评析:运用解决相遇问题的经验,解决类似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培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用意识。不断提高列式计算的要求,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发展数学思维,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评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收获方法比收获知识更重要。因此,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帮助学生为后续学习积累更丰富的经验。)

  总评:本课是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自主解决相遇问题和一般三步混合运算的过程。2、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简单的“相遇”问题,会进行小数一般三步混合运算。3、能对问题中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整堂课的教学思路是:呈现问题情景——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理解小数一般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自主尝试计算。分层次设置了练习。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混 合 运 算 篇2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括号内含有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

  2.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3.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及计算能力,指导学生计算和做事要仔细认真.

  教学重点

  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准确计算三步运算式题.

  教学步骤

  一、复习沟通

  1.练习:(卡片)

  30+30÷3 42×3 80÷16+2

  12×5-60+2 8×5×10 120÷4×5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30-100÷5×3 (43+57)×(28-21)

  师:并说出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总结: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含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

  二、探索新知

  1.引入新课:

  要求学生将32+540÷18和100-(32+30)合并为一道题.

  学生组题,老师板书:例1.100-(32+540÷18).

  2.对照例1与复习题2,讨论:例1与以前我们学习过的题有什么不同?

  结论:例1的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

  3.学生自己直接试做例题,指名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形成板书

  例1 100-(32+540÷18)

  =100-(32+30)

  =100-62

  =38

  4.讨论: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让学生明确: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先算括号内的乘除法,再算括号内的加减法,最后算括号外的运算.

  5.教师:在“100-(32+30)”外围画上虚框,表示计算时可以省略.

  6.反馈练习:

  (90-21×2)÷12 70+(750-65×11)

  三、巩固发展

  1.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改正过来.(投影逐一出示)

  通过订正,强调:在计算时,除要注意运算顺序外,还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2.变式练习: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计算结果.(投影出示)

  48÷4+2×4

  然后利用抽拉投影片在式子的不同部分加上括号,分别形成:

  (48÷4+2)×4

  48÷(4+2)×4

  48÷(4+2×4)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注意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285-15+20×3 285-(15+20×3 )

  285-(15+20 )×3 (285-15+20 )×3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24点游戏

  游戏目的

  培养学生四则运算的口算能力.

  游戏准备

  扑克牌一副,取出其中的J、Q、K和大、小王.也可以是自制的相应的数字卡片.

  游戏过程

  1.4个小朋友分为一组.把余下的40张扑克牌混在一起,轮流分给4个人.各人按发牌顺序把分到的10张牌摞好,但不准看牌.

  2.每人都亮出最上面的一张牌后,马上根据牌上的数字进行口算,可以任意加、减、乘、除,还可以使用括号,但算出来的结果必须是24.例如4张牌上的数字分别是2、5、6、3,可以计算为6×5-3×2=24.

  3.谁最先算出来,谁就可以得到桌上的4张牌(放在他面前,但不能和最先发的牌放在一起).

  4.手中的10张牌都出完为一盘.每盘结束,谁得到的牌最多,就算谁胜.

  注意事项

  如果在1分钟内没有一个学生算出来,4张牌就放到一旁,重新出牌.

混 合 运 算 篇3

  课题: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4+8 32-6 3×6 18÷9 47-10

  37+5 28÷7 4×6 47-2 54÷9

  2.计算.

  24+8-6   3×6÷9

  47-21+5 28÷7×6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探究新知。

  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

  1.教学例1.

  (1)板书: 47-12+5

  教师提问:观察算式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算式中只有减法和加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教师讲述: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还设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边说边板演)

  教师板书

  47-12+5

  =35+5

  =40

  (2)学生试算:

  48+16-37 54÷9×7

  指定两名学生板演.订正时再强调书写格式.

  2.教学例2.

  (1)板书:6×3+50 50-6×3

  教师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观察左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先进行什么运算,教师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然后明确再算什么.

  观察右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里先算哪一步,教师也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

  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9页下面的法则.

  勾画出法则并齐读,然后指名复述.

  (3)反馈练习

  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

  19+5×3  7×8-29

  提问:在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先算什么?

  学生计算,指定两名学生写在投影片上.订正时要注意书写格式.

  3.教学例3.

  (1)板书54÷6-7 7+54÷6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除法.

  引导学生明确:左边的算式,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减法运算.

  右边的算式,也是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加法运算.

  启发学生试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课本例3上面的法则.

  (3)反馈练习:

  45÷5-8 36+49÷7

  先让学生说一说:有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计算.

  4.师生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除法.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随堂练习

  1.根据算式,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5-9+36 63÷9×5

  =( )+( ) =( )×( )

  =( ) =( )

  46-7×4 42÷6+39

  =( )-( ) =( )+( )

  =( ) =( )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9+6 24-16÷8

  =36÷6 =8÷8

  =6 =1

  15-6×2 15÷3+2

  =9×2 =5+2

  =18 =7

  3.计算.

  7×2+16 30+56÷8 50-4×6 40-24÷8

  布置作业 

  52-36+19 53-3×9

  68+4×3 49÷7×6

  63÷7-5 81-45÷5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智填运算符号

  游戏目的

  引导学生巧选运算符号,加强四则顺序的训练,培养计算技能和合作精神.

  游戏材料

  1.4开白纸8张,教师出比赛题用.

  2.学生每人准备1支水彩笔.

  游戏程序

  1.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都知道+、-、×、÷、等都是运算符号,使用不同的运算符号可以取得不同的运算结果.巧妙使用运算符号,还可得到一些有趣的发现.比如在4个3中加上不同的运算符号,我们可分别得出0、1、2、3、4、5、6、7、8、9、10十一个结果.现在老师这里有两组题目,请同学们分组按要求添上运算符号,看哪个组填得又对又快.

  2.分发第一组题目(教师自已出题)

  例:4 4 4 4=0

  3.讲评第一组题目,分发第二组题目(教师自己出题)

  例:5 5 5 5=2

  注意事项

  1.出题后,可给几分钟让小组长进行分工,然后各组统一开始填.

  2.只记小组成绩,鼓励同组内的同学互相启发、帮助.

混 合 运 算 篇4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括号内含有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

  2.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3.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及计算能力,指导学生计算和做事要仔细认真.

  教学重点

  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准确计算三步运算式题.

  教学步骤 

  一、复习沟通

  1.练习:(卡片)

  30+30÷3 42×3 80÷16+2

  12×5-60+2 8×5×10 120÷4×5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30-100÷5×3 (43+57)×(28-21)

  师:并说出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总结: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含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

  二、探索新知

  1.引入新课:

  要求学生将32+540÷18和100-(32+30)合并为一道题.

  学生组题,老师板书:例1.100-(32+540÷18).

  2.对照例1与复习题2,讨论:例1与以前我们学习过的题有什么不同?

  结论:例1的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

  3.学生自己直接试做例题,指名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形成板书:

  例1 100-(32+540÷18)

  =100-(32+30)

  =100-62

  =38

  4.讨论: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让学生明确: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先算括号内的乘除法,再算括号内的加减法,最后算括号外的运算.

  5.教师:在“100-(32+30)”外围画上虚框,表示计算时可以省略.

  6.反馈练习:

  (90-21×2)÷12 70+(750-65×11)

  三、巩固发展

  1.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改正过来.(投影逐一出示)

  通过订正,强调:在计算时,除要注意运算顺序外,还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2.变式练习: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计算结果.(投影出示)

  48÷4+2×4

  然后利用抽拉投影片在式子的不同部分加上括号,分别形成:

  (48÷4+2)×4

  48÷(4+2)×4

  48÷(4+2×4)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注意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285-15+20×3 285-(15+20×3 )

  285-(15+20 )×3 (285-15+20 )×3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24点游戏

  游戏目的

  培养学生四则运算的口算能力.

  游戏准备

  扑克牌一副,取出其中的J、Q、K和大、小王.也可以是自制的相应的数字卡片.

  游戏过程

  1.4个小朋友分为一组.把余下的40张扑克牌混在一起,轮流分给4个人.各人按发牌顺序把分到的10张牌摞好,但不准看牌.

  2.每人都亮出最上面的一张牌后,马上根据牌上的数字进行口算,可以任意加、减、乘、除,还可以使用括号,但算出来的结果必须是24.例如4张牌上的数字分别是2、5、6、3,可以计算为6×5-3×2=24.

  3.谁最先算出来,谁就可以得到桌上的4张牌(放在他面前,但不能和最先发的牌放在一起).

  4.手中的10张牌都出完为一盘.每盘结束,谁得到的牌最多,就算谁胜.

  注意事项

  如果在1分钟内没有一个学生算出来,4张牌就放到一旁,重新出牌.

混 合 运 算 篇5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边的,正确计算两步式题。

  (二)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三)通过教学,不断地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书写工整、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括号先做括号里面的。

  难点:理解括号起着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教具和学具

  口算卡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混合式题,下面我们口算一组题,先说运算顺序,再口算出来,直接说得数。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15-7×2 12÷4+3 24+3×4 14-4+5

  32÷8+9 18-10÷2 60-20÷4 28-7+10

  2.教师提问: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回答: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同级运算按顺序做,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

  教师说:这儿有两组题,请同学们审题后再计算出来。边做边思考:(1)这两组题中,每组题的两道式题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2)计算结果怎样?

  板演。(全体同学做在本上。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情况。稍后,请两位同学把自己做的题向全班展示。师生共同订正)

  9×3+4 60-18÷6

  =27+4 =60-3

  =31 =57

  9×(3+4) (60-18)÷6

  =9×7 =42÷6

  =63 =7

  讨论思考题。

  生说:每组题两道式题相同点是算式中的数相同,连接的运算符号相同,不同点是第2小题与第1小题比较多了小括号。计算结果不同。2.教学例4

  9×(3+4) (60-18)÷6

  =9×7 =42÷6

  =63 =7

  师问: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什么?生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边的。

  师问:括号在运算中起什么作用?观察上面两组题分小组讨论。生答:括号在运算中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3.指导书写格式

  4.尝试练习(想一想算式里有括号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3+5)÷3 4×(14-8)

  =18÷3 =4×6

  =6 =24

  练习后互相检查,让做错的同学说说做错的原因。

  5.比较练习(先比较下面两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出来)

  15-7×2 (15-7)×2

  师问:同学们经过上面3组题的研究讨论,你们能试着说一说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吗?

  生答: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同级运算按顺序计算。(2)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3)带括号先做括号里面的。

  师问:小括号在混合计算中起什么作用?

  生答: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6.判断练习(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7.质疑反馈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看一看还有没有没学会的问题。

  8.归纳总结

  师说,今天我们师生共同研究了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明白了小括号在运算中起着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大家在运算中要牢记:同级运算按顺序先左后右计算,混合运算要先做乘除,后做加减法,有括号先做括号里边的。

  (三)巩固反馈

  1.将下面两道一步计算的式题改成一个两步计算的式题

  7×6=42 50-42=8

  2.找出下面各题中的错误

  (1)15+8÷4 (2)20-8÷4

  =2+15 =12÷4

  =17 =3

  (3)7×(3+5) (4)(60-12)÷6

  =8×7 =48÷6

  =56 =6

  3.竞赛练习(比一比看一看哪位同学做得又正确又迅速)

  (32-27)×5 8×9-67

  39-9×0 (46-6)÷8

  56÷7+7 46+54÷9

  (64-56)÷8 4×(36-36)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混合运算式题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基楚。为了便于学生正确掌握运算顺序,教学时,先设计两组题进行对比。使学生理解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是: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在教学例4时,要学生先审题,书写时在题里要画线标号,用符号标明运算顺序,以加深学生印象,为今后学习打下基楚。

  教学过程 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安排比较练习,先比较运算顺序,再计算出结果,让学生体会到运算顺序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

  2.适当安排判断练习,以锻炼学生在计算中排除数字干扰,而正确计算。

  3.最好安排一组竞赛性练习,调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板书设计 

混 合 运 算 篇6

  课题一:混合运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例l、第10页例2、例3和练习三的第 l~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运算.

  教学重点

  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序。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复习题中各题的运算顺序,并直接口算出得数.

  2.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刚才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口算出得数.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从现在开始,我们学习两步式题的脱式运算.

  接着教师出示例l,说明脱式的书写格式.

  教师:两步计算的式题,脱式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的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35”,还没进行运算的部分“+5”要照抄写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行写 “=”,在“=”的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然后,让学生做“做一做”的习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的书写格式是否合乎规范,对书写不规范的要帮助改正。然后共同订正。2、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

  教师:这两个算式各含有哪些运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运算?(有加、减和乘法运算;它们都有乘法运算,)

  教师:在没有话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左边的式题,可指名说出先做什么运算,再做什么运算.同时教师用红粉笔在乘法下而画一条根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接着教师写出脱式运算的过程,边写边说应该注意的事项.

  然后,做右边的式题。

  教师:这个算式与左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都有乘法运算:左边的是乘法运算在前,右边的是乘法运算在后。)

  教师:在这个算式里,有乘法和减法,虽然乘法在后面,也要先算乘法。

  教师边说边在乘法下面画一条红线,表示先做乘法运算,接着教师写出脱式运算的过程,边写边说要先算乘法,后算减法,要先把没进行运算的部分“50 —”照抄下来,再把6×3的积18写在“—”的后面。第二步再把“50—18”的差“32”写在第三行。

  让学生齐读教科书第9页例1下面的法则,并指名复述。

  3.做例2下面“做一做”中的练习题,提醒学生在做题前先想一想运算顺序,再一步一步地进行运算,教师注意巡视,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共同订正。

  课间活动。

  4.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

  教师:这两个算式各含有哪些运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加、减和除法运算;它们都有除法运算。)

  教师: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不管除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除法。

  教师:左边的算式要先算什么?(先算除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红粉笔在除法下面画一横线,强调虽然除法在后面,也要先算除法,接着教师可鼓励学生在书上写出脱式运算的过程。教师巡视,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最后,集体订正,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纠正错误。

  让学生齐读教科书第10页例3上面的法则,并指名复述。

  5.做例3 下面“做一做”的习题,提醒学生在做题前先想一想运算顺序,再一步一步地进行运算。教师注意巡视,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集体订正。

  6.小结。

  教师: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三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订正时,要让学生说说先什么和书写格式应注意的问题。

  2.做练习三的第2 题,先让学生自己检查、改正,然后共同讨论。

  3.做练习三第3题,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注意书写格式,发现问题及时辅导,最后集体订正。

混 合 运 算 篇7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括号内含有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

  2.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3.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及计算能力,指导学生计算和做事要仔细认真.

  教学重点

  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准确计算三步运算式题.

  教学步骤 

  一、复习沟通

  1.练习:(卡片)

  30+30÷3 42×3 80÷16+2

  12×5-60+2 8×5×10 120÷4×5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30-100÷5×3 (43+57)×(28-21)

  师:并说出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总结: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含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

  二、探索新知

  1.引入新课:

  要求学生将32+540÷18和100-(32+30)合并为一道题.

  学生组题,老师板书:例1.100-(32+540÷18).

  2.对照例1与复习题2,讨论:例1与以前我们学习过的题有什么不同?

  结论:例1的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

  3.学生自己直接试做例题,指名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形成板书:

  例1 100-(32+540÷18)

  =100-(32+30)

  =100-62

  =38

  4.讨论: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让学生明确: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先算括号内的乘除法,再算括号内的加减法,最后算括号外的运算.

  5.教师:在“100-(32+30)”外围画上虚框,表示计算时可以省略.

  6.反馈练习:

  (90-21×2)÷12 70+(750-65×11)

  三、巩固发展

  1.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改正过来.(投影逐一出示)

  通过订正,强调:在计算时,除要注意运算顺序外,还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2.变式练习: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计算结果.(投影出示)

  48÷4+2×4

  然后利用抽拉投影片在式子的不同部分加上括号,分别形成:

  (48÷4+2)×4

  48÷(4+2)×4

  48÷(4+2×4)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注意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285-15+20×3 285-(15+20×3 )

  285-(15+20 )×3 (285-15+20 )×3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24点游戏

  游戏目的

  培养学生四则运算的口算能力.

  游戏准备

  扑克牌一副,取出其中的J、Q、K和大、小王.也可以是自制的相应的数字卡片.

  游戏过程

  1.4个小朋友分为一组.把余下的40张扑克牌混在一起,轮流分给4个人.各人按发牌顺序把分到的10张牌摞好,但不准看牌.

  2.每人都亮出最上面的一张牌后,马上根据牌上的数字进行口算,可以任意加、减、乘、除,还可以使用括号,但算出来的结果必须是24.例如4张牌上的数字分别是2、5、6、3,可以计算为6×5-3×2=24.

  3.谁最先算出来,谁就可以得到桌上的4张牌(放在他面前,但不能和最先发的牌放在一起).

  4.手中的10张牌都出完为一盘.每盘结束,谁得到的牌最多,就算谁胜.

  注意事项

  如果在1分钟内没有一个学生算出来,4张牌就放到一旁,重新出牌.

混 合 运 算 篇8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三步式题.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演示动画】

  出示:

  8+3×7 9×2+4×3 6×(50-46)

  36÷3-5 63÷9×6 (48+32)+5

  教师提问: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如果有小括号,先算括号内后算括号外.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1:计算74+100÷5×3

  (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看到题目后你想给同学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①这道题包含哪些运算?

  ②按照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学生动手独立完成例1,全班共同订正:

  教师提问:你能按照这道题的运算顺序读题吗?

  请学生两人一组用数学术语尝试读题.

  教师订正:74加10 0除以5所得的商再乘3的积,和是多少?

  (4)教师将上题变成74+100×3÷5和74—100×3 ÷5两题.

  教师提问:谁能按照运算顺序读出题来?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5)先说出下面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指名板演并订正)

  65-6×4÷2 38+56÷7×3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演算这几道式题,你有什么发现?

  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出示例2:计算(440-280)×(300—260)

  (1)学生自读题目:440减280的差乘300减260的差,积是多少?

  (2)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含有哪些运算,与前边的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

  (3)学生试做.

  可能出现两种不同解法,板贴出来:

  让学生比较评议以上两种解法,哪种解法更简便?

  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的简便解法你联想到什么?这种格式与复习的哪道题相似?

  (4)教师让学生先按照运算顺序用数学用语读题再独立完成.

  (59+21)×(96÷8) (220-100)÷(15×2)

  教师提问:通过计算这三道题,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三、巩固提高.

  1.计算下面各题(试着用术语读出下面各题)

  700-8×5×4 (275-35)÷(17+43)

  480÷(96÷16+6) (15×40—360)÷6

  注意强调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要明确:括号里有两级运算,同样先算乘除法,后做加减法,小括号要照抄下来.

  2.按照各图制定的运算顺序,在□里填上得数.

  填数后,根据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订正.

  四、课堂小结.

  要完成一道,它的计算步骤是:

  ①审题,看清运算符号、数字、有没有小括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计算.

  ③检验,包括运算顺序,计算是否正确.

  五、布置作业 .

  14+16×4-50 74+(96÷6-8)

  72-45+121÷11 2520÷18×(806-799)

  板书设计

混 合 运 算 篇9

  信息窗1   进入景区   教学内容:教科书108页—109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能运用乘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展开对简单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关注要点活动一 1、泰山风景图片欣赏。 2、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旅游团去泰山游玩。      学生欣赏图片  通过欣赏感受泰山的雄伟,为下面的学习奠定感情基础。活动二 1、(课件演示坐车来到山下的动画)师:我们已经来到了进山的入口处,如果你是我们团的导游,你想知道什么呢?(板书:旅游团一同有多少人) 2、(课件呈现信息窗1)师:请你认真观察画面,你能找出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吗?         3、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求出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吗?请试试看,并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4、师:谁能上来讲一讲你的方法。                     5、这些同学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6、师:当算式里有加法和乘法时,应该先算乘法,在算加法。   7、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可能回答: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需要多少张票?……       学生根据画面寻找所需要的信息:导游说:“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 游客说:“还剩5人。”……     学生尝试解决,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学生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自己的想法和算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9+9+9+9+5 先算9×4=36(人)在算36+5=41(人) 9×4+5 5+9×4……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重点明确:这几道算式都是先求4个组的人数,在加剩余的人数。也就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学生自由发言。  关注学生能否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关注学生能否找出同来解决问题的信息。         学生独立探索。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会交流,及表达是否清晰条理。   关注学生能否讲清自己的想法。                       关注学生能否结合具体情景明确运算顺序。关注学生能否对不同方法进行评价。活动三 1、(课件出示司机拿钱交款的画面)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了?         2、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板书:应该找回多少元)师:请大家尝试自己解决。               4、师:对这个同学的方法,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引导学生看图说出: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小型车:4元每辆,大型车:6元每辆司机要交3辆轿车的停车费,他拿出来50元。……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一共要付出多少钱?要找回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并讲解自己的思路,可能出现的算法  :(1)    4×3=12(元) 50—12==38(元)(2)50—4×3=38(元)   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回答。  能否认真观察画面,寻找有用信息。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关注学生是否能清晰地讲解算式的含义。         在相互的质疑、解疑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活动四 1、师: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吗? 2、师:当有乘法和加减法时,应该先算什么?  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算式里都有乘法,都含有乘法和加法或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都是先算乘法。  能完整清晰地发言,并能专心倾听别人的讲话。  活动五师:请大家完成教科书110页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关注是否能掌握乘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活动六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有哪些收获,或者在哪些方面做的比较好?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评价是否公正客观。  教学反思 对于学生来讲,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比较困难,教师过于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因而在讲解的过程中过于简单,学生掌握的不够理想。

混 合 运 算 篇10

  课题: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4+8 32-6 3×6 18÷9 47-10

  37+5 28÷7 4×6 47-2 54÷9

  2.计算.

  24+8-6   3×6÷9

  47-21+5 28÷7×6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探究新知。

  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

  1.教学例1.

  (1)板书: 47-12+5

  教师提问:观察算式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算式中只有减法和加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教师讲述: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还设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边说边板演)

  教师板书

  47-12+5

  =35+5

  =40

  (2)学生试算:

  48+16-37 54÷9×7

  指定两名学生板演.订正时再强调书写格式.

  2.教学例2.

  (1)板书:6×3+50 50-6×3

  教师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观察左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先进行什么运算,教师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然后明确再算什么.

  观察右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里先算哪一步,教师也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

  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9页下面的法则.

  勾画出法则并齐读,然后指名复述.

  (3)反馈练习

  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

  19+5×3  7×8-29

  提问:在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先算什么?

  学生计算,指定两名学生写在投影片上.订正时要注意书写格式.

  3.教学例3.

  (1)板书54÷6-7 7+54÷6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除法.

  引导学生明确:左边的算式,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减法运算.

  右边的算式,也是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加法运算.

  启发学生试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课本例3上面的法则.

  (3)反馈练习:

  45÷5-8 36+49÷7

  先让学生说一说:有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计算.

  4.师生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除法.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随堂练习

  1.根据算式,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5-9+36 63÷9×5

  =( )+( ) =( )×( )

  =( ) =( )

  46-7×4 42÷6+39

  =( )-( ) =( )+( )

  =( ) =( )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9+6 24-16÷8

  =36÷6 =8÷8

  =6 =1

  15-6×2 15÷3+2

  =9×2 =5+2

  =18 =7

  3.计算.

  7×2+16 30+56÷8 50-4×6 40-24÷8

  布置作业 

  52-36+19 53-3×9

  68+4×3 49÷7×6

  63÷7-5 81-45÷5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智填运算符号

  游戏目的

  引导学生巧选运算符号,加强四则顺序的训练,培养计算技能和合作精神.

  游戏材料

  1.4开白纸8张,教师出比赛题用.

  2.学生每人准备1支水彩笔.

  游戏程序

  1.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都知道+、-、×、÷、等都是运算符号,使用不同的运算符号可以取得不同的运算结果.巧妙使用运算符号,还可得到一些有趣的发现.比如在4个3中加上不同的运算符号,我们可分别得出0、1、2、3、4、5、6、7、8、9、10十一个结果.现在老师这里有两组题目,请同学们分组按要求添上运算符号,看哪个组填得又对又快.

  2.分发第一组题目(教师自已出题)

  例:4 4 4 4=0

  3.讲评第一组题目,分发第二组题目(教师自己出题)

  例:5 5 5 5=2

  注意事项

  1.出题后,可给几分钟让小组长进行分工,然后各组统一开始填.

  2.只记小组成绩,鼓励同组内的同学互相启发、帮助.

混 合 运 算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2、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在交流各种算法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正确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检复:

  1、把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

  123+237=360   360-250=110    ——————

  650-330=320   119+320=510    ——————

  2、说说先算哪一步

  227-291+126   119+208-303   227-(560-410)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从图上能知道些什么?指名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师板书:有3箱饮料,每箱有24瓶,箱外有8瓶。)谁能算一算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2、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

  3、请学生到前面板演,①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用8加上乘法算式②也有可能先写乘法算式再加上8。

  教师提出蓝灵鼠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教师应做重点指导)4、计算改写后的算式,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运算求的是什么,进而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当学生回答出先算乘法后教师要追问:问什么

  先算乘法。引导学生结合题意进行理解。

  小结:混合运算中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我们应先算乘法。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例2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了解观察到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试算。

  2、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应用今天所学的新知识(混合运算进行计算),教师追问:为什么先算除法?

  3、引导学生结合前面两个问题,总结、归纳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

  师板书: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多找几位同学说一说)

  三、练一练,巩固新知

  1、第一题,让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然后交流。

  2、第二题,教师在关注多样化的解决方法的同时,鼓励学生用一个算式解答。

  3、第三题,(1)题计算方法有多种孩子能正确列出算式并能说明理由即可。

混 合 运 算 篇12

  探究过程十分重视形象思维教学和推理思维教学。如我在教《连加、连减》时,在学生看图(左边3只小鸡,中间2只小鸡,右边1只小鸡)讲图意并列式计算后,我让学生观察3+2+1这个式子里有几个运算符号,3、2、1各表示什么?整个式子表示什么?从而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我们用加法计算,而这种加法式子我们叫连加;接着让他们小组讨论3+2+1这个算式应该怎样算,最后让他们思考这个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在探究教学中,我用思考题启发学生说话,了解学生的思维情况,并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给予肯定、纠正或补讲,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形成探究能力。在教连减时,我让学生观察比较:前面的式子(3+2+1)我们把它叫做连加,那这个式子(8-3-1)叫做什么呢?此时,我紧扣“旧”知识,捕捉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训练点,给学生探究时间,让他们观察、比较、思考、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进而形成初步的探究氛围。

  教学设计综述: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第一册中的“6到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一节计算教学课。它是学好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关键。计算是一切数学活动的基础。因而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项最基础性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3点:一、懂得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二、理解并知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三、会正确口算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由于计算教学本身具有的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显得十分枯燥,以往学生对这类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掌握不扎实。基于以上情况,教师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教学:1)情境激趣,引发思维2)网上探究,合作交流3)强化练习,拓展运用4)全班交流,总结评价。信息技术提供的网络资源以其它媒体和手段无法替代的情境再现、超时空交流等功能与优势,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提供了理想的学习环境和操作性平台,为学生呈现了仿真的学习情境,充分激发了学习兴趣,并为他们提供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引导他们积极体验,在特定的环境中主动积极地建构自己的学习经验。在多媒体网络环境支撑下的数学基础性课程教学,可以有效地缩短学生认知的过程,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促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得以牢固地掌握,并达到灵活运用。

  教学策略分步阐述(教案模板):

  课    题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学科     年级   

  教学目标

  一、懂得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二、理解并知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会正确口算加减两步计算式题。

  重、难点   

  信息环境及媒体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分  步  策  略

  谈话引入:“小朋友,都乘过公共汽车吗?”

  计算机显示屏上出现了一辆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可以清晰地看到车上有8名乘客,随着刹车声响,汽车到站。这时老师问:“汽车到站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教师通过切换、演示功能,把学生操作后的结果进行展示交流:“原来有8个人,到站后,上来×人,下去×人,车上还剩×人”。接着老师请学生们用一个式子表示出刚才交流的结果

  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设置了内容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学会应用。

  选择学生三个板块的练习题上传至教师机进行展示教师帮助引导学生作总结评价。

  有人上车,有人下车

  用鼠标移动电脑图像中的人物上车与下车”。

  把车上的几个人“拉”下来,再把马路边上的若干人“拉”上了车。

  小组同学的合作讨论下,列出了各自的算式,

  学生自主地选择点击相应的板块

  由学生自己介绍进行全班交流

  多媒体技术把生活场景搬进课堂,通过形象、具体的移动变化、静态的图像与音频构成了仿真的学习情景,激发了兴趣,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引发思维。并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形象地再现出来,使学生在新鲜的操作活动中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

  发挥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的

  运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经验的重组建构

  通过对经验的唤起,学生在操作和思维活动中理解了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原理等意义,通过意义的建构,感悟并理解了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概念的掌握和巩固,关键在于应用。

  在生动、丰富的情境中进行强化新知识的练习巩固和应用。

  学生在信息技术呈现的图像、声音的激励下,不断体验成功。在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中掌握知识,获得技能。

  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混 合 运 算 篇13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掌握脱式计算的写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正确进行脱式计算,并提高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脱式、分步写出每次计算结果,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7-2= 7+8= 7×9= 54÷6=

  3×6= 6÷3= 9×7= 6×5=

  48+16= 54÷9= 47-18= 21÷7=

  60-18= 7×8= 5×4= 8×6=

  2.先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再说说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最后算出结果

  24+8-6 3×6÷9 47-10+5 28÷7×6

  学生算出结果后,师生共同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学习新课

  1.教师谈话

  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上面同学们口算的四个两步混合式题,也可以写出每次运算结果,怎样进行书写呢?请同学们共同研究一道题。

  2.出示例1 47-12+5

  为了使学生理解掌握脱式计算的步骤,教师可逐题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1)这道题都含有哪些运算符号?

  (2)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3)第一步计算得多少?写在哪儿?第二步计算得多少?写在哪儿?

  这样使学生逐步理解掌握,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完成脱式过程。

  例1 47-12+5

  =35+5

  =40

  3.教师出示:48+16-37 54÷9×7

  让学生尝试性地做一做,以模仿例1的书写格式,使学生初步学会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并请两个学生到黑板板演:

  学生甲 48+16-37

  =64-37 64是哪一步计算结果?

  =27

  学生乙 54÷9×7

  =6×7 “7”照写下来,为什么?

  =42

  学生完成后,教师可提问旁注,强调两道题的书写步骤,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上述三道题计算时的书写格式。

  通过观察讨论使学生清楚:

  (1)每道题第一步计算结果,都要写在第一行的下面。

  (2)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要照抄下来。

  (3)在算式下面第二行要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

  (4)左边的等号上下要对齐。

  4.教师出示例2 6×3+50 50-6×3

  然后请同学们观察后回答:“这两个式题各含有什么运算符号?和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设问:“这样的混合式题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呢?”

  学生思考片刻后,教师指出,像这样的题,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接着师生共同完成例题的计算过程。

  例2 6×3+50 50-6×3

  =18+50 =50-18

  =68 =32

  请较好学生说出“6×3+50”先算6和3的积,再加上50,算出它们的和。“50-6×3”先算6和3的积,再从50里面减去。以渗透四则式题按运算顺序的读法。

  为了巩固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教师可再强调指出50没有参加计算,在原算式下面先照抄下来,再写出要减去的6和3相乘的结果。

  为了巩固例2的计算步骤,可出“19+5×3”和“7×8-29”两道同类题,让全班学生做一做。

  5.教师出示例3“54÷6-7,7+54÷6”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学生看清题目后,教师可指出:“像这样的两步混合式题有除法和加、减法,而没有括号,要先算除法。”

  然后请同学们试着自己完成。并请两名学生板演。

  学生甲 54÷6-7 学生乙 7+54÷6

  =9-7 =7+9

  =2 =16

  学生完成后,可让同座位同学互相说一说,每道题是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学习了三道例题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本节课学习的两步混合式题的特点,小结出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及注意的问题,并有重点地板书在黑板上。

  (三)巩固反馈

  1.根据下面算式,正确填上( )里的数

  2.找出下面各题中的错误

  3.脱式计算下面各题

  (1)58-4×8 (2)4×8+15

  (3)45÷5-8 (4)8+45÷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着重教学含有两级运算而没有括号,乘除在后,但需要先算的两步式题。这是教学中的难点,因为学生较长时间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开始做这样的题容易受原来思维定势的影响,因此在课堂设计上要注意突出这一难点。在三个例题安排的基础上,每个例题教学后,又安排了“试一试”的题目,以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使学生正确掌握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板书设计 

混 合 运 算 篇14

  课题: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4+8 32-6 3×6 18÷9 47-10

  37+5 28÷7 4×6 47-2 54÷9

  2.计算.

  24+8-6   3×6÷9

  47-21+5 28÷7×6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探究新知。

  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

  1.教学例1.

  (1)板书: 47-12+5

  教师提问:观察算式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算式中只有减法和加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教师讲述: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还设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边说边板演)

  教师板书:

  47-12+5

  =35+5

  =40

  (2)学生试算:

  48+16-37 54÷9×7

  指定两名学生板演.订正时再强调书写格式.

  2.教学例2.

  (1)板书:6×3+50 50-6×3

  教师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观察左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先进行什么运算,教师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然后明确再算什么.

  观察右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里先算哪一步,教师也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

  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9页下面的法则.

  勾画出法则并齐读,然后指名复述.

  (3)反馈练习

  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

  19+5×3  7×8-29

  提问:在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先算什么?

  学生计算,指定两名学生写在投影片上.订正时要注意书写格式.

  3.教学例3.

  (1)板书54÷6-7 7+54÷6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除法.

  引导学生明确:左边的算式,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减法运算.

  右边的算式,也是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加法运算.

  启发学生试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课本例3上面的法则.

  (3)反馈练习:

  45÷5-8 36+49÷7

  先让学生说一说:有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计算.

  4.师生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除法.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随堂练习

  1.根据算式,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5-9+36 63÷9×5

  =( )+( ) =( )×( )

  =( ) =( )

  46-7×4 42÷6+39

  =( )-( ) =( )+( )

  =( ) =( )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9+6 24-16÷8

  =36÷6 =8÷8

  =6 =1

  15-6×2 15÷3+2

  =9×2 =5+2

  =18 =7

  3.计算.

  7×2+16 30+56÷8 50-4×6 40-24÷8

  布置作业 

  52-36+19 53-3×9

  68+4×3 49÷7×6

  63÷7-5 81-45÷5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智填运算符号

  游戏目的

  引导学生巧选运算符号,加强四则顺序的训练,培养计算技能和合作精神.

  游戏材料

  1.4开白纸8张,教师出比赛题用.

  2.学生每人准备1支水彩笔.

  游戏程序

  1.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都知道+、-、×、÷、等都是运算符号,使用不同的运算符号可以取得不同的运算结果.巧妙使用运算符号,还可得到一些有趣的发现.比如在4个3中加上不同的运算符号,我们可分别得出0、1、2、3、4、5、6、7、8、9、10十一个结果.现在老师这里有两组题目,请同学们分组按要求添上运算符号,看哪个组填得又对又快.

  2.分发第一组题目(教师自已出题)

  例:4 4 4 4=0

  3.讲评第一组题目,分发第二组题目(教师自己出题)

  例:5 5 5 5=2

  注意事项

  1.出题后,可给几分钟让小组长进行分工,然后各组统一开始填.

  2.只记小组成绩,鼓励同组内的同学互相启发、帮助.

混 合 运 算 篇15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掌握括号内含有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够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及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计算和做事要仔细认真。    ’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美,提高审美意识。二、学法引导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准确计算三步运算式题。四、教具学具准备    卡片、  课件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练习:(卡片)    30+30÷3    42×3    80÷16+2    12×5—60÷2    8×5×10    120÷4×5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同桌各选一题,互相说一说:题中含有哪些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订正并强调: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含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    3,计算:    32+540÷18    100—(32+30)    同桌互说运算顺序,并口算出结果。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观察刚才的两道题,能不能把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式题呢?(教师边提问边用色笔在30和540÷18下面画上线。)    学生组题,老师板书:100—(32+540÷18)    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混合运算的例题1。    板书课题:    混合运算    例1    (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学会知识。)    2.对照例1与复习题,讨论:例1与以前我们学习过的混合运算题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结论:例1的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    教师引导:这道题中的小括号内含有除法和加法两级运算,应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学生自己直接试做例题,做完后同桌对照,并互相订正。    4.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形成板书:    例1    100—(32+540÷18)          =100—(32+30)          =100—62          =38    5.讨论: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汇报,进一步明确:    (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学会学习方法。)    6.教师指出:像这样的题目,计算时可以把括号内的两步计算省略一步,直接写出括号内的计算结果即可。教师在“100—(32+30)”外围画上虚框,表示计算时可以省略。    7.反馈练习:第1页  “做一做”。    同桌同学每人选一题,先用铅笔在第一步运算的算式下画横线,再与同桌互相说一下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然后计算。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    1.完成练习一第2题。(板演订正)    2.判断。    通过订正,强调:在计算时,除要注意运算顺序外,还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3.变式练习;    (通过变式练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强化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体会括号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注意什么问题?六、布置作业练习一第1题,左右两组中任选一组,课堂内完成。七、板书设计

混 合 运 算 篇16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三步式题.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演示动画】

  出示:

  8+3×7 9×2+4×3 6×(50-46)

  36÷3-5 63÷9×6 (48+32)+5

  教师提问: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如果有小括号,先算括号内后算括号外.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1:计算74+100÷5×3

  (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看到题目后你想给同学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①这道题包含哪些运算?

  ②按照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学生动手独立完成例1,全班共同订正:

  教师提问:你能按照这道题的运算顺序读题吗?

  请学生两人一组用数学术语尝试读题.

  教师订正:74加10 0除以5所得的商再乘3的积,和是多少?

  (4)教师将上题变成74+100×3÷5和74—100×3 ÷5两题.

  教师提问:谁能按照运算顺序读出题来?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5)先说出下面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指名板演并订正)

  65-6×4÷2 38+56÷7×3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演算这几道式题,你有什么发现?

  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出示例2:计算(440-280)×(300—260)

  (1)学生自读题目:440减280的差乘300减260的差,积是多少?

  (2)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含有哪些运算,与前边的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

  (3)学生试做.

  可能出现两种不同解法,板贴出来:

  让学生比较评议以上两种解法,哪种解法更简便?

  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的简便解法你联想到什么?这种格式与复习的哪道题相似?

  (4)教师让学生先按照运算顺序用数学用语读题再独立完成.

  (59+21)×(96÷8) (220-100)÷(15×2)

  教师提问:通过计算这三道题,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三、巩固提高.

  1.计算下面各题(试着用术语读出下面各题)

  700-8×5×4 (275-35)÷(17+43)

  480÷(96÷16+6) (15×40—360)÷6

  注意强调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要明确:括号里有两级运算,同样先算乘除法,后做加减法,小括号要照抄下来.

  2.按照各图制定的运算顺序,在□里填上得数.

  填数后,根据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订正.

  四、课堂小结.

  要完成一道,它的计算步骤是:

  ①审题,看清运算符号、数字、有没有小括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计算.

  ③检验,包括运算顺序,计算是否正确.

  五、布置作业 .

  14+16×4-50 74+(96÷6-8)

  72-45+121÷11 2520÷18×(806-799)

  板书设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混 合 运 算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