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无风无月 点赞 分享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精选4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1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今天是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与整数相同学生很容易理解,而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学生能不能很好理解呢?进入课堂之前我已经思考了很久,并且为此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

  在课的开始,出示一个乘法算式 :18 3 问:18 3表示什么?生:3个18相加的和是多少?或18的3倍是多少?接着出示例题提出问题: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怎样列式? 0.8+0.8+0.8  或 0. 83  那谁能说说 0. 83  表示什么?生(3个0. 8相加的和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而后,我提出挑战:你能算出0.83 的结果是多少吗?   先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并交流:生1:把0.8扩大10倍当做8,用8乘3得24要想使积不变,积要缩小10倍。生2:把0.8元转换成角计算。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板书出竖式  :提出先用加法竖式算,在用乘法算。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用乘法计算不仅简单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小数乘法的积与加法结果之间的联系。加法和是一位小数,0.83的积是一位小数。接着又出示:2.35 3   0.94两个算式要求先用加法计算,在用乘法计算。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加法和是一 位小数,0.83的积是一位小数。最后 学生观察得出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之间的关系。既:因数有几位小数积也有几位小数。

  这节课学生是真正课堂的主人。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计算课不是一味的算,要明白算理”需要“悟”。因此,在注重计算方法的掌握,计算技能的提高的同时,更强调对算理的理解和感悟。摒弃一切“形式化”说理,经历独立尝试、思维交流、反思评价、再次体验四个层次,层层深入,理解感悟算理。这样的计算课才生动有趣。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片断一:

  师:出示情景:让我们一起走进不同季节的水果店看看!

  师:从图中你了解哪些信息?

  师:夏天买3千克西瓜需要多少元?怎么求?

  (0.83)

  师:这道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大家共同探讨的——小数乘整数。0.83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呢?(停留片刻)

  把你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反馈交流:谁来说说自己的方法?(小组讨论时到学生中间去指导)

  生1:连加法:0.8+0.8+0.8(利用乘法的意义)

  生2:把元转化成角。0.8元是8角。

  83=24(角),24角=2元4角,2元4角=2.4元

  生3:0.8看成8个十分之一,8个十分之一乘3就是24个十分之一,即2.4。

  反思:利用学生爱吃西瓜引入生活情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自然连接起来,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夏天3千克的西瓜的价钱, 0.83,是学生没有遇见过的,这时就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而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这个冲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突破,因为它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与交流,了解可以有多种办法来算出0.83的结果。感受到了算法的多样化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

  片断二:

  出示: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完整吗?

  生:结果还没有点小数点呢!

  师:那你说该怎么点?

  生说出积的小数点的点法。

  师:这下完整了吗?

  生1:过程中还没有点呢!

  生2:计算过程中不要点!

  学生争论。

  师:谁能说说自己的理由!

  生1:小数乘的过程当然要点小数点。

  生2:我们是把小数看作整数来乘的,所以不要点小数点。

  教师走向前,握住孩子的手,你真是会思考的小数学家呀!

  师:用计算器验证。

  师:得出: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师:说一说: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算呢?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反思:这里的设计,跳出了教材,又深化了教材,实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灵活处理教材的体现。学生再次利用自己猜测得到的积的位数与因数位数的关系去试着得出积的位数,然后用计算器计算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积,最终得出了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法则。借助计算器这个计算工具,学生能很快发现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新课程中提倡的利用计算工具帮助学生寻找规律的很好体现,也符合了新课标下学生猜想验证的学习方法。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2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小数乘整数实际应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打破了枯燥的传统叫法,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发挥了本班学生的特点,大胆尝试新教法,鼓励学生自学。

  一:搜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前,我安排学生到各大超市做调查,收集小数,发票等,使学生学习的数学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知道数学从生活中来。

  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始终在生活中学数学,如:当教学0.8乘3时,我利用书中原始的教学情境提问:如果每千克西瓜8角,那么买3千克西瓜需要多少钱?学生对于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掌握的已经相当不错,所以,学生易于明白,易于发现规律,掌握算法。另外,在本部分的教学过程之中,我倡导小组学习,在学生的质疑,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搜集问题,解决问题,真正经历了探究的过程,真正把生活中的数学带到了课堂中来,使数学教学活动成了教会学生学,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

  三;鼓励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在解决如何列竖式的问题上,我首先去了解学生列竖式的写法,尽管学生在尝试列竖式中出现了一些错误,但为学生理解竖式的写法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素材,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后总结出了算法。这一环节在实施的过程中,速度偏快,应该让学生体会出错误原因,认识到计算时是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进行的,因此过程中不点小数点,算出积后再点。接下来,让学生观察积的末尾有零的情况,体会到应该先点小数点再化简。最后,让学生总结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但他们的数学语言实在贫乏,总结不是很到位。

  同时,在练习中,我发现学生会将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积末尾的0没有自觉化简等。

  基于此,我觉得课后的练习还是相当有必要!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小数和整数相乘的第一课时,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小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并熟练运用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的知识准备是整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及小数的意义。本节课主要是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小数和整数相乘积的小数点点在哪儿,从而解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人上此节课时先导入,出示场景列式0.83和2.353,问与以前学的乘法有什么区别,很容易引出了新课,小数乘整数。而后着重解决0.83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想一想根据以前的方法计算出结果,方法一根据乘法的意义,得出是3个0.8相加,从而可以加出2.4,方法二把0.8元化成8角去计算,然后再换算回来,也是2.4(元)。然后提出每次这样算都太麻烦,可以像整数乘法那样用乘法竖式计算,竖式的计算结果肯定是2.4,至于为什么计算结果是2.4,教科书没有给出明确的算理,只是根据上述的两种方法证明了结果是2.4,而老教材的算理是把0.8扩大10倍,然后再把积缩小10倍。于是我找了一些录像资料,都是根据小数的意义来计算的,即:0.8是8个0.1,乘3就是24个0.1,所以就是2.4。这样很明确。于是模仿之,也这样做了。所以也就产生了如此的疑惑,不知究竟是否需要这样的算理,是否把此段省掉就直接进入2.358,然后进入下一个进程,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位数的关系。

  课没上完就下课了,现在回想,真是不应该啊。现在反思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有二:其一是让学生说算理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说得时间太多,听完他们的发言后我明白他们说得是什么并且也知道他们的理解是完全正确的(其他人不一定听得懂),而且这种情况延续了好几个同学。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觉:以前自己在学生时代学的数学公式已经所剩无几了,当时学习时是会的,不然考试也不会考好。记忆中有一个老师曾经对我们说过,真正理解的东西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而我现在忘记了,那就是当时没能真正的理解。其中有一些公式虽然忘记了,但是自己却能推倒出来,这也许就是真正的理解了吧!新课标上说要延长学生的非形式化的语言,以便让学生真正的充分的理解而非人云亦云似的不理解的记忆、运用,然而这样在课堂上确是很花时间的,不知这种非形式化的语言所用时间占多大比例为宜(小班化那是最好不过了);其二是自己设计的问题不够精炼,这一点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的。此次不顺也许就是未能充分的吃透教材导致的。

  再有,就是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不一致,比如学生在说0.83方法二(把0.8元化成8角去计算,然后在换算回来,也是2.4)时,他直接说把0.8看成8来算的,而教师需要的是他说把看成0.8角来算的。由于未能考虑到如此的情形,就硬生生的把他的说法改成8角。专业成长是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只是这个时间能否短点呢?

  小数乘整数的教学反思

  案例:

  师:再过几天我们学校五年级同学要到天生园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挑选饮料,做好准备工作。

  出示:超市部分饮料或矿泉水的价目表(略)。

  师:每位同学为小组中的同学挑选一种饮料。(小组中有四人,应买同样的四份。)你们能算出购买这种饮料应付的总钱数吗?

  学生独立解答后,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生1:我选的是每瓶1.5元的矿泉水。1.5+1.5+1.5+1.5,一共花了6元钱。

  生2:我买的是每瓶1.8元的绿茶。我是这样想的,18角乘4得72角,也就是7.2元。

  生3:我买的也是每瓶1.8元的绿茶。l元乘4是4元,0.8元乘4是3.2元,一共要花7.2元。

  师:你怎么知道0.8乘4等于3.2元呢?

  生3:把0.8扩大10倍是8,8乘4等于32,所以0.8乘4就等于3.2。

  生4:我买了橙汁饮料,每瓶2.8元。列式2.84。我是用竖式进行计算的,我先算出28乘4等于112,再把112缩小10倍,就是11.2元。

  生5:我买的是贝奇野菜汁,每瓶3.2元。我也是用竖式计算的,只是在列竖式时用3.2乘4而不是用32乘4,方法和刚才那位同学一样。

  师:我们还想听一遍。

  生5:先把3.2看作32,32乘4的积是128,然后再把128缩小10倍,点上小数点。

  师:今天我们碰到了什么新问题?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6:计算小数的乘以整数时,我们可以先把小数扩大10倍变成整数,按整数乘整数的方法算出积,然后把积再缩小10倍,得到正确的结果。

  师:如果每位同学最多可用3.5元,算算两个小组同学应花多少元?

  学生解答后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得数末尾的“0”怎样处理。(学生讨论后,同意应先点小数点,再划去“o”。)

  师:那么全班同学老师至少应该准备多少元钱?

  生7:用3.5元乘48人,应准备168元。

  生8:每组4人,用14元,共12组,应准备168元。

  ……

  师:在计算小数的乘以整数时,一般是按生6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较方便,也不容易出错。

  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计算教学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所以学生对计算内容的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对计算的练习备感枯燥。因此,提高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更显重要。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在较多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时往往生搬硬套,数据缺乏科学性,达不到引起学生共鸣的目的。课始,教师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购买饮料”的情境,即每位学生为小组中的四位同学选择一份饮料,并计算出自己所选择的饮料的总价。由于每瓶饮料的单价大都是小数,每组买的都是四份,所以自然地引出了小数和整数相乘的学习内容。对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感到自然、亲切。由于解决学生自己的问题就是学习新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这样,学生在探究用新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理解与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经历过程——体验算法

  在过去的计算教学中,教师重视的往往是学生对计算方法或计算法则的掌握情况,更多地停留在会与不会计算这一浅层面上。本节课,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而不单单是掌握计算方法这一结果。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购买各种饮料并计算出应付多少钱,再让学生探讨研究并进行转化。在交流中,许多学生确实也提出应该把小数和整数相乘转化成整数和整数相乘来计算。可见,学生已初步应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碰到的新问题。感知并逐步掌握这一转化方法,这样不仅仅对学生学习今天的知识有帮助,对学生终身的学习、生活更是大有裨益。

  三、注重交流——理解算法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讲清计算方法上,忽视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师生间的交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同时教师又是互动交流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多样化的计算办法中,教师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模型,即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并用以指导后面的学习。教师还注重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认识到:在小数和整数相乘列竖式时,应该把右边对齐而不是和小数点对齐;当积的末尾有“0”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划去“o”。整节课的学习就是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完成的,学生自然学得轻松,积极主动,效果又好。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3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计算教学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所以学生对计算内容的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对计算的练习备感枯燥。因此,提高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更显重要。在教学时,我就利用课本上的主题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这样,学生在探究用新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理解与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科学化,使其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要求,又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营造民主、快乐的氛围,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参与数学、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因此,我在例题教学时采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主题图的问题,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维的习惯,慢慢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学生的课堂表现基本做到了自主解决问题。

  三、巩固方法 体验成功

  在完成例1的情况下,让学生脱离具体量,直接引出小数乘整数。出示例2, 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理由。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如果积的小数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最后进行专项练习,巩固新知。

  整一节课能让学生解释自己的思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对思维过程的表述能力的培养。但是,存在着一些问题:(1)进入主题图后有点匆忙,应让学生充分观察主题图。(2)算理用的时间太多,导致练习太少。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在这些方面多加注意及做出相应的调整。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4

  教学反思内容一般包括记载成功之笔,牢记失败之处,捕捉瞬间灵感,珍视学生见解,进行再教设计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一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在教学中却将它当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除以)多少,积就会乘以(除以)相同的数这样一个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1.55,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0.725时,学生不会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一些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来引导学生思考,推导出应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还有将积缩小相应的倍数。

  3.突出小数位数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另一个是判断小数的位数,通过用两道练习来让学生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课的结尾还安排了头脑风暴,填写( )( )=3.6,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扩散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主动思考,激励探究。

  4.突出口算

  教材中并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在实际学习中,口算由于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可以比较快速地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增加了口算练习,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还有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

  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地思考,运用发现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困惑的是,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都很流畅,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情况也良好,但并没有最大化的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并没有意识去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去解决问题,真正去经历探究的过程,所以到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略显疲态,所以这节课让我意识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是学生学,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再质疑的过程,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二

  小数乘整数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乘法的基础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目标有: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小数乘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课一开始,我就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单元主题图——市场购物图。让学生说说你获得哪些信息?你想解决哪些问题?这样通过学生生活实际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明白所学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是密切联系的。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后,让学生以买菜为例出示例1的情境图,学生观察有哪些信息?学要解决哪些问题,(每千克西红柿1.7元,买6千克需要多少元?)学生根据以往学习的乘法能直接列出算式,但是怎样计算呢?我让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学习,他们讨论的非常热烈,很快就得出了结果:

  生1:1.76就是6个1.7的和,所以用

  1.7+1.7+1.7+1.7+1.7+1.7=10.2(元)

  生2:这样太麻烦了,这是6千克你这样算,那如果是20千克、100千克也这样吗?我认为可以把1.7元化成17角,用176=102(角),再把102角化成10.2元。听了学生这样的回答我当时心情非常高兴。然后我就及时给学生评价和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了。紧接着我以第二种方法让学生用以前学习的“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10倍”,来计算这个题。我在黑板上写出竖式,给学生讲解。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看做整数,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这样积也扩大多少倍,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学生掌握了之后我让学生在联系2个题,这样加深知识的巩固,有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通过学习,学生很快就能说来,因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之后,我就和学生一起总结小数成整数的计算方法。最后我让学生解决单元主题图上提出的问题,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学完这节课,我布置了一定的作业,很多同学都做得不错,但也有问题存在。有些同学由于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老师强调让小数点对齐,现在学习小数乘法,如: 1.514,有的同学就会把1.5中的1和14中的4对齐,而把十位上的1写在最前边,导致出现算错的情况,还有些同学不能及时点上小数点,虽然他知道要缩小相同的倍数,但是在竖式中没点小数点而是直接在横式上写答案,这是最关键的。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能正确判断积里面的小数位数。以上出现的问题我经过反思,认为出现这类问题,主要是在课堂上讲解竖式的时候没有给同学细致地讲解每一步,说明在课堂上要注意一些细节上的知识,在今后的的教学中我会多注意这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