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乘除法

乘除法

薄凉之人 点赞 分享
乘除法

微信扫码分享

乘除法(精选15篇)

乘除法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1-7页。具体内容: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以一位数。

  2、经历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乘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乘法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2、使学生通过对口算乘法的学习,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2、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难点:

  理解口算乘法的过程,并能运用口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表内乘法。

  1、引导学生回忆乘法表,并请一位学生背诵乘法口诀表。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必要的补充,重述乘法表的内容。

  二、通过实例引入整十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1、引入教材第2页上的实例。把问题由一位数乘法2×3扩展到整十数与一位数的乘法。

  2、提问:怎样计算20×3?

  3、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比较这两上算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对学生的结论作出评价,并给予相应的肯定和鼓励。

  三、讲解整十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做练习巩固知识。

  1、讲解:先计算2×3=6,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从而得到20×3=60。

  2、在例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计算20×4,20×5。再进一步把题目扩展到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由学生自己去类推。

  3、引导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自行提出问题,并讨论解答。

  4、总结、分析学生的问题和答案,以书中的“试一试”为练习,让学生独立计算。

  5、布置“练一练”的习题作为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独立认真地完成。

  第2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完成作业 的情况。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必要的补充。重述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二、通过实例引入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1、举出教材第4页的实例。

  2、提问:怎样计算12×3?

  3、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思考,看能否想出其他的解题方法。

  三、讲解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做练习巩固知识。

  1、讲解算理,并给出12×3计算过程。

  2、在例题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计算12×4。

  3、对学生的解答作出肯定,让学生举实例,提出问题,并讨论回答。

  4、回答并总结学生的问题和答案,以书中的“试一试”为练习,让学生独立计算。

  本课总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方法,通过经历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了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第1课 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

  一、复习表内乘法

  列出九九乘法表

  二、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写出具体实例以及具体解答过程

  三、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写出具体实例以及具体解答过程

乘除法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能准确解答应用题.

  2.加深学生对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内在联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异同点,会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 

  能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1.花手绢的块数是白手绢的

  2.白手绢块数的 正好是花手绢的块数.

  3.花手绢的块数相当于白手绢的

  4.白手绢块数的 倍相当于花手绢的块数

  (二)教师提问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几分之几用什么方法?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

  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什么方法?

  (三)谈话导入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每一类应用题的特点,巩固解题方法,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做下面一组练习.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3

  1.课件演示:分数除法应用题

  2.比较.

  (1)我们把这三道题放在一起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相同点:三个数量是相同的;需要找准单位“1”来分析.

  (2)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不同点:已知和所求不同;解题方法不同.

  3.小结:分数应用题主要有以上三类: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4.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是什么?

  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画图来分析;列式不必急.

  三、巩固练习

  (一)应用题

  1.一个排球36元,一个篮球40元,一个排球的价钱是一个篮球价钱的几分之几?

  (1)学生独立分析列式

  (2)要求根据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改编出一道分数乘法应用题和一道分数除法应用题.

  2.学校有故事书36本,是科技书的 ,科技书有多少本?

  3.学校有故事书36本,科技书是故事书的 ,科技书有多少本?

  (二)补充条件并列式解答.

  一条路长15千米,修了全长的 ,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正确答案

  1.修一条长240千米的公路,修了 ,修了多少千米?

  2.修一条长240千米的公路,已经修了150千米,修了的占全长的几分之几?

  240×       240÷       150÷240      240÷150

  (四)思考题

  有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是个位上的数的 .十位上的数加上2,就和个位上的数相等.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三类题的对比练习.解决这三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一)解答下面各题

  1.六一班有学生45人,其中女生有20人.女生人数占全班的几分之几?

  2.六一班有学生45人,女生占 .女生有多少人?

  3.六一班有男生25人,占全班的 .全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二)校园里栽了杨树144棵,栽的松树的棵数是杨树的 ,校园里栽了松树多少棵?

  (三)学校买了蓝墨水30瓶,红墨水24瓶.蓝墨水是红墨水的几倍?

  六、板书设计 

  1.池塘里有12只鸭和4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4÷12=

  2.池塘里有12只鸭,鹅的只数是鸭的 .池塘里有多少只鹅?

  12× =4(只)

  3.池塘里有4只鹅,正好是鸭的只数的 .池塘里有多少只鸭?

  4÷ =12(只)

  教案点评:

  本教学设计把三类应用题放在一起进行教学,既突出了每一类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又通过对比,使学生真正掌握了这三类题的异同点。巩固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乘除法 篇3

  小数的乘除法和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142页第1~4题,练习二十九第1,3,4,5,6,7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口算、估算和笔算。

  2.让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能够正确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1.知识回顾

  教师:小数乘法和除法这两部分内容,分别学了哪些内容?

  同桌的两名同学合作整理小数乘法和除法这两部分内容。再全班汇报交流、展示。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最后可整理如下:(课件展示)

  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小数乘法

  小数除法

  近似值积的近似值

  商的近似值

  循环小数

  2.知识复习

  教师:怎样计算小数乘法?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哪些地方相同和不同?

  学生回答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后,重点比较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不同,再提醒学生注意在积中点小数点时哪些地方容易出错。比如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位。学生再现知识后,计算下列各题:

  0.16×1.72.8×751.36×0.05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帮助指导。

  教师:怎样计算小数除法?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除法有两种情况:一是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时要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要注意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照前一种情况计算。然后计算下列各题:

  28.56÷51230÷0.463250÷25

  教师:在小数乘、除法计算中,怎样求积或商的近似值?

  学生讨论,明确求积或商的近似值是在计算出积或商后,再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

  教师:哪些情况下需要求积或商的近似值?

  学生讨论后得出:需要求积或商的近似值有两种情况,一是题目有明确要求;二是根据实际需要。

  学生练习第142页第2题。

  教师:什么样的小数是循环小数?

  学生讨论,教师补充,使学生明确循环小数是指小数部分的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小数。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二、复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1.复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师:四则运算指的哪些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教师:在四则运算中,哪些是第1级运算?哪些是第2级运算?

  教师: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应该按照什么运算顺序计算?

  学生讨论,回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师: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吗?

  学生回答后,完成142页第4题。

  2.3+3.9÷(22-14.2)18-(1.4+1.25×2.4)

  2.复习简便运算

  教师: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可以运用哪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引导学生得出:可以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学生练习142页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十九第1题。

  (2)练习二十九第3题。

  学生独立估算,教师巡视,注意倾听学生是如何估算的,鼓励算法多样化。

  (3)练习二十九第4,5题。

  四、归纳梳理

  教师: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归纳、梳理今天复习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板书补充,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归纳:在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先要观察题目的数字特征和运算符号,想一想有没有简便算法,如果有简便运算,那么该怎样进行简便运算,如果不能进行简便计算,就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计算完以后,还要进行验算。

  五、作业

  练习二十九第6,7题。

乘除法 篇4

  表内乘除法练习题 班级 ____ __ 姓名 ____ ____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 )=35 ( )×6=24 8×( )=32

  20÷5= 36÷9= 18÷2= 28÷7= 32÷4=

  18÷6= 45÷9= 18÷6= 32÷8= 20÷5=

  15÷5= 30÷6= 16÷4= 21÷3= 15÷3=

  二、填一填。

  1、在算式20÷5=4中,被除数是( ),5是( ),4是( )

  2、32÷8=4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3、被除数是35,除数是5,商是( )。

  三、看图列算式。

  1、

  (1)一共有( )个西瓜。算式:

  (2)每只小猴子搬2个西瓜,需要( )只小猴子。算式:

  (3)有6只小猴子来搬西瓜,每只小猴子搬( )个。算式:

  2、

  (1)16个珠子,分成2串,每串有( )个珠子。算式:

  (2)如果把这些珠子每8个串成一串,可以串( )串。算式:

  3、

  (1)平均分成3捆,每捆( )根。算式:

  (2)每2根分一捆,能分( )捆。算式:

  (3)每6根分一捆,能分( )捆。算式:

  4、 有24只 ,如果每3只小猪住一间房,一共需要( )间房。

  算式:

  5、一共有 16 个 ,平均装在7个筐里,每个筐装( )个,还剩( )个。

  算式:

  6、运土豆。

  共36个

  小老鼠每次运9个土豆,要运( )次才能运完。算式:

  四、在正确答案的下面画“√”。

  1、 积是18的算式是:

  20-2 6×3 9+9

  ( ) ( ) ( )

  2、 表示6个2相加的算式是:

  6×2 6+2 6+6

  ( ) ( ) ( )

  3、 3+3+3+3写成乘法算式是:

  3×4 3×3 4×3

  ( ) ( ) ( )

  五、比一比,算一算。

  六、在○里填上“+”“—”或“×”或“÷”。

  3 ○3=6 30 ○5=6 8 ○5=3

  5 ○2=3 24 ○3=8 5 ○5=1

  10 ○2=5 4 ○6=24 12 ○2=6

  七、解决问题(列式计算)。

  1、小方买了5包薯片,每包3元,一共用了多少钱?

  2、一瓶可乐4元钱,小明要买6瓶可乐,带25元够吗?

  3、王阿姨养了18条金鱼,每个鱼缸养6条鱼,需要几个鱼缸?

  4、把12朵花送给3位老师,平均每位老师得到几朵花?

  附加题:(试一试,我能行)

  有二十几个萝卜,平均分给3只小兔或7只小兔,都剩下1个萝卜,一共有几个萝卜?

乘除法 篇5

  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教学在五年级上占着相当重要的位置,但学生的错误率却很高,而且错误的情况也是多种多样,甚至是最简单的加减法。这些错误即使对学生再三叮咛,到时仍然会出现。究其原因,应该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可能是基本的概念与算理不清晰,或者是口算

  与笔算不准,计算时必定会错误百出。

  二,应该是学生心理上的原因。学生常用“粗心”两个字解释计算的失误,但除了由于不良学习习惯所造成的错误以外,更多是心理上的原因。

  教师应让学生切实掌握好与计算有关的数学知识,还需要组织好有针对性的多层次、多方位、多种形式的练习。

乘除法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第11~15页例1~2,课堂活动第1~2题以及练习三第1~5题。

  【教学目标】

  1在计算与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经历探索发现乘与除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过程,并有成功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3能运用乘除法的关系进行验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情景中探索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主题图,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游乐园玩一玩。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游乐园情景图,你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说出自己选择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解答。

  教师板书算式:12×5×4=24012×4=4848÷4=1248÷12=4……

  (2)学生认真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1:都是乘除法算式。

  学生2:12×4=48和 48÷4=12这两个乘除法算式有相同的地方,好像有点关系。

  ……

  (3)同学们观察得好,你能观察出乘除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教师:刚才我们从情景图中知道:每棵树上挂了4个灯笼。

  12棵树上挂了48个灯笼。

  通过这3个信息列出了3道算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3道算式。

  12×4=48  48÷4=12  48÷12=4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说说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和每个算式解决的问题。

  (2)看一看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1:都说的是同一件事。

  学生2:…

  教师:同学们观察讨论得很好,找出了这3道算式之间的一些关系,我们继续来研究下面的问题是不是也有这种关系?

  2教学例2

  出示例2情景图,学生选择两个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

  请在12页上写出1道乘法算式和2道除法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算式。

  65×15=975

  975÷65=15

  975÷15=65

  说说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再比较上面3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做好记录)

  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教师:议一议,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再汇报。

  3讨论

  0不能做除数“0不能做除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先计算下列各题:

  (1)0÷4=0÷5=0÷134=

  (2)0÷0=6÷0=

  学生猜一猜这两组算式的商是几?说出理由。

  (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说明)

  4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都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三、课堂活动

  1.教科书第14页课堂活动第1题。

  师生对口令,然后同桌互对口令。

  2 教科书第14页课堂活动第2题。

  先读题,问:从题目的要求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独立练习,并写出依据。

  抽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学生独立做在作业本上。

  2.练习三第2题和3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说出依据。

  五、课堂作业

  1.练习三第4,5题,学生独立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第13页例3,第14页课堂活动中第3题以及练习三第6~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整除,能判断简单的整除问题。

  2在区别“除尽”与“整除”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从除法中整理出“整除”的过程,能判断简单的整除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教学例3

  (1)口算。

  (教师板书结果)

  6÷2=39÷2=15÷12=250÷50=26÷13=25÷7=160÷1=0÷9=76÷21

  (2)观察口算题及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议一议。

  (3)全班按小组汇报交流发现的情况。

  (算式都是整数除以整数计算结果有“除尽”和“除不尽”两类,或有“有余数”和“没有余数”两类……教师将学生发现的情况一一板书出来让学生讨论,同时注意引导得出“整除”来)

  (3)教师小结出整除的意义。

  像6÷2=3,0÷9=0……这些除法算式都没有余数。

  6÷2=3我们就说6能被2整除,或者说2能整除6。

  (让学生齐读书第13页)

  再让学生尝试说说:250÷50=,26÷13=,谁能被谁整除。

  (4)再次引导学生讨论:在表示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的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有什么特点?每个学生举出几个表示整除的除法算式。

  2“说一说”下面哪个算式的除数能整除被除数

  (1)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最后全班反馈。

  重点讨论25÷4中的除数能整除被除数吗?

  (2)教师小结:要判定算式中除数能否整除被除数,要看除法算式是不是整除,才能确定。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3题:学生读题后,先独立完成,然后抽生订正,请同学帮助有错的同学并说明理由。

  2练习三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回答,再集体订正理由。

  3练习三第8题 :学生先独立试做,订正时抽学生说说依据。

  4练习三第10题:学生独立试做,再集体订正。

  四、拓展练习

  1.练习三第13题:学生独立思考后试做,对有困难的同学可在小组中商量,全班汇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9,11,12题。

乘除法 篇7

  “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设计

  课  题

  乘除法的关系

  课时

  第二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整除,能判断简单的整除问题。

  2.在区别“除尽”与“整除”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从除法中整理出“整除”的过程,能判断简单的整除问题。

  教学难点

  在区别“除尽”与“整除”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乘除法的验算,对于在区别“除尽”与“整除”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就容易多了。

  学法指导

  自学互帮导学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

  补救措施

  修改意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3页例3,第14页课堂活动中第3题以及练习三第6~12题。

  一、复习导入

  1.教学例3出示课件。

  (1)口算。

  (2)观察口算题及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3)教师将学生发现的情况一一板书出来。

  (4)教师小结出示课件。

  整除的意义。像6÷2=3,0÷9=0……这些除法算式都没有余数。6÷2=3我们就说6能被2整除,或者说2能整除6。

  (5)再次引导学生讨论:

  2.出示课件“说一说”下面哪个算式的除数能整除被除数

  教师小结:要判定算式中除数能否整除被除数,要看除法算式是不是整除,才能确定。

  三、课堂活动出示课件。

  1.“课堂活动”第3题

  2.练习三第6题:

  3.练习三第8题 :

  4.练习三第10题:

  四、拓展练习

  练习三第13题: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课堂作业练习三第9,11,12题。

  在小组里议一议。全班按小组汇报交流发现的情况。(算式都是整数除以整数计算结果有“除尽”和“除不尽”两类,或有“有余数”和“没有余数”两类……

  让学生讨论,同时注意引导得出“整除”来)

  (让学生齐读书第13页)再让学生尝试说说:250÷50=,26÷13=,谁能被谁整除。

  在表示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的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有什么特点?每个学生举出几个表示整除的除法算式。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最后全班反馈。重点讨论25÷4中的除数能整除被除数吗?

  学生读题后,先独立完成,然后抽生订正,请同学帮助有错的同学并说明理由。

  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回答,再集体订正理由。

  学生先独立试做,订正时抽学生说说依据。

  学生独立试做,再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思考后试做,对有困难的同学可在小组中商量,全班汇报。

  本课时学生容易把“整除”和“除尽”搞混淆。

  要在区别“除尽”与“整除”的过程中,去多体验才能领会“整除”和“除尽”的概念。

  板书设计

  见课件

  参考书目及

  推荐资料

  教学反思

乘除法 篇8

  第十课时 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 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2、 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3、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乘除法 篇9

  有理数的乘除法按计划用了7个课时

  1、第一课时教授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第二课时在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多个有理数相乘的运算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注意强调:先定符号,后定值。

  3、第三四课时;继续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计算,并在此基础上教授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4、第五课时作业讲评

  5、第六七课时教授有理数的除法计算。

  学生对于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掌握得比较快,但是在进行多个有理数运算,特别是涉及到小数,分数计算时则计算速度明显放慢,在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时也不容易观察出题目的特点,作业错误率高,因此讲评作业也花去不少时间。

  随着知识的增多与深入,再加上没有良好的复习习惯与强烈的求知欲望,C组生总是在没有完全消化好前一部分知识的时候又得往前赶。这使得知识很难巩固。

乘除法 篇10

  篇一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方法。

  2、会运用这个除法运算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560÷8÷7 1800÷3÷6 480÷6÷8 720÷9÷8

  560÷56 1800÷18 480÷(6×8) 720÷(9×8)

  2、简便方法计算

  609-51-49 846-121-279

  3、动手做

  24个圆片平均分成2组,再把每组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体会连续等分:可以分了再分,也可以先求出两次一共分成多少份,然后一次分完。)

  4、引入新课:除法的运算性质。

  5、出示目标(见学习目标)

  二、自互学习:(出示例3)

  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

  1、指名读题。

  2、(出示学习指导)

  (1)根据题中的信息列出算式,并计算。

  (2)试一试,你还能想出其它的方法吗?如果有困难,可以与书进行交流。

  (3)对比一下,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4)能用语言概括一下你发现的规律吗?

  (5)试着用字母表示出这个规律。

  自学时间5分钟。

  3、学生自学(学生对照学习指导,自学,并完成学习指导的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4、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三、精讲要点

  1、小组汇报。

  2、解决各小组中在自学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

  3、小结:除法的运算性质。

  4、练习:教材P43做一做,指名板演。

  四、当堂检测

  1、判断

  (1)1456-(324+456)=1456-456-324

  (2)100÷(25×4)=100÷25×4

  (3)400÷(40×25)=400÷40÷25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3200÷25÷4 20xx÷25÷8 350÷14

  3、有1440个玩具,每24个装一盒,每6盒装一箱,一共要装多少箱?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连除计算题中的简便算法。

  2.能让学生灵活的计算试题,养成灵活的解题技巧。

  3.培养学生对数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连除式题中的简便计算方法。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对于加法、减法、乘法计算的题目,找到了一些简便算法,对于除法式题,有没有简便算法呢?有,是怎样的?想知道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教学例3。

  (1)出示植树画面。

  师:植树需要买什么?

  生:买树苗。

  师: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你会算出每棵树苗多少钱吗?

  (2)生小组里交流。生汇报。

  生甲:1250÷25÷5    生乙:1250÷25÷5

  =50÷5        =1250÷(25×5)

  =10(元)       =1250÷125

  =10(元)

  (3)师:说说,你们先算什么?

  生甲:我先算每个小组种的树苗花多少钱。

  生乙:我先算25个小组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苗。

  师:你们说得很好,也算得对。从这里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小组里交流。

  (4)生汇报。

  生丙:我发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5)师:你说得真棒!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有几道题你想做吗?

  2.试做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1,2题。

  出示:20xx÷125÷8 1280÷16÷8

  生汇报。

  生甲:20xx÷125÷8    生乙:1280÷16÷8

  =20xx-(125×8)  =1280÷(16×8)

  =20xx-1000     =1280÷128

  =2         =10

  师:你们同意这样做吗?你是这样做的吗?

  大家都很聪明,老师非常高兴。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①1280÷16÷8 25×(4+8) 5×99+5

  2.小明用3个星期把一本习字本写字,一共写了420个毛笔字。他平均每天写多少个毛笔字?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吗?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的计算能力提高了吗?老师祝贺你.你学会了什么?谁的表现最棒?

  教学反思

  这节课进行当中,我就觉得自己的准备不充分,对所教学的内容理解不到位。看到学生没能掌握学习的重点知识,我头上冒出了一层细细的汗珠,心里就一个词“砸了”……第一次尝试“探究式教学”我就遭遇了“滑铁卢”,心里很不是滋味。痛定思痛,我静下心来找失败的原因。在听课领导的指导下,我认为导致第一次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自己对教学内容理解不深刻,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在教学中重难点没有突破。另外,由于选择的是五年级的学生,我对学生的了解不多,而且也没有提前和班主任沟通,对学生的知识底细没有清楚地认识。总之一句话,备课备得不够充分,备学生备得不够深入!

  2、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例如,学生在开始计算后发现“先乘后除以与先除以后乘的结果相同”规律的时候,孩子的回答不规范,我并没能及时指正学生“先乘3后除以5与先除以5后乘3的结果相同”,导致有37.5%的学生没有真正明白是交换运算顺序,而不是交换前后的数字。如果,在教学中我能把学生发现的规律板书出来,让学生有直观的文字刺激思维,把重点突破,这样学生在接下来的探究过程中就不会迷茫了。

  3、对“探究式学习”的认识不深,不能在合适的环节提出问题,没有设置让学生有兴趣的进行探究学习的情景。探究式学习分为五个主要环节:

  ⑴提出问题;⑵收集数据;⑶合理解释;⑷评价结果;⑸检验结果

  对于这五个环节,我没能深入分析每个环节之间的联系,还不懂得如何收集数据、怎样引导学生合理解释,评价结果。传统教学的痕迹还存在,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而仍然是受教师的牵引。

  有失败的经验就会有成功的收获,面对这次“滑铁卢”我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深入学习“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准备第二次上阵尝试。我相信会有成功的体验!

乘除法 篇11

  一、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分式的基本性质?

  2.分式的变号法则?

  【新课】

  数学小笑话:(配上漫画插图幻灯片)

  从前有个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有一次,父母出远门去办事,把他交给厨师照看,厨师问他:“我每天三餐每顿给你做两个馒头,够吗?”他哭丧着脸说:“不够,不够!”厨师又问:“那我就一天给你吃六个,怎么样?”他马上欣喜地说:“够了!够了!”

  问:这个富家子弟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分数约分的方法及依据是什么?

  1.提出课题:分式可不可以约分?根据什么?怎样约分?约到何时为止?

  学生分组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2.教师小结:

  (1)约分的概念: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2)分式约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3)分式约分的方法:把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分解因式,然后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

  (4)最简分式的概念: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时,叫做最简分式.

  3.例题与练习:

  例1 约分:

  (1);

  请学生观察思考:①有没有公因式?②公因式是什么?

  解:.

  小结:①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几个因式的积的形式,所以约去分子、分母中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注意系数也要约分.②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一般先把负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边.

  (2);

  请学生分析如何约分.

  解:.

  小结:①当分式的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先要进行因式分解,才能够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②注意对分子、分母符号的处理.

  (3);

  解:原式.

  (4);

  解:原式

  .

  (5);

  解:原式.

  例2  化简求值:

  .其中,.

  分析:约分是实现化简分式的一种手段,通过约分可把分式化成最简,而最简分式为分式间的进一步运算提供了便利条件.

  解:原式.

  当,时.

  .

  二、随堂练习

  教材P65练习1、2.

  三、总结、扩展

  1.约分的依据是分式的基本性质.

  2.若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几个因式的积的形式,则约去分子、分母中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分子、分母和系数约去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3.若分式的分子、分母中有多项式,则要先分解因式,再约分.

  四、布置作业 

  教材P73中2、3.

  补充思考讨论题:

  1.将下列各式约分:

  (1);(2);

  (3)

  2.已知,则

  五、板书设计 

乘除法 篇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页的第1~6题,练习九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口答.

  小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各是什么?

  可让中等学生回答,说得不完全,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2.复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复习法则.

  教师: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

  在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出积以后,点小数点时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应该怎么办?

  (2)计算下面各题.

  0.67×7.5   8.36×0.25   0.125×0.24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时,对计算有错误的学生,要及时纠正,要让他们明白自己是怎么错的.

  3.口答.

  小数除法的意义同整数除法相同吗?

  先说小数除法的意义,再同整数除法的意义进行比较.

  4.复习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复习法则.

  教师:“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怎样确定?”

  (2)计算下面各题.

  1.89÷0.54   7.1÷0.125   0.51÷0.22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根据计算法则,对计算有错误的学生进行纠正.

  二、复习积、商的近似值

  教师:“在小数乘、除法计算中,怎样截取积、商的近似值?”(计算出积、商后,按题目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截取近似值.)

  三、混合练习

  1.做练习九的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教师注意检查在3分钟内多少学生能够做完.对不能做完的学生,要提醒他们以后注意加强练习.

  2.做练习九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审题、解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再做练习九的第9*题.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练习九的第2题.

乘除法 篇13

  教学内容

  教材1-7页。具体内容: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以一位数。

  2、经历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乘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乘法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2、使学生通过对口算乘法的学习,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2、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难点:

  理解口算乘法的过程,并能运用口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表内乘法。

  1、引导学生回忆乘法表,并请一位学生背诵乘法口诀表。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必要的补充,重述乘法表的内容。

  二、通过实例引入整十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1、引入教材第2页上的实例。把问题由一位数乘法2×3扩展到整十数与一位数的乘法。

  2、提问:怎样计算20×3?

  3、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比较这两上算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对学生的结论作出评价,并给予相应的肯定和鼓励。

  三、讲解整十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做练习巩固知识。

  1、讲解:先计算2×3=6,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从而得到20×3=60。

  2、在例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计算20×4,20×5。再进一步把题目扩展到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由学生自己去类推。

  3、引导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自行提出问题,并讨论解答。

  4、总结、分析学生的问题和答案,以书中的“试一试”为练习,让学生独立计算。

  5、布置“练一练”的习题作为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独立认真地完成。

  第2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完成作业 的情况。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必要的补充。重述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二、通过实例引入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1、举出教材第4页的实例。

  2、提问:怎样计算12×3?

  3、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思考,看能否想出其他的解题方法。

  三、讲解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做练习巩固知识。

  1、讲解算理,并给出12×3计算过程。

  2、在例题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计算12×4。

  3、对学生的解答作出肯定,让学生举实例,提出问题,并讨论回答。

  4、回答并总结学生的问题和答案,以书中的“试一试”为练习,让学生独立计算。

  本课总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方法,通过经历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了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乘除法

  第1课 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

  一、复习表内乘法

  列出九九乘法表

  二、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写出具体实例以及具体解答过程

  三、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写出具体实例以及具体解答过程

乘除法 篇14

  整理复习(2)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推理训练 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2、一堆煤,用去了 ,还剩下( )。 3、今年比去年增产 ,今年相当于去年的( )。 二、对比训练: 1、一步分数应用题 ①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500只鸭,鹅的只数与鸭的只数的几分之几? ②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 ,养了多少只鹅? ③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鸭的只数是鹅的只数的 ,养了多少只鸭? (1)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在结构上,这三道应用题都含有同样的数量关系,即:鹅的只数,鸭的只数, 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不同的是已知和未知发生了变化。在解题思路上,都要弄清以谁作标准,正确判定把哪一种数量看作单位“1”;不同的是需要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2)比较完后,学生将三道题的解答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2、出示题组: ① 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1125千米,一艘轮船从上每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多少千米? ② 一艘轮船从上海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450千米,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1)学生自己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2)对比:两题有什么异同?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3、出示题组: ①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小汽车有多少辆? ②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小汽车有多少辆? ③ 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大客车有多少辆 ④ 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大客车有多少辆? (1)学生独立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2)对比:1、2两题有什么异同?3、4两题呢?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3)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有规律吗?规律是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出: ㈠ 分析“分率句”,判断单位“1”是哪个数量? ㈡ 画出线段图,找出“量”和“率”的对应关系。 ㈢ 确定已知单位“1”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或用方程解。                                       三、课堂练习: 1、第53页“整理和复习”的第4题(根据题目的条件应该确定把谁看作单位“1”? 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 2、练习十三第4、5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6--10题

乘除法 篇15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分式的基本性质?

  2.分式的变号法则?

  【新课】

  数学小笑话:(配上漫画插图幻灯片)

  从前有个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有一次,父母出远门去办事,把他交给厨师照看,厨师问他:“我每天三餐每顿给你做两个馒头,够吗?”他哭丧着脸说:“不够,不够!”厨师又问:“那我就一天给你吃六个,怎么样?”他马上欣喜地说:“够了!够了!”

  问:这个富家子弟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分数约分的方法及依据是什么?

  1.提出课题:分式可不可以约分?根据什么?怎样约分?约到何时为止?

  学生分组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2.教师小结:

  (1)约分的概念: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2)分式约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3)分式约分的方法:把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分解因式,然后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

  (4)最简分式的概念: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时,叫做最简分式.

  3.例题与练习:

  例1 约分:

  (1);

  请学生观察思考:①有没有公因式?②公因式是什么?

  解:.

  小结:①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几个因式的积的形式,所以约去分子、分母中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注意系数也要约分.②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一般先把负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边.

  (2);

  请学生分析如何约分.

  解:.

  小结:①当分式的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先要进行因式分解,才能够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②注意对分子、分母符号的处理.

  (3);

  解:原式.

  (4);

  解:原式

  .

  (5);

  解:原式.

  例2  化简求值:

  .其中,.

  分析:约分是实现化简分式的一种手段,通过约分可把分式化成最简,而最简分式为分式间的进一步运算提供了便利条件.

  解:原式.

  当,时.

  .

  二、随堂练习

  教材P65练习1、2.

  三、总结、扩展

  1.约分的依据是分式的基本性质.

  2.若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几个因式的积的形式,则约去分子、分母中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分子、分母和系数约去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3.若分式的分子、分母中有多项式,则要先分解因式,再约分.

  四、布置作业 

  教材P73中2、3.

  补充思考讨论题:

  1.将下列各式约分:

  (1);(2);

  (3)

  2.已知,则

  五、板书设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乘除法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