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科学教案汇总

科学教案汇总

甜生软语 点赞 分享
科学教案汇总

微信扫码分享

科学教案汇总(精选15篇)

科学教案汇总 篇1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动手操作活动。

  2.能将相关物体进行一一匹配,并说出理由。

  3.初步学会相关物体的重叠或并置匹配,感知一一对应的现象。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

  初步学会相关物体的重叠或并置匹配,感知一一对应的现象。

  获得一些有关对应的经验。

  【活动准备】

  1.前期生活经验准备:幼儿有春游、捉迷藏、乘车的生活经验。

  2.教具准备:小狗、小猫、小鸡、小兔头饰;分别印有“1”“2”“3”“4”数字的帽子各四顶;骨头、小鱼、萝卜、小虫的盘子。

  3.自制火车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听声音,猜客人

  1.请小朋友仔细听谁来了?找出它的图片(小狗、小猫、小鸡、小鸭)。

  (回忆经验,展开思路,激发兴趣。)

  2.小动物们要出游需要准备什么物品?提示语:还可以带上什么有用的东西呢?怎么戴帽子呀?引导幼儿说出戴帽子。吃的东西:找食物

  (一个小动物头上戴一顶帽子感知重叠对应的关系。)

  二、小动物旅行开始了——学习对应

  1.我为小动物准备一个大蛋糕,但它们都不喜欢吃,小动物们喜欢吃什么呀?(感知相关物体的匹配对应)

  2.小动物们都喜欢吃什么呀?盘子里有什么呀?(再次感知相关物体的匹配对应)

  三、做游戏,巩固练习

  1.捉迷藏。

  小动物们要玩捉迷藏的游戏了,小朋友来找他们,引导幼儿寻找规律。如:红房子后面躲着谁呀?(感知颜色的对应)

  2.(1)小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一起乘车回去吧。老师是司机,坐在最前面。我们来数数还有几个座位呀?有几种小动物呢?应该怎么坐呢?1、2、3、4个座位。

  (一种小动物坐一把长椅子。巩固手口一致点数4,巩固一一对应的重叠关系。)

  (2)那谁坐前面谁坐后面呀?

  (引导幼儿发现椅子和帽子数量的对应关系。说出按帽子的号码来坐。感知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四、操作纸一一对应填画:花和蝴蝶

  课后反思

  上完后,自我感觉良好,至少是按照自己的设计顺利的完成了!上完后才发现,还是自己的功底太薄,对这一数学思想的领悟远远不够。周主任说得非常有道理,一一对应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是解题时所运用的一种思路,不应当停留在生活中的一一对应,可以在数学中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内涵。

科学教案汇总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初步了解“纸球反弹”是由于空气的流动产生的。

  2、培养幼儿关注周围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有积极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1、长颈瓶若干只、纸球若干

  2、使用大型积木和图书搭建“资料室”一间。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吹纸团”引出课题。

  (幼儿操作吹纸团,得出结论:被吹的纸团是向前跑的。)

  二、教师提出进一步的疑问,出示细颈瓶,幼儿再次操作。

  1、讨论:纸团会永远向前跑吗?结论:如果前方有障碍,纸团会停留在原位

  2、幼儿用细颈瓶和小纸团进行第二次操作。

  三、 确立纸球反弹的现象

  (结论:如果不倾斜瓶子,小纸团怎么也吹不进瓶子里)

  四、查询资料,寻找纸球反弹的秘密

  五、活动结束:

  绘制小实验

科学教案汇总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

  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

  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准备

  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板书“材料”。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2.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

  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

  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

  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

  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举例说说你的想法。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3.交流各组的记录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及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4.请保管好记录单,下次还要再使用。

科学教案汇总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

  2、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

  1、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2、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2、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

  【教学难点】

  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以及相关资料、夏季星空图、事先考察夜间观察星象的地理位置 学生准备:活动星图、硬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开星空交流会

  1.前段时间同学们观察了月相,最近又观察了星座,这节课我们开个星空交流会,交流一下在观察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2.展示观星记录表及月相观察记录表。

  3.组织学生分小组互相参观、学习。

  4.小组交流观星、观月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

  5.小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

  二、认识夏季主要星座

  1.谈话:同学们,你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教师简单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

  2.(出示夏季星空图)请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星座?它们有何明显的标志?

  3.学生观察并汇报。

  4.阅读课本第59页的文字资料。

  5.提问: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怎样才能找到它们呢?

  (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分别是牛郎、织女星。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光带,就是人们常说的“银河”。我们根据这条光带去寻找,“河”东是牛郎,“河”西是织女,“河”中是天津四,织女旁的四颗不太亮的星,就是押送织女的天兵;牛郎旁的两颗星,就是他担筐中的两个子女;银河就是阻隔他们的一条河流。)

  6.小结寻找星座的两种主要方法:利用亮星形成的图形特征;根据已知星座来确认未知星座。

  三、制作活动观星图

  1.谈话:如果我们想认识更多的星座,就需要制作一个活动观星图,帮助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季节观察不同的星座。

  2.讲解制作方法:

  (1)将全天星图剪下来做活动底盘。

  (2)另外将两张连在一起的纸片也剪成比底盘稍大一点的纸盘,其中一个剪下如教材中所示的一个椭圆,然后用细线将纸盘与活动底盘以北极星为圆心组合起来。

  3.介绍星图的使用方法:

  (1)将活动观星图举过头顶。

  (2)转动星图,让图中的“北斗七星”与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处于同一方向,再根据图中的其他星座来认识相应方向的天空中的星座。

  4.学生制作活动星图。

  5.指导学生在夜间进行观星活动:成立观星小组、制定观星计划。

  6.小结: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

  四、应用拓展

  观察:在夏季的星空,根据“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分别找出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

  板书设计:

  7、在星空中(二)

  夏季主要星座——天鹅座(天津四)、天琴座(织女)、

  天鹰座(牛郎)、天蝎座(心宿二)

  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汇总 篇5

  教学目标:

  1. 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2. 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3. 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4. 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

  5.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

  1. 图片:各种不同环境下生活的动物。

  2. 动物适应环境的相关资料或影片。如保护色、迁徙、饮食、身体形态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出示一组动物图片,让学生认识这些动物。让学生分别谈一谈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等。

  2.引导学生分类。

  二、新授

  1. 出示第二组图片。让学生观察、交流。

  2. 让学生将情况整理后记录下来。

  动物名称 生活的环境

  3. 学生分小组汇报。

  4. 学生阅读P4小资料。

  三、课外及延伸。

  1.查阅资料,填写下面的表格。

  动物特点 动物名称 资料来源

  最大的动物

  最高的动物

  在寒冷地方生活的动物

  夜间活动的动物

  2. 搜集资料、图片。办一期“有趣的动物”展览。

科学教案汇总 篇6

  活动目标:

  1、玩手电筒,喜欢操作、摆弄,能想办法让手电筒亮起来。

  2、认识电池的正负两极,了解电池正负相连可以亮起来的道理。

  3、体验探究安装手电筒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老师准备各式各样的老式手电筒和电池(用于幼儿拆开、观察手电的组成)。

  2、记录表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的形式导出手电筒,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一根铁柱胆不小,头带玻璃平顶帽;

  一只眼睛亮闪闪,哪儿黑往哪儿瞧。——(手电筒)

  提问:手电筒是用来做什么的?手电筒为什么会发出光亮?

  二、出示手电筒和电池,让幼儿进行组装。

  1、出示各式各样的手电筒和电池,请幼儿观察,了解手电筒和电池的多样性。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电池,认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小结:电池不管是大的、小的、胖的、瘦的,它都有一个正极,一个负极。

  3、请幼儿把手电筒与各种电池相匹配,探索如何组装能使手电筒亮起来。

  4、能安装成功的幼儿操作演示,知道正负极相连可以使手电筒亮起来。

  三、请幼儿用组装好的手电筒进行探究小游戏。

  1、请幼儿把手电筒放在水彩笔一侧约10厘米的地方,逐渐改变手电筒与水彩笔的角度,观察影子长短的变化。了解手电筒与水彩笔的角度越小,影子越长,手电筒与水彩笔的角度越大,影子越短。

  2、请幼儿将自己探究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3、关掉活动室的照明灯,拉上窗帘,请幼儿用手电筒自由照射,感受光的直线传播和光于影子的关系。

  四、手影游戏

  游戏玩法和要求:每个小组选一人打亮手电筒照在墙面上,其他幼儿用手组装各种造型进行游戏,然后更换打灯人轮流游戏。

  活动延伸

  1、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电池。

  2、引导幼儿继续观察、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需要用电池,电池是什么样子的,自己尝试拆装。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注重了以幼儿的自由探索为主的科学活动方式,始终围绕:为什么手电筒亮起来了?这条主线展开,幼儿对活动内容掌握还是不错的,能正确区分出电池的正负极,并能正确安装手电筒,使幼儿充分体验到了探究安装手电筒的乐趣。

  但在实验的环节,也存在着不足:如实验次数过多,为保证每名幼儿都能掌握活动内容,实验时间有点长,幼儿交流的时间缩短。在科学活动中,会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比如易碎的小灯泡,电线里面的金属丝等,应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小百科:手电筒简称电筒,是一种手持式电子照明工具。一个典型的手电筒有一个经由电池供电的灯泡和聚焦反射镜,并有供手持用的手把式外壳。

科学教案汇总 篇7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获取有关磁铁的直接经验,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2、了解磁铁能透过纸板、木板、玻璃板来吸引铁或铁制品的现象。

  3、能够手眼协调地做磁力游戏。

  二、活动准备:

  1、教具:磁铁、磁性物品、铁制品与非铁制品、黑板二块。

  2、学具:人手一块磁铁、每桌一篮物品、小精灵胸牌人手1个、玩具若干、小毛巾、沙等

  3、场景:布置神秘王国

  三、活动过程:

  (一)以小精灵到神秘王国引题

  小精灵律动进场

  (二)小精灵到神秘王国探秘:

  1、神秘王国到了,小精灵玩一玩,试一试,什么玩具最好玩;

  2、小精灵自由分组进入神秘王国探秘:

  ①小动物比赛

  ②小蛇跳舞

  ③钓鱼

  ④分类盒:牙签、大头针等

  3、组织小精灵入座,进行提问:(小树叶音乐)

  师:到了神秘王国,你玩了什么玩具?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秘密?

  4、小结。

  (三)介绍磁铁的特性:

  “磁铁宝宝”介绍自己的特性:我是铁,但我有磁性,能吸铁和铁制品,所以我也叫吸铁石。

  (四)幼儿分组动手操作、交流,进一步感知磁铁的特性。

  (五)教师提问,巩固对磁铁的认识。

  1、磁铁还有个名字叫什么?

  2、磁铁能吸木珠吗?铁杯吗?

  3、磁铁能将铁钉、牙签分开吗?

  4、缝衣针掉在地上了,什么办法能找到它?

  5、塑料球、皮球、铁球,用什么方法区别铁球?

  6、磁铁能吸到什么?

  (六)活动评价:

  师生共同评选最佳小精灵队,发奖杯。

科学教案汇总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赏、讨论,能对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手工艺——蜡染感兴趣。

  2、尝试利用蜡笔和水性颜料油水分离的特性,感受并探索蜡染工艺的制作过程。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颜料、毛笔、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观看七宝老街的蜡染花布(视频),感受蜡染工艺品的独特美。

  师:老师去了哪里呀?看到些什么呢?做了什么?

  小结:对呀,我就是去了七宝老街的手工艺坊,我还买了一块花布呢,你们知道这种花布叫什么名字吗?

  二、了解蜡染花布的制作工艺

  1、幼儿自由说说蜡染花布的制作方法。

  师:这么漂亮的蜡染花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幼儿讨论)

  小结:有的说……有的说……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手工坊的阿姨们是如何进行蜡染制作的,使用了哪些工具,和你们说的是不是一样的?

  2、观看蜡染的'制作。

  师:你们看到阿姨们是如何进行蜡染工艺制作的?用了哪些工具?

  小结:原来一块蜡染花布需要经过画蜡、染色、晾干这些步骤才能完成,真是不容易啊!

  三、幼儿操作

  1、用语言激发幼儿尝试蜡染工艺的兴趣。师:我们中国的蜡染工艺真是神奇,周老师也尝试了一下,我们来看看,我是怎么做的?(播放PPT老师制作的图片)

  2、分组操作,指导。

  3、分享作品。(幼儿完成后让其挂到绳子上,再坐到前面一起欣赏。)

  四、欣赏影片

  “中国蜡染画”,激发幼儿对中国蜡染的喜爱之情。

  师:我们的蜡染作品都完成了,用这样神奇的蜡染工艺制作出来的花布漂亮吗?蜡染工艺是我们中国古老的民间手工艺,只有我们中国才有哦!而且我们中国人很聪明,不仅会做蓝白相间的蜡染花布,还会做彩色的蜡染花布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科学教案汇总 篇9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2、让幼儿掌握对事物的探讨方法。

  2、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沉与浮的关系,水的三态变化。

  【活动准备】

  1、塑料盆、水、冰块、酒精灯、烧杯、小木块、塑料制品、铁块、小石头等等。

  2、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水吗?看,老师今天准备了什么?(五盆清水)

  现在请小朋友用手感知一下水的温度是凉是热?(让幼儿通过感知,说出水的凉与热,说出自己的感觉。)

  2、启发幼儿的想象活动。

  师:孩子们,你知道水有什么用处?(让幼儿展开想象回答,老师进行个体和集体提问,并随时小结:用水可以洗衣服、做饭、洗菜、浇花、洗手、洗脸、发电、救火等,还可以制做许多食品、饮料等也都需要水)。

  师:听小朋友刚才的谈话,水原来有这么多神奇的用处,可是水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呢?你们知道吗?

  3、引发幼儿讨论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师:孩子们,水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让幼儿展开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植物不能没有水,动物也不能没有水,如果没有水,人类、植物、动物就不能存在)。

  4、研究水的由来,分别让孩子表达,利用讨论、交流、提问等引导。

  (水是从天上来的,水是从地底下抽上来的,从井里来的,从山上流下来的,有河水、海水、湖水、雨水、洪水、井水、污水、雪水等。)。

  5、小实验:教师利用酒精灯、冰块等演示水的三态变化。

  师:这里有一块冰,是老师把盛上水的容器放到冰箱里做的,今天我们做个实验,给冰块加热,看看有什么变化?

  教师实验,让幼儿观察并讨论水的变化。

  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水遇冷结成冰,冰遇热变成水,水遇热变成蒸汽。

  6、实验:沉与浮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再做一个实验,验证一下水有什么作用,请小朋友将你们准备的物品,一样一样轻轻地放在水里,带着几个问题仔细观察:什么物品沉下去?什么物品浮在水面?你们还能用什么方法让沉下去的物品浮上来,浮在水面的物品沉下去?(幼儿通过实践得出结论,教师小结。)

  7、课件演示:

  (1)人们都在干什么?

  游泳、滑冰、洗澡、洗菜、浇花、养鱼、养虾、海洋运输、河水发电等。(让幼儿互相讨论水对人类的好处)

  (2)发生了什么?

  洪水冲跨了高楼、工厂、学校、住房、庄稼、许多动物也都受到伤害等。(幼儿说说水给人类带来的害处)

  (3)污水对人类和动物的损害。(让幼儿讨论怎样保护水资源)

  (4)展开讨论:

  师:通过观察短片,知道了水与人类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水给人类社会带来很大好处,但有时也会给人们带来灾害,要做到节约用水,保护水利资源,你们想让水为人类创造什么好处?

  【延伸活动】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请妈妈帮助你找出节约用水的方式方法。

科学教案汇总 篇10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本学期收集到的有关运动的资料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

  2能自定标准对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卡片进行分类。

  3能用多种形式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

  4能对本学期所学的有关位置、运动、力等知识进行系统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爱护自己长期收集的资料和成果,并很好地保存起来。

  2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学习成果。

  3能形成收集资料、制作卡片的习惯,并能认识到整理总结资料、展示成果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学重点:

  自定标准,对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卡片进行归纳、总结和分类。

  教学难点:

  展示出自己的学习成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放有本学期收集制作的各种资料卡片、学习记录、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资料的“科学小本本”或“科学采蜜集”、小制作、模型、网页等;教师准备展示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内容:

  活动1 整理我们的学习资料

  1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本学期围绕运动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呢?

  2在学习中我们大家都收集记录了一些与运动有关的资料,你们想展示给大家看吗?

  3那需要整理我们收集到的这些资料。定期搜集整理到的学习资料,是《科学》课学习的重要方法。我们经验自己确定资料的分类标准,并给资料编号,便于今后查找。

  4个人活动,整理自己的学习资料。给资料分类,可以按单元、课次、不同的运动主体、运动的基本形式等分,也可以按来源、摘录时间等来分。

  5把自己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和同学交流后,针对这个和资料卡片的内容展开互评和自评。

  第二课时内容:

  活动2 展示我们的学习成果

  1观看科技馆展览、六一作品展览录象片。对后面自己制作展示板做铺垫。

  2设计布置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板。要求:主题明确、布局合理、资料丰富、版面美观、浅显易懂等。

  3展开评比活动,记录优缺点,以备改进不足、发扬优点。

  4在“科学采蜜集”上记录下本学期主要收获。

  5爱护学习成果,长期保存教育

科学教案汇总 篇11

  课题生成:

  在主题活动《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中,我们从小班起重点介绍地球七的动物。于是幼儿、老师共同收集了几种动物如兔子、金鱼、寄居蟹,幼儿对这些活生生的动物很感兴趣。

  “菊香蟹肥”的时节,幼儿都吃过螃蟹,他们带来了蟹壳,他们说:熟螃蟹是红色的。因为螃蟹的大钳子要夹人,父母都不让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儿却有着强烈的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为幼儿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探索。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

  3、激励幼儿勇敢探索,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过程:

  1、教师问: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教师说:今天教师和你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幼儿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马上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教师问:玩得快乐吗?(快乐)

  教师说: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师又问:螃蟹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教师说:螃蟹到底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教师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细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

  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专家点评:

  把本活动列为生活活动,可能更加贴切。从整个过程看,并没有什么太难的知识点,但教师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体现的是大班幼儿应有的求知学习欲望,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一定每次都有众多的难点要突破,只要能激发求知欲望,萌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活动都是好活动。

  反思与讨论:

  这个活动曾为小班设计,现设计为大班活动,你认为还应做哪些修改与补充?

  科学活动:绳子的用途

  温州第四幼儿园:金笛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绳子及其用途。

  2、乐意开展创造活动,喜欢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1、汉字卡片:挂、系、扎、串(已认识过这四个汉字)。

  2、将衣服、毛巾、图画;没穿鞋带的鞋子;各种有孔的珠子;包装盒分四组摆放。

  3、收集一些关于绳的照片。

  4、宝物筐:各种材质不同、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绳子、衣架、夹子、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绳子的主题

  (出示各种材料包括各种绳子)师:你们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出示四个汉字)师:这几个字能用绳子和桌子上什么东西做好朋友?

  二、分组试一试,绳子的用途

  1、师:老师把它们分成了四组,每组的中间有一个字,看了这个字后,你们四人为一组就要动脑筋把桌子上的东西变一变!

  2、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师:你们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变了?

  三、说一说用过的绳子

  师:刚才你们干什么了?

  你们都用到了哪些绳子?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绳子的用途,让幼儿了解各种绳子的特性。

  如:棉绳很软,打在脸上也不痛:尼龙绳比较坚固,可以用来挂重的东西;塑料绳用来做跳绳…

  四、合作玩绳子

  师:绳子还可以用来玩呢,我这里就有一些绳子,带得太少了,不能每个人一根,你们可以几个好朋友一起玩一条绳子,看看哪几个小朋友绳子能玩出新花样。

  玩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绳子

  师:小朋友真棒!刚才我们用不同的绳子进行了扎、串、系、挂的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在哪里发现了绳子?

  1、幼儿自由讨论

  2、播放各种绳子的照片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绳子可调皮了,躲起来很难发现,金老师就把这些绳子找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绳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六、结束

  原来生活中还有那么多有用的绳子,那楼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们把今天看到学到玩到的赶快去告诉他们吧!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设计意图: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活动材料: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 *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 *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 *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 *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 *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科学教案汇总 篇1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和欲望。

  2、能按一定顺序操作,会整齐地摆放学具,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3、感知碘遇淀粉、碘遇大苏打水所发生的变化,初步了解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1、教具:背景相同的图片两张:一张用清水画动物,另一张用米汤画动物。

  2、学具:碘酒、清水、大苏打水、米汤或淀粉液若干,各装在有标记的小瓶里(每桌一份);棉棒、画纸、抹布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导入课题

  ⑴看一看,想一想:出示装有碘酒的瓶子,引导幼儿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这是什么?什么时候会用到这种药水?

  注意教给孩子正确闻化学药品的方法:一只手将瓶子放在鼻子附近,另一只手左右煽动,以免药品气味过大,刺激幼儿鼻腔粘膜。

  ⑵出示挂图,引出课题:

  小熊和伙伴们玩捉迷藏游戏。可小熊找呀找呀,找了房前,找屋后,还是找不到伙伴们,请小朋友帮他找一找。

  ⑶请个别幼儿用碘酒分别在两张图上涂抹――找动物。

  引导幼儿观察:一张图上的小动物找到了,而另一张图上的小动物没有找到。(一张图上的动物用淀粉液绘制,另一张图上的动物用清水绘制)引导幼儿观察:一张图上的小动物找到了,而另一张图上的小动物没有找到。(一张图上的动物用淀粉液绘制,另一张图上的动物用清水绘制)

  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探索,揭开谜底。

  二、试一试,讲一讲:幼儿探索,教师参与指导。

  ⑴引导幼儿看一看,闻一闻:分辨清水、米汤或淀粉液。

  ⑵指导幼儿分别用清水和淀粉液分别画一幅画。引导幼儿观察:晾干后的画,什么也看不见了。

  ⑶指导幼儿用棕红色的碘酒涂色,观察两张画的变化,并向同伴讲述。

  ⑷组织幼儿讨论,使幼儿知道:用淀粉液画的画遇碘酒后变成蓝色,显示出小动物;清水画的画遇碘酒后没有变色,显示不出小动物。

  三、启发、鼓励幼儿讲述碘酒在人们生活中的用途。

  四、引导幼儿观察大苏打水(无色、透明、但有一种气味),启发幼儿用大苏打水将小动物隐形,观察碘酒遇大苏打水后发生的变化,并讨论变化的结果。

  活动延伸

  演示实验:《看不见的指纹是怎样被发现的?》进一步了解碘的应用,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和欲望。

  附知识背景材料:看不见的指纹是怎样被发现的?

  指纹,就是手指正面末端隆起的汗腺连接成的纹理。每人、每个手指的指纹都不同,即使是双胞胎也不例外。因此,指纹可用来作为识别人的标记。指纹显示是一种重要的.侦察手段,也是一种有趣的表面化学反应技术。

  今天,我们已经能使用多种高科技的手段,让看不见得指纹印奇迹般地露出“庐山真面目”。当然,我们也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做一个指纹显影的小实验:用大拇指或食指在一张光洁的白纸上按一下,看上去并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另取一个小玻璃管,放两粒米粒大小的碘,把玻璃管置于小火上慢慢加热,当碘受热渐渐变成蒸气升到玻璃管口时,将白纸上按过手印的地方对准玻璃管口的上方,让碘蒸气缓缓飘过留下指纹的纸面,一会儿功夫,白纸上就清晰地显示出你的指纹了。

  为什么碘蒸气能显示出"看不见"的指纹呢?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手指上总有少量的油脂等分泌物,它们是由人的皮肤表面腺体分泌的。一般人一昼夜可以从皮肤中分泌出约15―40克油脂。有的人属于多脂型皮肤,分泌出的油脂每昼夜可达45克。当你用手指接触白纸时,这些油脂就粘到了纸上,只是由于量很少,所以看不出什么痕迹。

  油脂与水是不相混合的,它们之间的亲和力很小。但是,碘与油脂却是“好朋友”,它们的分子结构有相似之处,因此碘能溶解在油脂中。因为碘的颜色很深,即使溶解了微量的碘的蒸气,也能使手指留在纸上的油脂分泌物染上明显的颜色,在白纸上显示棕色的指纹印迹。如果刚用肥皂洗过手,手指表面的分泌物还来不及形成一层油脂时,即使用十个手指按过的纸面,碘蒸气也不能显印出指纹。不过当你用手在脸上或头发上擦几下,让它沾上一些油脂,再做实验,那么在纸上就又能得到很清晰的指纹了。不信,你可以试试。

科学教案汇总 篇1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感知吸管的位置与喷壶喷水的现象的关系。

  2、乐意随着发现不断地参与探索,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个装有水的瓶子、吸管、橡皮泥。

  2、三张图表。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激发幼儿对制作小喷壶的兴趣。

  1、小朋友你们给小花,小草浇过水吗?平时是怎么浇水的?用什么工具?

  2、老师也做了一个浇水的工具,这喷壶使用什么材料做的?怎么让喷壶喷出水来?

  3、教师交代规则:用正确的方法握住瓶子,放正、不倾斜。提醒幼儿记住自己的瓶子上的号码。

  二、幼儿尝试制作小喷壶。

  1、幼儿制作,用吹的方法让喷壶吹出来。

  2、集中交流分享:(将瓶子分两边放好—成功的,还没有成功的)

  (1)先请制作成功的幼儿介绍:你是怎么做的?你的小喷壶为什么能喷出水来?

  (2)你觉得为什么喷不出水来呢?

  (3)请幼儿上来示范,教师:请幼儿观察瓶盖(大考吧幼儿教育 )小孔的大小,并用吸管演示,让幼儿感知小孔的大小。

  (4)请刚才没吹出来的小朋友利用教师所的材料想办法让小水壶喷出水来,已经喷出的小朋友帮助他们。

  三、猜测,吸管的位置与喷水现象的关系。

  1、现在我们小水壶都喷能喷出水来了!

  2、出示三张图表,先看看,你觉得这样水会喷出来吗?这三种情况你都去试一试,你又会有新的发现。

  3、幼儿再次操作、探究。

  4、集中讨论分享,提升经验:

  (1)你试过吗?说说你的发现?

  (2)验证幼儿的猜测,引发观察和思考。

  (3):为什么小水壶会喷出水来?我们再往吸管里面吹气的时候空气会跑进去,形成压力水就会从另一个小孔跑出来,所以当我们把吸管插进大空中时空气会从大孔中跑出来,水也就出不来了。

  四、活动延伸

  用自己制作的小喷壶去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浇水吧!

科学教案汇总 篇14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究欲望,感知空气是无处不在的,巩固幼儿的科学意识。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初步的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利用不同的物体去寻找空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究欲望,感知空气是无处不在的,巩固幼儿的科学意识。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初步的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利用不同的物体去寻找空气,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利用不同的物体去寻找空气,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活动难点:

  激发幼儿探究欲望,感知空气是无处不在的,巩固幼儿的科学意识。

  活动准备

  科学区:气球、扇子、吸管、空塑料袋等材料

  手工区:折纸炮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看不见,摸不着,人和动物都需要它的是什么吗?”空气是怎样的呢?在哪里呢?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3、教师小结: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无处不在,现在老师就请小朋友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去寻找空气。

  二、教师介绍区角操作材料。

  科学区:这里有许多气球、扇子、吸管、空塑料袋等材料,请小朋友用这些物品去寻找空气。

  手工区:这里有许多长方形的纸,小朋友可以在这里折出纸炮,然后甩甩看,究竟是什么原因,什么力量让纸炮发出“嘭”的响声。

  三、幼儿自主选择区角进行游戏。

  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鼓励性格内向的小朋友积极地参与游戏。

  四、活动结束。

  1、活动结束,收拾操作材料。

  2、老师小结活动情况。

科学教案汇总 篇1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过程与方法:

  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进行改变摆锤、摆绳的长短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重点和难点

  重点:

  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准备:

  10厘米、20厘米30厘米长的摆绳各一根,钩码四个。研究摆重记录表1份,摆绳记录表1份,摆角记录表1份。铁架台一个,秒表一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

  上节课我们认识摆,关于摆你知道什么?

  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

  2、师:

  关于摆的奥秘还有很多,想继续研究吗?

  3、揭题:

  摆的研究。(板书课题)

  二、 玩摆

  1、组装好,并试着玩一玩。然后试一试,想一想让它自然的摆起来,要注意哪些地方?(玩的时候要注意:

  线要轻轻拉直,自然松手,要让它停下来只要轻轻一抓就行了,学会操作摆。学会记录单位时间内摆的次数。)

  2、摆具有等时性,也就是说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相同。那么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也相同吗?(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摆动的次数不同说明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不同。猜想:

  摆摆动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选择假设,并制定研究计划

  师:

  请各小组选择你们最想研究的假设,并讨论一下,准备怎样来研究?哪个条件要变,哪些条件不能变?每种情况要测几次?

  我们的研究方案 第( )小组

  我们研究的问题:

  摆摆动的快慢与 是否有关。

  我们的猜测:

  改变的条件:

  不变的条件:

  展开研究

  师:

  研究时操作的同学要正确,看表的同学要看准了,数的同学不能眼花,尽量数准了,即时记录。最后完成的小组整理好材料,别忘了根据数据归纳结论。比比哪个小组研究过程中合作得好,既快又准确。

  生:

  自主实验。

  (1)研究摆线长短

  15秒内摆动次数记录表

  原来的绳长

  两倍绳长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我的发现

  (2)研究摆锤轻重

  15秒内摆动次数记录表

  原来重量

  两倍重量

  三倍重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我的发现

  、

  四、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通过又一轮的实验,我们发现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这节课,我们又一次运用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摆。科学家用更精密的仪器、更严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与我们的不谋而合,同学们,你们太了不起了!祝贺你们!

  五、巩固应用

  (让学生体会学习有用的科学知识,加强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师:

  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生:

  能。

  师:

  (出示大屏幕)这只挂钟走慢了,那么我们怎样做才可以让它走准确呢?

  生:

  六、延伸拓展

  (让学生发现新现象,产生新问题)

  师:

  还有这样两个摆,绳子一样长。猜测:

  他们摆动快慢一样吗?

  生:

  一样。

  师:

  老师做,同学们注意观察,当有发现请马上举手。(演示实验验证)

  生:

  不一样快。

  师:

  为什么?

  生:

  摆锤的长短不一样。

  师:

  实际上摆的长度并不只是单纯的摆线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师:

  关于摆还有很多奥秘,同学课下想继续探究吗?

  生:

  想!

  师:

  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摆的研究

  摆锤的重量 无关

  摆绳的长短 有关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科学教案汇总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