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第三单元复习

第三单元复习

甜到心口 点赞 分享
第三单元复习

微信扫码分享

第三单元复习(精选16篇)

第三单元复习 篇1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复习

  共几课时

  1

  课型

  复习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会背诵《练习3》读读背背,会填空;会听写词语,看拼音写词;辨析形近字、同音字;知道各种车辆的用途。

  教学

  重难点

  重点、难点:

  1.会默写本单元中的词语,记住生字的笔顺。

  2.背出要求背诵的内容。

  3.知道车子的用途,能用“——车是用来——的”的句式写话。

  教学

  资源

  预习

  设计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一、复习指导

  (一)《蘑菇该奖给谁》

  1.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2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进行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思考:为什么兔妈妈把大蘑菇奖给了小白兔?

  (二)《骑牛比赛》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2.多音字“只”辨析

  3.词语填空

  4.思考: 骑手为什么没有从牛背上摔下来的原因。

  (三)《小松树和大松树》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3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四)《练习3》

  1.指导能用“——车是用来——的”的句式写话。

  2.背诵四个成语,会填空;背诵部分《三字经》,会填空。

  二、巩固练习

  1.默写生字词:

  2.给加点的字注音。

  3.填空

  4.读出下列偏旁部首,并写出几个含有此偏旁的字。

  5.背诵课文,并填空。

  一、复习指导

  (一)《蘑菇该奖给谁》

  1.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2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练——陈  乌——鸟

  3.多音字“地、得”辨析。

  4.回答问题:兔妈妈把大蘑菇奖给了谁?为什么?

  (二)《骑牛比赛》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2.多音字“只”辨析。

  3.词语填空

  (  )的公牛(  )的骑手(  )的掌声

  (  )地观看(  )地蹦跳(  )地骑牛

  4.回答问题:比赛时这位骑手为什么没有从牛背上摔下来呢?

  (三)《小松树和大松树》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3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拖——托多——都孩——该

  (四)《练习3》

  1.认识各种车子,能用“——车是用来——的”的句式写话。

  2.背诵四个成语,会填空;背诵部分《三字经》,会填空。

  二、复习巩固

  1.默写生字词:

  参加、练习、提问、过年、用品、乌黑、技艺、结束、两位、特别、几次、高兴、松柏、孩子、回答、托高、观众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惭愧、松柏、两个、高兴、练习、奖品、临走

  3.填空。

  (1)“比”共(   )画,第三画是(   )。

  (2)“过”共(   )画,第五画是(   )。

  (3)“练”共(   )画,第六画是(   )。

  (4)“呢”共(   )画,第七画是(   )。

  4.读出下列偏旁部首,并写出几个含有此偏旁的字。

  冖:写、军、农

  厶:去、参、私

  八:兴

  囗:四、回、团、园、因

  孑:孔、字、孙、学、孩

  父:爷、爸、爹、

  5.背诵课文,并填空。

  (1)兔妈妈把蘑菇奖给(   )(   )(   ),因为他敢(   )(   )(   )(   )。

  (2)小松树能看得远,不是他(   )得(   ),而是他(   )(   )(   )(   )。大松树看不远,不是他(   )得矮,而是他(   )(   )(   )(   )。

  (3)百折(   )(   )    愚(   )移(   )    勇(   )直(   ) 

  (4)(   )(   )琢,(   )(   )器。 (  )(  )(  ),不知义。

  作业

  设计

第三单元复习 篇2

  1、二战后,       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以      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发展。

  2、冷战政策的目的                  ,其表现,在政治方面:   

  的出台,也标志着美苏      正式开始,美国进入          阶段经济方面美国出台援助欧洲的               ,是          的延伸。军事方面:建立               组织。

  3、               和               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4、二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有                ;           、             和           ;苏联的赫鲁晓夫的改革以为改革的突破口,辅以改革,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并未根本打破苏联的政治经济模式。

  5、20世纪50年代,欧洲国家开始走向联合,60年代成立了            。其作用是促进了                           ,提高了                              。1993年,西欧国家在其基础上成立了              ,并逐步使用同一的货币          ,表明欧洲正朝着                  目标迈进;20世纪70年代,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开始积极谋求             的地位。

  6、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               独立,但决定把原来的该国分为            和               ,实行分治;1990年的             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           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世界殖民体系也最终瓦解;二战后到1999年,巴拿马人民逐步从         手中收回了               的全部主权。

  一、单项选择

  1.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出台   c.北约成立   d.马歇尔计划开始

  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

  a.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b.政治集团

  c.由一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d.由两大阵营分别组成的军事政治集团

  3.下列属于促进美国在二战后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是(    )。

  ①战时的资本积累  ②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  ④非军事化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②③

  4.1947年发起建立欧洲共同体的国家不包括(    )。

  a.法国            b.联邦德国    c.意大利         d.英国        

  5.右图是哪个集团的标志?(    )。                                       

  a.华约组织   b.北约组织    c.七十七国集团    d.欧盟           

  6.对外“用一个声音讲话”,“建设欧洲人的欧洲”。这说明欧共体

  的目的是(    )。

  a.独霸欧洲                       b.遏制共产主义

  c.谋求欧洲的安全、独立和发展     d.同美、苏对抗

  7.1948年,美国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比重为54.6%,英国、法国、日本、联邦德国则占19.6%。到1970年,美国所占比重为38%,其他四国为31.5%。这种变化趋势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各国工业生产总值发展不平衡        b.欧美日工业生产都在向前发展

  c.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长期存在    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8.欧共体成立以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主要影响是(    )。

  ①消除了内部存在的矛盾          ②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③提高了它的国际地位和作用      ④形成了新的侵略集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统是(    )。

  a.尼赫鲁          b.真纳        c.纳赛尔         d.提拉克

  10.自19世纪上半期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以来,印度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英勇斗争,取得独立的时间是(    )。

  a.1947年          b.1960年     c.1962年         d.1990年

  11.1990年,哪一国家获得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

  a.埃及            b.纳米比亚        c.利比亚            d.阿尔及利亚

  12.1990年底,巴拿马从哪国手里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和管辖权?(    )。

  a.美国            b.英国        c.阿根廷           d.墨西哥

  二、材料解析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课标第一网

  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简图

  材料二:  日本政府在发展经济上注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大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主要手段是购买技术专利和图纸,然后结合本国特点进行改造提高,在短期内集中了其他国家长期以来开发的成就。日本政府还长期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工程师在所占的人口比例居世界首位,科研人员的人口比例仅次于美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增长率最高的资本主义国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至少指出两方面)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有哪些借鉴意义。

第三单元复习 篇3

  第三单元

  一、生字词。

  拜访 辅助 邀请实现 统一 腾飞 卧龙 溪流 清澈 茂密 草堂 等候 半晌 时辰 悠然 形势 策略 拨开 辞职 合适  接替 慎重 安危 意外 霸主 征伐 兴亡 替代 郑重 举荐 悼公 解狐惊讶 鲜美推荐 准许 回味 盛情 务必 难免 违犯 宰相 子明 鲤鱼 腥味 呕吐 转告 接受 公仪休 祁黄羊 空城计 苦肉计 三顾茅庐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色宜人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诚心诚意 深感意外 出以公心 心满意足 日夜操劳 无可奈何 恍然大悟 满脸堆笑 初出茅庐 才华横溢 料事如神 胆大心细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独木难支 回天无力 夜走麦城 刮骨疗毒 过五关,斩六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二、组词。

  矛(矛盾)晌(半晌)者(作者)宣(宣传)顿(停顿)遍(遍布)析(分析)讶(惊讶)

  茅(茅草)响(响亮)诸(诸位)宜(适宜)吨(一吨)偏(偏旁)折(骨折)芽(发芽)

  错(错误)塞(堵塞)普(普通)宰(宰相)夸(夸奖)悟(醒悟)荐(举荐)腥(腥味)

  借(借钱)赛(比赛)晋(晋升)辛(辛苦)奈(无奈)捂(捂住)存(存在)醒(醒悟)

  吐 (呕吐) 盛  (盛情) 塞    (堵塞)  着   (着急)  担  (担心)  解  (解放)

  (谈吐)     (盛饭)      (塞住)       (走着)       (重担)      (姓谢)

  (边塞)       (穿着)          

  三、近义词。                                                   

  邀请(约请)辅助(协助)尊重(敬重)吩咐(嘱咐)策略(谋略)讨论(探讨)同意(赞成)

  悠然(悠闲)经常(常常)征伐(讨伐)准许(允许)替代(代替)郑重(慎重)举荐(推荐)

  惊讶(惊奇)统帅(统领)担当(担任)感动(感激)的确(确定)盛情(热情)转告(转达)

  接受(接纳)难免(不免)违反(违犯)务必(一定)诚心诚意(诚心实意)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出以公心(大公无私)心满意足(称心如意)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无可奈何(毫无办法)

  四、反义词。

  盛情(冷淡)接受(接纳)违犯(遵守)喜欢(讨厌)经常(偶尔)举荐(排挤)强大(弱小)

  郑重(随意)相信(怀疑)准许(反对)慎重(轻率)意外(意料)兴盛(兴亡)统一(分裂)

  纷争(和解)蜿蜒(笔直)同意(反对)清澈(浑浊)高兴(伤心)分析(综合)茂密(稀疏)

  心满意足(大失所望)恍然大悟(百思不解)恭恭敬敬(蛮横无理)茅塞顿开(茫然不解)

  五、填上合适的词语。

  (茂密的)翠竹(腾飞的)卧龙(清澈的)溪流(茂密的)松林(诚心)地邀请

  (恭敬)地等候 (细心)地分析(轻轻)地进去(群雄纷争)的形势(求贤若渴)的刘备

  (才华横溢)的诸葛亮(清正廉洁)的公仪休(唯才是举)的祈黄羊工作(负责)职责(重大)

  (感到)意外(举荐)能人 军事(才能)(训练)军队

  六、解释带点字和词语的意思。

  1、三顾茅庐  顾:拜访。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请他帮助自己打天下。比喻诚心诚意再三邀请。   

  2、蜿蜒起伏     蜿蜒:(山脉)弯弯曲曲地延伸。

  3、青翠欲滴   欲:将要。翠绿的颜色又浓又润,像是快要滴下来似的 例:一场春雨过后,茂密的树林青翠欲滴,美不胜收。新 课 标 第 一 网

  4、秀丽宜人 宜:适合。清秀美丽的景致适合人的心意。例:这秀丽宜人的景色,简直使人乐而忘返。 

  5、群雄纷争 纷:多,杂乱。指在混乱时局中各路称霸一方的人物都纷纷起来争霸称雄。例:战国是一个群雄纷争的混乱时期。 

  6、茅塞顿开 顿:立刻;忽然。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例:听了老师的讲解,我茅塞顿开。

  7、悠然:悠闲的样子。例:我们在公园里赏花观鱼,信步悠然。

  8、潺潺:象声词,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9、“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指:(推荐外边的人不回避自己的仇人,推荐家里的人不回避自己的亲人。)

  10、盛情(深厚);桃花盛开(繁盛);盛会(隆重);助人之风盛行(普遍)

  11、鱼的味道鲜美(令人满意的)风景很美(美丽)老师夸了他,他就美得不得了(得意)

  七、按要求写词语。

  1、  举荐—荐举(意思相同):代替—替代 合适—适合 喜欢—欢喜 后退—退后

  2、  鸡蛋—蛋鸡(意思不同):回来—来回 科学—学科 过去  去过 愿意—意愿

  3、   兴亡(两个字来往 往来意思相反):来回 来去 高低 高矮 上下 前后左右

  4、  来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  形容人猛然醒悟的成语:茅塞顿开 恍然大悟 豁然开朗

  6、  含有数字的成语:学富五车 千姿百态 九牛一毛 百尺竿头 万紫千红 六六大顺一泻千里

  7、  形容品格高尚的成语:两袖清风 大公无私 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公正无私铁面无私

  8、  描述诸葛亮一生的成语:初出茅庐 才华横溢 料事如神 胆大心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独木难支 回天无力

  9、  与“三国”有关的词语(有关历史故事的): 空城计 苦肉计 夜走麦城 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八、按要求写句子。

  1、 与三国有关的歇后语: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2、关于渴求人才的古诗:

  “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龚自珍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胡瑗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歌》  ( 西汉) 刘邦

  3、有关廉洁自律的诗句: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包拯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欧阳修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王冕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的闾阎话短长。  于谦

  九、填空:

  1 、 课文《三顾茅庐》是根据罗贯中写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改编的。课文按事物发展的顺序写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望,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从文中对刘备语言 、 行为 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对 诸葛亮 是 诚心诚意 的。诸葛亮的住地是 隆中 ,那里山冈 蜿蜒起伏 ,好像 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这里的“卧龙”既是用来比喻山冈的形状,也是暗指诸葛亮 。诸葛亮是个 才华横溢、料事如神 的人,他提出了 三分天下 、 最后取胜 的策略。刘备听了 茅塞顿开 ,像 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难怪他把自己比作 鱼儿,把诸葛先生比作 水 ,可以用成语“ 如鱼得水 ”来形容他们的关系。

  2、“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这句话点明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目的,既反应出了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也反映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三顾茅庐〉〉的写作特点:①鲜明的对比②精妙的比喻③细节描写④环境烘托。其中的环境描写巧妙地烘托了诸葛亮性格的特点。

  4、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实际上是成语“拨云见天(日)” 的活用,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 这句比喻句是把刘备听了分析群雄纷争形势和提出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后,那种茅塞顿开的心情,比作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刘备求贤若渴,当他求得了贤才,并听了贤才的一番话语之后,心里顿时变得疏朗、明澈多了,这种感觉就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刘备这种美好心境,再一次表明他对诸葛亮的器重和信赖。

  5、 “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刘备这么说,是把自己比作鱼,把诸葛亮比作水,把自己得到诸葛亮比作鱼儿得到了水。从这个比喻句中,我们能进一步地感受到胸怀大志的刘备对贤才的器重和厚望,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旷世奇才,以及他与刘备之间的亲密友情。

  6、中国古代四大名著:①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主要人物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②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主要任务有:曹操、刘备、诸葛亮等;③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主要人物有:林黛玉、贾宝玉等;④施耐庵写的《水浒传》主要人物有:林冲、武松、宋江等。

  7、《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

  8、春秋 时代, 晋 国由祁黄羊担任 中军尉 。因为 多年征战使祁黄羊的腿脚落下毛病,所以他请求晋悼公准许他 辞职 。他先后推举了两个人,每次都很认真严肃,从“ 郑重 ”“ 慎重 ”等词可以看出。用文中的一句话赞美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用两个成语来赞美他:出以公心、处事公正  。文中的“仇”指杀父仇人解狐 ,“亲”指 亲生儿子祁午 。祁黄羊向悼公推荐的最合适的中军尉人选竟然是他的杀父仇人解狐,从中可以体会他公私分明、不计前嫌的高尚品德。解狐病逝,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是万般无奈而又十分慎重的决定。从中可以看出举荐仇人和亲人的目的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标准只有一个:是人才而不是亲与仇。

  9、《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剧本开头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方括号里主要交代人物活动情况。剧本主体是人物对话,也叫台词。括号内交代的是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幕起就是幕布拉开,幕落就是幕布闭合。,反映出公仪休是个以身作则、清正廉明、聪明机智的人。

  10人物特点公仪休: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聪明机智子明 谦逊有礼、勤学好问大夫管家阿谀奉承别有用心

  11、“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收了人家的鱼,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而会违犯国家法纪;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就根本吃不上鱼了。从而得出结论:“不能收人家的鱼。”从这意味深长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公仪休高人一筹的见识和清正廉洁的品格。

  12、用“来到……,只见……”写一处景色:我和妈妈来到池塘边,只见成行的白杨和垂柳沿着岸边向池塘里伸展,形成了一条绿色的绸带。一阵风吹过,水面微波荡漾,片片树叶随风飞舞,有的落在树下,有的饿落在池塘里。深绿色的水面上漂浮绿油油的浮莲叶片。浮莲花开满池塘,散发出阵阵迷人的香气,直入心脾。啊!这里的景色真让人心旷神怡!

  13、小惠考试没考好,难过得哭了。我会对她说:“小惠,别难过了。考试过程中谁都会紧张,难免会失误。这次,只是一时疏忽造成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我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好。”

  14、小敏家里发生了不幸,在伤心流泪。我会对她说:“小敏,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应该勇敢地去面对。因为一个人不能被不幸击倒,相反,它会使我们变得更坚强。来吧,抬起头来,做生活的强者,让我们一起去迎接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吧!”

第三单元复习 篇4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强调学生对生字词语的自觉复习

  2.大致复习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3.复习古文-《于园》《黄鹤楼》

  复习过程:

  一、学生用5分钟复习课下注解中的生字词语及字词表的字词

  二、复习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1.把握说明文的说明对象

  2.说明事物的特征

  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逻辑顺序  空间顺序

  4.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作诠释、摹状貌

  5.说明文的语言(平实 生动 准确性)

  课堂练习训练:

  以《凡尔赛宫》第二段检测点

  1. 特征:文中“至今已有222年的历史了”这表明凡尔赛宫的建筑时间              。文章为了说明“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这一总体风貌,是从             、                         三个方面说明其建筑特色的。

  2. 说明顺序:本段文字介绍的顺序是

  3. 词语:说明几何图案特征的词语是                 说明其风格特征的词语是

  三、古文复习-《于园》《黄鹤楼》

  齐读课文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费祎( ) 窥视 闼( )挑剔( )

  尝驾黄鹤返憩( )于此

  2.解释下列画线字词的含义。

  (1)上倚河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闼霞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坐窥井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娠于磊石之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长如艇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拼音写汉字。

  西南(yú)___何必(lài)_____乡九柱 一(hè)____旋下如螺蛳缠  卧房(jiǎn)____外 (xié)___余往

  4.填空。

  (1)《黄鹤楼》中描写站在楼上观赏到的壮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于园》中写“以空奇”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黄鹤楼》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代人,文章选自《_______》。

  (4)《于园》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历史时期)的家,著有《_____________》等。

  四、做手头资料的相关内容。

第三单元复习 篇5

  unit 3 revision

  一 复习要点

  1. 一般过去式的应用和归纳

  2. 熟记并应用本单元11个短语

  3. 能用一般过去式描述事情和自由交际

  4.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和环保意识

  二 教学重难点

  能用一般过去式描述事情和自由交际

  三 课前准备

  ppt, 练习本, 听写纸

  四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 (喜欢) 老师也非常喜欢看。听,这是什么动画片的歌曲?对了,这是动画片《哆啦a梦》的主题曲。哆啦a梦有很多神奇的宝贝,比如…… 你知道老师最想拥有哆啦a梦的哪样宝贝吗?the time machine---时光机器! because it can take me to anytime, anyplace! 因为它可以带我去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这堂课,时光机器会带我们去一个神奇的地方。想知道什么地方吗?想呀,那我们就上课吧。follow me, please. go go go, let`s go! class begins!

  课堂实录:

  1. t: first of all, let`s chant.

  listen to me, please.

  now let`s say it together. one, two, three, go!

  2. t: where are we going?

  oh, it`s last weekend.

  all the phrases here are in past time form.

  for example, watch tv becomes watched tv.

  1> 读音:

  让第一组的学生手持卡片,全部学生念出该短语中动词的过去式。这些短语有:washed the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the football,   visited grandparents

  2> 读音分类

  t: look, watched, ‘ed’ sounds |t|. i`ll put it here.

  can you put the phrases in the right baskets?

  刚才手持短语的同学把卡片放进相对应的语音篮子里面。

  t: let`s see. right?

  wonderful! let`s read them together.

  t: what about go and read?

  go becomes went. read becomes read. (读音发生变化)

  3> 闪现速记

  t: now let`s play a game.

  look carefully. remember as many as you can.

  屏幕上依次出现两张,三张,四张,五张!

  3. 不规则动词的变化形式

  t: where are we now?

  read this tongue twinster(绕口令), then the door will open.

  <say that we may play today.>

  look! there are so many butterflies, they can`t find their friends.

  can you help them find their friends?

  for example, do matches with did.

  the others, can you?

  其它不规则动词有:see swim study fly

  4. t: all the butterflies find their friends.

  where were they going?

  wow, it was a beautiful garden.

  how many flowers were there in the garden?

  one, two, three, so many flowers!

  can you order them?

  weekend did you what last do

  read you did books

  write down on your exercise books.

  5. t: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did you …?

  1> practise with your partner, please.

  同位之间先练习一下吧

  2> 师生问答

  回答出问题的同学得到一朵小红花

  6. t: good! boys and girls, let`s go to another place.

  bye, beauty..

  read the magic sentence, please.

  <swim swam swim swam see saw!>

  t: here we are, the mountain tai!

  first, let`s enjoy some pictures.

  did you ever go to mountain tai?

  our friend zhang peng went to mountain tai last weekend.

  this is his diary(日记).

  march 24th ,    sunny

  last weekend, i visited my grandparents by train. they lived in tai`an. saturday morning i climbed the mountain with my grandpa. there were many beautiful flowers and tall trees. the bird flew in the sky. the fish swam in the river. when i got(到达) to the top(顶) of the mountain, i was tired out. sunday morning, we got up early to see the sunrise(日出). how beautiful it was! i was so excited.

  1> tick or cross

  a. zhang peng visited my grandparents by car. (  )

  b. the bird flew in the forest.              (  )

  2> answer the questions.

  a. how was zhang peng feeling when he got to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b. how was zhang peng feeling when he saw the sunrise?

  t: let`s see the sunrise.

  7. t: do you want to climb mountain tai to see the sunrise?

  想不想亲自爬上泰山去看日出?

  想啊,i`m sorry we cannot climb mountain tai this class.

  but we can climb another mountain. look!

  勇攀高峰

  1> 找出不同类的单词

  a. (  ) a. together  b. weekend  c. yesterday  d. today

  b. (  ) a. saw   b. swam  c. jump  d. flew

  c. (  ) a. funny  b. bike  c. windy  d. grateful

  d. (  ) a. went  b. read  c. washed  d. study

  2> 单项选择

  7. t: ok, boys and girls, time for our homework:

  1> 用英语写一篇日记

  例:

  march 24th ,     sunny

  i went to …. i did….

  2> 小组内交流,评出3项“最”的日记

  a. 书写最工整

  b. 文字最优美

  c. 文章最优秀

第三单元复习 篇6

  第三单元复习  

  一、 复习目标与重难点

  1.掌握本单元的文学常识。

  2.识记本单元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积累成语。

  3、进一步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欣赏作品展现的优美画面,体会作者的美好思想。

  4.巩固背诵本单元的现代文片段和诗词以及诵读欣赏中的几幅对联。

  5.复习检索书目,查检工具书,根据需要进行摘录,做读书卡片。

  复习重点:目标1、2、4 ;复习难点   目标3、4。

  二、自主复习

  (一)复习提纲

  1.熟记本单元的文学常识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他创作的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批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沈从文,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刘绍棠,中国现代作家,其获奖作品有《京门脸子》、《柳敬亭说书》等 。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其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

  2.熟记掌握本单元的字词(注音、字形、意思)。

  归省    行辈     忌惮    撺掇    凫水    潺潺    怠慢    絮叨    蕴藻  

  屹立    家眷     漂渺    踱步    蘸水    茶峒    好事者   泅水   老鹳河

  玉米糁儿         簸箕    烙饼   疙瘩    抠门     阖家     血渍   疙瘩鬏

  嚼舌    栗       丫      黏     秫秸    低绮户   佞臣     无辜

  3.背诵《社戏》中“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4.背诵《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并默写。

  5.背诵默写诵读欣赏中的六副对联。

  6.正确翻译《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

  7.复习理解本单元各篇课文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社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写了“我”十一二岁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副江南水乡的迷人图画,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端午日》,作家沈从文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渡和竞追鸭子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光的民族精神。

  《本命年的回想》是著名作家刘绍棠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回忆了京郊运河家乡过年的情景,表明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

  《十五夜望月》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形象的语言,渲染了中秋望月特定的环境气氛,将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委婉动人地表现了对友人的别离思聚之情。

  《水调歌头》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情深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

  《我的思念是圆的》抚今追昔,想到心灵相通的挚友、骨肉亲人多年不在身边,有的已离世,于是心头渗入更深重的孤独和凄惨之情,然而诗人从容达观地写下这首诗,表达了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怀想。

  8.复习读书文摘卡的做法。

  (二)、自主复习:1.按复习提纲复习教材。2.强化记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三、合作探究

  (一)完成下面的阅读题,探究记叙文阅读技巧。

  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②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③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①段中与加点的“也许”有相同作用的词语是              ;③段中与它相照应的词语是            。

  2.“那声音大概是……”中的“那声音”指的是①段中的          。

  3.“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一句中的“他”指的是什么?

  4.这段文字是从          、           、             等方面进行景物描写的。

  5.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请答在页面上方)

  (答案: 1、似乎(料想、依稀)  果然   2、歌吹   3、宛转,悠扬的笛声   4、嗅觉、听觉、视觉、触觉   5、比喻,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反衬出“我”急切看戏的心情)

  (二)、训练诗词赏析:

  阅读《水调歌头》,完成后面的练习。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1.给下列几句划分节奏:

  明月见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阈,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本词中表达词人美好愿望的一句是                  。

  3.“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好在哪里?

  4.谢庄的《月赋》中有“隔千里兮共明月”的诗句,与本词中的最后一句意思相近,但在意境上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弄”有“舞弄”、孤芳自赏之意,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

  4.前者是客观描绘了相隔千里的人共享月光的具体情景;后者是主观表达了希望亲人能年年平安,共享月光的美好愿望,更有对所有千古离人的美好祝愿,意蕴更为深远。

  课堂小结:本单元围绕民俗文化这一话题,安排了四篇文章,让我们领略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希望同学们今后在生活中多观察,多阅读,积累更多材料。

  第三单元单元检测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49分)

  1、给下面的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6分  )

  潺潺(yù   )      蕴 (bá  o) 藻       dài(zhà ng)慢     cuān(x   ī)掇

  归省(    )     zhàn(    )酒      泅(     )水     伶(    )俐 

  hé(    )家       疙(    )瘩        哽咽(   )       咽(    )喉

  无gū(   )     nìng(    )臣     宫阙(   )        烙(   )饼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这家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周边居民对此意见很大,纷纷打电话到环保部门投诉。

  b.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c.真正地亲近自然,融入自然,这样,我们的情感就会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d.今年5月31日是第22个“世界无烟日”,北京爱卫会发出了当天17:31分至18:31分全国公众禁烟一小时。

  3、默写(18分)

  (1)两岸的豆麦和河堤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               ,                     ,都              ,但我还以为船慢。

  (2)中庭地白树栖鸦,         。               ,不知秋思落谁家。

  (3)我欲乘风归去,               ,               。起舞弄清影,              。

  (4)不应有恨,                ?            ,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

  (5)四面湖山归眼底,                     。

  (6)青山有幸埋忠骨,                     。

  (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

  (8)                          ;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5、我们学习了中秋咏月诗三首,了解了一些中秋节的民俗,请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①、写出两句咏月抒怀的诗句。(课外)

  ②、我们本地中秋节有哪些习俗?有什么意思? 

  4、本期教材要求我们阅读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请你就自己的阅读,制作一张读书卡片。(6分  )

  二、阅读理解。(51分)

  (一)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后面的习题(21分,每小题3分)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地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第1自然段开头一句说的“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从描写方式上看,属于________,“说不出的大”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2、在这句话中,“大”字用得好,生动地表现出儿童特有的感觉。从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出“我”的心情,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                                                                            

  3、第2自然段中加粗的词“跑”与第1自然段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答:                                                                            

  4、第2自然段中“两岸的豆麦……但我却还以为慢”。这段景物描写有四种不同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景象,歌颂了农民的辛勤劳动。

  b.描写了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c.写美丽景色用以衬托船航行得快,表现出农家孩子划船技术的高超。

  d.写航行的速度及“我”在看戏前急切而愉快的心情,表现“我”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5、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是哪两项?(    )

  a.第1自然段中第三句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语生动地表现出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

  b.上文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水气里清香的来源。

  c.第3自然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2自然段中的“歌吹”。

  d.作者在第4自然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与“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2自然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6、从第1、2、3自然段中各找出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用“﹋”标出,然后分别从括号里选出能恰当概括“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a.第1自然段________(活泼  轻松)

  b.第2自然段________(急切  焦虑)

  c.第3自然段________(惘然  陶醉)

  7、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上文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题目:(18分,每小题3分)

  借你一个微笑  (杨保中)

  ①李俊是个性格内向的学生,阅完的试卷一发下,我发现他的眉头又锁到一起了,他只得了58分。

  ②一个学习成绩从来不及格的学生,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

  ③我合上教案面无表情地走出了教室,李俊跟了上来,他喉头动了一下,然后眼泪就要掉下来了。我站住,等他说话。同学们也围了上来,他的脸涨得通红。我静静地站着,希望他能开口,但他的嘴唇好像紧紧锁住了似的。

  ④他递过一张纸条:老师,我的物理太差,你能不能每天放学后为我补一个小时的课?

  ⑤我可以马上答应他,但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决定“迂回”一下。我牵着他的手来到僻静处说:“老师答应你的要求,可我这两天太忙,你等等好不好?”他有些失望,但还是点了点头。我知道他中计了,接着说,“你必须先借一样东西给我!”他着急起来,可还是说不出一句话。

  ⑥“你每天借给我一个微笑,好不好?”

  ⑦这个要求太出乎他的意料了,他很困惑地看着我。我耐心地等待着,他终于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

  ⑧第二天上课,我注意到李俊抬头注视我,我微笑着,但他把脸避开了,显然他还不习惯对我回应。我让全班一起朗读例题,然后再让他重读一遍。他没有感觉我为难他,大大方方地站起来读了。也许想起了昨天对我的承诺,读完后,很困难地对我笑了笑。见他这样,我心生一计,又给他设置了一道障碍。我说,你复述一下题目的要求,这回他为难得快要哭了。不少同学对他的无能表现得很不耐烦,七嘴八舌地争着说起来,我制止住了大家。他终于张口了,语无伦次。我笑着让他坐下。

  ⑨他开始和同学来往了,一起上厕所,回教室……

  ⑩这样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提为他补习的事。一天下课李俊又拦住我,我知道他要干什么,很幽默地向他摊开手。他一愣:“老师您要什么?”我说:“你写给我的条子呀。”他笑了:“我不写条子了,您给我补补课吧。”

  ⑾我面带笑容:“功课你不必着急,到时候我会主动找你的,但我向你借的你还没有给够我。”

  ⑿“好的,我一定给足您。”等他高高兴兴又蹦又跳地走出好一段路后,我才像想起什么似的把他叫回来,递给他一张纸条,那里有我为他准备的一道题。我告诉他,一天之内把它做出来,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独立完成。我知道,他宁可“独吞”,也决不会和同学讨论的。这正是性格内向学生的最大弱点。下午他说还没有做出来,我有点不高兴,说晚自习你还没做好,我可要收回承诺了。自习时我见他站在一个男生边上,忸忸怩怩很不自然的样子,我得意地笑了。就这样我先后为他写了四张纸条,题目一次比一次难。后来,纸条一到手他就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们争论开来。

  ⒀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新学期刚开学,李俊休学了,因为他爸遭车祸瘫痪了,而他自小就被妈妈遗弃了——这也是他忧郁的一个原因。我有些担心,一个连话都不大愿说的少年,能担负起养护父亲的责任吗?

  ⒁星期天,我和几位朋友到茶室聊天。刚坐下就被一群小孩子围上了,硬要为我们擦皮鞋,只有一个小孩没冲进来,在外面吆喝着:擦皮鞋擦皮鞋!……离开茶室,我从那个小孩子面前走过时,发现那孩子竟是李俊!

  ⒂“老师,让我为您擦一次皮鞋吧。”他说,脸上没有腼腆也没有沮丧。我答应了,伸过鞋子让他很用心地擦着。他一边擦一边说,他虽然不缠人,生意也不错。顾客告诉他,他的笑容很好看。

  ⒃ 我说,是吗?他又笑着告诉我,不久他还会复学的。他学会了笑,他的笑让他挣半天钱就能养活他和爸爸了。

  ⒄我也高兴起来,我说我一定等你回来。可转过身,我的泪水就出来了。李俊大声地在后面喊,“老师您要笑呀,您不要哭!”我点点头,反而呜咽有声了。

  ⒅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是他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

  1.“我”为什么每天要向李俊借一个微笑?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他终于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从句中哪个地方可以看出他的“笑”是“情不由衷”的?

  3.人物的神态描写可以生动逼真地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第③段中画线语句写出了李俊怎样的心理活动?  

  4.第⑤段和第⑧段写老师两次用计,请概括第⑤段中老师用“计”的内容。

  5.第⒀段中说“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而文章结尾义说“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这是否矛盾?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是否矛盾:                     你的理由:                                    

  6.在小说的结尾,作者饱含深情地写道“是他(李俊)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请简要说说李俊为“我”补的这堂人生课的主要内容。

  (三)、阅读苏 轼的《水调歌头》,完成下面的题目:(12分,每小题3分)

  1.写出词中表明时间变化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也表达了词人的美好愿望。    3.表明作者于“理想与现实、出世与入世”间徘徊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了什么哲理?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一、略 二、(一)1、心理描写  夸张   2、愿望终于实现时,“我”内心获得了无比的畅快和喜悦之情。   3、“跑”与“飞”相呼应,写出了船行速度快的特点。   4、d    5、a c   6、a. 我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轻松)  b.但我却还以为慢(急切)  c.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陶醉)  7、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二)、1、是让李俊能够逐步学会微笑,以便培养他的自信心,使他的性格由内向忧郁变得乐观开朗,由自卑变得自信,进而培育他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2、“噙着泪花艰难地”   3、期待、难过、窘迫、紧张、拘谨、胆怯等。   4、采用“迂回战术,没有直接答应李俊的要求。”    5、不矛盾。“补的差不多了”是指“我”为他弥补性格.卜的缺陷;“没给他补课”足指“我”没有给他补物理知识的课。    6、①李俊面临困境能自信乐观,勇于面对,充满希望;②我领悟到,一个人只要有了自信和乐观,就能克服网难,经受住考验。(三)、1、转朱阁,低绮户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4、诗人把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相对,说明事物不能十全十美。

第三单元复习 篇7

  第一课. 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 

  一. 早期爱琴文明与城邦国家

  机构                        组成                             职责

  公民大会                  全体男性公民           投票决定国家大事,最高权力机构

  从公民中抽签              五百人议事会          处理日常事务,主要权力机构

  从公民中抽签              陪审法庭               审理重大案件,最高司法机构

  你如何理解:“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

  是在少数人手中。”

  积极方面:它具有专制统治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点,使公民得以享受更多的权利;

  消极方面:这一民主制度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因此,雅典民主制并不像伯利克里所标榜的那样美好,他的话仅说对了一部分。

  城邦

  雅典

  斯巴达

  地理环境

  濒临爱琴海,多良港。

  三面环山,中间为平原。

  经济活动

  航海、工商业发达

  农业较发达

  政治制度

  奴隶主民主政治

  少数奴隶主贵族专政

  社会生活

  文化学术发达

  尚武,注重军事训练

  .古希腊文明的两个城邦的强盛与衰弱的经验与教训?

  答: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要增强军事实力,注重国防建设。③注重身体锻炼,提高全民素质,提倡全民健身。④要发展社会政治民主,让人民真正当主人。⑤不能搞霸权主义,争霸的结果只会导致灭亡。⑥要搞好内部团结,处理好区域间、城市间的矛盾。

  二. 从共和国到大帝国

  1、王政时代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

  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

  2、共和国时期   公元前5xx年~公元前27年

  罗马执政官是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拥有很大的权力。

  3、罗马帝国

  (1)建立的标志

  公元前27年,屋大维 自称“元首”,独揽大权  

  (2)罗马帝国发展的表现

  2世纪,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3)罗马帝国的分裂

  东罗马帝国 ——拜占廷帝国

  罗马帝国 ——

  (3世纪)       西罗马帝国 ——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日耳曼人)

  三. 西方文化之根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1.      哲学(古腊语原意为热爱智慧):古希腊: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2.      自然科学—西方近代科学的源头:

  杠杆定律 浮力定律 螺旋提水器

  3.      戏剧的故乡:

  古希腊时期已经出现了戏剧,剧场设计奠定了今天剧院的雏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人们的社会生活。

  4.      历史学:希罗多德

  希罗多德注重事实,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的叙述体成为欧洲历史著作的正规体裁。希罗多德被誉为“西方历史学之父”。

  5.      法律:

  罗马法—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

  《十二表法》—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时间:公元前五世纪正式确定

  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内容庞杂。

  作用:本质上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但有了成文法就可以按律量刑。

  影响: 是后世罗马法以及欧洲法学的渊源,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古罗马的建筑类型主要有哪几种?

  宗教建筑:神庙、祭坛

  公共建筑:剧场、浴场、广场、斗兽场;

  纪念性建筑:记功柱、凯旋门;

  道路工程建筑:桥梁、道路、供排水系统

  古希腊、古罗马建筑具有怎样的特点?

  规模宏大、类型多样、建筑与艺术紧密结合、公路四通八达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至今仍被人所采用,尤其是拱券式及石制柱廊的建筑结构,均得到了现代人的继承和发扬。

  现代体育馆和美国的州议会大厦分别继承发扬了它们的建筑艺术传统,说明了古典建筑艺术旺盛、活跃的生命力。

  第二课  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

  一.  中世纪的王国与帝国

  8xx年 教皇为查理加冕标志着:查理曼帝国诞生         

  查理—这位几乎统治整个西欧的国王,为什么要跪在教皇面前接受加冕?教皇为查理加冕,意味着什么?

  查理为了取得基督教会的支持,巩固自身统治,需要加强与教会的关系。而基督教会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也需要借助查理的势力。

  意味着上帝对查理称帝的认可,意味着查理负有传播和捍卫基督教的义务,标志着教权与王权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及其联盟的建立。

  1、为什么农民的身份变成了农奴身份?

  农民是因无以为生,变成封建依附农奴的。

  2、农奴与封建主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什么?

  封建制度的确立

  3、这种关系对西欧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标志着西欧进入了封建社会

  如何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情况在政治上会产生哪些影响?

  1.封君和封臣之间确立了互有义务的封建主从关系

  2.这句话反映了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都互有义务。所以,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君,而对自己封君的封君却没有臣属关系。所以,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

  这种复杂的关系,在封建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般的权利和义务”,使封建主之间不断发生争夺和混战。

  查理曼帝国的分裂:843年,查理死后,他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三分帝国: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后来发展为法兰西、意大利和德意志

  二. 基督教盛行西欧

  1.基督教的创始人,创立时间,创立地点和经典

  犹太人耶稣,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圣经》

  2.为什么在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基督教

  犹太人民不满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在屡次反抗斗争失败后,才将希望转向宗教,期盼上帝派救世主来拯救他们。

  3.信仰上帝的人是富人还是穷人

  在基督教产生之初,它是下层人民的精神寄托和借以斗争的手段。

  4.富人加入教会,对基督教产生哪些影响?

  上流社会的人士入教并把持了教会的领导权,使基督教原有的反抗精神逐渐消失,日益成为罗马帝国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工具。

  5.教会为什么积极靠拢王权?

  利用国王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影响

  6.后来教会势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

  在欧洲封建社会鼎盛期,教会不仅垄断了思想文化领

  域,而且具有雄厚的经济地位和相当大的政治权力。

  在中世纪,基督教成为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三. 领主的庄园与市民的城市

  1、庄园是由哪些设施组成的?

  封建主的城堡、教堂、磨坊、耕地;农奴的住宅;公共牧场

  2、庄园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

  生产、生活设施齐备;体现出森严的等级界限

  3、这样的布局对人们生活有什么影响?

  庄园基本满足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可以说是一个封闭自守的小天地。

  1. 庄园内部的主要成员及其关系?

  封建主(领主):国王、贵族、教会   农奴:依附于封建主生存

  2. 农奴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如何?

  无人身自由、世袭为农奴、无婚姻自由、无财产权、无土地

  3. 在封建庄园中,封建主为什么可以剥削农奴?怎样剥削农奴?

  封建主拥有土地;农奴向其缴纳租税,承担杂役。

  城市的特点是什么呢?

  自治,市民享有人身自由;手工业和商业发达,贸易繁荣

  巴黎和伦敦:政治、经济和贸易中心

  威尼斯、热那亚:对外贸易繁荣

  佛罗伦萨:手工业发达

  1. 行会的概念?

  行会是城市手工业者按行业组成的组织,与城市同时出现。

  2. 行会的构成?

  行会与作坊;行头 、行东、帮工、学徒

  3. 行会的作用?

  积极作用:

  保护同行手工业者的利益不受外人侵犯;

  行会的师徒制度有利于技艺的传授;  参与市政管理,促进手工业者的团结。

  消极作用:

  避免了竞争,不利于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

  你能说出欧洲中世纪城市和乡村生活的最大不同点吗?

  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封建庄园,生活在其中的劳动者是依附于封建领主的农奴。他们为了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必须忍受封建主的剥削和压迫,交纳地租,服劳役。封建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它的生产不是为了出卖,而是为了庄园内部的消费。

  中世纪城市市民不再依附于土地,摆脱了封建义务的束缚和领主的控制,获得了人身自由。当然,封建主对城市仍有一定控制权,市民还要受到城市贵族的剥削。城市手工业者所从事的是商品生产,目的是为了出卖并获得利润。

  第三课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一. 伊斯兰教的创建与阿拉伯帝国

  创始人:穆罕默德

  时间: 7世纪(6xx年)

  地点: 麦加

  教义: 宇宙间惟一的神是“真主”安拉,而自己是“真主”的使者。他号召人们放弃其他崇拜,只信奉“真主”安拉。

  信奉真主:安拉

  教徒:穆斯林

  经典: 《古兰经》

  伊斯兰教徒被规定一生至少参加一次麦加朝觐

  6xx年—伊斯兰教创立  

  622年—建立政教合一国家政权(伊斯兰教元年)

  630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8世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10世纪—逐渐衰落

  二.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改造、传播阿拉伯数字

  2、翻译、传播古代著作

  3、清真寺建筑

  4、数学、天文学、化学、医学等科学技术方面

  5、文学

  清真寺在建筑风格上的共同特点:以圆顶寺庙为主体,四周是拱门回廊,墙壁上装  世界文化传播者: 

  1.把古印度人发明的十个数字符号传播到世界各地 2.把古希腊、罗马、印度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传播到世界各地3.把伊斯兰教和清真寺建筑风格传播到世界各地4.把东方的特产和先进技术传播到西方

  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桥梁作用,促进了世界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阿拉伯文化有什么突出特点?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特点:阿拉伯文化在当时具有领先的地位和融合的精神。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它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容性。作用: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罗马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它也把中国和东方国家的一些文化传到欧洲。阿拉伯文化在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为什么说在欧洲中世纪的乡村的庄园是一种封建性质的庄园?

  答:因为①庄园中的一切产品都用于自身的消费,只有极少数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需要从外部输入。这符合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的特征。 ②农奴自己没有土地,需要向主人领取一小块土地耕种,并按时向主人缴纳租税。这也符合封建生产关系的特征。所以我们说欧洲中世纪的乡村的庄园是一种封建性质的庄园。

  重点问题:

  一、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

  1、 古希腊文明的开端?p50

  2、 爱琴文明形成的时间,以什么为中心形成的?p50

  3、 古希腊最重要的两个城邦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p51

  4 雅典的民主制什么时候达到极盛,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司法机构分别是什么p51

  如何评价雅典民主制? (积极、消极两方面) p 52

  5、 罗马国家兴起的时间、地点?p52

  6、 罗马共和国什么时候建立?p52

  7、罗马帝国什么时候由谁建立?到什么时候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到什么时候分裂成东罗马和西罗马帝国?哪一年西罗马帝国灭亡?p52、53

  8、 西方文化之根是什么?p54

  9、哪些方面说明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头?p56测评

  10、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p55

  二、基督教文明与欧洲中世纪

  1、欧洲什么时候进入封建社会?p57前言

  2、中世纪指哪段历史时期?p57前言

  3、 查理曼帝国诞生的时间?p54、 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p57

  5、 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英国封建国家的形成是怎样的?p58

  6、 基督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始人、经典?p58

  7、 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________文化教育被________-所垄断p58

  8、 庄园是怎样形成的?由哪些部分组成?庄园的人员有哪些?它们之间关系怎样?庄园有什么特点?p59

  9、 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时间?著名的城市有哪些?p59

  10、行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组织?目的是什么?p60

  三、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1、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始人、经典分别是什么p61

  2 _____-阿拉伯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的都城是_________?p62

  3、如何理解“寻找真理,哪怕远在中国”?p62

  4、伊斯兰教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是________p63

  5、 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是什么?p62、63

  6、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作用表现为哪些方面?p62、63

  7、什么是文化景观?什么是宗教文化景观?p65

  8、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什么?p65

  9、不同国家佛寺建筑什么会有如此的差异?p

  10、 三大宗教代表性建筑风格有什么不同?p66

  11、 宗教建筑在布局有什么差异p67

第三单元复习 篇8

  第三单元复习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兴山县古夫中学  田正虎

  一、 明确目标轻松学

  1、 知识目标:明确对待文化差异、对待外来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正确态度,认识网络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学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提高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培养我们的识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热爱本民族文化,以实际行动弘扬本民族文化,正确对待网络。

  二、 夯实基础我能行(学法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小组间合作完成填空, 教师根据情况灵活引导学生识记)

  1、文化的        和      性,通过各具特色的         表现出来。

  2、对待文化差异,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       ,过分夸大          的价值漠视甚至歧视            的价值,一种是沟通,既尊重         的价值,又尊重       的价值,主张       、          

  3、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       、     的态度,尊重因       不同而导致的   的差异,要善于                      。

  4、做一名友好往来的使者,我们不仅要                               ,还要                                                                      

  让世界了解             ,了解                   。

  5、网络,使            得以快速传播,为我们         、        、       、        

  等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6、网络交往对象具有       、       、          。

  7、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要做到两点,第一,要学会         ,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             ,不轻易            ,不随意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尽可能找

  帮助解决。第二,遵守           ,网络交往要遵守      

  上网更要            。

  三.解题思路我明晰

  材料一,世博会来了,这场百国同台万般及竞妍的圣典开始啦!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人们欢聚一堂,享受不同文化与人类文明的大餐。

  材料二,本届世博会很多参展方都带来了最新的科技成果。芬兰管白色“鱼鳞外墙”完全是新型复合材料,日本管应用了最先进的循环式呼吸孔道技术,以色列展示了一种微型的胶囊,通过“人体漫游”的方式完成一次无痛苦的身体检查|……

  第一步,你从材料上获得了那些信息?(注意: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挖掘题目中直观或潜在的信息)

  第二步,我们可能用到那些知识点?(指导:根据信息,,联系整个初中阶段所学的知识点,小组间合作,老师点拨)

  第三步 :结合材料解决问题(学法指导:利用知识点,结合具体问题,构建答案)

  1. 世界文化有什么特点?

  2.假如你成为世博会的一名游客,你会以怎样的态度和眼光面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3,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作为当代中学生应如何培养和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

  4.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请提出1-2个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作业我最棒(学法指导:首先独立做题,有困难的向各组组长请教,不能解决的问题举手向老师请教)

  1.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节日,同是圣诞节,各国的庆祝方式各有特色,这表明(   )

  a. 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b.各国都有很多节日

  c.各国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

  2.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他在二战期间曾为日本名城奈良免遭轰炸作出过巨大贡献,而他的一位亲人就牺牲在当时日本侵华战争中,这说明

  a.梁思成敌我不分

  b.保护本民族的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c尊重和保护其他民族的文化,体现了开放的胸怀和崇高的精神

  3.在网络的世界,我们的思想纵横驰骋,甚至可以自封将军,指挥千军万马,但我们不能为所欲为,因为(  )

  (1).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  (2)上网要遵守法律  (3)网络是人们共有的生活空间,我们要共负建设文明网络环境的责任  (4)网络交往时现实人际交往的延伸

  4.网络上的信息是(   )

  a.丰富多彩的             b.利大于弊的                     c.良莠不齐的

  4.材料分析、材料一、我们对学校学生到网吧上网情况进行了调查,上网时间10小时以上的有百分之七十九,28小时以上的为百分之一点二,上网的原因:查资料的为百分之三,聊天的占百分之十五,玩游戏的占百分之八十二。另外,浏览过不健康网站的占百分之四十六。

  材料二、中学生丁某等人由于受网吧不健康信息的吸引,经常到网吧上网“开心”,后来发展到没钱上网向学生勒索钱物,先后将几名学生打伤。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你认为中学生应该如何文明上网?

  (3)有人认为“网络是陷阱,我们青少年要远离网络。”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试简述理由。

  (4)弘扬民族文化从我做起,试编写文明上网三字经。

  评价说明(由各组组长和副组长对组员的作业进行批改,正副组长小结本组的作业情况,汇报给老师,老师根据情况简单讲评。)

  课的结束:(全体学生起立宣誓)

  文明网,文明上。优环境,美言辞。网情真,网友善。讲文明,有理念。看新闻,知国情。聊天时,不骂人。翻网页,留心眼。低俗站,从不看。玩游戏,莫沉沦。保视力,不伤身。观视频,多留心,求大同,存小异。享资源,共学习。网络虚,心不假。不欺诈,有诚信。遵公德,守法律。讲文明,贵坚持。

第三单元复习 篇9

  内容梳理

  本单元的四篇议论性文章,或驳斥了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论调,或对某个历史剧的历史真实性提出质疑.或从流传的故事中挖掘出新的道理,或鼓励我们永葆好奇心,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寻根究底。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以深刻的思想和犀利的语言,驳斥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错误论调。《吴汉何曾杀妻》也是一篇驳论,作者以丰富的史料,批驳了“吴汉杀妻”的说法。《大小猫洞》是一篇立论文章,其中心论点是“故事里面有道理”。《世上没有傻问题》是一篇思想丰富的议论性散文或散文化议论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但文章的逻辑结构却并不简单,文章的题目表明了论点,即“世上没有傻问题”。这一论点的正面论据是“每一个问题都表明他们渴望理解这个世界”。其反面论据是“孩子怕提出所谓的傻问题是我们成人造成的”。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思想性强,文化内涵丰富,不仅体现了正确的价值观,而且颇能启迪智慧。这对于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本单元,要领悟作者是如何敏锐地抓住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深入思考,并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从形式上说,本单元为议论文单元,是在八年级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议论文。八年级(上)的议论文都是立论的。在这个单元中,同学们将学习驳论,并学习立论与驳论相结合的方法。培养议论能力,是本单元的教学要点。相关的知识点在于:议论可分为立论和驳论,驳论的种类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写议论文应当善于将立论和驳论结合运用。议论能力主要表现为:善于从社会文化生活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议论,议论入情入理,有较强的说服力。议论文分析理解的基本思路是先从总体上看文章是立论还是驳论。如果是立论,那么其论点是什么?有哪些论据(哪些理论论据,哪些事实论据)?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如果是驳论,那么被反驳的是什么?作者是驳论点、驳论据还是驳论证?作者提出了哪些理由?作者自己的观点是什么?议论文的语言学习也应当是一个要点,因为议论文的语言与记叙文、说明文等有着明显的区别。要体会议论文长句子多、表达严密等特点,有的课文语言犀利,有的课文语言平和,我们在阅读中可以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思考语言风格与特定的话题、语境、作者和文章立意之间的关系。语文之旅成功档案(语文之旅到了一个驿站啦,该“温故知新”啦!)识字与写字1.下面是本单元每课的词语集成,它们应汇入你的词汇的海洋。(可以自己先归纳,写出字形,再注音,然后根据拼音,再写出字形)(同桌之间一个报,一个写,看是否读准字音,写好字形,明确词义)慨叹  玄虚  渺茫  省悟  依赖  脊梁  摧残  诬蔑  诓骗  为民请命地大物博  怀古伤今  篡位  自刎  典籍  殊不知  记载  贩马  冤家无稽  祠堂  捏造  校订  死心塌地  仆人  徒步  泮宫  无独有偶疏忽  瞥  贬低  脆弱  深奥  呵护  灌输  滔滔不绝  嘲弄  乏味2.用简要的语言记录下你的“仿写之旅”。 阅读与积累1.本单元的四篇议论文,或驳斥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论调,或对某个历史剧的真实性提出质疑,或从流传的故事中挖掘出新的道理,或鼓励我们永葆好奇心,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寻根究底。在四篇课文的学习中,就你印象最深的内容作一下记录吧。(也可以自己设计栏目哟)(1)用一句话概述印象最深的人物。                                 (2)用一句话概括某个作者的观点,写出一个能证明这个观点的论据。 (3)默写体会最深的三句话。(多多益善) 2.在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学习中,你一定经历并掌握了一些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请你依照提示作一下总结。(先作自我小结,然后在小组上交流,与同学们分享成功的喜悦)(1)通过阅读《              》,受到               启发。(2)我学习到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说明)                      。3.阅读之旅不限于这四篇课文吧,在生活中,你应该在名著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1)课余时间,我背诵的古诗词有                       。(2)结合这一单元所学的课文,我阅读的名著有                   。(3)我想向同学推荐的篇目有             ,推荐的原因是              。(4)最近一周我摘抄的佳词妙句有                  。口语交际一、口语交际内容1.阅读文学评论性文章,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2.积累小故事、名言警句作为论据,做成知识卡片。3.推荐书目:《鲁迅杂文》、《燕山夜话》、《钱钟书文选〈人•兽•鬼〉》、《钱钟书文选〈写在人生边上〉》。4.推荐网站:逸海书城——现代文学  邓拓专辑  . net/01-author/d/03-deng-tuo/deng_tuo.htm钱钟书文选 . net /novels/qian/qiang. html二、口语交际示例这里是心灵自由飞翔的天空,这里是思想尽情展示的舞台,这里是才智纵横驰骋的原野,这里是个性异彩纷呈的大地……文人墨客审视人间,思考人生,或醉或醒,或喜或悲……给我们带来深深的震撼!组织知识竞赛,竞赛分为两个部分:讲述题、辩论题。1.讲述题结合生活实际,介绍一篇文章,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受,限时3分钟。2.辩论题(1)正方:当班干部会吃亏          反方:当班干部不会吃亏(2)正方:勤能补拙                反方:勤不能补拙(3)正方:苦难是财富              反方:苦难不是财富(4)正方:知足者长乐              反方:知足者乐不长指导:让事实说话;有理——观点正确;有据——依据充分典型,有代表性。写作训练一、写作话题1.就一则广告谈谈自己的见解,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议论文。2.人世间最珍贵的是什么?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得好:是善良。心怀善良的人,总是在播种阳光和雨露,医治人们心灵的创伤;同善良的人接触,智慧得到启迪,灵魂变得高尚,襟怀更加宽广。请以“善良”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议论文。二、写作准备了解必备的文体常识;认真积累论据,深入思考。三、写作中写出个性,写出文采,写出感情。四、写作反思1.最近,我写了一篇议论文,题目为“        ”,我的观点是        ,运用的论据有        ,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2.通过反思,我认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是         ,不足是        。综合性学习一、内容:走上辩论台收集资料,活跃思维,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不同见解的撞击中,闪烁出智慧的火花。在下列三项活动中,选择一项开展。1.上网利弊谈上网正在普及,但对上网的利弊,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是,上网利大于弊。网上信息量大,可以学到许多在课堂里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网上信息质量高,可以向最好的教师学习,可以得到最新的信息;上网自由灵活,随时可以开机学习,可以与远方的朋友很方便地在网上交流。另一种意见是,上网弊大于利。网上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学生容易受有害信息的影响;上网不当导致上瘾,沉迷于网上聊天或游戏中,一坐几个甚至几十个小时,有人因此而诱发疾病,甚至死亡。全班或者分组讨论:怎样看待上网?2.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甲方: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1+1=2,难道还有其他答案吗?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难道还会改变吗?一本书的好坏,可以见仁见智,但总有一个客观标准,这有什么疑问吗?乙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的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而实际上,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对一部作品,不同的读者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俗话说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就是这个意思。全班或者分组讨论:“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个观点对不对?为什么?3.关于克隆的争议《奇妙的克隆》一文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最近,关于人、兔细胞融合的研究就引起了激烈争议。反对者说:这是对生命伦理的践踏。从人和动物杂交克隆的“人类胚胎”所得到的胚胎干细胞,培植出来的各种人类组织器官,如果移植到人体上,将会把动物的某些遗传特性或遗传疾病带入人体。万一被居心叵测者搞出一个人兔杂交种,更是亵渎人类尊严。支持者说:克隆器官,造福人类。研究者已经采取防止措施来避免人兔杂交可能带来的异种的疾病(如兔子的“艾滋病”),而“人头兔身"的怪物则根本不可能产生,因为这种胚胎99.999%的dna来自人类。目前,所有的异体器官移植除了同卵双胞之外,都会或多或少地发生移植排斥反应,严重的可致死,而使用病人自己的细胞克隆出的器官就不会发生移植排斥反应。因此,克隆器官可以挽救病人生命。全班或分组讨论:我看克隆。以上活动,都为你提供了多角度考虑、分析问题的机会,与同学共同探讨问题、相互交流启发的机会。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条理清楚。二、辩论赛评分表序号    项  目  权重    得分    合计1   论据真实充分,分布较广  15      2   论据能支持论点  15      3   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    10      4   语言畅达,精彩  10      5   善于发现对方论点的弱点,并进行有效反驳  15      6   善于发现对方论据的虚假或论据不能支持论点,并进行有效反驳  15      7   相互配合好  10      8   言谈举止文明礼貌    10      素养养成型评价试卷评价时间:120分钟  评价分值:100分一、语言运用(共10分)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kǎi tàn(    )     xǐng wù(    )      yī lài(    )cuī cán(    )     wū miè(    )       kuāng piàn(    )cuàn wèi(    )    diǎn jí(    )      shū hū(    )cuì ruò(    )2.给下列粗体字注音。记载(    )       无稽(    )      捏(    )造校(    )订       一瞥(    )      倾(    )向愚(    )蠢       玄(    )虚      乘(    )车真假难辨(    )3.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入正确的字。(1)他的字写得工      极了。        (2)学习必      刻苦钻研。(3)歹徒终于真相      露。          (4)他反      的情况很重要。4.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1)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粱。(    )(2)既使是一次不完全的赏试也会起到消除疑虑和鼓励的作用。(    )(3)刘珍是后汉安帝永初年间的史官,曾奉诏校定东观诸书,并且负责编辑建武以后的名臣列传。(    )5.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1)于是有人        (慨叹、赞叹、哀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2)不知道后来的剧作者,为什么要        (别出心裁、无中生有、别有用意)地硬把“杀妻”的情节,安在吴汉的头上。6.解释下列句中粗体词语的意义。(1)这些都证明“吴汉杀妻”的情节是无稽的。                 (2)我们的自尊心竟如此脆弱吗?                  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b.或者我们可以说:“我不知道答案,也许没有人知道答案。也许等你长大的时候,你会成为第一个发现答案的人。”c.“吴汉杀妻”一剧的情节,大体是,汉朝潼关总兵吴汉,娶了王莽的女儿为妻。d.据说他曾经当使者到楚国去办外交。楚国人要给他一个“下马威”。8.修改病句。(1)“减负”后,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2)大量植树种草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环境能否得到改善。             (3)他那种认真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名同学效尤。              9.“因此,帮助学生砍断自卑的枷锁,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从下文抽出来的一句话,它应该放在(    )。自信心是学生走上成才之路的第一步。学生如果自卑,将会失去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学习时就会忐忑不安,心乱如麻,不能专心,本来能想出来的东西也提不出来。如果自悲年深日久,形成一种顽固的条件反射,那么,他做什么都会有一种消极自我暗示:我是不行的。a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习怎么会搞好?b教师应当在学生的心田上撒上自信的种子。c让自信的种子在学生实际学习中生根,开花,结果。d10.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回答问题。宋代有个叫陈正之的人,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读熟。可是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后来终于成了一个博学之士。(1)根据这段话,请提炼出两个观点。                           (2)对这一事例,你如何理解?(限用50字作答)                          二、阅读理解(共50分)(一)优点零毕淑敏①一位作儿童心理研究的朋友告诉我,他发给孩子们一张表,让每人填写自己的优缺点和美好愿望。孩子们很认真地填好了,把表交上来。他一看,顿时傻了眼。②很多孩子填的是——优点零,愿望零。③我对世上是否存在没有优点的成人,不敢妄说,但我确知世上绝无没有优点的孩子。我或许相信世上有丧失愿望的老人,但我无法想象没有愿望的孩子,将有怎样枯萎的眼神。④不知道愿望和优点这两样对人激励重大的要素,假若排出丧失的顺序,该孰先孰后?是因为丧失了愿望,百无聊赖,才随之沉没,成为没有优点的少年;还是一个孩子首先被剥夺了所有的优点,心如死灰,之后再也不敢奢谈一丝愿望;也许它们如同绞缠在一起的铅丝,分不出谁更冰冷僵硬?⑤没有愿望,必是一个死寂的世界。孩子不敢再期望黎明,因为每一天都被功课塞满,晴天看不到太阳,阴天闻不到雪花,日出日落又有何不同?不再留意鲜花,因为世界一片苍白,眼中暗淡了温暖的色彩;不再珍视夜晚,因为厚重的眼镜遮挡了星光,即使抬头也是泪眼迷蒙;不再盼望得到师长的嘉奖,因为那不过是成人层层加码的裹了蜜糖的手段……⑥没有优点的孩子,内心该怎样痛楚地喘息?见过一个胖胖的男孩,当幼儿园教师第一次问:谁觉得自己是个美男子?他忙不迭地从最后一排挤到前面,表示自己属于其中一员。可惜他紧赶慢赶,动作还是晚了一点。另有好几个男孩抢在他前面,在老师面前排成自豪的一排。没想到老师伶牙俐齿地向他们说,还真有你们这么不知天高地厚的,竟觉得自己是美男子,臊不臊啊?后来,那几个男孩子,开始为自己的容貌羞涩,无法像以前那样快活。⑦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但也可以说明一点问题。每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如果成人爱他,他也会认为自己是可爱的,他会感觉自已是天地间的一个宝贝,他的生命的存在就是一个大优点;假若成人粗暴地打击他,奚落他,嘲讽他,鞭挞他,那脆弱的小生灵,就会被利剪截断双翅,从此萎靡下来,或许跌落尘埃一蹶不振。⑧看不到自身优点的人,必也看不到他人的优点。他们的谦恭,可能是高度自卑下的懦弱;他们的服从,可能掩饰着深刻的妒忌和反叛;他们的忍让,可能埋藏着刻毒的怨恨;他们的赞美,可能表里不一,信口雌黄……⑨我以为愿望是人生强大的动力之一。假若人类丧失愿望,世界就在那一瞬关闭了前进的引擎。因为有跑的愿望,人们有了汽车;因为有说话的愿望,人们有了电话;因为有飞的愿望,人们有了卫星;因为有传递和交换的愿望,人们有了因特网……⑩优点和愿望,是孩子们的双腿。希望有一天看到他们填写的表格上这样写着——优点多多,愿望无限。11.给第④段中两个加点的“没”字注音。沉没                   没有             12.作者写道:在没有愿望的孩子眼中,师长的嘉奖“不过是成人层层加码的裹了蜜糖的手段”。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谈谈你的观点。字数在30左右。                     13.第⑥段中那个男孩在受到老师嘲讽后会是怎样的心情呢?请你用两三个词语概括出他的心情。                            14.读第⑨段,根据“因为有……的愿望,人们有了……”的句式与文章的内容,再仿写一句。                                       15.只要充满理想,就不会“丧失愿望”。古人曾留下许多展示远大理想与抱负的诗文名句,请写出令你深受鼓舞的一句。                                                                           (二)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中,后一句含意深刻,使人大有所悟。大家知道,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正书有“颜筋柳骨”之说。颜体丰满遒劲,柳体骨立挺健,至今仍是学习书法的范本。柳体创始者柳公权是颜派鼻祖颜真卿的后辈,早年从师于颜鲁公。后来,柳公权发现颜体虽雄浑厚朴,但不乏臃肿肥大之弊病。于是,柳公权不断揣摩,择颜体雄健的优点,改其臃肿肥大之病,掺入自己“骨立如嶙”的特长,终于创立了世代奉为经典的“柳体”。这一新体的诞生不正是“择善而从”的典范吗?倘若柳公权一味效法颜体,而不顾其弊端,那么,可能现在不会有相提并论的“柳骨颜筋”,那该是多么可惜啊!及古思今,改革之风已靡及中华大地。要改革必须开放,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但“开窗”虽好,不免有苍蝇蚊虫飞进来,这就需要我们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头脑。可就是有一些“失其本性”的人,沉湎于西方物质“文明”中而不能自拔,更有甚者,为腐朽糟粕所吸引而锒铛入狱。他们就是不善“择善”而咎由自取的典型。由此可见,对待一切事物,我们要开动“择善而从,不善而弃”的脑筋,放出眼光去学习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吸取,有所突破;反之会身陷泥潭,一误再误。1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句的意思是               。17.末段粗体的“这样”指代                  。18.引文的论点是               。19.“不免有苍蝇蚊虫飞进来”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                   。20.不改变原意,将“这一新体的诞生不正是‘择善而从’的典范吗”一句改为陈述句。                                                                           21.引文所举的事实论据有              ,它们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形成强烈的对比。前者着重证明了          的重要性,后者则着重证明了          的危害性。22.引文从论证方式看属        论。(三)守住信念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战场上群雄逐鹿,铁血纷飞。儿子血气方刚,被征入伍。父子生离死别,泪湿衣襟。临别时,父亲拿出一把刀交给儿子,说:“这是一把宝刀,见血封喉,是我家代代相传的宝物。佩之可避邪,免遭杀身之祸。只是千万不能将刀拔出,否则灵气便会逃走,宝刀便会成为一块废铁。”儿子身佩宝刀四处征战,果然英勇非凡,连打胜仗,敌军视之如虎。又一场大战临近,已当将军的儿子立在阵头,稳操胜券,英姿勃发。他突然好奇心起,取下身上所佩的宝刀,拔出一看,大吃一惊:这只不过是一把十分普通的刀!英勇的将军竟然面如土色,大战一开始,就被敌军斩于马下。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地质勘探小组在原始森林里迷路了,而经验丰富的老队长又不幸被蛇咬伤。弥留之际,老队长取出一块圆形的石头,对队员们说,这块石头就是我们要找的矿石,价值非凡,你们一定要设法走出森林,把这块矿石拿回去作最后的鉴定。队员们十分小心地护着这块石头,历尽艰难,终于走出了森林。但化验结果表明,那块石头根本不是有价值的矿石,而是一块十分普通的石英石。队员们终于知道了老队长的良苦用心,相拥而泣。生活中确实有太多的恐惧和诱惑,它无时无刻不在消磨人的意志,稍一疏忽就有可能被那张可怕的网轻易捕获,一切靠信念建立的自信和光辉就会訇然倒塌。一个人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生活,但不能缺少生存和成功的信念,它可以使你在生命的困厄中看到希望的光芒,在绝境中找到生存的机会。23.读第四段,说说“稳操胜券”一同的含义和作用。                        24.第七段中说“队员们终于知道了老队长的良苦用心”,老队长的“良苦用心”是什么?请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写出他的心里话。                              25.第八段“稍一疏忽就有可能被那张可怕的网轻易捕获”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那张可怕的网”是指什么?                                       26.从文章中心的角度看,文章所叙述的两个故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7.作者所言“守住信念”,他认为最应该守住什么信念?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三、作文(共40分)28.某班举行辩论会,主持人讲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光滑的墙壁上,一只蚂蚁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半,忽然落下来。这是它第七次失败的记录。然而过了一会,它又向着原来的目标,一步步地往上爬……(1)注视着这只蚂蚁,得到的启示是:挫折面前要百折不挠。(2)注视着这只蚂蚁,得到的启示是:一再受挫要重新选择目标。于是,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辩论,正方赞同(1)的观点,反方赞同(2)的观点。假设你参加这次辩论,请写一份400字左右的发言稿。不管你赞同哪一方,都要围绕你赞同的观点发表见解,要针对对方的观点,“论”得有理,“辩”得有力。参考答案1.慨叹  省悟  依赖  摧残  诬蔑  诓骗  篡位  典籍  疏忽  脆弱2.zǎi  jī  niē  jiào  piē  qīng  yú  xuán  chéng  biàn3.整  须  毕  映  4.(1)梁  (2)即  尝  (3)辑5.(1)慨叹  (2)无中生有6.(1)毫无根据。  (2)禁不起挫折,不坚强。7.c8.(1)“减负”后,我们学校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2)是否大量植树种草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环境能否得到改善。(3)他那种认真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名同学学习。9.b10.(1)勤能补拙;勤奋是成功的阶梯。(2)即使有些人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有勤奋好学的精神,也是可以变笨为巧,变拙为灵的。11.mò  méi12.围绕话题,有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即可。13.痛苦、沮丧、羞惭、委屈、反感、郁闷等。14.表述通顺,符合文段思路即可。15:所写句子为古人谈理想或表达个人理想抱负的均可得分。16.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17.对待一切事物都要开动“择善而从,不善而弃”的脑筋,放出眼光去学习。18.择善而从,不善而改19.比喻  形象说明对外开放后资本主义腐朽东西也传进我国20.这一新体的诞生正是“择善而从”的典范。21.柳公权批判地继承颜体而创立了柳体、一些人不善“择善”而犯罪  择善而从不善“择善”22.立23.“稳操胜券”是指有把握取得胜利,它形象地写出了已成为将军的“儿子”满怀必胜信念的心理。24.我不能带你们走出原始森林了,这时你们不能沉湎在悲痛之中,万万不可丧失走出去的信念啊。那么,就让我手中的普通石英石做一回“价值非凡的矿石”,用来激发你们的使命感、坚定你们的信念吧。(大意对,合乎情理即可)25.比喻,是指生活中的“恐惧和诱惑”。26.这两个故事的相同处是都表现出“信念”对于人的极端重要性;不同之处:前者侧重从反面写失去信念带来的不良后果,后者侧重从正面写守住信念带来的良好结局。27.作者认为最应该守住的是“生存和成功的信念”。第二问是开放题,可结合实际谈启示。28.略。

第三单元复习 篇10

  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资料(鄂教版八年级下)

  一、单元复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结合背景,体会作者对家园的思想感情。

  3.学会阅读和欣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情怀。

  4.培养自己热爱家园、保护家园的情感。5.背诵诗歌,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二、单元内容归纳《故乡》是鲁迅写的一篇小说。作品以叙述主人公“我”回乡迁居的感受、见闻为线索,描写了旧时代农民生活遭际与精神病苦,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隔膜的深沉忧虑,以及打破彼此隔膜,探求人生新路的执著信念。《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文章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土地情诗》选了两首诗歌。《我爱这土地》的作者艾青,通过对祖国经历的坎坷、人民顽强的斗争信心的描写,抒发了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中国的土地》的作者刘湛秋,通过对神奇的土地的描写,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水乳交融在一起,抒发自己对这片“神奇土地”的热爱之情。《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的小说家都德。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河与沙》作者是国涛。文章通过河流与沙漠的殊死搏斗,痛斥了沙漠对人类的危害性,呼吁人们不要无为地破坏生态环境,要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造福于人类。三、写作指导1.写作目标⑴复习通过人物对话描写人物的方法。⑵复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⑶加深与父母的交流,培养亲情。2.写法指导将你认为有意义的材料分类列出来,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事例作重点叙述、描写或说明。可在开头或结尾写对家的总体印象,主体部分具体叙写家中的人和事,用时间、事件或感情等为线索,串起这些人和事。可以写家人的烦恼、家庭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把家庭和社会联系起来思考,文章立意会更深刻,更有现实意义。3.精美例文瞧这一家子想了解我的家庭成员吗?向你一一作个介绍吧!我我是个女孩,看起来却像个男孩。留一头短发,着一身紧身牛仔衣,踏一双网球鞋。连蹦带跳,说话连吵带嚷。我爱笑,爱到处乱跑,还爱拣起树枝充峨眉剑。一向爱荚的妈妈常在我耳边唠叨:“女孩子不要到外面乱跑,晒坏了皮肤要长斑的。”爸爸也教训我:“女孩子家,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成啥样子!”每逢这时,我摆出个帅哥的架势,一手插腰,一手甩个响指,丢下一句话:“用不着你们管。”老妈老爸直瞪眼。哥哥哥哥是咱家的“男高音歌手”,许多歌曲他都拿得起,唱得开,尤其是那首《山路弯弯》,可算是他的成名曲了。你听:“十八弯,十八弯,弯弯环环……”简直可以与原版回放媲美。我敢打赌,要是到银河之星大擂台去,哥哥准能闯过二十大关,到时能拿到三千元奖金呢!他的台风也挺不错,只见他左手潇洒地握着麦克风,右手随歌曲的感情做着各种手势,全身都合着节奏颤动着,唱完一曲,他会向听众频频点头,还真像那么回事。妈妈妈妈爱唠叨,这不,又来了。“莉莉,今天外面风大,多穿点衣服别着凉。”说着,便递给我一件毛衣。“书包里的书收好没有?再检查一下。”哎,这是第三遍交代,没办法,谁让我有这么个哕嗦老妈呢!背起书包刚准备走,妈妈又拉住我问:“今天中午吃什么菜?”“随便,随更。”我不耐烦地答道。我刚出了门,妈妈又追过来,塞我一个苹果,并叮嘱我:“走路要注意安全,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回家不要在路上玩!”嗬,这妈妈也真是的,一句话总要重复好几遍才肯罢休,她那几句话我都能倒背如流了。爸爸“哈哈哈……”一阵笑声从我家传了出来。这也许让你感到莫名其妙,告诉你吧,爸爸的两个动作把我们全家给逗乐了。最近这些天,我和哥哥都有一个不良行为。我写作业、吃饭时都要把头埋得j艮低,哥哥走路总是驼着背。爸爸多次纠正我们,我们就是改不了。今天,他把我们全家召集起来,说是有重大的事要谈。我们到后,他便表演起哑剧来。他弯下腰,手捧一本书,眼睛紧贴书面,头快速地左右移动。“哈哈!”我们都笑了,哥哥拍着我的肩膀:“学你呢!”我这才止住了笑。接着,爸爸放下书,斜着胳膊,驼着背,一走一晃,一走一晃。“哈哈……”我们又笑了,我碰着哥哥说:“彼此彼此嘛,你的动作好像更标准呀!”说完,我们又哈哈大笑起来了。真是个幽默老爸!我家四口人就像四个不同的音符。共同演奏着一支和谐美妙的乐曲。四、综合性复习1.复习目标⑴培养自己调查研究的好习惯。⑵培养自己热爱家乡山山水水的思想感情。⑶接受革命教育,进一步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2.参考建议北方的胡同,南方的小巷。宽敞的四合院,窄窄的石板路,无不带着浓郁的地方色彩。你的家乡有风格鲜明的建筑吗?它们现在的命运如何呢?去听听住在那儿的老人们讲一讲它们过去的故事吧。这里曾是一片荒芜的土地,这里曾是贫穷的山庄,这里曾是……这里现在还是原来的模样吗?一幅幅在不同时期而同一地点拍摄的照片,一篇篇反映这些土地变化的通讯报道,曾向人们诉说时代的变迁、家乡的发展。搜寻这些老照片或有关的文字记载,然后编辑成册,这是多么有价值的资料啊!把这些影集、剪报展示给同学们看看,大家一定会有惊喜的发现。时代在发展,家乡的交通工具也会有变化,渡河的小船被大桥所代替;大街上的人力车,也已成为影视剧中的道具。你能搜集这些不同的交通工具的图画和照片吗?你能用橡皮泥或其他的材料制作这些交通工具的模型吗?给这些图片和模型配上说明的文字,办一个小小的展览会,让其他同学也能享受这变化的喜悦。井冈山的黄洋界、西柏坡的土窑洞、武昌起义的首义门、南京城的雨花台……都是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你的家乡有类似的教育基地吗?它们曾为中国革命的历史书写了怎样的一页呢?约几个同学一起去瞻仰这些地方,走访还健在的革命前辈,听一听他们讲的故事,你一定会被这些革命故事所感动、所激励。开一个故事会,讲讲这些故事,或将你搜集到的故事的汇编成册,该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啊!3.成果展示家乡的名胜古迹我的家乡武汉有许多的名胜古迹,但我对它们的了解只局限于几张照片。为了知道武汉的更多,我参加了“家乡的老照片”的综合性复习,从而踏上了参观的“旅途”。以下就是我的参观记。黄鹤楼我之所以把黄鹤楼作为第一个景点,是因为它是武汉最不容错过的名胜了,有“天下第一楼”的美誉,也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黄鹤楼始建于公元223年,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鹄矶头,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酒店宾客盈门,生意兴隆。后来道士复来,取笛吹奏,最后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我登上黄鹤楼后,眼前一片辽阔,“龟蛇锁大江”,像是一幅沉着、悠然、古朴的画卷。黄鹤楼里还有很多的名家诗画,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吟诗作赋,其中崔颢的《黄鹤楼》更是千古佳作,名扬天下。我走出黄鹤楼的大门,抬头仰望这伟大的建筑物,高大雄伟·、金碧辉煌,共有五层,大约50米高。我心中不禁涌现出一种激动,这是我们武汉的标志,更是武汉人的骄傲啊!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而我觉得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丽!古琴台带着一份愉悦的心情,我紧接着来到了位于汉阳西麓月湖之畔的古琴台。它始建于北宋,门额上的“琴台”二字,据说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米芾所题。古琴台后来也是屡毁屡建,里面的装潢远不及黄鹤楼华丽,却能让我有种亲切的自然感。琴台是为纪念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而修建的,所以又称伯牙台。它主体殿堂前的汉白玉方形石台相传就是伯牙抚琴处,园内布局十分精巧,三面环水,风景秀丽。古琴台让我体会到了真挚的友谊,也给中国文化增添了可歌可泣的一页!木兰山参观完黄鹤楼已经不早了,所以我第二天的安排都放在了木兰山上。木兰山位于武汉黄陂县北,是大别山南麓的高峰之一,海拔约600米。南齐时,本地山民因山中多木兰树,贯称“木兰山”。它因地形险要而远近闻名,而“木兰将军”的传说,更使该山蒙上神秘的色彩。木兰山的景色十分美丽、旖旎,还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我一路登上木兰山,看到了许多的人文景观,如玉皇阁、金顶、南天门、木兰殿、朝天宫、帝王宫等佛教道教的朝圣地。木兰山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清新,还让我感受到道教浓郁的气息,让我对古代文化也有所了解。其实武汉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还不止这些,比如四大佛教寺庙归元禅寺、宝通寺、莲溪寺、古德寺;道教文物最集中最丰富的长春观;“楚国睛川第一楼”的晴川阁;“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的东湖等。这些都让我对祖国的河山建设产生一种钦佩感,让我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状的激动。武汉是一个拥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她所有的文化胜地都将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这些,哪怕只是一张老照片,都是前人留给我们最好的遗产!我们要珍惜这些财富,为祖国文化铺上更雄厚的基奠!

第三单元复习 篇11

  一:知识网络体系            殷周时期:萌动

  春秋战国时期:诞生

  秦:统一发展

  1.古代辉煌    汉代:正统  强势

  的  历程    隋唐:扩展

  源远流长                 宋元明:延续

  的中华文化                明清:面临冲击

  我们                             近代:救亡图存

  的                2.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见证: 文字 / 史书典籍

  中华               3.创造中华文化    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

  文化                    新辉煌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民族复兴和文化的兴盛

  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文学艺术 / 科学技术

  博大精深    1.表现   地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

  的中华文化            民族性——中华瑰宝,民族骄傲

  2.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原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

  3.中华文化的力量

  1.民族精神的含义

  2.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

  永恒的中华                      爱国主义是核心      勤劳勇敢

  我们     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    团结统一           自强不息                 ★

  的                     的基本内涵      爱好和平

  民族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精神                  4.高扬爱国主义旗帜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

  当今爱国主义的主题

  1.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 / 社会主义时期

  重要性——中华民族之魂

  弘扬中华     2.弘扬民族精神                 提高全民综合素质               ★

  民族精神          的原因         必要性     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3.如何弘扬     发挥“主心骨”作用 / 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        ★

  民族精神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 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二:重点知识梳理:(建议使用时间:20分钟)

  一、弘扬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⑴                 (从历史上看)⑵                     (从内容上看)

  2.中华文化之所以具有上述特点是由于?

  ⑴               ⑵                        ⑶

  3.中华文化为何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的区域文化之间有何关系?

  4.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的地位?各民族对于中华文化认同的意义?

  5.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6.为什么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⑴

  ⑵

  应该如何坚持爱国主义?

  ⑴

  ⑵

  ⑶

  7.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⑴

  ⑵必要性: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⑶重要性:

  ①                                             

  ②

  ③

  ⑷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7.应该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⑴

  ⑵

  ⑶

  ⑷

  ⑸

  三:典型题析:

  1. (天津文综卷)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天津文综卷)《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上述材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   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3.(江苏卷)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运史上最华美的乐章。这充分说明

  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 (福建文综)在《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俩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 地缘近、血缘奈、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

  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

  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XX年广东文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可以用来表达文化的       

  a.包容性           b.不平衡性         c.同一性          d.时代性

  我们的民族精神

  1.(XX年广东文基)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是

  a.善良朴实          b.爱好和平         c.自强不息         d.艰苦朴素

  2.(XX年高考山东文科基础,44)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 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                              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3.(XX高考海南卷,16)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四:限时训练(建议时间: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中国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以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写者的情绪和审美的追求,从而使文字的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这就是中国书写的奥秘。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人生的写照。这说明 

  ①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特有的  ④多彩多姿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优秀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汉朝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唐代的玄奘到“西天”取经,明代的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这体现了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一脉相传      d.继承性是中华文化的最大优点  

  3.下列说法中能够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经久流传④我国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最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蓄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完整、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这说明   

  a.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b.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c.中国的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中国的文学艺术在古代就大放异彩

  5.深港澳台少儿文化艺术夏令营正式开营,140名来自深港澳台的中小学生在深圳进行为期六天的文化之旅。孩子们分别到中华民俗文化村、深圳博物馆、南山书城等地参观交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之所以开展上述活动是因为   

  a.文化艺术素质是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的前提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c.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d.丰富学生暑期生活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灭亡”这一古训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这表明

  a.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求遵循古训

  b.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c.弘扬民族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d.“社会主义荣辱观”已成为每个公民的道德选择

  7.文化传承需要承载体,从文字、音乐到传统节日。从挂春联、买桃花到吃粽子、划龙船、登高望远,一项项活动无不在做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工作。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②我国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③中华文化有其丰富而绚丽的内涵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近年来,全国政协高度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先后对闽南文化、河洛文化、三晋文化和齐鲁文化等地域文化进行调研,不断推动全国对地域文化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以此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回答8-10题。

  8.在我国,之所以产生和存在着各具明显特征的不同区域文化,主要是因为

  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②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③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④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中华文化是一个恢弘的整体,融合了各具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这主要显示了

  a.中华文化古代辉煌的历程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

  c.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d.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0.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在结束对安徽“徽文化”的考察后认为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资源,加强对徽文化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安徽在中部的崛起,加强与世界文化的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明区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力量

  a.是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可以促进文化资源的持续发展

  c.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         d.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二)非选择题

  1.“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不爱社会主义等于不爱国。”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请阐述理由。(10分)

  2.北京奥运会火炬的设计吸收了往届奥运火炬的优点,又渗透着深厚的中华文化。火炬造型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的出现使人类文明得以更好传播。“祥云”的文化概念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北京奥运会火炬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的无穷魅力。

  请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蕴涵着无穷的魅力?(10分)

  3.XX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灾情惨烈,举世震惊。但中国表现出一个更加强大和成熟的国家形象:政府以最快的速度做出镇定的反应,受到国际社会的称赞;灾区人民稳定沉着,没有出现秩序混乱而是积极自救。灾区到处是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行为。等领导人带头捐款,表达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关怀,激励灾区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奋力抗震救灾。在全国各地,一个个捐助点前,普通老百姓排起长龙,慷慨解囊,争相献血,涌动着一片真情。

  在大灾面前,国人挺起脊梁,展现出强大的抗灾自救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在地震废墟上闪耀,中华民族更加紧密团结在一起。这是一个国家伟大之所在,中国呈现给世界和国民一个有力、有序、有效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鲁迅先生曾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1) 请结合材料说明,鲁迅先生所说的“民魂”指什么?其基本内涵是什么?(4分)

  (2)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怎样理解“民族精神在地震废墟上闪耀”?(6分)

  (3)为什么要让“民魂”“发扬起来”?(8分)

  (4)你觉得应该怎样来发扬我们的民族精神?(10分)

  4.材料一:XX年5月23日上午,总理来到在四川绵阳市区内设立的北川中学临时学校,看望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师生,他在黑板上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勉励师生。“多难兴邦”源自《左传•昭公四年》:“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些遭遇劫难的国家,政权巩固,疆土拓展;有些未遭劫难的国家却政权不守,疆土丢失。现在,人们这样解释多难兴邦: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材料二:《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或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4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1)“多难兴邦”源自史书典籍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2)古人和今人对“多难兴邦”的不同理解给了我们什么启示?(8分)

  答案:

  1-10.dbcb cbba dd

  (二)非选择题

  1.(1)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作为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最浓厚感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2)我们不能要求历史人物爱社会主义,但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讲,爱国就要爱社会主义,爱社会主义才是爱国。(3)对于港澳台及海外同胞来说,虽然不能要求他们都有拥护社会主义,但至少不能反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只要拥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贡献,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所以,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2.答: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蕴涵着无穷的魅力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4分)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6分)

  3. (1)民魂指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民族精神在地震废墟上闪耀,指民族精神的重要性。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

  ③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⑶①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所以要让民魂发扬起来。

  ⑷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②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又要继承和发扬)

  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又要警惕)

  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4. ⑴①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多难兴邦”源自春秋时期的史书典籍,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⑵①面对传统文化,我们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加以改造和剔除。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第三单元复习 篇12

  一、常识提要

  二、四文对比表格

  篇目作者论点及位置内容

  纪念白毛泽东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再引三个分论点概括叙述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同寻常的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学习他的精神

  谈语言王力分论点概括出中心论点从多方面举例、层层深入地阐明了“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这一论点

  最苦与梁启超两分论点分析得出中心论点层层深入的论证,阐明了自己对痛苦与快乐的见解,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懒惰的凯利开头总提论点,后分论点

  最后重申用一系列的事实阐明了一个道理:讨厌吃苦受累的“懒惰”情绪,激劢了发明;想在脑力劳动中寻找捷径的“懒惰”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三、能力训练

  1、下面是两事例,请提炼出一个恰当的论点。

  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达尔文写《特种起源》花了20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37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5年。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10年。

  由以上的事例可以                                                         。

  你能找到相应的名言警句来阐述这个观点吗?

  A、                                                                       。

  B、                                                                       。

  牛顿说:“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但在我自己看来,我只是像一个沙滩上玩耍的孩子,一会儿找到一颗特别光滑的卵石,一会儿发现一只异常美丽的贝壳,但真理的大海我还未发现。

  论点可以是:

  2、下列句子属于哪种论据。

  A、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

  B、鲁迅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C、一句民间谚语说:“朝阳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D、据统计:安海全镇2002年内生产总值35、9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69、54亿元,乡镇企业产值66、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6150元。

  3、明“学贵置疑”这一论点的材料是                         

  E、苹果从树上落下来,牛顿就有了疑问:苹果为什么落地呢?他据此深思,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

  F、数学家陈景润平时走路时也思考一些疑难问题,有一次竟撞在树上,把眼镜也弄破了。就凭着这股精神,他终于在数学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G、清代学者阎若璩,从小愚钝,记忆力差,还患有口吃之疾,但他毫不气馁,不懂就问,长期刻苦勤奋,终于成为著名的考据学家。

  H、清代学者戴震,幼年读书时,就敢于提问,经常把老师问得无言以对。后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很大

  4、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读书务求深解。古人读书之道,讲究深钻细研,融会通。张溥读书,不但字斟句酌,还要手录七遍,对于经典文献,他终能解其本质,得其精髓。韩愈在《进学解》一文中也说,他读书时,“口不绝于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今人读书往往不求甚解,浮于其表,结果即使是“读书破万卷”,涉猎无限广,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知半解的瓶醋而已。能深钻细研者,实属凤毛麟角。总之,无论古今,读书切不可停于表面,深刻理解文意,读书才会有所得。

  1、本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它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来的?

  2、本段运用了什么论据?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本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横线的词语的含义。

  涉猎——

  凤毛麟角——

  5、本段在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分成三层如何分?

  《快乐的钥匙》

  有则寓言说:从前有个国王,总认为自己不快乐。后来他听说只要穿上最快乐的人的衬衫,自己就会快乐起来。于是,他立即派人去全国各地找,费尽万般辛苦,最快乐的人找到了。他是一位农夫。可是农夫家徒四壁,连衬衫都买不起。快乐就是这样难以言表,让人不可捉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扇需要打开的快乐之门,而打开这扇门的钥匙同样也藏在我们手中。钥匙找到了,快乐乐和力量就像瀑布,从此充满你的血脉。快乐是自己的,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快乐。人当然时时会被苦闷所困扰,为钱苦、为事苦、为公忙]为私忙,失落、沮丧、懊恼。自怨、自怜难免接踵而来。生活事实上是一张无彩的底片,色彩则是由各人自己加上去的。快乐往往不是名车、毫宅、巨富,而常常是一顿可口的早餐,一缕田野新鲜的空气,甚至可能是一杯清茶或一晌小睡,就这么简单。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坚持不懈地努力的人,总是快乐的。心情犹如一棵树,快乐是笔直树干。秋天时抖动快乐的树叶,那些枯黄的树叶和愁云便会纷纷扬扬地落下。春天来时,轻摇快乐的枝干,生活会展开美丽的笑颜,快乐要用心去感悟。

  1、给加点的字注音:血脉( )沮丧( )接踵而来( )坚持不懈( )

  2、划分文章层次,用//线标出并概括层意

  3、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文中哪句话是对寓言的评论?写人们苦闷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什么?

  5、结尾说快乐要用心去感受,如何感悟?现在不少同学在寻求快乐,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6、写出两条关于快乐的名言警句子。

  A、                                                                       。

  B、                                                                       。

第三单元复习 篇13

  (一)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0-13课)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是的失败

  时间:1919年5月4日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运动的中心:北京——上海

  主力:学生——工人

  经过: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成立: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11课  北伐战争

  1、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2.在苏联和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在广州的黄埔创办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意义: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未建立国民国民军奠定了基础。

  3.北伐战争

  时间: 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

  结果: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4.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了。(也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建军节),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意义: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4、三湾改编树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5、1928年4月,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6、两次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第13课

  1、长征

  原因:博古等人的错误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遵义-四渡赤水(体现了毛泽东的指挥才能)-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目的:解决博古等到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内容: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三单元复习 篇14

  第三单元复习及检测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文言词汇、古诗词名句。

  2.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3.理解细节描写的形象性、生动性,学习“截取法”选材构思。

  4.品味记叙散文朴实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5.体会家庭成员间骨肉亲情,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

  教学重点:1.积累生字词、文言词汇、古诗词名句。

  2.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教学难点:1.理解细节描写的形象性、生动性。

  2.品味记叙散文朴实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第一课时(单元复习课)

  一、出示目标(1分钟)

  (一)出示复习目标(同上)

  (二)出示复习提纲

  1.基础知识积累(4分钟)

  (1)识记课下注释、字词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识记笃、索、舆、径、素、卒、而、了、既、俱等文言词汇。

  (3)背诵默写《古诗二首》

  2.快速浏览课文,感知课文内容(5分钟)

  (1)《背影》这篇散文记叙了几年前作者在(浦口车站)和(父亲)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2)《甜甜的泥土》通过一包奶糖化为“ 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3)《人琴俱亡》这则故事写( 王子敬)与(王子猷)深厚的兄弟之情(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4)《我的母亲》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5)《父母的心》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3.塑造人物的手法包括:语言、动作、神态、肖像、心理(正面、侧面、细节)描写。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举例分析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3分钟)

  4.精读课文精彩语句,品味记叙散文朴实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分钟)

  参考课后探究练习:p97第二题,p101第三题,p109第二题。

  二、自主复习(15分钟)

  1.学生按复习提纲复习教材,教师个别巡回指导、提示。

  2.展示知识体系:

  (1)摘录易读错、写错生字词,板书在黑板上交流。

  分歧  琐屑  谐音  栅栏  赋闲  交卸  蹒跚   狼藉  面面相觑   马褂  天涯  水波粼粼  颓唐  差使 

  (2)解释文言词汇,口头提问。

  1)俱病笃                  2) 何以都不闻消息  

  3)便索舆来奔丧            4) 便径入坐灵床上   

  5)弦既不调                 6) 掷地云              

  7)人琴俱亡                8) 因恸绝良久

  9)月余亦卒            10)语时了不悲  

  11)子敬素好琴   

  (3)填空,只写答案。

  (4)板书塑造人物手法及其作用,及时发现,鼓励上堂交流展示。

  (5)自主完成课后探究练习,巡回检查。

  三、合作探究(7分钟)(温馨提示:可以针对疑难字、词、句的理解,运用的修辞、写作手法,表达的主旨等方面质疑)

  1. 《人琴俱亡》一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

  2. 《甜甜的泥土》结尾“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说说你的理解。

  3.《我的母亲》一文作者深情回忆了有关母亲的四个片段,请分别加以概括。

  4.《父母的心》一文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别是什么?

  精讲点拨:

  第1题: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  恸绝良久”。

  第2题:“甜甜的泥土” 寄托着“过去的妈妈”对儿子王小亮的至爱亲情,滋润了小亮伤痛的心田;那甜丝丝的泥土,也包含着学校老师、传达室老头对小亮的爱心……这些人类的爱,让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得到了应有的爱和幸福,从而产生了生活的渴望和动力。

  第3题、第四题:略。

  四、达标训练(12分钟)

  (一)出示达标训练题:

  1.选择题

  (1)选出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d  )

  a.簌簌(sù sù) 拭(sì)泪  举箸提笔(zhǔ)  王子猷(yóu)

  b.差使(chāi 行些小费(hāng)愠色(yùn) 憧憧(cōng cōng)

  c.唏嘘(xī xū) 女红(gōng) 歉疚(jioù) 娓娓动听(wěi wěi)

  d.查氏(zhā)  呜咽(yè)  瞥见(piē)  悲恸(tòng)

  (2)下列加粗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①变卖典质:当 ②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③便径入坐灵床上:直径

  b.①触目伤怀:心里 ②循循善诱:教导    ③月余亦卒:死亡

  c.①无为在歧路:不要 ②才具:才子和家具 ③何以都不闻消息:总是

  d.①把我负在她的背上:负担 ②便索舆来奔丧:轿子 ③拭干了泪:擦

  (3)选出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  )

  a.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

  b.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

  c.女佣便来到那位父亲的跟前,说:“孩子这么多,真有福气啊”!

  d.多可爱啊!小东西

  (4)下列成语应用正确的一句是( d  )

  a.楼房倒了,孩子站在立着的一堵墙上,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让每个人的心都提到的嗓子眼。

  b.对这个问题,大家见仁见智,形成了一致意见。

  c.这部习作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

  d.她一定是女孩,有些不高兴,但是看见那位妈妈失魂落魄的样子,也只好答应了。

  (5)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河流的信仰是海洋,________________,不许诺天堂,它说,你来吧。

  ①海洋接纳河流,不索香火金钱②它广阔而深邃的怀抱是安全的③多么纯朴的信仰啊④海洋是可靠的

  a.①②④③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6)下列各项对课文内容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d  )

  a.文章的结构主要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写文章必须安排好结构。

  b.《背影》一文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4次,抒发了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c.《甜甜的泥土》一文中优美的文字,细腻的笔法表达了一个离异母亲对孩子的爱,甜甜的泥土蕴含着和暖的春晖,使读者感觉到了浓浓的亲情。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夜雨寄北》一诗是诗人寄给儿子的复信。

  (7)对《己亥杂诗》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首七言律诗以落花自喻,抒发末路英雄虽身处绝境但不甘沉沦的心情,以及向往新的生活的奋斗之心。

  b.“浩荡离愁白日斜”一句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让人体味出他对京都的留恋,也隐含了仕途蹭蹬,不为世用的感叹。

  c.最后两句表达的是一种昂扬向上不隐退,奋斗到底的倔强精神,应该说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d.全诗体现了诗人两种心情,前两句是抒发抑郁苦闷之情;后两句抒发了不甘寂寞消沉,不惜献身为变革现实贡献力量的热情。

  2、阅读理解

  人琴俱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词。

  a.子敬素好琴(    )          b.语时了不悲(    )

  c.弦既不调(    )            d.掷地云(    )

  (2)本文选自           ,是记载  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           。作者           , 彭城(今江苏徐州) 人,          的文学家。全文着重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一事,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之情。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a.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b.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c.语时了不悲。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子敬琴弹,而弦既不调”,原因是子敬生前没有将弦调好。

  b.王子猷在听到子敬去世的消息没有哭,并非是他与子敬没有感情,而是将痛苦埋在心底。

  c.课文没有交代子敬死亡的消息,主要是因为这不是文章交代的重点,写子猷的死则也是一笔带过,但读者已感悟到他去世的原因也是由于

  他过度伤心而造成的。

  d.全文重在记叙,但抒情显露于字里行间,平静的语言中无不流露出他们的兄弟情深。

  (二)完成达标训练题(10分钟)

  (三)展示、点评,教给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技巧、规律等。(2分钟)

  课堂小结

  1.谈谈学习本单元后的收获。  2.画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

  第二课时(单元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在sùsù(      )的泪光中,父亲 pán shān (      )地走向远方。我触目伤怀,不能自已,xī xī  xū xū(           ) 地哭了起来。直到父亲的背影消失了很久,我才 shì (   )干了泪,失魂落魄地回家去。这一夜,我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又怕惊醒了生病的母亲,只好饮泣吞声。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2)请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5分)

  ①触目伤怀:                       ②不能自已:                    

  ③失魂落魄:                       ④辗转反侧:                    

  ⑤饮泣吞声:

  2.请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5分)

  歉疚(    )万籁(    ) 歧(    )路  宦(    )游  城阙(    )

  3.名句积累(6分)

  (1)《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是:                    ,                     。抒写友谊的名句很多,请再写连续的两句:                  ,                。

  (2)《己亥杂诗》中移情于物,礼赞新生命的一句是        ,          。

  4.请写出《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作者,并介绍其中一个情节,80字左右。(5分) 

  二、 阅读理解(45分)

  (一)(12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5.文中写父亲的穿着,有三处用了“布”,联系前文中写的家庭惨淡的光景想想,你有什么感受?(2分)

  6.文中写父亲爬月台时,用了“探”“爬”“攀”“缩”“倾”等动词,联系他东奔西走谋生的情景,想想,假如你是朱自清,会有什么感触?(2分)

  7.读到“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再联系课文前边写的“我心里暗笑他的迂”,说说这些对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有什么作用。(3分)

  8.你在生活中也曾有这样的反映亲情的一幕、一场景、一细节,请你像课文一样用朴实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它写出来。写后读给你家人听,请他们作评价。(5分)

  (二)(13分)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渠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次,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 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哇哇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粱惠王”,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9.这段文字所写的主要人物是(    )。(2分)

  a.父亲    b.母亲    c.“我”    d.先生

  10.这段文字的重点是描写(    )。 (2分)

  a.“我”幼年时读书的痛苦。             b.父亲对“我”学习上的严厉管教。

  c.母亲在教育儿子读书上体现出深沉的爱。d.当年教育方法的落后野蛮。

  11.体会文中画线句子与下面语句表达效果的不同。(3分)

  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见母亲也哭着,她坐在旁边,唏唏嘘嘘,泪如泉涌。

  12. 母亲说“打得好”是真心所说吗 ? 结合母亲的“泪”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母爱。(3分)

  13. 结合你对本文的理解,请写出你此时最想对父亲、母亲说的话。(3分)

  (三)   母爱(15分)

  母亲一天比一天老了,走路已经显出老态。她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成人了,各自忙着自己的事,匆匆回去看一下她,又匆匆离去。往日儿女绕膝欢闹的情景如今已恍如梦境,母亲的家冷清了。

  那年我去湖南,去了好长时间。我回来时母亲高兴极了,她不知拿什么给我好,又忙着给我妙菜。“喝酒吗?”母亲问我。我说喝,母亲便忙着给我倒酒。我才喝了3杯,母亲便说:“喝酒不好,要少喝。”我就准备不喝了。刚放下杯子,母亲笑了,又说:“离家这么久,就再喝点儿。”我又喝。才喝了两杯,母亲又说:“可不能再喝了,喝多了吃菜就不香了。”我停杯了。母亲又笑了,说:“喝了5杯?那就再喝一杯,凑个双数吉庆。”说完亲自给我倒了一杯。我就又喝了。这次我真准备停杯了,母亲又笑着看看我,说:“是不是还想喝?那就再喝一杯。”

  我就又倒了一杯,母亲看着我喝。

  “不许喝了,不许喝了。”母亲这次把酒瓶拿了起来。

  我喝了那杯,眼泪就快出来了,我把杯子扣起来。

  母亲却又把杯子放好,又慢慢给我倒了一杯。

  “天冷,想喝就再喝一杯吧。”母亲说,看着我喝。

  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上来。……

  我搬家了,搬到离母亲家不远的一幢小楼里去。母亲那天突然来了,气喘吁吁地上到4楼,进来,倚门喘息了一会儿,然后要看我睡觉的那张六尺小床放在什么地方。那时候我的女儿还小,随我的妻子一起睡大床,我的六尺小床放在那间放书的小屋里。小屋真是小,床只能放在窗下的暖气旁边,床的一头是衣架,一头是玻璃书橱。

  “你头朝哪边睡?”母亲问我,看看小床。

  我说头朝那边,那边是衣架。

  “不好,”母亲说,“衣服上灰尘多,你头朝这边睡。”

  母亲坐了一会儿,突然说:“不能朝玻璃书橱那边睡,要是地震了,玻璃一下砸下来要伤着你,不行不行。”

  母亲竟然想到了地震!百年难遇一次的地震。

  “好,就头朝这边睡。”我说,又把枕头挪过来。

  待了一会儿,母亲看看这边,又看看那边,又突然说:“你脸朝里睡还是朝外睡?”

  “脸朝里。”我对母亲说,我习惯右侧睡。

  “不行不行,脸朝着暖气睡太干燥,嗓子受不了,你嗓子从小就不好。”母亲说。

  “好,那我就脸朝外睡。”我说。

  我的眼泪一下子又涌上来,涌上来。……

  我的母亲老了,常常站在院子门口朝外张望,手扶着墙,我每次去了,她都那么高兴,就像当年我站在院门口看到母亲从外边回来一样高兴。我除了每天去看母亲一眼,帮她买买菜擦擦地板,还能做些什么呢?

  我的母亲!我的矮小、慈祥、白发苍苍的母亲……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和母亲之间发生的两件事。(4分)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15.文中“母亲”的哪一处语言或行动最使你感动?为什么?(4分)

  16.文中两次在提到眼泪“涌上来”后用了省略号,你能揣摩出作者此时的心理活动吗?请选择其中一次,用具体的语言把省略的内容描述出来。(3分)

  第(  )次:                                                                       

  17.生活中,我们都曾经接受过别人的关心,这种关心来自于父母、朋友、老师,甚至陌生人。翻开我们记忆的画廊,撷取其中的一个瞬间,把它生动地描述出来,不少于60字(4分)

  (四)(5分)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8.找出诗中的成语。(2分)

  19.根据你的理解,对比这首诗和《乙亥杂诗(浩荡离愁)》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3分)

  三、写作(30分)

  以“我的父亲”为题写一篇文章。

  第三单元检测题答案

  一、1、(1)簌簌  蹒跚   唏唏嘘嘘   拭 (2)看到严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形容一点声音也没有;泪流入口,哭不出声,形容十分悲痛而不能公开发泄。2、jiù  lài  qí  huàn  què

  3、(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略

  二、(一)5.从“布”字可以看出,当时生活艰难,因为时值祖母去世,父亲又赋闲在家,家中光景很惨淡。但在这情况中,他还送“我”去车站,并且爬月台买橘子,充分体现他对儿子的关怀与慈爱。  6.从这一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出他爬月台时的艰难,为给儿子买橘子使出了全身力气,这些动作“无声胜有声”。这种亲情真叫人永志不忘。这个问题提倡个性化的回答,不要强求一致。如“我”今后要好好报答父亲,又如,“我”将跳下月台,抱住父亲,同他一起去买橘子等等,只要合情合理都行。7.“我”的眼泪“很快”“流”和“暗笑”他的“迂”,衬托出父亲的爱子之情是多么真挚、深切。  8.只要求写一片段来反映亲情,注意准确运用一些动词、形容词。

  (二)9.(2分)b [解析]文段中的“我”虽然也是贯穿了全段,但“我”只是母亲疼爱怜惜的对象,写“我”也是为了突出母亲,故选b。10.(2分)c [解析]找到了文段的主要人物后,再想想围绕主要人物写了什么事,即可找到答案。11.(3分)原文和改动后的文字意思虽没有增多或减少,但原文是一个长句,表明了“唏唏嘘嘘。泪如泉涌”与“哭着”等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同时细腻地描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疼爱.而改动后的文字则是一组短句,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解析]做此题对,首先可以从句式的长短分析,其次可以从语序的调整上分析,即可明确“唏唏嘘嘘,泪如泉涌”是用来修饰“哭着”的,这样表达的情感更明确。12.(3分)“打得好”不是母亲真心所说.从母亲的“泪”中体现了母亲内心既疼爱儿子,又希望儿子学习上进的矛盾与痛苦, 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责任感和深深的爱。 [解析]分析此题时,可以结合“勉强”以及“为的是爱她的儿子,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等语句去理解。13.(4分)略[解析]可由文中父母的做法,联系实际生活中自己  父母的疼爱或批评,只要发自内心,语意连贯即可。

  (三)14、母亲劝我喝酒又怕我多喝;母亲关心我睡觉的方向和姿势。 15、例:(语言)“天冷,想喝就再喝一杯吧”写出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惟恐儿子受一些委屈。(行动)“母亲看看这边,又看看那边”,母亲把早已成人的儿子看作一个小孩子,在生活小事上予真切的关心。  16、第一次:这就是母爱,在母亲的心中汹涌,却又怕给儿子带来伤害,于是,给与的方式也变得如此谨慎。第二次:我无法想象,昨晚的漫漫长夜,母亲是怎样入睡的。在母亲眼里,只要和儿子相关的,不没有小事。17、略

  (四)18、万马齐喑   不拘一格   19、都针对人才问题,表达作者对人才的爱惜;本诗写作者希望政府打破一切陈规旧制,让各种各样的人才充分发挥作用,使国家振兴。《浩》表现作者奉献自己培养人才的崇高献身精神。

  三、作文 (略)

第三单元复习 篇15

  第三课时(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第五课 多元文化“地球村”

  一.世界文化之旅

  1.丰富多彩的文化

  (1)节日是一种文化习俗,是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文化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2)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这些代表人物又把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推向世界。

  2.和谐的文化乐章

  (1)文化存在差异,没有优劣:文化存在差异,各有千秋。每一种文化都有自有生存发展的权利,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

  (2)全球化趋势: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3)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p60

  ① 对待文化差异,不应该是排斥,而应该是沟通, 既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相互学习② 面对文化的差异,我们应有开放的胸怀。我们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我们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时,也要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它们也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二.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1.开放的胸怀:  (1)面对不同文化,开放的胸怀意味着什么?

  面对不同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2)保护本民族的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任何民族文化的精华都是全世界的,都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体现了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

  2.搭起文化的桥梁

  (1)对外来文化该持何种态度:学习外来文化,不等于照抄照搬,而要批判的接受。(2)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青少年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3)对外交往的方法

  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该克服自己的不安和焦虑;消除误解,尽量保持客观宽容的态度;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鉴赏能力;不采取防卫心态,多关注他人的经验和看法,避免妄下断言;寻找能联结双方的相似点;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探索有效地沟通技巧;在交往时,不卑不亢,以礼相待……

  (4)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文化的同时,还要宣传、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第六课 网络交往新空间

  一.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网络生活很丰富

  1.网络沟通无极限     无极限

  网络交往新空间   

  2.网络交往—— 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网络的正面作用: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

  两面性网络的负面作用: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成瘾症、诱惑欺诈

  3、网络交往的两大特点是:无限性  两面性

  4、网络交往对象具有:间接性、虚拟性、隐蔽性 、不可捉摸

  二.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1.学会自我保护      (网络交往要注意什么?怎样才能学会自我保护?)

  (1)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网络交往对生活的积极作用。 (2)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网络交往对象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意泄漏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尽可能找熟悉的朋友或师长解决,不要仅仅依赖网友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以免上当受骗。  (3)提高辨别觉察能力。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个别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作为网络游客,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才能保护自己。

  3.  遵守网络规则

  (1)  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

  网络是我们共有的生活空间,我们共负建设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的责任。

  (2)上网更要遵守法律。

  网络交往是现实人际交往的延伸,因此,上网要遵守法律这一基本的行为准则。上网时,要有很强的依法行事的意识。

  4、中学生怎样正确对待网络? 青少年怎样文明上网?

  (1)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帮助学习,提高自身素质。(2)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3)要正确选择网上信息,自觉抵制不良性系信息的影响。(4)不进营业性网吧,可在家中或学校上网。(5)遵守网络道德,遵守纪律和法律。

  5、怎样克服网瘾?    (1)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社会责任感。(2)努力在现实中创造成功的记录,培养自尊心与自信心。(3)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多和外界接触,充实生活内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4)多与父母和老师谈心,在生活和学习上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指点,必要时要接受心理治疗。(5)以健康的心态对网络,等等。

第三单元复习 篇16

  一、 科学概念:

  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写作℃,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

  2. 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3. 温度计的构造: 玻璃泡、玻璃管、刻度。

  4. 拿到一支温度计,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三个问题:

  它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

  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

  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度?

  5. 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5℃    读作:5摄氏度      写作:5℃

  0℃    读作:0摄氏度      写作:0℃

  -11℃    读作:零下11摄氏度    写作:-11℃

  6.比较温度的高低:(零上温度数字越大表示的温度越高,零下温度数字越大表示的温度越低)

  23℃ 高于 18℃

  -23℃ 低于 -18℃

  7.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8.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9.测量水温的操作方法及步骤: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人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10.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

  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自来水的温度与周围空气的温度差不多,所以,水温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发生变化。

  1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1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13.冰的特点: 有固定形状,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有重量,能占据空间

  14.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的温度计,体温计的刻度在35℃-42℃之间,每一摄氏度细分为10小格,所以测量温度更加精确。

  记住一些温度数值: 水沸腾的温度  100℃     水结冰的温度0℃

  人体的正常体温 37℃

  15.水和冰的比较:

  水 冰

  不同点 ①会流动

  ②无固定形状

  ③温度高

  ④重(相同体积的冰和水)

  ⑤(相同重量的冰和水)水占据的空间小 ①不会流动

  ②有固定形状

  ③温度低

  ④轻(相同体积的冰和水)

  ⑤(相同重量的冰和水)冰占据的空间大

  相同点 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有重量,能占据空间

  16.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17.用温度计测量冰融化时的温度以及周围空气的温度,通过观测发现,冰融化时,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了,这说明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18.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19.把冰块放在温度更高的地方、让冰块吸收更多的热量等方法能够加快冰融化的速度。

  20.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2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2.盛冰的玻璃杯外的水珠从哪里来?

  玻璃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盛冰的玻璃杯冷却下来,在杯壁上凝结成了小水滴。

  23.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4..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热量的得到或失去)。

  25.向冰里加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三单元复习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