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关于作业的反思

关于作业的反思

挑衅炫耀 点赞 分享
关于作业的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关于作业的反思(精选6篇)

关于作业的反思 篇1

  调查发现,有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抱定"熟能生巧"的古训,给不堪重负的小学生留下了没完没了的作业。他们认为只有没完没了的作业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所以现在仅仅是小学阶段要掌握的那2500个汉 字就足够让学生手忙脚乱了。一个汉字一定要写上几十遍吗?这是一项极为枯燥的作业,小学生因此就足以对语文课产生抵触情绪了,再加上那些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条文,段落等,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说严重点,这甚至对孩子们是一种催残。  

关于作业的反思 篇2

  静下心来,细细地思考一翻,于是有了对这些抄袭作业同学调查的念头。经过调查,发现学生抄袭作业原因有三:

  一是这部分同学上课大多不喜欢听课或者说听不懂老师讲的课,激不起他们的听课的兴趣,因而学不到知识,不懂得做就产生抄袭;

  二是初中学生正处于好玩的年龄,而部分学生往往迷于玩电脑游戏或者上网聊天,为了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腾出更多的时间玩,他们就选择了复制;

  三是由于各科的作业太多,学生为了按时完成,就想到了节省时间的“copy”。

  如有时语文一个晚上布置一篇作文;数学分发了一张提纲;英语除了一些书面作业要交外,还要背诵单词,还有其他学科布置的作业等,这些作业加起来,你说学生累不累?这也就难怪部分自觉性不高的同学要“copy”。调查完后,我突然觉得学生有太多的“苦衷”,学习也够辛苦的,同时也让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

  反思一:在目前新课程的环境下,在实施“减负”的今天,为什么学生的学习还会如此辛苦?这固然有学生本身自己的原因,如学习态度、自觉性等,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是否也要有所反思呢?学生不喜欢听课,激不起听课的兴趣,教师是否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呢?为什么学生会不爱听课,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老师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是否到位等都需要教师好好反思,有些教师对教材研究得很透彻,语言点讲得很仔细,可是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得不够,心中没“装”有学生,因而就形成教与学的脱节,学生学不到知识,不懂得做作业,也就难怪学生会想到“复制”了。

  反思二: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些学生的自觉性不高,自主合作学习不到位,他们往往迷上电子游戏等,出现这种情形,老师就有必要对学生加以学习方式的指导,对那些自主合作学习不强的学生,正确地引导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他们也就不会“复制”作业了。

  反思三:新课程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要求教师之间要互相沟通、协调发展,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讲究实效性,要求质不求量。教师之间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不会感到压力很大,教师布置的作业不一定都是书面作业,也可以是学生喜爱的一些动手制作、绘画、上网搜集材料等作业,这样也就可避免某些学生“复制”作业了。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习,努力改变教学方法,创造让学生乐于学习的气氛,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加以学法指导,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能自主合作学习,同时教师之间要加强协作,各学科之间要协调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才能得到遏制,也就不会再出现部分学生 “复制”作业了。

关于作业的反思 篇3

  求近——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兴趣  

  在习题中揭示出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他们周围世界的力量,

  真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学用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  

  贴近生活实际 为了让学生从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中去认识学习数学的重

  要性,可设计一些这样的习题。如在学习了不等式的内容后,笔者设置了:                          

  例5 某家长经商一批货,如果本月一日售出,可获利100元,然后可将本利都存入银行,已知银行月息为2.4%;如果下月一日售出,可获利120元,但要付5元保管费。试向这批货物何时售出(本月一日还是下月一日)最好?  

  提示:设这批货的本金为x元,则两种售法收益之差为  

  (x+100)(1+2.4%)-(x+120-5)=0.024x-12.6.  

  又如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后,让学生解:

  例6 一块形状为三角形的玻璃破碎后,如图2,重新配时需要带去几块?  

  通过这些发生在学生周围的学用结合的习题,不但使学生用了课本知识,还解决了实际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作业兴趣。  

  贴近社会热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商品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为了让学生及早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在习题中给予渗透。如结合函数的内容,让学生练习:  

  例7 某商店以每瓶15元的单价出售化妆品,这种化妆品的制造和销售成本是

  每瓶8元。另外每天的固定经费费用400元(如取暖费、租金、保险金等)。现求这

  个商店每天应产销多少瓶化妆品才能获得利润300元?若每天销50瓶,是亏损还是

  盈利?  

  这种从当今“商品经济热”的实际出发而设计的习题,使学生学以致用,让他们当一回“小能人”、“小经理”,形成为用而学,越学越有用,越学越爱学的良性循环。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学科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好习题,加强设计“精品”习题的意识,以少胜多,以质为上。在知识和难易程度适宜的基础上设计习题务必求新、求活、求近,并将求新、求活、求近统一起来,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让习题练习不断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激发器。要让学生产生做题初,趣已生;做题时,趣愈浓;做题终,趣不尽的学习情绪的最佳境界。

关于作业的反思 篇4

  一、求新——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兴趣

  题型新 目前课本中的题型几乎被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垄断”。笔者在教学中注意使用客观性题型,如选择题、是非题、改错题、匹配题等新“包装”,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如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学习勾股定理及逆定理之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例1 阅读下列题目的解题过程

  已知a、b、c为△ABC的三边,且满足:a2c2-b2c2=a4-b4  试判断△ABC的形状。

  解 ∵a2c2-b2c2=a4-b4           (A)  

  ∴c2(a2-b2)=(a2+b2)(a2-b2)                 (B)

  ∴c2=a2+b2                                                            (C)

  ∴△ABC为直角三角形                    (D)

  问:(1)上述解题过程,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请写出该步的代号__。

  (2)错误的原因为____。

  (3)本题正确的结论是____。  

  这样的题型,由于解题过程较简洁,用时少,学生乐于解。  

  题材新 为了激发兴趣,可根据数学内容,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爱好的新题。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时,笔者布置了这样一道题:  

  例2 在97年全国足球甲级A组的前九轮比赛中,大连万达队保持不败,共积分

  25分,按比赛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一分,问该队共胜了几场球?  

  这种短小精悍的新题,难度不大,可使一些“足球迷”即兴求解。从而以这样的新“产品”,以新引思,以新促思,以新成思。

  二、求活——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保持兴趣  

  思维方法活 为了让学生在解题时保持兴趣,可给学生提供一些能用多种方法

  解决问题的习惯。如学了等腰三角形性质,要求学生解答:

  例3 如图1,△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倘若不小心,它的一部分被墨 

  水涂及。想一想:有什么办法把原来的等腰△ABC重新画出来?  

  学生一见题后,兴趣就生,想出了一种方法后,兴趣不减,继续考虑。结果在

  作业本上出现了三种方法:①作∠B=∠C;②作BC的中垂线;③对折。  

  思维成果活 如教了浓度配比应用题后,我将课本上一道练习改为如下题:

  例4 把含盐15%的盐水20千克改制成含盐20%的盐水,怎么办?  

  “怎么办?”这样一个灵活性较强的问题,打破“陈规旧习”的束缚,引起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提高浓度的途径有:使盐水中的盐变多——加盐;使盐水中的水变少——蒸发水。由此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①需加多少盐?②需蒸发多少水?从而使问题的思路明朗化。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展开,最终得到两种不同的答案。  

  再如在解几何题时,根据课本习题,可故意隐去一些结论,让学生去解答、猜想、证明,迎合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的欲望,给他们创设一种“

  探索”的感受意境;使其在解题中感到乐趣无穷。

  三、求近——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兴趣  

  在习题中揭示出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他们周围世界的力量,

  真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学用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  

  贴近生活实际 为了让学生从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中去认识学习数学的重

  要性,可设计一些这样的习题。如在学习了不等式的内容后,笔者设置了:                          

  例5 某家长经商一批货,如果本月一日售出,可获利100元,然后可将本利都存入银行,已知银行月息为2.4%;如果下月一日售出,可获利120元,但要付5元保管费。试向这批货物何时售出(本月一日还是下月一日)最好?  

  提示:设这批货的本金为x元,则两种售法收益之差为  

  (x+100)(1+2.4%)-(x+120-5)=0.024x-12.6.  

  又如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后,让学生解:

  例6 一块形状为三角形的玻璃破碎后,如图2,重新配时需要带去几块?  

  通过这些发生在学生周围的学用结合的习题,不但使学生用了课本知识,还解决了实际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作业兴趣。  

  贴近社会热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商品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为了让学生及早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在习题中给予渗透。如结合函数的内容,让学生练习:  

  例7 某商店以每瓶15元的单价出售化妆品,这种化妆品的制造和销售成本是

  每瓶8元。另外每天的固定经费费用400元(如取暖费、租金、保险金等)。现求这

  个商店每天应产销多少瓶化妆品才能获得利润300元?若每天销50瓶,是亏损还是

  盈利?  

  这种从当今“商品经济热”的实际出发而设计的习题,使学生学以致用,让他们当一回“小能人”、“小经理”,形成为用而学,越学越有用,越学越爱学的良性循环。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学科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好习题,加强设计“精品”习题的意识,以少胜多,以质为上。在知识和难易程度适宜的基础上设计习题务必求新、求活、求近,并将求新、求活、求近统一起来,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让习题练习不断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激发器。要让学生产生做题初,趣已生;做题时,趣愈浓;做题终,趣不尽的学习情绪的最佳境界。

关于作业的反思 篇5

  求新——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兴趣

  题型新 目前课本中的题型几乎被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垄断”。笔者在教学中注意使用客观性题型,如选择题、是非题、改错题、匹配题等新“包装”,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如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学习勾股定理及逆定理之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例1 阅读下列题目的解题过程

  已知a、b、c为△ABC的三边,且满足:a2c2-b2c2=a4-b4  试判断△ABC的形状。

  解 ∵a2c2-b2c2=a4-b4           (A)  

  ∴c2(a2-b2)=(a2+b2)(a2-b2)                 (B)

  ∴c2=a2+b2                                                            (C)

  ∴△ABC为直角三角形                    (D)

  问:(1)上述解题过程,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请写出该步的代号__。

  (2)错误的原因为____。

  (3)本题正确的结论是____。  

  这样的题型,由于解题过程较简洁,用时少,学生乐于解。  

  题材新 为了激发兴趣,可根据数学内容,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爱好的新题。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时,笔者布置了这样一道题:  

  例2 在97年全国足球甲级A组的前九轮比赛中,大连万达队保持不败,共积分

  25分,按比赛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一分,问该队共胜了几场球?  

  这种短小精悍的新题,难度不大,可使一些“足球迷”即兴求解。从而以这样的新“产品”,以新引思,以新促思,以新成思。

关于作业的反思 篇6

  求活——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保持兴趣  

  思维方法活 为了让学生在解题时保持兴趣,可给学生提供一些能用多种方法

  解决问题的习惯。如学了等腰三角形性质,要求学生解答:

  例3 如图1,△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倘若不小心,它的一部分被墨 

  水涂及。想一想:有什么办法把原来的等腰△ABC重新画出来?  

  学生一见题后,兴趣就生,想出了一种方法后,兴趣不减,继续考虑。结果在

  作业本上出现了三种方法:①作∠B=∠C;②作BC的中垂线;③对折。  

  思维成果活 如教了浓度配比应用题后,我将课本上一道练习改为如下题:

  例4 把含盐15%的盐水20千克改制成含盐20%的盐水,怎么办?  

  “怎么办?”这样一个灵活性较强的问题,打破“陈规旧习”的束缚,引起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提高浓度的途径有:使盐水中的盐变多——加盐;使盐水中的水变少——蒸发水。由此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①需加多少盐?②需蒸发多少水?从而使问题的思路明朗化。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展开,最终得到两种不同的答案。  

  再如在解几何题时,根据课本习题,可故意隐去一些结论,让学生去解答、猜想、证明,迎合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的欲望,给他们创设一种“

  探索”的感受意境;使其在解题中感到乐趣无穷。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关于作业的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