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反思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反思

温柔眷恋 点赞 分享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反思(精选2篇)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反思 篇1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反思

  课是在几星期前上的,上课以来一直觉得应该留下些什么。或是值得回味的片段,或是打磨后的心得体会。可是,自己迟迟不能静心,仿佛已经成为电影里的那个机器人——“卓别林”,对休息已经极度饥渴。

  我似乎与别人不同,别人的刀子是越磨越亮,而我则偏于慢热,需要时间,用小火温温地煮,像老牛细细地嚼。主要还是自己反应慢,悟性不高。

  这次上《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是在较短的时间里仓促打磨的,在学校只试教了一回,匆匆搬上课堂,觉得遗憾的东西太多。而这其中,另我感触最深的可总结为两个字——勇气。

  一种教学的勇气!这不是说我不够胆大,在课堂上畏畏缩缩,而是觉得自己在教学设计中,在课堂调控中的不够自信。就像这堂课,在课前的准备中,我突然意识到设计中最后环节的不足,我安排的是学生在图片音乐中感受维也纳,再通过文字认识冯骥才。这个设计只停留在观看文字图片的浅层感知,对于已经学完课文的学生来说,显得不够。所以我想:如果能腾出时间来,让学生将之前的说话训练连起来,以“维也纳处处充满着音乐,清晨,躺在床上——;中午,漫步于城市的街道 ——;傍晚,在乡村小酒馆小憩——。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也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进行写话训练,既总结前面的学习,又进行语言实践,学习运用语言,可以一举二得。可是,因为时间,因为预设,因为胆怯,我放弃了这次尝试。课虽然是相对完整的上下来了,但这种结束并非自己最理想地构思。

  这样的失误,还有许多处。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对教学的目标不够明了,对探索未知缺乏一种无畏的勇气。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我想,做人如此,教学也是如此。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反思 篇2

  我认为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看起来平淡无奇,品起来幽香缕缕,回味起来清香袅袅。我对自己课堂设计的要求:大气、精致、和谐。大气就是有学科教学思想的支撑,整堂课有明显的教学主线;精致就是把思想落实到教学细节;和谐就是实现教与学关系的协调,顺应学生学习,然后发挥教师的教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设计要有三个关注:关注课程——从课程的视角,语文课应该凭借教材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本领,同时积累语言,留下美好情感。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实际,同时重视教师的教,教师要教会学生,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教材——尊重文本内在的规定,按照文本基本的价值取向进行教学,同时不对教材进行过度挖掘。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教会学生“咬文嚼字”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首先看学生对课题的理解,让学生凭借学习经验说说对整篇文章的感受,目的是看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要求学生用“咬文嚼字”的态度读出自己的滋味,实现主体性阅读,目的是让学生亲近文本,读出自己的感受。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共同学习第三自然段,实现教师教的作用,总结出一咬二嚼三回味,咬出滋味、嚼出意味,读出韵味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在第一自然段中练习,让学生更熟悉这种方式。最后,让学生分别进行6、7、8自然段的学习,检验学生学习的程度,同时开掘更大的空间。

  从整堂课的执教情况来看。遵循认知规律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随着教学的缓步推进,学生慢慢学会了品味词语。对“别出心裁”和“随时随地”的品味,超出了我的教学预设,尤其是对公路是线谱、汽车是音符、房舍是音节线的想象。为学生提供空间的课堂才会有无法预约的精彩。

  由于时间关系,后两部分的教学并没有进行。第三部分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质疑,让学生进行反思性阅读,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第四部分根据这篇文章的典型特色,让学生打乱原文的顺序再去阅读,通过这样的阅读对文章的结构有一个认识,同时实现创造性的阅读,学生可以根据这样的阅读建构属于自己的文本。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