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教学设计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教学设计

旧城已冷 点赞 分享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明确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关注并认同党的xx大提出的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了解我国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举措,自觉投身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行动中。

二、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对本框的基本要求:阐明科学发展观的含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理解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2.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必修1《经济生活》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的第二框题,讲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必须以什么样的发展观及战略作指导。这一框分为两目,第一目“树立科学发展观”,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发展观。第二目“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目的是使学生对我国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及走什么样的经济发展道路有明确认识。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第二目“同绘小康蓝图”,涉及以下内容:一是认识我国人民的生活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及其深远意义;二是理解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三是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些内容与第十一课第一框的内容大体相同。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中已经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所了解。

2.学生学习本课时可能对党的xx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要求了解不多,在理解相关理论方面有一定的困难。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理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已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建设全面小康贡献力量。

    五、重点难点

重点: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难点: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协调发展。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节课从学生亲身感受引出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建设这一主题,并针对党的xx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结合海南省林昌村的成果经验,探究如何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建设。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方式,通过在课堂探究,掌握知识,通过课堂练习,运用知识。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阅读党的xx大报告中关于经济建设的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设计问卷、搜集有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八、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交流展示

引入第二个环节:关注篇

关注:党的xx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要求

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调查结果

分析

引入第三个环节:发现篇

发现: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困难和问题开始

课堂小调查引入分析归纳引入第四个环节:探究篇探究: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方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