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设境演练 寓教于乐——《草》

设境演练 寓教于乐——《草》

薄凉之人 点赞 分享
设境演练 寓教于乐——《草》

微信扫码分享

设境演练 寓教于乐——《草》(精选13篇)

设境演练 寓教于乐——《草》 篇1

  教师在教学的巩固阶段,创设了学生背诗给家人听的情境。教师先后扮演了妈妈、哥哥、奶奶。下面是一个给“奶奶”听的片断。

  师: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文化,耳朵有点聋,请注意。

  生:奶奶,我背古诗给您听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刚学的。

  师:那么多的花儿不写,干吗写草哇?

  生:(一愣)嗯,因为……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

  (生背)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离离”就是很茂盛的样子。这句诗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

  (众笑)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你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唐诗。

  (众笑)

  [评析]

  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并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通过师生表演练背古诗,让学生去感悟、识记和品味语言,寓知识教学于富有情趣的活动之中。

  这是一种较好的寓教于乐的方法。在游戏性的小品表演中,检测了形义较难的字词(离离、枯荣),加深了对中心思想的理解(干吗那么多花不写要写草哇),情境的设置与语言的训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设境演练 寓教于乐——《草》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并会写“枯、荣”

  3、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4、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插图

  一、课前准备

  齐读白居易的一首古诗《江南好》,跟学生介绍白居易是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尤其是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极为有名,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学到他的这些优秀诗文。

  二、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昨天的课文中学到的小草是什么样子吗?

  在你的眼里草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要去看看听听在诗人白居易眼里的草是什么样的?,齐读《草》

  三、诗歌加插图,学习诗歌

  1.出示诗歌;

  看来这首诗对同学们而言是耳熟能详呢?那么你能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吗?能产生问题的人才是会思考的人!

  (预测学生会提出不能理解的诗歌中的词语或者是句子)

  看来大家对整首诗的理解还是感觉到有点困难的!没关系,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会慢慢理解这首诗的意思的。大家别着急!

  2.请看第一句诗“离离原上草”中的“原”字。谁能用“原”这个字组个词语?预测生:原因、原来、高原、草原、原子弹、原始人、校原(可能与“园”的组词相混,相机解释:“原”是指广阔的没有遮挡的;“园”则是人工围建的)

  嗬!小朋友知道的还真不少!请大家想一想,“离离原上草”的“原”是指刚才那么多词语中的哪个?

  ――草原!

  师:大家同意吗?是的。这里的“原”就是指的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请看插图回答。

  预测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生:草原上的草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

  师:说得太美了。聪明的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离离”是什么意思了。谁说说?

  生:“离离”就是茂盛的意思。

  生:“离离”就是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师:说得完全正确!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生:“离离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谁能看着图,说得再具体一点?(强调把话说完整,说具体。)

  3.师:很好!再看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谁能用“岁”说一句话?

  预测生:我今年8岁了。

  大家今年8岁了,也就是说,你们从生下来到现在几年了?

  生:(齐声)8年了!

  师:8岁是8年,1岁呢?

  生:(齐声)1岁就是一年!

  师:1岁就是一年 ,那么,一年有几个季节呀?

  生: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师:一年四季草有哪些变化呢?(贴春季图。)

  师:这是春天的小草。春天的小草怎么样?谁能看图说一说?

  生: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

  生:春天来了,小草从地里探出了小脑袋。

  师:说得太漂亮了!夏天呢?(贴夏季图。)

  生:夏天到了,小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草怎么样了呢?(贴秋季图。)

  生: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草慢慢变黄了。

  师:冬天呢(贴冬季图。)

  生:冬天,小草都冻死了,叶子变黄了。

  师:(指着黑板上的四季的草)小草一年当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化,谁看出来了?

  生:一年当中,草绿一次,黄一次。

  师:多聪明!那大家一定知道枯和荣是什么意思了。(学生纷纷举手)不过,我不想让你们说。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到黑板前边来,看看“枯”该贴在哪一幅图的下面,“荣”该贴在哪幅图的下面,贴对了,说说明他懂了。)

  (把“荣”写在夏天草的下面, 把“枯”写在冬天草的下面。)

  师:请你说说“枯、荣”的意思,你能给他们组几个词吗。

  生:“荣”就是茂盛的意思,“枯”就是黄了,干了的意思。

  师:“一岁一枯荣”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

  4.师:再看“野火烧不尽”这一句。“烧不尽”就是烧不——

  生:(齐声)就是烧不完!

  师:“尽”就是完的意思。这可奇怪了!到了冬天草叶子都冻死了,枯黄了,大火一烧(贴红红的火苗图),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白居易为什么说烧不尽呢?

  相机引导:大火有烧不到的地方。是什么没烧完?联系下一句想一想。

  师:草根没烧着,所以说没烧尽!

  师:学到这儿,我想,小朋友一定明白了第四句的意思了。谁能到前边来,把第四句的意思在老师画的画上画出来?(指导画出草根和风吹小草芽斜的图来)

  5.师:同学们,大火烧得那么厉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小草怎么样?

  生:小草不怕烧,很勇敢。

  生:小草很坚强。

  师:(把“强”写在黑板上)“强”字前边的“坚”字换一个什么字更合适?确切地说,是什么“强”?

  生:是顽强!

  师:对!是顽强!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火把叶子都烧光了,第二年照样发芽,多么了不起呀!

  6.面对小草的遭遇,你觉得大火是怎样的?带着你的感觉来读第三句话。

  而小草的顽强又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呢?请你也来读读第四句。

  7.正是因为小草的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才使白居易写下了这首诗来赞美它。学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四、写字“枯荣”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草》,了解了诗中的意思,初步知道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可它那顽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也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

  六、板书设计:

  草 ――――――――  顽强

  白居易                 草的图

  离离原上草,        春  夏  秋  冬

  一岁一枯荣。            荣      枯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古诗《草》教学反思

  上完这堂课后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领导、老师们对我这堂课的鼓励和指导将使我对诗歌教学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为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上好每一堂的诗歌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回顾这堂课的得与失,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看说读想议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语文听说读写的几个感官参与绝不能孤立运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各方面感官,在看说读想议上有成功之处。

  在插图画面的视觉冲击下使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感知,通过看图说话把心中所思所感表达出来,让学生乐说好说;通过所看所想与诗歌进行对照讨论理解感悟,在“春风吹又生”的画面想像中学生的讨论有了碰撞和融合,这体现了议的有效性。

  二、抓住关键字,剖析理解

  汉语文化源远流长,每个汉字都有相互关联的几层意思。诗歌言简意赅,惜字如金。对每个字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

  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离离、原、岁、枯、荣”的理解,使学生对整首诗的理解落到实处,而非流于形式。

  三、扎扎实实,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语文素养是靠点点滴滴的语文基础和长期持之以恒的语文实践积淀、整合而成。低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和能力,是语文素养摩天大厦的基石。根基的扎实、牢固程度至关重要。

  本课教学在识字、写字、读诗、说话等基础教学方面目的明确,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像“枯”和“荣”的理解与书写,通过画面的直观展示,在说话练习中培养语感,既抓住了识字能力培养,又注重陶冶情操,让学生感受汉字所体现的形体美,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如朗读训练,从认清字词的通读,借助插图意会诗意的熟读,到直抒胸臆,升华情感的美读,循序渐进,重在精品的积累,形成语感,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四、发现不足,奋勇改进

  对一名新教师而言,每堂课中能发现一点不足并改正的话,对自己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我能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少一些紧张,多一些亲和力的话,这堂课肯定能上得更加精彩!

  感谢听课老师给我的宝贵意见,在对诗歌“尽”的解释是到位了,然而在朗读的指导上还不够引起重视,没能读出绵远未尽的感觉是为遗憾。我将不断修正,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引起注意,理解与感悟要在朗读中得到真实的情感再现,还需要在语音、语调、语速上进行整合。

设境演练 寓教于乐——《草》 篇3

  一、各组均有一个注音有误,找出来订正在括号里

  a.水芹菜(qí)美孚(fú)肥嫩(nèn)砍刀(kǎn)(    )

  b.火燎(liǎo)愠怒(wēn)踉跄(liàng)宿营(sù)(    )

  c.嚼草(jiáo)残渣(zhā)掀开(xiān)蒜苗(sù)(    )

  d.一霎(shà)堵截(jǐ)挎包(kuà)绽开(zhàn)(    )

  二、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按顺序订正在方框内

  惶惑  湿漉漉  记忆尤新  临危不惧  仔细端祥  灌输

  颜色青翠  山青水秀  危在旦夕  舍身忘死

  三、词语填写正确的一组是

  (    )

  就这样,他摸黑________进了烂草地;开始是________,然后是________,最后体力实在支持不住了,就在地上________。

  a.跑 冲 走 滚               b.冲跑 走 爬

  c.跑 冲 走 爬               d.飞跑 走 爬

  四、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

  (1)班里同志们有的口吐白沫,有的肚子痛得满地打滚,有的舌头都僵了。

  (2)背红十字挎包的人正飞步跑来,弯腰扶起他,关切地问道:“你怎么啦?”

  (3)话是对着小卫生员说的:“……看你说的,为革命嘛,我们吃的是草,流的是血,可我们比那些花天酒地的敌人高尚得多,也强大得多呀!……”

  五、你一定有课外读书笔记本吧!请你为它写一副对联式的自勉语。现已拟出上联:“天天阅读乐趣多多”,请续写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下面的一段文字,谈谈从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两点

  (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以下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医生有点愠怒地看了杨光一眼:“你这个同志,有话不会小点声说?你知道吗?这是……”他压低了声音,说出了那个全军都敬爱的人的名字,然后解释地说道:“他病得很厉害哪;昨天开了一夜的会,刚才又发起高烧,人都昏迷了。”“什么,周副主席?”杨光立时惊住了。对于这位敬爱的首长,杨光不但知道,还曾亲眼看见过。在遵义战役之前,这位首长曾经亲自到他们团作过战斗动员。在部队开上去围攻会理的时候,连队在路边休息,他也曾亲眼看见周副主席和毛主席、朱总司令一道,跟战士们亲切交谈。可是,现在竟然病倒在草地上。而他,却在首长赶去卫生部救治的路上,拦住了他的担架……他惶惑地望着担架,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了。

  1.此语段出自的课文,作者是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和《七根火柴》一样都是以________为背景来塑造红军战士的形象。

  2.医生“愠怒”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句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杨光“亲眼看见”的周副主席的事迹。(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竟然”的表达作用和“惶惑”的原因。

  “竟然”的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

  “惶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了解遵义战役或会理战役吗?请用细致的文笔、生动的语言叙写一个动人的故事。

  八、阅读《成功的秘诀》一文,回答问题

  成功的秘诀

  一位富翁在广场上撒下一大笔钱,对周围人说:“谁帮我捡起来,每捡一百张,自己可以拿走一张。”

  一个小伙子弯腰就捡,可是他渐渐感觉不对劲起来,人群中怎么没有一点声音。他直起身,见每一双眼睛都像看傻子似的看着他。他扔了钱,涨红着脸,挤出了人群。人群里除了窃窃私语,没有一个人行动。

  半小时后,一个过路人挤出了人群,他迟疑地看了看富翁,弯腰一张一张地捡起来,全不理会人群的哄笑。在快要捡满一小袋的时候,慌慌张张地挤进第二个人,他肯定是刚刚得到这个消息,他捡得更快。不一会儿,人群中又有一个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这时人群像爆炸了一样,你抢我夺,有的甚至就地卧倒……抢着的全跑了,没抢着的一边咒骂,一边大喊:“富翁!富翁!”

  富翁摆了摆手:“不用追了,钞票是假的……”刚才还在咒骂的人兴奋得变了形:“我早就说了嘛!”

  他们的话音未落,富翁已打开密码箱,对那三个人说:“感谢你们行动了,你们捡起的每一张钱都是真的,而这笔钱会帮助你们更成功。”人们的眼睛又一下子射出绿光。富翁交给第一人十万,第二人十万,第三人还是十万。“不过,年轻人,你能告诉我,当初你们是怎么想的吗?”富翁问。

  第一人说:“我从您的眼神里看不出有多假,而且我也没冒什么风险呀。”

  第二人说:“我太需要一笔钱了,这对我真是一次机会。”

  第三人说:“我只是看他们俩人都不像傻子。”

  三人同问富翁为什么做这件事。富翁哈哈大笑:“我就是喜欢做别人没做过的事。”

  原来,成功只属这四类人:敢冒风险,善抓机遇,勇于仿效,富有创意。

  1.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告诉我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评论一下“一个小伙子”的举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多次描写了“人群”的反映,针对一处想像一下“人群”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甘甜的井水》,回答问题

  甘甜的井水

  ①我望见稀稀拉拉的几棵枣树遮围着的土坯屋,知道终于走出了沙漠。我斜挎着我的一只两天前已空了的军用水壶,随着我紧凑的脚步,像一只鸟一样随着我起起伏伏。我的嘴唇(冒出、淌出、沁出)咸咸的血珠,我的舌头简直不敢再舔它了。

  ②穿着裙子的女主人弯腰在屋前的一口井里拎出一桶水,我的舌头忍不住周遭舔了嘴唇。

  ③我指指背后无垠的沙漠和裂得像沙枣树皮一样的嘴唇。女主人搁下了水桶。我犹如一头牯牛一般“咕嘟咕嘟”贪婪地饮着,直到我的嘴探进桶底,我这才站起来,肚子鼓鼓地像一个盛满了水的皮囊。我抹了一下嘴角,喘一口气,说:“水像放了糖一样甜,太好喝了。”

  ④女主人惊奇地看着我的水量,笑了。

  ⑤我旋开水壶盖,满满地灌了一壶,便告别。而那口已看不见的水井却在我的脑子里了。

  ⑥傍晚,我回到农场。连队里的同事们还以为我永远留在沙漠里了呢。我炫(xuàn)耀地举着水壶,说:“各位,我今天带来一壶圣水,甜甜的呢。”

  ⑦寝室里的青年职工都轮流着尝过,纷纷说:“哪来的甜味,应当说有点苦涩,你耍弄我们,这和我们涝坎里的水有什么两样,难喝!”

  ⑧我喝了剩余的两口,咂咂嘴,确实呀!难道这水出了那片地方变了味儿?可我当时喝的时候确实有一种甘甜的味道。

  ⑨有人说:“这水里碱性过重,喝了伤身体。”

  ⑩我不服气地说:“我灌了一肚子,也没有事呐。”

  (11)隔了半个月,我约了两个同伴前往那个土坯屋。女主人立即认出我,她还向她的丈夫、孩子介绍了我。她的丈夫显出得意的样子。我说:“我感谢你们的井水。”我没有透露我们的来意。我送他们两个哈密瓜——连队里第一次分的瓜。

  (12)我拽着麻绳拎出一桶井水。我示意同伴喝,我期待着他们的结论。可他们摇摇头,悄悄地说:“有点苦。”我说:“怎么可能?”我的嘴伸进桶里,喝了一阵,清凉,不过,略带苦涩。我四下里望了望,一切都是原状。我默默地进了土坯屋。

  (13)诱人的羊肉抓饭已摆上了炕台的矮脚桌上。男主人端来一盆水,我们洗了手,我脑子里仍固执地想那井水。

  (14)吃得满嘴是油。我终于问:“怎么前个礼拜我喝你这里的井水还像搁了砂糖一般,今天怎么就没了那甜滋滋的味儿呢?”

  (15)男主人抹抹胡子——一副浓美的络腮胡子,笑了,说:“你在沙漠里转了几天?”我说:“一个礼拜,差点出不来。”他点点头,说:“这就对头了,沙漠走出来的人都说我这口井的水甜,不错。”

  1.第①段画线句子中括号内应选填的恰当词语是________,选该词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的画线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不太准确,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反映的中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a.qín  b.yùn  c.suàn  d.jié

  二、犹 详 清 生

  三、b 四、(1)运用排比,具体地写出了战士们吃野菜中毒后的惨状。(2)形象地写出了医生对战友的无限关切之情。(3)此段语言描写,说明警卫员对革命、对红军自身认识深刻:革命需要我们吃草;为革命,我们辛苦,但我们比敌人高尚、强大。

  五、时时练笔情味浓浓

  六、(1)祸兮,福之所倚(2)长大了,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就会提高(3)吃苦不一定是坏事(4)吃苦能培养人的坚强意志

  七、1.王愿坚 短篇小说 红军长征过草地 2.杨光声音太大,周副主席听见了,会影响休息和心情;杨光不了解事情的真相,瞎嚷嚷。3.惊住 惶惑 不知如何是好 4.做战斗动员 跟战士交谈 5.说明周副主席病倒完全出乎杨光的意料,表现了杨光对周副主席的无限崇敬和怜惜之情。自己非常敬爱的首长病倒了,赶去卫生部救治,而自己却拦住了他的担架,他为自己不近人情、不可理喻的举动感到很不安。6.略

  八、1.富翁撒钱,允诺帮捡者 众人捡钱 三人各得十万 2.敢冒风险,善抓机遇,勇于仿效,富有创意 3.略 4.略

  九、1.沁出 血珠极其细小 2.我很渴,我需要水 3.女主人惊奇于我的水量,笑了4.(1)“我”发现一口井(2)“我”喝了井水,感到异常甘甜(3) “我”将水带回农场,却喝不出甜味(4)“我”再次喝同样的水,仍感苦涩(5)男主人深知其中原因5.任何东西,只有在最需要的时候才是最美的,最可贵的。

设境演练 寓教于乐——《草》 篇4

  师:《草》这一首古诗讲的是什么事物?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这首古诗讲的是草。我是从题目看出来的。

  师:好!从题目里能看出文章的意思,题目就好像文章的眼睛一样。那么,你知道诗里写的是什么地方的草吗?

  生:(一个接着一个说)是高原上的草;是平原上的草;是原野上的草;是原来的草。

  师:同学们能大胆发言,很好!好多同学都说得不错,是高原上的草、平原上的草、原野上的草。但是有个同学说是“原来的草”,对吗?

  生:(纷纷回答)不对!不对!……

  师:为什么不对呢?(学生面面相觑,教师稍作停顿)咱们问的是“什么地方的草”,高原呀、平原呀、原野呀,说的是“地方”,而“原来”是地方吗?比如说“我原来上幼儿园”,这里的“原来”是表示什么呢?

  生:过去。

  师:对,过去。“过去”是表示时间的,不是表示地方的。这句诗写的是原野上的草。大家想一想,在广阔的原野上,那么一大片草,长得绿油油,非常茂盛。那样的景色该多美啊!(稍顿,把学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那么,诗句中的“离离”是什么意思呢?

  生:茂盛。

  生:旺盛。

  生:非常茂盛。

  师:好!说的都很好。现在谁能把“一岁一枯荣”的意思讲一讲?同桌、前后桌的同学可以围在一起议一议。(学生讨论)

  师:好!谁能先用“岁”字说个句子?

  生:过了新年后,我长了一岁。

  生:我爸爸30岁了。

  师:对。“长了一岁”就是过了一年。“岁”在这里就是“年”的意思。接着看,“枯荣”是什么意思呢?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

  生:四个。

  师:对。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在春天的时候,草长得怎么样呢?

  生:非常茂盛。

  师:对。“荣”就是“茂盛”的意思。“枯”又是什么意思呢?大家想一想,在北风呼呼、大雪飘飘的冬天,草是什么样子呢?

  生:黄黄的,干干的。

  生:都快要干死了。

  师:说得对。“枯”就是“干枯”“死去”的意思。那么,“一岁一枯荣”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一岁一枯荣”就是一年枯死一次,茂盛一次。

  生:“一岁一枯荣”就是每一年都要茂盛一次,又要枯死一次。

  师:说得真好。那么,在下面的句子里,“野火烧不尽”的“尽”是什么意思?“烧不尽”是说草的哪一部分没有烧尽呢?

  生:是说草的根部没有烧尽。

  生:是说草的根部没有烧完。

  师:好。再看最后一句“春风吹又生”是什么意思?

  生:春风吹,小草又生出来了。

  生:春天来了,春风温和地吹着,小草又生长出来了,更茂盛了。

  师:说得很好。现在,咱们看一段录像。(放显示诗意的课件:原野上小草一大片,非常茂盛。冬天来了,一片枯黄。野火熊熊,好像把草烧光了。但是,春天来了,小草又茂盛地长起来了。)看完录像,谁能把全诗的大意说一说?

  生:(纷纷举手)原野上的草非常茂盛。每年都要枯黄一次,茂盛一次。野火烧不完草根。春天,小草又茂盛地长起来了。

  师:你看,原野上的小草是多么坚强啊!那么大的野火也烧不尽它,春风一吹,它又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了。现在,同学们把全诗读几遍,争取很快背下来。

  (学生朗读)

  师:现在,我们进行一个小表演。一个同学扮爷爷,一个同学扮小孙孙。孙孙放学回到家里,给爷爷讲这首古诗。(学生纷纷要求表演。教师指名两个学生分别扮演爷爷和孙孙。)

  孙:爷爷,我背首诗给您听好吗?

  爷:好!背什么古诗?

  孙:背《草》。今天上午我们刚学的。

  爷:那么多的花儿不写,干吗写草呀?

  孙:(一愣)嗯,因为……因为小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爷:噢--我明白了。背吧!

  (孙背)

  爷:“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孙:“离离”就是很茂盛的样子。这句诗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爷: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孙: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爷:哈!你看俺孙孙多有本事,小小年纪就会背唐诗,还会讲意思呢!

  师:这两个同学表演得非常好,大家用掌声鼓励。(同学们热烈鼓掌)

  【评析】这段教学实录具有三个特点:1.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从对词义的理解到对诗句整个意思的领会,从启发体会到组织表演,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2.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低年级学生喜玩好动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了表演练背古诗的情境,寓知识教学于富有情趣的活动之中。3.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注意了提问形式的多样性。

设境演练 寓教于乐——《草》 篇5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4个生字。认识“离、枯、荣、野、烧、尽”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材说明

  这首古诗原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原诗8行4句,课文摘用其前4行,诗题改为《草》。这4行诗句的意思是: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草年年都是秋冬枯萎了,春夏又茂密地生长,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它的根还在,来年春天,草儿又重新发芽生长。课文概述了野草的特点,赞颂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是学会4个生字,背诵课文。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小草,了解有谁种它,长得怎么样。

  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荒原野草图。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学习生字,注意读准“原、岁、吹”的音,记住“原”的里面由“白”“小”组成,不能写成“泉”;“吹”右边第二笔是“乛”,下面是“人”,不能写成“乂”。

  2.写字教学

  指导写字,要引导学生整体识记生字的间架结构,注意重点笔画的写法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如:“岁”字上部的“山”与下部的“夕”的比例是上短下长,不能写得一样长;“吹”字左边的“口”稍窄些,右边的“欠”稍宽些;“又”字的下部基本平齐,撇、捺相交在中线上。

  (三)词句教学

  古诗中的词语不要求学生全都准确理解,学生只要熟读背诵大概了解诗意就行了。本课中个别词与学生日常用语有所差别,可直接告诉学生词语在诗中的意思,如:“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岁”指“年”;“荣”就是茂盛的意思。

  (四)朗读指导

  朗读古诗,一是每个字都要读得正确、清楚,速度稍慢一些;二是要读出节奏、韵脚,五字一句的诗一般都是前两个字连起来读,后三个字中按词语稍有停顿,句末的字要读满。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教学时要通过教师范读,听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掌握读法。注意诗中的两个“一”读音不同,可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五)练习提示

  第三题是区分平翘舌音的练习。要让学生独立完成,选正确后,再读一读古诗,达到把每个字读正确。

  第四题为的是复习巩固生字词,加深对课文的记忆。练习前可先背一背课文;填写时要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填写后同座可交换看一看,检查一下填对了没有。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谈话引出课题,范读课文。

  1.提问:在花、草、鱼、鸟中,你们最喜欢什么?

  2.揭示课题,简介课文:诗人白居易赞美草的古诗。

  3.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三)学习生字词,解释“离离”“岁”“荣”。

  (四)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五)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六)完成填空练习。

  五、参考资料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远芳侵古道,

  一岁一枯荣。晴翠接荒城。

  野火烧不尽,又送王孙去,

  春风吹又生。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通过对野草的描绘来表达与朋友分别时的情感和友情的深厚。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唐代大诗人。陕西渭南县人。出身比较贫寒,29岁中进士。经历了安史之乱时期,使他对当时社会的激烈矛盾和人民的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许多创作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与荒淫腐朽的本质,具有同情人民的思想,成为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一生写了近三千首诗,著有《白氏长庆集》。

设境演练 寓教于乐——《草》 篇6

  导练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3、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导练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导练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录音带

  导练过程:

  一、初读阶段。

  1、情感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播放背景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草原吗?这一节课,就由老师带你们到大草原去走一趟,领略一下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现在,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跟着老师到大草原去。

  述: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野草每年都会枯萎一次,又会茂盛地生长一次。熊熊的野火也烧不完这些顽强的小草,来年春风一吹,它们又会重新生长出来了。

  师: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看看。(出示草原图)

  这就是我们所去的大草原了。你觉得这大草原美吗?我国唐朝的伟大

  诗人白居易看到小草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不怕风、不怕雨,顽强地生长,触发了内心的感情,就写下了一首诗,名字就叫──草。

  板书:21、草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先请同学们来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边读,边思考三个问题。

  (出示问题,教师读一次。)

  (1) 课文是怎样写草的?想想每句写什么?

  (2) 联系课文内容,想想“离离”、“枯”、“荣”、“尽”的意思。

  (3) 文中哪两句诗点明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交流初读情况

  a 、刚才,大家都读得非常认真。现在,我要请几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次,看看怎么样?(出示课文内容)

  b 、学生评议,教师正音后听课文录音。

  c 、现在,我们再来学着录音朗读。

  师:《草》这首古诗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我们来做一道练习题,看看大家能不能自己弄懂诗句的意思。做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同桌互相讨论,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二、深读阶段

  1、做练习题

  a 、师:那好,现在请大家拿出练习题,完成第一题。(软件出示后,教师明确要求)

  b 、评讲(逐句评讲,统一答案)

  c 、评讲后学生自由朗读一次。

  师:现在,我们再来细心分析诗中每句话写什么?

  2、具体分析诗意和字词义。

  a 、齐读“离离原上草”(软件出示)

  b 、问:(1) 课文写的是哪里的草?你从诗中哪一个词知道的?

  (2) 草原上的草长得怎样呢?(引导学生看图)

  (又高又密,非常茂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3) 诗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野草茂盛的样子?

  (对,“离离”就是又高又密,非常茂盛的样子。)

  (4) 让一两位同学说出诗意。

  (5) 指导朗读。

  师:第一句诗主要写出了草原上野草茂盛的样子,读的时候,“离离”两字读重一点。

  c 、师:谁来告诉老师,这些野草有什么生长常规呢?

  (对极了,那你们看看诗中又是怎样写的?)

  (不知道也没关系,相信你们学习了下一句诗后一定会知道的。)

  (1) 指导朗读:“一岁一枯荣”

  问:“一岁”是什么意思呢?(一年)

  一年中有哪几个季节?

  师:请你们告诉我,一年四季野草的生长情况一样吗?

  是的,一年四季野草的生长情况是不一样的,先看春天的草。

  (软件出示:春、夏、秋、冬图)

  (2) 看图后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四季的野草的生长情况。

  (多几位同学说说)

  (3) 看了图片,我们知道,野草长得最茂盛的是哪一个季节?在哪一个季节野草会枯萎呢?

  (4) 师:现在,谁愿意帮老师一个忙,把“枯”、“荣”两个字摆在相应的季节下面,并请他说说“枯”、“荣”的意思。

  (5) 现在,谁来告诉老师,“一岁一枯荣”是什么意思吗?

  (让一两位同学说说)。

  d 、(1) 师:熊熊的野火燃烧起来了,草原上的野草会怎样呢?

  (软件:出示燃烧图,观察。)

  (2) 让学生说说

  (野火烧去了野草的茎和叶,埋在泥土里的根是烧不掉的)

  (3) 教师画简笔画

  (4) 诗中是怎样写的呢?请读出有关的诗句。(强调“尽”的意思。)

  (5) 由于草根没有烧掉,所以草会怎样呢?(出示软件)并说出诗句意思。

  (6) 指名到黑板上把最后一句的意思画出来,并告诉大家所画的意思。

  (7)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求用高扬的语气朗读)。

  (春天一到,野草又重新生长出来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所以读的时候要高扬的语气去读。)

  e 、师:小朋友,野火烧得这么厉害,野草的茎和叶都被烧光了,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这些小草怎么样?(板书:非常顽强)

  你喜欢这些小草吗?为什么?

  (很好,我相信你以后遇到困难,一定会像小草一样勇敢、顽强拼搏。)

  f 、朗读最后的两句诗

  (现在,我们一齐来用高扬的、令人振奋的语气朗读最后两句。)

  三、复读阶段

  1、朗读全诗(分男、女同学)

  (读后很好,那全诗你们也能读得这么好吗?请试试看)

  2、问:学习这首诗,你最欢那一句呢?

  (对啊!我也最喜欢这一句。因为这句诗写出了小草顽强的意志。)

  3、背诵全诗

  (拉火车背、小组背( 站起来) 、指名背)

  4、做练习题2. 评讲

  (诗我们都会背了,那诗中的词意我们理解了没有呢?现在我要来考一考大家,请大家一起做练习2. )

  5、两、三位同学背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欣赏(播录音)

  《草》我们学过了,现在我要和大家一起听着音乐,听着诗歌,再次到大草原去领略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草》,了解了诗中的意思,初步知道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可它那顽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也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

  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课文的生字词,完成课后练习。

设境演练 寓教于乐——《草》 篇7

  顺德市北滘镇中心小学 徐福源、陈慧芬

  导练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3、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导练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导练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录音带

  导练过程:

  一、初读阶段。

  1、情感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播放背景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草原吗?这一节课,就由老师带你们到大草原去走一趟,领略一下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现在,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跟着老师到大草原去。

  述: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野草每年都会枯萎一次,又会茂盛地生长一次。熊熊的野火也烧不完这些顽强的小草,来年春风一吹,它们又会重新生长出来了。

  师: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看看。(出示草原图)

  这就是我们所去的大草原了。你觉得这大草原美吗?我国唐朝的伟大

  诗人白居易看到小草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不怕风、不怕雨,顽强地生长,触发了内心的感情,就写下了一首诗,名字就叫──草。

  板书:21、草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先请同学们来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边读,边思考三个问题。

  (出示问题,教师读一次。)

  (1) 课文是怎样写草的?想想每句写什么?

  (2) 联系课文内容,想想“离离”、“枯”、“荣”、“尽”的意思。

  (3) 文中哪两句诗点明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交流初读情况

  a 、刚才,大家都读得非常认真。现在,我要请几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次,看看怎么样?(出示课文内容)

  b 、学生评议,教师正音后听课文录音。

  c 、现在,我们再来学着录音朗读。

  师:《草》这首古诗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我们来做一道练习题,看看大家能不能自己弄懂诗句的意思。做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同桌互相讨论,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二、深读阶段

  1、做练习题

  a 、师:那好,现在请大家拿出练习题,完成第一题。(软件出示后,教师明确要求)

  b 、评讲(逐句评讲,统一答案)

  c 、评讲后学生自由朗读一次。

  师:现在,我们再来细心分析诗中每句话写什么?

  2、具体分析诗意和字词义。

  a 、齐读“离离原上草”(软件出示)

  b 、问:(1) 课文写的是哪里的草?你从诗中哪一个词知道的?

  (2) 草原上的草长得怎样呢?(引导学生看图)

  (又高又密,非常茂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3) 诗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野草茂盛的样子?

  (对,“离离”就是又高又密,非常茂盛的样子。)

  (4) 让一两位同学说出诗意。

  (5) 指导朗读。

  师:第一句诗主要写出了草原上野草茂盛的样子,读的时候,“离离”两字读重一点。

  c 、师:谁来告诉老师,这些野草有什么生长常规呢?

  (对极了,那你们看看诗中又是怎样写的?)

  (不知道也没关系,相信你们学习了下一句诗后一定会知道的。)

  (1) 指导朗读:“一岁一枯荣”

  问:“一岁”是什么意思呢?(一年)

  一年中有哪几个季节?

  师:请你们告诉我,一年四季野草的生长情况一样吗?

  是的,一年四季野草的生长情况是不一样的,先看春天的草。

  (软件出示:春、夏、秋、冬图)

  (2) 看图后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四季的野草的生长情况。

  (多几位同学说说)

  (3) 看了图片,我们知道,野草长得最茂盛的是哪一个季节?在哪一个季节野草会枯萎呢?

  (4) 师:现在,谁愿意帮老师一个忙,把“枯”、“荣”两个字摆在相应的季节下面,并请他说说“枯”、“荣”的意思。

  (5) 现在,谁来告诉老师,“一岁一枯荣”是什么意思吗?

  (让一两位同学说说)。

  d 、(1) 师:熊熊的野火燃烧起来了,草原上的野草会怎样呢?

  (软件:出示燃烧图,观察。)

  (2) 让学生说说

  (野火烧去了野草的茎和叶,埋在泥土里的根是烧不掉的)

  (3) 教师画简笔画

  (4) 诗中是怎样写的呢?请读出有关的诗句。(强调“尽”的意思。)

  (5) 由于草根没有烧掉,所以草会怎样呢?(出示软件)并说出诗句意思。

  (6) 指名到黑板上把最后一句的意思画出来,并告诉大家所画的意思。

  (7)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求用高扬的语气朗读)。

  (春天一到,野草又重新生长出来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所以读的时候要高扬的语气去读。)

  e 、师:小朋友,野火烧得这么厉害,野草的茎和叶都被烧光了,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这些小草怎么样?(板书:非常顽强)

  你喜欢这些小草吗?为什么?

  (很好,我相信你以后遇到困难,一定会像小草一样勇敢、顽强拼搏。)

  f 、朗读最后的两句诗

  (现在,我们一齐来用高扬的、令人振奋的语气朗读最后两句。)

  三、复读阶段

  1、朗读全诗(分男、女同学)

  (读后很好,那全诗你们也能读得这么好吗?请试试看)

  2、问:学习这首诗,你最欢那一句呢?

  (对啊!我也最喜欢这一句。因为这句诗写出了小草顽强的意志。)

  3、背诵全诗

  (拉火车背、小组背( 站起来) 、指名背)

  4、做练习题2. 评讲

  (诗我们都会背了,那诗中的词意我们理解了没有呢?现在我要来考一考大家,请大家一起做练习2. )

  5、两、三位同学背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欣赏(播录音)

  《草》我们学过了,现在我要和大家一起听着音乐,听着诗歌,再次到大草原去领略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草》,了解了诗中的意思,初步知道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可它那顽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也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

  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课文的生字词,完成课后练习。

设境演练 寓教于乐——《草》 篇8

  【教学设想】

  《草》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古诗两首》中第一首。是唐代白居易写的一首送别诗,课文选的是前四句。低年级儿童对古诗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采取“以读带译”的教法,即先读通、读熟、读懂、读好译文,然后再读读通、读熟、读懂、读好古诗。在讲解古诗时,一是通过古今诗歌对照解词、析句、翻译;二是画诗为画,使诗句内容形象化。最后配以诵读、吟唱。这样学生就能领悟内容 ,体会诗情。

  【教学目标】   1、利用字理知识学习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具准备】

  vcd、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运用“四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好)方法学习现代文

  《草》:原野上长满了又多又密的草,每年都枯死一次又茂盛一次。

  野火无法把它们烧完,一到春天又生长起来了。

  “读通、读懂、读熟、读好”具体体现了“感知、领悟、积累、应用”这一习得语言的规律,显示了它的科学性。

  二、借助现代文学习古诗

  1、揭示课题读古诗:

  刚才同学们认真地学习了《草》。接下来我们学习一首内容相同的古诗《草》。     板书:草

  ⑴ 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这首诗的产生还有一个故事呢!传说白居易16岁那年,他带着自己的一篇诗稿去拜见大名人顾况。顾况一看白居易这个名字,就开玩笑说:“长安的大米很贵啊,‘居’在这里不‘易’啊!你有什么本事?”白居易拿起一支毛笔,在墙上“唰唰唰”就写起来,当写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时,顾况拍着手说:“好好好!有这样的才能,你在长安居住就容易了。”后来,在顾况的指导下,经过自己努力,成为了著名的诗人。

  ⑵ 课文《草》是选取这首诗前四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① 个人读;     ② 同桌读;     ③ 指名读;     ④ 检查读。

  ⑶ 要求学生把:离离、原、岁、枯、荣、尽等“字眼”,在现代译文《草》中找出对应的词语,用“o”标出。

  2、析词、解词、翻译:

  ⑴ 全景板画,从词悟句:

  在讲“离离原上草”一句时,教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幅简单的草原图。教师说:“谁能看图说说,原野上的草长得怎样?”由此引导学生理解“离离”的意思 。      (草很茂盛的样子)      这时老师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离离原上草”的意思说一说。

  ⑵ 连续板画,显示变化:

  讲到“一岁一枯荣”一句时,先引导理解:      岁:出生9年,就是9岁。      荣:山上有草有木,与“枯”是反义词。      每年有四个季节,接着教师连续画“春夏秋冬”四幅草原图。      发芽──茂盛──变黄──干枯。      师:“谁能说说这四幅图的意思?一年中有哪两次最明显的变化?”      老师又让学生把词语“荣”、“枯”贴到对应的图画下。最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一岁一枯荣”的意思。

  学生们能根据黑板上的画,说出草原上一年四季的变化,较好地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

  ⑶ 改添板画,寻根求源:

  讲到“野火烧不尽”一句时,先学习:     “烧”与“绕”、“浇”的区别。     “尽”字中的“尺”像杯子,杯子倒过来,里面没有水了,所以“尽”意思是“完”。     接着教师在黑板上改添图画,使学生领会“烧不尽”的是草根。     师:到了冬天,原野上的草一片枯黄,野火一烧,烧了个清光,但为什么又说“烧不尽”呢?     (边讲边将草改成黄色,画上熊熊大火烧枯草的情景,擦去原野图地上的草)     生:因为地下的草根没有烧掉。     教师根据学生的话,画出地下的草根。

  ⑷ 指名板画,引发联想:

  教师让几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第4句诗的意思,学生根据“春风吹又生”的诗意,画出了短短的草芽。教师又让学生说说他画的意思。

  由于将难懂的诗句化为形象的简图,低年级学生不但易于理解,而且感到有趣。

  三、熟读成诵,背诵表演

  1、吟唱《草》。

  2、扮演角色背诵《草》,讲解诗句意思。

  积累古诗重运用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背诵。背诵的目的在于积累,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

设境演练 寓教于乐——《草》 篇9

  《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离、枯、荣、野、烧、尽”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4、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野草。

  2.生字卡片,荒原野草图,朗读课文的音频。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情感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播放背景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草原吗?这一节课,就由老师带你们到大草原去走一趟,领略一下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现在,先请大家闭上眼睛, 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跟着老师到大草原去。

  师口述: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野草每年都会枯萎一次,又会茂盛地生长一次。熊熊的野火也烧不完这些顽强的小草,来年春风 一吹,它们又会重新生长出来了。

  师: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看看。(出示草原图)

  这就是我们所去的大草原了。你觉得这大草原美吗?我国唐朝的伟大诗人白居易看到小草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不怕风、不怕雨,顽强地生长,触发了内心的感情,就写下了一首诗,名字就叫──草。 (板书:草)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先请同学们来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边读,边思考三个问题。

  (出示问题,听范读音频。)

  (1) 课文是怎样写草的?想想每句写什么?

  (2) 联系课文内容,想想“离离”、“枯”、“荣”、“尽”的意思。

  (3) 文中哪两句诗点明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①个人读;

  ②同桌读;

  ③指名读;

  ④检查读。

  要求:借助拼音练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一读,再放进句子里读正确。

  3、交流初读情况

  a 、刚才,大家都读得非常认真。现在,我要请几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次,看看怎么样?(出示课文内容)

  b 、学生评议,教师正音后听课文录音。

  c 、现在,我们再来学着录音朗读。

  二、读诗句,识字

  1.第一行(指名读)

  识字: 离  原

  指导读句:离离/ 原上/草,

  2.第二行(齐读)

  识字:岁  枯  荣("岁"平舌音,"荣"翘舌音。)

  指导读句:一岁/一枯/荣 (提示:两个"一"声调不同)

  3.第三行(指名读)

  识字:野  火  烧  尽(注意读准"烧"的音。)

  指导读句:野火/烧/不尽

  4.第四行(齐读)

  识字:吹  又  (注意"吹"翘舌音)

  指导读句:春风/吹/又生。

  三、指导写字

  原:半包围结构,"厂"里面是"白"、"小",不能写成"泉"。

  岁:上下结构。"山"要写扁些。上短下长。

  枯:左边是木字旁,右边可分成"十""古"来记忆。

  火:笔顺是

  吹:右边是"欠"(欠字旁),上面不要写得太宽,下面"人"左右伸长。

  又: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在格内要居中。

  四、朗读课文

  1.听朗读课文的音频,想象原上草的样子。

  2.反复练习朗读,达到背诵要求。

  五、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含要认识的字)。

  2.完成课后练习2。

  3.用"春风"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背诵课文。

  2.说说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不作过高要求,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皆可,说通就行。)

  3.认读生字。用"原、岁、吹、火"口头组词。

  二、深入学习诗文

  1、具体分析诗意和字词义。

  a 、齐读“离离原上草”(软件出示)

  b 、问: (1) 课文写的是哪里的草?你从诗中哪一个词知道的?

  (2) 草原上的草长得怎样呢?(引导学生看图)

  (又高又密,非常茂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3) 诗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野草茂盛的样子?

  (对,“离离”就是又高又密,非常茂盛的样子。)

  (4) 让一两位同学说出诗意。

  (5) 指导朗读。

  师:第一句诗主要写出了草原上野草茂盛的样子,读的时候,“离                         离”两字读重一点。

  c 、师:谁来告诉老师,这些野草有什么生长常规呢?

  (对极了,那你们看看诗中又是怎样写的?)

  (不知道也没关系,相信你们学习了下一句诗后一定会知道的。)

  (1) 指导朗读:“一岁一枯荣”

  问:“一岁”是什么意思呢?(一年)

  一年中有哪几个季节?

  师:请你们告诉我,一年四季野草的生长情况一样吗?

  (软件出示:春、夏、秋、冬图,即发芽──茂盛──变黄──干枯)

  (2) 看图后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四季的野草的生长情况。  

  (多请几位同学说说)

  (3) 看了图片,我们知道,野草长得最茂盛的是哪一个季节?在哪一个季节野草会枯萎呢?

  (4) 师:现在,谁愿意帮老师一个忙,把“枯”、 “荣”两个字摆在相应的季节下面,并请他说说“枯”、“荣”的意思。

  (5) 现在,谁来告诉老师,“一岁一枯荣”是什么意思吗?  

  (让一两位同学说说)。

  d 、 (1) 师:到了冬天,原野上的草一片枯黄,野火一烧,烧了个清光,但为什么又说"烧不尽"呢?(边讲边将草改成黄色,画上熊熊大火烧枯草的情景,擦去原野图地上的草)

  (2) 让学生说说(野火烧去了野草的茎和叶,埋在泥土里的根是烧不掉的)。

  (3) 教师画简笔画

  (4) 诗中是怎样写的呢?请读出有关的诗句。(强调“尽”的意思。)

  "尽"字中的"尺"像杯子,杯子倒过来,里面没有水了,所以"尽"意思是"完"。

  (5) 由于草根没有烧掉,所以草会怎样呢?   (出示软件,并说出诗句意思)。

  (6) 教师让几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第4句诗的意思,学生根据"春风吹又生"的诗意,画出了短短的草芽。教师又让学生说说他画的意思。

  (7)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求用高扬的语气朗读)。

  (春天一到,野草又重新生长出来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所以读的时候要高扬的语气去读。)

  2、师:小朋友,野火烧得这么厉害,野草的茎和叶都被烧光了,可是 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   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 得这些小草怎么样?(板书:非常顽强)

  师:你喜欢这些小草吗?为什么?

  (很好,我相信你以后遇到困难,一定会像小草一样勇敢、顽强 拼搏。)    

  3、朗读最后的两句诗

  (现在,我们一齐来用高扬的、令人振奋的语气朗读最后两句。)

  三、复读阶段,熟读成诵。

  1、朗读全诗(分男、女同学)

  2、师:学习这首诗,你最欢那一句呢,为什么?

  3、背诵全诗(开火车背、小组齐背 、指名背)

  《草》我们学过了,现在我要和大家一起听着音乐,听着诗歌,再次到大草原去领略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

  四、课外延伸

  《草》这首诗原来的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原诗的后边还有下面的内容呢!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草》,了解了诗中的意思,初步知道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可它那顽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也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

  六、巩固练习。

  1.填写诗句,写出划线字的意思。

  离离原上草,__________。(   )

  野火烧不尽,__________。(   )

  2.填空练习“离离”是形容(   )茂盛的样子。“一岁一枯荣”中;前面的“一”指(   )的意思,后面的“一”是(   )的意思。

  3.照样子把诗句写在(   )里。

  例:原野上的草长得很茂盛。(离离原上草。)

  野草每年秋冬都枯萎一次,春夏季节又茂盛地生长起来。(       )

  野火不能把野草完全烧掉。(       )

  春风一吹,野草又会重新生长。(       )

  【课后反思】

  《草》是唐代白居易写的一首送别诗,课文选的是前四句。低年级儿童对古诗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前我先伴着背景音乐,口述出诗文内容,让学生在脑海中初步有一个印象,然后采取"以读带译"的教法,即先读通、读熟、读懂、读好译文,然后再读读通、读熟、读懂、读好古诗。在讲解古诗时,一是通过质疑来解词、析句、翻译;二是画诗为画,使诗句内容形象化。最后配以诵读、吟唱。这样学生就能领悟内容,体会诗情,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6个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阴、急走、无处寻”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能根据诗中描绘的情景,结合插图,编写一个小故事。

  教学重点:

  1.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2.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急走”意思,能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

  一、前提测评

  1.复习《草》的诗文内容,口述诗意,诗人表达的情感。

  2.回顾学习方法。

  二、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看图说话。出示《初夏荷塘》图。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的景色。

  2.看图背诵。图上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一首诗?请你背诵给大家听。(学生背诵《小池》)还记得写这首诗的诗人是谁吗?(杨万里)

  3.揭题。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板书:宿新市徐公店)

  4.认读“宿、徐”。(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

  5.解题。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预测学生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学生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引导理解“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请你说说这题目的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6.读诗题。现在请你根据明白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指导根据意思停顿,读好诗题)提问: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三、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四、指导学习古诗

  1、 理解词语,读懂词句。

  (1)理解第1句: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疏疏:稀稀落落、不密的样子。       篱落,指篱笆;

  径,是指小路。                         深,远,很长的路。

  诗意:菜园边的篱笆稀稀疏疏,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

  板书:篱笆 (疏疏)  一径(深)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2)理解第2句:又写出什么景物呢?谁能说说“枝头”、“未成荫”的意思。

  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荫。

  诗意:树枝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不很茂密,不能遮盖地面成为树

  板书:树头  未成阴

  师: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3)理解第3句: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 黄蝶  菜花

  “急走”:奔跑。

  这诗句的意思:儿童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

  师:儿童追到了蝴蝶没有?

  (4)说出第4句,让学生说说这句的意思后,教师讲讲:

  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再看图(后两句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2、说出诗意,感受意境。

  (1)自由朗读,试说说古诗的意思,同桌相互练说

  (2)集体朗读,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3、体会感情,背诵默写。

  (1)讨论: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面?作者表达怎样的感情?板书:喜爱

  (2)讨论后,教师小结: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夏这交儿童们在菜园里天真活泼地捕蝶嬉戏的生动画面,作者也受到感染,童心萌生,非常高兴。全诗充满欢乐。请大家用活泼、向上、欢乐的感情读,背诵诗歌。

  四、巩固练习

  1.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呢,看看图,说一说。

  (     )的篱落    (     )的小径       (     )的儿童

  (     )的蝴蝶    (     )的菜花       (     )的树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

  填空:诗中通过----------、---------、----------、----------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心情。

  3.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想象练说]

  五、图文对照编故事

  1.这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在诗人眼里不仅仅是一个镜头。仔细看,你能看到这个追蝶的孩子脸上的表情吗?黄蝶停停歇歇又是怎样的情景,那孩子会怎么想怎么做?展开想象,说给同学听听。

  (附片断:这时,从小路的远处,跑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正在追赶一只黄色的蝴蝶。黄蝶儿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好像故意与他捉迷藏。追了一会儿,黄蝶儿大概也飞累了吧,它停了下来,歇在路旁的篱笆上,小男孩也停住了脚,眼睛紧盯着蝴蝶,一边用袖子去擦脸上的汗珠。诗人这时仔细地打量起眼前的小男孩: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出他的天真和可爱。淡紫色的短褂,蓝色的长裤在暮春的田野里显得更加艳丽。说时迟,那时快,小孩双手一拢,猛地朝蝴蝶扑去。可是还没等他把手合拢,那蝴蝶已机灵地扇动翅膀,飞进油菜花丛里去,再也找不到了。看着那一片金黄的菜花。小男孩非常懊恼,满脸的不高兴。他瞅了诗人一眼,便蹦跳着跑开,去寻找新的快乐。)

  2.课外作业:这一句诗,就是一幅画,就是一集故事,请你先把诗背给爸爸妈妈听,再把诗句编成故事说一说。

设境演练 寓教于乐——《草》 篇10

  教育格言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

  ――于永正

  教育案例

  于老师教学古诗《草》,进入复习阶段。

  师:小朋友,回到家里,谁愿意把新学的古诗《草》背给妈妈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好,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好吗?想想回到家里该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习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生背诵)我的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生答《草》)弟弟,这首诗我也学过。他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哎,最后一句是什么?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记性好,谢谢你。(众笑)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生到前面)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生答背《草》)

  师:草?那么多花儿不写,为什么写草啊?

  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烧死了,可是第二年春天,它又长出了新芽。

  师:哦,我明白了。你背吧。(生背)“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叶子黄了,干枯了;荣,就是茂盛。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呀?(众笑)

  [记者感悟]

  这个教学片段受到了华东师大李伯棠教授的高度称赞,已经成为于老师教学中的经典片段。笔者认为这一教学环节的最大成功就在于富有情趣!于老师匠心独运,一会儿变成妈妈,一会儿变成哥哥,一会儿又变成奶奶,把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教学环节通过角色换演绎得曲折有致、情趣盎然。尤其是能过耳朵有点聋的奶奶,巧妙地引导学生准确说出了诗意,强化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肯定能够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鲜明的印记。可见,情趣犹如教学的润滑剂,它让课堂变得生机盎然,让学习成为愉快的享受。

设境演练 寓教于乐——《草》 篇11

  【教学目标】

  1、理解草的象征意义2、为学习《海边荒石》做好铺垫工作【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草的象征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我下乡的前一夜,母亲取出针,在早已缝好的被子上加密针脚,她不能再为我做什么,能做的好象只有这些,母亲的言语和针线一样绵绵密密素朴无声。望着夜色中孩子渐行渐远,母亲手里只剩下一根孤零零的针。”《针》作家:鲍尔吉·原野,蒙古族作家。鲍尔吉是蒙古姓氏,原野则是颇富诗意的笔名,构成“蒙汉合璧”的名字。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到了原野眼中,就充满诗意唯美的光辉。原野的文章清新自然幽默风趣,叙述中有抒情,寻常小事中隐含大美,仿佛是在不经意间,诗意却如江南花针一样绵密的春雨,在轻飘细撒,织出一片桃红柳绿。原野与我们的根本区别在于,他的心中有歌声、有图画、有美和爱,而我们的心里一无所有。 二、  阅读《草》全文,并思考(1)划出文中能表现主旨的关键句,理清各段段意(2)段2“草是绿色的水,在风和雨水里蔓延”,这句话的含义?(3)段3仅一句话,为何将之独立成段?(4)文章第4、5段引用惠特曼和齐白石的话,有什么作用?明确(1)段1:表现草形似柔软,实则顽强段2:表现草顽强生长和强盛的生命力段3:从视觉到嗅觉,概括草“尽最大的努力活着”的精神和作者的感受段4:引用惠特曼的话,表现草象征谦卑、贫*和民主的力量段5:引用齐白石的话,表现草象征了一种超越生死的洒脱的人生观段6:评价惠特曼的创作,也同样涌现草的精神明确(2)表现草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及在逆境中不屈不饶的精神明确(3)写作角度发生变化。由视觉到嗅觉,由作者对草的直观感受,到作者自身的感受和评价,可以说是一个过渡。明确(4)草象征着一种超脱生死的洒脱的人生观。揭示了一种“生命——死亡——再生——不朽”的永远循环,这是一种将个人生命与自然万物的生命融为一体的生命观,是一种豪迈乐观的生命观。 三、  阅读《海边荒石》,写下自己的感受(150字)【教后记】

设境演练 寓教于乐——《草》 篇12

  第一部分: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2分)a.焦灼(zhu嶾plain) 踉跄(li刓plainngqi刓plainng) 愠怒(y擻plainn)b.酸涩(s圽plain) 端详(du乗plainn) 干裂(li圽plain)c.撕掠(l<圽plain) 抽噎(yi圽plain) 蔫巴(ni乗plainn)d.缓慢(hu僜plainn) 战役(y孿plain) 警戒(ji圽plain)2.句中有错别字的是(  )(2分)a.*着警卫员的扶持,周副主席在担架上半坐起来。b.他费了好大劲,才把身躯往担驾边上移开了些。c.不知是由于疲累还是怎的,他倚在警卫员的肩头,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d.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3.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选择释义。(3分)⑴(  ) 中毒:①不偏不倚 ②受到,遭受 ③适于,合于 ④位置在两端之间⑵(  ) 切勿食用:①表示禁止或劝阻 ②从事,致力 ③必须⑶(  ) 温和:①平和,和缓 ②和睦,和谐 ③不分胜负 ④结束争执4.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卫生员了      两声,突然抓起一把野菜,光火地:“都是敌人的围追堵截,逼得我们走草地,逼得我们吃草。”①啜泣  ②呜咽  ③抽噎  ④哭泣5.解释下边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一位藏族同志指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草地,说:“就在这里,在奶粉厂旁边,我们要建一座糖厂,这里是最甜的地方。”6.对本文中提到的“吃草”,你是如何看的?说说你的看法。(3分) 第二部分:                   (一)*着警卫员的扶持,周副主席在担架上半坐起来。他慢慢抚摸着杨光那湿漉漉的衣服,又摸摸杨光的额头,亲切地说道:“这么说,你们是吃了有毒的野菜?”“是。”杨光点了点头。“那种野菜是什么样子呢?”“这就是。”杨光从怀里掏出一棵野菜。为了便于医生救治,他临走时带上了它。周副主席接过野菜,仔细端详着。野菜有些蔫巴了,但样子还可以看得出来:有点像野蒜苗,一层暗红色的薄皮包着白色的根,上面挑着四片互生的叶子。看着,不知是由于疲累还是怎的,他倚在警卫员的肩头,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杨光担心地看着周副主席,他弄不明白:首长为什么对这棵野菜这么关心。他刚想劝首长休息,周副主席又问了:“这野菜,多半是长在什么地方呢?”杨光想了想:“在背阴*水的地方。”“味道呢?还记得吗?”杨光摇了摇头。因为是煮熟了吃的,没有尝过。周副主席又举起了那棵野菜看了看,慢慢地把它放进嘴里。医生惊呼着扑过来,野菜已经被咬下了一点。周副主席那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嚼了一阵,吐掉了残渣,把那棵野菜还给杨光,嘱咐道:“你记着,刚进嘴的时候,有点涩,越嚼越苦。”杨光又点了点头。周副主席把声音提高了些,用命令的语气讲话了。他们的命令是非常明确的:要医生马上按杨光指出的方向,去救治中了毒的战士们。他又要担架抬上杨光,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总部去报告。他的命令又是十分具体的:要求总部根据杨光他们的经验,马上给部队下发一个切勿食用有毒野菜的通报。在通报上,要画上有毒野菜的图形,加上详细的说明,而且,最好是附上标本。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文字的主要内容。(3分) 8.文中“杨光担心地看着周副主席,他弄不明白:首长为什么对这棵野菜这么关心”,联系下文,你明白周副主席关心野菜的原因吗?写出你的看法。(3分) 9.周副主席在了解情况之后,做了哪些部署?(4分) 10.从选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周副主席有哪些优秀品质?(3分) 11.用波浪线把描写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划出来并就其表达作用写一段体会文字。(3分) 12.请把语段中加横线的句子改写成人物的语言。(3分)                    (二)                   军刀不是军人,我却拥有一把军刀。不是真正的军刀,却是真正的好刀,准确地说是一件金属雕塑品。军刀出字一位军旅雕塑家之手,燕赵壮汗,宋哲元将军29军之后裔。雕塑家赠我燕山刀,我赠雕塑家淮河酒,钢刀遇到烈酒仿佛骨骼遇血。酒酣耳热,胆气舒张,雕塑家缓缓抽出他的作品,“砰”一声插在我俩对饮的桑木桌上。军刀闪闪晃动中,热酒在木桌上流成了北方的河。遥隔酒河,他给我讲述了一则关于军刀的故事。1933年3月,日寇占领喜峰口西侧两个阵地,企图对主峰形成迂回保卫。宋哲元决心把鬼子赶下山去,筹划出一个出奇制胜、静夜袭营的方案。他秘密约请精良工匠,认真锻打五百把上品军刀,并挑选五百士兵组成大刀队。充分准备,严格训练。临战,宋哲元亲赴阵前送行。巍巍长城脚下,五百男儿巍巍出列,仿佛天地之间矗起一座血肉长城。刀柄在肩,刀身在背,硬瘦西风敲打在金属上,五百钢刀发出铮铮雷韵。一个,一个,一个,宋哲元从五百条汉子面前一一走过。士兵年轻得像刚刚抽叶的红高粱,抚摸他们的肩膀,仿佛抚摸黑土地。五百双眼睛映出一幅相同的画面:飞雪,长城,一只盘旋在长城上空的鹰。宋哲元想,如果不是日本侵略,他们当时是在垄亩间劳作,还是在学堂里学习,如果不是日本侵略,此刻,夕阳西下,暮色将临,五百位母亲不是正依倚在五百扇门边,殷殷嘱盼着五百个孩子回家吃晚饭吗,可是如今……想到这里,宋哲元突然停下了脚步。为什么停下脚步,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觉得,面对这个士兵有话要说。大额头,方嘴唇,一副聪慧与质朴的自然结合--宋哲元心头怦然一动。他问:“你叫什么名字?”回答:“报告军长——一班班长侯万山。”他问:“你身上背的是什么?”回答:“报告军长——是大刀。”他问:“背着大刀去干什么?”回答:“报告军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他问:“不简单,还是个诗人。在家读过书?”回答:“报告军长——临上轿扎耳眼:我们队长现教的。”他问:“队伍明天就要出发,有话要说吗?”一听这话,侯万山热泪泉涌,“砰”的一声给宋哲元跪下了。宋哲元冷峻如铁:“你是男子汉吗?”侯万山仰面作答:“报告军长——是男子汉。”宋哲元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更何况抗日军人。”侯万山含泪站起作答:“我侯万山别无牵挂,只是家有一个临产之妻,如果我壮烈了孤儿寡母能得军长体恤,我也就死而瞑目了。”听完,宋哲元望着侯万山那双闪烁在大额头和方嘴唇之间的眼睛,之后,蓦然转脸作狮子吼:“军务处。”军务处高声报告:“在!”宋哲元说:“把侯万山的话记下来,也把大刀队全体官兵的要求记下来。”说完面对侯万山也面对他的五百壮士,久久,久久,只轻轻讲了一句:“你们放心去吧。”之后,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喜峰口战役,侯万山牺牲在长城脚下的罗文峪中。目击者说,他一人砍死七个鬼子,直到军刀卷刃。遵照诺言,宋哲元对烈士遗愿一一妥做安排。他派人到侯万山老家,接来烈士的妻子和一对刚刚出世的双胞胎,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家里,还请来两个奶妈哺育幼婴。他对部下郑重交代:侯万山的孩子就是29军的孩子,就是我宋哲元的孩子。这两个孩子一个就叫做宋记峰,一个叫做宋记峪,作为对喜峰口和罗文峪的纪念。十八岁后,他们还跟随他们的父亲,改姓为侯。我问:“从哪里的来这么一个动人的故事。”他答:“家父所言——他当时是29军军务处的副官,侯万山的遗属,就是他去接的。”说到这里雕塑家连喝三盅,热泪顺着面颊落下,滴滴溶进桑木桌上那条北方的河。军刀兀自孓立,锃锃闪动冷峻的光。13、读完这篇小说,你内心产生的最深感受是什么?请用两个成语(四字短语)或一句诗词(歌词)来表达这种感受。(2分) 14、这篇小说中的“军刀”分别指武器和雕塑品,作品中的任务与“军刀”分别有那些联系?请概括小说有关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3分)  人物      宋哲元   侯万山      雕塑家     我与军刀联系                      收藏军刀15、第三节中,画线部分属于          描写,用40个字左右的文字补写出省略号处省略的内容。(3分) 16、你最欣赏“宋哲元”或“侯万山”的哪一种品质?简要举例说明。(3分) 17、从全文看,如果不写“我”和“雕塑家”的有关内容,小说的故事也完整,作者现在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什么?简要说说你的看法。(3分)                    (三)①一个春光融融的日子,我到郊外踏青,目光凝聚在一株红得惊人、艳得惊人的玫瑰花上时,我一下怔住了,心灵里泛起阵阵的震颤。②那是我们中华民族在血水中艰苦跋涉的年代。在一次破袭战中,我们的一位诗人被敌人的炮弹炸得遍体鳞伤,生命垂危。我们从火线上把他抢救下来,运到峡谷边一间房里。那天也像今天一样,是一个透明而闪亮的春天。他安详、平静,没有一声呻吟,只是凝望着窗外,深深地流露出一种爱恋、渴望,而又无限惋惜的神情。我知道诗人在用最后的生命拥抱春天。我内心十分悲痛,但我能做什么呢?为了满足他的心愿,我便拔步奔出,在芳草萋萋的山地里寻到一朵白色的野玫瑰,又顺手投了一把鲜灵的青草,扎成一束带了回来。我先将玫瑰花放在他胸前,殷红的鲜血把花朵映得通红,像团火一样发亮。但是这并没有引起他的反响,只是当他看到一束青草时,脸上才浮起一阵近乎欢乐的战栗,两眼骤然涨满泪水,一下把青草紧紧攥在手中……就在这时,生命的光泽从他脸上渐渐消逝了、消逝了,只见他的嘴唇在蠕动。我将耳朵凑到他的嘴边,怎样也没有听清他最后的话语。③今天当我想到这里,那种陶然一醉的赏花的心情便骤然消失了。我急速奔回家中,从书柜深处找到那本发黄了的笔记本,那里还夹着一朵枯干的玫瑰,正是我从诗人身上留下的血染的红玫瑰,它似乎还有鲜明的光泽,映红了整个书页,我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突然间,一个思念像闪电在我脑际倏地一亮:诗人在最后的瞬间,灵魂里飘荡的不是玫瑰而是青草。诗人对青草为何那样钟情?是不是因为无数战友曾经把鲜血流洒在青草上,把生命倾注在青草上,而青草便蘸着血和生命生长了呢?爱因斯坦说:死是永恒的自由。这诗人的永恒的自由是寄托在青青芳草之上吗?而那时,我满心依恋着留下的却偏偏是玫瑰。人生,会有多少难以弥补的遗憾呀!我感到脸上有泪水濡濡而下,仿佛有一种圣洁的灵光在我面前照亮。刹那间,我进入了类似祈祷的心境:在玫瑰和青草之间,我选择了什么呢?如果有朝一日玫瑰花能像青草一样漫山遍野、如火如茶地覆盖了地球上每寸土地,那时人间的生活该是何等轻盈,何等美丽!④今年我还将踏青去,不过,在我虔诚的心里,最珍贵的,将不再是吐艳的玫瑰,而是含情的芳草了。18.从表达方式的侧重点看,这篇文章属于      散文。(2分)19.从第③段可以看出,诗人临终前对青草那样钟情的原因是:这青草不但凝聚着          ,而且寄托了诗人的         。(4分)20.对文章第①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设置悬念,引起下文  b.概括全文内容c.交代背景,烘托人物  d.点明本文题意21.对本文主旨理解正确的两个选项是(   )(3分)a.用象征手法,歌颂无数烈士甘献青春的伟大精神。b.记踏青经过,抒发作者对艰苦跋涉年代的特殊感情。c.忆战争生活,表达作者对当年误解诗人心愿的忏悔之情。d.借青青芳草,寄托作者对生命、自由、理想的绵绵情思。e.以对比描写,说明玫瑰与青草相比显得不足珍贵。22、片断写作练习:(40分)“一位藏族同志指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草地,说:‘就在这里,在奶粉厂旁边,我们要建一座糖厂,这里是最甜的地方’。”如今这座糖厂已建起来了,当你参观这座糖厂,目睹红军烈士的遗物,不免思绪翻滚,请一段文字表达你当时的心情。1.c 2.b 3.依次选:⑵⑴⑴ 4.③ 5.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人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6.成理成文即可 7.周副主席详细了解有毒野菜的情况。 8.让部队掌握野菜的有关情况,以避免再次发生食用有毒野菜的事件。 9.①要医生马上去救治中毒的战士们;②要担架抬上杨光赶到总部去报告,并给部队下发一个切勿食用有毒野菜的通报。 10.周副主席平易近人、关心战士、考虑事情全面周到。 11.略 12.“医生,快去,去抢救那些中毒的战士。担架,把他抬上,用最快的速度去总部报告,让总部赶快给部队发通报,‘不要依用有毒野菜,’注意,通报上,要画上有毒野菜的图形,加上详细的说明,最好附上标本。” 13.如:壮烈:可歌可泣、惊心动魄、壮怀激烈、豪气冲天、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责任: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勇敢:生当作人杰、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感动:震撼人心、催人泪下、热泪盈眶、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的眼泪在飞。敬仰:浩气长存、肃然起敬;人情美: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14.宋哲元:约请锻刀(送行问刀);候万山:(背刀出征)挥刀杀敌;雕塑家:创作“军刀”(赠“我”“军刀”) 15.心理;如:这一切都变了,这五百个家庭妻离子散,这五百条汉子抛家别母义无返顾,眼下又将血洒疆场。 16.宋哲元:体恤下属,爱兵如子信守诺言富有人情味;候万山:英勇无畏,深明大义,富有责任感(既对国家,又对家庭) 17.意图一:增加故事的真实性;意图二:突出故事的悲壮或为故事烘托悲壮的气氛作铺垫;意图三:小说以“军刀”为线索串起故事;意图四:雕塑艺术品“军刀”既是后人对抗日军人的纪念,对这段壮烈历史的价值认定,也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扬。(答其中之一即可) 18.抒情 19.无数烈士的鲜血和生命;永恒的自由。 20.a 21.ad 22.略

设境演练 寓教于乐——《草》 篇13

  40分钟学习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反思这节课觉得对古诗教学有这样设想: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草》和《宿新市徐公店》相比,第一首易学好懂。于是我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二、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学时间充分。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茫茫草原,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设境演练 寓教于乐——《草》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