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密度

密度

狂想曲 点赞 分享
密度

微信扫码分享

密度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章第三节)。

本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会求物质密度,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学会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生分析

密度是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本节课采用比值定义物理量比较抽象,实验中用图象处理数据,这一个环节只是要求学生能联系数学中的正比例函数,把重点放在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得到“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只要求学生知道这个比值反映了一种属性。

--思想

1)本节课从日常生活的事例出发,通过探究实验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2)通过分析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体会物质密度的含义。

3)设计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知识出发,深入浅出,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注重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4)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不断激发其内在探索科学的求知欲,实现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②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②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学

环节

活动时间(大约)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复习体积、质量的单位换算及天平的使用方法

1分钟

①1cm3=   dm3

=     m3

②5kg =      g

③在使用天平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学习完成有关的练习,提问个别回答或全体回答。

本节课要利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所以复习这部分的内容为新课的展开做好铺垫。

认识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2分钟

一、演示:

有两个相同的矿泉水瓶,它们一个盛满水,一个盛满了酒精,猜一猜,它们哪一个质量大?(可用调平的天平加以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

让学生猜想。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选一位学生上台演示。

从身边的事例出发,让学生觉得亲切自然。

在黑板上写出学生的猜想,把问题交还给学生解决,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初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2、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科学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一)

猜想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密度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