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走进化学科学

走进化学科学

拱手江河 点赞 分享
走进化学科学

微信扫码分享

走进化学科学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重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第二节-氮的循环
2、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
(二)教师准备
1、教学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归纳。
六、课时安排
三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复习】 1、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2、c、co、co2;碳酸盐、碳酸氢盐的相互转化。
【提问】上次课后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任务: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下面,请各小组准备交流。
【小组交流】选取二个小组作为代表在课堂上交流,其他小组的成果课后以科技小报的形式展示或收录到成长档案袋中。
【点评评价】教师点评并做好表现性评价
【过渡】在氮循环中涉及到了较多重要的含氮元素的物质及其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板书】1、氮气与氮的固定。
【讲述】 氮气是由氮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两个氮原子间共用三对电子,使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要破坏这种牢固的结合,需要很高的能量。故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的物质发生反应。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氮气能与氧气、氢气等物质发生反应。
【演示实验】 在一个空矿泉水塑料瓶距瓶底10cm处,对称地钻两个小孔,
然后放在感应圈上,将感应圈的两根极针通过小孔插入瓶中,使
两根极针成一条直线,且针尖之间相距0.5cm(如图),接通电源,
观察实验现象。待矿泉水瓶中产生红棕色气体后,加入蒸馏水,
振荡,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溶液。
【结论】 在放电或高温的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很不稳定,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
【板书】
n2+o2   2no (有毒、无色、难溶于水)
2no+o2=2no2   (有毒、红棕色、与水反应)
3no2+h2o=2hno3+no
<讨论>1、现给你一试管二氧化氮,其它药品和仪器自选,根据上述反应,请你设计实验,要求尽可能多的使二氧化氮被水吸收。
2、你的设计对工业上生产硝酸有什么启示?(从原料的充分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考虑。)
【过渡】植物只能利用化合态的氮,除了闪电等自然方法外,能否用人工的方法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含氮化合物呢?通过大量实验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在一定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可以直接化合生成氨。
【板书】          n2+3h2   2nh3 (可逆反应)
【讲述】像这样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在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用“    ”代替“=”。
人们把像这样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综上所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走进化学科学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