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拱手江河 点赞 分享
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身边的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感受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归纳各个时期交通和通讯工具变化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

二、过程与方法:

搜集有关宜万铁路与宜万高速公路的相关资料,从资料中生成相应的问题并尽力加以解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关注生活的态度,形成历史观和历史态度;放开学生思维的翅膀,让他们尽情遨游。

【教学重点】 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 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导入新课: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相传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喜食岭南的荔枝,由于岭南离当时唐都长安路途遥远,唐玄宗为了防止荔枝在长途运输中变味,于是命令每年飞骑传送,走数千里,马死无数而荔枝原味不变。这个故事说明古代长途运送新鲜果品实在太难了,不过,这类事情放到现在就不难了。现在,岭南的荔枝从树上摘下来用不了6个小时就可以摆上西安超市的货架了。古今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讲述新课内容:

【合作探究】中国古代交通的地域特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8第一段和“历史纵横”,然后归纳我国古代交通的地域特点.

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百姓步行!

一、交通工具

(一)铁路交通和机车制造

1.晚清的铁路

(1)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沪淞铁路;

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2)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

(3)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2.民国以后,进展缓慢;

3.新中国建立后

(1)在“一五”期间建成了陕西宝鸡到四川成都的铁路。 “二五”期间又建成了甘肃兰州到新疆乌鲁木齐的铁路,我国人民可以乘坐火车由西北、西南到内地了。

(2)到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3)xx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

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最恶劣的高原铁路。中国铁路建设者破解并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新精神。 

(4)铁路事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铁路的延伸,而且还表现在火车机车和火车运行速度。火车机车的变化较大,我国现在基本告别了蒸汽机车,普遍使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已经崭露头角。xx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正式付诸实施,主要干线开始“时速200公里”的高速运行,中国铁路开启“追风时代”。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