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简简单单学语言,真真切切悟形象——《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简简单单学语言,真真切切悟形象——《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旧城已冷 点赞 分享
简简单单学语言,真真切切悟形象——《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简简单单学语言,真真切切悟形象——《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精选12篇)

简简单单学语言,真真切切悟形象——《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篇1

  教材简析:

  《朱德的扁担》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人物单元中新入选的一篇课文。本文表面看来是写扁担,其实是通过叙述与扁担有关的感人故事,来赞颂朱德总司令不畏艰险、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文中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来映衬朱德形象,对其挑粮动作的描写更是生动传神,同时还配备了与之相吻合的插图。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朱、攻、守”,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围攻、坚守”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不畏艰险、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图文结合,话说扁担,引出人物形象

  1、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珍藏着许多宝贝。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出示扁担图)看,这是什么?(板书:扁担)

  (1)“担”在这里是轻声(板书dan)谁来准确地读一读?                  

  (2)人们常常用扁担来干什么?对,人们用扁担挑水、挑粮食,所以可以说挑“一担粮食”。

  2、挑粮食的扁担不是很普通吗?怎么会成为宝贝,还藏在博物馆里呢?可真奇怪!别急,请你再仔细看一看,这根扁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上面写着三个字“朱德记”,这是朱德在扁担上做的一个标记,(板书:朱德)告诉大家这根扁担是朱德的。

  (2)听说过朱德吗?他是中国十大元帅之一,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示朱德图)瞧,他就是朱德,多么威风,多么神气!

  3、朱德和扁担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板书: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感人的故事。

  (1)齐读课题。

  (2)点拨:这根扁担可不是别人的,是朱德的。再读课题。

  二、充分诵读,形象板书,了解故事背景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认读词语。

  (1)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   朱德   朱德同志

  (2)粮食   生产粮食(就是种粮食)  储备粮食(就是储存粮食,把粮食存起来慢慢吃)

  (3)坚守  围攻  粉碎  敌人  红军  山高路陡  翻山越岭(这些词语你能读准确吗?)

  3、词语读得有滋有味的,真不错。接下来再请同桌一起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4、读了两遍课文,你已经读懂了什么呢?(简单交流)

  5、红军为什么要挑粮?请再认真地读读课文1—2小节,边读边想。

  6、在江西有一个地方叫“井冈山”。那里群山环绕(板画山),一座座高山连绵起伏。1927年,毛泽东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叫“井冈山根据地”。(板画“红旗”)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也来到井冈山,(板画“红旗”)这两支队伍合在了一起,(把两面红旗合在一起,板画一面大红旗)胜利“会师”,不久就成立了“红军”。

  7、书上第一小节是这样介绍的。

  (1)谁来读一读?(点评:你把刚才学的词语都读准了,真会学习!)

  (2)谁再来读一读?(点评:你把句子读通顺了,真不错!)

  (3)读了第一小节,你还知道了什么?

  (4)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板书:敌人)敌人离我们这么近,他们想干什么呀?想攻打我们(板书:攻)敌人可狡猾了,他们分布在山下的好几个地方(板画。。。)把红军团团围住,这就叫“围攻”。(板书:围)敌人要围攻,红军就要“守”住井冈山,(板书:守)而且要牢牢地守住,这就叫“坚守”。所以,红军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8、当时,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所以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板书:茅坪)。那么,红军战士是怎样挑粮的?在挑粮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

  三、抓词扣句,反复推敲,感悟人物形象

  (一)研读挑粮的艰险。

  1、默读第二节,找出相关句子,用“――”画出来。

  2、(出示句子“从井冈山到茅坪………”)红军在挑粮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

  (1)“五六十里”  (看图)相当于从江阴到无锡的路程,汽车要开一小时呢。路很长,谁来读好这个词?

  (2)“山高路陡”  山路又高又陡,(看板图,教师手势演示)多难走呀!这个词该怎么读?

  (3)正因为山高路陡,所以大家挑粮时要“翻山越岭”。(看板图手势演示)读词。肩上挑着粮食,走路会这么简单,这么轻松吗?再读这个词。

  (4)原来挑粮有这么难呢!谁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点拨: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次挑粮,大家都要起早赶路,摸黑回山,多么辛苦呀!再读。)

  3、尽管山路那么远、那么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还争着去。朱德同志也像战士们一样争着到山下去挑粮。

  4、(出示挑粮图)看,他们挑着粮食向我们走来了。走在最前面的就是朱德。

  (1)谁来说说他的穿着打扮?他头上戴着……脖子上搭着……手臂上挽着……脚上穿着……

  看来,他和战士们穿戴得没什么两样!

  (2)再看他箩筐里装的粮食……(出示词组“满满的一担粮食”)从“满满”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挑着这么满满的一担粮食,走在那么长,那么难走的路上,他为什么还笑得这么灿烂?(*想到战士们有粮食吃了……

  *有了粮食,就能吃饱……吃饱了肚子,就有了……有了力气,就可以坚守……)

  5、是呀,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样穿草鞋、戴斗笠,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一起和敌人作战,这就叫“同甘gan共苦”。书上是这样写的(出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谁来读?尽管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朱德仍旧走得那么带劲!再一起读一读。

  (二)研读战士们的“想、劝、藏”。

  1、读到这儿,老师想问一问,如果你是朱德身边的一位小战士,看到他这样挑粮,会怎样想?

  2、是啊,战士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想:(出示“朱德同志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

  (1)“那么忙”,当时,朱德是一位军长,请你猜一猜,他要忙些什么呢?(看军事地图、思考怎样跟敌人作战、指挥战斗……)

  (2)是啊,作为军长,朱德比战士们更辛苦,他要做的事情真是太多了!

  *但尽管那么忙,朱德还是(生接读“翻山越岭去挑粮”。)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看板图手势演示)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一不小心就会摔一跤。要是碰上刮风下雨,走一步,滑两步。尽管如此,朱德还是(生接读“翻山越岭去挑粮”。)

  *离敌人那么近,(看板图手势演示)随时可能遇到敌人偷袭,挑粮还有危险呢!尽管如此,朱德还是(生接读“翻山越岭去挑粮”。)

  (3)朱德这样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真是“不畏wei艰险xian”。(板书:不畏艰险)

  (4)朱德工作这么忙,还要去挑粮,如果累坏了,就没有人来指挥战斗,就难以取得革命的胜利。战士们十分担心,十分着急。谁来读一读?

  3、所以,大家都劝朱德同志不要去挑粮。他们会怎么劝呢?同桌讨论一下。

  现在,如果朱德同志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会怎么劝他呢?

  4、你劝我劝大家劝,可是,朱德同志……有个同志甚至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大家以为,没了扁担,就不能挑粮了。不料,……(接读句子)朱德同志竟然会这样做,大家都没有想到,多惊讶呀!再读“不料,……”大家见了,……(接读句子)。

  5、是呀,作为军长,朱德同志竟然带头挑粮,这,多么感人呀!请再连起来好好地读读第三小节。

  6、读到这儿,你一定了解到了这根扁担的特别之处了吧。过了这么多年,当我们来到军事博物馆,看着这根扁担,你会想到些什么呢?(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挑粮的感人故事,朱德同志穿着草鞋、戴着斗笠,翻山越岭挑粮的感人画面)看着这根扁担,我们还能真切地感受到朱德同志……引说“不畏艰险、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根特别的扁担“朱德的扁担”,永远记住这个伟人的名字“朱德”。

  7、学习生字。

  (1)朱德的“朱”是一个生字,怎样记住它?“朱”在这里是一个姓,它还有红的意思,有种颜色叫“朱红”,一起读一读。让我们一起认认真真地写这个“朱”字。(红笔写“朱”)

  看,“朱”跑到了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什么?(竖在竖中线,撇捺要舒展,)

  (2)这两个生字你还认识吗?“攻、守”是一对反义词。你能给他们找朋友吗?

  (进攻、攻打、攻击、反攻;防守、守住、看守)

  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呢?(“攻”字左窄右宽,“守”字上窄下宽。)

  (3)请认真描红,找准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在作业本上认真临摹。

简简单单学语言,真真切切悟形象——《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篇2

  课题 朱德的扁担 课型 新授 案序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了解朱德同志与红军战士一起跳粮的事迹,体会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3段。 教学难点 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课前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朱德画像、朱德的扁担图片。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的 教 学 生 的 学 设计意图 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1、学生按老师指定的词语进行朗读。 2、学生朗读课文 了解学生生字词朗读掌握的情况以及对课文的熟练程度。   1、过渡:我们上节课读过了这篇课文,课题是《朱德的扁担》,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 2、(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提问: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 1、学生齐读课题。 2、回答扁担的作用以及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   3、学生说对朱德的印象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围绕"藏"和"找"学习课文. 4、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 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什么是“山高路陡”?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5、刚才通过大家的想像,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  6、过渡: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7,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词看出来? 出示课文中的句子:不料,朱德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大字。  朱德的找扁担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然后集体交流 解释词语的意思。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学生找出文中相关的词语。 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集体交流。互相补充。 通过本环节的教学,让学生们知道战士们关心体贴朱德,朱德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树立学生的价值观以及对伟人的敬爱之情。 总结补充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什么想法? 2、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的故事吗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树立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板书设计 朱德的扁担 战士   藏   关心体贴 朱德   找   以身作则

简简单单学语言,真真切切悟形象——《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体会到朱德军长在“挑粮”运动中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0个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第1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识字写字;学习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课前收集的关于朱德的资料,师补充。

  2、板书课题。认识“朱、扁、担”三个生字。

  3、全班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不会读的生字注上拼音。

  2、自由读课后生字,在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5、相机学习第1自然段。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宝宝,认读生字。

  2、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写后面的生字。

  2、学习课文,体会到朱德军长在“挑粮”运动中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学习目的

  1、复习生字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小朋友们还认识它们吗?谁能将这些生字宝宝,搬到朱德爷爷扁担两头的箩筐里呢?

  2、(看插图)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

  地势险要。191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

  3、上一节课,小朋友们想知道有关朱德爷爷的扁担的许多事情,其中最想了解的是:朱德爷爷干嘛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2—第4自然段:

  1、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板书:挑粮上山)

  2、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自由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板书:严密封锁,粮食奇缺)

  3、说得对。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穿着草鞋,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起路来稳健利落,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远。”

  师: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强调“满满的”。)

  师:谁想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师:谁能给他一个评价?(指名评)这个同学哪儿读得好,可以表扬一下他。

  4、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他们希望朱不要过度疲劳……)

  5、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想象,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是呀,这些就是战土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师: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指导学生读出心疼、关心的语气)

  师:男女生比赛,比一比谁更关心朱德爷爷,更着急地把他的扁担藏起来?

  6、真是“藏中见真情”哪!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没有)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仍然)

  师:朱德做扁担的行为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是的,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

  师:是啊,朱德爷爷的一个“做”,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这种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

  (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7、让我们再次朗读第2一第4自然段,感受朱德爷爷的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三、写字教学

  1、小朋友们,你们看朱德爷爷用扁担送给咱们4个字。(出示“任、切、材、防”)

  2、请你们来观察一下,怎么记住“切”这个字?哪位小书法家愿意讲给我们听—下?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4、仔细观察一下,这4个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5、学生说,教师评。

  6、学生练写。

  四、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在课后还可以找一些革命先辈的故事来读一读,增长自己的知识。

  板书设计:略

简简单单学语言,真真切切悟形象——《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起扁担后又不藏扁担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教学挂图。

  (1)了解什么是扁担,扁担的用途,担东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2、师: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将军,他面对缺粮的困难,是怎样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的?

  3、同桌互读。

  4、开火车读。

  5、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指名复述课文的内容。

  3、了解课文词语的意思。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组词。

  3、识记生字。

  4、师范写,生书写。

  5、讲评。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各一行。

简简单单学语言,真真切切悟形象——《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篇5

  《朱德的扁担》是继《要好好学字》又一篇介绍国家领导人的课文,它围绕“扁担”这一种常见的劳动工具写出朱德的故事。

  这篇课文描述了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赞颂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表现了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全篇课文围绕“挑粮”这一中心展开,突出了“扁担”的故事,给人深刻启发。

  课文一开始,我首先交代时间的背景和当时的形式。第一自然段虽然只是简单几句,却是不可缺少的,为下面描写监守革命根据地、挑粮做作了准备。在第二自然段里,主要写了红军战士为了坚守革命根据地,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而从井冈山到茅坪的路程又长又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这句话表现了战士们争相挑粮的高涨热情。我在教学这句话时,重点讲解“可是”意思是虽然挑粮有种种困难,但是战士们仍然争着去,谁都不后退。“每次……都……”说明战士们哪一词都毫无例外地抢着去,尤其一个“争”字,表现了战士部位困难、不怕吃苦、勇挑重担的精神。“朱德同志也和战士们一道去挑粮。”这一句话表达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一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句中的“也”、“一道”说明朱德同志并不置身事外表现了他和战士打成一片,同甘共苦,多么值得敬佩!“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朱德记’三个字。”这一句表现了朱德同志挑粮的决心。这里,我着重让学生理解几个重点字词:“藏”说明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心,“连夜赶做”则表明了朱德同志既不误明天的挑粮,又有决不退出挑粮队伍的意思。而“朱德记”则含蓄地暗示了朱德同志知道战士们对他的关心,这三个字是对战士们好心的回应,也是自己坚持挑粮的决心的表露,使战士们越发敬爱他,也不再“藏”他的扁担了。经过对这些重点的学习,人物的高尚品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课文的.含义也更加理解了。

简简单单学语言,真真切切悟形象——《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习课文1、2段,学会写“德、扁、担、记、志、部、产、茅、挑、争”这十个生字。二,教学重点:读通全文、学会写“德、扁、担、记、志、部、产、茅、挑、争”这十个生字、学习1、2自然段:

  3,教学准备:投影片、小黑板、朱德画像、朱德的扁担图片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 教学“扁”,注意不要写成“肩”。教学“担”,扩词。

  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教学“挑”,注意右半部分笔顺:j y 5l扎兆兆。

  (2)扁担上写着什么呢?(朱德记。)

  (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教学“德”,字形:朱德爷爷一心为人民,我们记住右下是“一心”。

  记,在这里是作记号的意思。学“记”。

  (3)这是一根“朱德的扁担”。(揭题)

  (4)朱德爷爷干吗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2.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4.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分组分段朗读课文,正音。

  5.学习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1928年井冈山会师

  简介背景:(看插图)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

  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

  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

  什么叫会师?(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

  (2)轻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部队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

  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去挑粮有什么困难?

  ①看填空回答以上问题:

  a.( ),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  b.从井冈山上到茅坪路很远,有( ),( ),非常难走。

  ②(看图)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山高路陡?

  ②引读:可是——大家都争着去,说明什么?

  (3)朗读1、2自然段。 。

  6.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

  德:左让右。

  扁:内赂宽。

  挑:竖弯钩比掀更高。

  部:立下面一横左长右短。

  茅:注意右下不要添一捺。

  (2)将今天学的生字各写三个。

  (3)完成课堂作业本的1、2题。

简简单单学语言,真真切切悟形象——《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篇7

  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但其意义不仅仅是向学生展示了语言符号,而是在其精当、精彩、精妙的语言文字背后,隐藏着作者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感情。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仅仅悬浮于文本的表层,不能用简单的“是什么”、“怎么样”来机械地处理文本。我们要把握文本中或泄世奔腾或脉脉隐含的感情脉搏,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依托的生命意义,使学生能在激荡的感情中受到感染,使他们能在

  或高昂或深沉的情绪中对人生有所顿悟。

  《朱德的扁担》一课,我就充分注意去挖掘文本价值,激活学生的独特体验。如:第二自然段中第三句话,“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这句话可以看出路程之遥远,其挑粮之艰难。可是,我们这些孩子根本无法体会到这一点,就算我讲解了很艰难,学生在学习下一自然段时,就无法感受朱德与红军战士同甘共苦的感情了!因此在教学时,我先问学生:“你知道五六十里到底有多远吗?”学生根本没这个概念!因此,我举出身边的列子,有吉首到乾州来回那么远,学生马上说:“哇!那么远啊!我们坐车还要好长时间呢!”我又问:“那你们走过这么远的路了吗? ”生:没有,这么远,我们走得话,到那儿的话可能要天黑了。 我接着说:“那战士们要挑着粮食来走这么远的路,而且山高路陡,那是什么感受呢?”学生马上回答:“累呗!”听到这样的话语,我突然觉得现在的孩子真的没吃过苦,干脆让这些小皇帝们来试试!于是,我提议来个亲身体验,我要请一个学生来表演。学生们十分踊跃的就举了手,我挑了个身材挺健壮的吴长松,给他身上背上两个书包,谁知他对大家说一点也不重,那这样,我又给他加了个书包。于是他开始围着教室奔走,我要求走20圈。大家很开心的看着,他也很高兴的快走,前几圈都挺顺利的,刚到9圈,他速度就明显的放慢了,我说:“运粮可不能耽搁,山上的战士们还等着呢?”于是吴长松又开始加快速度,到13圈,突然摔倒了,大家哈哈大笑起来,叫他起来,他继续背着书包走,终于走完了20圈。这时,我问大家:“你们看我们的同学背着书包在教室里走了20圈,现在你们来观察一下”大家发言可积极了,有的说:“他的呼吸都不稳了”“他头上出汗了”我叫一名同学摸摸吴长松的背,那个同学说:“背上都湿了,还很热”,我请表演的吴长松说感受,他说:“我觉得真累,手都酸了,脚都疼了!”

  这时,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觉得吴长松背得很轻松吗?战士们肩上的粮食更多,走的路更远,遇到的困难更多,你能想到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吗?”马上,有学生就说:“他们走的山路会很高,路会很窄,要是下雨的话,就更滑,更危险了。”吴长松很积极的举手,他说:“他们走那么远,草鞋会磨破,脚会打起泡的!”还有学生说:“路上有许多送动的石头,会绊脚的,一不小心就会摔交的” 我连忙说:“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老师都仿佛看到了他们在这样的路上艰难的走着。”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通过教师对文本的挖掘,激活了他们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也让这代的小皇帝们体验到战士们那辛苦的路程。这段虽不是重点段,但从这里所让学生理解的感受是很难得的。所以,一篇课文,老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价值,激活学生独特的体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高教学的效果。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朱德与战士们一起挑粮的革命故事,让学生感悟朱德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课文所记叙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则成为课文的重难点。教学中,我把课文的重点落在了第三自然段。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真正理解,作为革命领袖,要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风范。在指导学生看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内容。话音刚落,小手林立,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或文中语句、或自己组织语言。我继而又问,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作为革命领袖,为何要亲自和战士们一道呢?一个极其普通的孩子却大胆地回答道:他想让战士们更有精神去打败敌人,所以自己亲自去,想和他们共同……此时,他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心中的感受,或许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语来表达。我欣喜的送给他一副赞赏的笑容,其实能说出这样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于是我立刻送给他“同甘共苦”一词,班上所有小朋友都投来读懂的目光。再细读,品悟,从而加深了对“同甘共苦”一词的理解。

  为了再现人物鲜活丰满的形象,又从人物的行动入手,抓住“藏”和“做”,使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参与课堂活动,通过有效的引导,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了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很多情况下,由于孩子们的词汇量有限,一些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情感,可以通过朗读来感悟,此时,人物的形象便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心灵深处.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今天,我教了《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课文的重点落在了第三自然段。

  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真正理解,作为革命领袖,要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风范。可在课堂中,正在为这些词语怎样引入学生的视野中而犯愁,却发现课堂预设之外的惊喜不断涌现。

  课堂中,我在指导学生看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内容。话音刚落,小手林立,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或文中语句、或自己组织语言。我继而又问,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作为革命领袖,为何要亲自和战士们一道呢?一个极其普通的孩子却大胆地回答道:他想让战士们更有精神去打败敌人,所以自己亲自去,想和他们共同……此时,他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心中的感受,或许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语来表达。我欣喜的送给他一副赞赏的笑容,其实能说出这样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于是我立刻送给他“同甘共苦”一词,班上所有小朋友都投来读懂的目光。再细读,品悟,从而加深了对“同甘共苦”一词的理解。

  很多情况下,由于孩子们的词汇量有限,一些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情感,可以通过朗读来感悟,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简简单单学语言,真真切切悟形象——《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能正确书写13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

  教学重点:

  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起扁担后又不藏扁担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教学挂图。

  (1)了解什么是扁担,扁担的用途,担东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2、师: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将军,他面对缺粮的困难,是怎样身先士卒,

  与士兵同甘共苦的?

  3、同桌互读。

  4、开火车读。

  5、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指名复述课文的内容。

  3、了解课文词语的意思。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组词。

  3、识记生字。

  4、师范写,生书写。

  5、讲评。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各一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起扁担后又不藏扁担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写词语。

  2、集体订正。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这一段共有几句话?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全班齐读。

  2、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你读后会浮现什么情景?请仔细观察文中插图,你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师生评议。

  (3)指导朗读,注意读出艰难,辛苦的心情。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1、2句,边读边感悟。

  (2)齐读。

  (3)自由读第3、4、5句话,边读边悟。

  (4)说说为什么起先要藏起朱德的扁担,后来又不藏了?

  (5)指导朗读。

  (6)全班齐读。

  三、总结全文。

  1、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

  四、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山上

  8. 朱德的扁担 会师 挑粮 藏 敬重

  山下 不藏

  教学反思:

  在开课设计时,我以扁担挑箩筐的形式出示课文内容,形式的简单转换传递的是新奇,换来的是学生高涨的参与热情。整堂课没有了学习历史人物的枯燥乏味,而是学生们都充满了好奇心,一步一步地进入课文的中心内容。教学时,我先从整体入手,通过初读感知文意,通过在读感知人物特点;然后从细节入手,通过课文的重点词句品析,让学生逐步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格魅力。

简简单单学语言,真真切切悟形象——《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篇9

  《朱德的扁担》是一则关于朱德同志的小故事,讲诉了他与战士们一起挑粮的事情,他以身作则的高尚品质令人感动和敬佩。如何更好地突破这个重点呢?我一改传统的逐段分析的教学模式,代之以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再思中感悟,在辩中明白,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自由读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生1:朱德的扁担是干什么用?

  生2: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

  带着疑问学生再次阅读全文,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生1:我代表我们小组来交流,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挑粮上山。

  师: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

  生1:因为敌军严密封锁,不够山上的战士吃。

  师:严密封锁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生2:敌人把井冈山都包围了。

  生3:把每一个能够下山的出口都埋伏了。

  师:所以才会有——生:挑粮运动。

  师:正因为严密封锁,所以革命地所需的奇缺,缺少了就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呢?

  生4: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

  生5: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师:说得对。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出示书中插图)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课件:朱德同志常随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一天往返50千米。他穿着草鞋,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起路来稳健利落,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远。(书中的句子)

  师:请大家去读一读这两句话,又读懂了什么?小组里进行交流。

  生1:我代表我们小组说,读了这两句话我读懂了朱德是怎样挑粮的。穿着草鞋,挑着满满一担粮食。

  师: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感觉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生2:我感觉朱德爷爷的力气很大。

  生3:我觉得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

  生4:我想,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

  生5:可能还会流出血来。

  学生6:我想,朱德爷爷可能是硬坚持住的,他真勇敢。

  师:朱德挑粮和战士们一样多,一样的艰难,也正是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表现。

  师:请大家用因为……所以……(课件展示)红军储备粮食原因和挑粮的原因。(小组活动)

  课文第二自然段中介绍挑粮的原因是我训练学生说话的重点。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来了解储备粮食的原因和挑粮的原因,并通过反问“去挑粮容易吗?联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粮的艰辛,为后面学生感悟朱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埋下伏笔。

  反思:在教学时我先让孩子们自己读文,从读懂了什么迁入课文的第二段,“朱德是怎样挑粮的?”学生质疑的答案。再边看图边用自己的话说说,从动作由此产生对朱德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抓住重点字词,体会朱德吃苦耐劳的优良革命品质。有的说看到了朱德挑着粮食走在了最前面;有的说朱德的箩筐里满满的,一定很沉;有的说周围杂草丛生、山高路陡,但是朱德同志始终微笑着,他一定感觉和战士们在一起很开心……说了很多。从图中,孩子们看到了朱德同志作为一个将领,始终和战士们在一起,没有上下之分,他们感受到了一个亲切的朱德,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朱德,一个没有架子的朱德,一个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朱德。遗憾在教学中还漏掉了一个“穿着”的引导,因为穿着草鞋的朱德和战士们一样的装束,一样的艰苦朴素……

简简单单学语言,真真切切悟形象——《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篇10

  王丽军老师的《朱德的扁担》执教得扎实、细腻、有效,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随文识字,将生字教学穿插在课文中,设计巧妙。

  一、斜风细雨,夯实基础

  本科识字量大,词语理解也有难度,王老师独具匠心地利用图示帮助孩子们理解。比如学到“山高路陡”这个词语,借助简笔画,学生理解的词意。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并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小学语文课标中》指出: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各种识字机会主动认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方式识字。

  王老师就非常注重这块教学,板书课题“扁担”就要求孩子们一起书空,加强记忆。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老师讲解来回一百多里的距离,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确定,大概是来回太远的距离)问:“山高路陡”和“山高路远”意思一样吗?突出一个“陡”字。问:你们爬过山吗?感觉怎样?你们空身爬山都觉得累,那再挑上一担粮食,走那么远的路又会怎么样呢?(很辛苦)

  不仅如此,在这里还可以联系第一自然段中当时的形势,让学生明白不仅是距离遥远,地势条件差,而且还面临着敌人攻击的危险。)在这个基础上指导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充分体会这个路途的艰险。第二自然段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挑粮食路途艰难。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体会去挑粮食的一定是身强力壮的人,这是因为路途艰辛。这样学生已经体会到了挑粮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接着再联系他们平时爬山时的感受:自己空身爬都很累,担上粮食就更艰难了。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情感体验使这个难点很好地解决了。

  王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很“扎实”和很有“语文味”,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我想,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就应该重点抓好学生的字、词、句的学习,抓好朗读训练,让学生写一手漂亮的汉字,正确运用所学过的汉字,努力让课堂书声琅琅,充盈着鲜活的有效的对话这才是我们所应该追寻的。王老师教态很自然,很会引导学生,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起来比较枯燥,但通过老师设计的精美幻灯片和精心的引导和提问,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生动的课堂上,整堂课都是书声朗朗,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衔接合理、自然,时间把握非常好。设计的拓展问题相当好,并引导学生作答,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使学生训练了说话、思考能力;充分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简简单单学语言,真真切切悟形象——《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篇11

  一、说教材

  《朱德的扁担》一文讲的是1928年发生在井冈山关于朱德挑粮的一个故事。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革命领袖。

  二、说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德。

  三、说教学过程

  1、课前播放歌曲,意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2、出示朱德挑粮画面,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朱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从说中感悟挑粮的多、沉、重,体会朱德挑粮的艰辛。

  3、观看动画片并结合语言训练,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把学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得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一员来参与。参与其中的艰辛,参与其中的心理过程,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也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的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革命领导人的尊敬与热爱。

  4、拓展延伸这样的课后练习的设计,可以使学生以这课堂的学习为起点,积累更多的知识。这也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简简单单学语言,真真切切悟形象——《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篇12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ēnɡ chǎn   tónɡ zhì   huì shī    quàn shuō  zhū hónɡ        

  hónɡ jūn     ɡōnɡ jī    bì dìnɡ    shǒu hòu    rì jì

  二、填上合适的词。

  一(     )扁担        一(     )队伍       (          )的斗笠                                                       

  一(     )粮食        一(     )草鞋       (          )的工作                               

  (         )的扁担    (         )的朱德    (          )的花朵

  三、连线。

  穿          粮食                监守            敌人

  戴          山路                粉碎            部队

  挑          草鞋                储备            根据地

  走          斗笠                带领            粮食

  四、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1、红军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      )

  2、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      )

  3、山上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      )

  4、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      )

  五、照样子写句子。

  例:天上飘着白云。   (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1、黄叶落下来。      (       )的黄叶(         )落下来。

  2、小鱼游着。        (       )的小鱼(         )游着。              

  六、乱句成段。

  (    )那顽皮的小孩摘下柳条绕成大项圈。

  (    )它悄悄地把柳芽抽成一条条细丝在微风中起舞。

  (    )他骑上牛,吹起柳木做的笛子,悠悠地走向村外。

  (    )初春,柳树最早露出春的生机,带给人们春的消息。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

  1.这段短文共有       句话。

  2.云的颜色有    、    、    ……

  3.这里的省略号表示             。还会有                                        。

  4.是     把云染成了各种美丽的颜色。

  5.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       )的脸   (       )地往下沉

  (       )的云   (       )地向前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简简单单学语言,真真切切悟形象——《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