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七子之歌》教学反思

《七子之歌》教学反思

无风无月 点赞 分享
《七子之歌》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七子之歌》教学反思

《七子之歌》教学反思
永丰中心小学付方秀
我总是记得陈老师说的话:要把语文课上成简单的读书训练课,情感熏陶课,语言文字感悟课.
在教学《七子之歌》时,我努力探究,深入实践.发现陈老师的话确实是语文教学中的金玉良言,甚至称得上是至理名言.不过,在执行以上口诀的过程中,还需我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意优化课堂结构.
《七子之歌》的教学流程,分为四大步:第一步是整体感知,体会自己对诗歌的情感印象.第二步是品读诗意,借重点句的朗读品析来理解作者寄托的深情.第三步是主题理解,通过这三首诗的比较来领会作者的主旨.第四步是迁移,让学生感受七子回归的气氛及祖国人民的心情,从而改写诗歌.
二,注意设计朗读形式.
在朗读诗歌时,我精心设计了朗读形式.其中第一首《澳门》运用的朗读形式有自由读,个人读,师示范读,听录音读,师生齐读.第二首《香港》运用的朗读形式有自由读,想象读,表演读,齐读等朗读形式.而第三首《台湾》如果再如前两首一样"响鼓重锤",就显得教学形式太统一,没有变化之趣.而且在教学时间上也是分配不过来.所以,我改变了朗读的形式.我先示范读,让学生听,再谈一谈自己听出了什么,是从哪个句子听出来的,然后便借机品读关键的句子.接着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来促进对诗歌的理解.
三,注意运用教学手段.
丰富的朗读形式,务必配合花样的教学手段.
对于闻一多先生的这三首近乎完美的诗,我是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朗读的.第一首是配乐诗录音,第二首是录像,第三首是背景材料(关于两位英雄人物的概况和名言).这三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培养了学生的时空想象能力,从而很好是理解了诗歌的内涵.

语文课更应注重情感教育——《七子之歌》教学反思
      新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在悠扬、熟悉的《七子之歌-澳门》音乐声中,开始了这堂课的学习。通过预习,孩子们都知道 “七子”指的是中国的澳门、香港、中国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这七个地方。这七个地方在哪里?孩子们脑子里没什么印象,于是,借助课件,出示中国地图,用红色字标出这七个地方,让孩子们对这七个地方的地理位置有所了解。这七个地方如同祖国母亲被掳去的七个孩子,他们曾经受尽了列强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苦难当中。教到这里时,我让孩子们回想一下:自己有没有离开过母亲的经历,还记得离开最久的那次吗?这样就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诗歌,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真正的去理解一个离开母亲的孩子的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当我和学生一起学习过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澳门同胞渴望回归的迫切愿望之后,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了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交接仪式,现场庄严的气氛,人民的欢声笑语的场面深深感染了学生,使得学生在后来的朗读中比较入情入境。
     但是本节课的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够,不能很好的与学生进行互动。各个环节的过渡虽然顺畅,但总觉得不够自然。学生“读”的时间比较少,我在指导朗读方面还不够到位,虽然在设计时,特别注意了这方面,但是,在课堂上表现的仍然不够充分,使得学生在读文时,理解不够深入,感情没有上来。另外,在学生质疑时,我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不解与疑惑,但是在释疑的过程中,我始终不敢放手,没能给学生一个比较开放的课堂。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七子之歌》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