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爱上你的深度——听干国祥老师《和氏献璧》有感

爱上你的深度——听干国祥老师《和氏献璧》有感

京洛风流 点赞 分享
爱上你的深度——听干国祥老师《和氏献璧》有感

微信扫码分享

爱上你的深度——听干国祥老师《和氏献璧》有感(精选13篇)

爱上你的深度——听干国祥老师《和氏献璧》有感 篇1

  以前看过几篇中学课堂的教学实录,特别是李镇西和韩军的,有点触动。我的感觉是与我们的小学课堂有着较大的区别,他们的课堂量大、度宽、思深,跳跃性强。比如我们常说:举一反三,而韩军却提出举三反一(《新语文学习》上有介绍),想想他的话不无道理。今天,在溧阳实小听到一位中学教师来上小学的课堂,很好奇,想看看与小学教师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干老师课堂上追求的是深度语文,听他说是第二次上小学的课,但从这节课上,干老师的深度语文体现得非常明显,给人的是一种震憾性的触动,可能从一位中学老师来把握小学课堂,度上可能太深了一些,学生与听课老师一时还适应不了,但干老师对教材研究的深度,教师对文本的深层次的解读,却是令人折服的。

  感受一:对“璞”字的处理

  干老师首先由一句谚语入手:玉不琢   ,   不知理,当老师出示这句时,我在下面想,干老师出示这句必有他的道理,可能课中还会用到,在课结束时,干老师果然又回到此处。然后教师大约花了十分钟的时间围绕“璞”来深挖,现在回顾干老师的课,这个字的深挖含义很深,如果不把这个问题解决,干老师课堂上的浓度语文也就无从下手。干老师课堂上通过多种途径来阐述“璞”字:1、课文中是怎样写出来的?2、媒体出示“璞”的样子,让学生谈谈看后的感受,3、把“璞”拆字,“王”字旁表示什么?大胆猜想,4、想想“王”字旁不带玉和意思,教师再讲解这些词在过去也和玉有关,比如“环”字,这些知识,说实话,我也是第一次知道。5、再看“璞”字,大胆地猜读后,出示“蹼”、“镤”等字让学生读。

  此环节,信息量非常大,这个“璞”字与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文本的深刻解读非常紧密,所以干老师不会放松,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并且带给学生有关“玉”方面的信息量也非常大。

  感受二:对姓氏的把握

  课中干老师问学生:“氏”是什么意思?“和氏”姓什么?课文中姓“卞”课题为什么叫“和氏”?学生弄不清了,教师让学生再看课题:和氏献给谁?献的什么?为了帮助学生,教师媒体出示“璞”打造成璧、环、琮后的各种样子,问学生:如果献璧会是怎样的结果?教师小结:课题是不是有问题?

  如果是我来上,对姓氏我是不会注意的,所以当干老师课堂上说到姓氏时,我瞪大了眼,不知干老师要干什么。但随着课的进行,干老师对姓氏的巧抓,真是神来之笔,此处大有学问,“和氏”为皇帝所封,皇帝为什么要封为“和氏”?与文章立意是否有暗合之理?此处,干老师课文开始时对“璞”字的狠抓到这儿有了显示。并且干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可以不能解决,但如果学生能把这个问题一直记住,以后或许能有机会解决,那对学生以后的阅读、阅读的批判、阅读的反思会有大的好处。

  感受三:和氏到底献了几次

  有的学生说献了三次,有的学生说两次,最后一次不是献,是文王感动后来取的,不是献。

  佩服的是干老师对第三次献的处理。在学生讨论出和氏献璧是用忠诚和无私的心打动文王后,干老师出示一个小知识:国王的谥号:厉王、威王、文王都是后人根据生前的性格和政绩在后追加的。

  干老师在此处出示这个小知识点,既帮助了学生对课文人物性格的把握,又扩大了知识面,所以说,课堂上,应该教师讲的,就应该大量地讲,应该教师灌输的,一定要灌输,深度,要教师去把握,去引领。

  感受四:对文章主题深度的挖掘

  师:如果是你,你会献玉吗?生说不会的多,会的少。很遗憾,此处,干老师打断了学生的话,可能是时间不够了。教师再引:中国这长的历史,人们为什么会喜欢和氏献璧(因为忠诚和无私)?教师再进一步:“玉”代表了什么(周朝前是权力的象征,周朝后是美德的象征)?那你的才华和美德你会不会献?再出示课文开始时出现的那句话。

  此环节,干老师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将玉和人的美德联系在一起,玉人合一。如果通过献玉让学生体会到无私与忠诚,那么,你会献玉吗?你怎样献玉?则达到了更高的高度。

  干老师的这节课上,为了追求一种语文的高度,教师输送多了一些,课堂上的情趣少了一些,深度语文,度如何把握?如何与课堂上的情趣结合得紧一些,毕竟他们还只是孩子。

爱上你的深度——听干国祥老师《和氏献璧》有感 篇2

  一.说教材:

  《和氏献璧》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奇妙的石头”。课文是韩非子写的一篇寓言。叙述卞和三次献璧,结果被楚厉王、楚武王视为故意欺骗,先后砍去左脚和右脚。最后卞和痛哭了三天三夜,文王派人仔细研究,确认是块美玉,命名为“和氏璧”。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认字10个,写字8个,随文理解词语“鉴别、急切、无价之宝、坚贞、价值连城”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卞和悲痛欲绝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和氏献璧”的故事。抓住卞和的语言、动作、表情来揣摩卞和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懂得忠诚坚贞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三.说教学重点:

  卞和为什么哭得那么悲伤?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说教学难点:

  卞和为献璧吃尽了苦头,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献璧?理解句子“宝玉,却被说成是普通的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这才是我悲痛的原因啊!”

  五、说教法:朗读的指导,随文识字解词,创设情境,多媒体演示。

  说学法:朗读,默读,听读,看课件,圈点批注,与角色对话。

  六、说学生:

  故事曲折,容易吸引学生,但学生可能不认可卞和的做法,对他的忠诚坚贞之心不能理解。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既要向君王表明自己的忠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你能帮助卞和想想办法吗?

  七、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内容:预习课文,能够认读生字,勾画生词,读通课文,熟悉内容,复述故事。,

  第二课时内容:揣摩失去双脚后卞和的心理活动,重点学习第三次献璧,结合卞和献璧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体会卞和的忠诚。对卞和、文王、厉王、武王、能做出自己的评价。

  下面我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第一环节:激趣引入。

  同学们,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特别的礼物。看屏幕,这是一本书,名字叫《韩非子》。韩非子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读一读故事的名字叫——《和氏献璧》。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打开书,听老师读课文。用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课件)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走进卞和。

  走进卞和,揣摩他的心里,感悟卞和的坚贞。

  1、失去双脚的卞和会想些什么呢?用直线勾画出来。抽生有感情的读读这一段。(幻灯:第四段)你从哪些词体会到卞和痛苦的内心,圈出这段描写卞和动作、表情的词语。感悟卞和的痛苦。引导学生联想卞和第一次献璧的经过。卞和的耳畔仿佛又想起玉匠说的话。齐读玉匠的话。卞和一想起玉匠就火冒三丈,了解玉匠“鉴别”玉石的方法是“端详”。玉匠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使卞和急于争辩,忘了礼节,引导学生读卞和的解释。男女生对比读。理解卞和的个性:尊重事实,坚持真理,对君忠心。但却被厉王砍去左脚。后来武王即位,卞和第二次献璧,结果武王也认为卞和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脚。就这样,卞和失去了双脚。再齐读第四段,你猜猜卞和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他还会不会献璧?

  2、武王死后,文王登位。历经三代君王,卞和忠诚坚贞的品质变没变?默读5—7段,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把你的体会写出来。

  重点句:11)、“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你从这句哪些词语体会到卞和的忠诚坚贞?卞和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卞和此时想什么呢?写一些。用卞和自己的话来说,他如此悲痛的原因是——(幻灯: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从书上找出与这句话意思对应的语句。“宝玉,却被说成是普通的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这才是我悲痛的原因啊!”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四环节:评价人物,知识拓展。

  1、让你感动的人仅仅是卞和吗?可能学生会说还有文王。一起读读5—7段。文王的做法和前两代君王的做法截然不同。厉王、武王昏庸、残暴、武断。文王贤明,尊重事实。

  2、你们有什么问题想对文中的人物说?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来问问。

  3、卞和的坎坷经历让人感叹,这个故事的作者韩非子同样身世坎坷。(幻灯:韩非子简介)把这两个人联系起来,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小结:卞和三次献璧受尽挫折而丝毫不改变忠诚坚贞的品质,这种忠诚坚贞的品质难道不是最珍贵的宝石吗?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奇妙的石头”,忠诚坚贞的品质是做人的美德。愿同学们快乐成长。

  第五环节:作业布置。

  1、请以“感动”为题,写一写令你感动的坚贞之士。

  2、《我读,<卞和献璧>有感》

  3、演一演《卞和献璧》。

  板书:

  厉王砍左脚

  卞和献璧武王砍右脚

  文王命名和氏璧

爱上你的深度——听干国祥老师《和氏献璧》有感 篇3

  教材分析:

  本文讲了和氏璧名字的由来。楚国的卞和两次献璧,都被定为欺君之罪,被砍去了两只脚。在文王登位后,他的痛哭引起了文王的注意,并最终确认所献是块儿宝玉。

  教学要求: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和氏璧名字的由来。

  2.通过读这个故事,明白做人要忠贞为本,体会卞和的忠贞之心。

  3.掌握本课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生词。

  教学准备:

  有关和氏璧的故事和图片资料,相关知识网址。()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交流故事。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板书课题,齐读。你明白这个题目的意思嘛?(指名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小组内互相指读生字,全班检查,纠正字的发音。

  3.指名读课文,随即出示生字,正音。

  三、指导书写。

  就本文出现的比较容易错得字个别指导,大部分交由学生自学。

  “鉴”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记得又快又牢呢?

  在诱导字帖上将生字各写一个,教师巡视指导,之后有针对性的在全班进行指导。

  四、再读课文,复述故事。

  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五、分组讨论。

  你认为卞和为什么哭得那么悲伤?从哪儿知道的?

  讨论后全班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抓出文中相关的句子进行理解。

  出示原文与课文中重点句进行对照,感受古今文字的不同:

  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作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

  六、作业

  查找有关和氏璧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理解课文,交流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2.谁能给我们讲讲“和氏献璧”这个故事?

  二、深入理解课文。

  你认为卞和是一个怎样的人?(分组讨论,也可以辩论会的形式进行)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和氏璧的故事?

  (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三、多媒体教学。

  老师也为同学们查找了一些有关和氏璧的`网上资料,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好嘛?

爱上你的深度——听干国祥老师《和氏献璧》有感 篇4

  一、导入

  师:孩子们,上节课我叫大家查了忠贞之士的意思,谁来说说这个词的意思。

  生:忠诚坚贞的人、忠诚的人。。。

  师:这个忠贞之士指的是谁?

  生:卞和(师板书和氏)

  师:和氏做了一件什么事?

  生:给帝王献璧(板书献璧)

  师:这就是我们上节课学的课文:和氏献璧(生大齐读课题)。请孩子们回忆一下我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新课学习

  1、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的开头(PPT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2、师:就是这样一块普通的石头,它的内里却蕴藏着珍贵的美玉(PPT石头和美玉图),所以真是称得上是“奇异的石头啊”(板书)

  3、自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卞和带着喜悦的心情去献璧,他眼中的美玉在玉匠眼里是什么呢?在句子下面划线,读一读。

  4、“这只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玉匠是这样的肯定,所以他第二次说。。

  “这不过是块普通的石头”(你听到玉匠用怎样的语气在说)

  生:不耐烦、

  师:我仿佛看到了玉匠冷冷的眼神和嘴角。谁再来读读。

  生读

  师:你把读带到了表情上,我好像看到了玉匠不耐烦的神情。所以玉匠这样说(生再读)

  师:卞和心中的美玉在玉匠的眼里却是如此普通的石头,卞和是怎样说的呢?课文第二段找一找卞和的话,用波浪线划下来。

  抽生读

  齐读(卞和急切地解释说:

  师:刚才还欢天喜地的卞和此时心情怎样呢?

  生答:矛盾、心急如焚

  师:用文中的词语就是(急切)带着急切的心情读读。

  师:他是多么急啊,稀世珍宝却被说成了普通的石头,他能不急吗?

  抽生读

  师:他啊真是急晕了头了,就连经验丰富的玉匠也被他说成了无知,谁能再来帮他辩解一下。

  师:孩子们看,这里用了两个感叹号,这是多么急切的语气多么强烈的情感,谁能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卞和你快辩解啊,你看你就要被身强力壮的士兵拖走了,我们再来帮他辩解一下。

  师:他在叹是非的不分,黑白的颠倒。他在叹皇帝的昏庸,玉匠的无知。再读

  3、学习第三次

  师:卞和不仅心里苦,而且身体也苦。第一次砍去左脚,第二次砍去右脚,我们却再也听不到他解释的声音。此时的他(ppt第四自然段:捧着那块石头泪流满面)

  师:(悲壮音乐)孩子们,此时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卞和呢?你看他的双腿还流着血呢,他的脸上还挂着泪呢。。。。。。我们一起走进文字去看看卞和吧(出示句子,伴乐读)

  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卞和?

  生:非常悲伤、难过、满脸是血…..

  师:他哭了三天三夜。三天三夜,持续72小时的悲伤,长达4372分钟的痛苦,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还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卞和?

  生:伤心。从双眼泪尽看出。

  师: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卞和的悲伤?

  生:血都流了出来。

  师:是啊,他在哭,哭得泪尽,哭得血流。谁再来读。

  生读

  师:是啊,听吧,他哭得泣不成声,他哭得撕心裂肺。他的哭声在山谷里回荡。再来读一读。

  师:卞和,你哭得这么伤心,是为什么啊?(PPT出示“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师范读一次,生跟读,注意停顿。孩子们,从书中找到这句话相应的意思,划横线。

  (宝玉,却被人说成。。。。)

  师:卞和前两次献璧失去了左右脚,作为他的家人,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师:当卞和冒着必死的决心献璧时,得到一个怎样的结局呢?

  生齐读。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美丽的宝玉吧。(ppt美玉图)温润、透明、声音清脆是它的特点。我们中国是世界上开采和使用玉最早、最广泛的国家。其中包括著名的四大名玉:新疆产出的“和田玉”、辽宁岫岩县产出的'“岫玉”、河南南阳产出的“独山玉”、湖北郧县等地产出的“绿松石”。(ppt配乐介绍各种美玉)。玉代表着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有谦谦君子,温良如玉。文中忠贞的卞和也可以用忠贞如玉来形容他的品质。

  师:当这块价值连城的宝玉呈现在人们面前时,这时在场的人会怎么说?大臣会怎么说?玉匠会怎么说?写一写。

  指生汇报。

  师:有没有赞美这块玉的?

  出示玉匠前两次的句子

  “这只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

  “这不过是块普通的石头。”

  这……!

  玉代表着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有谦谦君子,温良如玉。文中忠贞的卞和也可以用忠贞如玉一词来形容他的品质。

  三、结束课文

  带着敬佩之情再读课题。

  四、课后拓展

  找一找有关玉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奇妙的石头 和氏献璧

  一献 石头

  卞和{二献 石头 }忠贞之士

  三献 美玉 忠贞如玉

  课后反思:

  《和氏献璧》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流传很久的故事。卞和把一块含有珍贵玉石的石头献给国君,历经三代卞和失去双脚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体会卞和的急切和悲痛的心理,从玉匠的话进行对比阅读,在配乐中加深学生的情感。从而体会卞和忠贞的品质。

爱上你的深度——听干国祥老师《和氏献璧》有感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本课词语。

  2、理解课文所讲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认本课的词语。

  2、初读课文,联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玉的珍贵和卞和忠诚之心。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和氏献璧》。理解“献”、“璧”。

  引导学生看题质疑。

  二、1、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自己先解决。

  2、检测字词。

  3、同学们字词掌握的不错,那通过读课文,你们读懂了什么?

  4、学生回答,了解课文大意。

  再读课文,说说:

  和氏献了几次璧玉,第三次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画出描写和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卞和的忠诚。

  讨论:卞和为什么把宝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泪流尽?

  引导学生读读上下文,从而理解“捧”在这里的含义及如此悲伤的原因,最后体会卞和说的话,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不识真诚、忠心的人,才是最痛心的事。

  谈一谈感受,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三、作业:把和氏献璧的故事请给家长听,和家长交流交流你的感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掌握本课的词语。

  2、细读课文,了解《完璧归赵》的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玉的珍贵卞和的忠实之心。

  3、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氏献璧》。

  全班一起课文。

  二、学生小组讨论:和氏为什么哭的那么伤心呢?

  讨论之后,学生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而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石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作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

  三、拓展。

  学生交流资料,《和氏献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结合语文天地,读一读,背一背。

爱上你的深度——听干国祥老师《和氏献璧》有感 篇6

  原文

  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在楚山得到了一块石头。凭经验,他断定石头里面有美玉,便去献给楚厉王。

  厉王见这块石头很平常,就命令玉匠去鉴别。玉匠仔细端详了一番,说:“这只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卞和急切地解释说:“这块石头虽然外表一般,但它的内里却藏着稀世珍宝!玉匠无知,您不能听信!”厉王见卞和顶撞,大怒,下令砍去了他的左脚。

  待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卞和又把那块石头献给武王。武王还是让玉匠鉴别,玉匠不屑地说:“这不过是块普通的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去他的右脚。

  失去了双脚的卞和,捧着那块石头泪流满面。他想:这无价之宝难道真的要永远被埋没吗?

  武王死后,文王登位。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双眼泪尽,血都流了出来。

  文王听到这件事后,派人前去查询。那人问卞和:“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唯独你哭得这么悲伤呢?”卞和回答:“宝玉,却被说成是普通的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这才是我悲痛的原因啊!”

  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整治那块石头。经过仔细打磨,玉匠把一块温润澄净的美玉呈献上来,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于是,文王下令将这块价值连城的美玉命名为“和氏璧”。

  教案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第三次献璧的内容,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的含义,懂得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说说和氏璧的故事。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呀!”这句话的含义。

  2、从课文中受到启发,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教具准备

  课件,有关和氏璧的资料和故事。

  教学过程

  一、看课件,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石头的故事。[(出示:课件)你觉得这块石头跟普通的石头一样吗?为什么?(生:不一样)师:对,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一块含有珍贵玉石的石头。我们叫它“璞”。这块石头里蕴含着一个凄美的故事。你们想学习吗?

  二、学习第一部分: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读第一、二自然段,等一下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生自由读书)

  师:谁能告诉我,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卞和第一次向厉王献璧,结果被砍去了左脚;第二次向武王献璧,结果又被砍去了右脚。

  师过渡:同学们,卞和两次献璧,一次给厉王砍去了左脚,一次给武王砍去右脚,假如你是卞和,你还会去第三次献璧吗?卞和又是怎样做的呢?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师:请你用“-”在文中画出来。提问并幻灯出示句子。(出示第三自然段)

  2、认真品味句子

  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请用“△”标出表示卞和动作的词语。

  师:谁找到?你来。

  生答:“捧”

  师:真棒。

  出示句子:

  1、卞和捧着那块石头,

  2、卞和拿着那块石头,

  师:现在老师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你听听哪一句读得更好。(第一句)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这两个句子,看哪一句好。

  师:好在哪里?请大家做做“捧”的动作。从这个动作中,你想到了卞和对这一块石头的态度是怎样的?(生:他认为它是一块宝石,十分珍惜,把它奉为至宝)

爱上你的深度——听干国祥老师《和氏献璧》有感 篇7

  《和氏献璧》是北师大版第六册的一篇主体课文全文以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为主,语言较浅显易懂,又简练,人物的心情和满腔热忱尽在其中。据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自读自悟,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和机会,在诵读中体会人物的心情,感悟人物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学生能入情入境地去理解和领悟语言。

  一、导入新课

  师:(板书:璧)  同学们,请说一说你们对这个字的理解。

  生:我认为"璧"这个字与玉有关,因为这个字下面有个"玉"。

  生:我认为"璧"是宝石的意思。

  师:同学们能够利用形旁来正确地分析这个字的字义这很好。有一个人他得了一块含有璧的石头,然而他却为了这块含有美玉的石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于是就流传下来这样一个感人的传说,想了解这个传说吗?

  二、师生互动学习主体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主读课文。

  (学生自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后,同桌交流集体读)

  师:同学们刚才已经读了几遍课文了,你们在初读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呢?

  生:我读懂了“鉴别”一词的意思,鉴别就是鉴定的意思。课文里是指玉匠看石头是不是宝石?

  生:我读懂了“故意欺骗”一词的意思,课文里是厉王武王认为卞和拿块假石头骗他们。

  生:我读懂了一句话。(学生读: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从这句话我看出卞和很悲伤,我也很难过。

  师;你为什么很难过呢?

  生:因为卞和并没有撒谎,却失去了双脚。

  师:其它同学也读一读这句话,你们还有什么体会呢?

  (全体同学划下这句话并读)

  生:卞和太可怜了。

  生:卞和真是个坚持不懈的人,第一次献璧,被砍去了左脚,第二次他又去献璧,又被砍去了右脚。

  生:我认为这一句话应该用很悲伤的语气来读。

  师:那你能不能试着读一读?

  (学生读一读)

  生:我新学习到一个词,“查询”,但是我对这个词不够理解。

  生:我来帮助你,我认为"查询"就是问的意思。

  师:同学们已经弄清楚这么些问题,那么我们就更深入地学习,弄懂更多的问题。

  三、重点读文,深入学习。

  师:请同学默读课文,想一想自己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学生默读课文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分享读书的收获与快乐。

  生:我知道了武王与厉王很凶残。

  生:我读懂了文王与武王、厉王不同。

  生:我读懂了卞和为了献璧受了很多罪。

  生:我知道卞和献了三次璧。

  师:那我们就来学习第一次献璧。(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卞和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献璧的?)

  (学生朗读后回答)

  生:高兴,非常有勇气。

  生:信心十足。

  师:结果怎样?

  生:厉王大怒,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师:厉王是怎样发怒,能读出来吗?

  生:十分有感情地读。

  生:我能理解玉匠说话的意思就是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师:你真会读书,再把这一段读一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学生有声有色的读)

  师:如果你此时就是卞和,你的心情又会怎样?

  生:伤心,难受,失望……

  师:您为什么会伤心?

  生:我好心好意地去献璧,却被砍去左脚。

  生:唉!明明是一块宝石,却无人能识别它。

  师:此刻,你有什么愿望?

  生:我一定要让国王知道这是一块宝玉,而不是一块石头。

  师:那我们来看第二次献璧,结果又如何?

  (学生读课文3自然段)

  生:卞和又被砍去了右脚。

  师:那么,这时你的心情会怎样?

  生:绝望、痛苦……

  师:把这种心情带到课文中去读出来。

  (学生绘声绘色地读)

  师:此时,卞和是怎样的心情?

  生:十分痛苦。

  师:为什么痛苦?

  生:我一片忠心,却被认为是骗子,我痛苦。

  生:宝石却被被认为是石头,我痛苦。

  师:课文哪句话能看出卞和十分痛苦?

  生:“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学生读)

  师:难道真的就没有识宝之人吗?

  生:有,文王。

  师:请自己读4、5自然段,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讨论交流)

  生:我有一句话读不明白。(学生读: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当石头,把坚贞之士当骗子。)

  师:那么大家多来读一读这段话,看谁从这句话中能读懂什么?(学生把这句话划下来读)

  生:我读懂了卞和并不是为自己悲伤。

  生:我读懂了卞和说这句话时语气肯定很气愤。

  (随机让学生读一读)

  师:这里"有人"指谁呢?”“坚贞之士”又指谁呢?

  生:有人可能指武王、厉王。

  生:还指玉匠。

  生:坚贞之士就是卞和,卞和很坚强。

  师:通过卞和的这句话,你认为卞和是怎样的人呢?

  生:坚持不懈的人!

  生:坚强人!

  生:爱国的人!

  生:忠诚的人。

  四、升华主题。

  师:今天,同学们对卞和的认识很有深度,那么你感觉卞和给你留下什么启示呢?

  (学生纷纷发言。)

  生: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

  生:无论做什么事,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生:相信,真理永远不会被埋藏。

  反思:                                                                                                                                                                                                                                                                                    

  一、在阅读时留给学生畅想的天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而《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的是阅读者的个性化活动。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的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可以肯定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生活,一种自由的生活、精神生活、智慧的生活。教师将阅读空间、思考空间、答案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尽情畅想,才会有所感悟。因此,我在学生读课文之后让谈收获这不仅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而且注重了学生的自学自悟,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在质疑解惑中留给学生畅想的天空

  “怀疑是最宝贵的真理”。没有怀疑我们的生活就会少了许多色彩,没有怀疑,牛顿就不会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有“疑”的地方,就有希望的土壤,只要努力耕耘,就会有收获。爱因斯坦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的追究问题罢了。”今天,“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理念便强有力的占据了语文课堂,应该看到,学生读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由“见疑”到“释疑”的过程,每一次从学生“见疑”到“释疑”的转化,都会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没有了教师“一言堂”学生便敢畅所欲言了;没有了老师的满堂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束缚,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因此我在深入学文时主要安排了交流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可以在交流时取长补短,也是在进行着“见疑”“释疑”,这样的课堂,老师得到解放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效率也提高了。

爱上你的深度——听干国祥老师《和氏献璧》有感 篇8

  《和氏献璧》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奇妙的石头”主题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在教学中,要注意从课本内容到生活实际,从课内知识到课外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和氏献璧》这篇主体课文是一贯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故事。

  我所教学的是《和氏献璧》这篇课文的第1课时。它的教学目标是:

  学习《和氏献璧》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宝石——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结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

  在教学前,与学生一起收集关于“和氏璧”的资料,初感知。

  《和氏献璧》在教学时,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理解“献”、“璧”的意思,导入新课,并质疑。

  然后,在新课的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使学生能在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气氛中学习,我设计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指名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说说:和氏献了几次璧玉?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步,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卞和第一次、第二次献璧。学生自愿起立朗读,知道卞和前两次献璧的结果。

  2、学习卞和第三次献璧。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卞和第三次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画出描写和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思考讨论:卞和为什么把宝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泪流尽?这时,并引导学生读上下文,从而理解“捧”在这里的含义及如此悲伤的原因,再读卞和说的话,谈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是真诚、忠心的人,才是最痛心的事,最后把领悟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3、让学生审题:“和氏献璧”他献出的是什么?进一步理解课题的含义。

  最后,拓展延伸学习,让学生将自己收集的关于“和氏璧”的资料,互相交流。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既说明玉的珍贵,又衬托出卞和的忠诚之心。

  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和氏献璧》这篇课文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各环节的衔接不够自然。

  反思

  “和氏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

  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后,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因为这是学生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弄明白了这个问题,就能领悟文章的主旨,也就了解了和氏献璧的原因。

  问题一提出,学生有的作沉思状,有的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还有的在轻声的议论着,我微笑着望着孩子们,期待着他们能找出我所要的答案:那就是;汴和是一个忠贞爱国之士,他的品格比无价之宝“和氏璧”还要宝贵,值得我们学习。

  然而,学生讨论的结果却让我感到意外。

  一学生说:“连汴和都知道是一块含有宝玉的石头,为什么玉匠却看不出来?”

  一学生说:“我觉得这个汴和很笨,他为什么不自己去找一个玉匠把这块石头雕琢以后才去献给厉王呢?”

  一学生说:“如果文王请的玉匠也不识货,那么汴和不是要把头也失去了?”

  一学生说:“如果他真是忠诚于他的祖国,他可以自己把这块宝玉换成钱财去救助那些老百姓。这样做也是爱国的表现”

  “为什么厉王把汴和的脚都砍去了,那么残忍,他还是要献璧呢?”

  “厉王和武王那么凶残,值得汴和去为他献出真诚和忠心吗?”……

  最后,学生们得出结论,像汴和这样献出忠诚的方法,是一种愚忠。

  学生讨论的结果完全和教学参考书中编者的意图背道而驰了。我们应如何正确引导呢?课后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其实,我觉得学生们能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了他们对课文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而且学生不唯书,不唯权,只唯实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一切的创造发明正是从怀疑开始,我们的课改不正也是倡导大胆质疑,张扬个性吗?向权威挑战——我们新时代的教育就是需要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学习精神。同时,我也在想,编者把《和氏献璧》这篇课文安排在“奇妙的石头”这个单元里,而且还要从这篇课文中向学生进行一种“做人要真诚、忠心”的思想教育,也太过于牵强了。社会文明已经进入到了二十一世纪,我们都提倡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厉王和武王那么轻易就把汴和的脚砍掉,汴和却还要对他们忠心耿耿,这种愚忠根本不值得提倡。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并非一成不变。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应大胆突破教材预设的思想局限,甚至大胆地推翻历史上沿续几千年的说法。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海阔天空,我们的思想才能不断地跃上一个新的境界,我们也才能培养出有独创精神的一代新人。

  在教学《和氏献璧》这篇课文时,我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学建议,先在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有关何氏璧的故事,如为学生讲《完璧归赵》的故事,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接着,我从课题入手,先理解“献、璧”的意思,再引导学生质疑,激起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和氏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是学生理解讨论的重点,弄明白了这个问题,也就了解了和氏献璧的原因。学生讨论得很热烈,但在汇报讨论结果时却让我感到意外:一学生说:“连汴和都知道是一块含有宝玉的石头,为什么玉匠却看不出来?”一学生说:“我觉得这个汴和很笨,他为什么不自己去找一个玉匠把这块石头雕琢以后才去献给厉王呢?”一学生说:“如果文王请的玉匠也不识货,那么汴和不是要把头也失去了?”一学生说:“如果他真是忠诚于他的祖国,他可以自己把这块宝玉换成钱财去救助那些老百姓。这样做也是爱国的表现”“为什么厉王把汴和的脚都砍去了,那么残忍,他还是要献璧呢?”……最后,我们得出结论,像汴和这样献出忠诚的方法,是一种愚忠。要表达自己的真诚和忠心,是有很多种途径和方法的,不一定要付出那么惨重的代价。还有,厉王和武王那么凶残,值得汴和去为他献出真诚和忠心吗?讨论的结果完全和教学参考书中编者的意图背道而驰了。

  课后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其实,我觉得学生们能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了他们对课文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而且学生不唯书,不唯权,只唯实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我们新时代的教育就是需要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学习精神。同时,我也在想,编者把《和氏献璧》这篇课文安排在“奇妙的石头”这个单元里,而且还要从这篇课文中向学生进行一种“做人要真诚、忠心”的思想教育,也太过于牵强了。社会文明已经进入到了二十一世纪,我们都提倡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厉王和武王那么轻易就把汴和的脚砍掉,汴和却还要对他们忠心耿耿,这种愚忠根本不值得提倡,因此,我们认为教材这样安排这篇课文不太妥当。

  《和氏献璧》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奇妙的石头"主题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在教学中,要注意从课本内容到生活实际,从课内知识到课外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和氏献璧》这篇主体课文是一贯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故事。

  我所教学的是《和氏献璧》这篇课文的第1课时。它的教学目标是:

  学习《和氏献璧》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宝石--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结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在教学前,与学生一起收集关于"和氏璧"的资料,初感知。

  《和氏献璧》在教学时,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理解"献"、"璧"的意思,导入新课,并质疑。

  然后,在新课的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使学生能在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气氛中学习,我设计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1、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指名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说说:和氏献了几次璧玉?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步,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卞和第一次、第二次献璧。学生自愿起立朗读,知道卞和前两次献璧的结果。

  2、学习卞和第三次献璧。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卞和第三次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画出描写和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

  思考讨论:卞和为什么把宝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泪流尽?这时,并引导学生读上下文,从而理解"捧"在这里的含义及如此悲伤的原因,再读卞和说的话,谈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是真诚、忠心的人,才是最痛心的事,最后把领悟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3、让学生审题:"和氏献璧"他献出的是什么?进一步理解课题的含义。

  最后,拓展延伸学习,让学生将自己收集的关于"和氏璧"的资料,互相交流。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既说明玉的珍贵,又衬托出卞和的忠诚之心。并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爱上你的深度——听干国祥老师《和氏献璧》有感 篇9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故事。楚国时期,一个叫卞和的人,得到一块含有珍贵玉石的石头,便去献给厉王,玉匠鉴别后,说是假的,厉王遂下令砍去他的左脚。厉王死后,他又把那块石头献给武王,武王也认为它是故意欺骗,下令砍去他的右脚。文王登位后,卞和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问清原因后,仔细研究,确认那是块宝玉,随即命名“和氏璧”。

  本课所在的第六单元,以“奇妙的石头”为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讲述了石头的知识和故事,表现了不同石头的奇妙所在。这篇课文作为本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承上启下,旨在使学生能够通过一块石头,结合重点词句,体会到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课文中所讲的故事虽然离学生的实际比较远,但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感人,其中“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使我悲伤的原因呀”是全文的中心,告诉我们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三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虽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但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强烈,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文中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但是本文所讲述的故事的发生时间离现在很远,故事的历史背景学生不太熟悉,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因此,课前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对于学生学习好本课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10个要求写的生字,借助音节读准字音,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识记,理解词语意思,能灵活运用。

  2、能力目标:

  ①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呀”这句话的含义。能够从课文中明白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从课文中受到启发明白做人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

  ①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呀”这句话的含义。

  ②从课文中受到启发,明白做人的道理。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并整理有关和氏璧的故事及资料。

  六、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关于阅读教学,标准中进一步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一)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选读书方法。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做的才学得会。”本篇课文是具体事例的记叙,具有情景性和情节性,在理解方面没有太大难度,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自定读书方法。让学生在编、说、读、演、议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有个性才会有创新。课文的第三部分,有含义较深的句子,学生读时,肯定会有所感,有所悟,同时也会有疑问。因此,教学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自读自悟,自己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找出文中自己感触较深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同学讨论,从中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三)立足课内,放眼课外。“语文教育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积累”是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倘若仅仅是让学生读好、读透教科书上的内容,“积累”的量毕竟是有限的。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智力背景,积方法、打基础、激兴趣,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任务之一。通过实践作业的布置,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抛砖引玉。

  总之,本课教学的设计根据教材的特点,不过多使用电教及其他辅助手段,教学程序也比较简洁,重在让学生自读,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

  七、时间安排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如果你得到一件很名贵的宝物,你会怎么做?

  2、在楚国时期,有个叫卞和的人得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你知道他是如何做的吗?

  (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课文中的人物所面临的问题,既可以调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拉近了学生与书中主人公的距离,使学生容易与课文产生共鸣。)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字词,用“找朋友”的游戏检查识字情况。

  3、进行“生字闯关”游戏,对字词进行随机指导。

  (通过这两个游戏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巩固了生字的字形,灵活运用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和氏璧的资料。

  拿出笔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卞和一共献了几次璧?结果分别是怎样的?在书中划出相关的语句。

  2、学生交流读书结果。

  出示表格,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表格补充完整:

  (通过再读课文,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从课文中提炼出的语言,对于有的学生来说未必会形成清晰的脉络,如果用表格形式加以提示就清楚多了,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3、你对和氏哪次献璧的印象最深?

  (四)重点读文,深入学习

  根据学生谈到的印象深刻的地方进行学习。

  (学生谈到哪次献璧印象深刻,就先学习哪一次献璧,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起到引导作用。)

  1.学习第一次献璧。

  (1)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卞和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去献璧的?

  (2)你能不能想象一下第一次献璧的场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面对卞和被砍去左脚的结果,你有什么感受?

  (4)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第二次献璧。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如果你是卞和,面对这样的结局,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2)如果你现在是武王身边的一位大臣,你想对武王说些什么?

  (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在场的一名大臣,可以帮助学生走进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并畅所欲言的发表出自己的看法,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情感氛围)

  3.学习第三次献璧。

  (1)分角色朗读3—5自然段。

  (2)小组讨论:和氏为什么哭得那么悲伤?

  (3)全班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发言进行总结。

  (4)出示学习方法:

  ①练习分角色朗读或把文中的情景用课本剧的方式进行表演。

  ②文章中什么使你感受最深,抓住重点的词句,把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出来。

  ③辩论:有了前两次的经历,卞和第三次该不该去献璧?

  (5)学生自由分组,选择一种学法各自进行学习,老师巡视点拨。

  (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并根据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在编、说、读、演、议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体会到不识真诚、忠心的人,才是令人最心痛的。)

  (6)全班展示小组学习结果。(7)教师点评,学生互评。

  (五)美读课文,品味含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宝石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的含义。

  (理解课文后再美读课文,更能体会出文章的内涵,读出主人公的情绪变化,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升华。)

  九、作业设置

  1、同学间互相推荐有关和氏璧的故事读一读。

  2、将学习了这篇文章的你的感想写到练笔本上,写完后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通过实践作业的布置,巩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并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抛砖引玉,使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十、板书设计:

  十一、案例点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变“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者”,为激励、组织学生主动的去“学道、悟道”,和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的特殊“学者”。这是学生得以自主学习的前提。本节课教师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较好地体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1、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自己谈谈对卞和哪一次献璧印象最深,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下面的教学,以学定教。

  2、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比如:学了第一次献璧后你有什么感受?学了第二次献璧后,你想对武王说些什么等等。这都需要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想象当时的情景,进一步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更进一步地理解课文内容。

  3、第三次献璧是学习的重点,教师出示学习方法,学生自由结合,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自定读书方法,如小组编演短剧,练习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抓住重点词句谈感受、辩论等等方法自读自学。学生在编、说、读、演、议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这些方法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到了自己的真诚、忠心不被人了解时的那种痛心。当然,学习方法的出示还可以和学生共同提出。

  (点评:青岛市市北区教研电教室   颜秉君)

爱上你的深度——听干国祥老师《和氏献璧》有感 篇10

  让心灵在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徜徉——《和氏献璧》教学实录

  《和氏献璧》是一则历史故事,故事情节简单明了。但是作为一篇从浓重的历史背景中走来的一篇文章,在学习时,如果单从文字训练的角度去设计,就无法借助此文本去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民族情结,就无法打通学生与民族文化的千丝万缕的血肉联系。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期待通过资料的阅读与整理,能从一个比较独特的角度去审视文本,去个性化的解读文本。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课堂既有因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带来的温度,又有深刻把握文本和适当拓宽学习领域而带来的广度与深度。努力让这节课能将语言文字的训练与丰满学生的情怀有机的结合,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设计思路:

  1.以在古代社会中占据重要位置的“玉”引入新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在阅读、教师的讲述中感受具有传奇色彩的中国“玉文化”。

  2.读文质疑,了解学生的认知缺口,确定教学的重点。

  3.略讲一二自然段,每一段以一个核心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学习活动力求趣味性与知识性的和谐统一,对学生既能进行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又能借助对玉匠和武王性格特点、工作作风的挖掘,为后文引领学生深入体会卞和惊天地泣鬼神的“哭”做好情感铺垫,也为学生尝试着把人物的命运放入所处的时代进行理解、分析打下基础。

  4.充分挖掘卞和的“哭”的内涵,还原作为“坚贞之士”的卞和较为丰满的形象。借助反复地有感情朗读,体会卞和的心碎、期望、无奈能揉杂在一起的矛盾而复杂的情绪。

  5.以他到底哭什么引出“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学生反复读,借助语感的作用,尝试着从表面上理解意思,并引导他们到文中去寻找与它意思的句子,使得“古文”能以一种比较自然的状态走进学生的眼睛。同时也借助这一开放度很大问题,引导学生对卞和“献的是什么”多元解读,鼓励学生结合问题,谈出自己对事件或问题的独特看法,反对贴标签与说空话。(努力使贡献的是什么,不再是一句口号,一个标准的答案。)

  6.以和氏璧的珍贵凸现卞和的贡献。

  7.以国王的“谥号”为引子,,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去书中寻找洒落在字里行间的证据,来探究“厉王”“武王”“文王”不同的统治风格。最后在回归文本,把卞和的命运投放到历史中,感受小人物的卑微与伟大。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由学生熟识的字引入教学

  教学实录:

  触摸玉的神韵

  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识字量很大,我很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师板书“王”字

  生:王!

  师:这个字对你们来说真是——(教师做“易如反掌”的动作)

  生:易如反掌。

  师板书珍、珠等字。

  学生很快就读出来。

  师板书“琳”字,问:知道“琳”指的是什么吗?

  生茫然地摇摇头。

  师:“琳”在古代是一种美玉。张老师这里还有一个你们没有学过的字,板书“玥”字。

  大多数学生摇头表示不认识。

  师:我可以告诉你们,这个字是一个形声字。

  生:玥!

  师:我们的祖先在造字时,表现出接触的创造力,他们发明了象形字、会意字,还有这种形声字。因为我们掌握了一些造字的规律,所以在读书时,遇到我们不认识的字或不懂得词语,就可以猜出它的读音和意思。为了更准确,我们借助字典来验证一下。查查字典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生:就是读“yuè”,意思是传说中的一种神珠。

  师:看看黑板上老师刚刚写下的字,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生:这几个字都是“王”字旁。

  生:这几个字还都是形声字。

  师:“王”也是吗?

  生:不是,是基本字。

  师:你们知道吗?这个 “王”在商朝出土的甲骨文中,与一个字写法相同,你知道是哪个字吗?

  生:不知道。

  师板书“玉”字并提问:到底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读了这段资料,你也许能明白点什么?

  大屏幕出示:春秋战国以前,先民认为玉是上天留在人间的神灵,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到了春秋末期,玉大量流行起来,它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变成了美德、才能、情操、信义、忠诚的标志。

  学生读。读完后遂介绍:在甲骨文中,从“玉”字旁的汉字就有500多个。这充分体现当时玉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国古代,祭祀祖先的时候,使用的是玉器,男人们佩戴着玉,女人们颈上、发辫上垂挂着玲珑剔透的美玉。很多的大贵族死后,还要穿上金缕玉衣,以显示无边的权利和高贵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玉有关文章和氏献璧,让我们缤纷的历史,去感受古人的情怀。

爱上你的深度——听干国祥老师《和氏献璧》有感 篇11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重点体会“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2 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3、理解“鉴赏”“坚贞”“价值连城”等词语。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发生在我国楚国时期的一个历史故事,这个故事从古至今,家喻户晓;故事主角汴和,更是被广为传诵。

  板书课题:和氏献璧

  提问:通过课前预习,你能说说对课题的理解吗?(重点引导学生说说“献”“璧”的意思)

  交流自己在课前搜集的关于和氏璧的故事。

  问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让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

  2、四人学习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教师检查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学生分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5、检查指导朗读。要求流利、正确。

  三、整体感知。

  提问:和氏献了几次碧玉,献给谁,结果怎么样?

  出示表格:(内容为哪一次、献给谁?结果怎样?)

  学生读课文后,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的填写。

  全班交流。

  四、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第一、二次献璧

  请学生读读相关的段落,说说自己在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说说自己认为厉王和武王是怎样的人。

  2、第三次献璧

  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第三次献璧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在书上画出描写和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读一读,并思考讨论:卞和为什么把宝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泪流尽?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让学生充分交流,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识真诚、忠心的人,才是最痛心的事”。

  3、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和氏的悲剧呢?从文中找出证据。

  如果你是国王,你会怎们办?如果你是玉匠,你又会怎样做?如果你是和氏呢?

  4、和氏献璧的故事为什么能流传至今?

  5、回到课题,进一步理解课题的含义:“和氏献璧”他献出的终究是什么?6、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五、课后延伸。

  1、继续搜集、交流自己了解的和氏璧的故事。

  2、了解故事《完璧归赵》。

  板书设计:

  和氏献璧

  第一次 失去 左脚

  第二次 失去 右脚

  第三次 将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宝玉——石头 忠贞之士——骗子

爱上你的深度——听干国祥老师《和氏献璧》有感 篇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卞和是怎样献璧的。

  2.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卞和坚贞不屈的精神。

  3.联系全文理解“宝玉,却被说成是普通的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这才是我悲痛的原因啊”关键句,从而认识到卞和坚贞不屈的情操就像和氏璧一样,纯洁美好,令人赞叹。

  教学重点:在朗读课文中提取关键词句,理解卞和是怎样献璧的。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卞和坚贞不屈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环节: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听写词语:稀世珍宝、无价之宝、温润澄净、价值连城。

  3.轻声读课文,复习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顾并巩固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引入第二课时的深入学习。

  二、细读课文,提取信息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卞和是怎样献璧的”(提取信息)、“卞和为什么坚持献璧”(综合解释)、“卞和献璧给你的启示”(深入学习文本后的个性化阅读感受)三个主问题构成“问题连续体”,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

  (一)卞和是怎样献璧的?(教学重点)

  1.根据学习提示(默读,批注)自主学习。

  2.根据学习提示(读句子→抓词语→谈感受→体会读)同桌交流。

  3.根据学习提示全班交流(倾听→补批)。

  4.师小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自学、交流为主,教师引导学生按三次献璧的过程汇报,相机指导朗读、点拨学生加深理解,解决课后第一题。

  (二)卞和为什么坚持献璧?(教学难点)

  1.学生读文、思考后,抓重点词句谈献璧原因。

  2.联系全文,抓关键句,理解“和氏璧”命名的原因。

  3.师借助历史文化背景小结。

  【设计意图】前测时,不少学生质疑卞和的“坚持”。本环节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依据、谈体会,重点理解“宝玉,却被说成是普通的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这才是我悲痛的原因啊”这一关键句,以“卞和的坚贞体现在哪里”引导学生再次回读课文,加深理解。教师小结时,引入中国源远流长的玉文化背景,提升学生的认识。

  (三)和氏献璧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1.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如何让今天的学生理解2700年前古人卞和的价值追求,是我们最困惑的问题。对此,我们尝试的解决策略是:尊重文本,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依据,理解卞和的所作所为;尊重卞和,适当地补充历史文化背景,引导学生尊重古人卞和的价值追求;尊重学生,在尊重文本、尊重卞和的前提下,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认识。在学生交流启示的过程中,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三、学文后质疑

  1.学生提出深入学文后无法解决的问题。

  2.师归纳小结。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x年版)》在第二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对比x年版的课标,不难发现,“质疑”被“置后”了。深入学文之后给学生留下质疑的空间,是本环节的意图所在。

  这一环节的安排与这篇课文本身也有关系。通过前测,我们了解到学生对卞和献璧最大的质疑就是卞和为什么不自己剖开玉再去献。检索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此问题,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认识。由此,我们深刻感受到孩子是值得敬畏的,他们提出的问题常常是一针见血的。扪心自问,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是否有耐心去倾听孩子的质疑,认真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解决质疑呢?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说,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博士花了整整24年的时间来破解中华民族“灵魂之石”和氏璧千古之谜,于x年正式提出“和氏璧是钻石”的研究结论。而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而言,张晓风在戏剧《和氏璧》(1974)中给出的解释是卞和担心私自开玉会使玉石留下瑕疵。或者,我们也可以说,在卞和生活的年代,玉是“宗庙神器”,他是不可以私自开玉的……凡此种种,并无定论。这些,我们可以直接“讲”给学生听。但是,我们只能这样做吗?如果我们让学生自己循着质疑去查阅资料探索呢?由此,我们三年级组打算从学生的“后质疑”出发,探索一节语文综合活动课。从这个角度而言,本环节又在于勾连第二课时与第三课时。

  四、作业

  1.查找相关资料,尝试解决后质疑中的问题。

  2.将卞和献璧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设计意图】作业1为第三课时做准备。作业2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讲故事,着眼于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板书(略)

爱上你的深度——听干国祥老师《和氏献璧》有感 篇13

  【教材分析】:

  《和氏献璧》这篇课文说的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故事,文章内容比较容易理解。课文写了卞和三次献璧的过程,意在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宝石——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读本课11个生字,规范书写10个生字。

  2、有条理,清楚地复述和氏献璧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师板书课题: 和氏献璧。2、教师介绍和氏璧的价值。

  3、出示教学目标

  二、引导自学:

  1、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准、读通课文。

  2、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生1:我想知道卞和为什么献璧?

  生2:我想知道卞和怎样献璧?

  生3:我想知道卞和献璧的结果怎样?)

  3、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交流释疑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自读课文。

  (1)卞和把这块宝玉先后献给了谁?(2)练习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再读课文,完成表格:

  卞和献璧

  献给谁

  玉匠判断

  结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小组交流,完成表格。4、集体反馈表格内容。

  四、当堂检测

  1、组词。

  匠  (      )    报(      )    查  (      )    价(      )

  贞  (      )    鉴(      )

  2、收集有关和氏璧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体会课文的含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鉴别、急切、无价之宝、坚贞、价值连城”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结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使学生懂得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示标

  1、复习卞和三次献璧的经过。

  2、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读课文,交流释疑

  1、和氏三次献壁结果怎么样?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欺君之罪砍去左脚     故意欺骗砍去右脚

  命名“和氏壁”

  2、指名接读3——5段,思考:第三次献璧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生:这次卞和没有直接去找文王献玉,而是在楚山脚下痛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出示句子,指名再次朗读.

  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理解“捧”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将“捧”换成“抱”可以吗,为什么?、

  出示句子进行比较,师生对读。

  玉匠看了看,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玉匠又说:“这不过是块石头。”

  玉匠仔细研究了石头纹理,确认那是块璞。经过仔细打磨,果然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随即命名为“和氏璧”。

  (体验玉匠对待璧的态度,与卞和的态度对比,进一步感受卞和的坚贞。)

  3、出示卞和说的话:“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说说你怎样理解这段话。指名汇报。出示书后文言文练习,请同学猜读理解(老师提示这段正是卞和说的话),对照课文理解后文,教师提示,题指命名,诳:骗子。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3——5段。(5)讨论:“和氏献璧”献出的是什么?指名回答。(6)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4、复述故事,试着用上书中的一些词语。

  三|、扩展延伸

  1、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2、我来评价:卞和是————————————的人。

  四|、课堂检测:

  1、对照课文,说说下来古文的意思。

  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2、卞和为什么哭得那么悲伤?

  【板书设计】            和氏献璧

  第一次      砍掉左脚

  卞和    第二次      砍掉右脚       终得如愿

  第三次      哭干眼泪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爱上你的深度——听干国祥老师《和氏献璧》有感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