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6、7的认识》教案

《6、7的认识》教案

酒醒梦一场 点赞 分享
《6、7的认识》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6、7的认识》教案(通用20篇)

《6、7的认识》教案 篇1

  第二课  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页,练习五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正方体的特征及长、正方体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  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一个正方体实物和一个长方体纸盒、投影仪。上课前学生做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1、请大家拿出昨天做好的长方体,边观察边填写下表:(投影显示)

  形体  

  面 棱 顶点 面的形状 面积  棱长

  长方体      

  2、填好表后请回答:(投影显示)

  (1)什么叫做棱?

  (2)什么叫做顶点?

  (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这个长方体的什么?

  以上是长方体的特征及有关知识,(拿出一个正方体)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并板书课题。

  二、探索实践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小组合作学习。

  (1)观察并回答:

  ①它们的形状都是什么体?(正方体)

  ②正方体还有一个名称你知道吗?(立方体)

  (2)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正方体,观察和讨论一下正方体有什么特征。然后选一个代表说出你们观察讨论的结果,最后将学生的发言归纳在下表中。(投影出示)

  形体  

  面 棱 顶点 面的形状 面积  棱长

  正方体      

  (3)用填空的形式小结。

  正方体是由   个   的正方形围成的    图形。正方体也有    条棱,它们的长度   。正方体也有    个顶点。

  (4)做第22页的“做一做”。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展开图的硬纸片,动手将它折、贴成一个正方体,再量出它的棱长,并标出它的棱长。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

  首先将复习与新课的两张表合在一起如下图:(投影显示)

  形体  

  面 棱 顶点 面的形状 面积 棱长

  长方体 6 12 8 6 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每组互相平行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正方体 6 12 8 都是正方形 都相等 都相等

  (1)请你观察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完上表。

  (2)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结论:正方体可以说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用图表示。(投影显示)

  长方体

  正方体

  三、课堂实践

  1.练习五的第5题。

  2.练习五的第6题。

  3.练习五的第7题。先让学生口述出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的的长和宽,再让学生观察后归纳出相对的两个面的长和宽。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1)正方体的特征。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五、课堂作业

  1.练习五的第8题。

  2.练习五的第9*、10*题。 旁批:

  后记:

《6、7的认识》教案 篇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写法。

  教具准备:课件、点子图、计数器、小红花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在这些数中,哪个数最大?有一天,0~9这些数字娃娃做“排队”游戏。“9”最大,当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它神气地对“0”说:“你呀,没头没脸的,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啦!”“0”听了,圆圆的眼中流出了眼泪。这时,数字娃娃1站了出来,很有礼貌地对“9”说:“队长,如果我和“0”站在一块儿,比你还要大呢!”“什么,比我还要大?”“9”非常吃惊。

  问:数字娃娃1说的话是不是对呢?(生答,电脑显示“10”)数字1和0站在一块,这个数怎么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课题:10的认识)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演示,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引入新课,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教学数数和认数。

  1、课件出示主题图:和平广场

  (1)教师提问: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

  (2)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3)汇报数的结果。提问:你是怎么数的?

  (有10个人,其中9个小朋友,1位老师。还有10只鸽子。)

  2、师出示点子图,引导观察,数一数图上有几个点子。(生答,师板书:10,并引导学生读数10。)

  3、学生动手摆学具:

  (1)数出10根小棒整齐地摆在桌面上。

  (2)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问:这1捆有几根小棒?一捆有10根,我们就说是1个十。

  4、你能举出生活中数量是10的人和物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主题图,数出图上数量是10的物体、数点子图、数小棒等一系列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再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数量是10的人和物,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拨珠图”。

  师拿出计数器,请学生上来先拨9颗珠子,拨完之后,老师提问:再拨几颗是10颗?学生说出再拨一颗。让学生明白:9添上1是10。

  (三)教学“直尺图”

  1、课件出示直尺图,(直尺图上只填上0、1、2、3、4、5、6、7、8、9)问:直尺图上有哪些数字?请在你的直尺上找找10的位置在哪里。问:9的后面是几?(课件出示)10的前面是几?

  2、齐读:从1数到10,从10数到1。

  (四)教学“比大小”

  1、打开课本p65,数出两幅点子图上的圆点。(师分别在实物投影上订正。)

  2、独立在书上填上“>”或“<”。

  3、集体反馈交流:你为什么这样填?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拨珠的过程、数直尺上的数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10的形成过程和10以内数的数序并比较大小。]

  (五)教学10的组成。

  1、请每位同学数出10张红花的卡片,整齐地摆在桌面上,边数边摆。

  2、小组合作:把红花分成两个部分,可以怎样分?比一比哪个小组分的方法最多,配合得最好。

  3、根据你们分的过程完成课本p65,10的组成。

  4、反馈:你们小组是怎样分?(小组内每个同学都发言。)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课件出示分法。

  5、巩固10组成。

  (1)齐读。

  (2)小声读,边读边记。

  (3)去掉部分数,指名口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把10朵红花分成两个部分,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摆一摆和想一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摆的过程,使学生加深对10的组成的理解。]

  (六)写数字10。

  (1)提问:10怎么写呢?先观察10和我们前面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教师说明:10是由1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所以10是个两位数,而0~9都是一位数,书写10时,要占两个字格。

  (2)教师在田字格里示范书写。

  (3)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4)学生在书上描写10。

  三、巩固发展。

  师: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老师想带小朋友们到游乐园去玩玩,想去吗?出发!我们先到聪明屋。聪明屋里正在举行“数学冠军”评比,我们要不要参加啊?

  好,下面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题目呢?

  在○里填上>,<或=。

  10○9 4○10 0○10 8○10

  2+3○10 4+3○6 1+5○3+6 4+3○5+2

  我们继续前进,前面是一个地道,需要对口令才能进去。

  让我们看看怎样玩,课件出示小朋友玩对口令游戏。

  1、师生对口令。

  2、同桌对口令。

  啊,我们到了游乐园(课件出示)。老师给你们每个人发一张10元钱的游戏券,你们会怎么玩呢?

  [设计意图:游戏活动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创设的环境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你学得开心吗?你认为今天谁的表现最好?为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学会知识、掌握本领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对自己、对别人的评价能力。同时激发学生成功的喜悦和对数学的热爱之情。]

《6、7的认识》教案 篇3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难点: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3、关键: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因此教材特别注意讲清数位的意义,使学生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读法和写法。了解数位的意义包括知道数位的名称、数位的顺序、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4、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约6课时

  课    题 数数,数的组成 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

  课前准备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课    时 

  一、 教学过程  复习。

  1、看投影片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 新授课。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潢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

  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再数一根是多少)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教师:谁知道八十九数完数是多少?九十九数完数是多少?学生回答后,让全体同学一起数,再指名个别数。

  (3)做课本第33页例3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3、教学例3。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三、 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3页例3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首尾呼应)再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在教学中,我发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以及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学生掌握比较好,尤其是数数,大部分学生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还会三个三个地数,顺着数倒着数基本没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数到几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该数几十,三个三个的倒着数基本不会。在比较大小方面,学生不仅会比较,更重要的的他们能说出比较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关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达到了要求,而且不仅能会算,还能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交流算法。

  课    题 读数、写数。 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重点 读数与写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课前准备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1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个十和2个一组成(  )

  (4)十和5个一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教学例4。

  (1)出示计数器。

  十

  位

  个

  位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

  叫十位,并在计数器分别贴上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启发学生说出2捆铅笔表示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子,4枝铅笔表示4个一,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表示。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数。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2、教学例5。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3、教学例6。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1”,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4、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 游戏:接通电话(投影出现)。

  课    题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及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比较

  课前准备  100以内数目表一张、例8放大图两幅、投影片。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列各数。

  35、76、89、90、96、1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九十三、八十、三十、一百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

  (2)一个数,百位上是1,十位、个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

  二、新授。

  1、教学例7。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已有的数字用彩色笔写)指定学生填写。师生共同订正。

  (2)让学生回答例7提出的两个问题。

  a、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b、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

  从竖行看:第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8、9排列(0没写出来)。

  教师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2、教学例8。

  (1)出示鸡蛋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个鸡蛋?右边有多少个鸡蛋?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    26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鸡蛋,哪边的多?(左边多)28和26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28和26相比较,28大,26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在28和26的中间板书“>”学生读式子两遍)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39○45,又问:“39和4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里填上“<”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3、做课本第3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练习。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35    60    71    90    19    100

  教师说明:要把几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先要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数,把最小的数排在最左边,最大的数排在最右边,再把其他各数按顺序排。反过来,如果要把这几个数从大到小排,就先找出最大的排在最左边,最小的排在最右边,再把其他各数按顺序排。

  教师先指定一个学生按从小到大排,排完后,齐读各数。然后打乱次序,再指定一个学生把这些卡片按数的大小,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2、比大小,在○填上“>”、“<”或填适当的数。

  47○37   88○90   (  )<95   (  )>66

  35○36   61○59    (  )<75    (  )>(  )

  3、游戏题:找朋友(投影片出示)。

  小兔的朋友有:28、34、49

  小狗的朋友有:97、85、72

  游戏题中,有多余信息,防止学生的思维定势。

  课    题 多些,少些。 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教学难点 相对性的理解并能进行正确地表述

  课前准备 例9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1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数。

  18        26

  69 70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    87   70   62   15   6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9。

  教师:先估计一下:红金鱼、花金鱼、黑金鱼大约有多少条?然后再数一数。

  红金鱼有几条?(48条)花金鱼有几条?(15条)黑金鱼有几条?(10条)

  大家一起从15数到4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4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4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金鱼比花金鱼多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1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黑金鱼比花金鱼少一些。

  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得多等等只要结论合理,均视为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

  (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画√)                   (画○)

  38张 45张 90张

  32张 15张 56张

  2、第40页“做一做”。

  第1题: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第3题:看谁最聪明:你能想出几种答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让一部分学生感到很困难。

  课    题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设计 

  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学会能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口算。

  课前准备 例10的课件、游戏题的投影片。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

  3、65里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二、新授。

  1、教学例10。

  (1)课件演示,妈妈买了3排的乐百氏饮料,每排10瓶,小明买了2瓶乐百氏饮料,他们一共买了几瓶乐百氏饮料?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0+2=32

  追问:30+2表示几个十与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

  (2)从32瓶中拿走2瓶(课件演示)。

  提问:还剩多少瓶?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2—2=30

  (3)2个一加3个十一共是多少?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30=32

  (4)练习:第41页“做一做”。

  第1题第1小题

  先让学生摆小棒,再对着摆的小棒写算式。

  学生写完后,指定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计算,并集体订正。

  第1题第2小题

  让学生摆给同桌的同学看,然后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个别学生如果有困难,给予适当的指导,最后集体订正。

  第2题

  以做游戏的形式出现,看看谁的头脑最灵活。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50+6       30+7        60+9      20+8

  6+50       7+30        9+60      8+20

  (2)90+8      20+3        50+9      70+6

  98—8     23—3       59—9     76—6

  说明:卡片正面写50+6,背面写6+50,口算时先让一名学生看正面的题目并口算得数,再让另一名学生说出背面的题目并口算,如果学生有困难,再翻到背面让学生看一看口算。

  2、做练习八的第5题。

  教师把题目抄在卡片上,指名口算得数,再全班学生一齐看卡片口算得数,然后让学生把得数填在教科书上。

  做游戏:谁最先回家。  

  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5~6题。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    题 摆一摆、想一想。 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摆一摆进一步理解数位、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课前准备  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个位)第二位叫什么?(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新课。

  1、出示两上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十位  个位

  ○ ○  ○

  ○ 表示的数是:2

  表示的数是:11

  十位 个位

  ○  ○ 

  表示的数是:20

  2、为什么两上圆片放入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上小圆片表示2个一,十位上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十位  个位   

  ○

  ○○

  ○○○ ○○○

  ○○

  ○ 表示的数是:3

  表示的数是:12

  表示的数是:21

  表示的数是:30

  4、若4个小圆片呢?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十位  个位   

  ○

  ○○

  ○○○

  ○○○○ ○○○○

  ○○○

  ○○

  ○ 表示的数是:4

  表示的数是:13

  表示的数是:22

  表示的数是:31

  表示的数是:40

  5、小结:

  教师提问:

  (1) 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 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 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4) 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个数)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数+1=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

  如果用9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1=10)

  这个规律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摆的过程中,通过表格找出。(投影片)

  圆片数 表示几个数

  2 3

  3 4

  4 5

  5 6

  6 7

  …… ……

  三、巩固练习。

  教师:每个同学拿出6个小圆片,自己单独摆一摆,可摆出多少个不同的数?

《6、7的认识》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第70-71页例1,练习十二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并总结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2、理解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能用集合图直观表示出各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动手操作、总结概括及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主动参与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探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难点:用集合圈表示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三角板、量角器、水彩笔、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四边形各一个。

  教学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题:

  1、观察情景图,找出图中的平面图形。

  师:这是一幅美丽的小区图,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哪些平面图形?

  生:我能找到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教师板贴: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2、老师把这些图形贴在黑板上,这4个图形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什么图形呢?(生:都叫四边形)

  3、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熟悉的四边形,你知道它们有哪些特征吗?

  你还能从平行或垂直的角度说说它们的特点吗?

  4、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四边形家族中的另外两种图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探究新知

  (一)研究平行四边形

  1、提出探究问题。

  师:仔细观察平行四边形,大胆地猜想平行四边形可能会有哪些特点?(板书:观察、猜想)

  生1:我猜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可能平行。

  生2:我猜平行四边形对边可能相等。

  生3:我猜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可能相等。

  生4:我猜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

  师板书: 对边平行? 对边相等? 对角相等?

  2、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师谈话: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同桌合作,选择其中的一条或两条来研究。你们可以借助量角器、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想办法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看能不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其它秘密,比一比哪一组想出来的办法最多?

  同桌合作验证。(板书:探究、验证)

  3、汇报交流:请你说说你们是用什么办法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学生可能有的方法:

  (1)学生用画平行线的方法,利用推三角尺的 方法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平行的。

  (2)用画垂线段的方法也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平行的;

  (3)量平行四边形各条边的长度,检验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4)用量角器测量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是相等的。

  ……

  4、电脑演示证明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5、师:通过同学们的亲自动手实践,发现并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吗?

  师小结:其实,数学家们经过研究大量的图形发现,只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就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解释:分别是什么意思?)

  (二)研究梯形

  1、师:观察这个梯形,和刚才研究的平行四边形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的发现?

  2、同桌同学相互议一议,怎样的四边形是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解释:什么是只有?)

  3、电脑演示

  问:如果两组对边平行就是什么图形了?

  (三)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师:小朋友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到过这些图形吗?

  (学生可能会说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抓住时机让学生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师小结: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符合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所以,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学生回答后欣赏。

  (四)探究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1、师:刚才同学们谈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请你利用手中的图形,表示它们的内在关系。(把它们按范围的大小进行排列)

  2、学生摆放后,电脑出示集合图。

  3、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说一说为什么?

  三、巩固拓展

  1、猜一猜:

  师:下面只看到四边形的一部分,你能猜出它可能是什么图形吗?

  数 学

  数 学

  生:可能是长方形 ,可能是正方形,可能是平行四边形,也可能是梯形。

  数 学

  生:可能是梯形,也可能是平行四边形,不可能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数 学

  生:可能是梯形。问:是可能还是一定?

  纠正:一定是梯形。

  2、分一分:

  师:通过猜图形,小朋友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下面把平行四边形或梯形画一条直线后变成两个图形

  (1)两个平行四边形

  (2)两个三角形

  (3)两个梯形

  (4)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5)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3、数一数:

  师:老师这里有几个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请你仔细数一数。

  图中共有( )个平行四边形 图中共有( )个平行四边形,共有个梯形。

  4、说一说: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5、结束语:图形世界变化万千,奥妙无穷,希望小朋友学了这么多的四边形后,积极动手画出美丽的几何图形。

  板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边形

  对边平行 观察猜想

  对边相等 两组对边 探究验证

  对角相等 分别平行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6、7的认识》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包含第29─ 31页的内容。

  教学背景分析

  数0的含义比较宽,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不同的应用就体现出0的不同含义,所以教材采取了认数、写数相结合的编排方式把数0的教学单独安排成这一段。并注重通过多种素材,创设为学生所熟悉、感兴趣的数学题材,经历从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在教学0的加法时,我创造的使用教材,将课间休息的小游戏成为贯穿加法教学中的阶梯。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3、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和兴趣。在探索研究活动中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0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会有关0的计算方法。

  课程资源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首要的是课程资源的挖掘和运用。《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活用教材,努力结合学生特点充分开发课程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艺术资源等,通过多种教学资源的整合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分析、观察、体验、收集、处理各种信息,用灵活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体验数学过程,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探索数学规律,努力实现过程性教学目标 ,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所以,根据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占优势阶段的特点,为了发挥直观教学效率,在本节教学中,充分利用了生活中的物品和符合教学实际的板画教学,通过这些资源的合理运用使学生感受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更会加强获得新知的密度和效度。

  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1、动起手来乐趣多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

  2、在矛盾中"我"要探索

  本课注重揭示和呈现矛盾,巧设悬念,以激趣为基点,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矛盾,把知识和能力溶为一体,激发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

  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在故事中体验0

  1.向小伙伴们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结合学生回答板画小猴子)

  2.教师讲一个关于小猴子的故事:小猴的妈妈留下一个盘子,里面装着他最喜欢吃的水果做午餐。估计妈妈可能给它留下几个桃子?

  3.估计一下盘子子最后能剩下几个桃子?(1、2、0贴图片)

  4.哪个数字没学过?0它代表什么?

  板书课题:0的认识和加减法

  二、在生活中寻找0

  1.0像什么?教师范写,一起书空,然后描红,再独立写。

  2.生活中哪儿见过0?

  三、在情景中体会0的计算

  1.课间休息,游戏猜小棒

  2.在游戏中,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观察教师双手拿的小棒描绘一下,再列式。

  3.出示小鸟图,

  ⑴提出数学问题。

  ⑵怎样列算式?

  ⑶再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4.帮老师解决难题,5-0怎么算?

  四、在活动中练习与应用

  1.游戏:排数序

  2.讲述2004年奥运会中国骄人战绩,从中找出有关数字0的生活常识:

  ⑴110米栏世界冠军刘翔站在跑道的哪个位置可以用0来表示?

  ⑵我国台湾省金牌总数0的突破,总获2枚,了解生活中0的突破的实际意义。

  3.课后延伸

  吃饭分碗筷,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6、7的认识》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线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 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 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具准备:

  3张长方形的纸,一把直尺

  教学难点:

  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

  活动一:阅读。

  让学生通过下图,从现实中的铁轨、斑马线、射灯的光柱等抽象出    

  直线                 线段                   射线

  活动二:“认一认”

  a 通过活动,动手操作,体会到他们都是直的

  b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新课标第一网

  c 将三个图形进行对比,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活动三:“说一说”

  注意:读射线时要注意,它的读法一般是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而直线、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活动四:画一画,按要求完成。

  活动五:练一练

  a 第一题注意提醒学生有规律,按顺序的数:ab-bc-cd-da

  b 第2、3题,学生自己先估计,再测量,找出估计错误的原因:视觉的影响。从而认识到,用测量的方法确定自己的估计的正确性。

  [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         射线:            线段:

  无限长            无限长          有限长

  无端点         只有一个端点      有两个端点

《6、7的认识》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及多位数的基础。

  学生分析:

  由于本课的教学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学生学起来困难不会很大。但是10的组成这一知识点对于以后的教学非常重要,在教学10的组成时,应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乐于学习,以达到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64~65页及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写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器、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引入。

  “数字王国里,数字9总是认为自己最大,常常欺负比它小的数字,特别是0。小朋友们,你们能帮0想想办法吗?”

  2.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办法:让1和0做朋友比9大,让2和0做朋友比9大……

  3.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

  二、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数数和认数。

  (1)出示本课主题图:和平广场

  教师提问:图上画了什么?请同学们数一数。

  (2)学生分组交流,汇报数的结果。

  学生说出有10个人,其中9个小朋友,1位老师。还有10只鸽子。

  (3)课件显示学生说的结果:10个人,天上飞的10只白鸽。加强学生对数字10的直观感受。

  (4)让学生观察第64页的点子图,并数出圆点的个数。教师这时板书:10,并引导学生读数10。

  (5)学生动手摆学具:摆出10朵小花。

  2.比大小。

  (1)10和一个数比大小,谁能说一说?除了这种还可填什么?10○□

  (2)9○□谁来说说。

  (3)完成书本第65页比大小的填空。

  3.10的写法。

  (1)10的写法和0~9这些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2)谁能说说10怎样写?(学生先尝试说说,教师再小结)

  (3)在书本第65页的田字格里练习写10。

  (4)写完了同桌互相欣赏一下。

  4.10的组成。

  情境引入:有一天,小明在果园里摘了10个苹果,他把苹果装到袋子里,可是一个袋子装不完,就把10个苹果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你能帮小明把这10个苹果放到袋子里吗?

  (l)请你拿出10个圆片代替10个苹果,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种方法。谁能想办法,分得又快又好。

  (2)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3)请一个小组汇报你们组的方法(实物投影展示)。

  (4)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5)讨论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分法,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引导学生回答,看一个记两个,看到一个,想到另一个,依此类推。 记住这前面五个,其余可以推想出来。

  (6)独立完成第65页10的组成的填空。

  三、游戏:10的组成练习

  1.师生互动。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如:你出3,我出7,3和7组成10。)

  2.生生互动。

  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四、课堂作业

  1.练习九第1题。

  一个学生上来演示,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

  2.练习九第2题。

  (1)学生模仿指挥员发射命令,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情景。

  3.独立完成第3题。

  五、课堂小结

  1.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回忆、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说吗?

  2.质疑:谁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3.教师对全课进行小结。

  六、开放题:

  仔细阅读方框中的数字,给相邻数之和是10的方框涂色。

《6、7的认识》教案 篇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4页知识及相关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熟练地数出8和9,会读、会写这两个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掌握0-9的数位顺序,会用“<”、“>”表示8和9的大小关系。 

  3、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8和9及它们的大小。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圆片、计数器、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同学们想认识它吗?掌声欢迎小白兔,看看小白兔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出示挂图,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体验  

  1、8和9的认识  

  学生答后,师整理(指图)  

  大树  蝴蝶  小花  花盒  汉字  人  

  师:数一数,它们都有多少个呀?  

  师:如果老师要用8个小圆片表示8棵树、8朵花、8个字(边说边贴图)那么要用几个圆片表示9呢?谁来帮老师贴一贴?  

  师:这些8个和9个小圆片应用哪些数字来表示呢?(8和9)谁愿意帮老师把8和9贴在相应的位置。今天我们就来认识8和9。  

  板书课题:8和9的认识  

  师:老师用8个和9个学具贴出了老师喜欢的两幅图案(出示挂图),同学们想试一试吗?  

  请每小组同同学将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学具摆摆看,看能摆出什么图形?  

  师巡视,个别指导,展示学生作品。  

  2、教学读写法  

  师:同学们,我们认识了8和9,会写8和9吗?  

  生举起右手,跟着老师写8和9,指名学生演板,生生互评。  

  3、掌握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1)请大家拿出计数器,在计数器拨出8和9,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拨的。  

  汇报交流,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并说想法。  

  (2)出示直尺图,先请学生从左往右读数。  

  师:观察尺子,你发现8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生答后,师复述。引导看前面学生摆的小图片,比较说说8和9谁大?为什么?  

  出示习题,指名演板:8○9  9○8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真棒,接下来看看小白兔还要我们帮它干点什么?(小白兔上场)  

  师出示小黑板习题,指名演板,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小白兔发奖。  

  三、全课总结,实践应用。  

  师:同学们,通过小白兔的这幅画你学到了什么?谁能说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8和9?  

  师:小白兔不仅要我们认识8和9,知道8和9的大小,还要求我们做一个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好孩子,下课以后,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做得最好!

《6、7的认识》教案 篇9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 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能用知道的计数单位数出数量在万以内的数。

  2、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 理解不同数位上的书表示的含义,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比较 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4、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个数进行 初步的估计判断和推测,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猜测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在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结合数突破“翻坎数”。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卡片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1主题图,p2—p2例1、例2 、例3。课堂活动1、2、3、 4。

  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 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 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 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2、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 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                                                                                3、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能充分的感受到数数的快乐与 成功。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师谈话引入:我们已经知道10个一是十(边说边摆10个一根小棒,  再出示一捆小棒。)并板书:10个一是十。

  2、请学生摆10捆小棒,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同桌可以合作摆 一摆,从而得出10个十是一百。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小朋友已经会数100以内数了,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往往还会遇到很 多的数。请小朋友打开书第1页,看一看,你看到些什么?知道了什 么?学生独立看书,再指名说一说。

  4、师:刚才小朋友通过看书知道了塔高465米,飞机飞行高度8000  米,每小时飞行900千米,实验小学有1200多人。这些数都超过了 100,都比100大。

  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我们先来数数。

  并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

  (一)、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探索新知。

  1、教师出示一张印有100个小格方块的灯片,先让学生数一数一块                   有多少个格子(100个),然后再看着灯片一百一百地数:一                         百、二百、三百、四百……九百、一千。

  师:刚才我们数了几个一百就是一千?

  生:10个一百是一千。

  师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1000)

  2、在计数器上拨珠数。

  师:在计数器上怎样拨一百?

  (1)请学生自己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生:在百位上拨一颗珠子就是一百。

  (2)请学生边数数边在计数器上拨出二百、三百……九百、一 千,并对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出一千这个数的。

  (3)指名全班交流。

  3、在直条图上数数。

  教师出示有刻度的直条图,先让学生 认识一格表示一百,再让学生从0依次数出100、200、300、……900、1000。

  (二)用实物数出一万

  师出示实物,让学生一千一千地数: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万。并问:几个一千是一万?生:10个一千是一万。师板书:

  10个一千是一万(10000)

  (三)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认识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

  1、让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十、一百、一千、一万,同桌互相一说你是怎样拨的。师可指名说一万的拨珠方法。(在万位上拨一颗珠子就是一万)。

  2、师:我们知道10个一是十,那么个和十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同桌互相讨论,再交流得出:个和十之间的进率是10。

  3、那么十和百、百和千、千和万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

  同桌互相讨论,在全班交流得出:十和百之间的进率是十,百 和千之间的进率也是十,千和万之间的进率仍然是十。

  4、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知道了个 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还知道了个和十、十和百\百和千、千和万之间的进率都是10,也就是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十。

  5、学生看书p3,读一读右下角的一段话。

  三、课堂活动

  1、p4—第1题,数一数,说一说。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订正。

  2、在计数器图上画珠子。(p4第2题)

  3、填一填。(p4第3题)

  4、下面的人民币每一扎是100张,各是多少元?(p4第4题)

  学生先独立填空,再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因为100个一是100,10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千是一万

  计数单位有:一(个)、十、百、千、万

  五、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5—例4、例5,p6—课堂活动1、2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了解  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 不同数位上的数的含义。

  2、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数出  万以内的数。

  4、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使学生 能感受到数数的快乐与成功。

  教学重点:1、能正确地数出万以内的数。

  2、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                                组成的。

  教学难点:在数的过程中突出计数单位,突破翻坎数。

  教具准备: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那些计数单位?

  生:认识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

  那么10个一是(   ),10个(   )是一百,(   )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千是(   )。指名口头回答,全班齐读一遍。

  二、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数数,并板书课题:数数

  三、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4,通过一根一根数小棒,突破翻坎数数的方法。

  1、小朋友自己用小棒从九十七开始,一根一根地数,一直数到一百二十。数好的小朋友可以同桌互相数一数。

  2、指名全班交流。

  师问:数到九十九,再往后怎么数?

  生:该数一百了。(因为9后面添上1就变成10,10和90合起来就是                      100。)                                                                                            3、师问:一百二十里面有几个百和几个十?                                                          生:一百二十里面有1个百和2个十。

  4、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                                                                       ①请小朋友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地数,从二百九十三数到三百零                      五,先独立拨珠数,再指名拨珠数。

  ②再一个一个地数,从三百九十八数到四百零二;

  ③再一个一个地数,从四百九十九数到五百一十;

  ④再一个一个地数,从五百九十五数到六百一十。

  4、接龙数数

  ①一个一个地数,从六百九十六数到七百零八;

  ②一个一个地数,从七百九十七数到八百一十三;

  ③一个一个地数,从八百九十九数到九百一十三  ;

  ④一个一个的数,从九百九十八数到一千零五。

  (二)教学例5

  1、一十一十的数

  ⑴在计数器上从九百八十数到一千零五十;并说出九百八十由(   )            个百、(  )个十组成的,一千零五十由(   )个千、(   )个十组              成。生先自己拨珠数数,然后填在书上,再和 同桌说一说这个数的             组成。师指名回答。

  ⑵在计数器上从一千九百数到二千零一十;并在书上填出一千九百和 二千零一十这两个数的组成。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⑶继续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

  ①从二千九百七十数到三千零九十;

  ②从三千九百二十数到四千一百;

  ③从四千八百七十数到五千零四十;

  ④从五千九百六十数到六千一百三十

  师指名边拨边数其中的数,全班订正。

  2、接龙数数

  ⑴一十一十地数,从八百数到一千;

  一十一十地数,从六千九百数到七千零六十;

  一十一十地数,从七千八百九十数到八千一百三十;

  一十一十地数,从八千九百五十数到九千一百二十。

  ⑵一百一百地数,从一千数到二千;

  一百一百地数,从二千四百数到三千二百;

  一百一百地数,从六千五百数到七千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从九千七百数到一万。

  ⑶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四、课堂活动:

  1、 p6—2题⑴,先让学生看懂计数器图,再填空。

  2、p6—2题⑵,由学生直接填在书上,再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数万以内的数)你学会了 什么?(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 千地数)

  六、课后记:

  写数 读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7—p9例1、例2、例3、例4,课堂活动1、2、3、4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建立数位的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  含义。

  2、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读、   写万以内的数。

  3、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的广泛性、现实性。

  教学重点: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计数器、一些实物图片,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计数单位?这些计数单位在计数器上是 怎样排列的?

  生:认识了个、十、百、千、万。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 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边指边说各个数位。并请生在计数器上拨出85个数,再写出这个数。师指名说是怎样写的。

  生:十位上有8颗珠子就在十位上写8,个位上有5颗珠子就在个位上 写5。

  师:小朋友已经会写100以内数了,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写数和读   数。

  二、师揭示并板书课题:写数   读数

  三、通过拨珠,探索万以内数的写法。

  (一)  教学例1

  1、  师:谁会拨二百八十五这个数?你是怎样拨的?

  生:在百位上拨2颗珠子,在十位上拨8颗,在个位上拨五颗。

  师:怎样写这个数?小朋友先自己写一写,再对同桌说一说怎样写的。并指名说。

  生:百位上有2颗珠子,就在百位上写2,十位上有8颗,就在十位上写8,个位上有5颗,就在个位上写5。

  2、生看书p7例1的第二幅计数器图,并在书上写出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指名上台板写,集体订正。

  3、师:刚才我们在写这几个数的时候,是从哪位开始写的?

  同桌讨论后,再全班交流汇报。

  生:从高位写起,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在那一位上写几。

  (二)教学例2

  1、师:小朋友会在计数器上拨出二百六十吗?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指名拨。

  师:你们会写这个数吗?

  生写一写,和同桌说一说。指名上台写,并问为什么在十位写0?

  生:因为个位上一颗珠子也没有,所以写0。

  师:这个数该怎么读呢?

  生:读作二百六十

  2、生看p7例2的第二幅计数器图,先写出这个数,再读出这个数。

  师:为什么这个数的十位、个位上都写0?

  生:因为十位、个位上都没有,所以用零占位。

  师:刚才我们在读这两个数时,末尾的零读出来了吗?

  生:末尾的零不读。

  补充:在计数器上拨出五千这个数,学生写完后再读出这个数。

  3、师小结:读数时,当我们遇到末尾有一个零,或者两个零,还 是三个零,我们都不读。

  4、学生看书自学p8例2的后两幅图,先填写在书上,再和同桌读 一读,互相讨论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的读法。师指名汇报。

  生: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教学例3

  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再读给同桌听一听。师指名读,再出示卡片让  全班看着卡片齐读。

  (四)、教学例4

  1、 师先在黑板上写出四千八百,请小朋友写出这个数,并对同桌 说一说你是怎样写的。指一生上台写,并说出是怎样写的。

  2、学生在书上写出其它三个数,再同桌讨论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小结写万以内数的方法:从高位写起, 按照数位顺序写;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就在个位上写几;如果中间或                      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四、课堂活动:

  1、读出下面各数。(p9—第1题)

  2、⑴读出第1页情景图中的数据;

  ⑵用四张数字卡片摆出不同的四位数,再读出来。(p9—2题的小道)

  3、写出下面各数。(p9—3题)做在作业本上。                     4、你读我写。(p10—4题)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六、课后记:

  第二课时

  练习内容:练习一第1、2、3、4、5、思考题。

  练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和万以内写数、读数的方法。

  2、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能充分地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练习重点:熟练地写出万以内的数。

  教具准备:卡片、计数器等。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 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五位是(   )位。

  2、10个一百是(       ),(       )里面有10个一千。

  3、6个千、8个十组成的数十(        );6个千、8个一组成的数是                   (       )。

  4、6539是(     )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

  5、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它是(     )位数。

  二、指导练习

  1、p10—1题,边数边写,写在作业本上。再集体订正。

  2、p10—3题,(   3150   4510   5200)

  ①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再指名说。

  ②师:这四个数中的5各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多少?

  生自己说,再同桌说一说,师再指名说。

  3707这个数中的两个7各表示多少?同桌说一说,再点名说。

  3、p11—4题,先让学生看书自学,弄懂4328的组成和填写方法。           然后,再独立完成⑵、⑶小道。指名学生上台填写,全班集体                      订正。

  4、小调查。填在书上。

  三、独立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p10—2题)

  2、看卡片写数:二千七百四十     一千零三     五千零八十八  

  六百零三    八千    一万   四千五百零二     七千九百

  四、拓展练习

  p11—思考题

  一个三位数,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多1,百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少1,              这个三位数可能是(        )。

  生先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

  五、课后记:

  大小比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12—p14例1、例2,课堂活动1、2、3、4,练习二1、2、   3、4、5。

  教学目标:1、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掌握大小比较  的方法。

  2、会比较数的大小。

  3、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个数进行                                 初步的估计、判断和推测。

  教学重点: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让学生探索、讨论,寻求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具准备:一些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写数

  1、p17—1⑴,依次写数;

  997,998,(     ),(     ),(     ),(     )。

  学生自己独立填写,再指名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2、小朋友能一个一个地依次写数,能在线段图上依次写数吗?

  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指出一格是100,那么两格是多少?(200)三格……   十格、十一格呢?学生说,教师在黑板上填写。

  3、请小朋友看线段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在前面的数最小,越往后面就越大。

  师:小朋友真能干!观察得真仔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小    比较。师板书课题:大小比较

  二、师生共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师出示800○1000,问:800和1000这两个数哪个大?哪个小?                     为什么?

  生在书上填写,和同桌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填,再指名说。

  甲生:因为1000数在800的后面,所以800小于1000。

  乙生:800是三位数,1000是四位数,所以800小于1000。

  师:小朋友都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根据数数的顺序, 还可以根据位数不同判断数的大小。                                                     2、我们再来看一看,师出示:

  100○1000    500○1000   700○1000   900○1000

  学生先独立填,再讨论如果不看图,怎样判断大小呢?

  指名回答。(如果位数不同,位数多的就大,位数少的就小。)

  3、师:如果位数相同,又该怎样判断呢?出示:

  200○800       1000○1100

  生独立填写,在讨论判断的方法。

  点名说怎样判断的。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是: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 大,位数少的数小;如果两个数的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大,   这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小,这个数就小;如果千位上的数相                  同,就看百位;百位上的相同就看十位,十位上的相同就看个位。

  4、①小朋友你们想考考老师吗?请你出两个数,老师来判断。

  ②同桌互相出两个数考一考。

  (二)、课堂活动

  p13—1、2,学生先独立做。再集体订正,指名说判断的方法。

  (三)教学例2

  1、学生看书自学,师指导橘子的个数在哪一排画√,釉子的个数又   该在哪一排画○。

  2、学生独立填完后,指名板填,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填。

  三、课堂活动:

  1、p14—3,学生先在书上连线,再集体订正。

  2、游戏:比大小(p14—4)师讲明玩法。

  (1)两人出手指,每出一次,将两人手指个数的和各自填入自己     选定的一格中(和为10时不记);

  ⑵连续进行三次,各自组成一个三位数,数大者获胜。                    

  四、课堂作业:p17—1、2、3、4、5、6。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六、课后记:

  较大数的估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15—p16例1、例2、例3,p16—课堂活动1、2,练习二7、  8。

  教学目标:1、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进 初步的估计、判别和推测。

  2、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培养学                                 生初步的猜测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具准备: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请小朋友猜一猜老师每天给你们上课都要用到什     么东西?(粉笔)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盒粉笔有多少支。师生 同数,然后得出一盒粉笔大约50支。老师从中大约拿出一半的支                  数,小朋友猜一猜现在盒子里大约有几支?(大约25支吧。)指 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猜的。

  师:小朋友真能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较大数的估计。

  二、揭示课题并板书:较大数的估计

  三、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  师出示装有大约40支铅笔的笔筒,那么这样的两盒大约有多少 呢?同桌讨论后,再指名回答你是怎样猜的。

  生:一盒是50支,两盒就是50+50=100,所以大约是100 支。   

  2、请生看书p15例1,先独立填空,在给同桌说一说怎么想的。指名  说一说。

  3、师再拿出粉笔盒,刚才我们知道了一盒大约有40支,那么两盒大    约有多少支,三盒呢?四盒呢?

  (二)、教学例2

  1、让学生先量一量自己的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厘米;

  生量完后,再汇报交流,得出一本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7厘米。

  2、生看一看这本书大约有多少张,(大约76张);

  师:也就是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那么100张这样的纸大约有            (      )厘米;1000张呢?

  3、学生自己先想一想,再全班交流汇报。全班齐读得出的结论。

  (三)、教学例3

  1、师给每桌(四人一桌)准备一盘花生,让学生 估一估一盘花生  大约有多少颗。

  2、分组讨论估计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估计的结果。

  一种:先数出一把有多少颗,再抓一抓盘子里一共有几把,就知道  道一盘有多少颗了。

  二种:一颗一颗地数就知道有多少颗了。

  三种:用自己的小杯子先数出一小杯有多少颗,再看能装几杯, 就可以知道有多少颗了。

  3、比较这几种方法,得出哪种估计方法最快、最好。

  (四)通过这几道例题的学习,小结较大数的估计方法。

  先确定一个数,再看较大数里面大约有几个这样的数,就可以很 快估计出这个较大数了。

  四、课堂活动

  1、p16第1题。师重点问是怎样猜的。

  2、p16第2题。

  ①师想一个数,让学生猜一猜这个数大约是多少。(给三次机会)

  ②请一学生想出一个数,老师来猜一猜。(给三次机会)

  ③同桌互相猜一猜。(给三次机会)

  五、课堂作业

  1、练习二第7题,看图后,说一说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2、练习二第8题,让学生把到商店调查商品的价格,自己选择有关商  品 名称再填入表中。然后再说一说。

  六、课后记:

  整理与复习

  一课时

  教学内容:p19—p21,整理与复习,练习三1、2、3、4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1、经历整理的过程,尝试整理的方法,体验整理的优越。                        

  2、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能熟练地读、写万以 内的数,以及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数的大小。

  3、通过回忆、整理、复习和练习,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具准备:图片、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理与复习

  (一)、请学生回忆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生可以看书回忆,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数数    写数   读数   大小比较   较大数的估计

  1、师:在数数时我们认识了哪些计数单位?

  生:认识了个、十、百、千、万这五种计数单位。

  师:这五种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生: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生做p19第2题,再集体订正。

  3、师:我们是怎样写万以内的数,读万以内数的呢?

  指名生说出万以内写数、读数的方法。

  4、生做p19第4题。

  5、师: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呢?

  指名生说出比较万以内数的方法,再做p19第3题(做在作业本上)。

  然后再集体评讲。

  6、师:怎样估计较大数呢?

  生回答后,做p19第5题。

  师:你是怎样估计出这所学校的学生人数的?

  生:先估计一个班的人数,再估计出一个年级的人数,最后估计出            全校的学生人数。                                                                                (二)师:刚才通过回忆、复习,我们知道了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写                       数、读数,大小比较和较大数的估计。现在老师就来检查小                            朋友是不是这些知识都学得很好。

  二、课堂练习

  1、写数。p20第1题(让学生说出填数的方法)

  2、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在(    )内打“√”。(p20第2题)

  3、比较快慢。(p21第3题),让学生说出理由。

  4、p21第4题,学生先独立填写,再指名学生说出理由。

  5、补充: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⑴一个一万就是一万个一。                            (     )

  ⑵最大的四位数是1000。                                (     )

  ⑶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写。        (     )

  ⑷一个四位数,不管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

  ⑸五千零八十写作5000080。                            (     )

  ⑹306是一个两位数。                                       (     )

  ⑺个位上的1,十位上的1,百位上的1,千位上的1,表示的意义 同都是“1”。                                              (     )

  6、拓展练习(p21—思考题)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再填空。指名说出是怎样想的。

  三、课后记:

《6、7的认识》教案 篇10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

  二、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考虑到锦江小学校园及学生的特殊情况,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到目前为止,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毫米、厘米、分米、米)

  (二)学习新知

  1.认识1千米。

  师:如果我们要量从大庆到哈尔滨的距离,用毫米、厘米、分米、米这4个长度单位合不合适?

  师:你感觉1千米应该有多长?

  2.感受1千米。

  师:1000个1米有多长?你来猜测一下。(400米一圈的操场,走两圈半就是1千米)

  师:请每个人都在心里默默地想象一下1千米有多长,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师:1千米究竟是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长,你想不想亲自到室外去验证一下?我们一会儿到外面去验证一下1千米是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长。

  去室外体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步要匀,路线要直。

  (2)数步数时可以用手指帮助计数。

  (3)靠路边行走,注意安全。

  (4)完成学习汇报单

  你们走了多少步?你们感觉走的累不累呀?用多长时间呢?你觉得1千米怎么样?今后,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估测一下,从一点到另一点你走的路大约有多长

  回到教室里,说一说走完1千米的感受。

  3.估算1千米。

  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4.单位间的换算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阶段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写一篇数学日记———《感受1千米》。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

  1. 你眼中的1千米有多长。

  2. 走完1千米的路你有何感受。

  3. 你所熟悉的哪段路的长度大约是1千米。

《6、7的认识》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单位秒,知道60秒=1分,以及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教学活动,逐步建立1秒、1分等的时间观念。

  3、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播放雅典奥运会刘翔夺冠、春节联欢晚会和神6发射录像。引出秒。

  2、秒的认识

  (1)认识秒针

  课件:钟表店,说说哪些钟表可以直接计量时间过去了几秒?

  (2)小组交流。

  秒针走一格是几秒?

  秒针从2走到3,再走3秒(演示秒针走的过程),一共走了几秒?

  从现在的这里走到6,秒针走了多少秒?

  假如时间过去10秒,秒针从6到几?为什么?从1到几?从7到几?

  从12到10是10秒吗?(课件演示)

  再从10到12呢?

  秒针走一圈呢?

  生1:60秒 生2:12秒 生3:1分

  师:12秒对吗?

  生:不对,是60秒=1分。

  师:秒针走一圈是几秒?为什么?

  生1:因为1分=60秒。

  生2:秒针走一大格是5秒。

  师带生全体再5、10、15……的数。

  秒针走一圈,分针会有什么变化?(观看钟面的变化)

  (感:学生都有生活经验,没有必要去慢慢看,更应侧重在感受时间的长度上)

  师板书: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如果不看秒针走动,能知道秒针走多少吗?

  生:听声音,响一下是1秒。

  游戏:闭上眼睛感受十秒,认为时间到了就睁眼。

  师:你准吗? 生:我准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1:掰手指 生2:心里报数

  师:你们觉得报的怎么样? 生:快

  师:1嗒嗒 生:你慢

  师:怎样才能不快不慢? 生:不知道

  师:怎样才能掌握节奏?和师一起打节拍。

  生:我心跳跳五下是一秒

  师:你能找到方法准确感受一秒了吗?

  集体拍手再感受。

  3、体验:闭眼体验15秒的长度。

  (1)学生拍掌集体感受。

  (击掌越来越快,学生个体感受受到集体击掌的影响,出现错误)

  (2)在小组内由组长组织感受15秒的长度。

  4、闭眼感受1分的长度。

  (1)闭眼感受,先有声,数秒后关闭,让生闭眼感受1分长度。

  (2)1分钟能做什么?

  师提供:一篇文章、画画、口算题让生选择,做1分钟。

  汇报:

  口算做了几道?(生:4道、2道、9道)

  欣赏1分钟之内的绘画作品。

  填空题。

  小华每天睡9个小时,每天看动画片30( )

  小亮吃饭用了20( ),系红领巾大约需要20( )

  小跑50米用了12( ),跳绳10下大约用7( )

  一节课的时间是40( ),做眼保健操大约是5( )

  5、请生朗读文章。

  信息:打字员1分大约能打80个字…… ◎ 欣赏点

  1、 教学中关注了“秒”、“分”与生活中联系,选择学生熟悉的活动,让学生感知秒、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重视对时间的体验,从而让学生建立了秒和分概念。

  ◎ 讨论点

  1、 在秒的认识教学中教师重复过多,造成了前松后紧的局面,整节课几乎没有什么亮点出现。

  2、 课堂容量小,训练时间过少,对小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不利。

  3、 教师对课堂生成处理得不是很好,给人的感觉是离开不了教案。

《6、7的认识》教案 篇12

  开发区小学 五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公顷的认识

  本课初备

  课时

  共 2课时,本课第 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重点难点: 认识公顷的含义,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课前准备: 教学情境挂图。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学生回忆说一说。 你知道教室的地面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出示例1图片 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图片,自己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二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顷”这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1、  认识公顷的含义 谈话:100米有多长?你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吗?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指出:这样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2、  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呢?先独立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 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 3、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公顷,下面我们实际感受一下。 (来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要求估计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再要求推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来到篮球场)让学生观察并推算大约多少个篮球场的面积是1公顷。 4、单位换算 出示试一试,提问:你能计算这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请同学们自己用计算器算一算,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小结:把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5、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不是1公顷。 (2)完成第2题 先让学生分组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统一数据后再用计算器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三 解决问题 1、练习十三第1、2题 (1)第1题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醒学生在进行单位换算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2)第2题,学生完成后交流。 小结: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清楚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如果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 2、练习十三第3、4题 (1)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结果和过程。 (2)第4题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将已知道的面积1公顷和底80米写在相应的字母下面,高用“□” 表示,引导学生理解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底,求出高。提醒先要把1公顷换算成10000平方米。 板书设计: 认识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练习设计: 一、单位换算 4公顷=(      )平方米        0.18公顷=(     )平方米 600000平方米=(     )公顷    350平方米=(    )公顷 65000平方米=(     )公顷   0.06公顷=(    )平方米 二、一个梯形果园,上底是500米,下底是800米,高是400米。这个果园占地多少公顷? 三、黄海盐场每块盐田长100米,宽80米。60块这样的盐田占地多少公顷? 四、一个占地1.5公顷的平行四边形苗圃,底是400米,高是多少米?(用计算器计算)。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五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认识平方千米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课时,本课第2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培养主动探索的习惯。重点难点: 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谈话:同学们,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公顷有了哪些认识? (让学生简单说一说) 2、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习另外一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投影出示例2图片) 3、学生看图,并读一读其中的数据和文字。 同学们,图中计量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面积用的是什么土地面积单位啊?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平方千米。 二 认识平方千米 1、认识平方千米的含义 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占地面积都非常大(可稍微介绍一下) 我们在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时,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板书:平方千米可以用符号“km2”表示。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领土面积有多大吗? 介绍: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2、那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呢? 上节课,我们认识的公顷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 那请大家猜想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 揭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1000有多长?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1平方千米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家想像一下,是不是非常大啊。 3、那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顷呢? 你能自己推算一下吗?(学生计算) 4、交流反馈。 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推算的。 1平方千米就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所以1平方千米=1000×1000=1000000平方米。而10000平方米=1公顷,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顷。 5、试一试 学生理解题意。这个梯形松林的上底、下地和高分别是多少? 单位是什么?那求出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指出:和千米相对应的面积单位就是平方千米。 学生完成解答并交流结果。 三 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学生计算,并交流如何把平方米化换算成平方千米。 2、练一练第2题 学生读一读,并填一填,交流如何把公顷换算成平方千米,平方千米如何换算成公顷。3、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4、练习十三第5题 学生理解题意,根据江苏省的估计其他四个省的面积。 学生讨论并交流。 5、练习十三第6题 学生讨论,互相说一说。 全班交流。 6、练习十三第7题 想象物体的实际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 读一读你知道吗? 四、全课总结。板书设计: 认识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练习设计: 一、单位换算 3平方千米=(   )公顷     78000公顷=(    )平方千米 36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6050000000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0.35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18000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17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 0.015平方千米=(       )平方米 二、沪宁高速公路路基全长约320千米,宽约50米。这条高速公路占地多少公顷?合多少平方千米? 三、填空。 1、南京玄武湖占地47XX0平方米,合(      )公顷,合(      )平方千米;其中水面3680000平方米,合(      )平方千米,陆地1040000平方米,合(      )平方千米。 2、扬州瘦西湖总面积1.037平方千米,合(      )公顷,(      )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积0.499平方千米,合(      )平方米,陆地面积0.538平方千米,合(      )公顷。 四、解决问题。 1、一辆洒水车,每分钟行驶200米,洒水的宽度是8米。洒水车行驶6分钟,能给多大的地面洒上水? 2、一块梯形果园地,上底400米,下底500米,高60米,这块果园地有多少公顷? 3、一个占地1公顷的平行四边形麦地,底边长125米,高是多少米? 4、一架直升机在一片梯形松树林上空喷洒药水。上底5千米,下底3千米,高是4千米。这片松树林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合多少公顷?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6、7的认识》教案 篇13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内容: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难点: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3、关键: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因此教材特别注意讲清数位的意义,使学生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读法和写法。了解数位的意义包括知道数位的名称、数位的顺序、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4、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约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弄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计数单位

  教学准备: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投影片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课。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潢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

  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再数一根是多少)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教师:谁知道八十九数完数是多少?九十九数完数是多少?学生回答后,让全体同学一起数,再指名个别数。

  (3)做课本第33页例3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3、教学例3。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3页例3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首尾呼应)再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数、写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重点:读数与写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准备: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1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个十和2个一组成(  )

  (4)十和5个一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教学例4。

  (1)出示计数器。

  十

  位

  个

  位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

  叫十位,并在计数器分别贴上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启发学生说出2捆铅笔表示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子,4枝铅笔表示4个一,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表示。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数。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2、教学例5。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3、教学例6。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1”,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4、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游戏:接通电话(投影出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及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100以内数目表一张、例8放大图两幅、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列各数。

  35、76、89、90、96、1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九十三、八十、三十、一百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

  (2)一个数,百位上是1,十位、个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

  二、新授。

  1、教学例7。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已有的数字用彩色笔写)指定学生填写。师生共同订正。

  (2)让学生回答例7提出的两个问题。

  a、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b、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

  从竖行看:第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8、9排列(0没写出来)。

  教师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2、教学例8。

  (1)出示鸡蛋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个鸡蛋?右边有多少个鸡蛋?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    26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鸡蛋,哪边的多?(左边多)28和26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28和26相比较,28大,26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在28和26的中间板书“>”学生读式子两遍)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39○45,又问:“39和4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里填上“<”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3、做课本第3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练习。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35    60    71    90    19    100

  教师说明:要把几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先要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数,把最小的数排在最左边,最大的数排在最右边,再把其他各数按顺序排。反过来,如果要把这几个数从大到小排,就先找出最大的排在最左边,最小的排在最右边,再把其他各数按顺序排。

  教师先指定一个学生按从小到大排,排完后,齐读各数。然后打乱次序,再指定一个学生把这些卡片按数的大小,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2、比大小,在○填上“>”、“<”或填适当的数。

  47○37   88○90   (  )<95   (  )>66

  35○36   61○59    (  )<75    (  )>(  )

  3、游戏题:找朋友(投影片出示)。

  小兔的朋友有:28、34、49

  小狗的朋友有:97、85、72

  游戏题中,有多余信息,防止学生的思维定势。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多些,少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教学难点:相对性的理解并能进行正确地表述

  教学准备:例9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1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数。

  18               26

  69 70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    87   70   62   15   6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9。

  教师:先估计一下:红金鱼、花金鱼、黑金鱼大约有多少条?然后再数一数。

  红金鱼有几条?(48条)花金鱼有几条?(15条)黑金鱼有几条?(10条)

  大家一起从15数到4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4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4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金鱼比花金鱼多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1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黑金鱼比花金鱼少一些。

  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得多等等只要结论合理,均视为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

  (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画√)                   (画○)

  38张 45张 90张

  32张 15张 56张 

  2、第40页“做一做”。

  第1题: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第3题:看谁最聪明:你能想出几种答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学会能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例10的课件、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

  3、65里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二、新授。

  1、教学例10。

  (1)课件演示,妈妈买了3排的乐百氏饮料,每排10瓶,小明买了2瓶乐百氏饮料,他们一共买了几瓶乐百氏饮料?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0+2=32

  追问:30+2表示几个十与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

  (2)从32瓶中拿走2瓶(课件演示)。

  提问:还剩多少瓶?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2—2=30

  (3)2个一加3个十一共是多少?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30=32

  (4)练习:第41页“做一做”。

  第1题第1小题

  先让学生摆小棒,再对着摆的小棒写算式。

  学生写完后,指定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计算,并集体订正。

  第1题第2小题

  让学生摆给同桌的同学看,然后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个别学生如果有困难,给予适当的指导,最后集体订正。

  第2题

  以做游戏的形式出现,看看谁的头脑最灵活。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50+6       30+7        60+9      20+8

  6+50       7+30        9+60      8+20

  (2)90+8      20+3        50+9      70+6

  98—8     23—3       59—9     76—6

  说明:卡片正面写50+6,背面写6+50,口算时先让一名学生看正面的题目并口算得数,再让另一名学生说出背面的题目并口算,如果学生有困难,再翻到背面让学生看一看口算。

  2、做练习八的第5题。

  教师把题目抄在卡片上,指名口算得数,再全班学生一齐看卡片口算得数,然后让学生把得数填在教科书上。

  做游戏:谁最先回家。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摆一摆进一步理解数位、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教学准备: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个位)第二位叫什么?(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新课。

  1、出示两上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十位  个位

  ○ ○  ○

  ○ 表示的数是:2

  表示的数是:11

  十位 个位

  ○  ○ 

  表示的数是:20

  2、为什么两上圆片放入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上小圆片表示2个一,十位上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十位  个位   

  ○

  ○○

  ○○○ ○○○

  ○○

  ○ 表示的数是:3

  表示的数是:12

  表示的数是:21

  表示的数是:30

  4、若4个小圆片呢?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十位  个位   

  ○

  ○○

  ○○○

  ○○○○ ○○○○

  ○○○

  ○○

  ○ 表示的数是:4

  表示的数是:13

  表示的数是:22

  表示的数是:31

  表示的数是:40

  5、小结:

  教师提问:

  (1)    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    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    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4)    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个数)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数+1=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

  如果用9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1=10)

  这个规律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摆的过程中,通过表格找出。(投影片)

  圆片数 表示几个数

  2 3

  3 4

  4 5

  5 6

  6 7

  …… ……

  三、巩固练习。

  教师:每个同学拿出6个小圆片,自己单独摆一摆,可摆出多少个不同的数?

《6、7的认识》教案 篇14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第一课  长方体表面积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34页内容及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2)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2)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 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与宽。

  教学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展开的教具、视频展示台。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说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看图回答

  (1)指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3)填空:

  上、下两个面的长是       宽是       。

  这个长方体   左、右两个面的长是       宽是       。

  前、后两个面的长是       宽是       。

  3、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几个面?

  4.老师现在做了一个“长6㎝,宽5㎝,高4㎝”的长方体架,要在它的六个面上贴上薄塑料片,你说应该准备多少平方厘米的塑料片呢?

  二、实践探索

  1.个别学习-------表面积的概念

  (1)老师和同学们都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在上面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在6个面上。

  (2)沿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剪开并展平。

  (3)你知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什么吗?

  学生试着说一说。

  2.小组合作学习-------计算塑料片的面积

  (1)想: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求什么?

  使学生明确: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2)学生分组研究计算的方法。

  (3)找几名代表说一说所在小组的意见。

  解法(一):(是分别算出上、下,前、后,左、右面的面积之和,然后算总和。)

  6×5×2+6×4×2+5×4×2

  =60+48+40

  =148(平方厘米)

  解法(二):(是先算出上、前、左这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再乘以2)

  (6×5+6×4+5×4)×2

  =74×2

  =148(平方厘米)

  (4)比较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课堂实践

  做第26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列式算出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你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了吗?

  结论: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五、课堂练习

  做练习六的第1、2题,学生口答,学生讲评。

  六、课后实践

  做练习六的第3、4题在作业本上。

  旁批:

《6、7的认识》教案 篇15

  开发区小学 一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1~5的认识

  本课初备

  课时

  共 8课时,本课第 1课时

  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1~5以内物体的个数,理解1~5每个数的实际含义,会读会写数字1~5。重点难点:理解1~5每个数的实际含义课前准备:学具盒。教学过程: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观察第11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二、反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a.出示点子图,你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动手摆。

  b.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然后同桌间互问互答。

  c.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用你自己的话来告诉你周围的小伙伴。a.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并适时指导,注意表述的广泛性。

  b.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学生汇报。

  c.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2.猜数游戏。

  提问:

  a.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还可能是几?

  b.这个数在4的前面,有可能是几?

  c.这个数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几?还有可能是其它数字吗?为什么?3.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

  师: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小伙伴说说你摆的是什么?用什么摆的?用了几个?五、书写各数: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六、完成想想做做1. 看图连线,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连的?2. 看数涂○,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 看图写数,练习完成后分小组说一说有几个梨、几个菠萝、几根香蕉、几个草莓?4. 排一排,读一读新课标第一网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5这几个数字。大家按一定的顺序把这几个数字娃娃排队。5.数一数,写一写先组织学生数一数,再独立写一写6.画出花瓶里缺少的花,按花瓶上表示应该有的朵数,分别补上缺少的花:1朵,2朵,2朵。板书设计:            1~5的认识1     2     3     4     5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开发区小学 一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几和第几

  本课初备

  课时

  共 8课时,本课第 2课时

  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2、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重点难点: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课前准备:1~5的数字卡片、水彩笔、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1、出示排队买票图。过渡: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你们看。出示课件。2、谈话。(1)这时有几个人在排队?(2)请小朋友数一数小明排在第几?小刚排在第几?(3)排在第1的是谁?原来老爷爷排第几?老爷爷怎么又排到第一了呢?(进行礼貌教育。)(4)黄头发的小姑娘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说明:排队的时候我们都从前面数起,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要数第几的时候。二.进一步感悟新知1.“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过渡:小明买好票来找小丽(1)问:小丽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后交流)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2)问:如果小丽住在3楼应该出现在哪个阳台?(3)问:老师想了解哪些同学住的是楼房?你家住几楼?2.“想想做做”第1题。过渡:小明、小丽要进动物园要做对点灯笼的游戏才行?你想试一试吗?(1)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问:点的是第几个灯笼?你是怎么数的?注意数的时候要说清楚是从左边数起还是从右边数起。○○○●○问:现在点的是第几个灯笼?○○○●●问:从右边看点了几个灯笼?(2)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左边第3个,左边3个。右边第2个,右边2个。问:这里的第2个和2个意思一样吗?(3)书上练习。过渡:大家都想来点灯笼,下面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涂一涂。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指名上黑板涂色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几和第几。(板书:几和第几)3.“想想做做”第2题。过渡:来到动物园,小红和小明首先看到了猴子捞月亮的表演。问:同学们看哪只猴子比较特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说:老师将这个问题交给小组讨论,每组选个同学汇报你们讨论出的答案)得出: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问:猴子能捞起月亮来吗?为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4.“想想做做”第3题。过渡: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1)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5.“想想做做”第5题。问: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问: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问: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问:除了这几个问题外,你还想到什么考考大家?(小组讨论)交流:1号车前面是5号车;5号车前面是2号车;1号车后面是4号车和3号车;前3名的是2号、5号、1号车;最后一名是3号车……追问:刚才说的是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小结:“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6.“想想做做”第4题。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下山的动物呢?三、总结评价。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安排学生相互说一说,再交流板书设计:           几和第几 练习设计: 小兰        小红           小华一共有( )小朋友,从左数小华排第(  )个,小红排第个。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课题: 0的认识

  本课初备

  课时

  共 8课时,本课第 3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1、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2、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重点难点:理解0的两种含义。课前准备:小袋子、几只千纸鹤、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拿出一只小袋子,里面装有几只千纸鹤。请学生猜一猜,袋子里装有几只千纸鹤。(告诉学生“不超过5”,请学生理解“不超过5”的含义)学生猜测;教师根据学生猜测,贴出数字卡片,提示学生继续猜测。拿出一只,在学生面前示意一下,并指一下黑板上的数字,让学生跟读。2、这时候盒子里没有千纸鹤了,指名学生回答(盒子里是否有千纸鹤)。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没有”在数字王国里怎么表示,引出今天 的课题。3、揭示课题(板书:认识0)二、数字0的写法1、出示课件,教师读数字好朋友“0”的自我介绍。让学生伸出食指,一起边念儿歌边写0.提问0像什么。(溜溜一个圆,从上往下写,从左往右弯,写完像鸭蛋。)2、翻开书16页,找到田字格,用铅笔将红色虚线的0描写一遍。(提问在书写0是应该注意什么)三、数字0的含义教学(一)数字0表示没有1、出示课件“小白兔采蘑菇”。(1)第一个小白兔采了几个蘑菇?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板书:3(2)第2、3只小白兔呢?分别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板书:2、1(3)第4只小白兔采到蘑菇了吗?(一个也没有)老师说明:第4只小白兔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我们就用“0”来表示。(板书:0)领读:“0”,0和2、1一样,也是一个数。2、地里原来有几个萝卜?小白兔拔走了几个?地里的萝卜还有吗?(没有)老师说明:没有了也可以用“0”来表示。3、今天我们认识了“0”,在什么时候要用“0”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和没有了就用“0”来表示)(二)数字0表示起点 1、拿出直尺,找“0“的位置想一想,我们也有一样文具,静静地躺在我们的铅笔盒里,它上面也有数字是从0开始排起的。你们知道是谁吗,看谁先找出来。2、提问,尺子是用来干什么的?你在尺子上发现了哪些数字,读一读它们3、师:观察尺子左边的0,(点击课件0)猜猜看,这个0也是表示没有吗?(生思考,自由发言)想想看,尺子上的刻度是从哪里开始的?(生:从0开始的)对,从0开始,我们就可以说,0表示的是起点(板书:起点)师:观察尺子,从0这个起点开始,越往右走,数字越大,离起点0也就越来越远。你还见过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0表示起点吗?(几生举例)出示生活中用0表示起点的图片,学生欣赏。(①.起跑图;②.立定跳远图) 四、神奇的0——扩展0的认识1、小结本堂课中所学的数字“0”的含义(请学生小结)师:生活中的0很神奇,当0和其他数字组合在一起的时候,0的意义也不一样了。(教师先把0和一张数字卡片拼在一起,展示神奇的“0”)五、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想想做做1~4,集体订正。六、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0,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见到它?并试着想想它在此处表示什么意思?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进一步学习“0”。板书设计:           0的认识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6、7的认识》教案 篇16

  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活动:①走100米,数数大约有几步。②走200米,看用多长时间。③了解交通工具的一般速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谈话:小朋友们,听说过五指山吗?西游记里如来佛的手掌就叫五指山,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

  1、复习已学过的四个长度单位。

  (学生比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说出表示的符号并板书;说出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2、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

  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长约2( );世界上的建筑高约452( );

  世界上最矮的成人高约8( );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厚约15( )。

  师:导入:拇指峰上住着谁呢?

  二、认识千米:

  1、生活中的千米

  (1)板书课题:认识千米(公里 km)

  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听过或看过“千米”?

  (2)播放相片:这是付老师在高速公路上拍摄到的一些镜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①指路标志:(北京距天津?千米)

  ②虎坊桥距广渠门?千米

  (3)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①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②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4)小结:学到这儿,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了什么初步印象?

  2、教学1千米与1000米:

  师:现在大家一定很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一起来看:

  播放录象:(走100米的镜头)看,这是我们昨天在操场上活动时拍的录象,我们数了数,走100米大约要200步

  板书:走200步的路约是100米

  (走200米的镜头)现在走了200米,大约花了3分钟?

  板书:走3分钟的路约是200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100米有多长),下面的“小志愿者”们走的路就更长了,我们一边看,一边认真数一数:他们一共走了几个100米?

  (录象快放部分学生走10个100米的镜头)

  师:(2)同学们想一想:把这10个100米连起来,该有多长啊!把答案写在纸上好吗?

  师:板书:1千米 1000米 这两种写法都对吗?为什么?它们表示的长度虽然是一样的,可也有不同点,你发现了吗?

  1千米=1000米,读来不易区分,你能巧用停顿,把它们区分开吗?

  生:读

  (3)小结: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4)师:你能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外地游客算一算西客站到*有多少米吗?

  先自己想一想

  集体订正

  生:

  3、感知、体会1千米

  (1)咱们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00米,( )圈是1千米。有的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50米,( )圈是一千米,如果是400米一圈,( )是一千米。

  (2)在脑子里猜测想象一下: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从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

  (3)让我们跟着摄像机镜头到校门外的大街上去走一走,看看一千米究竟有多长?(播放录象)

  请学生闭眼在脑海里把这段路走一遍。

  (4)估计:看了录象,你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呀?你们怎么估计1千米的距离?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组内讨论)

  板书:人走15分钟的路约是1千米

  人走20xx步的路约是1千米

  汽车行驶1分钟的路大约是1千米

  (5)建议学生课后用这些方法验证刚才的猜测想象。

  (6)引导:那我们班哪个同学的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7)付老师家离学校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付老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简述理由?

  (8)森林公园

  看了画面,你知道哪些信息?26千米远吗?你会怎么去森林公园?

  (9)小结:学到这儿,大家肯定对千米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三、巩固新知,实际应用:

  师:1、你们的收获可真多,我来考考你:

  4千米=( )米 3000米=( )米

  9千米=( )米 6000米=( )米

  要求:看清单位名称 换算

  集体订正

  2、小朋友们看过国庆50周年的阅兵式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完成填单位)

  要求:先独立填出答案,再说说为什么?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它就是“公里”,也可以用㏎表示。它住在五指山的拇指峰上。伸出你的左手,掌心向自己,看,你也有一座“五指山”,有了它,你就可以牢牢地掌握长度单位间的关系了。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6、7的认识》教案 篇17

  开发区小学 一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课题:6~9的认识

  本课初备

  课时

  共 1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的过程,认识并会写6~9,掌握6~9的顺序。2.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初步的数感。3.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能够运用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4.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重点难点:1.从情景中抽象出6~9的含义,会读写6~92.掌握6~9的顺序课前准备:学具盒,直尺图,水彩笔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复习旧知 1.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瞧,它是谁?(电脑演示可爱的动物“狗贝贝”及带来的数字娃娃)数字娃娃依次出示,并让学生根据出示的数练习认数、读数。2.复习旧知:瞧,这些数字娃娃多粗心呀!连队伍都没有排好,谁能把它们从小到大排排队?引导学生复习5以内数的顺序。3.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袋漂亮的玻璃珠,同学们每人抓一次,看你抓到了几颗?引导学生初步接触6~9。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1.认识6~9。  (1)提问:(电脑课件出示:屏幕中有老师带领学生做套圈游戏)同学们,你观察到什么?小组交流。通过学生汇报得到:6名学生、7个人、8个套圈、9个套桩。  (2)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6、7、8、9个珠子,小组里互相看看拨得对不对。  (3)从学具盒中分别找到这些数字卡片。教师说数,学生举相应的数字卡片。组长说数,组员举数字卡片。  (4)涂色游戏:看到相应的数,就在下面相应数量的圈里涂上颜色。(“想想做做”第1题)2.学写6~9。 (1)提问:我们认识了6、7、8、9这4个好朋友,你觉得它们像什么?怎样把它们写好呢?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独特的记忆方法。教师重点指导写数的方法,先讲清起笔、运笔,再临摹写在22页的田字格里。(2)谈话:今天我们的老朋友“狗贝贝”又给我们介绍了它的新朋友。我们来认识一下吧,(电脑课件出示鲨鱼、金鱼、虾、蟹)数数它们分别有多少?并把它们的数量写出来。你要写对了,它们就会吐泡泡向你表示感谢呢!(“想想做做”第2题)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讲述:我们认识并会写6、7、8、9了,下面“狗贝贝”想带领你们这些聪明的小朋友到闯关游乐城去玩玩,咱们出发吧!(电脑课件出示游乐城)1.第一关:看数继续画。(“想想做做”第3题)交代:每个同学有一张题纸请你帮贝贝继续画,要求看清上面的数。学生做完到实物投影下展示,并反馈。2.第二关:打扑克,比大小。(“想想做做”第4题)交代:每个同学拿出数字卡片,同桌为一组,两人同时出任意一个数,同时说出比较的结果,快的一方获胜,可以得到对方的卡片。选几组学生汇报,学生可以互相评价。3.第三关:找座位。(“想想做做”第5题)(1)(课件出示:8说:“我应该站在哪里?谁比我小呢?”7说:“谁比我大?我应该站在哪里?)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由于答案不是惟一的,所以只要答对就予以肯定。(2)学生在题纸上填尺子刻度,并观察5离8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   4.第四关:吃水果。(“想想做做”第6题)讲述:“狗贝贝”对每一位同学都很满意,它为每个小组拉了一车水果作为奖励,只要你答对了它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水果。分小组合作练习,做完后学生互评。 5.按要求排队。教师先选一组示范:第6个同学举手,前面8个同学向左转,第7个同学蹲下等。以小组为单位排队,选出发令员提出要求,学生分组活动。四、总结评价,归纳学法提问: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得高兴吗?你们每个同学都很认真。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同伴给你什么帮助?互相说说,再告诉大家。板书设计:  6、7、8、9的认识练习设计:看数画○6                             7                                           8                             9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6、7的认识》教案 篇18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大家喜欢打篮球么?喜欢看篮球赛么?说到篮球就不得不说到一个人,你们知道是谁么?

  这里有一项关于姚明的数据统计

  据统计:姚明在nba比赛中的罚球命中率一向很高,前两个赛季罚球命中率高达81%,但上赛季下降到了78.3% 。

  2、 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这条信息。大家认识红色的数吗?认识的举手,真不错,我们大约百分之九十的同学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么?

  二、 通过数据,引出概念。

  1、在我们南京现在正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因此某个社区里就进行了这样的一项篮球比赛,我们来看看比赛的数据显示。

  “街头篮球争霸赛”选手决赛成绩统计表

  选手号码 投中次数 投篮次数

  7号选手 22 25

  10号选手 18 20

  13号选手 46 50

  如果你是评委,根据这张表格里的数据,你能判断出谁是冠军么?

  分小组来讨论研究,把你觉得该纪录的要记录下来。

  汇报:{这里可能有学生会根据哪位选手没投中的次数最少来确定谁是冠军。如果是这样就要选择一个是算命中率的学生来反驳他的意见。在学生讨论时,可以下去指导,引导出部分学生的出完美的答案。只要学生写出分数形式就可以了。}

  过程提问:

  指导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过程,引出百分数的意义。

  2、介绍百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你觉得他写得对么?写得好么?他是怎么写得?%是什么?(教师亲自示范写%)。你觉得写百分号时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

  你会读这个数么?读作什么?读作“百分之几”而不是“一百分之几”。

  3、过渡:你能说说黑板上百分数是什么意思么?(尽量引出投篮命中率为后面的“百分率”作铺垫)

  三、 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1、请同学们随意的写出几个百分数。

  观察学生写的百分数,出示几个让学生明白,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大于100,也可以小于100,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实物展示过程:

  a. 上面的百分数有没有错误的?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么?100%就是多少?该怎么读?

  b. 找出一个比一大的百分数,这个数和100%相比更大了吧?可以这样写么?

  (把比较的标准量平均分成了一百份,与它相比较的量可能是这样的一份,两百份,0.5份,或是其他的数。)

  2、看书,学习书上的概念和知识。刚才同学们写出了很多百分数,其实我们的数学书上有一些关于百分数的知识,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生汇报:百分数又叫百分率,又叫百分比。

  师:那你觉得百分数是个怎样的比呢?这个比有个什么样的特征呢?

  生:百分比的后项始终都是100。

  那你又能举出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百分率么?

  3、巩固概念,辨析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老师这里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

  a.一堆煤运走了( )。 [87/100 87%]

  b.一根绳长( )米。 [97/100 97%]

  提问:为什么第一题可以有两个答案,而第二题只能有一个答案。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研究研究原因,并说出百分数和分数到底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

  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得出:

  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的意义

  1、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2、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四、有层次的练习中深化

  1、完成书后练一练的第一题。

  2、能用百分数来表示下面的成语么?

  百发百中

  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

  一举两得

  3、联想练习

  一本书,我已经看了40%。

  服装厂上半年完成了全年计划的60%。

  化肥厂计划生产化肥100吨,实际生产化肥112.5吨。

  神舟飞船连续六次发射,全部成功!

  四、结束本课。

  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请你用一个百分数来评价一下自己。

《6、7的认识》教案 篇19

  预习要求:

  看课本第46页,你能穿珠子吗。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

  出示例7。

  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个别汇报。

  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

  画图。圈一圈。

  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

  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2、完成第47页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6、7的认识》教案 篇20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19页的例1,完成第19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五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看懂圆柱、圆锥的平面图。

  2.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并会测量高。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从整体上体会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了解围成圆柱或圆锥的各个面。2.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教学难点 认识圆锥的高。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圆柱体、圆锥体的物体,让学生收集一些圆柱体、圆锥体的实物。同时让学生将教科书第125、127页上的图沿边剪下来做成圆柱体、圆锥体。

  一、激趣引新

  1、师出示准备的模型圆柱,圆锥,提问,这是什么形体?

  师指出:圆柱体简称圆柱,圆锥体简称圆锥。

  2、举例: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学生举例)

  3、师出示挂图,提问,生活中的例子很多,你看这张图上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直圆柱和直圆锥。(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认识圆柱

  ⑴谈话,请看挂图,刚我们看到的圆柱有大的,有小的,有高的,有矮的,还有这么扁的,同学们桌面上也有大小不一的圆柱,仔细观察这些圆柱,你发现这些大小不一的圆柱有什么共同点?(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后自由发表意见,师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

  ⑵验证发现:上下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刚才同学说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请你想办法证明一下,这个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可能:a把茶叶筒的盖头拿下来比划b用线绕c用尺亮圆的直径

  侧面是弯曲的:把你手中的圆柱摸一摸,滚一滚,你发现它的这个面与桌面有什么不同?侧面滚一滚,滚出一个什么形状?

  ⑶师指出:这是沿着圆柱形物体的轮廓画下来的圆柱的平面图

  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板书底面,图中标出底面)

  围成圆柱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板书,在图中标出)

  提问: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师出示装满牙签的牙签盒让学生体会)

  验证圆柱的高都相等:把圆柱放在桌角量高,变换角度量高,量出的结果一样吗?

  ⑷练习:说说师手中的杯子,方便面碗是不是圆柱,为什么?指出自己手中圆柱的各部分名称,指出下列圆柱各部分名称

  2、认识圆锥

  ⑴谈话:某些建筑物的顶部,吃的蛋筒,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请你观察这些圆锥,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自由交流,师适当板书)

  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⑵看书对照你的发现是否正确

  ⑶师指出:图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边说边在图上标出来)

  提问,圆锥的高有几条?

  滚动圆锥,你有什么发现?

  辨析,这是圆锥的高吗?那你认为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师出示图

  ⑷指出你手中圆锥各部分名称

  3、比较:观察圆柱和圆锥有什么不同之处?

  师可引导提问:圆柱和圆柱都有一个侧面,侧面都是一个曲面,为什么圆柱滚动侧面时与圆锥滚动侧面的感觉不一样?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判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

  2、练习五第二题,连一连。

  3、练习五第三题:先让学生根据题意转一转,想象一下,再交流。

  圆柱的底面半径与高与长方形小旗有什么关系?

  4、拿出硬纸做的圆柱和圆锥,想办法量出它们的底面直径和高,记录再自备本上,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6、7的认识》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