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生活中感知 实践中领悟——《花边有多长》说课设计

生活中感知 实践中领悟——《花边有多长》说课设计

困爱之城 点赞 分享
生活中感知 实践中领悟——《花边有多长》说课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生活中感知 实践中领悟——《花边有多长》说课设计

各位老师,上午好。崔峦先生曾说:“简简单单教数学,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认为数学就要回归这样一个常态教学之中。并且在课中身体力行!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花边有多长》这一课的设计,我们打开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5单元的“花边有多长”,就会发现教材通过生动的场景,直观的图画,展示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指导过程,教材中安排了围一围、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的周长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俗话说:“高楼大厦平地起”。掌握并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将为今后长方形的面积和其它图形的周长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如何使学生理解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课的关键,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中的情境,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能力目标:在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初步的分析、估算、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文化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创新的精神,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正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生动描绘。在《花边有多长》的教学中,为了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我为学生构建了自主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亲历过程、体验成败,融入到自主探究的情境中去。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在自由空间中“表露”,在互动交流中“发现”,,在生活体验中“感悟”,在开放思维中“碰撞”,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之“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快慰。
记得《实话实说》栏目中有一位学生是这样描绘他心目中的课堂的:让课堂活起来,让我们动起来。质朴的话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确,课堂本就应是一个充满灵气的活动空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下面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浓妆淡抹总相宜——创设情境,构建“对话”平台。”
教师要有成本观念,让有限的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而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由于本课入选为06年省小学数学年会教学评比一等奖,定于在莆田的南门学校作公开教学,因此,在课的一开始,我就寻找了校园中的美景大门等——这一最贴近他们生活的素材(播放课件),通过两张相片的对比,师生之间的共同合作,有意识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联系起来,这样既符合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全身心投入学习。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长方形周长这一知识在生活中的必要性,形象地初步感悟长方形的周长。并适时质疑:“得准备多长的花边才能够既够用又不浪费呢?”从而揭示课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便于调整后面的教学进程。
第二环节:“笔有千钧任欷张——探索空白,丰富“体验”过程。”
有道是“水本无华,相漾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
教学中为了让孩子充分的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我引领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自主探索、讨论辩论、交流归纳真正理解------ )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充分的体验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从“估一估”到“量一量”、“算一算”是经历一种由猜想到实践论证的过程,“估——量——算”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其中“量”起着重要作用,“量”验证了“估”,同时“算”又使“量”从直观走向了深化,为学生知识的系统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结合他们的想法,课件直观演示)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让学生说说各种算法的想法。(结合他们的想法,课件直观演示)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比较不同的计算方法,明确不管用哪种方法计算,都是求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总和。通过比较,得出最优化的计算方法:(长+宽)×2这种最简单并能迅速计算出结果的方法。教学中由于我引进了新颖别致的辩论形式,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每次面对一个新问题,学生都领略到了问题的冲突性与挑战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们始终沉浸在思考的乐趣之中。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生活中感知 实践中领悟——《花边有多长》说课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