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飞行表演

飞行表演

甜味剂 点赞 分享
飞行表演

微信扫码分享

飞行表演(精选15篇)

飞行表演 篇1

  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课本第39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及各部分名称,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弄清“余数”概念。

  难点:理解余数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

  学具;学具袋。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

  国庆节,飞行大队举行了一次(课件演示)

  师:飞行员叔叔的表演精彩吗?

  师:飞行员员除了有强健的身体,还有渊博的文化知识,他们知道二(3)班的同学个个

  都非常聪明,出了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同学们敢接受挑战吗?

  二、自主探究

  出示第一个问题。

  同学们能独立列式计算吗?

  教师指名列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

  出示第二个问题。

  请同学们用小棒表示飞机摆一摆,看看可以分成几组?

  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出示第三个问题。

  请同学们把15根小棒分成5组,看看每组有几架飞机?

  教师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出示第四小题。

  请同学们继续用小棒来摆一

  摆,老师看看谁能出色的完成这个任务。

  完成后,教师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交代写法,帮助学生认识余数。交代读法。

  议一议:

  剩下的3架飞机还能再分吗?余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实践应用

  今天,飞行员叔叔出的四道难题,同学们完成得非常好,同学们能不能用解答这四道题的方法来解答其它的题呢?

  出示第一道练习题

  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在课堂练习本上。

  出示第二道练习题

  师:同学们能独立完成这道题吗?

飞行表演 篇2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挂图)

  飞行员在进行飞行表演。看,飞机飞得多整齐呀!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看图提问。

  你能根据图上提供的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提问。主要有2类。根据学生的提问分类板书。

  1)乘法问题。每排有4架飞机,3排一共有几架飞机?

  2)除法问题。12架飞机,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几架飞机?

  12架飞机,每4架编成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2、尝试解决问题。

  为什么采用乘法?(应为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怎么列示?(2个算式)

  说出各部分的名称,每个算式的含义。

  3×4=12(架) 4×3=12(架)

  为什么采用除法?(求平均分的每份数或求平均分的份数)怎么列示?(一个问题对应一道除法算式)。

  说出各部分的名称,每个算式的含义。

  12÷3=4(架) 12÷4=3(组)

  3、比较:乘法问题和除法问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乘法问题中的条件是除法问题中的问题,除法问题中的条件是乘法问题的问题。互逆的关系。

  区别: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法是平均分。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把一个整体分成几个相同的部分用除法。乘除法间互逆,同一具体情境,如果能提乘法问题,也一定除法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39页试一试

  先请学生完整地叙述一遍题意,再独立完成。

  2、把32页中的问题,用除法算式表示。

  作业:看一幅情境图,能编乘法应用题和除法应用题,并能正确列示。

飞行表演 篇3

  教学内容课本第39页,第40页练习二第3、4、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飞行表演”的情境,使学生初步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问题,了解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及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的活动,培养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谈话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手段:主题图,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小朋友,今天有一场飞行表演,想去看看吗?

  出示主题图片。

  师:数一数,参加表演的飞机一共有多少架?

  生:一共有15架飞机。

  二、问题探究

  1、出示问题1:一共有 架飞机。

  师:一共有多少架飞机?

  生:一共有15架飞机。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是怎样算的呢?为什么?

  组织学生汇报。

  生:横着看每排5架,3排共有15架。5×3或3×5。

  生:竖着看,每列3架,5列共有15架。算式是:5×3或3×5。

  生:3个5和5个3都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板书: 5 × 3 = 15 (架)或 3 × 5 = 15 (架)。

  2、出示问题2:每3架飞机编成一组,可以编成 组。

  师:刚才我们通过数和算知道了有15架飞机,指导员想把这15架飞机编成组,你能帮帮他吗?动手圈一圈。

  学生动手圈圈(独立圈),在小组内交流是怎样圈的。

  师:说说你是怎样圈的?算式是什么?

  生:每3架圈一个圈,可以圈5个圈,也就是编成5组。15÷3=5(组)。

  教师板书:15 ÷ 3 = 5 (组)

  3、出示问题3:平均编成5组,每组有 架飞机。

  师:指导员想把15架飞机编成5组,每组有多少架飞机?圈一圈、分一分。

  学生独立动手圈一圈或者分一分。小组交流汇报。

  生:平均编成5组就是平均分成5组,每组是3架飞机。算式是:15÷5=3(架)。

  教师板书: 15 ÷ 5 = 3 (架)

  4、观察并比较这三个算式,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师:观察上面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算式中的数字相同,位置不一样。

  生:一个是乘法算式,两个是除法算式。

  生:我觉得就像加法和减法一样,看到一个乘法算式可以写两个除法算式。

  ……

  三、体验感悟

  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师:刚才分组的时候,小朋友做得很好。老师还有一个问题。

  (教师出示题目)每6架飞机编成1组,可以编成 组,还剩 架。

  学生小组讨论列式。

  组织学生汇报。

  生:竖着圈可以圈出2组,还剩3架,15÷6=2剩下3架。

  教师板书并指导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写。

  师:15除以6,商2余3。

  让学生读一读,并说说算式的含义。

  四、实践应用

  1、出示“试一试”图。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在书上,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练一练”。

  教师可适当指导。

  3、完成练习二第3、4、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有困难的给以指导。

  练习设计:第39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第40页练习二的第3、4、5题。

  板书设计: 分行表演

  (1)一共有 15 架飞机。

  5 × 3 = 15 (架)。 3 × 5 = 15 (架)

  (2)每3架飞机编成一组,可以编成 5 组。

  15 ÷ 3 = 5 (组)

  (3)平均编成5组,每组有 3 架飞机。

  15 ÷ 5 = 3 (架)

  (4)每6架飞机编成1组,可以编成 2 组,还剩 3 架。

  15 ÷ 6 = 2 (组)…… 3 (架)

  被 除 除 商 余

  除

  数 号 数 数

  读作:15除以6,商2余3。

飞行表演 篇4

  活动一:飞行表演

  活动目的

  1、在活动中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探讨用除法算式表示有余数的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中的倾听习惯.

  活动步骤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我们班要举行航模飞行表演,想请小朋友们做指挥官.谁想报名做指挥官?

  师:那么多小朋友都想报名,那这样吧,我们看看谁给飞机编组编得好,我们就请他做指挥官,好不好?

  2、回忆乘法.

  (设计飞行计划:出示飞机图)

  师:飞机已经准备到位,请各位指挥官看看将要参加表演的飞机有多少架.

  生1:有15架.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1:一排有5架,三排一共有15架飞机.三五十五.

  生2:我和他的算法不一样.我是这样算的:一列有3架,五列一共有15架飞机.”

  3、回顾平均分的方法,初步感知乘除之间的联系.

  师:飞行的时候,为了方便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和造型,现在要将这15架飞机平均分配编成组,你打算怎么样编?请各位指挥官分成小组讨论,怎样编组.

  生分组讨论……

  【讨论中教师有意观察,哪一组的讨论能服从组长的安排,有序地发言,用合作卡进行激励】

  生1:我将三架飞机编在一组,可以编成5组.

  生2:我把五架飞机编成一组,我编了3组.

  师:谁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刚才的这两种分组方法?请你写下来.

  有意将这两道算式与前面的乘法算式排列在一起:

  3×5=15(架)

  15÷5= (架)

  15÷3= (架)

  师:我需要很快得出这两道算式的答案,哪位指挥官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1:我是用乘法口诀算的,我想口诀三五十五,就知道答案是3了.

  生2:我的方法和他的不一样,我直接看上面的乘法就知道一题的答案是3一题的答案是5了.

  师:哦,她认真听了前一位同学的发言,提出了不一样的方法,真能干.你们的方法都不错,谢谢你们!【用倾听卡进行激励】

  4、创设环境,激起矛盾:

  【出示图片“飞行表演1”或“飞行表演14”】

  师:这个造型飞起来更漂亮,可是要将每6架飞机编成一组,怎么分呢?

  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中教师巡视与指导】

  生1:我们把飞机编成2组,每组有六架.

  生2:这样分还多出3架,我想让它们在机场休息,准备后面的表演.

  生3:这三架飞机可以作后备,如果哪架飞机出了故障,它们可以顶替.

  师:这些想法都不错,那现在就请我们的小指挥官们用除法来表示这种分配方法吧!

  生动手写算式……

  【有意提示学生写完要检查,答案是否正确,培养自查意识】

  生1:老师,怎么写呀?刚才是分成两组,但是15除以6等于2不对呀?

  生2:我知道,剩下的三架和起来是一组,所以应该是分成3组.

  生3:不对,三六都得十八了,不是十五.

  师:那怎么办呀?剩下的这三架飞机,我们怎么表示呢?

  (等待学生反应,如果学生想不出办法,就提示他们找答案的途径)

  师:这样吧,求助我们的好帮手——书本,怎么样?

  生独立阅读课本……

  5、回顾除法算式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式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

  师:你的好帮手告诉你答案了吗?

  生:在后面打上点点,把3写在后面.

  出示算式: 15÷6=2(组)……3(架)

  师:后面这个3表示什么呀?

  生:表示还剩3架.

  出示完整算式: 15÷6=2(组)……3(架)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把6架飞机编成一组,可以编2组.

  师:他的回答完整吗?

  生:不完整,应该是,拿15架飞机来分,每6架分在一组,可以分成2组.

  师:那等号后面的答案应该是几呀?

  生:是2.

  出示算式前半部分名称:

  师:你们的好帮手有没有告诉你们后面的这个数的名称叫什么呀?

  生:叫余数.

  出示算式各部分名称:

  师:完整的算式该怎么读?

  生1:15除以6等于2和3.

  师:他这样读对吗?

  生2:不对.应该是15除以6等于2还剩3.

  生3:我看书了,应该是15除以6,商2余3.

  师:这两种读法都很好.只要不把算式表示的意义说错,两种读法都可以.你认为哪种读法适合自己,就用哪种读法.

  现在,请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把算式读给你同桌的小伙伴听.

  学生读算式……

  活动反思

  这个环节,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得比较好.活动环节的设计能够体现以能力训练为中心,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重点掌握内容处的设计能够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活动二:试一试

  活动目的

  熟悉用除法算式表示有余数的平均分问题的方法,建立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

  活动步骤

  1、师:昨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在收拾文具的时候,也遇到了平均分不能分完的难题,我们大家一起帮帮他吧!

  2、学生动手圈一圈,并独立把算式填完整.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强调注意别人的答案是否正确,与自己的比较,如有不同,提出自己的意见】

  师:通过今天学习做小指挥官,你学到了什么?

  生谈自己的收获……

  师:以后,我们要遇到这样平均分不能分完的问题,都可以用这样的除法算式来表示.我们今天掌握的本领,不仅能帮助我们成为优秀的指挥官,还能为我们解决好多生活中的问题呢!

  活动反思

  学生独立完成这个环节的活动,并将自己的答案与别人交流,体现了独立思考与交流学习相结合.并鼓励学生在与别人意见不一致,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活动三:练一练

  活动目的

  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步骤

  1、师:看见大家那么棒,小伙伴们都来找你们帮忙,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们呢?

  2、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3、活动小结:

  师:小朋友,在今天的活动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发言……

  4、课外延伸.

  师:我们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很多类似的,平均分不能分完的问题,我们的“亮眼睛”调查小组又开始活动了,小朋友想不想参加我们这次的行动?

  生:我要参加……

  师:我们这次的行动任务是:调查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什么问题是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的,把它编成数学小故事,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鼓励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运用中巩固,养成运用知识的习惯.这堂课,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得比较好.活动环节的设计能够体现以能力训练为中心,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过程性评价,在活动中实施得比较好,达到了预期的评价效果.在引导学生探讨怎样 用算式表示平均分不能分完的情况时,这个矛盾设得好,激发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在读算式时,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具有个性的方法,这里处理得比较好.课外延伸的环节,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带入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飞行表演 篇5

  北师大版数学《飞行表演》教学反思

  本课时内容是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五课,教材在学生体验了平均分、除法运算的意义以及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基础上,创设了“飞行表演”的情境,对于这一情境既可以提出乘法问题,也可以提出除法问题,这是教材第一次出现乘除混编,让学生自己选择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渗透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本节教材出现了有余数除法的算式表示,仅让学生初步了解而已,不是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这堂课,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得比较好。活动环节的设计,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过程性评价,在活动中实施得比较好,达到了预期的评价效果。在引导学生探讨怎样用算式表示平均分不能分完的情况时,矛盾设得好,激发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在读算式时,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具有个性的方法,处理得比较好。

  但是整个课来看,我的“导”有点偏重了,放得还不够开。问题的设计还不够开放,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课堂只是达到活泼的“活”,还没能达到灵活的“活”。

  《飞行表演》教学反思

  林志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获取学习资源

  引入新课时,通过观察空中飞行表演,让学生大胆猜想、想象,提出一些现实问题,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列出相关算式。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同时用事实印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二、探索解答策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及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节课在解决有关乘除法的问题上,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平台,准备了图片、小棒等等。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材料和充裕的学习时间,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画一画、摆一摆以及逻辑推理,从不同角度通过多种方法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整理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通过让学生整理算式并讨论从中发现了什么,既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四、变“书本”中的作业为“情境”中的作业,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数学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二年级的数学老师,在设计一节课时,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实践证明:情境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注重情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课伊始,以精彩的飞行表演入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结尾,变“书本中”的作业为“情境中”的作业,使学生兴趣浓厚,乐于探究。

  当然每一节成功的课都有其不足的方面,课后我通过深刻反思,发现这节课也存在需要改进的环节:(1)对学生的学情了解得不够充分,在备课之前自已心里觉得这节课对学生而言比较简单,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这类学生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使他们在学习之后仅停留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2)课堂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评价的内容平淡且没有针对性,故而评价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3)训练的难度没有梯度,不能喂饱每一个不同层次的学生。

  飞行表演教学反思

  飞行表演是北京师范大学新世纪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内容。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教材的处理问题

  飞行表演是在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和分香蕉4节课之后的一节课。根据教材的体系、内容安排和教学参考书中的描述本节课的重点是用除法算是表示平均分,但我在参看了数学课堂作业本和多个飞行表演的教学设计之后,我对教材做了如下的处理:

  1.将本节课的重点处理成乘除法的联系和有余数除法

  2.将本节课的难点处理成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上课后,反思这节课的内容其实还是处理成2个课时更加的合理。在乘除法的联系部分充实进更多实际应用的内容采用多种感官参与的策略,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处理在有余数除法的内容中将会有更多的时间来探索和理解有余数除法。

  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基础是学生在进行了大量的分一分和充分认识了除法算式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就除法的意义而言学生还是能够理解的,但是问题在于:

  1.在教学乘除法联系时,只停留在了算式的层面上。学生已经说出了乘法里的积在除法里面就是被除数,乘数在除法里变成了除数和商,但我并没有再次进行处理与引导。在此处其实即可引导学生得出:求其中一个乘数可以用积除以另一个乘数、求除数可以用被除数除以商、求被除数可以用商乘除数。

  此外,课程强调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将知识与生活联系,同时学习计算也是为了应用。而我在处理时只停留在了计算的层面,应该进行更高层次的挖掘。比如根据算式编简单的文题和简单的应用题。

  2.教学有余数除法时,学生虽然有了分一分有剩余的情况的经验,但是将分一分的过程及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是一个难点。这一点是我课前没有预想到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讲完后第一次后的第一次尝试中有将近30%的同学能够准确的列出算式,而另外将近70%的同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知道哪个数应该写在哪个位置。在第二次的尝试过程中也只有70%左右的同学完完全全地写对。课后反思这个问题与在写算式前没有进行清楚的指导有密切的关系。此外在教学中还有两个问题:(1)没有教会学生有余数算式正确的读法,(2)没有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实际意义。由于时间和组织的原因并没有将教学设计中提出的教学难点“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落实。

  3.教学组织过程中的语言组织问题。这是我在开始工作以来就遭遇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如何让自己的语言更加具有科学性(2)如何使自己的语言组织得更加的简洁(3)如何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问题表述得更加的完整和清楚,以发展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撰写教学实录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上课的过程中所讲的话远比学生多,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其中之一是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另外一个就是对学生的话重复得比较的多。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和反馈问题同样值得深思。如在课上有一个学生就提出“老师,你为什么没有把算式里面的单位读进去”,而我并没有对其进行反馈。所以今后上课的过程中教材的处理、语言的组织、教学的评价与反馈和数学整体知识体系的建立等将是我进后一段时间内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路漫漫起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这句词一直是我的座右铭。我时刻用这句话来告诫自己戒骄戒躁,告诫自己教育是一条长路并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艰苦卓绝的探索与努力。“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意义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意义在于创新”借助这句话道出自己的追求,相信在未来经过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与自身的不懈努力定能取得成功!

飞行表演 篇6

  教案示例

  飞行表演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3.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准备

  彩笔、白纸、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激发学习热情

  活动一:同学们喜欢看特技表演吗?请同学们欣赏空中特技表演.

  1.出示图片:飞行表演

  2.边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飞行员在表演,有红色队和黄色队;

  我想到了红色队比黄色队多多少人?

  黄色队比红色队少多少人?

  红色队和黄色队共有多少人?

  我还想到了长大后要像他们一样学习飞行表演.

  ……

  二、探究解题策略.

  (一)活动二:寻找生活中数学问题.

  1.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上.

  2.学生汇报,说明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分类、整理.

  (二)活动三:重点研究11减几的算式.  

  1.学生汇报,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方法1:出示图片:圆片

  从11个当中去掉7个,从图中看出结果是4.

  方法2:出示图片:小棒

  用小棒一根一根地减,从11根当中减去7根,还剩4根.

  方法3:把11拆成10和1

  10一7=3 3+1=4

  方法4:把7拆成1和6之后再连续减.

  11-1-6=10-6=4

  方法5:把减数7凑成10,多减后再加.

  11-10+3=1+3=4

  方法6: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得出结果.

  因为:4+7=11

  所以:11-7=4

  课间游戏:小朋友们,累了吧?咱们一起说个歌谣吧.

  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三)活动四:培养思维有序性

  思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11-2=9   11-9=2

  11-3=8   11-8=3

  11-4=7   11-7=4

  11-5=6   11-6=5

  11-6=5   11-5=6

  11-7=4   11-4=7

  11-8=3   11-3=8

  11-9=2   11-2=9

  三、培养数学技能.

  (一)看图列式(出示图片:小鸟和小鸭子)

  (二)看图列式(出示图片:松鼠和小兔子)

  (三)出示图片:小猫钓鱼

  教师谈话:周末了,小猫欢欢和笑笑到池塘去钓鱼,它们俩在为谁钓的鱼多,谁钓的鱼少争吵呢?小朋友们,快来帮帮它们呀!

  (四)出示图片:小熊射门

  教师谈话:森林运动会上,其中一项比赛是足球射门.看图回答问题,看谁填的数最多,时间3分钟.

  教案点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获取学习资源。

  入课时,通过观察空中飞行表演,让学生大胆猜想、想象。提出一些现实问题,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列出相关算式。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同时用事实印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二、探索解答策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及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节课在解决11减几的问题上,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平台,准备了图片、小棒等等。为学生提供了宽泛的学习材料和充裕的学习时间。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画一画、摆一摆以及逻辑推理,从不同角度通过多种方法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整理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通过让学生整理11减几的算式,并讨论从中发现了什么。既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四、变“书本”中的作业 为“情境”中的作业 ,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数学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在设计一节课时,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实践证明:情境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注重情境设计在教学过程 中的作用。课伊始,以精彩的飞行表演入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结尾,变“书本中”的作业 为“情境中”的作业 ,使学生兴趣浓厚,乐于探究。

  探究活动

  接力赛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过程

  1.以班级为单位活动.

  2.教师任意说一个20以内的数,第一个学生任意说一个运算符号(加号或减号)第二个学生再说一个数,第三个学生根据前面所说计算出结果.

  3.以第三个学生所说的结果作为加数或者被减数,第四个学生再任意说一个运算符号,第五个学生任意说一个数,第六个学生根据前面所说的计算出结果.

  4.后面的学生照此继续进行游戏.

  游戏说明

  1.学生计算错误或者出的题目超出目前所学范围(例如出现19+9或者6-7这个错误)都要为同学表演节目.

  2.要灵活使用这个游戏,变化着练习.

飞行表演 篇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飞行表演》。

  课前准备:

  小棒。教师课前准备:电脑课件、练习题单。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课件出示)

  读一读、并说一说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4=12   12÷3=4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国庆节,空军飞行大队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飞行表演。这次飞行表演非常成功。(课件展示飞行表演画面)今天,老

  师将带领同学们去参观这次飞行表演,而且老师还要让小朋友们亲自体验,做一回飞行大队长,指挥飞机编队飞行。

  2.复习乘法。

  师:(课件出示第39页主题图。)飞机已经准备到位,你能算算一共有多少架飞机吗?(学生在书上列出算式、请一人板

  演)

  师:(指算式)为什么这样列?

  生1:一排有4架,三排一共有12架飞机。3×4=12,三四十二。

  生2:一列有3架,四列一共有12架飞机。也是4×3=12,三四十二。(师板书:3×4=12 4×3=12

  3.设计编组,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初步感知乘除之间的联系。

  师:飞机在飞行的时候,为了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和造型,现在飞行大队长准备让这些飞机这样编队飞行(在电脑主题

  图上把三架飞机圈成一组),你能提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把12架飞机,每3架编成一组,可以编成几组?

  请学生在书上边圈边列式。

  师:为什么这样列?

  生:把12架飞机每3架编成一组,可以编成几组,就是把12架飞机每3架分成一份,求分成几份。所以用除法。

  师:1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生:略

  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1:我是用小棒摆的

  生2:我是在图上圈的

  生3:我是用口诀算的。

  师:(在主题图上把四架飞机圈在一起)现在飞行大队长准备让这些飞机这样来编队飞行。你能提问吗?

  生:把12架飞机,每4架飞机编成一组,可能编成几组?

  请学生用小棒边摆边列式。

  比较两个除法算式。找出相同的地方。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上述三个算式,找出相同的地方。得出乘法和除法中的各个数字

  只是交换了位置而已。

  (运用规律:电脑出示150/25=)

  师:你知道等于多少吗?(学生不能回答)

  师:如果老师告诉你这样一个乘法算式,你一定会知道!(电脑出示25*6=150)

  生:等于6。

  刚才,飞行大队长让这些飞机进行了两次编队飞行。让我们来帮帮飞行大队长,看看这些飞机还能不能有其它的编队方

  案?

  生分组讨论……

  学生操作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分组表演。

  (2)用小棒代替飞机试着分一分、摆一摆,然后提出除法问题。

  (3)小组研究后,列式解答问题。

  (4)学生汇报。

  3.巩固练习。

  (1)课本第39页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题单。(电脑做相应展示)

  学生独立练习,小组互相反馈订正。

  4.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学习做小指挥官,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师:以后,我们要遇到这样平均分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我们今天掌握的本领,不仅能帮助我们成为优秀的指挥官,还能为我们解决好多生活中的问题呢!

飞行表演 篇8

  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课本第39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及各部分名称,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弄清“余数”概念。

  难点:理解余数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

  学具;学具袋。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

  国庆节,飞行大队举行了一次飞行表演(课件演示)

  师:飞行员叔叔的表演精彩吗?

  师:飞行员员除了有强健的身体,还有渊博的文化知识,他们知道二(3)班的同学个个

  都非常聪明,出了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同学们敢接受挑战吗?

  二、自主探究

  出示第一个问题。

  同学们能独立列式计算吗?

  教师指名列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

  出示第二个问题。

  请同学们用小棒表示飞机摆一摆,看看可以分成几组?

  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出示第三个问题。

  请同学们把15根小棒分成5组,看看每组有几架飞机?

  教师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出示第四小题。

  请同学们继续用小棒来摆一

  摆,老师看看谁能出色的完成这个任务。

  完成后,教师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交代写法,帮助学生认识余数。交代读法。

  议一议:

  剩下的3架飞机还能再分吗?余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实践应用

  今天,飞行员叔叔出的四道难题,同学们完成得非常好,同学们能不能用解答这四道题的方法来解答其它的题呢?

  出示第一道练习题

  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在课堂练习本上。

  出示第二道练习题

  师:同学们能独立完成这道题吗?

飞行表演 篇9

  教案示例

  飞行表演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3.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准备

  彩笔、白纸、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激发学习热情

  活动一:同学们喜欢看特技表演吗?请同学们欣赏空中特技表演.

  1.出示图片:飞行表演

  2.边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飞行员在表演,有红色队和黄色队;

  我想到了红色队比黄色队多多少人?

  黄色队比红色队少多少人?

  红色队和黄色队共有多少人?

  我还想到了长大后要像他们一样学习飞行表演.

  ……

  二、探究解题策略.

  (一)活动二:寻找生活中数学问题.

  1.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上.

  2.学生汇报,说明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分类、整理.

  (二)活动三:重点研究11减几的算式.  

  1.学生汇报,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方法1:出示图片:圆片

  从11个当中去掉7个,从图中看出结果是4.

  方法2:出示图片:小棒

  用小棒一根一根地减,从11根当中减去7根,还剩4根.

  方法3:把11拆成10和1

  10一7=3 3+1=4

  方法4:把7拆成1和6之后再连续减.

  11-1-6=10-6=4

  方法5:把减数7凑成10,多减后再加.

  11-10+3=1+3=4

  方法6: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得出结果.

  因为:4+7=11

  所以:11-7=4

  课间游戏:小朋友们,累了吧?咱们一起说个歌谣吧.

  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三)活动四:培养思维有序性

  思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11-2=9   11-9=2

  11-3=8   11-8=3

  11-4=7   11-7=4

  11-5=6   11-6=5

  11-6=5   11-5=6

  11-7=4   11-4=7

  11-8=3   11-3=8

  11-9=2   11-2=9

  三、培养数学技能.

  (一)看图列式(出示图片:小鸟和小鸭子)

  (二)看图列式(出示图片:松鼠和小兔子)

  (三)出示图片:小猫钓鱼

  教师谈话:周末了,小猫欢欢和笑笑到池塘去钓鱼,它们俩在为谁钓的鱼多,谁钓的鱼少争吵呢?小朋友们,快来帮帮它们呀!

  (四)出示图片:小熊射门

  教师谈话:森林运动会上,其中一项比赛是足球射门.看图回答问题,看谁填的数最多,时间3分钟.

  教案点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获取学习资源。

  入课时,通过观察空中飞行表演,让学生大胆猜想、想象。提出一些现实问题,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列出相关算式。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同时用事实印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二、探索解答策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及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节课在解决11减几的问题上,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平台,准备了图片、小棒等等。为学生提供了宽泛的学习材料和充裕的学习时间。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画一画、摆一摆以及逻辑推理,从不同角度通过多种方法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整理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通过让学生整理11减几的算式,并讨论从中发现了什么。既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四、变“书本”中的作业 为“情境”中的作业 ,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数学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在设计一节课时,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实践证明:情境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注重情境设计在教学过程 中的作用。课伊始,以精彩的飞行表演入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结尾,变“书本中”的作业 为“情境中”的作业 ,使学生兴趣浓厚,乐于探究。

  探究活动

  接力赛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过程

  1.以班级为单位活动.

  2.教师任意说一个20以内的数,第一个学生任意说一个运算符号(加号或减号)第二个学生再说一个数,第三个学生根据前面所说计算出结果.

  3.以第三个学生所说的结果作为加数或者被减数,第四个学生再任意说一个运算符号,第五个学生任意说一个数,第六个学生根据前面所说的计算出结果.

  4.后面的学生照此继续进行游戏.

  游戏说明

  1.学生计算错误或者出的题目超出目前所学范围(例如出现19+9或者6-7这个错误)都要为同学表演节目.

  2.要灵活使用这个游戏,变化着练习.

飞行表演 篇10

  详细介绍教案示例

  飞行表演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3.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准备

  彩笔、白纸、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激发学习热情

  活动一:同学们喜欢看特技表演吗?请同学们欣赏空中特技表演.

  1.出示图片:飞行表演

  2.边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飞行员在表演,有红色队和黄色队;

  我想到了红色队比黄色队多多少人?

  黄色队比红色队少多少人?

  红色队和黄色队共有多少人?

  我还想到了长大后要像他们一样学习飞行表演.

  ……

  二、探究解题策略.

  (一)活动二:寻找生活中数学问题.

  1.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上.

  2.学生汇报,说明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分类、整理.

  (二)活动三:重点研究11减几的算式.

  1.学生汇报,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方法1:出示图片:圆片

  从11个当中去掉7个,从图中看出结果是4.

  方法2:出示图片:小棒

  用小棒一根一根地减,从11根当中减去7根,还剩4根.

  方法3:把11拆成10和1

  10一7=33+1=4

  方法4:把7拆成1和6之后再连续减.

  11-1-6=10-6=4

  方法5:把减数7凑成10,多减后再加.

  11-10+3=1+3=4

  方法6: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得出结果.

  因为:4+7=11

  所以:11-7=4

  课间游戏:小朋友们,累了吧?咱们一起说个歌谣吧.

  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三)活动四:培养思维有序性

  思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11-2=911-9=2

  11-3=811-8=3

  11-4=711-7=4

  11-5=611-6=5

  11-6=511-5=6

  11-7=411-4=7

  11-8=311-3=8

  11-9=211-2=9

  三、培养数学技能.

  (一)看图列式(出示图片:小鸟和小鸭子)

  (二)看图列式(出示图片:松鼠和小兔子)

  (三)出示图片:小猫钓鱼

  教师谈话:周末了,小猫欢欢和笑笑到池塘去钓鱼,它们俩在为谁钓的鱼多,谁钓的鱼少争吵呢?小朋友们,快来帮帮它们呀!

  (四)出示图片:小熊射门

  教师谈话:森林运动会上,其中一项比赛是足球射门.看图回答问题,看谁填的数最多,时间3分钟.

  教案点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获取学习资源。

  入课时,通过观察空中飞行表演,让中国学习联盟胆猜想、想象。提出一些现实问题,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列出相关算式。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同时用事实印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二、探索解答策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及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节课在解决11减几的问题上,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平台,准备了图片、小棒等等。为学生提供了宽泛的学习材料和充裕的学习时间。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画一画、摆一摆以及逻辑推理,从不同角度通过多种方法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整理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通过让学生整理11减几的算式,并讨论从中发现了什么。既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四、变“书本”中的作业为“情境”中的作业,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数学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在设计一节课时,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实践证明:情境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注重情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课伊始,以精彩的飞行表演入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结尾,变“书本中”的作业为“情境中”的作业,使学生兴趣浓厚,乐于探究。

  探究活动

  接力赛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过程

  1.以班级为单位活动.

  2.教师任意说一个20以内的数,第一个学生任意说一个运算符号(加号或减号)第二个学生再说一个数,第三个学生根据前面所说计算出结果.

  3.以第三个学生所说的结果作为加数或者被减数,第四个学生再任意说一个运算符号,第五个学生任意说一个数,第六个学生根据前面所说的计算出结果.

  4.后面的学生照此继续进行游戏.

  游戏说明

  1.学生计算错误或者出的题目超出目前所学范围(例如出现19+9或者6-7这个错误)都要为同学表演节目.

  2.要灵活使用这个游戏,变化着练习.

  飞行表演-北师大版

飞行表演 篇11

  教案示例

  飞行表演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3.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准备

  彩笔、白纸、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激发学习热情

  活动一:同学们喜欢看特技表演吗?请同学们欣赏空中特技表演.

  1.出示图片:飞行表演

  2.边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飞行员在表演,有红色队和黄色队;

  我想到了红色队比黄色队多多少人?

  黄色队比红色队少多少人?

  红色队和黄色队共有多少人?

  我还想到了长大后要像他们一样学习飞行表演.

  ……

  二、探究解题策略.

  (一)活动二:寻找生活中数学问题.

  1.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上.

  2.学生汇报,说明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分类、整理.

  (二)活动三:重点研究11减几的算式.  

  1.学生汇报,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方法1:出示图片:圆片

  从11个当中去掉7个,从图中看出结果是4.

  方法2:出示图片:小棒

  用小棒一根一根地减,从11根当中减去7根,还剩4根.

  方法3:把11拆成10和1

  10一7=3 3+1=4

  方法4:把7拆成1和6之后再连续减.

  11-1-6=10-6=4

  方法5:把减数7凑成10,多减后再加.

  11-10+3=1+3=4

  方法6: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得出结果.

  因为:4+7=11

  所以:11-7=4

  课间游戏:小朋友们,累了吧?咱们一起说个歌谣吧.

  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三)活动四:培养思维有序性

  思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11-2=9   11-9=2

  11-3=8   11-8=3

  11-4=7   11-7=4

  11-5=6   11-6=5

  11-6=5   11-5=6

  11-7=4   11-4=7

  11-8=3   11-3=8

  11-9=2   11-2=9

  三、培养数学技能.

  (一)看图列式(出示图片:小鸟和小鸭子)

  (二)看图列式(出示图片:松鼠和小兔子)

  (三)出示图片:小猫钓鱼

  教师谈话:周末了,小猫欢欢和笑笑到池塘去钓鱼,它们俩在为谁钓的鱼多,谁钓的鱼少争吵呢?小朋友们,快来帮帮它们呀!

  (四)出示图片:小熊射门

  教师谈话:森林运动会上,其中一项比赛是足球射门.看图回答问题,看谁填的数最多,时间3分钟.

  教案点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获取学习资源。

  入课时,通过观察空中飞行表演,让中国学习联盟胆猜想、想象。提出一些现实问题,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列出相关算式。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同时用事实印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二、探索解答策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及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节课在解决11减几的问题上,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平台,准备了图片、小棒等等。为学生提供了宽泛的学习材料和充裕的学习时间。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画一画、摆一摆以及逻辑推理,从不同角度通过多种方法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整理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通过让学生整理11减几的算式,并讨论从中发现了什么。既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四、变“书本”中的作业 为“情境”中的作业 ,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数学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在设计一节课时,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实践证明:情境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注重情境设计在教学过程 中的作用。课伊始,以精彩的飞行表演入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结尾,变“书本中”的作业 为“情境中”的作业 ,使学生兴趣浓厚,乐于探究。

  探究活动

  接力赛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过程

  1.以班级为单位活动.

  2.教师任意说一个20以内的数,第一个学生任意说一个运算符号(加号或减号)第二个学生再说一个数,第三个学生根据前面所说计算出结果.

  3.以第三个学生所说的结果作为加数或者被减数,第四个学生再任意说一个运算符号,第五个学生任意说一个数,第六个学生根据前面所说的计算出结果.

  4.后面的学生照此继续进行游戏.

  游戏说明

  1.学生计算错误或者出的题目超出目前所学范围(例如出现19+9或者6-7这个错误)都要为同学表演节目.

  2.要灵活使用这个游戏,变化着练习.

飞行表演 篇12

  《飞行表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基础是学生在进行了大量的分一分和充分认识了除法算式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就除法的意义而言学生还是能够理解的,但是问题在于:在教学乘除法联系时,只停留在了算式的层面上。学生已经说出了乘法里的积在除法里面就是被除数,乘数在除法里变成了除数和商,但我并没有再次进行处理与引导。在此处其实即可引导学生得出:求其中一个乘数可以用积除以另一个乘数、求除数可以用被除数除以商、求被除数可以用商乘除数。

  此外,课程强调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将知识与生活联系,同时学习计算也是为了应用。而我在处理时只停留在了计算的层面,应该进行更高层次的挖掘。比如根据算式编简单的文题和简单的应用题。

飞行表演 篇1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感受乘法与除法的联系,会选择乘法或除法解决相应的简单问题。

  2.在乘法与除法问题的对比中,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3.初步了解有余数的除法,及其算式是怎样表示的。

  〖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五课,教材在学生体验了平均分、除法运算的意义以及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基础上,创设了“飞行表演”的情境,对于这一情境既可以提出乘法问题,也可以提出除法问题,这是教材第一次出现乘除混编,让学生自己选择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渗透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本节教材出现了有余数除法的算式表示,仅让学生初步了解而已,不是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课堂实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我们班要举行航模飞行表演,想请小朋友们做指挥官。谁想报名做指挥官?

  师:那么多小朋友都想报名,那这样吧,我们看看谁给飞机编组编得好,我们就请他做指挥官,好不好?

  2.复习乘法。

  师:(出示课件:第39页主题图。)飞机已经准备到位,请各位指挥官看看将要参加表演的飞机有多少架?

  生1:有15架。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1:一排有5架,三排一共有15架飞机。3×5=15,三五十五。

  生2:一列有3架,五列一共有15架飞机。也是3×5=15,三五十五。

  3.设计编组,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初步感知乘除之间的联系。

  师:(出示课件,演示飞机的飞行表演。)飞行的时候,为了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和造型,现在要将这15架飞机平均编组。你打算怎样编?请各位指挥官分成小组讨论,怎样编组。

  生分组讨论……

  全班交流。

  生1:我将3架飞机编在一组,可以编成5组。

  生2:我把5架飞机编成一组,可以编3组。

  师:谁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刚才的这两种分组方法?请你写下来。

  (师有意将这两道除法算式与前面的乘法算式排列在一起。)

  3×5=15(架)

  15÷3=5(组)

  15÷5=3(组)

  师:哪位指挥官来说一说,这两道除法是怎么算出答案的?

  生1:我是用“乘法口诀”算的,我想口诀“三五十五”,就知道15÷5=3(组)。

  生2:我的方法和他的不一样,可以直接看上面的乘法算式,就知道一题的答案是3,一题的答案是5了。

  师:生2认真听了前面同学的发言,提出了不同的算法,感受到乘法与除法有联系,真能干。同学们还能提出与前面不同的除法问题,并解决它吗?

  生1:15架飞机平均分成5组,每组有几架飞机?15÷5=3(架),每组3架。

  生2:15架飞机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几架飞机?15÷3=5(架),每组5架。

  4.变化问题情境,感受有余数的除法。

  师:(出示课件,六架飞机的编组造型。)这个造型飞起来更漂亮,可是要将每6架飞机编成一组,15架飞机能编成几组呢?

  学生分组讨论……

  生1:我们把飞机编成2组,每组有六架。

  生2:这样分还多出3架,我想让它们在机场休息,准备后面的表演。

  生3:这三架飞机备用,如果哪一架飞机出了故障,它们可以顶替。

  师:这些想法都不错,那现在就请我们的小指挥官们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这种分组方法吧!

  学生动手写算式……

  生1:老师,怎么写呀?刚才是分成两组,但是15除以6等于2不对呀?

  生2:我知道,剩下的3架也编成一组,所以应该是分成3组。

  生3:不对,三六都得十八了,不是十五。

  师:那怎么办呀?剩下的这三架飞机,我们怎么表示呢?

  (等待学生反应,如果学生想不出办法,就提示他们找答案的途径。)

  师:这样吧,求助我们的好帮手――书本,怎么样?

  学生独立阅读课本……

  师:你的好帮手告诉你答案了吗?

  生:在商的后面打上点点,把3写在后面。

  师:后面这个3表示什么呀?

  生:表示还剩3架。

  师:出示完整算式:15÷6=2(组)……3(架)。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把6架飞机编成一组,可以编2组。

  师:他的回答完整吗?

  生:不完整,应该是,拿15架飞机来分,每6架分在一组,可以分成2组。

  师:那等号后面的答案应该是几呀?

  生:是2。

  师出示算式前半部分名称:15÷6=2(组)……3(架)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师:你们的好帮手有没有告诉你们后面的这个数叫什么呀?

  生:叫余数。

  师出示算式各部分名称:

  15÷6=2(组)……3(架)

  被除数除号除数

  商余数

  师:完整的算式该怎么读?

  生1:15除以6等于2和3。

  师:他这样读对吗?

  生2:不对。应该是15除以6等于2还剩3。

  生3:我看书了,应该是15除以6,商2余3。

  师:这两种读法都很好。只要不把算式表示的意义说错,两种读法都可以。你认为哪种读法适合自己,就用哪种读法。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把算式读给你同桌的小伙伴听。

  5.独立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师:昨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在收拾文具的时候,也遇到了平均分不能分完的难题(第39页试一试中的问题),我们大家一起帮帮他吧!

  学生独立理解题意,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解题的思考过程与不同的算法。

  生1:我把橡皮5块5块地圈起来,一共圈3圈,还剩3块。也就是可以装3盒,还剩3块。算式是18÷5=3(盒)……3(块)。

  师:这个算法很直观,通过对图形的操作获得答案,好!

  6.用除法算式表示第32页、第34页中的问题。

  学生独立练习,小组互相反馈订正。

  7.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学习做小指挥官,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师:以后,我们要遇到这样平均分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我们今天掌握的本领,不仅能帮助我们成为优秀的指挥官,还能为我们解决好多生活中的问题呢!

飞行表演 篇14

  教材内容:北师大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p39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及各部分名称,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学生能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及名称。教学难点: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让学生明白“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学具:18个三角形 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同学们,在这个月的16号我国发生了一件举世闻名的大喜事,你们知道是什么事吗?师:同学们都知道,说明同学们平时很关心国家大事。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了,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国人自豪和骄傲的事。你们知不知道我们的飞天英雄杨利伟叔叔原来是干什么的吗?(飞行员)对!你们知道的真不少。杨利位叔叔的驾驶技术可高超了。今天麦老师想带你们去参观一场精彩的飞行表演,你们想去吗?(板书课题:飞行表演)2、课件演示引入:师: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课件演示)你们看,飞行员叔叔们驾驶着最新型的飞机飞上蓝天了。一会儿机头朝上,一会儿旋转机体,一会儿排成美丽的图案。你们看,飞机正排着整齐的队伍向我们这边飞过来了。同学们,这些飞机漂亮吗?老师希望你们从小学好本领,将来制造出更先进的飞机飞船,向全世界展示我们中国的伟大力量。好吗?(结合当前的形势,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请大家看这幅飞机图,谁能根据这幅图提一个数学问题?指名提问题师:同学们真聪明!提了很多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39,课本选出了几道数学问题,你们能够解答吗?(1)、分四人小组讨论(2)、指名解答第一题。板书:3×5=15(架)或5×3=15(架)(3)、请学生先在课本上把图用铅笔圈一圈第二题,再列式计算。 板书:15÷3=5(组)提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答)(4)、指名解答第三题。板书:15÷5=3(架)玩中学:师:如果现在飞机重新排队,每6架编成一组,可以编成 组,还剩架?现在请大家分四人小组把学具拿出来用  代替飞机摆一摆。1、四人小组活动,教师巡视。2、指名学生汇报摆的结果,并说说是怎样分的?3、电脑演示分的过程。师:同学们,想这样分完还有剩余的我们叫他作有余数除法,也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谁会列一个算式呢?1、列式。板书:15÷6=2(组……3(架) ┋ 余数 2、指名读算式,并说说算式的意思。师:这道算式与上面两题有什么不同?这个余数有什么特点呢?3、四人小组讨论。4、学生汇报师:这3架飞机为什么不再继续分?生:不能分了,因为题目说每6架一组,而3架飞机不够再分一组了。师:在这个算式里“6”是什么数?(除数),“3”是什么数?(余数),也就是说这个余数比除数小。只有比除数小,才能不够除,才能做余数,明白了吗?师:如果余数比除数6大,行吗?(不行),为什么?如果余数和除数一样大,行吗?为什么?师:从这里我们知道了,余数比除数大或者和除数同样大都不行,余数一定比除数小(板书这句话在黑板上)师:再看这道题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两个单位相同吗?为什么?5、教师小结。做中得1、p39试一试每5块橡皮装一盒,可以装盒,还剩块。÷ = ( 盒 ) ……   (块)2、电脑显示:看图列式3、 帮机灵狗检查作业。师:机灵狗平时聪明机警,可是他有个粗心的毛病,今天小伙伴们来约他去玩,他急急忙忙写完作业,连检查都不检查就跑去玩了,同学们,让我们来帮机灵狗检查作业,看他做得怎样,好吗?24÷5=3……9(  )46÷8=5……6(  )30÷5=5……5(  )18÷3=4……6(  )师:这时,机灵狗回来了,它一看作业本,眼睛睁得大大的,啊?怎么错那么多?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同学们,这时你想对机灵狗说一句什么话?(指名说)机灵狗说:“谢谢你们,我知道错了。我一定要改掉这个毛病。”同学们,你们平时有这种情况吗?你以后打算怎么样?好,老师相信你们,希望你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实践应用:(略)教学后记:本节课学生比较主动地去探究,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学得很活,教学效果很好。

飞行表演 篇15

  [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五课,教材在学生体验了平均分、除法运算的意义以及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基础上,创设了“飞行表演”的情境,对于这一情境既可以提出乘法问题,也可以提出除法问题,这是教材第一次出现乘除混编,让学生自己选择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渗透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难点。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初步感受乘法与除法的联系,会选择乘法或除法解决相应的简单问题。

  2、在乘法与除法问题的对比中,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3、培养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乘法与除法的联系,会选择乘法或除法解决相应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地选择乘法或除法解决相应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张12架飞机图片的主题图,12个圆片,打印问题(1)(2)(3)

  学生准备:两人一张表格,12张飞机图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在电视里见过很多架飞机在天空中做飞行表演吗?

  师:今天我们班也要举行飞行表演,想请同学们来当指挥官。你们愿意吗?

  二、复习乘法。

  师:(出示主题图。)飞机已经准备到位,请各位指挥官用乘法算式算一算参加飞行表演的飞机一共有多少架?把乘法算式写在本子上。写完举手。(出示问题(1)一共有多少架飞机?)

  1、学生独立做答

  2、集体交流

  提问:你是怎样数的?有几个几相加?怎样列式?还能怎样列式?

  (板书:3×4=12(架),4×3=12(架))

  三、设计编组。

  师:飞行的时候,为了做出各种优美的造型,飞机就需要进行编组。

  提问: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除法问题!

  1、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出示相应的问题

  2、动手操作,并列算式

  3、集体交流,并上台演示编组的方法

  师:谁还能再提出一个不同类型,但同样是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4、感受乘除之间的联系。

  5、同桌合作

  同桌合作编组,并填写表格。

  6、小组交流

  四人一组,相互交流同桌合作的结果。

  7、集体交流

  8、填一填

  打开课本39页,将1---4题填写完整。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39页的试一试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师:以后,我们要遇到这样平均分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我们今天掌握的本领,不仅能帮助我们成为优秀的指挥官,还能为我们解决好多生活中的问题呢!

  [板书设计]

  飞行表演 飞机图片

  (1)一共有多少架飞机?列式:          

  (2)每 架飞机编成1组,可以编成几组?列式:

  (3)平均编成 组,每组有几架飞机?列式:

  教学反思:

  本课时内容是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五课,教材在学生体验了平均分、除法运算的意义以及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基础上,创设了“飞行表演”的情境,对于这一情境既可以提出乘法问题,也可以提出除法问题,这是教材第一次出现乘除混编,让学生自己选择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渗透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难点。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复习乘法。三、设计编组。四、巩固练习。五、课堂小结。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些亮点,当然也存在一些还需要改进的地方,下面,我就以这两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反思:

  较好的地方:

  1、小组合作使用恰到好处。本节课在分小组设计编组的时候,教师有意识地将小组合作分为两种:一种是设计编组时采用两人一小组,称为同桌小组。通过实物图片的编排,完成设计编组,并填写表格。事先选出同桌组长,起主要作用,因为本班在座位的设计编排上有一个巧妙的地方,就是一名优秀生,与一名后进生同桌,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帮扶作用;还有一种就是交流设计编组时采用四人一组,称为合作小组。在同桌小组完成设计编组后,进行合作小组的交流,达到小组交流互动的作用。小组合作的时间留得较足,老师并将每一个小组一一巡视指导了一遍。

  2、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主体性。在设计编组时,让学生自主地根据主题图,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挖掘潜力,教师适当地进行引导,提出问题,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得到了突破,学生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问题,并为接下来的小组设计编组埋下了伏笔。

  3、教师提问的语言比较有意义。在提问时,一般采用比较有意义的提问,比如,“你有什么想说的?”“你认为呢?”等等,而不是像以往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提问,比如,“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

  不足之处:

  在设计编组的环节中,可能教师过于考虑的问题太多,讲授的内容太多,导致花费的时间太多了,在最后巩固练习的时间不够。

  2、生成性的亮点,没有及时地把握、关注,比较遗憾!

  上完这节公开课,通过数学组老师们的教研活动后,我有了更多的反思,老师们肯定了一些好的地方,也给我提了很多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在今后的教学路上,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备好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生成的亮点,提高教学质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飞行表演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