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幼儿园《好饿的小蛇》教案

幼儿园《好饿的小蛇》教案

巫婆的猫 点赞 分享
幼儿园《好饿的小蛇》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幼儿园《好饿的小蛇》教案(通用12篇)

幼儿园《好饿的小蛇》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感受、理解小蛇吃各种水果身体变形的故事情节。

  2、学习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颜色与形状,乐意表述自己的观察、猜测与想象。

  3、感受故事幽默、滑稽的氛围,初步体验趣味阅读的快乐。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用长袜子制作成的小蛇一只(也可以用图片代替)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好饿的小蛇》。

  1、教师: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条小蛇,它出来散步,可是现在它觉得好饿好饿啊。这条好饿的小蛇来到了树林寻找食物,小朋友们猜猜看,好饿的小蛇会找到什么好吃的?

  2、小朋友们真棒,现在一起来看看好饿的小蛇到底找到了什么好吃的吧!

  二、欣赏PPT课件,熟悉故事趣味内容。

  1、观察PPT图片3~图片4。

  ①PPT图片1:哎呀!小蛇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小蛇吃了什么呀?

  ②PPT图片1:丰富幼儿对苹果的认知经验。

  师:谁来说说,你看到的苹果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根据看到的图片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由讲述。)教师帮助幼儿归纳:苹果是红红的、圆圆的、吃起来甜甜的、脆脆的。

  ③请幼儿模仿小蛇吃苹果的体态动作。

  教师语言指导:小蛇"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苹果吞(念这个字的时候,略慢、强调一下,并理解吞的意思)到肚子里去了。

  通过提问、模仿,幼儿集体学说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教师动作指导:鼓励幼儿张开大嘴巴,把嘴巴张得圆圆、大大的,模仿小蛇"吞"苹果的动作。

  2、观察PPT图片5~图片6。

  ①PPT图片3:第二天,好饿好饿的小蛇又出去散步了,它扭呀扭呀,看看小蛇变成什么样了,你能猜出它吃了什么呢?

  ②PPT图片4:丰富幼儿对香蕉的认知经验。

  师:哪个宝宝告诉我,香蕉是什么样子的?(幼儿根据看到的图片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由讲述。)教师帮助幼儿归纳:香蕉是黄黄的、弯弯的、吃起来甜甜的、软软的。

  ③请幼儿模仿小蛇吃香蕉的体态动作。

  教师语言指导:小蛇"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香蕉吞下去了……通过提问、模仿,幼儿集体复习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教师动作指导:鼓励幼儿想想香蕉是长长的,所以要把嘴巴张圆圆的(如小鱼吸水泡的样子),把长长的香蕉慢慢吞进小蛇的肚子里。

  3、观察PPT图片7~图片8。

  ①PPT图片7:第三天,好饿好饿的小蛇又出去散步了,这一次,小蛇找到了一串葡萄,小朋友猜猜看,小蛇吃下葡萄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②PPT图片8:丰富幼儿对葡萄的认知经验。

  师:我们宝宝都吃过葡萄,谁来告诉我,你吃过什么样的葡萄呢?

  教师帮助幼儿归纳:是圆圆的。有些葡萄是紫紫的,圆圆的葡萄酸酸的、甜甜的,真好吃。

  ③请幼儿模仿小蛇吃葡萄的体态动作。

  教师语言指导:小蛇吃葡萄的时候,因为葡萄一个一个很多,小蛇的嘴巴要不停地张开、吞下,"啊…呜"一口,"咕嘟"一下,"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一大串的葡萄全都吞到肚子里。

  鼓励幼儿迁移前面经验,集体说出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教师动作指导:教师带着宝宝一起,一手模仿拎着一大串葡萄,仰着脑袋,张大嘴巴,"啊…呜"一口,"咕嘟"一下,"啊…呜"一口,"咕嘟"一下……,鼓励宝宝学着"蛇妈妈"的样子吞葡萄,把葡萄一个一个全都吃到小肚皮里,吃完还可以用手抹抹嘴巴,表示"真好吃"的样子,增强情节表演的趣味性。

  4、观察PPT图片9~图片10。(教师重点引导,鼓励宝宝夸张表现。)

  ①PPT图片7:你们瞧!小蛇怎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小蛇到底吃了什么东西才会变成这样的呀?(教师重点引导宝宝仔细观察画面上的小蛇,找一找小蛇的头到哪里去了?小蛇的尾巴?小蛇怎么变成小树的样子了呢?)

  ②PPT图片8:呦,好饿好饿的小蛇,怎么把小树也吃下去了呀?师:小蛇真调皮。老师觉得很奇怪,小蛇是怎么把小树吃下去的?

  (重点猜测:小蛇是怎么吃小树的?先……再……最后……引导宝宝用简单的语言讲出小蛇爬树、翻身、吞等等动作,教师提炼简单的辅助动作展示给宝宝看,帮助宝宝理解小蛇吃树的一系列连续动作。)

  ③请幼儿模仿小蛇吃小树的体态动作。

  教师语言指导:小蛇真调皮,它扭来扭去,扭来扭去,爬上小树,爬到高高的上面,张开大嘴巴,"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整棵小树都吞了下去,变成了一棵奇怪的小蛇树。哈哈!

  鼓励幼儿迁移前面经验,不经过老师提示就能说出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教师动作指导:当老师讲到小蛇吞小树的时候,老师鼓励宝宝张开大嘴巴,可以站起来,把头往下低,表示模仿小蛇从上往下吞小树,最后也可以鼓励宝宝低着头,把小手往后摆,象孔雀的尾巴一样张开来,表示小树的树叉。

  三、教师简单针对故事内容进行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体会故事的滑稽与幽默。

  师:哎呀!小蛇吃的肚子好饱啊!我们摸摸自己的小肚子,帮助小肚子消化消化。来,宝宝一起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鼓励宝宝再次观察故事结尾处(小蛇背后)的小树林。

  师:宝宝仔细看,小蛇背后的小树林好象有什么变化呀?怎么会少一颗树的?你们觉得这棵树好吃吗教师小结:故事里的小蛇真有趣,也很贪吃,它看见什么就吃什么,吃了什么形状的东西,肚子就变成什么形状,竟然连小树也吃掉了,真好玩。

  四、引导孩子,学习吃东西的正确方法。

  1、你们觉得小蛇这样吃东西好吗?为什么?

  2、教师归纳幼儿讲述内容,进行简单小结:我们小朋友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细嚼慢咽,千万不能学小蛇,啊呜一口、咕嘟一下吞到肚子里,小肚皮要撑坏的。

  延伸活动:好饿的小蛇现在还是好饿好饿,让我们一起为好饿的小蛇真棒点好吃的吧。画各种好吃的东西。

  五、幼儿模仿小蛇的各种动作,随音乐自由出活动室。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小蛇吃下的四样食物,并鼓励宝宝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听。

  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小蛇的各种动作,在欢快、悠扬的音乐声中自由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1、《好饿的小蛇》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故事,适合小班幼儿的听赏与模仿。为了能让幼儿感受到故事的幽默与诙谐,我用极其夸张的语言、表情及动作表现小蛇吞东西的样子,并且鼓励幼儿学习模仿小蛇有趣的吞咽动作,通过拟声词"啊呜--咕嘟"的重复表演,让孩子感受到小蛇吃东西的有趣与特别,激发孩子情境性表演的兴趣,满足小班幼儿"能听懂、愿意想、喜欢说、爱表现"的活动积极性。

  2、在教学重点环节处,让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发散思维大胆猜测小蛇的肚子里到底吃了什么东西?这个环节也是调动孩子原有的生活经验,在孩子认真观察"身体变样了的小蛇"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猜测,鼓励每个孩子都能投入到猜测活动中,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发现小蛇肚子的变化,而不单单只是引导宝宝猜对了没有。最后,教师出示图片揭晓答案,形象地归纳出变样后的小蛇为:苹果蛇、香蕉蛇、葡萄蛇、菠萝蛇、小树蛇……让孩子直接关注故事背后所蕴涵的幽默与滑稽。

幼儿园《好饿的小蛇》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明确提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法,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由此可见,幼儿的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要性。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幼儿成长的精神食粮,它能使幼儿真正享受到阅读的自由与快乐。3—6岁又是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关键期,而中班幼儿正好处在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关键期。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抓住这一个关键期,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适合中班幼儿阅读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好饿的小蛇》是本非常有趣、构思巧妙的书,是日本著名绘本大师宫西达也的作品之一,以好饿好饿的小蛇看见各种水果为线索,引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信孩子们也一定会喜欢,小蛇吃了哪些东西呢?小蛇是怎么走路的呢?是爬的,是扭来扭去走的……这些有趣的情节会深深吸引幼儿去探究询问小蛇在扭来扭去散步的时候都看见了哪些水果又是怎么吃的。同时尝试将故事与绘画有机结合,让孩子通过制作故事中的形象,来想想好饿的小蛇还会发现什么好吃的?它会怎样做呢?让孩子在想想画画说说中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故事绘本,感受理解小蛇吃水果的情景。

  2.大胆想象,能积极介绍自己的创作。

  3、喜欢和同伴一起读书,初步体验阅读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好饿的小蛇》绘本故事、记号笔。

  2.幼儿操作纸人手一张。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故事,引起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大书,看看封面上有谁?

  2.师:哎呀!小蛇的肚子瘪瘪的,它好饿哦!

  3.师:原来这本书的名字就就叫“好饿的小蛇”。

  4.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好饿的小蛇发生了什么事?

  (二)欣赏绘本

  1.欣赏绘本画第一段

  师: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突然,它发现了什么?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做?

  师:吞下苹果后的小蛇会是怎样的呢?

  师:你们看,小蛇吞下了苹果后,它的肚子和原来有什么不一样?

  2.欣赏绘本画第二段

  师:第二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突然,它又发现了什么?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做?

  师:猜猜看,小蛇吞下三角形的饭团,它的肚子会有什么变化呢?

  3.欣赏绘本画第三段

  师:第三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突然,它又发现了什么?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做?

  师:猜猜看,小蛇吞下一串紫色的葡萄后,它的肚子会有什么变化呢?

  4.欣赏绘本画第四段

  师:第四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又在散步,这回它发现了一棵结满红苹果的树,你猜猜,这次好饿的小蛇会怎样?师: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爬上树,然后,张开大嘴,还是咕嘟一口------,师:它吃了什么?还有吗?你怎么知道它吃了树干?

  5.师:好饿的小蛇真贪吃呀!它吃了哪些东西?

  6.那你们猜猜看,它还会吃什么?幼儿自由想象回答。

  (三)师示范

  1.师:你们讲得真好,那周老师也来画一画好饿的小蛇,请你们来猜一猜,它吃了什么。

  2.师出示准备好的画纸:有一天,好饿的小蛇到了一个果园里,它吃了-----,啊,真香啊!

  3.师:老师把好饿的小蛇画好了,你们猜它吃了什么啊?

  4.师:你们想不想也来画一画好饿的小蛇,让它吃一些不同的东西呢?

  (四)幼儿作画,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画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2.画完后讲讲小蛇吃了什么,可以简单的编一到两句话。

  (五)讲讲、评评

  1.师:我们好饿的小蛇都画好了,谁来猜一猜这些小蛇都吃了什么东西?

  2.讲评猜三到四张作品,鼓励讲得好的幼儿。

  3.师:你们真能干,下午我们用颜料给好饿的小蛇涂上颜色,一起把它装订起来,给没来上课的小朋友看看,好吗?

幼儿园《好饿的小蛇》教案 篇3

  教案目的:

  1、引导幼儿通过猜读的方法阅读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大胆的表现力

  3、体验作品幽默、有趣的风格,感受故事的意趣。

  教案准备:

  《好饿的小蛇》的PPT,头饰,各种水果。

  教案流程:

  1、拍手,师生问好

  2、引题:

  师:我是一只小蛇,你们说说小蛇是怎样走路的?谁来学学小蛇是怎样样走路的?我是一只好饿的小蛇,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的标题叫《好饿的小蛇》。小蛇饿了,它会找什么吃呢,会发作哪些有趣的事情呢,听完下面的故事你们就晓得了

  情节1、一天,好饿的小蛇在树林里扭来扭去,它发现什么?一个什么样的苹果?(引导幼儿说完好句)你们猜猜好饿的小蛇看见苹果会怎样做?(吃掉)恰当的褒扬

  情节2、啊呜——、咕噜,真好吃。苹果哪儿去了?小蛇的肚子变在什样了?我们来学学小蛇吃苹果的样子

  情节3、第二天,好饿的小蛇在树林里扭来扭去,这回它发现了什么?一个什么样的香蕉?(引导幼儿说完好句)小结:原来好饿的小蛇吃了什么外形的东西,它的肚子就变成什么外形了

  情节4、第三天,啊呜——咕噜,好好吃,你们猜猜看,好饿的小蛇吃了什么食物,肚子会变成这种外形?(自在想像)

  情节5、原来小蛇吃了一个菠萝,什么样的菠萝?(引导幼儿说完好句)

  情节6、第四天。啊呜——咕噜,真美味。你们猜猜看,它的肚子吃了什么?

  情节7、哦,原来好饿的小蛇吃下了一串葡萄,什么样的葡萄?(引导幼儿说完好句)

  情节8、第五天,啊呜——咕噜,真美味。你们猜猜看,这回它的肚子吃了什么?

  情节9、哦,原来好饿的小蛇吃下了一个草莓,什么样的草莓?(引导幼儿说完好句)

  情节10、第六天,好饿的小蛇又发现了什么?你猜猜看,好饿的小蛇会怎样样?

  情节11、张开大嘴要怎样样?我们一同看看

  情节12、苹果树在哪里呢?小蛇变成了一棵树。小蛇吃饱了,要干嘛呢?

  情节13、小蛇在呼呼呼地睡觉呢

  3、师完好讲述故事,体验故事的诙谐

  发问:(1)故事的标题叫什么(2)好饿的小蛇在树林里都吃了哪些食物

  4、游戏

  好饿的小蛇的相关故事:一天,好饿的小蛇在树林里扭来扭去。忽然,它发现了一个圆圆的苹果,啊呜——咕嘟,真好吃。第二天,好饿的小蛇又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根黄色的香蕉。于是,它一口把香蕉吞了下去……啊呜——咕嘟,真好吃。第三天,呀,真美味,原来它发现了一个带刺的菠萝。第四天,哇,真好吃,这回它发现了一串紫色的葡萄。第五天,啊呜——咕嘟,真好吃,好饿的小蛇发现一个红红的草莓,第六天,有大收获了。这回,它发现了一棵结满红苹果的树。它继续扭来扭去地爬上树。然后……张开了大嘴……一口把结满红苹果的树吃掉了。好饿的小蛇吃饱了,呼呼呼地睡大觉?

幼儿园《好饿的小蛇》教案 篇4

  一、微课设计意图

  《好饿的小蛇》内容简单,画面形象生动有趣。故事中的拟声词的出现,使故事充满了趣味性,小蛇贪吃的模样吸引着孩子,适合小班孩子的模仿与表演。微课中设计了《好饿的小蛇》这一课题。在活动中教师通过提炼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以主人公的形式,讲述自己见到苹果后会怎么样来开始故事,幼儿根据第一部分小蛇吃了苹果后变成苹果蛇,来反推后面的三个部分,不仅让孩子们回忆巩固自己对香蕉、葡萄、菠萝的认识,还让幼儿的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故事中小蛇出乎常理的好吃,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同时结合《纲要》精神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尝试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让幼儿溶入到故事的角色中去,在活动中加深对故事的体验和理解。同时也注重培养幼儿正确饮食的良好习惯。

  二、微课教学目标:

  1、观看微课视频中的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猜测和想象并学会说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3、感受故事幽默、滑稽的氛围。

  三、微课教学过程

  1.题目导入,激起幼儿兴趣。根据绘本故事的情节,展示整个故事的风貌。

  一天,一条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树林里散步。

  以小蛇的口吻说:“我好饿好饿啊!我可以吃点什么东西呢?”老师学小蛇扭啊扭的去找东西吃。

  2、讲述:好饿的小蛇扭来扭曲在散步。小蛇发现了什么?谁能用好听的话说说是怎样的苹果?(教师帮助幼儿归纳:苹果是红红的、圆圆的、吃起来甜甜的、脆脆的。)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样呢?

  3、翻开吃下苹果的小蛇的图片:啊呜,咕嘟,啊—真好吃。苹果哪儿去了呢?谁来指一指(请幼儿来指一指画面)说一说苹果去哪了?小蛇的肚子变成什么样了?(教师语言指导:小蛇“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苹果吞(念这个字的时候,略慢、强调一下,并理解吞的意思)到肚子里去了。通过提问、模仿,幼儿集体学说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教师动作指导:鼓励幼儿张开大嘴巴,把嘴巴张得圆圆、大大的,模仿小蛇“吞”苹果的动作。)

  4、讲述:第二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什么?什么颜色的香蕉?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教师帮助幼儿归纳:香蕉是黄黄的、弯弯的、吃起来甜甜的、软软的。)

  5.、翻开吃下香蕉的小蛇图片:啊呜,咕嘟,啊—真好吃。香蕉到哪儿去了?小蛇的肚子像什么?(请幼儿模仿小蛇吃香蕉的体态动作。教师语言指导:小蛇“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香蕉吞下去了……通过提问、模仿,幼儿集体复习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教师动作指导:鼓励幼儿想想香蕉是长长的,所以要把嘴巴张圆圆的(如小鱼吸水泡的样子),把长长的香蕉慢慢吞进小蛇的肚子里。)

  6、讲述:第三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你们看它又发现了什么?什么颜色的葡萄?(教师帮助幼儿归纳:是圆圆的。有些葡萄是紫紫的,圆圆的葡萄酸酸的、甜甜的,真好吃。)

  7、翻开吃下葡萄的小蛇图片:啊呜,咕嘟,啊—真好吃。葡萄到哪儿去了?小蛇的肚子像什么?(请幼儿模仿小蛇吃葡萄的体态动作。教师语言指导:小蛇吃葡萄的时候,因为葡萄一个一个很多,小蛇的嘴巴要不停地张开、吞下,“啊…呜”一口,“咕嘟”一下,“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一大串的葡萄全都吞到肚子里。鼓励幼儿迁移前面经验,集体说出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教师动作指导:教师带着宝宝一起,一手模仿拎着一大串葡萄,仰着脑袋,张大嘴巴,“啊…呜”一口,“咕嘟”一下,“啊…呜”一口,“咕嘟”一下……,鼓励宝宝学着“蛇妈妈”的样子吞葡萄,把葡萄一个一个全都吃到小肚皮里,吃完还可以用手抹抹嘴巴,表示“真好吃”的样子,增强情节表演的趣味性。)

  8、讲述:第四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你们看它发现了什么?

  讲述:好饿的小蛇惊喜地找到了一个带刺的菠萝……你们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样?(教师帮助幼儿归纳:菠萝的头上是绿绿的,长着许多长长的叶子;菠萝的身上是黄黄的、摸上去刺刺的,菠萝吃起来酸酸甜甜的,很好吃。)

  9、啊呜,咕嘟,啊—真好吃。好饿的小蛇果然吃下了菠萝,身体变成什么样?(请幼儿模仿小蛇吃菠萝的体态动作。教师语言指导:小蛇吃菠萝的时候,因为菠萝身上刺刺的,小蛇吃菠萝的时候嘴巴张得更大了,仔细一点吞,小心别让刺刺到小肚皮。“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整个大菠萝一口吞下去了。鼓励幼儿迁移前面经验,集体说出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教师动作指导:鼓励幼儿想想刺刺的菠萝的样子,把双手在嘴角处打开,表示把嘴巴张得大大的,慢慢地吞菠萝,提醒幼儿:千万不能让刺刺的菠萝弄痛小蛇的嘴巴,让宝宝表演“吞菠萝”的时候更专注、更投入。)

  10、讲述:第五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你们看它又发现了什么?这回,它发现了一棵结满红苹果的树。你猜猜看,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小蛇张大嘴巴会怎样呢?(重点猜测:小蛇是怎么吃小树的?先……再……最后……引导宝宝用简单的语言讲出小蛇爬树、翻身、吞等等动作,教师提炼简单的辅助动作展示给宝宝看,帮助宝宝理解小蛇吃树的一系列连续动作。)

  11、翻开吃了大树的小蛇图片(小蛇的样子基本上看不太清楚了),小蛇到哪儿去了?(请幼儿来指指,小蛇的尾巴呢?头呢?)结满红苹果的树呢?小蛇变成了一棵树。(请幼儿模仿小蛇吃小树的体态动作。教师语言指导:小蛇真调皮,它扭来扭去,扭来扭去,爬上小树,爬到高高的上面,张开大嘴巴,“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整棵小树都吞了下去,变成了一棵奇怪的小蛇树。鼓励幼儿迁移前面经验,不经过老师提示就能说出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教师动作指导:当老师讲到小蛇吞小树的时候,老师鼓励宝宝张开大嘴巴,可以站起来,把头往下低,表示模仿小蛇从上往下吞小树,最后也可以鼓励宝宝低着头,把小手往后摆,象孔雀的尾巴一样张开来,表示小树的树*。

  12、讲述:“啊——真好吃。”好饿的小蛇再也不饿了,擦擦嘴扭来扭去地走了。

  四、微反思

  《好饿的小蛇》是一个展现小蛇滑稽和贪吃的幽默故事,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阶段。绘本中小蛇见到的东西我挑选了四种水果,第一,他们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幼儿对其的认识比较多,印象也比较深刻;第二,四种都是水果,在类型上也有了统一。整个教学活动在我一次次的试上课中不断的修改,为了能让幼儿感受到故事的幽默有趣,我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现小蛇吞水果的样子,并且请幼儿一起表演,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同时幼儿也感受到了故事的幽默和滑稽。对于短句的学习,在动作的配合下,也得到了锻炼。最后在我们自己班开展的时候进展的还是比较顺利的。

  活动的第二环节,我分成了三小点来进行教学活动,第一小点我先出示苹果图片,再出示小蛇吃了苹果后的图片,让幼儿猜测是怎么了,对本次活动顺利开展起到直接影响,对后面各种水果的猜测起到了引领与借鉴的作用。第二小点我又分成了三小点,分别对小蛇吃了香蕉、葡萄和菠萝后的样子进行猜测小蛇是吃了什么才变成那些样子的。我发现孩子们在猜测中都能够正确的说出水果的名称,说明他们的生活经验很丰富,平时的观察也很仔细,因此才会如此顺利地完成这一部分。在让幼儿学说短句的时候,由于动作的指引,孩子们能够说出“啊…呜”,但是后面的“咕嘟,啊,真好吃。”还是不能够说出来的,在我语言的提示下(东西吃下去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以及多次的练习之下,大多数孩子都能掌握。第三小点是整个绘本故事的高潮部分,引导孩子大胆想象和猜测小蛇在发现苹果树后会怎么样,迁移幼儿的前期经验,并且通过FLASH动画的播放,让幼儿观察小蛇是怎么吃苹果树的,进一步突显了小蛇的贪吃和滑稽,孩子们看到也哄堂大笑,感受到了故事的幽默和有趣。最后一环节是欣赏FLASH动画《好饿的小蛇》,体会故事的幽默有趣。并且让孩子们在学小蛇散步找水果的游戏中很自然的结束了教学活动。

  但是整个活动中,我的语言还是不够谨慎、精炼,对于孩子的关注还有所欠缺,希望在下一次的活动中能够攻克这些不足之处。

  好饿的小蛇微课反思:

  在幼儿园开展的小组和集体教研中,使我更加明确了阅读教学的重点以及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逐步解决了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不足;也懂得了绘本活动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通过观摩活动我了解了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在观摩过程中,我采用观察、实录、讨论、小结、反思这样的步骤,循环上升,达到改善教育实践的作用。通过一次次的实践与研究,我发现早期阅读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考虑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很有帮助。今天在班上尝试了一节阅读活动《好饿的小蛇》,活动主要是由两大部分组成,首先通过观看PPT的形式进行阅读,其次是出示图书完整阅读。一开始,我请小朋友认识一下封面上的动物,在我的意料之内孩子们一下就认出来这是一条小蛇。接着我又出示第二页“小蛇往前游”,这时我以小蛇的口吻告诉孩子“我是一条好饿的小蛇,我的肚子总是饿的咕咕叫,我要出去找东西吃了!”这样我就轻松的直入主题了。接下来是看小蛇吃了些什么东西,有苹果、香蕉、菠萝、葡萄,这些都是与孩子的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我采用或直接或猜的形式让孩子们说说水果的名称、颜色、形状特征等,同时在黑板上张贴这些水果图片。让孩子表演小蛇张开大嘴“啊呜——咕嘟”的把水果吞到肚子里。这是孩子们最喜欢表演的一个环节。接着是一棵结满苹果的苹果树,我让孩子们猜猜小蛇看到苹果树想干什么。小朋友都认为要去吃苹果,但是最后出现的是小蛇把整棵苹果树都吞下去了,他们都感到很吃惊,于是我让孩子们找找蛇的头和尾巴,让孩子们更体会到绘本的有趣。接着我把数数也结合进来,数数小蛇一共吃了几样东西。学习巩固对5以内数量的感知。最后是完整欣赏绘本《好饿的小蛇》。总结本次活动,我感到孩子喜欢这个绘本,所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活动中对水果的讲述还不够到位,影响到最后一个环节孩子的讲述;还有一些细节的问题没有关注到。通过今天的教学,使我对绘本阅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感受,在绘本阅读中,我们要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多种形式来调动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获得更大的发展。

幼儿园《好饿的小蛇》教案 篇5

  这次的活动,要求是以跟进的方式对绘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我的这个活动是选自我们小班组组长周老师本学期的一个绘本公开活动。下面就谈一下我在活动开展时的一些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活动主要是由两大部分组成,大部分时间是通过观看ppt的形式进行阅读,还有一部分是完整的阅读。一开始,我请孩子们认识一下封面上的动物,在我的意料之内孩子们一下就认出来这是一条小蛇。接着我又出示第二页“小蛇往前游”,这时我以小蛇的口吻告诉孩子“我是一条好饿的小蛇,我的肚子总是饿的咕咕叫,我要出去找东西吃了!”这样我就轻松的直入主题了。接下来是看小蛇吃了些什么东西,有苹果、香蕉、菠萝、葡萄,这些都是与孩子的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我采用或直接或猜的形式让孩子们说说水果的名称、颜色、形状特征等,同时在黑板上张贴这些水果图片。让孩子表演小蛇张开大嘴“啊呜——咕嘟”的把水果吞到肚子里。这是孩子们最喜欢表演的一个环节。接着是一棵结满苹果的苹果树,我让孩子们猜猜小蛇看到苹果树想干什么。小朋友都认为要去吃苹果,但是最后出现的是小蛇把整棵苹果树都吞下去了,他们都感到很吃惊,于是我让孩子们找找蛇的头和尾巴,让孩子们更能体会到绘本的有趣。接着我把数数也结合进来,数数小蛇一共吃了几样东西。学习巩固对5数量的感知。最后是完整欣赏绘本,我带着孩子们跟着flash,一起边讲边演绘本。

  总结本次活动,我感到孩子喜欢这个绘本,所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面广,但是活动中对水果的讲述还不够到位,影响到最后一个环节孩子的讲述;还有一些细节的问题没有关注到。通过这次的再研绘本活动,使我对绘本教学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在绘本阅读中,我们要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运用多种手段来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这样我们才能开展出好的绘本活动,而我们的孩子也将最终受益。

幼儿园《好饿的小蛇》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和猜想中积累日常生活中对形的感知。

  2.能按照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3.乐意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好饿的小蛇》

  2.小蛇图片、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食物卡片若干。

  3.房子图、小树草地背景图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它是谁?

  2.这是一条小蛇,是一条好饿的小蛇。

  (二) 观察猜测,积累感知。

  1.感知圆形

  (1)肚子饿的小蛇也想找东西吃,我们来看看小蛇找到了什么?

  (2)好饿的小蛇吃了苹果后,肚子变什么样了?为什么?

  (3)小结:好饿的小蛇吃了圆圆的苹果,肚子就变圆的了。

  2.感知三角形

  (1)猜猜好饿的小蛇吃了什么东西?它的肚子为什么会成三角形呢?

  (2)它吃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

  (3)小结:小蛇吃了三角形的饭团,肚子就变成了三角形。

  3.感知正方形

  (1)猜猜好饿的小蛇找到了什么好吃?它的肚子为什么会成正方形呢?

  (2)它吃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是正方形的?

  (3)小结:小蛇吃了正方形的三明治,肚子就变成了正方形。

  4. 感知弯弯的形状

  (1)猜猜好饿的小蛇找到了什么好吃?它的肚子为什么会变成弯弯的呢?

  (2)它吃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是弯弯的?

  (3)小结:原来有些东西呀,咬掉一些,吃掉一点,就会变成另外一种样子,弯弯的东西,可能是一根香蕉,也可能是一片咬过的西瓜哦…(三)操作体验,巩固提升。

  1. 观察比较。

  (1)出示粘贴在纸板上的小蛇,集体观察比较。

  小蛇的朋友有什么不同?

  (2)引导幼儿从帽子形状不同进行观察。

  小结:原来小蛇朋友头上戴的帽子形状不一样,有的是圆圆的圆形,有的是三角尖尖的三角形,有的是四四方方的正方形。

  2. 请一幼儿示范。

  (1)请你帮这条小蛇去找一样它喜欢吃的东西好吗?

  (2)你的小蛇吃了什么呀?为什么要给它吃一个圆圆的蛋糕呀?

  3. 集体操作。

  (1)提出要求:帮助小蛇找出和它的帽子一样形状的食物。

  (2)幼儿自由操作。

  (四)分享交流,积累经验。

  1.分享交流:你给小蛇吃的是什么呀?为什么?

  2.游戏“送小蛇朋友回家”。

  3.小结:

  小朋友们都帮助小蛇朋友们找到了它喜欢吃的东西,而且圆形帽子小蛇回到了圆形房子里,三角形帽子小蛇回到了三角形的房子里,正方形帽子小蛇也都回到了正方形的房子里。小蛇朋友们好开心哦,它们说:“谢谢小朋友,请小朋友们到我的家里玩玩吧。”

幼儿园《好饿的小蛇》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并掌握“好饿的小蛇吃了,身体也变成了”的句子。

  2.能根据视频或实物,模仿、应用“好饿的小蛇吃了,身体也变成了”的句子。

  3.感受故事的幽默和滑稽,具有想象和表达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并掌握“好饿的小蛇吃了,身体也变成了”的句子。

  [教学难点] 

  能根据视频或实物,模仿、应用“好饿的小蛇吃了,身体也变成了”的句子。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已认识并能说出几种主要基本图形的形状

  2. 物质准备:自制绘本课件

  [活动过程]

  一、借助视频,激发兴趣

  1.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有趣的图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绘本封面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

  2. 师:看,封面上画的是谁?小蛇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它是怎么走路的呢?(引导幼儿用适当的词语来形容小蛇的形状,集体模仿小蛇爬行的样子)

  3. 师:扭啊扭,扭啊扭,小蛇们走累了要找个地方休息一下了!

  4. 师(按肚子状):咕噜噜······咕噜噜······这是什么声音?从哪里发出来的呢?咦,肚子怎么会响起来呢?(鼓励幼儿大胆想像)

  5. 师:小蛇的肚子好饿好饿啊!(出示树林的视频)瞧,好饿的小蛇来到了哪里?这是什么地方呀?好饿的小蛇来这里做什么呢?(找吃的东西。提醒幼儿完整讲述)

  6. 师:猜猜看,好饿的小蛇会找什么东西吃呢?(幼儿自由猜测)

  二、逐段理解,想象模仿

  1. 师:(出示香蕉)好饿的小蛇在树林里扭来扭去,它发现了什么?这个香蕉是什么样的呢?(弯弯的、黄黄的······)

  2. 师:好饿的小蛇看见黄黄的、弯弯的香蕉后,它会干什么呢?

  3. 师:(出示“张大嘴的小蛇”的视频)小蛇要吃香蕉。(幼儿自由想象,学说“啊呜”、“咕嘟”)

  4. 师:(出示视频)咦,香蕉去哪儿了?(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看,小蛇的肚子变成了什么样子?

  5. 师(小结):好饿的小蛇吃了弯弯的香蕉,身体也变成弯弯的了。(请幼儿重复)

  6. 师:小蛇吃了香蕉后,觉得肚子还是空空的,它又去找吃的东西了。这次他找到了什么?(出示视频)这个饭团是什么样的?小蛇又会怎么做?(引导幼儿自由讲述,模仿小蛇“啊呜”、“咕嘟”吃饭团的滑稽动作,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7. 师:吃下饭团后,小蛇的肚子变成了什么形状?(引导幼儿完整表述)

  8. 师(小结):好饿的小蛇吃了三角形的饭团,身体也变成三角形的了。

  9. 师:好饿的小蛇吃了香蕉,又吃了饭团,它还是没有吃饱。(出示葡萄的视频)小蛇又会怎么样呢?咦,小蛇的肚子又变成什么形状了?(引导幼儿想象并完整重复“好饿的小蛇吃了,身体也变成了”的句子)

  10. 借助“菠萝、苹果、大树······”的视频,引导幼儿想象并模仿“好饿的小蛇吃了,身体也变成了”。

  三、模仿应用,结束延伸

  1. 教师先后拿出鸭蛋、蛋糕、棒棒糖等食物,引导幼儿应用以上句子说话。

  2. 师:现在小蛇终于吃饱了,它开始舒舒服服地睡觉了。

  3. 师:今天我们听的这个故事就叫《好饿的小蛇》,它让我们学会了说“好饿的小蛇吃了,身体也变成了”的句子,有趣吗?我们回去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幼儿园《好饿的小蛇》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欢阅读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大胆的表现能力。

  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故事中的拟声词,感受故事的童真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好饿的小蛇》绘本书、故事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绘本《好饿的小蛇》引导幼儿观察图书封面

  提问:封面上有什么?小蛇饿了,它会找什么吃呢?会发生一件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1.出示小蛇吃东西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猜测。

  提问:请你猜一猜小蛇肚子里吃了什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猜测)

  2.教师根据课件生动的讲述故事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蛇都找到了些什么好吃的东西?

  总结:苹果是圆圆的、红色的;香蕉是长长的、黄色的;饭团是三角形的;葡萄是一串一串的、紫色的;菠萝是带刺的。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小蛇吃东西的样子。

  双手分开表示小蛇的嘴巴,生动的表情表现“啊呜”和“咕嘟”这两个拟声词。

  4.教师第二遍完整的讲述故事

  (1)教师和幼儿共同分享图画书《好饿的小蛇》

  (2)教师讲故事,幼儿进行大胆表演。

  二、结束

  讨论:最后小蛇会怎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后环衬和封底。

  小结:小蛇吃饱了在呼呼呼的睡觉呢。

幼儿园《好饿的小蛇》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并根据句式叙述简单的故事情节。

  2、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语言活动,感受故事的幽默与滑稽。

  活动准备:

  1、小蛇等的图片若干,自制图画书flas*,多媒体设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出示故事封面,引导幼儿大胆猜测故事内容,激发幼儿了解故事内容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请你说说故事里有谁?(幼儿通过观察封面,联想到故事主角是小蛇)师:对的,这是一条小蛇,一条好饿好饿的小蛇。如果你饿了,会去干嘛?

  师:那么我们今天就跟着这条好饿的小蛇,去找找吃的吧!看看好饿的小蛇都能找到哪些吃的吧!

  二、讲述故事讲述情节一,引导幼儿了解情节一的大致结构,了解好饿的小蛇觅食的关键信息,初步积累讲清一个情节的经验,并根据说所内容张贴相对应的图片。

  师:谁来了?(好饿的小蛇)师:他找到了什么吃的?(他找到了一个圆圆的、红红的苹果)师:她把苹果怎么样了?(一口把他吃掉了)师:吃完以后,他的肚子变成什么样子了?(变得圆圆的)教师根据所贴内容完整讲述一边师:谁能跟老师一样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讲一讲?(好饿的小蛇找到一个圆圆的苹果,啊呜一口把他吃掉了,肚子变得圆圆的)

  三、讲述情节二,引导幼儿在一边观看动画,一边听教师的提问下,能尝试连贯讲述。

  播放情节二,引导幼儿集体观看,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看懂故事情节。根据句式张贴图片。

  师:第二天,好饿的小蛇又出来了,他又发现了什么吃的?他是怎么把它吃掉的?

  师:吃完以后,小蛇的肚子怎么样了?

  教师与幼儿一起根据句式说一遍。

  师:谁能一个人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讲一讲?(好饿的小蛇找到一支弯弯的香蕉,(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啊呜一口把他吃掉,肚子变得弯弯的。)

  四、讲述情节三,引导幼儿自行观察动画,尝试讲述。

  播放情节三,引导幼儿集体观看,尝试自行讲述。

  师:第三天,好饿的小蛇又发现什么了?(三角形的饭团有点难,教师适当提醒)尝试用完整的话讲述。根据幼儿讲述出来的内容张贴,帮助幼儿更好的讲述。

  师: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讲一讲。

  五、播放情节四,幼儿自行观看动画,尝试连贯讲述。

  师:第四天,好饿的小蛇发生了什么?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讲述下吧!

  幼儿一边讲,教师一边贴图片。

  六、教师根据图示讲述故事师:(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图片来讲讲这个故事吧!

  教师讲述第一情节,第二情节开始,请幼儿上前讲。

  七、化身小蛇,外出觅食师:看小蛇吃了这么多好吃的,老师也饿了,你们饿吗?让我们像小蛇一样去班级找找好吃的吧!但可千万不要像小舍一样,啊呜一口吧它吃掉哦!要细嚼慢咽哦!

幼儿园《好饿的小蛇》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在快乐的阅读中,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猜测和想象,并学说一句完整的话。

  2、感受夸张,滑稽的故事氛围。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大图书、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请了一位小客人,幼儿摸摸、猜猜。(蛇)(引导幼儿问好)

  师:小蛇是怎么走路的?(学小蛇扭一扭)

  师:原来,小蛇因为没有脚,是通过扭动身体来走路的。

  二、大书阅读

  P1

  1、师:小蛇走了很久,感觉肚子很饿了,于是它决定到果园去找吃的。

  1)小蛇遇到好吃的东西,它会怎么样吃下去呢?

  2)这个圆圆的东西可能是什么呢?幼儿猜测。

  3)小蛇的肚子变成什么样?

  小结:啊呜,咕嘟,小蛇吃了一个红红的苹果。

  师: 小蛇还是觉得好饿好饿,它又扭来扭去找吃的,

  P2

  1)看,它发现了什么?

  2)小蛇会怎么做?

  3)它的肚子会变成什么样?

  小结:啊呜,咕嘟,小蛇吃了一根黄黄的香蕉。

  小蛇还是没饱,它又扭来扭去找吃的了,他又一口吞下东西。

  P3

  1)小蛇发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饭团?

  2)小蛇吃了饭团,它的身体会变成什么形状?

  P4

  1)你猜它可能吞下了什么?

  2)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一串圆溜溜的紫色葡萄)

  小结:啊呜,咕嘟,小蛇吃了一串紫色的葡萄。

  小蛇还是很饿,他又一口吞下东西。

  P5

  1)它可能吞下了什么?

  2)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出示真的菠萝,请幼儿观察体验。

  小结:啊呜,咕嘟,小蛇吃了一个黄色的菠萝。

  吃了那么多东西,小蛇还是觉得没有饱,它又扭来扭找吃的。

  P6

  1)它发现了什么?

  2)它会怎么样?

  P7

  1)小蛇尾巴那有什么?那三条线表示什么?

  2)小蛇到树上去干吗?

  P8

  小蛇的嘴巴怎么了?它想要干吗?

  P9

  1)这回他吃了什么呀?(一颗苹果树)

  2)他的肚子怎样了?

  啊呜,咕嘟,小蛇吃了一颗高高的苹果树。

  小结:其实,小蛇吃东西是不用牙齿的,它是直接啊呜一口吞下去的,所以它吃了什么形状的东西,它的肚子就会变成什么形状。

  三、总结

  小蛇吃东西是啊呜一口吞下去的,我们宝宝吃东西跟小蛇一样吗?我们是怎么吃的?

  小结:我们吃东西要一口一口地吃,而且要用牙齿把东西嚼碎了,才能咽下去,这样才吃得健康。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在选材上非常适合小班的幼儿,幼儿很喜欢故事内容,在大书阅读时更是采取了丰富的形式,如先猜后验证、带着疑问看下页等,把幼儿的兴趣完全都激发出来,最后环节的创新阅读,更是让幼儿体验了一番创造的乐趣,让幼儿在互动、自主的阅读背景下,完成了整个教学活动,有些细节方面还需要深究,特别是对于每一页讲述时,侧重点过多,导致活动有些累赘。

幼儿园《好饿的小蛇》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故事绘本,感受理解小蛇吃水果的情景。

  2、学习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等,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察、猜测与想象。

  3、感受故事传达的幽默与滑稽的氛围,初步体验阅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幻灯片、葡萄图片、小蛇身体变葡萄形状的图片、菠萝图片、小蛇身体变菠萝形状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学小蛇进场

  1、今天我们来学学小蛇,我是蛇妈妈,你们是蛇宝宝,我们一起出去玩吧!

  2、教师带幼儿学小蛇进入活动室;

  二、出示课件,欣赏故事

  1、这里也来了一条小蛇,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条小蛇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2、播放小蛇的图片:这是一条怎么样的小蛇?它的身体怎么样?(引导幼儿用合适的词形容小蛇)它为什么要张大着嘴巴呢?

  3、小蛇告诉我说,它的肚子好饿好饿,它喜欢吃水果,猜猜看,小蛇会去吃什么水果呢?

  4、播放小蛇肚子变香蕉形状的图片:咦,小蛇的肚子怎么了?变成了像什么水果的形状?小蛇是吃了什么水果,肚子才变成这样子呢?

  5、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猜得对不对。播放小蛇吃香蕉的图片,原来小蛇真的是吃了香蕉呢!这是一根怎么样的香蕉?(用恰当的词来形容)学说句式:小蛇吃了弯弯的香蕉,身体变得像香蕉。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蛇吃香蕉的样子吧。教师带领幼儿“啊呜”一口吃进香蕉,“咕嘟”吞下香蕉。

  5、第二天,小蛇又要出去找水果吃了。这下它看到了什么水果?这个苹果长得怎么样?(说说形状和颜色)猜猜看,这个好饿的小蛇会怎么做?学习小蛇“啊呜”一口吃进苹果,“咕嘟”一口吞下苹果。猜猜看,小蛇的肚子变成什么形状了?学说句式“小蛇吃了圆圆的苹果,身体变得像苹果的形状”。

  6、第三天和第四天,小蛇又出去找到了两样水果,是什么?出示葡萄和菠萝的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形状和颜色。再出示小蛇分别吃了这两样水果的图片,请幼儿进行配对。将相应的图片贴在相应的水果下面。贴好后,出示课件校对。并请幼儿模仿小蛇吃水果的样子,学说句式。

  7、(播放长满苹果的苹果树幻灯片)第五天,小蛇又要出去找水果吃了,这下,它又看到了什么?树上有多少苹果呢?猜猜看,小蛇会怎么做?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蛇爬树的样子吧!

  8、播放小蛇张大嘴巴的图片:小蛇嘴巴张这么大做什么呢?它的身体变成什么?巩固句式“小蛇吃了苹果树,身体变得像苹果树”。

  三、讨论,结合幼儿实际生活进行教育

  1、为什么小蛇吃了苹果,身体就变成苹果的形状?它是怎么吃苹果的?

  2、教师小结:小蛇吃东西是“啊呜”一口吃进去,“咕嘟”一下子就吞下去了,没有咬碎。吃进去的东西是整块的,不能消化掉,我们小朋友吃东西应该怎么吃?

幼儿园《好饿的小蛇》教案 篇12

  设计意图:

  故事《好饿的小蛇》内容简单,画面形象生动有趣。故事中的拟声词的出现,使故事充满了趣味性,小蛇贪吃的模样吸引着孩子,适合小班孩子的模仿与表演。因此我设计了《好饿的小蛇》这一课题。在活动中教师通过提炼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以主人公的形式,讲述自己见到苹果后会怎么样来开始故事,幼儿根据第一部分小蛇吃了苹果后变成苹果蛇,来反推后面的三个部分,不仅让孩子们回忆巩固自己对香蕉、葡萄、菠萝的认识,还让幼儿的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故事中小蛇出乎常理的好吃,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同时结合《纲要》精神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尝试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让幼儿溶入到故事的角色中去,在活动中加深对故事的体验和理解。

  活动目标:

  1、愿意安静看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猜测和想象并学会说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3、感受故事幽默、滑稽的氛围。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视机、电脑。

  活动过程:

  一、小蛇图片导入,激起幼儿兴趣。

  1、出示小蛇图片,幼儿观察。

  师:今天老师请了小蛇来我们班做客。看,这条小蛇长的什么样子?

  (细细的、长长的)

  师:小蛇今天要去小树林散步,看看小蛇是怎么去的呢?

  (引导幼儿了解蛇是扭来扭去的)

  2、幼儿学习小蛇扭来扭去的样子。

  师:小蛇是扭来扭去去小树林的,你会像小蛇一样扭来扭去的吗?

  (请幼儿做一做扭来扭去的动作,并给予肯定)

  (评析:通过直接出示小蛇图片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有效地产生“唤醒”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的情绪振奋,精神集中起来,也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

  二、欣赏ppt课件,熟悉故事趣味内容。

  1、通过欣赏图片,理解小蛇吃苹果的故事的第一部分内容。

  1)出示苹果图片观察苹果的样子。

  师:小蛇扭来扭去在小树林里发现了什么?

  (苹果)

  师:你看到的苹果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根据看到的图片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由讲述。)

  小结:小蛇见到了一个圆圆的、红红的苹果。

  2)出示小蛇吃过苹果过后的样子,幼儿探索发现原来是小蛇将苹果吞了下去。

  师:咦,小蛇怎么了?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为什么你知道是苹果呢?

  (小蛇把苹果吞进了肚子)(小蛇肚子中间像一个苹果的样子)

  3)出示小蛇张开嘴巴的图片,幼儿观察。

  师:这么圆圆的、红红的苹果真好吃呀,小蛇是怎么吃的呢?

  (张大嘴巴,“啊…呜——咕嘟”,把苹果整个吞到了肚子里去。)

  4)请幼儿模仿小蛇吃苹果的体态动作,并学说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评析:这一部分,教师直接出示苹果,以及小蛇吃了苹果后的样子的图片供幼儿观察,让幼儿发现小蛇是一口将苹果吞下了肚子,变成了苹果的样子,将小蛇的滑稽展现了出来。小蛇张大嘴巴吃苹果的夸张的样子,引起幼儿的高度兴趣,为学说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也为接下去的部分打下了基础。关于小蛇吃了苹果的猜测,对于本次活动起到直接影响,对后面的各种水果的猜测会起到引领与借鉴的作用。)

  2、通过欣赏图片(小蛇吃过香蕉、葡萄和菠萝后的样子),反推故事相关内容。

  1)出示小蛇吃过香蕉、葡萄和菠萝后的样子三合一的图片,幼儿观察。

  师:小蛇在小树林里扭来扭去,还吃了很多的水果,你们猜,它都吃了什么水果呢?

  2)幼儿讨论小蛇吃了什么水果。

  a、香蕉:

  (出示小蛇见到香蕉的图片)

  师:香蕉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黄黄的,弯弯的)

  小结:原来小蛇是吃了香蕉,所以身体变得弯弯的了。

  (请幼儿模仿小蛇吃香蕉的体态动作,并说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b、葡萄:

  师:你是怎么知道小蛇吃的是葡萄的呢?

  (幼儿根据看到的图片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由讲述。)

  葡萄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紫紫的,一颗一颗圆圆的)

  (出示小蛇见到葡萄的图片)

  师:原来小蛇是吃了葡萄,所以身体变得一颗一颗圆圆的了。

  (请幼儿模仿小蛇吃葡萄的体态动作,并说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c、菠萝:

  师:你是怎么知道小蛇吃的是菠萝的呢?

  (幼儿根据看到的图片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由讲述。)

  菠萝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绿绿的叶子下面是黄黄的,身上长满了刺)

  (出示小蛇见到菠萝的图片)

  师:原来小蛇是吃了菠萝,所以身体变得刺刺的了。

  (请幼儿模仿小蛇吃菠萝的体态动作,并说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评析:这三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是迁移前期经验,反推故事情节,进一步让孩子们回忆巩固自己对香蕉、葡萄、菠萝的认识,也让幼儿的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活动中请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猜测和想象,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让幼儿学一学小蛇吃水果的样子,再一次表现出了小蛇的滑稽和夸张,同时也能通过动作来更好的学习短句。在请幼儿模仿小蛇吃香蕉、葡萄和菠萝的体态动作时,鼓励幼儿迁移前面经验,集体说出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教师动作指导:教师带着宝宝一起,一手模仿拎着一大串葡萄,仰着脑袋,张大嘴巴,“啊…呜”一口,鼓励幼儿学小蛇的样子吞葡萄,吃完还可以用手抹抹嘴巴,表示“真好吃”的样子,增强情节表演的趣味性。)

  3、出示小蛇见到苹果树的图片,幼儿讨论小蛇见到苹果树后会怎么样。

  (重点猜测:小蛇是怎么吃小树的?先……再……最后……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讲出小蛇爬树、翻身、吞等等动作,教师提炼简单的辅助动作展示给幼儿看,帮助幼儿理解小蛇吃树的一系列连续动作。)

  1)师:小蛇在树林里吃了苹果、香蕉、葡萄还有菠萝,它继续在小树林里扭来扭去的散步,突然它发现了一棵长满红苹果的树,小树会怎么样呢?它会怎么吃呀?

  (幼儿迁移前期经验,讲述小蛇会把苹果树给吃掉。)

  2)欣赏小蛇吃苹果树的flash动画,并学一学小蛇吃树的样子。

  (请幼儿模仿小蛇吃小树的体态动作。教师语言指导:小蛇真调皮,它扭来扭去,扭来扭去,爬上小树,爬到高高的上面,张开大嘴巴,“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整棵小树都吞了下去,变成了一棵奇怪的小蛇树。鼓励幼儿迁移前面经验,不经过老师提示就能说出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教师动作指导:当老师讲到小蛇吞小树的时候,老师鼓励宝宝张开大嘴巴,可以站起来,把头往下低,表示模仿小蛇从上往下吞小树,最后也可以鼓励宝宝低着头,把小手往后摆,象孔雀的尾巴一样张开来,表示小树的树梢。

  (评析:这个部分是本次活动的高潮部分,孩子对于小蛇吞咽小树这样一种大胆的行为,觉得特别有趣。同时也是让孩子对于小蛇的“调皮与淘气”的记忆变得更加深刻。孩子在教师语言的引导和动作的提示下模仿小蛇吞咽小树的动作,然后打着饱嗝、抚摸着肚皮帮助消化、最后满意地睡着了……孩子在这一系列的模仿表演中,不仅理解到故事中小蛇的滑稽与贪吃,也为后面的完整欣赏故事做好了准备。)

  三、欣赏flash动画《好饿的小蛇》,体会故事的幽默有趣。

  1、播放flash动画《好饿的小蛇》,让幼儿体会故事的幽默,教师边看边讲述,引导幼儿一起说一说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并且做一做小蛇吃水果时夸张的样子。

  2、教师简单针对故事内容进行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体会故事的滑稽与幽默。鼓励幼儿再次观察故事结尾处(小蛇背后)的小树林。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小蛇背后的小树林怎么会少了一颗树呢?你们觉得这棵树好吃吗?小树吃起来,有什么味道呢?

  (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帮助小结:故事里的小蛇真有趣,也很贪吃,它看见什么就吃什么,竟然连小树也吃掉了,真好玩。)

  3、幼儿去散步寻找水果,结束教学活动。

  师:小蛇散步的时候见到了很多的水果,我们也去散散步找找水果吧!

  (教师带领幼儿去散步寻找水果,离开教室,结束教学活动。)

  (评析:这部分是教学活动的结束部分,完整欣赏故事,让幼儿再次感受故事的幽默与滑稽,并且在学一学小蛇散步寻找水果的游戏中自然的结束教学活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幼儿园《好饿的小蛇》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