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拔苗助长》教学案例

《拔苗助长》教学案例

巫婆的猫 点赞 分享
《拔苗助长》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

《拔苗助长》教学案例(精选11篇)

《拔苗助长》教学案例 篇1

  作者:福建南安师范附属小学 陈阿彬    转贴自:中国教育曙光网    点击数:72

  《拔苗助长》教学案例

  福建南安师范附属小学 陈阿彬

  《拔苗助长》是一篇含有深刻寓意的课文。就一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要理解文中的寓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必须创设一种与学生生活体验直接联系的场景,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从而明理。如古人所说:"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

  请看下面两个教学片段。

  片段1:

  师:前天,勤劳的你们拔了那么多的杂草,使学校的操场更平整、漂亮了,但你们一定很累,对吗?

  生:对。(然后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生1:我的手都起泡泡了。

  生2:我流了很多汗,回到家累得都不想动了。

  生3:我的手到现在还酸酸的。

  生4:我觉得都没了力气。

  ……

  师:是啊,你们拔了那么多的草,确实很累,那么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你们的感受。

  生:筋疲力尽。

  师:"筋疲力尽"是什么样子的,谁能用动作表现出来呢?"

  生争着要上台演,师指名演

  生1:低着头,喘着气。

  生2: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伸着腿,低着头,两手无力地垂着。

  众生笑,并纷纷仿效……

  [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应时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语文带到生活中。本片段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回忆自己参加拔草的感受,,利用已有的经验体验劳动的辛苦,再让学生演"筋疲力尽"可谓水到渠成。这样的教学,唤醒了生活场境在头脑中留下的表象,沟通了书面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引发了学生与语言文本的对话。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实现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片段2:

  师:刚才,我们在笑声中把"拔苗助长"、"筋疲力尽"这两个成语演活了,现在让我们也把课文演一演吧!

  生欢呼雀跃,迫不及待地在小组内分配角色,师巡视,并参与个别小组演课文,过后指定演得较好的小组上台表演。

  生1(种地人):卷起裤管,捋起袖子做拔草动作,边做边说:"快快长啊,我的好苗苗。"

  生2(种地人的家人):小跑几步,然后瞪直眼睛,大喊到:"天哪,秧苗都东倒西歪的,一定会枯死的,明年吃什么?"

  生3(种地人的家人):用手指朝生1的脑门一拽,气愤地说:"你真是太傻了,你那样做会让秧苗都枯死了。想让秧苗快快长大,你就要按时给它浇水施肥。哪能拔高呢?

  众生又是鼓掌,又是笑,学生们个个兴奋异常

  师:"演得真是太棒了,种地人确实可笑。想一想,你在生活中还遇到哪些事像‘拔苗助长’的现象。"

  生静默了下来,二、三分钟后几只手陆续举了起来。

  生1:以前,我家养了一些金鱼,我觉得它们长得太慢,我希望它们快点长大,就一直往鱼缸里投饲料,结果那些金鱼全都胀死了。

  生2:我前天看到一朵花还没完全开,我希望它能早点开,就用手去把花瓣掰开,第二天,那些花瓣掉了好几瓣。

  生3:前天,我急着把练习做好,结果错了好多题,别人都下课了,我还得留在教室里改。

  ……

  师:现在你们知道了做事不能……

  生1:不能太急,太急了会办不好事情的。

  生2:有时做事太着急,反而办得更不好。

  生3:老师,我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生4:做事要讲方法。

  ……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澜教授也指出:"只有关注学生的潜在性,才会促使学生实现智慧和才能的发展。"在这里我摒弃了以往教学寓言时,把隐含的寓意用语言向学生描述的做法,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演、去说、去感悟、去体验,让学生的思维尽情地拓展。在轻松、愉悦的表演中、笑声中,他们的潜能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挖掘出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类似"拔苗助长"的现象,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教育,这些是我始料不及的,但这又仿佛是必然的,因为我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翅膀,还给他们展翅腾飞的空间。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我想说,给学生一个空间,学生就能释放潜在的才能,在课程改革的课堂中,"教教材"只会令课堂产生窒息,"用教材教"才能凸显课堂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应抛开一切杂念,做课改全心全意的拥护者,去追求教学合一的境界。

  中国教育曙光网

《拔苗助长》教学案例 篇2

  之一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光有美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还要有好的措施。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师生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平时爸爸妈妈可能给你讲过不少寓言故事,这些故事很有趣,也很有意义。是吗?今天,老师和大家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拔苗助长》。同学们要认真学习,老师希望你也能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有信心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作好标记。

  2.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特别注意自己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同桌一块读,还可以四人一组“开火车”读。)

  三、借卡认识生字

  (一)出示生字卡片,采用以下方法认识生字。

  1.拆分法记忆生字:苗=艹+田 终=纟+冬 疲=疒+皮 枯=木+古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助、拔、总、尽、累、死

  3.集体认读“非常”一词,用“非常”一词造句,理解其含义。

  4.自己学习“于”、“力”。

  (二)游戏巩固生字。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指导学生读课文。(质疑)

  (二)师生交流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故事中,种田人的愿望是什么?(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秧苗快快长高)

  2.他采取了什么办法让秧苗长高?(拔苗)结果怎样?(枯死)

  3.种田的人愿望很好,但是他错在哪里?(联系庄稼的生长过程展开讨论)

  4.种田人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可采用什么办法?你能替种田人想个办法吗?(联系自己种种子的体会来谈)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急于求成,方法不对,反而坏事)

  五、课堂总结。这篇课文写了一个自作聪明的农夫,为了让自己田里的秧苗快快长高,竟干出了拔苗助长这样愚蠢的事。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好心反而办了坏事。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类似拔苗助长的事例也不少,这就提醒我们,决不要做“拔苗助长”的蠢事。

  六、布置作业 。课后多读一些寓言小故事,看能明白些什么。

  >

《拔苗助长》教学案例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15个生字,并学会用生字组词、扩词,及用部分词语造句。

  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

  学习本课,使学生懂得光有美好的愿望是不够的,好要有好的措施,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15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读熟课文。

  2、自主合作的形式学习生字。

  教学策略:

  1、在谈话中开始学习,通过听读认识本课生字,在小组交流中找出好办法。

  2、识记生字,在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中巩固生字,激发学生的识字愿望和乐趣。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自己种过种子吗?是不是也希望自己的种子快点发芽长大?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拔苗助长》。

  2、板书课题《拔苗助长》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

  2、同桌读课文,读不通的句子,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课文(师生评价)。

  4、了解学生认识生字情况。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放课文录音,学生认真听。

  2、学生模仿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

  4、小组讨论。

  (1)那个种地的人为了让自己的秧苗快快长高,他想了什么办法?

  (2)说说自己种种子的体会。

  5、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大家评议)。

  6、师: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决不做“拔苗助长”的蠢事。

  7、齐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1、学生谈收获。

  2、学生自评、互评。

  五、布置作业:把课文读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拔苗助长

  拔、苗、助、古、总、终、于、疲

  力、尽、累、非、常、枯、死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

  1、会读会写本课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提高理解课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教育学生决不能“拔苗助长”的蠢事。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书写7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措施:

  1、通过自主合作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识字、写字,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好字的本领。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愿望及实现愿望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策略:

  1、通过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这个寓言的寓意。

  2、采用学生先试写生字,在小组交流,最后教师纠正的方式,教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用具:田字格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认读生字,集体评议。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二、新课

  (一)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由或同桌读)。

  (二)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用田字格小黑板出示生字,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2、指名读、组词、扩词用部分词造句。

  3、引导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重点指导“跑”字。

  (3)让学生书写练习“跑”字。

  (4)学生在田字格本练习写生字。

  (5)展示学习作业。

  四、小结: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拔苗助长

  苗、古、总、于、跑、坏、都

《拔苗助长》教学案例 篇4

  《拔苗助长》是一篇含有深刻寓意的课文。就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要理解文中的寓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必须创设一种与学生生活体验直接联系的场景,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从而明理。如古人所说:"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

  请看下面两个教学片段。

  片段1:

  师:前天,勤劳的你们拔了那么多的杂草,使学校的操场更平整、漂亮了,但你们一定很累,对吗?

  生:对。(然后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生1:我的手都起泡泡了。

  生2:我流了很多汗,回到家累得都不想动了。

  生3:我的手到现在还酸酸的。

  生4:我觉得都没了力气。

  ……

  师:是啊,你们拔了那么多的草,确实很累,那么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你们的感受。

  生:筋疲力尽。

  师:"筋疲力尽"是什么样子的,谁能用动作表现出来呢?"

  生争着要上台演,师指名演

  生1:低着头,喘着气。

  生2: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伸着腿,低着头,两手无力地垂着。

  众生笑,并纷纷仿效……

  [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应时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语文带到生活中。本片段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回忆自己参加拔草的感受,,利用已有的经验体验劳动的辛苦,再让学生演"筋疲力尽"可谓水到渠成。这样的教学,唤醒了生活场境在头脑中留下的表象,沟通了书面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引发了学生与语言文本的对话。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实现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片段2:

  师:刚才,我们在笑声中把"拔苗助长"、"筋疲力尽"这两个成语演活了,现在让我们也把课文演一演吧!

  生欢呼雀跃,迫不及待地在小组内分配角色,师巡视,并参与个别小组演课文,过后指定演得较好的小组上台表演。

  生1(种地人):卷起裤管,捋起袖子做拔草动作,边做边说:"快快长啊,我的好苗苗。"

  生2(种地人的家人):小跑几步,然后瞪直眼睛,大喊到:"天哪,秧苗都东倒西歪的,一定会枯死的,明年吃什么?"

  生3(种地人的家人):用手指朝生1的脑门一拽,气愤地说:"你真是太傻了,你那样做会让秧苗都枯死了。想让秧苗快快长大,你就要按时给它浇水施肥。哪能拔高呢?

  众生又是鼓掌,又是笑,学生们个个兴奋异常

  师:"演得真是太棒了,种地人确实可笑。想一想,你在生活中还遇到哪些事像‘拔苗助长’的现象。"

  生静默了下来,二、三分钟后几只手陆续举了起来。

  生1:以前,我家养了一些金鱼,我觉得它们长得太慢,我希望它们快点长大,就一直往鱼缸里投饲料,结果那些金鱼全都胀死了。

  生2:我前天看到一朵花还没完全开,我希望它能早点开,就用手去把花瓣掰开,第二天,那些花瓣掉了好几瓣。

  生3:前天,我急着把练习做好,结果错了好多题,别人都下课了,我还得留在教室里改。

  ……

  师:现在你们知道了做事不能……

  生1:不能太急,太急了会办不好事情的。

  生2:有时做事太着急,反而办得更不好。

  生3:老师,我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生4:做事要讲方法。

  ……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澜教授也指出:"只有关注学生的潜在性,才会促使学生实现智慧和才能的发展。"在这里我摒弃了以往教学寓言时,把隐含的寓意用语言向学生描述的做法,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演、去说、去感悟、去体验,让学生的思维尽情地拓展。在轻松、愉悦的表演中、笑声中,他们的潜能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挖掘出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类似"拔苗助长"的现象,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教育,这些是我始料不及的,但这又仿佛是必然的,因为我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翅膀,还给他们展翅腾飞的空间。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我想说,给学生一个空间,学生就能释放潜在的才能,在课程改革的课堂中,"教教材"只会令课堂产生窒息,"用教材教"才能凸显课堂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应抛开一切杂念,做课改全心全意的拥护者,去追求教学合一的境界。

《拔苗助长》教学案例 篇5

  ★知识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通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寓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重点:

  学生在充分朗读中感悟人物情感,明白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目标定向

  1 、在这节语文课上你想学会些什么?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这就是你们的愿望。板书:愿望

  2 、师:其实每个人都有很多愿望,怎样实现自己的愿望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一个有趣的故事《拔苗助长》。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 、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可以一个人读,还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读。课文中藏着许多难认的字,相信聪明的小朋友一定能想出好办法认识它们的是吗?

  2 、小朋友读得可认真啦!请看,这些生字和词语你都认识了吗?

  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一认这些生字。

  ①我是小老师,请你跟我读

  ②我给“力”字组个词

  ③我用“非常”说句话

  ④我是这样记“累”字的

  3 、识字游戏:猜字游戏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字宝宝回到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它们吗?那好,请你大声地读一读课文,读完了和小伙伴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谁愿意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

  四、细读课文,探究感悟

  1 、刚才小朋友说得真好,老师还想听听你们读得怎样?请你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 、指名朗读

  ①第一段:指名朗读,看图,种地的人站在田边,会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图片及文字框:秧苗,秧苗……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这就是种地的人的愿望。

  ②第二段:指名朗读,教师采用适当的评价。

  师:种地的人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后,你们猜猜他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看录象(种地的人高兴得跳起来)小朋友真棒,被你们猜对了。那你们能读出这种高兴的心情吗?

  想不想看看他怎样拔苗助长的吗?看录象。

  看了录象后,相信小朋友们一定能读得更好了。齐读第二段,可以加入想象的动作。

  ③第三段:指名朗读后采用比赛的方法激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教师也参加比赛。

  ④第四段:采用恰当的师生评价或学生互评,多媒体演示禾苗枯死的情景,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心理,读出感情。

  五、欣赏录象,明白道理

  1 、小朋友读得真不错,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拔苗助长》的录象,想不想一起来看看。看录象

  2 、讨论:你懂得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讲出“种地的人”的愿望为什么没有实现,应该怎样做才会实现自己的愿望。

  六、联系实际,加深感悟

  “种地的人”的愿望没有实现,那我们今天这节课的愿望实现了吗?

《拔苗助长》教学案例 篇6

  [案例]

  生1:老师,古时候真有这样一位农夫吗?他叫什么名字?

  师:你说呢?你觉得他叫什么名字合适呢?(学生无意识的一个提问,引起了我的好奇,何不问问大家?)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再读课文,然后结合寓言内容给这位农夫取个名字,好不好?

  (学生小组讨论,课堂气氛活跃。一会儿,便陆陆续续地有学生举起了小手。)

  生2:老师,我想给这位农夫取名“二傻”。

  师:请你说说为什么给他取这么一个傻乎乎的名字?

  生2:因为这位农夫一心想让秧苗长高,就把秧苗向上拔,它不知道秧苗离开了泥土怀抱就无法生长。我觉得世界上恐怕再也没有第二个人像他这样傻了。

  师:你能结合课文内容给农夫取这样一个恰当的名字,真不错!

  生3:我给农夫取名“急性子”。因为他很心急,巴不得秧苗快点长高,就跑到田里,把秧苗都往上拔高了一截,结果秧苗全枯死了。

  师:是呀!这位农夫太急于求成了,他不懂得植物有它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农夫这样做,帮不了秧苗,反而害了它。

  生4:农夫做事一点都不动脑筋,叫他“无脑”吧!

  生5:他聪明反被聪明误,那不是“贾聪明”吗? 

  师:同学们真聪明!拔苗的农夫要是听到大家给他取了这么多既新奇又恰当的名字,一定后悔莫及,今后再也不会做这样的傻事了!

  [反思]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对自己预设的教案随时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给学生创造一片发展个性的天空,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有新的感受和体验,时时闪现着创新的火花。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高潮迭起,精彩纷呈。

  “我为农夫取个名”这一教学片段,并不是我课前预设的教案。它看似闲笔,实则不然。以学生的疑问为契机,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根据寓言的内容给拔苗的农夫取名。从课堂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从寓言内容出发,同时又超越了教材本身,将自己相关的语文经验融入其中。

《拔苗助长》教学案例 篇7

  一、教材分析:

  这则寓言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7主题单元《愿望》的第一课,课文通过种田人拔苗助长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懂得光有美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还要有好的措施,让学生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二、学情简析:

  学生对生字和阅读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有初步的质疑问难、参与评价等方面的能力。最近,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小小种植园》,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生活基础,使这篇课文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学起来也更能表现和发展自己学习语文的个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字15个,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问难及参与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一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踏实做事、勤于动脑的行为习惯及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四、策略方法:

  校本课程《小小种植园》把学生带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再通过课件拉近学生和种田人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学习语文。

  五、课前准备:

  1、对“小小种植园”进行整理,做畦,使学生对“种植充满希望。

  2、制作“种田人”及生字的课件。

  3、做识字游戏用的小黑板。

  4、认字卡片,小组评价卡。

  六、教学设计开展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再过几天,我们就去我们的“小小种植园”里种庄稼了!

  师:你们希望我们的庄稼长得怎么样?

  生结合《小小种植园》课程说说自己的愿望。

  师:大家的愿望真好。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他也有一个美好的愿望,你们想不想见见他?

  (出示课件——一位种田人:小朋友,你们好,很高兴能认识大家。我是一位种田人,这些就是我的禾苗。我多么希望这些禾苗能长得快一些呀,嗯,我一定要想办法帮它们长高。)

  评析: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设计者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现生活的真实,唤起学生生活积累的相似体验。

  (二)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初步识字。

  师:种田人的愿望是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长高)

  师:种田人想了什么办法帮禾苗长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拔苗助长》(板书:拔苗助长)

  师:你怎样记住这三个字?(拔、苗、助)

  学生根据偏旁的表义功能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三个字的。

  师表扬学生,请学生和老师一起看课文。

  师范读课文,生用铅笔在不认识的字上做一个记号。

  学生听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课文(如自由读、默读、齐读),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学生读好后在全班同学面前读课文或读一句自己喜欢的话,其他同学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

  师:你们读得都很棒,现在你们知道种田人是怎样帮禾苗长高了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拔苗、枯死)

  师:种田人这样是对还是错?你觉得他错在哪里?

  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生从为禾苗浇水、除草、施肥、捉虫等方面谈自己的想法。

  师:大家的主意都很好,你们听,种田人在说什么?

  (课件:种田人:小朋友,你们真聪明,谢谢你们给我想了那么多好办法,用你们的办法,我相信禾苗一定会长得又高又快又壮,我也相信你们也一定会把这节课的生字认会的,为了表示感谢,我有一些礼物,送给聪明的小朋友们。再见!)

  评析: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设计者不用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做深刻的讲解,让学生在阅读中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明白寓言所要表达的浅显道理。

  (三)识字

  师:种田人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礼物,(出示纸做的禾苗)。按照种田人的愿望,我要把禾苗送给聪明的小朋友,哪个组都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就送给哪个组一棵。

  师:快快行动吧!

  生在小组内认字。

  (学生自学生字,并填好小组评价卡。)

  师:哪个小组有解决不了的生字?

  小组长举出难认的字后全班共同解决。(师将学生举出的难认字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我们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小组认读。同时进行评价。

  2、游戏:找字。同时进行评价。

  评析:识字教学往往是枯燥的,设计者采用学生自学、游戏识字、小组评价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赛中学,在快乐中学,在评价中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作业

  师:这节课大家学得真不错,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生:好!

  师:请各小组长领回种田人送给你们的礼物!

  (放音乐,组长领回礼物——禾苗。)

  七、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使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功能。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更渴望听到表扬话,因此课堂对学生的评价,也以表扬鼓励为主。思维方法上,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能让生活走进课堂将使学生学习语文事半功倍,本节课在这两方面都有明显地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高涨,愿学、乐学。

  对于小学生,我们不能对他们讲深奥的道理,只能引导学生去理解做事不能太急,否则可能好心办了坏事,要想好以后再去做。

  总评:

  1、设计者重组了教材,运用媒体创设情境,较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有效地导学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教师对寓言所表达的寓意,不对学生做过深刻地讲解,旨在通过读故事,使学生明白浅显的道理,培养学生踏实做事、关心他人等良好品质。

  3、识字教学中设计者以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识字。

  4、设计者在本节课中还力争体现新型的师生关系,有生生交流、生生评议、师生交流、师生评议,体现了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

《拔苗助长》教学案例 篇8

  之一

  黄龙学校:王敏如

  ★知识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通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寓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重点:

  学生在充分朗读中感悟人物情感,明白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目标定向

  1 、在这节语文课上你想学会些什么?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这就是你们的愿望。板书:愿望

  2 、师:其实每个人都有很多愿望,怎样实现自己的愿望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一个有趣的故事《拔苗助长》。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 、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可以一个人读,还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读。课文中藏着许多难认的字,相信聪明的小朋友一定能想出好办法认识它们的是吗?

  2 、小朋友读得可认真啦!请看,这些生字和词语你都认识了吗?

  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一认这些生字。

  ①我是小老师,请你跟我读

  ②我给“力”字组个词

  ③我用“非常”说句话

  ④我是这样记“累”字的

  3 、识字游戏:猜字游戏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字宝宝回到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它们吗?那好,请你大声地读一读课文,读完了和小伙伴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谁愿意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

  四、细读课文,探究感悟

  1 、刚才小朋友说得真好,老师还想听听你们读得怎样?请你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 、指名朗读

  ①第一段:指名朗读,看图,种地的人站在田边,会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图片及文字框:秧苗,秧苗……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这就是种地的人的愿望。

  ②第二段:指名朗读,教师采用适当的评价。

  师:种地的人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后,你们猜猜他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看录象(种地的人高兴得跳起来)小朋友真棒,被你们猜对了。那你们能读出这种高兴的心情吗?

  想不想看看他怎样拔苗助长的吗?看录象。

  看了录象后,相信小朋友们一定能读得更好了。齐读第二段,可以加入想象的动作。

  ③第三段:指名朗读后采用比赛的方法激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教师也参加比赛。

  ④第四段:采用恰当的师生评价或学生互评,多媒体演示禾苗枯死的情景,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心理,读出感情。

  五、欣赏录象,明白道理

  1 、小朋友读得真不错,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拔苗助长》的录象,想不想一起来看看。看录象

  2 、讨论:你懂得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讲出“种地的人”的愿望为什么没有实现,应该怎样做才会实现自己的愿望。

  六、联系实际,加深感悟

  “种地的人”的愿望没有实现,那我们今天这节课的愿望实现了吗?

  >

《拔苗助长》教学案例 篇9

  我参赛的教学活动是大班综合活动《拔苗助长》这个活动将语言和音乐有机的整和起来。大家都知道成语是我国的。象“自相矛盾”“刻舟求剑”这样的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些经典的成语故事,往往包含着较为深刻的哲理,能否将寓意深刻的故事作为活动内容,让年龄小的孩子了解它,接纳它,同时获得多种能力的提高呢? 为此我选择了这个活动,借鉴了预知学习的理论,为幼儿创设学习的情景,引导幼儿运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尝试将故事与韵律结合,使幼儿多通道参与,自发的投入到看、想、说、做、读中来,不仅学习到相关的知识,技能而且也在学习,怎样学习怎样生活和怎样做人,将特别是重视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培养,因此我将目标定位于 1、能用较连贯的语句表达画面内容,并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初步理解作品内容,人物情感。 2、能根据故事情节和音乐中带有特定感情色彩的词语创编动作,并能符合音乐节奏,注意力集中,投入的进行表演。 3、充分享受表演带来的乐趣。 为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活动以这一主线,贯穿观察——猜测——联想——讲述——创编——表演。 在活动的第一部分采用鲜艳的画面将幼儿从相对疲塌、懒散、松懈的“低唤醒”状态中唤醒,通过幼儿观察,而图片也是幼儿讲述的凭借物,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任务的情感变化,更加深刻的理解故事,教师将第三幅图也就是拔苗的情节隐藏起来,让幼儿联想和猜测故事发展的情节变化,给予幼儿一个创造性表达的机会,根据这个文学作品中的人形象拓展想象,创编出了有趣的情节,最后共同寻求上故事发展的原因。这也符合大班语言教育的要求,通过预测事件的起因和结果来帮助幼儿理解事件发展的前因后果,并鼓励幼儿能按顺序描述事件的主要经过。由于给了

  幼儿一个悬念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给了幼儿一个展示的平台,幼儿在学习时必然全身心地投入,充满兴趣。在讲述过程中教师知识有引导的几句问话,为幼儿留有了更多讲述的机会,同时采用自由结伴讲述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使他们说的愿望得到满足和鼓励。在教师引导的几句话中教师提出“你是怎样发愁的呢?”引导幼儿创编发愁的动作,进一步理解人物的情绪变化。同时也为音乐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第二部分中教师采用语气作为音乐与故事的连接点,既增加了情趣,又使幼儿能顺利迁移已有经验,将更多精力投放到创编个性化的动作上来。整个活动中,每个幼儿在音乐的氛围中用心,用脑,用眼,用身体,用嘴巴,用手,用脚,跟随音乐的旋律,体会着音乐的韵味,内化着自己的理解,让幼儿在匹配的音乐刺激下产生表现的激情,再创于各种感官的表演下,此时他们真正和音乐一起唱,一起跳,一起笑,一起玩,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艺术素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定义。幼儿逐渐过渡到适中的紧张,集中,振奋,昂扬的“高唤醒状态”。教师利用与故事相匹配的鲜明,生动的音乐,将孩子们带者已学习的故事到音乐中去经历,感觉,体会。在理解故事的同时学习音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加深对故事的理解,特别是音乐中特定的感情色彩。两者相辅相成。 教师首先结合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情感,将难点前置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迁移故事中的人物的心情变化过程,创编“嗯,哈哈哈哈,啊”等处的表情和动作。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采取有效的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要“嗯,”;为什么要“哈哈哈哈”;为什么要“啊”,他发现了什么?引导

  幼儿来做老公公观察禾苗时的表情和动作,问题指向明确,幼儿易于表现。鼓励幼儿之间相互模仿,教师这时候退到幕后,在孩子们听音乐进行动作反应时,教师事先让孩子自己做反应,只有少数孩子,哪怕是个别幼儿能够接近,教师就将孩子的反应加入。 然后教师依据故事发展的顺序创编动作,这时教师运用简洁的开放性和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幼儿创编与故事情节相匹配的动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处在退后的位置上体现出教师是支持者,引导者和鼓励者。当然教师在退出指导者的空间位置时,也会使用语言和体态进行暗示性的帮助,这样与孩子共同参与享受快乐。 最后让幼儿在每段学习的基础上完整的表演,并逐渐加深难度,分角色表演。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表演的同时关注故事的寓意。他使幼儿在经历了挑战,克服困难的艰苦学习后组织的又是一个具有恢复功能的活动,使幼儿从相对疲劳处于保护性抑制状中恢复到相对松弛,舒适的低唤醒状态。因此整个活动的组织形式发挥适应性的结构功能,对保护和促进幼儿的生,心健康是有益的。 幼儿在整个韵律的教授过程中始终围绕着音乐进行,因此幼儿能发挥想象调动情感有利于在幼儿心中建构艺术动作作品的整体形象,因此这个诸多通道参与的活动无疑给

  幼儿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留给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拔苗助长》教学案例 篇10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寓言《拔苗助长》,使学生知道凡事都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否则欲速则不达。

  2.识字14个,能熟读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15个,能熟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课件放映《拔苗助长》。谁听过这个故事?给大家讲讲。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寓言《拔苗助长》。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a) 自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认一认。

  b) 互教互学生字。

  c) 检查生字掌握情况。游戏找朋友(一位小朋友举起拼音卡片,另一位拿出于拼音相对应的生字)

  d) 给生字找“邻居”并读一读。

  e) 熟读课文

  三、 再读课文,理解寓意。

  a) 指名读课文。

  b) 讨论:(1)农夫嫌自己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为了让秧苗快快长高,农夫是怎样做 的?这样做你觉得怎样?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种种子的体会:你是不是也希望自己的种子快点长大?你用了那些办法?

  c) 师小结:像农夫那样做是愚不可及的蠢事,他违反实物的发展规律,好心办了坏事。

  d) 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事太急了不行?

  四、 巩固复习。

  a) 指名读词语。

  b) 读课文。

  课堂总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拔苗助长

  拔 苗 助 总 终 于 疲 力 尽 累 非 常 枯 死

  拔苗助长 总是 终于 筋疲力尽 累坏 非常 枯死

  教学回顾:

  第二课时 拔苗助长

  教学目标:学习写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指名读课文。

  2. 读词语。

  拔苗助长 总是 终于 筋疲力尽 累坏 非常 枯死

  二、 学习写字

  1.出示生字:苗 总 于 法 跑 坏 都

  2.齐读生字。

  3.认识“足字旁”

  4.讨论这些字的结构、笔顺。

  5.师指导:“法、 跑、总”。

  法:让学生数一数笔顺,共八笔,不要写成7笔。

  总:师先示范,学生描红。

  跑:用红笔标出第七笔,然后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描成红色?

  6.其余的字学生自己在田字格里练习写。

  7.评比:写得好的奖励小红花。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写了7个字,写时一定要注意“法”字共8笔和“跑”字的第七笔是提。

  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

  拔苗助长

  苗 总 于 法 跑 坏 都

《拔苗助长》教学案例 篇11

  各位评委:

  我参赛的教学活动是大班综合活动《拔苗助长》这个活动将语言和音乐有机的整和起来。大家都知道成语是我国的。象“自相矛盾”“刻舟求剑”这样的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些经典的成语故事,往往包含着较为深刻的哲理,能否将寓意深刻的故事作为活动内容,让年龄小的孩子了解它,接纳它,同时获得多种能力的提高呢?

  为此我选择了这个活动,借鉴了预知学习的理论,为幼儿创设学习的情景,引导幼儿运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尝试将故事与韵律结合,使幼儿多通道参与,自发的投入到看、想、说、做、读中来,不仅学习到相关的知识,技能而且也在学习,怎样学习怎样生活和怎样做人,将特别是重视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培养,因此我将目标定位于

  1、能用较连贯的语句表达画面内容,并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初步理解作品内容,人物情感。

  2、能根据故事情节和音乐中带有特定感情色彩的词语创编动作,并能符合音乐节奏,注意力集中,投入的进行表演。

  3、充分享受表演带来的乐趣。

  为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活动以这一主线,贯穿观察——猜测——联想——讲述——创编——表演。

  在活动的第一部分采用鲜艳的画面将幼儿从相对疲塌、懒散、松懈的“低唤醒”状态中唤醒,通过幼儿观察,而图片也是幼儿讲述的凭借物,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任务的情感变化,更加深刻的理解故事,教师将第三幅图也就是拔苗的情节隐藏起来,让幼儿联想和猜测故事发展的情节变化,给予幼儿一个创造性表达的机会,根据这个文学作品中的人形象拓展想象,创编出了有趣的情节,最后共同寻求上故事发展的原因。这也符合大班语言教育的要求,通过预测事件的起因和结果来帮助幼儿理解事件发展的前因后果,并鼓励幼儿能按顺序描述事件的主要经过。由于给了幼儿一个悬念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给了幼儿一个展示的平台,幼儿在学习时必然全身心地投入,充满兴趣。在讲述过程中教师知识有引导的几句问话,为幼儿留有了更多讲述的机会,同时采用自由结伴讲述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使他们说的愿望得到满足和鼓励。在教师引导的几句话中教师提出“你是怎样发愁的呢?”引导幼儿创编发愁的动作,进一步理解人物的情绪变化。同时也为音乐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第二部分中教师采用语气作为音乐与故事的连接点,既增加了情趣,又使幼儿能顺利迁移已有经验,将更多精力投放到创编个性化的动作上来。

  整个活动中,每个幼儿在音乐的氛围中用心,用脑,用眼,用身体,用嘴巴,用手,用脚,跟随音乐的旋律,体会着音乐的韵味,内化着自己的理解,让幼儿在匹配的音乐刺激下产生表现的激情,再创于各种感官的表演下,此时他们真正和音乐一起唱,一起跳,一起笑,一起玩,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艺术素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定义。幼儿逐渐过渡到适中的紧张,集中,振奋,昂扬的“高唤醒状态”。教师利用与故事相匹配的鲜明,生动的音乐,将孩子们带者已学习的故事到音乐中去经历,感觉,体会。在理解故事的同时学习音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加深对故事的理解,特别是音乐中特定的感情色彩。两者相辅相成。

  教师首先结合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情感,将难点前置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迁移故事中的人物的心情变化过程,创编“嗯,哈哈哈哈,啊”等处的表情和动作。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采取有效的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要“嗯,”;为什么要“哈哈哈哈”;为什么要“啊”,他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来做老公公观察禾苗时的表情和动作,问题指向明确,幼儿易于表现。鼓励幼儿之间相互模仿,教师这时候退到幕后,在孩子们听音乐进行动作反应时,教师事先让孩子自己做反应,只有少数孩子,哪怕是个别幼儿能够接近,教师就将孩子的反应加入。

  然后教师依据故事发展的顺序创编动作,这时教师运用简洁的开放性和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幼儿创编与故事情节相匹配的动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处在退后的位置上体现出教师是支持者,引导者和鼓励者。当然教师在退出指导者的空间位置时,也会使用语言和体态进行暗示性的帮助,这样与孩子共同参与享受快乐。最后让幼儿在每段学习的基础上完整的表演,并逐渐加深难度,分角色表演。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表演的同时关注故事的寓意。他使幼儿在经历了挑战,克服困难的艰苦学习后组织的又是一个具有恢复功能的活动,使幼儿从相对疲劳处于保护性抑制状中恢复到相对松弛,舒适的低唤醒状态。因此整个活动的组织形式发挥适应性的结构功能,对保护和促进幼儿的生,心健康是有益的。

  幼儿在整个韵律的教授过程中始终围绕着音乐进行,因此幼儿能发挥想象调动情感有利于在幼儿心中建构艺术动作作品的整体形象,因此这个诸多通道参与的活动无疑给幼儿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留给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拔苗助长》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