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金色的脚印》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金色的脚印》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说的甜蜜 点赞 分享
《金色的脚印》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金色的脚印》第二课时说课设计(精选14篇)

《金色的脚印》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篇1

  新课程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维、想法。在本节课的教学当中,我以“引导学生自主体会、自主感悟,从而学习课文”贯穿始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多种方式的学习、多种样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力求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叙事性的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受到感染。在教学中,我也有意识地渗透学法的指导,将以前学过的一些阅读技巧(如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等)融合进来,既帮助理解课文,又巩固了阅读技巧,也培养了自学能力,努力向“教,是为了不教”靠拢。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之间的传奇故事,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友好关系。我将课堂的“主宰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学自得。第一课时安排自由质疑问难、品读重点句子、整体感知课文;第二课时安排自读自悟、深入理解课文。本节课为第二课时。

  一、直接引入

  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板书小结上节课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回顾,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自读自悟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哪件事最感兴趣,为什么?”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并引入课文的学习。

  因为课文中三件事的描写是有详有略的,在教学中,我也相应地采取了“由扶到放、引导自学”的方法:

  1、依托小组学习互相影响、互相补充、有利于缩小差异的优点,引导学生学习“老狐狸救小狐狸”一段,通过小组交流、指名汇报,了解课文梗概,体会老狐狸的心境。

  2、扶放结合,通过指名读,说体会,引导学生学习“老狐狸救正太郎”一段,体会动物的知恩图报。

  3、通过自由默读,自主记心得,学习“正太郎照顾小狐狸”一段,真正达到自读自悟、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

  在该部分的学习中,我也注意在阅读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既培养、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课文,深化理解。

  三、回归总结

  通过对结尾的理解,回归课题,总结课文,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也通过课文间纵向联系(联系以前所学《金色的鱼钩》),学会理解含意深刻题目的方法──联系课文整体内容。并初步领会文章题目的立题之妙。

  四、拓展练习

  学写广告标语。将感知上的认识转化为行动。深化认识,也起到小练笔的目的。

  五、布置作业

  续写故事,两年后的相遇会是什么的情景。读是为了写,写是巩固读。学完如此温情的一篇课文,学生一定浮想联翩,抓住这个有利的契机让学生练笔,一举两得。

《金色的脚印》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亲情。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体会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亲情。

  2、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说一下自己学完这篇文章的感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在生活中都见到过一种动物,狐狸。(出示狐狸的图片和狐狸的有关资料。狐狸:一种哺乳动物,形状有点像狼,但形体比狼要小一些。狐狸嘴尖面长,脸呈三角形,耳朵也是三角形的,尾巴蓬松且长,毛色一般为赤黄色。这种动物生性狡猾多疑,常昼伏夜出,以鼠类、鸟类或家禽为食。)人们对它的认识都不是太好,一说到它我们都会想起一些不好的词语,如狐狸尾巴、狐狸精、狐假虎威等。(说到这让学生来听一个《狐假虎威》的故事。)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狐狸有关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让学生读课文,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3、)事情的结果是什么?

  (4、)事情的经过是什么?

  2、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讨论上述问题。

  3、全班交流。

  起因:正太郎家的佣人从山里捉回一只小狐狸。

  结局:正太郎从邻居家要回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了树林中。

  经过: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并和十分同情小狐狸,并偷偷给老狐狸喂食的正太郎建立了亲密信任的关系。后来,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

  三、 细读课文,自主探究。

  1、全班自由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读读这篇课文,看看狐狸是什么样子。读课文的时候,想一想:1.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做了哪事?2、从老狐狸救小狐狸这个过程中你体会到什么?

  2、全班分小组讨论这些问题。

  3、全班共同交流这些问题。

  4、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四、精读课文,自主探究。

  1、全班再读课文,思考:

  (1、)正太郎为狐狸做了哪些事?

  (2、)狐狸和正太郎的关系有什么变化?

  (3、)正太郎与狐狸的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从正太郎与狐狸关系的变化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全班分小组讨论这些问题。

  3、 全班共同交流这些问题。

  4、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五、再读悟情。

  1、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学完这篇课文你最想说什么?

  3、总结课文中心

  大自然是人和动物共同的家园,人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

  六、课外拓展。

  1、课下收集一些有关人与自然之间的动人故事。

  2、想一想如何保护小动物。

《金色的脚印》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篇3

  一、教学内容说明

  《金色的脚印》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也展示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的道理。学生很喜爱这类的文章,而且学习过不少类似的课文,在这一点上,课文和学生的生活贴近。但是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人应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的深刻道理恰恰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在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了教学重点难点,利用学生的已知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读书感受出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二、教学设计思路和特点

  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倡导自主、自读、自悟的个性化阅读,进行阅读能力训练。

  本课有七个教学步骤:

  第一:导入新课。

  我用谈话的句话开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出问题。然后出示狐狸的图片并简介狐狸,引出学生对狐狸故事的回忆,并让学生听故事《狐假虎威》,这些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里我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三自”为主线,实践课标理念,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与落实。

  “三自”:即“自主阅读”、“自主测试”和“自主评价”。本环节的学习活动,主要由这三个板块构成。

  第三:精读体会,深入探究。

  初读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精读课文。复习读写例话《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提出自己的见解。这里强调“学习方法自由”、“学习内容自由”,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这个环节设计我注重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沟通。并让他们通过自主的交流、汇报、朗读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从而体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个环节里我还设计了“难点解析”利用课件展示突破难点。

  第四:精读课文,自主探究。

  用人类的情感去感受狐狸一家的亲情

  这里我设计了一个思考题:(课件展示)

  老狐狸为营救小狐狸做了哪些努力?

  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学生纷纷找到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谈自己的感受,比如,冒着生命危险给营救小狐狸;为陪伴小狐狸,蜗居在地板下等等,教师再充满激情地提升:这种陪伴,这种照顾难道和我们呢人类不是一样吗?是啊,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有这样感人至深的亲情,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是有感情的,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下面让我们用人类的语言去表达狐狸一家的心声吧。

  五,再读悟情

  用人类的语言去表达狐狸一家的心声(课件:伤感音乐)

  孩子们沉浸在狐狸一家的亲情中,老师放上一段略带伤感的音乐,用包含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心中涌动的情感:当我们读着课文的时候,一处处令人感动的情景浮现在眼前,句子中包含着多少狐狸的心声啊!小狐狸不能言,老狐狸也不能言,但我们能言,让我们用人类的语言替它们说一说心中的话吧!

  此环节的设计,能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既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总结

  (是啊,三只狐狸,一个小男孩,一颗爱心构成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充满了爱,只有这样,才能给它们,也给我们自己一个良好的,自由的生活空间,但愿这颗爱心永驻人间!)

  老师的总结引出学生的表达欲望,最后我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内心感受,从而将课文和资料进行有机的整合,既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又再次引发学生大胆说话的欲望。

  (最后,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内心感受。)

  学生总结。

  七.知识拓展

  1.续写故事《相亲相爱的狐狸一家》

  2.自由汇报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

  这个学期,中心校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引导教师研究教学方法,特地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课堂教学水平评估活动。这次活动分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举行。我有幸进入了复赛,在复赛中我讲了《金色的脚印》一课。下面就是我对这次上课的反思。

  一、成功之处。

  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两点:

  1、这节课中我主要用了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我感觉我设计的一组电子幻灯片是很好的。它很好的展示了我的教学意图,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教学效率。也是这次我获得二等奖的原因之一。

  2、这节课中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外地学习的经验,合理的让学生使用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改革发展成必然的今天,不改革是不行的。只有改革,才有发展,才有进步。

  二、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探究,关键在于设计好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教学过程中我曾经组织学生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合作之后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使学生敢说、会说。

  案例中以“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如此以一问题统领全文,不仅产生了领悟作者意图的解读效果,而且赢得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向这方面发展。

  2. “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时,不是一味地听;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地讲。”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有深度、有争议的问题,一时搞不明白。这我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在辩论中明晰,互相启迪,共同提高。在这次教学中我就注意做到了这一点。我深深地感到:学生自主快乐学习,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最大的成功。

《金色的脚印》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因为大家刚在进行“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所以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儿童诗,咱们先睹为快!

  (出示《我喜欢你,狐狸》)

  2、你喜欢狐狸吗?在你眼里,狐狸是怎么样的动物?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和狐狸有关,一篇由日本作家椋鸠十写的关于狐狸的传奇性故事——《金色的脚印》(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想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3、交流初读成果。

  (1)、交流词语

  冷清清   光秃秃   湿漉漉

  漫不经心  眼睛蒙眬   嗥叫

  大摇大摆  踱来踱去   兴高采烈

  交流点:正音(踱)、理解(蒙眬)

  (2)、读着这些词语,你想到了哪些故事情节?

  学生交流,随机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再读课文,讨论付出

  1、导入:尽管过程是曲折艰辛的,但结局是美满的,狐狸一家终于又幸福地团圆了。在整个救助小狐狸的过程中,你觉得谁的作用大,是正太郎?还是狐狸父母?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他们为小狐狸所做的事。

  2、学生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

  3、交流重点句子:

  a、正太郎:

  (1)、正太郎目不转睛地看着小狐狸……多可怜呀!

  (2)、不如给小狐狸解开铁链子……

  (点拨:正太郎是个善良的孩子,你觉得小狐狸可怜吗?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b、老狐狸

  (1)、只见一只老狐狸冲着秋田狗……一只哆哆嗦嗦的鸡。

  (这不是自投罗网吗?理解“哆哆嗦嗦”,感受老狐狸为救孩子的大无畏的精神)

  (2)、他费力地睁开眼睛,蒙眬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温暖着他的身体。

  (动物和人类之间的真情!)

  4、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体会得很好。其实,不管老狐狸还是正太郎,都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互相作用,彼此信任,一个是亲情的化身,一个是友情的象征。亲情友情,人世间最美的风景。正因为有了亲情和友情,才有了故事美好的结局。

  出示句子:

  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

  (理解:阳光下的金色脚印,多美的意境啊!同学们,这金色的光芒仅仅只是脚印的光芒吗?结合学生交流,板书。

  四、拓展延伸

  1、引导,故事讲完了,我也忍不住想用诗来表达我对狐狸的赞美,看看老师写得诗!

  出示:《我赞美你,狐狸》也许我改讨厌你,/因为你总和狡猾在一起。/但今天我要赞美里,/因为你美丽善良又勇敢。/为了救出小狐狸,/你敢于面对秋田狗/为了           ,/你            /                    /            /               /              /

  赞美你,狐狸,我还要告诉所有人                   

  2、学生补诗,教师巡视(音乐)

  3、交流诗歌

  4、课堂总结:亲情、友情,人世间最美丽的风景,希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因此而更加美好!

《金色的脚印》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亲情,人与动物能和谐相处。

  【教学方法】探研式 合作式学习法。

  【教学重点】

  1、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2、体会动物间的亲情,谈感受。

  【教学准备】

  1、影片《狐狸的故事》片断。

  2、课文中重点词、句。

  3、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电影片断引入课题《金色的脚印》。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看电影,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先来欣赏一部精彩的电影片断。

  生观片:雪地上留下一串串多美的脚印(板书、脚印)今天我们要学的还是金色的!(板书、金色的。)

  请同学们读课题!生读。

  师: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脚印是金色的?

  师:我们应通过什么方式去解决?

  生:读书。

  师:我们在初读课文时,要先弄清什么?

  生:先搞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今天我们就以你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为本课的学习目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

  二、自主、合作学习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 带着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去独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边读边想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注意独立学习时带上笔,勾画出文中的生字,好词、优美句子。

  ⑵ 学生独立学习。

  ⑶ 汇报学习结果。

  ① 生:课文讲了一只小狐狸被捉,正太郎十分同情,引来老狐狸想出种种办法救小狐狸,同时它们得到了正太郎的帮助,与正太郎建立深厚感情,以至在正太郎摔下悬崖昏迷时,老狐狸救了他,正太郎最终让小狐狸一家团聚的事。

  师:通过刚才的独立学习你们还了解哪些知识,讲出来与同学分享,有问题请大家帮助。

  ② 生:我在第二自然段找到一个多音字,这里读露(lu)露出,另外还有一个孤零零(ling),有的同学读成口语零(ling),请同学注意。

  师请她教同学们读两遍。

  师:可以看出这位同学在读书过程,读得怎么样?

  生:十分细心!

  生:我找到子几个好词“光秃秃、孤零零、冷清清”,这几个词使句子表达更具体,我知道了今后在写作中多用好词,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生1:我找到了一个好句子,光秃秃的柞树林上边,露出冷清清的月亮。小狐狸孤零零地坐在窝里,仰起脖子嗥叫着。

  师:谁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2:我觉得他没有把小狐狸孤独、可怜的情境读出。

  师:那请你读一读,好吗?

  生2:有感情地读此句。

  生3:我能读得更好!

  ……

  师适时投影学生提出的重点句子体会感情。

  生:我还有一个问题。

  其它同学帮助解决……

  课堂气氛活跃,体现了合作学习。

  2、深入理解课文:

  同学们通过独立自主学习,互相帮助,已经有了各方面的收获,特别是弄清了课文大意,小狐狸被捉,老狐狸想出种种办法救小狐狸,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

  ⑴ 老狐狸想出哪些办法救小狐狸?

  ⑵ 正太郎怎样帮助它们?

  ⑶ 你有何体会?

  学生小组展开讨论:

  汇报结果:生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师适时板书:

  咬铁链、咬木桩

  体现了它们(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板书),正太郎为狐狸一家送食物,以及在最危险时刻,老狐狸救正太郎,它们已成为朋友,体现了人与动物能(和谐相处)(板书)。

  3、解题:

  投影画面《雪地上一串串脚印》读画面上课文最后一段话反复品味,体会正由于老狐狸为救小狐狸永不放弃,生死相依的精神和正太郎主动帮助狐狸们与它们和谐相处,才使狐狸们的生命继续延续,使爱有了意义,这些是最值得我们去珍惜,最宝贵的东西,所以用“金色的”(板书)来赞美这件事,课文因此取题《金色的脚印》是对人性美和动物亲情的高度赞美!

  三、拓展

  1、文中的小狐狸得救了,我们只爱护小狐狸吗?生谈:

  ⑴ 我们要保护熊猫、大象……   

  ⑵ 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   

  ⑶ 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

  ⑷ 保护自然界的一切生物。

  师:为了保护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动物,我国在1988年制定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并于1989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我们已经知道了用法律来保护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2、可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些与保护动物不协调的现象,你们知道哪些?生汇报:

  ⑴ 人们随意捕捉小蝌蚪,孩子们买来玩。

  ⑵ 野生动物摆上餐桌。

  ⑶ 人们大量捕杀藏羚羊,牟取暴利。

  ⑷ 非典的流行,对人类的危害……

  同学们把自己亲眼看到、听到、从电视新闻、网上了解的内容倡所欲言。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你们想告诉我们身边的人一个什么道理,请大家写一句话,能打动别人的心,写得好,还要读得好!

  生动手在课文后写一段话。学生汇报:

  ⑴ 我要向正太郎学习,热爱动物,保护动物。

  ⑵ 动物是我们共同的朋友,保护动物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手拉手,让地球母亲充满生机。

  ⑶ 这个世界上,谁是我们最好,最亲爱的朋友?是谁?是地球母亲和人类一起孕育出来的动物!动物本是人类永远的朋友,而人类是怎样对待动物,为了满足他们的私欲,把动物摆上贪吃者的桌子,为了使自己得到金钱,把它们身上值钱的东西变成财富……无论人类曾经有多少神圣的理由,面对那些灭绝的动物,都要忏悔!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让世界的生命永不停息。

  ……

  四、总结

  听了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我相信每一位在场的听众都已被深深地感动!

  让我们人人献出一点爱,用实际行动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让动物成为我们人类永远的朋友!(在歌声中结束)

  【简评】

  李宗明老师《金色的脚印》一课,是一节典型的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语文课,是一节难得的好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目标明确,设计合理,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统一。

  2创设情境,激情深入:

  应用日本电影《狐狸的故事》的精彩片段开头,让学生感受狐狸之间相依相伴,在雪地中嬉戏玩耍,留下一串串的脚印,给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创设了一个美好的场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什么脚印是金色的脚印,让学生以问题为主轴去学习课文。

  3、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思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同的学生均得到了发展,各有所获。

  4、强文中词、句的训练和学生情感的熏陶,做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5、内容上做到电影、自然知识、社会知识、语文学科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综合运用的知识能力,启迪学生学习思维,激发了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环保意识,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金色的脚印》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4.知道本课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德育渗透点】

  1.透过老狐狸救小狐狸的做法,感受到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不可割舍的亲情,进而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

  2.透过“我”的做法,体会到“我”的善良,从而受到同情弱者和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美育渗透点】

  感受文中人与动物间的和谐及“我”的善良,受到人性美的陶冶。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设计思路】

  通过启发点拨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读感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讨论交流、深入探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引出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习了《狐狸和乌鸦》的有趣故事。后来又学习了成语故事《狐假虎威》。请问,在你的心目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请三、四名学生说。可以谈对狐狸的印象,也可以讲狐狸的故事。)

  看来狐狸在大家的心目上不是好东西,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狐狸的故事的文章,学了以后,也许你会给狐狸“平反”了。

  2.板书课题:11*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A课文重点写了哪几个角色?B老狐狸为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正太郎做了哪些事?C当正太郎失足受伤时,狐狸们是怎么做的?

  2.读后讲讨论交流上述问题,引导学生完成板书:

  小狐狸

  喂奶 要回

  咬木桩 放归 树林

  喂食

  老狐狸 正太郎

  搭救

  3.根据板书,让学生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怎样?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过渡谈话:刚才同学们围绕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认真地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但请大家记住: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除了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吗?(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把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分组讨论。)

  2.分组讨论:A老狐狸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小狐狸?B正太郎为什么能和狐狸建立亲密关系,并能得到狐狸的救助?C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D课文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3.讨论后各小组选一个代表在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适当播放多媒体课件。)

  4.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真的给狐狸“平反”了。老狐狸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小狐狸,使我们明白,动物之间也像人类一样有着不可割舍的亲情,尤其是作为父母的老狐狸对自己的孩子小狐狸非常关心和爱护。(动物如此,何况人呢?)另外,我们还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们要和动物和睦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

  四、读写结合,升华主题

  1.启发谈话:是的,能够回到属于自己的家是多么幸福的事。请看看这幸福的一家。(出示图片)

  2.看到如此幸福的一家,你会想到什么?请以《相亲相爱的狐狸一家》为题,续写这个故事。

《金色的脚印》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篇7

  我教《金色的脚印》一课时,在学生交流预习、感知课文,懂得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后,放手让学生细读课文设计能帮助大家进一步领会文章表达情感的问题。当学生将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展示出来时,我发现他们所设计的问题虽然五花八门,但大部分都十分精彩。如:老狐狸为什么不多生几只还要冒着生命危险救小狐狸?小狐狸是被正太郎家的佣人捉走的老狐狸为什么还要救正太郎呢?阳光再耀眼也不会把狐狸的脚印照成金黄课文为什么说狐狸的脚印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等。

  【教后反思】: 

  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特权”。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在失去了提问的权利的同时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思考的机会,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以教促学”的习惯,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决定教学目标。当学生将他们的问题展示出来时,我很高兴。高兴的是学生提的问题不但十分精辟,而且能够紧扣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这一思路来设计,与我的教学思路是一致的。这说明一段时间来我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颇有成效的。我想老师有容纳学生提问的心胸,学生才有提问的欲望。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学生自始至终是这一活动的主体,而教师的作用就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积极地探讨知识。教师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也把民主还给了课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训练了自己的思维,培养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技能。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教师也将面对为解决突如其来的问题而不断地博览群书,博采众家之长,不断地“充电”,增长着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这难道不是学生“馈赠”给教师的一笔丰厚的财富吗?  

《金色的脚印》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篇8

  教材分析: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文中小男孩正太郎家里的佣人从山上捉来了一只小狐狸,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曾先后给小狐狸喂奶、在地板下面做窝,咬木桩,老狐狸的表现深深感动了正太郎,于是为狐狸一家投放食物。后来小狐狸被送给了邻居,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文章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同时也展示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美丽的道理。

  学情分析:我班81个学生,男生较多,班风活跃,两级分化严重。一部分学生上课发言不够积极,喜欢在下面讨论答案,即使对了也不喜欢举手,发言小声,缺乏自信。而另一部分则积极大胆,有的甚至张口就说想法,课堂纪律观不强。

  目标分析:

  知识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过程方法:以读为本,用多种形式的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体会生命之爱。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激发学生爱动物、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现在屏幕上出现的这种动物,因为不是我们这地方的特产,可能同学们没亲眼见过,但是我相信你们都知道它的名字叫——狐狸。(出示狐狸的图片和狐狸的有关资料。狐狸:一种哺乳动物,形状有点像狼,但形体比狼要小一些。狐狸嘴尖面长,脸呈三角形,耳朵也是三角形的,尾巴蓬松且长,毛色一般为赤黄色。这种动物生性狡猾多疑,常昼伏夜出,以鼠类、鸟类或家禽为食。)人们对它的印象都不是太好,一说到它我们都会想起一些不好的词语,如狐狸尾巴、狐狸精、狐假虎威等。(让学生来说《狐假虎威》的故事。)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狐狸有关的课文,学习完后你应该对狐狸会有一种全新的认识。出示课题,全班齐读《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看着这幅图,猜猜看他们是谁?(正太郎和狐狸一家)

  2.这幅场景能用我们学过的什么词语来形容?(和谐)

  3.想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吗?那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能够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4.全班交流

  5.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就是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你们说的这样?(教师出示屏幕)

  三、 细读课文,自主探究

  (一)请再次自由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划出答案,做好批注:

  1、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

  (二)全班分小组讨论

  (三)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1、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 (老狐狸夫妻俩设“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老狐狸深入“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1)开始,“我”见两只老狐狸救小狐狸没成功,觉得小狐狸可怜,出于同情,“我”想为小狐狸解开铁链。

  2)当“我”发现两只老狐狸在自己家里做了窝并开始咬那根拴铁链的木桩时,“我”打消了放小狐狸的念头

  3)“我”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让老狐狸施展自己的本事,又决定给老狐狸投送食物。渐渐地,老狐狸体会到“我”的善良,和“我”熟了,常有一些亲昵的举动。“我”越发感觉到狐狸是有情有义的动物。

  4)当“我”为寻回小狐狸而失足受伤时,是老狐狸给了“我”温暖,使“我”得以苏醒,“我”更加感动,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我”最终把小狐狸要了回来,让他们一家团聚。

  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

  1)以前我们学过《金色的鱼钩》,作者把锈迹斑斑的鱼钩看作是金色的,表现了老班长那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那么这里为什么是金色的脚印呢?

  2)全班交流,教师归纳

  (四)教师小结: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当人类施惠与它们时,它们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们的爱护和尊重。当动物对人类流露感情时,一点也不亚于人类对人类流露的感情,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

  四、课外延伸,升华主题

  1.学完这篇课文你最想说什么?

  2.大自然是人和动物共同的家园,人类和动物要和谐相处,就像他们一样,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美丽。(出示图片)

  3.你还知道哪些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下去搜集看看。(丹顶鹤的故事)  

  板书设计

  起因: 佣人抓到一只小狐狸

  (1-3)

  老狐狸:喂奶 做窝 咬木桩→骨肉亲情  人与动物

  24金色的脚印

  经过: 搭救正太郎→知恩图报

  (4-21)   正太郎:投送食物 要回小狐狸→关爱动物  和谐相处

  结果:   把小狐狸放回大自然

  (22-24)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以正太郎的眼光来写的,老狐狸用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未遂,接着又在正太郎的家里做窝,喂养小狐狸,继续想办法救小狐狸,当正太郎遇到危险的时候,老狐狸救了正太郎。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爱的力量,同时也赞美了动物与人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共处的美好关系。

  一、成功之处

  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两点:

  1、这节课中我主要用了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我感觉我设计的一组电子幻灯片是很好的。它很好的展示了我的教学意图,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教学效率。

  2、这节课中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外地学习的经验,合理的让学生使用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改革发展成必然的今天,不改革是不行的。只有改革,才有发展,才有进步。

  二、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探究,关键在于设计好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了大规模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之后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使学生敢说、会说。

  案例中以“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如此以一问题统领全文,不仅产生了领悟作者意图的解读效果,而且赢得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向这方面发展。

  2. “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时,不是一味地听;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地讲。”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有深度、有争议的问题,一时搞不明白。这我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在辩论中明晰,互相启迪,共同提高。在这次教学中我就注意做到了这一点。我深深地感到:学生自主快乐学习,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最大的成功。

《金色的脚印》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篇9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三)德育渗透点

  1、透过老狐狸救小狐狸的做法,感受到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不可割舍的亲情,进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

  2、透过“我”的做法,体会到“我”的善良,从而受到同情弱者和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感受文中人与动物间的和谐及“我”的善良,受到人性美的陶冶。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点拨法。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讨论、交流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做了哪些事,“我”做了哪些事。

  (二)难点、疑点

  狐狸和“我”之间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三)解决办法

  抓住文中相关的内容,反复读,并注意前后的联系,体会狐狸和“我”之间由逃避到亲昵再到救助的发展变化过程。结合自身饲养小动物的经历,探究出这种变化的原因。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激发兴趣,导入  新课;组织学生自读探究;交流中相机点拨,适时评价;展示媒体,布置作业 。

  (二)学生活动设计

  1、搜集、交流关于狐狸的故事。

  2、通过初读课文,感受文中狐狸的特点。

  3、深入探究,懂得动物之间也是有亲情的,“我”的善良与怜爱不仅感动了狐狸,更值得我们学习,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

  4、课外读关于环保题材的文章。

  五、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  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交流对狐狸的印象,也可讲狐狸的故事。)

  看来狐狸在大家心中不是好东西,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关于狐狸的故事的文章,学了以后,也许你会给狐狸平反了。

  板书:11*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感受故事大意。

  2、汇报初读情况。

  (1)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说说对狐狸的初步印象,对“我”的认识。

  (3)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读懂的内容可能有:老狐狸救了“我”;小狐狸在“我”的帮助下获得了自由。……)

  (可能提的问题:①“我”为什么要帮助救狐狸?②课文结尾及题目有什么含义?)

  (三)深入探究

  1、围绕问题,再读感悟。

  2、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看法。

  3、汇报探究结果。

  针对“我”为什么要帮助救小狐狸这一问题,应探究出如下内容:

  (1)开始,“我”见两只老狐狸救小狐狸没成功,觉得小狐狸可怜,出于同情,“我”想为小狐狸解开铁链。

  (2)当“我”发现两只老狐狸在自己家里做了窝并开始咬那根拴铁链的木桩时,“我”打消了放小狐狸的念头。

  引导:“我”此刻会怎么想?

  (“我”会被老狐狸那种不救出孩子不罢休的执著精神所感动,更会暗暗佩服老狐狸的聪明——咬不断铁链就咬木桩。于是决定不放小狐狸,到底看看老狐狸有多大本事。)

  (3)“我”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让老狐狸施展自己的本事,又决定给老狐狸投送食物。渐渐地,老狐狸体会到“我”的善良,和“我”熟了,常有一些亲昵的举动。我越发感受到狐狸是有情有义的动物。

  (4)当“我”为寻回小狐狸而失足受伤时,是老狐狸给了“我”温暖,使“我”得以苏醒,“我”更加感动,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我”最终把小狐狸要了回来,让他们一家团聚。

  关于课文结尾及题目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

  (1)这篇课文中描写的狐狸,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狡猾,他们不仅有骨肉亲情,而且知恩图报;不仅有头脑,而且有毅力,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2)课文结尾及题目的命名,意在呼唤亲情、友情,要互助互爱,把狐狸身上的这种闪光的东西继承并发扬。

  (四)总结扩展

  1、朗读全文并交流收获。

  2、阅读其他关于狐狸的故事。

  (五)布置作业 

  以《相亲相爱的狐狸一家》为题,续写这个故事。

《金色的脚印》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篇10

  今天我要说的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第十册第11课《金色的脚印》。

  【说教材】

  一、对教材的理解

  《金色的脚印》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之间的传奇故事:小男孩儿正太郎家的佣人从山里捉来一只小狐狸,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正太郎十分同情它们,就偷偷给老狐狸喂食。因此建立了亲密信任的关系。后来,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最后,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了树林中。

  拿到教材后,我先从学生的理解角度阅读了这篇课文,弄清了课文是以时间为序,叙述了事情的全过程。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课文1—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4—18自然段是事件的经过;19—21自然段是事件的结果,重点在第二部分。而且感受到动物之间的浓浓亲情,倍受感动。

  然后,我又从教学这篇课文的角度来阅读,进一步分析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和特点,作者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娓娓道来,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读来感人至深。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通过分析教材,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另外还分析了这一课的德育渗透点和美育渗透点。

  1.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本课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2)通过阅读及细节描写的欣赏让学生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

  3.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4.德育渗透点:1)透过老狐狸救小狐狸的做法,感受到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不可割舍的亲情,进而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2)透过“我”的做法,体会到“我”的善良,从而受到同情弱者和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5.美育渗透点:感受文中人与动物间的和谐及“我”的善良,受到人性美的陶冶。

  【析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这个班的学生也比较活跃,因此可以尝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时,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逐步深入。

  【说过程】

  在分析了教材和学生情况以后,为了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我始终以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贯穿全课。为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把主要教学过程设计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回合: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因为学生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对课文的大体意思有一定的了解,上课时只需让学生快速地、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样三个问题:A课文重点写了哪几个角色?B老狐狸为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正太郎做了哪些事?C当正太郎失足受伤时,老狐狸是怎么做的?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线索。这样做既训练了学生速读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同时还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板书:

  小狐狸

  喂奶              要回

  咬木桩                   放归树林

  喂食

  老狐狸正太郎

  搭救

  让学生板书主要是实现“学生能做的,老师不要去做”这一教学目的,不抢占学生的练习机会。同时,也是充分利用学生的智能强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成功。

  这一回合的小结,是让学生根据板书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怎样?这样能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把握。

  第二回合: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在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和讨论课文内容。而且告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样一个思维观点。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然后激发和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而且把问题又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成四个较有深度的问题:A老狐狸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小狐狸?B正太郎为什么能和狐狸建立亲密关系,并能得到狐狸的救助?C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D课文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讨论时学生积极性较高,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分组讨论,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分组讨论后,各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培养了表达能力,也实现资源共享。在交流过程中,播放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悟文字背后的深层次的情感。如在讨论“老狐狸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小狐狸”时,我播放了《狮子王》的一个片断,让学生感悟到:动物之间也像人类一样有着不可割舍的亲情,尤其是作为父母的老狐狸对自己的孩子小狐狸非常关心和爱护。动物如此,何况人呼?

  通过学生的探讨、教师的点拔,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体会到: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们要和动物和睦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这一回合,通过自主探究,突出了教学的重点;通过合作交流,利用多媒体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第三回合:读写结合,升华主题

  以上两个回合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目标,但到此还不够,因为语文教学不仅要搞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要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是一篇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故事类文章,可以尝试让学生续写或续说故事。因此,我设计了第三回合,先用幻灯出示反映狐狸这幸福一家的图片,然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智能强项,以《相亲相爱的狐狸一家》为题,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

  通过这一回合,使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练习了表达能力,而且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同一个事物。使教学的主题得到升华。

  【说效果】

  从整体上看,这节课实现了教学目标,尤其是课后,同学们把自己写的或画的作品拿给我看了以后,我觉得他们对课文的理解非常透彻,充分地体现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觉得不足的是刚上课时课堂气氛没能及时调动起来。                                      (李忠琼)

《金色的脚印》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篇11

  播下金色的种子──《金色的脚印》教学案例

  “金色”像金子一般的颜色,黄灿灿、亮闪闪。人们往往把它与富有、充足联系在一起,与崇高的品质、与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以此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对崇高品质的希冀,站在教育教学的前沿阵地,观瞻着孩子们的“金色童年”,“金色人生”在我们工作的主线中跳跃。我们如何依托文本,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真正在他们心灵深处播下金色的种子呢?

  我和同学们一同在学习《金色的脚印》一课时,作了一些尝试。

  一、激活主体意识,立足一个“趣”字

  《金色的脚印》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篇略读课文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娓娓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之间的传奇故事:小男孩正太郎家的佣人从山里捉回一只小狐狸,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并和十分同情小狐狸,偷偷给老狐狸喂食的正太郎建立了亲密信任的关系,后来,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最后,这个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了树林中。文章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也展示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学习这篇文章目标定位不仅要培养学生抓重点词句、感悟文本的理解力,还要透过文本体会“我”的善良,受到人性美的熏陶,受到同情弱者和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六年级学生初步具有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但由于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生命体,他们的性格、兴趣、学习品质自然存在着差异,为了让每个个体的学习兴趣都被激发起来,教学时,我首先从“趣”字入手,营造和谐的情感激励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声像画面激趣:

  一开课,我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将声情并茂的森林动物王国的图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带领学生漫游动物王国,定格于三只嬉戏的狐狸上,随机问道:“同学们认识他们吗?”

  同学们立即应到:“那是狐狸。”

  “那是狐狸的一家。”

  “瞧,那只昂头的是狐狸爸爸,低头抚慰的是狐狸妈妈。”

  “是啊,瞧他们一家多开心啊,想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开心吗?”

  同学们的好奇心迅速被激发出来。我们知道好奇心是产生兴趣,求知欲的基础。这时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想”,洪亮的“想”字代表一种强烈的学习愿望,只有在强烈愿望下的行动,才是具有实效,可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达到了这一目的,而且迅速拉近了同学们与文本对话的时空距离。

  2、利用读题质疑问难,营造问题情境激趣:

  同学们有了学习意愿,并不代表他们有了具体的学习目标,此时教师的引导显得至关重要,教学时,我抓住学生兴奋点迅速引出作者并板书课题:《金色的脚印》。让同学们自由读题,引导学生抓题眼,从而生发出共同探究的问题:为什么说脚印是金色的?让学生带着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感知文本,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励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更有利于激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共同研学,从而真正受到文与道的熏陶。当然问题情境的营造不仅要引入自然,而且要环境和谐轻松,让学生在平等自主的氛围中自由发问,不管是一些肤浅的表象问题,还是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挑战性问题,我们教师都要认真聆听,合理梳理、导引,让学生迅速解决表象问题,筛选出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这样让学生带着大家共同认同的问题走进文本,研学氛围会更浓,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3、利用情感激励表,创导自我检测激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疲软现象在我们课堂上时有发生,特别是自主学习习惯尚未形成的学生,他们往往会迫于教师的压力,拿着书本随着大家应和,甚至有时魂不守舍,心早就飞到学习之外了。为了激励学生始终保持亢奋的学习热情,我们教师们都很重视课堂评价激励,教学中教师用精当的评价语,的确是滋润学生的心灵的甘泉,然而我们却忽视了一个学生自评的激励效应,为了让我们的激励变为学生学习自主、自觉的行为,我们制定了课堂自主学习情感激励表,从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认同效果等方面,实施争星评定,让学生对自己课堂上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以此激励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督促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有学习自觉性的人。

  教学实践证明,“趣”随文生,理随“趣”明,“趣”是学生落实学习过程,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强心针、兴奋剂。

  二、倡导主体探究,突出一个“读”字

  所谓阅读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实践获得阅读能力,逐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并在阅读过程中受到思想教育的实践活动。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回归语文原生状态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吴伯萧先生针对的语文教学中的弊端曾说:“现在语文教学把课文都讲‘肿’了,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阅读原文上”。要回归自然常态下的语文教育,让学生直接与大师对话,直接亲近原汁原味的“绿色文本”。的确,没有学生感知文本的过程,即没有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那么同学们的思考与感悟也只会是现有经验的肤浅再现。为了让语文教学不架空就俗,在积极倡导主体探究的过程中,“读”被突出地显现出来,在教学《金色的脚印》一课时,我从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入手,落实初读文本──初步了解、整体把握故事情节获得初步情感体验的过程。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与作品进行原生态对话,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个性差异,自主阅读文本的方式也不相同,有的同学小声读,有的无声默读,有的边读边批注,无论他们以什么方式与文本对话,作为探究学习的合作伙伴教师,我们只能作为一个积极的旁观者,静静地关注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用赞许的眼神鼓励他们读完全文,激励他们获得初步感受,形成整体印象,为探究文本、细读品味做好铺垫。

  所谓细读品味,即研学文本、探究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思考:为什么喜欢这段话?读了这段话后,有哪些体会和感受?怎样读才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读出来?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现与探索的过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出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的确,同学们在这种强烈内驱力作用下,认真读文批注,自告奋勇地品读、评读,读书氛围异常活跃。

  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出自己的理解,这一过程是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过程,是学生自主体味作者匠心独运的构思,潜移默化地熏染心灵、清洁灵魂的过程。

  三、张扬主体个性,凸现一个“得”字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口诵心维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悟学习、自得学习的过程。在学习活动中,由于学生不是从零开始,在他们成长历程中接受着来自家庭,来自各种媒体的大量信息,了解了许多事情,当他们面对每一个阅读文本时,他们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独特的理解。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追求本真阅读的课堂应允许学生对文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只有他们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才是赋有不同特性的鼓励他们用心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所载负的感情,自然会显示出不同个性,然而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舞台,时常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教学《金色的脚印》时,我抛弃了常规段落,词问讲练形式,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后,直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质疑释疑,放手让学生谈自己的学习感悟,让学生个性阅读、个性化理解有了展示的舞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象性问题,浅层次疑惑迅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理解,关于为什么说脚印是金色的也迎刃而解:

  “我从最后一段明白了这一句话与课文的题目相呼应,点明了中心,这里用‘向着金色的光芒’说明狐狸父母之间及人和动物之间充满了‘爱的光芒’”。

  “因为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人类对动物的关爱,这种感情是非常珍贵的,所以用‘金色的脚印’来加以赞扬。”

  “因为爱是伟大的,老狐狸用这种爱维持了自己孩子的生命,所以用‘金色’一词。”

  “因为这脚印中,我们可以看到老狐狸为了救自己的孩子,不怕牺牲,努力营救的可贵品质,可以看出老狐狸知恩图报的‘人性’,‘金色’流露出了作者对老狐狸的赞美。”

  “本文金色的脚印表面上是狐狸的脚印,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金色的光芒,实际是因为老狐狸对小狐狸的母爱和正太郎关爱它们的情谊给它们照上了金色的光环。”

  多富有个性的理解啊,不仅展示了同学们的学习力,更展示了他们对金色的崇敬与向往。

  在自主呈现展示的过程中,同学们对文本的感悟也更清晰明朗: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母爱是伟大的,它能维系生命,让生命更加鲜活。”

  “人与动物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谐相处。”

  “人与动物之间只有互相关爱,才能营造出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人与人之间多一些理解、尊重、信赖,人间会变得更美好。”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关爱等于给漫长的人生打上了完善的句号。”

  这些发自同学们肺腑的感悟交流让我深深感到了学生是感悟能力无可限量。在教学中,我们绝不能禁锢他们的手脚,要真正解放他们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他们的手,让他们能干;解放他们的眼,让他们能看;解放他们的嘴,让他们能说。只有在张扬个性学习的宽松氛围里,才能不断地生成新的知识、新的感悟,正如课程专家所言: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教科书中学到得多。

  教学实践中,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只有珍视学生生命体,让学生主体学习的精髓在不同文本中徜徉,他们金色童年才会充满金色阳光,他们的人生定能绽放金色的光芒。

《金色的脚印》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篇12

  我教《金色的脚印》一课时,在学生交流预习、感知课文,懂得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后,放手让学生细读课文设计能帮助大家进一步领会文章表达情感的问题。当学生将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展示出来时,我发现他们所设计的问题虽然五花八门,但大部分都十分精彩。如:老狐狸为什么不多生几只还要冒着生命危险救小狐狸?小狐狸是被正太郎家的佣人捉走的老狐狸为什么还要救正太郎呢?阳光再耀眼也不会把狐狸的脚印照成金黄课文为什么说狐狸的脚印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等。

  【教后反思】: 

  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特权”。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在失去了提问的权利的同时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思考的机会,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以教促学”的习惯,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决定教学目标。当学生将他们的问题展示出来时,我很高兴。高兴的是学生提的问题不但十分精辟,而且能够紧扣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这一思路来设计,与我的教学思路是一致的。这说明一段时间来我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颇有成效的。我想老师有容纳学生提问的心胸,学生才有提问的欲望。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学生自始至终是这一活动的主体,而教师的作用就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积极地探讨知识。教师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也把民主还给了课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训练了自己的思维,培养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技能。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教师也将面对为解决突如其来的问题而不断地博览群书,博采众家之长,不断地“充电”,增长着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这难道不是学生“馈赠”给教师的一笔丰厚的财富吗?  

《金色的脚印》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篇13

  1.照样子写词语

  绿油油  光______ 冷______ 孤______ 

  直______ 热______ 慢______ 湿______ 

  2.选词填空.

  凝望  注视  盯瞪

  ①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  )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②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  )着盘旋翻飞的海鸥们。

  ③四只闪着青光的眼睛直勾勾的(  )着正太郎。

  ④他把眼睛都(  )圆了。

  3.给带点字注音。

  柞树(    )嗥叫(    )消瘦(    ) 缘故(    )  踱步(    ) 眼眶(    )

  4.读句子,回答问题

  ☆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它嘴里叼着一只哆哆嗦嗦的鸡。

  老狐狸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费力地睁开眼睛,蒙眬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着他的脸颊。另一只狐狸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身体。

  老狐狸这样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此情此景,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为什么要用“金色的脚印”做题目?

《金色的脚印》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篇14

  《金色的脚印》是新编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之间的传奇故事,尤其受到小朋友的青睐:小男孩正太郎家的佣人从山里捉回一只小狐狸,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并和十分同情小狐狸,偷偷给老狐狸喂食的正太郎建立了亲密的信任关系。后来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为了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下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最后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了树林中。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娓娓道来,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也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读来感人至深,每个人无不为之动容。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美好的情感与崇高的品格,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升华,并且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思想感情,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生读完课文,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结合课文的描述,指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谈读了课文后的具体感受。学生们对故事的内容极感兴趣、也谈了许多有关大自然是人类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世界才会更加美丽……等道理。同学们虽然懂得了很多道理,但我总觉得还缺乏精神的升华、情感的碰撞,来自内心深处的东西。如何把讨论引入深入,让故事在孩子们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这时刚好班上邓洪旭同学发言说:“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想尽了办法,冒着生命危险,给小狐狸喂奶,并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使我非常感动,这让我想起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这时,我插说:邓洪旭同学的体会感人至深,发自内心深处。我无意中又说,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对待孩子的爱是那么伟大,那么无私,而我们作为父母的孩子有没有象父母爱孩子一样的心爱父母呢?没想到同学们齐刷刷地回答:“没有!”而随即又马上改口,齐声道:“有!”这个自相矛盾、在几秒钟之内改变主意的说法,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立即抓住这个问题,让孩子们说说为什么同样一个问题,在短短的几秒钟内,就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答案?这下可打开了同学们的话匣子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同学们为了表明自己的心迹,几乎每个人都举起了小手,课堂沸腾了,有的人激动地回忆起自己生病时妈妈冒着雨背她上医院,并无微不至的照顾的事,有的后悔地回忆起自己顶撞父母,做了对不起父母的事,有的尽情地回忆自己孝敬父母的所做的事……“大家一至认为,在对待父母的爱上,自己做得不够,以后应该象父母爱自己一样去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在这一节课上,同学们都畅所欲言,一吐为快,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仍然沉浸在激动之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不少同学还把自己的感情写到了周记本上,出现了不少有血有肉,语言通顺,内容具体感人至深的好读后感。

  这节课,让我想起了关于教育的一段论述:“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金色的脚印》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