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说课稿

契合伴侣 点赞 分享
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说课稿

微信扫码分享

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说课稿(精选11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蜜蜂引路》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有一回,列宁想找养蜂的人聊聊怎样养蜂,派去找的人不在,别人不知道养蜂的人住在哪里,列宁亲自去找,列宁边走边发现无数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蜜蜂,在列宁的眼中却又不清晰的规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所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去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事不可能办的事也能办成。

  这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列宁善于思考,是值得的我们学习的。

  二、教学目标

  1、会认莫、斯等六个生字,会写讶、谈等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法上,根据二年级的实际情况,我直接导入,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共回来读一个故事,—《蜜蜂引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四、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原则,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用“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五、说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同学们,但你想法去找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走时,你通常会想什么呢?(学生交流)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读一个故事—《蜜蜂引路》

  2、板书课题,认识“蜂(fēng)”的字,引路(路)

  3、展示学习目标

  ①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同桌合作、读准字音

  (二)学会互动(突出难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的人六个字,找规律,找出要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该注意什么?

  2、学生自由续写,教师有意识的指导难点的字:如:派、蜂的两个字笔画、笔顺。

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课文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

  二、说学生

  学生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已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的能力,因此在进行生字教学时,我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转换师生角色,让学生在自学互助中学习生字,培养学生的能力。本班学生爱读书,语感较强,因此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说话去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准确认读本课6个生字。会写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

  教学难点: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四、说策略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二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听说读写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与贴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有交流资料,铺垫教学;初读课文,识字写字;研读课文,感悟内容;夸赞列宁,总结课文;课后延伸这五个环节。

  1、交流资料,铺垫教学。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

  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上课前,我布置学生广泛搜集有关列宁的资料,从而了解相关的知识。上课时我出示列宁的图像,让学生汇报自己了解到的列宁。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一是为了更好的进入新课学习,让学生对课文相关的内容的理解能水到渠成;二是分享收获的喜悦,把别人不知道的而自己知道的知识说给大家听,这是小学生最乐意做的事情,从而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三是让学生从小学会搜集资料,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

  2、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在这一环节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各种方式自学生字,通过请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读长句子来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效果,接着进行写字指导,老师范写后让学生找发现,通过自主学习后再进行临写、评价、欣赏。

  3、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我根据故事情节上的特点,从故事的因、果入手,先学习第二、第四自然段。在学习第二、第四自然段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如在具体的语境中比较“往常”和“常常”的意思,在感情朗读中感悟“惊讶”,联系上下文理解“果然”意思。培养学生语感,训练学生思维。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读书。即引导学生就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进行质疑:蜜蜂真的会给人引路吗?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引路的,在这环节我设计了循序渐进的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如:回答问题读;一名学生读,另一名学生上黑板贴图(说课教师相应贴图);还有想象列宁一边仔细观察,一边动脑思考的情境轻声读。另外,我还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列宁,大胆练说列宁当时是怎么一边仔细观察,一边动脑思考,最后一步一步找到养蜂人(说课教师相应板书:仔细观察,动脑思考)。在这一环节我鼓励学生有创意的理解、表达,在读书和汇报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想象、以及合作意识。体现整合的思想。

  4、夸赞列宁,总结课文。

  学完课文后,我适时地问学生:“假设列宁现在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说完后再让学生写下来。

  通过交流,写话,挖掘人物的精神,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让学生在理解与分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同时还让学生进行了写的训练。

  5、课后延伸。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学完课文后,设计了下节课续编故事的活动,让学生想象:养蜂人听到列宁说的话后会说些什么?养蜂人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他们会围绕‘养蜂’说些什么呢?这种教学的延伸,目的是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五、说板书

  板书与贴画,总揽全文。《蜜蜂引路》是以“找”字为线索,课文的教学

  重点是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本板书按“找”的顺序贴出“花丛”、“园子”、“小房子”的图,既标明了列宁找养蜂人所走的路线,还直观地“再现”了花丛、园子、小房子的方位。我觉得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弄清楚“找”的经过。“仔细观察”“动脑思考”有助于学生理解难点,让学生对文章中心一目了然。

  板书设计:

  26蜜蜂引路

  园子图房子图

  花丛图

  仔细观察,动脑思考

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说课稿 篇3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真实的地记录了作者为证实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进行的一次实验过程,表明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本课按作者的思考,实验以及实验所得的顺序来写。作者先写思考——蜜蜂究竟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然后写了解这个问题而做实验——作者捉了自家花园的40只蜜蜂,分别作了记号。然后到野外放飞20只,最后所得——17只先后飞回,从而证实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搜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旧知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2、导入新课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循序渐进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不认识或不懂的字或词语想办法读对、弄懂。

  2、互帮互助学生字。

  (1)出示生词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2)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3)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订正、强调字音,如:“阻”、“测”时平舌音,不是翘舌音,“尽管”的“尽”读三声。

  4、默读课文呢,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这次试验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作者得出什么结论?)

  三、指导写字

  1、下面看看同学们字写得怎么样。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减……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指导写字:课件演示,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书写,然后,教师用投影展示,集体评议学生写的字。

  2、抄写词语。

  四、作业设计

  练习默读课文,勾画并读熟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板书:听说)

  “听说”是什么意思?(不一定真实可靠)

  2、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三、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他所做的事。

  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再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3、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再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全班汇报。

  4、读到这里你想对法布尔说些什么?(严谨的科学态度)

  5、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

  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6、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想用什么词来形容?

  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指生读,大家评议。再读)

  7、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

  8、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勾画下来。

  9、谁来读一读这一句。并请说一说你这样读的原因。(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准确无误、确确实实”的意思。)(行动结果完全符合预期效果)(真实可靠)

  10、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飞回来了,能说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了吗?还有三只蜜蜂去哪了呢?

  四、反复朗读第一段。

  1、出示第一段: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此时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动,他兴奋地对人们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五、学习最后一段。

  1、除此之外,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最后一段)

  2、在这个结论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无法解释的是(能辨认方向的本能。)

  3、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4、根据学生的提问,着重理解“本能”的意思。并举例说明。(本能是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性能,如:出生的婴儿会哭会喝奶;蜂酿蜜等)

  5、自由读读资料袋里的内容,里面说的蜜蜂会跳舞,它们就是这样认路的吗?

  六、拓展延伸:

  自然界的确有无数解不开的奥秘。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教师讲述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七、作业布置:

  1、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课外阅读:《昆虫记》《木木的昆虫日记》

  板书设计:

  听说做试验得出结论

  仔细观察善于思考

  课后小结:

  略。

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说课稿 篇4

  说课的内容是说课的关键。不同的说课类型说课的内容自然也不同。这也是我们这几年主要研究的问题。下面是关于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蜜蜂》是人教版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作者是法国的生物学家法布尔。这是一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的科普说明文,讲的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的一个试验,最后发现20只蜜蜂有17只都准确无误地飞回了家,这靠的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文章语言简短精练,通俗易懂,实验过程介绍得十分清楚,作者用词精确,观察仔细,值得学生去细细品位,从而对科普说明文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说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介绍实验过程的方法。

  2.通过体会“几乎、大概”感受科普说明文中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感受法布尔“勤动手,善思考,细观察”严谨的科学品质和求实的科学作风,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实验的过程,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从而感受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介绍实验过程的方法。

  四、说教法:

  为了落实新课程,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了尝试教学、变序教学等多种方法,利用多媒体软件,运用“以读代讲”、“小组交流”、“点拨议论”的方法。

  五、说学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开始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六、说教学程序:

  (一)、揭题导入,了解作者

  1.揭题:上节课,我们欣赏了神奇而美丽的花钟,今天,我们要走近可爱的小蜜蜂,去看看它身上又藏着什么特殊的本领。板书:蜜蜂

  2.介绍作者:法布尔——法布尔是法国的生物学家,他一生都在研究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各种特点,写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着。《蜜蜂》这篇课文就选自《昆虫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试验证实阻力推测沿途超常陌生准确无误

  几乎(jī)几个(jǐ)尽管(jǐn)尽力(jìn)闷热(mēn)纳闷(mèn)(多种形式检查读的情况。)

  (三)、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者做了一个什么试验。

  2.学习第一小节,了解实验目的。

  (1)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呢?读第一小节。

  (2)作者因为听说蜜蜂有这样的本领,所以做了这样一个试验,最后得出了试验的结果。这就是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方法。

  3.初步了解作者的实验过程

  (1)默读课文2小节,简单说说实验步骤。与小组同学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试验的过程。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捉蜜蜂做记号放蜜蜂等蜜蜂

  (3)讨论:这些过程重要吗?少了其中一个行吗?

  4.试验的结果又是如何呢?(“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说课稿 篇5

  一、说课标要求: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和运用词和句,培养朗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和有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三、说教材:

  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

  四、说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五、说难点:

  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受到启发和教育。

  六、说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

  七、说教法:

  读书指导、谈话、讨论、讲授、演示

  八、说学法:

  预习、读书、阅读、质疑问难、听课

  九、说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平时我们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去,不知道路该怎么办?

  2、板书课题、读题。蜜蜂怎么会引路呢?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读一读本课全部生字。多种情况检查识字情况。

  3、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自悟一、二自然段,汇报交流,点播释疑。

  2、重点指导读第三自然段。

  (1)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A、列宁的住处在哪儿?

  B、谁能说说花丛在哪儿?

  C、那么,园子在哪儿?

  D、养蜂人的小房子呢?

  E、房子旁边还有什么?

  (2)现在谁能看着图把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连起来说一说?

  (3)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读读第一句。

  A、(读)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B、列宁观察什么?他是怎样观察的呢?

  C、我们再来看看列宁观察的和想的对不对。请大家读读第三句话。

  D、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下面我们把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等一下我还要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谁会看图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3、学习第四段。

  小朋友,养蜂的人看见列宁会怎么想呢?

  (1)请一位小朋友读读第四段课文。

  (2)请你们看书上的图,再图文对照,想一想,图上画的是谁在说话?

  (3)养蜂人见到列宁为什么会感到惊讶呢?

  (4)指导读一读这句话。那么谁能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养蜂人说的话?

  (5)小朋友,什么叫向导?(向导就是带路的人。)列宁指的向导是谁呢?(齐)蜜蜂。

  (6)但是你们想一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点课题)不能。

  (7)列宁是*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

  (四)课堂小结:列宁是*动脑,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想,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说板书设计:

  蜜蜂(向导)———园子。

  蜜蜂引路观察思考。

  列宁———小房子(养蜂人)。

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蜜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布尔。他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实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蜜蜂窝内捉20只蜜蜂,在背上做了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边,“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然后写“我”途中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结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的回到了家。最后写结论:“我”尚无法理解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掌握“扔、劣、免、弃、闷、证、阻、环、拥、沿、括”11个生字。

  2、阅读课文,知道法布尔是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

  3、在读课文的同时,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热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实验的过程,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从而感受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介绍实验过程的方法。

  四、说教法。

  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所以我将采用以下三种教法:

  (1)谈话激趣法

  在学生交流所搜集信息的基础上,我适时谈话激趣拨动学生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在课堂中,我会利用精炼的语言,或指导,或点拨,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2)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走进课文,体验文中人物的情绪变化,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3)读书指导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将通过“初读、精读、赏读、活读”等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上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五、说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在花的海洋里徜徉了一番,今天让我们再一起走进昆虫的世界去感受一下。昆虫界里有一种神奇的小生灵——蜜蜂,非常惹人喜爱。关于蜜蜂你知道什么?

  2、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3、复习旧知:我们以前学过一篇课文叫《蜜蜂引路》,通过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师小结:蜜蜂有很强的辨别方向的能力,法国科学家法布尔还做了一项有趣的试验来证实蜜蜂的这种能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通过开火车的方法,让学生读准生字并组词(多人朗读)。提醒难读的字把它读准,并可读一读含有这个词的句子。

  (2)含有多音字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的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3、指名读课文,评议。

  4、默读课文,思考:法布尔做了一项什么试验?生交流。

  (默读是本学段第一次出现的朗读要求,师需指名默读的要求是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必要时可动笔画重点词句)

  5、提问:哪些自段段写了法布尔做的这项试验?哪些自然段写他得出的结论?

  6、生交流回答。(2—5自然段为试验过程,6自然段为得出的结论)

  (三)写字指导:

  1、提示容易写错的字,如“论”的右边不要写成“仓”,“试”“袋”的右边没有一撇,“减”的右边有一撇,左边是两点水。

  2、师范写难写的字,如“概”等。

  3、生抄写生字、新词,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的生字朋友,也知道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做了一项什么实验。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做试验的,试验的结果又如何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课后收集有关蜜蜂的更多的资料。

  六、板书设计:

  原因(1)

  试验(2—5)

  结论(6)

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蜜蜂》的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他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实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蜜蜂窝内捉20只左右的蜜蜂,在身上做了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边,“我”走了四公里路,放飞蜜蜂。然后写“我”途中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结果第二天发现至少有15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的回到了家;最后写结论:“我”尚无法理解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概、逆”等8个生字。会写“蜜、蜂、辨”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蜜蜂、听说、辨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梳理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点:了解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有求实的科学作风。

  难点:能说出作者的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论。

  二、说学法。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初步具有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而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收集有关蜜蜂的资料,这既为上课做好了准备,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新课标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要求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的整合,因而,在本课的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那种认真观察、用心思考、对待科学严肃、实事求是的作风。

  3.新课标尤其强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因而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将着力创设情境,通过“初读、精读、赏读、活读”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语文素养。

  4.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中,我将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

  (1)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环节?

  (2)你从法布尔身上学到了什么?

  三、说教法。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在学生交流所搜集信息的基础上,由谈话激趣拨动学生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在课堂中,我会利用精炼的语言,或指导,或点拨,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如:“辨认”“阻力”“跨进”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自己理解。

  3.师生对话、品悟句段。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法布尔进行“蜜蜂”实验的目的、过程和实验得到的结论。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①把蜜蜂放在纸袋里,带它们走了四公里路。(引导学生明白从距离上说明在这样的距离范围内蜜蜂回到蜂巢没有问题。)

  ②“我在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那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处飞散”“至少有15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从数量上说明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

  ③“刮起了狂风”“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从环境上说明,情况很复杂,对蜜蜂认路增加了难度。)

  以上交流的重点是实验的过程,其它两项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一下。(同时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4)讨论:读了课文,受到怎样的启发?

  ①办事应该像法布尔那样仔细认真;

  ②从文中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一个充满爱心与同情心的人。

  4.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蜜蜂靠什么辨认方向?

  蜜蜂通常是利用太阳作为罗盘进行导航的,指出蜜蜂就是以太阳作为参照点,通过“舞蹈”告诉其他蜜蜂如何到达它发现的花源地。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辨认的方法?查资料,小组讨论。

  5.课堂总结,收束全文。

  大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认真研究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一个人都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要从小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蜜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弄清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二、说教学目标

  这节课是本篇课文教学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是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了解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的试验是怎么做的。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是采用以下的步骤进行教学法的: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本课。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心情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四)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说课稿 篇9

  说教学理念:

  教学本文紧扣本单元“留心观察,善于发现”这一专题,一方面采取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弄清作者为什么做试验,试验是怎么做的,最后结论是什么,同时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研究作风;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文本的教育功能,让学生知道,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多动脑思考,每个人就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

  1、反复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得出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法布尔的留心观察和善于思考探索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好词佳句。

  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得出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的。难点是体会法布尔的留心观察和善于思考探索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说教法、说学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参与式教学法,阅读感悟指导法,讨论探究法。学生们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互相合作交流,观看多媒体课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复习导入共设计了两个知识点:

  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主要重视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共设计了3个小环节。

  1、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

  2、同学们,我们校园里有一朵花,它的花瓣与众不同,是五颜六色的。听到这件事后,你想说什么?或做什么呢?

  3、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部分设计是因为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文本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但也常常是三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听说”一词的含义,我在此环节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在联系实际的深刻体会中感悟“听说”所蕴含的法布尔求实的作风。

  三、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共设计了8个小环节。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用笔画一画他所做的事。

  【设计意图】这部分设计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而在默读中边读边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能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连接词。再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这部分设计是因为对于较复杂的内容,交给学生用一定的句式组织语言,把语言的实践与内容的感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练习说话,为学生在写作中能有序组织语言打下了基础。

  3、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再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全班汇报。(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

  【设计意图】这部分设计是因为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落之一。也是充分体现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的段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的小组讨论与全班交流可以让学生在生与生、师与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中,逐步学会阅读。

  4、读到这里如果你是法布尔你觉得蜜蜂会飞回来吗?

  5、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6、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激动)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

  【设计意图】抓住朗读训练点,充分地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在读中感悟人物内心。

  7、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体会法布尔对科学的严谨。

  8、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飞回来了,能说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了吗?还有三只蜜蜂去哪了呢?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在学生多元化的解读中,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又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四、反复朗读第一段。

  1、出示第一段,改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部分设计是因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个结论并没有在文章中直接呈现,此时,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改读,及在教师引导下的一句三读,使学生从中得到了感的迁移,情的激发,智的启迪。从而体察作者透过文字传递的感情。

  五、学习最后一段。

  1、除此之外,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最后一段)

  2、根据学生的提问,着重理解“本能”的意思。并举例说明。

  3、自由读读资料袋里的内容,里面说的蜜蜂会跳舞,它们就是这样认路的吗?怎样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呢?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本课正好适合对学生创造潜能开发、科学态度和方法熏陶的培养,因此,紧扣末尾这一结论,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再生疑,促使学生去主动发现、自主地探究。

  六、拓展延伸:

  出示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设计意图】资料的适时补充,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距离孩子年代久远的事实,从而更好地感悟法布尔求实严谨的科学作风。

  七、作业布置:

  1、造句:

  尽管……但……不是……而是……

  2、留心观察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也来写写它吧!

  说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三点:

  一、完成了教学目标,把握住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注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加强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写作能力的指导。

  三、尝试用参与式教学,注重了学生合作、思考、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不足之处是:

  一、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尤其在板书的设计上还需多下功夫。

  二、教学环节的过渡上还不够娴熟,需以后多锻炼。

  三、在引导学生探究方面要更多的把机会让给学生,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没有留给学生在课堂上动笔练习的时间。

  当我提出“假如你是法布尔,你放飞了蜜蜂后你会想些什么?”“飞回来了十七只蜜蜂,其余的三只去哪儿了呢?”一个开放型的问题却引发了学生那么多的独特思考,这让我既意外又欣喜。我真实的感受到了:只有放飞学生的个性,才能使课堂灵动起来。更值得我思考的是,对于这一类教师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我们又该如何妥善处理才能使它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服务于我们的学生呢?

  以上说的不对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说课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晚上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14课《蜜蜂》。我的说课将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说教材内容,二是说课程标准,三说教法,四说教学过程。

  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说教材

  我讲的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 《蜜蜂》,课文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布尔。他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实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蜜蜂窝内捉 20 只蜜蜂,在背上做了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边, “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然后写“我”途中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结果第二天有 18 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的回到了家;最后写结论:“我”尚无法理解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掌握“扔、劣、免、弃、闷、证、阻、环、拥、沿、括”11个生字。

  2、阅读课文,知道法布尔是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

  3、在读课文的同时,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二、说课程标准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初步具有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而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收集有关蜜蜂的资料,这既为上课做好了准备,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新课标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要求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的整合,因而,在本课的教学中,和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那种认真观察、用心思考、对待科学严肃、实事求是的作风。

  3.新课标尤其强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因而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

  4.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中,我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 a 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环节? b 你从法布尔身上学到了什么?

  三、说教法

  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所以我将采用以下三种教法:

  ( 1 )谈话激趣法

  在学生交流所搜集信息的基础上, 我适时谈话激趣拨动学生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在课堂中,我会利用精炼的语言,或指导,或点拨,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 2 )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走进课文,体验文中人物的情绪变化,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 3 )读书指导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将通过“初读、精读、赏读、活读”等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上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说教学过程。这课书的教学过程,我总的分为7大板块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先出示介绍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学生可以补充)

  2、师问:你知道为什么法布尔能够成为昆虫学家?你知道他是怎样进行观察实验的吗?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抛弃”、“扔到”、“货轮”可让学生做动作理解;

  如:“避免”、“一拥而出”、“恶劣”、“阻力”、“包括”、“沿途”、“丰富”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自己理解;

  如:“证实”、“闷了”、“凭借”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另外学生有可能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如:“眺望”、“触到”、“逆向”等小组内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法布尔进行“蜜蜂”实验的目的、过程和实验得到的结论。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1)我明白了无论蜜蜂被抛弃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

  1(让学生找出能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能力的有关语句。)

  把蜜蜂放在纸袋里,带它们走了二里半路;(引导学生明白从距离上说明在这样的距离范围内蜜蜂回到蜂巢没有问题。)

  2“我在屋檐下的蜂窝里捉了四十只蜜蜂”、“有二十多只蜜蜂受到损伤”、“有十七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从数量上说明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

  3“空中吹起了微风。”、“沿途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从环境上说明,情况很复杂,对蜜蜂认路增加了难度。)

  4“蜜蜂们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说明蜜蜂辨认方向不是像我们人类一样选择大的景物作为参考,并出示课后第二题,地一句话,学生理解着重号词语的意思)

  以上交流的重点是实验的过程,其它两项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一下。(同时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4、讨论:读了课文,受到怎样的启发?

  引导学生说出:

  a:办事应该像法布尔那样仔细认真;

  b:从文中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一个充满爱心与同情心的人。

  ……

  5、师:我们身边有多少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们也曾产生过多少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我们像法布尔一样有追根求源的精神,我们也能一步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6、整体回顾全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中可以用“熟字+偏旁”的方法识记“劣、闷、证、阻、环、拥、括”;用比较形近字的方法识记“扔(仍)”“免(兔)”“弃(弄)”“沿(没)”。注意“扔”的右边“乃”不要写成“及”;“免”字不要多一点写成“兔”;“弃”字不要少写一点,上面写成“亡”。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师:许多动物有着奇特的本领。“词句积累”中列举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让学生说说对课后列举词句的理解,也可以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动物趣闻。

  (六)、总结:

  大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认真研究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一个人都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要从小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七)、课后作业

  1、完成相应习题。

  2、选做:读读《昆虫记》这本书或选段。

  3.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蜜蜂

  验证内容  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

  验证过程  ①选40只蜜蜂,做上白色记号。其中20只受伤了。

  ②把蜜蜂带到两里外放。

  验证结果  20只没受伤的蜜蜂中有17只飞回来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由于时间关系,准备得不是很充分,难免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和同学进行指正。谢谢!

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说课稿 篇11

  一、教材分析

  《蜜蜂引路》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训练组的第二篇课文,课文中列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只是因为年代久远,学生对列宁的了解不多,在教学中只是点到为止,没做太多介绍。而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认为还是以识字教学和朗读指导为主。

  二、教学目标分析:

  《蜜蜂引路》这篇课文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刚才进行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认读生字、生词,生字包括一类字、二类字共有10个。要做到所有学生会读,能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分析、记忆生字,部分学生能做到口头组词、造句,这也是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基础,生词要会读、会用,理解词义。

  第二个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悟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二年级作为第一学段,课程目标对阅读教学提出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教学目标是本课的重点,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又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第三个目标是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这点需要学生能过课文的认知感悟自己完成。

  三、教学方法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我尽量做到先学后教,让学生有一个和文本对话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我主要运用了谈话法和启发法,教学中还安排了范读环节,用到了示范法。

  四、教具:

  这节课我用了PPT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及主要语句、段落最后又展示了课文插图,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五、教学流程的设计:

  这节课我主要安排了导入新课、朗读感悟和课堂总结三个大环节。导入新课采用了开门见山的方式,简洁明了,避免了拖沓、低效的课堂导入。朗读感悟又分了初读课文、朗读指导、再读质疑三个环节。初读课文为了让孩子们把课文读通读顺,并识记生字、生词,读后对生字词的掌握及朗读课文作了检查。在朗读指导中主要完成了能过找近义词、造句区别“常常”和“往常”的不同和对第三、四自然段的朗读指导这两个任务。指导第三自然段朗读时,用图画把列宁边走边看边想的过程呈现给了学生,因为句子比较长,学生读起来可能会吃力,我又进行了范读,再让学生练习。第四自然段是能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进行指导,让学生把养蜂人惊讶的语气读得更形象一些。随后我又把孩子们带到了课文中,提问:如果你是列宁,你能找到养蜂人吗?谁能夸夸列宁?让学生自己领悟列宁的善于观察、思考,完成第三个教学目标。

  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他们有个回味、梳理的过程,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我是用文字、图画相结合的形式呈现的,力求给学生最直观、形象的认知。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说课稿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