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初中生物《生物的进化》说课稿

初中生物《生物的进化》说课稿

一派天真 点赞 分享
初中生物《生物的进化》说课稿

微信扫码分享

初中生物《生物的进化》说课稿(精选2篇)

初中生物《生物的进化》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浙科版教材必修模块展现了从微观到宏观的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细胞、个体、群体、生态系统等,本模块主要揭示生物在种族繁衍、生命延续过程中,生物的遗传变异规律,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这一节以第四章《生物的变异》为基础,从宏现上对生物界的进化作一个广度上学习,并且为第六章中人类遗传病的学习设下伏笔,是为形成正确的生物进化观,建立协调统一的唯物辩证观提供了素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中课程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能力目标: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教材,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表述及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以达尔文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现代生物进化论,对学生进行进化、适应的生命科学观点教育,同时渗透生命物质不断变化发展,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3.说重点

  ①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学生在初中仅接触过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界完整的进化进程欠缺系统性的理解,再加上学说本身理论性强,要求学生理解并用理论解释现象存在一定的难度。②种群的基因频率。基因频率是在掌握了基因库的基础上从数学的范畴角度对基因作分析和归纳,从而使生物界的进化具体内容(表现)上升到理论实质的高度。即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可以说,能否正确理解基因频率,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生物进化论的实质性理解。

  4.说难点

  基因频率:基因频率是人们对基因库中的基因所做的一种统计和分析。由于基因库本身较为抽象,学生不易接受,因此增加了对基因频率学习的难度。

  5.说突破重难点的关键

  比较法,列举典型事例法,边讲边练法。

  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说学情

  经过前面遗传学与自然选择学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进化论的观点,知道了环境对生物进化的作用,同时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因此本节课将采用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与探究、讨论、讲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将进一步运用科学学习方法如: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探究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根据自身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获取信息素养。

  2、说教法

  根据教材知识及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主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适当地加以讲授,并与学生归纳、探究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3、说学法

  为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知识发展思维的同时,着重让学生深入理解,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进化观。在学法指导上我采用知识迁移法,逻辑推理分析方法等。

  三、说教学过程

  1、通过上节课内容以问题探讨的方式导入教学

  2、具体举例帮助学生理解

  3、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4、巩固与练习

  本节课的引入,可以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某些观点,与现代遗传学所揭示的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之间引发的问题冲突开始,通过问题探讨,使学生初步了解一种生物个体的有利变异的基因,只有在该种生物的某一群体中才能传递、扩散,这个群体就是种群。

  问题1:怎样的一群生物个体可以称为种群呢?一个生物“种”或“物种”与种群有何区别呢?

  通过举例如“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是一个种群”,“一片草地所有的蒲公英是一个种群”,试着让学生去总结出构成种群的几个要素(①一定区域,②全部③同种),通过比较,使学生初步理解种群和物种的概念。

  问题2:种群内部的生物之间是处以怎样的关系?

  学生讨论,初步认识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并认识到提出新的概念在研究中的意义。

  问题3: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的传递有什么特征?

  引导学生从基因的角度思考:种群在进化过程中即传种接代中→师生共同归纳①基因传递具稳定性→引出种群基因库的概念及稳定性。②基因传递存在变异性→基因库的可发展性。使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提出并研究基因库和基因频率。使学生初步理解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

  通过具体种群的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使学生学会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

  从后代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计算结果中,使学生发现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变化规律。

  问题4:自然界种群的基因频率能世代不变吗?为什么?

  使学生能够领会到自然界的种群发生变化是必然的。

  问题5:影响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因素?

  突变和基因重组,使学生了解自然选择作用,归纳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他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1.指导学生阅读桦尺蠖种群变化和抗青霉素细菌的资料,依据这些事实明确提出问题,要与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变化相联系,而不仅仅停留在适者生存的层面上。

  2.做出假设。针对事实和问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提出假设。在这里,假设可以是:黑褐色的生活环境,不利于浅色桦尺蠖的生存,对黑色花尺蠖生存有利,这种环境的选择作用使该种群的S基因的频率越来越低,即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3.进行简单数学计算,加深理解。完成课本活动“用数学计算证明遗传平衡中的种群基因频率计基因型频率不发生变化”。可以将全班分成几个组,各组设定的比例不同,但计算后代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都不变,即完成总结归纳。

  探究之后,教师应强调,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可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第一课时可到此结束)

  关于“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内容的教学,可直接使用教材中的引言,引出物种的概念。指出人们是如何定义物种,至于为什么如此定义物种可以不深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依据物种定义,举例说明并区分物种。学生理解物种的概念后,教师可以在提出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虽然基因频率发生很大的定向变化,但并没有形成新物种的原因,并通过师生套路得出,只要物种的种群之间和种群内部个体之间,没有形成生殖隔离,基因交流就不会停止,遗传组成的差异就不会拉大,新物种就难以形成。什么因素可以阻止种群间基因交流呢?由此可引出隔离的概念。

  学生初步理解隔离的概念之后,可以安排学生讨论隔离的各种可能的方式,教师归纳出隔离的类型。然后组织学生阅读分析教材中的“资料分析”,组织讨论“资料分析”中提出的几个问题。最后教师应强调,一般情况下,地理隔离是生殖隔离的先决条件,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一个物种的两个种群,就成了两个物种。

  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内容的教学,可以学生自学为基础,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无机环境的变化、无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1.种群定义:一定区域同种生物全部个体

  特点: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得基因传给后代。

  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特点:频率可变。

  4.结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结论: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第二课时

  (一)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物种的概念

  2、隔离的概念及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二)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的概念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初中生物《生物的进化》说课稿 篇2

  城西中学  李伟文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五节。这节内容主要介绍生物进化思想的形成及进化理论的演变过程,教材设计时力图利用科学史的素材以探究的方式呈现生物进化思想和进化理论的形成过程。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一方面要使学生树立生物进化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就让学生懂得一种假说的提出需要证据的支持,而随着新证据的不断发现,原先被认为是正确的假说会不断地得到修正和补充,甚至被否定。【学情分析】多数初三学生对生物内容较忽视,常造成中考失分,这是不利的方面。但可喜的是,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能较轻松地接受本章具有较强的逻辑思辨性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不同环境中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认同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②说出化石形成的过程;③区分神创论与进化论,列举生物进化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动植物化石的研究,了解生物进化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生物进化学说的学习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和生物进化观点的教育。【重难点】了解化石与物种进化观点的形成。【教法分析】这一节课的知识本身难度比较大,若通过讲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将处于被动的视听地位,不能形成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不高。通过设计“情景——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模式构建一个互动和探讨的环境,让学生在互动和探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兴趣。【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本,查阅有关达尔文进化理论的资料。教师:准备教学图片,查阅并详细了解有关进化理论的资料。【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一、短片赏析  走进自然1、出示《人与自然》片段,带领学生走进自然情境。2、设疑:以上这些生物存在哪些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后列举各种生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动物的保护色只是动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个方面,还有其他的方面,例如警戒色、拟态等也是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结果。)二、敢于思考  探索新知1、是谁对生物进行了如此合理的设计呢?学生讨论,教师点评:尊重学生的思维进行简单点评,并引出神创论让学生分析。2、你如何看待神创论?神创论和进化论有何不同?学生讨论,教师讲解:事实的论证需要一定的证据——引出进化论(可对进化论与神创论的斗争进行简单的讲解)。师生共同对神创论和进化论进行对比。3、生物进化论的证据有哪些?图片展示:生物进化论的证据所在——化石。教师讲解: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证据,进化论已经普遍被人们接受。学生阅读p16内容,了解动物化石形成的过程4、地球上曾出现过种类繁多的生物,许多与今天的生物并不相同,这说明了什么?有时在高山上会出现海洋贝壳化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教师补充:在历史长河中,生物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现在的高山在过去可能是海洋,说明着地壳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教师讲解:化石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一种证据但是要想使证据更为直接有利,我们就要总结出生物逐渐演变的一个过程,寻找同种生物在不同年代形成的化石。5、读图分析:读图p17根据始祖马和近代马的特征,你能描述它们当时的生活环境吗?将一系列年代不同的马化石进行比较后,你能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马的外形在逐渐地发生着什么变化吗?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分析:通过进一步讲解植物的进化过程,明确生物进化的方向: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缓慢演变。6、学生探究:列举其他生物演化的现象或证据(可安排课后通过多种途径查阅资料。)解释“活化石”现象的原因。教师讲解:如今可通过发达的技术手段来对生物进化观点进行论证。三、课后继续探究,实现课堂延续假如你是一位生物学家,你应该如何向别人介绍生物进化的历程?查阅资料探究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并能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四、板书设计第5节  生物的进化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以自然风光视频及图片情景和别致的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通过学生对神创论的讨论,无形中对学生以后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师生协作,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增强了师生情感,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体现了教学及教学平等的原则。通过设疑导学、点拨导议、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从问题中来,以回到问题中去,实现课堂的延续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初中生物《生物的进化》说课稿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