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红尘戏语 点赞 分享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了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流派。
   ⑵ 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
  2、情感目标:
   ⑴ 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⑵ 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2、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查找有关描写星星的诗句、文章片断、歌诗乐曲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1年12月,在北京青年报与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主办的“聆听经典:缪斯的竖琴──中外经典诗歌音乐朗诵会”上,总策划、总撰稿人,著名诗人江河的《星星变奏曲》作为朗诵会的第一篇。对很多同学来说“江河”这个名字似乎还有些陌生,《星星变奏曲》竟写的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人们如此青睐它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江河,去聆听他的《星星变奏曲》。
二、投影出示
  作家作品知识:
  江河:1949年生,原名于友泽,诗人。诗集有《从这里开始》、《江河诗选》等。他与舒婷、北岛、顾城、杨炼一起被称为“朦胧诗”的五位主将。
  朦胧诗: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纷纷指责“新诗读不懂”。对此,北京大学孙玉石教授指出:在我们对诗人呕心沥血写出的诗歌作出否定和嘲骂之前,我们应当先问一下自己:是“诗离我们远去”,还是“我们离诗远去”?这句话确实耐人寻味。
三、导读导学
  1、朗读诗歌,把握感情基调:
   ⑴ 教师播放朗读带,提示学生做字词、停顿和疑难的标注。
   ⑵ 提问:
     通过预习和听朗读,能否体会到诗歌中的感情基调?
     (学生讨论,明确──温情和憧憬的感情基调。)
   ⑶ 教师提示:
     除了这种感情基调,诗中还有一种不同的情感线索,请学生在诗歌的学习中能体会到。
  2、分析诗歌,把握结构和意象:
   ⑴ 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可分组、分段朗读,提问:诗歌是否有相似或反复的诗句?
     提示:这些诗句就是结构标志,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诗句之间是否有不同之处。
     明确:“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和“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构成反复句。
   ⑵ 分析上述句式,强调前一诗节是肯定结构,而后一诗节是否定结构。
   ⑶ 请学生划出诗歌中出现的物象,请学生体会这些物象的意象。
     明确:夜、蜜蜂、星星、湖、寒冷、苦难的诗、冰雪、冻僵的夜晚、瘦小的星等。
   ⑷ 分析上下节诗中不同物象的象征意义:
     讨论、归纳。
     明确:前一节诗中的意象营造出温情、浪漫、自由的氛围,后一节诗中意象描绘出寒冷和残酷的意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