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黄河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等

《黄河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等

看似乖巧 点赞 分享
《黄河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等

微信扫码分享

《黄河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等(精选16篇)

《黄河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等 篇1

  教后记一:《黄河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

  一、          导入  :歌曲是生活的阳光雨露,一首优秀的歌曲就是一个时代的心灵,给我们感动,让我们欢畅,更让我们久久难忘。今天就让我们重温几首经典词作,感受一下其中的心声和魅力。   欣赏歌曲:《黄河颂》。

  二、1、老师师首先范读课文第1小节的朗诵词部分,并以此节为例,作朗诵方法指导。(1)将第1小节默读1遍,了解大致内容与句式特点。(2)标出节奏、重音和韵脚。(3) 轻声试读几遍。(4)大声朗读,音量以能够听清自己的声音为准。

  2.请几位同学朗诵,请全班同学点评。

  3.全班齐读,相互讨论,集体点评。

  4.分角色表演朗诵,全体起立,配乐朗诵《黄河颂》,导师读朗诵词部分,同学读歌词部分。

  5、学生 自由发言,谈谈朗诵后对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伟大品格的感悟。

  三、分组找一下自己所喜欢的词句,联系生活中的例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再分组找一下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小组讨论讨论。

  四、合作探索1.   诗人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2.   课文从哪些方面赞颂了黄河的伟大和坚强?

  3.   诗人写黄河的意图是什么?

  4.   你认为这首诗中有哪些表现技法值得学习?    各小组按要求讨论探索,记录要点,踊跃发言后,师生一起明确上述问题的答案。明确1: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把它比作摇篮可以形象确切地表现黄河的历史功绩。黄河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是阻挡外敌入侵、保卫中华民族的又一道钢铁长城,因此诗人称之为“屏障”。明确2:课文是从自然特点、地理优势和民族贡献几方面赞颂黄河的伟大坚强。明确3:在诗人笔下,黄河是中华民族英勇豪迈、不屈不挠、伟大坚强的象征,因此诗人借赞颂黄河来激发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动员全民族亿万英雄儿女像黄河那样伟大坚强!这是借物抒怀的写法,正像矛盾在《白杨礼赞》中借赞美白杨而赞美抗日军民一样。明确4: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如“啊,朋友!”有助于明确抒情对象,直接抒发强烈的感情。(2)反复,如“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起到了加强结构,渲染感情,突出主题的作用。(3)比喻拟人,如“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一泻千里,……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等诗句,赋予了黄河无限丰富的生命,使她像母亲一样亲切深情。

  教后记二:《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主问题的设计:

  一、师生一起欣赏文章的结尾,通过改变文字,改变符号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PPT出示结尾,老师轻声范读,提问:“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这两句话什么意思?(爱养花的爸爸去世了,我也长大了。)生命如花,纵使多情而美丽,但有一天,它会无奈地凋谢殒落,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父亲去世的无限哀痛与思念。

  2、能不能直接改成“爸爸去世了,我也长大了”?(原文含蓄,寄蕴着英子深深的哀痛与思念,并且照应了题目,照应了爸爸的个性。)

  3、这个标点能不能修改?

  如果学生说不能,那我出示我的两组标点“!……”和“,!”;如果学生能改,那么讨论哪个更好。(“句号”能够表现出英子在遭遇不幸时的坦然和镇定。)——改动标点,表达的情感就不一样了。语言有时就是这样巧妙。我们在阅读时要仔细体会,不要放过一个标点。

  二、一起来讨论:

  1、“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文章中表现在哪里? (阅读47——55)

  主要是54节与49节的对比: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还”字不能删除,再一次看弟妹,英子的眼光俨然从同龄人变成一个小大人,爸爸的去世逼迫着12岁她不得不坚强的面对现实。她反复地对自己心理暗示,让自己镇定沉着起来。)

  2、在获悉父亲噩耗之前,英子也曾是个小孩子。能在文章中找出根据么?

  在父亲去世前,英子和其他孩子一样单纯稚气,例子很多,主要抓住三个部分:

  (4——11)中的第7和11节

  [“那么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

  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然后,他又转过脸来叮嘱我: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我知道,爸爸。”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是。”我虽然这么答应了,但是觉得爸爸讲的话使我很不舒服,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

  (这一段可以让学生来分角色读一读,进一步体会父亲的爱)

  (12——21)中的12、13、20节

  [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 我上学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妈妈打扮得穿上肥大的夹袄,(是在夏天!)踢拖着不合脚的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走向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我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34——46)中34、39、41节

  [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 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了影子了。他们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 “爸爸!”]

  3、天真稚气的英子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呢?我们一起来品读英子的成长经历吧!

  (要求:请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英子逐渐成长……” 并有感情的用文中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相对来说比较开放,英子的成长中有老师的教诲,宋妈、兰姨娘的叮嘱,躲在草丛里的人的承诺,当然最重要的是爸爸严厉深沉的爱。

  谈爸爸主要是三个部分

  (3——11)(12——27)(40——46)

  a.在爸爸的热忱鼓励下,英子逐渐成长。“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闯练,闯练,英子。”正是爸爸的鼓励使“我”战胜了自己,独自去银行寄钱,独自参加了毕业典礼。……

  b.在爸爸的严格要求下,英子逐渐成长。一年级的一天,下大雨,“我”赖在床上不起来,爸爸站到“我”的床前,瞪着“我”:“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打了“我”,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从那以后,“我”总是很早就到校。

  c.在爸爸的细心关爱下,英子逐渐成长。尽管因赖床不起而受到爸爸惩罚,但爸爸却破例让“我”坐洋车去上学。爸爸还把花夹袄送到学校来,“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这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激起了阵阵涟漪,使“我”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能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d.在爸爸的殷切期望中,英子逐渐成长。“六年前他参加了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被选做这件事。”“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 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这是爸爸对“我”的殷切期望,更是绵绵无尽的牵挂。当我得知爸爸去世的消息后,“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

  重点是抓住“严厉”与“温和”,总结:正是爸爸这严厉而不失温暖的爱,给了英子成长的勇气和成熟的力量!

  四、感悟与体验:

  为什么直到获悉爸爸噩耗的那一刻,英子才突然地意识到自己必须成熟起来?

  (作家的故事结束了,而读者的阅读才刚刚开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让我们分享你的理解,聆听你的成长故事。

  主要是谈谈对文章的理解,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挫折与磨难能让人成长起来。

  等学生谈过之后,自己也谈谈理解:生命是一树繁花,风霜是一根铁鞭,一朵一朵的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而后,酝酿着下一个春天……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的花儿正悄然开放。

  五、总结升华:

  PPT重新播放《送别》,在这堂即将的时候,让我们再一次聆听影片中反复出现的骊歌,回顾这篇朴素的小说,相信每听一次,每看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只有坦然送别过去,才能迎接美好的将来!

《黄河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等 篇2

  师: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

  生:华夏儿女。

  生:炎黄子孙。

  师: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呢?

  生: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是黄河两岸。

  师:你说得非常正确,(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像)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师:课前已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生: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九个省(自治区)。

  师:你真是黄河的优秀儿女,了解了黄河的概貌,正如诗中所说:“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生:现在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安阳、开封、商丘等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师:你是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的,很好,这在本诗的哪一句中能体现出来呢?

  生(齐说):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生: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国几代帝王建都均在黄河流域。平阳(今山西临汾)是尧的都域,舜之都为蒲圾(今山西永济),禹的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禹县)。

  师:你对历史颇有研究的。

  生: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开封的铁塔、龙亭,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天水的麦积山石窟,银川的海宝塔,刘家峡的炳灵寺石窟等等,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也是当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师:这都是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啊!

  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两岸活跃着广大军民,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到处都有敌后游击队英勇斗争。

  师:黄河发出了怒吼,华夏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生:老师,可我从一则资料上看到,黄河经常给我们带来灾难和痛苦,如决堤、泥沙淤积等。

  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生:我还知道一句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田”。

  师:谁写的?

  生:不知道。

  师:著名诗人李白写的。滚滚黄河东逝水,又怎能不令人诗兴大发呢?

  师: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佛大的血脉和精神。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师配乐范读,生作批注)

  师:哪位同学将你听到的感受说一说?

  生:我听出“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最有味道,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师:说得好。

  生: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生:我就喜欢读“啊!黄河!”这一句。(众生笑)

  师:独特的感受。为什么呢?

  生:这一句在诗中反复出现,说明了这一句最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这句读不好,说明体会不深。

  师:精辟。那应怎样读呢?

  生:应充满雄浑豪迈之感。

  师:好,你来试一试。(生读)

  师:有其雄浑但缺其“颂”的味道。具体来说,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能再读一下吗?(生再读)

  师:这就很好了。这句诗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黄河“养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三个层次。我们分三个小组分别读这三节,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更好。(1、2、3小组的同学读,4组的同学评)

  生:我觉得第2组的同学还可以把“巨人、英雄”读重一些,“屏障”读得还要有气势。

  师:说出了关键,你来试一下好吗?(该生读,同学们自发地鼓掌)

  生:第3小组同学把“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读得急,把“发扬滋长”读得高而长,轻重缓急把握得很好。

  师:你说得太好了,老师的心真的被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拨动了。让老师与你们合作读一遍,好吗?那就由老师读朗诵词,同学们读歌词。(师生联读)

  师: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屏幕出示话题)

  1.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3.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一下。(教师巡回指导)

  师:谁先来说一说你是怎样体会黄河的气势、精神的?

  生:我觉得“望黄河滚滚”中的一个“望”字,写出了黄河雄伟、广阔的气势,也统领了全诗的内容。

  生: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中我感受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师:你们很好地把握了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有没有同学能从对中华民族贡献的角度来谈一谈?

  生:“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写出了黄河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显示了黄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进发展。

  师:让我感受到了黄河精神就体现在中华儿女的身上。

  生:“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这里的“屏障”既是天然的、军事上的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

  师:很有见地,理解深刻。

  生:从朗诵词中我知道黄河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师:真是一语中的。

  生:“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把黄河比喻成巨人,把黄河势不可当的雄伟气势和力量展示出来了。

  生:“一泻千里,浩浩荡荡”中那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励着我们族的发展与腾飞。

  生:诗的最后一节发出了向黄河学习的誓言,将黄河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诗歌的精神融在一起。

  师: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生:一往无前。

  生:豪情万丈。

  生:勇敢无畏。

  生:博大宽广。

  生:保卫祖国。

  生:开拓进取。

  师:说得如此丰富,让我领略了你们的精神和风采,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心里扎下了深根,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你们是希望的一代、发展的一代、成功的一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师生齐唱)

  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下课!

  (张慧莲湖北石首市文峰中学;434400)

  【评点】

  张慧莲老师的案例是一个开放的、生动的、青刀度的优秀案例。

  从教学全程看,全课孝文学思路开阔,选材精致,步骤明晰,布局合理,交流充分,手法多样。“话说黄河历史”拓展着学生的视野,激发着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吟诵黄河颂歌”将学生引入课文情感的波涛,从申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探究黄河精神”既是文学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语言的,又是人文的。“咏唱黄河歌曲”是活动形式的变换,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

  这样优秀的案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好好咀嚼。

  (余映潮湖北荆州市教研室;434100)

  转录自《语文教学通讯》2004年第2期

《黄河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等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字词,掌握字音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黄河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2.培养学生旁批、标注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情感,美读诗歌。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老师搜集有关黄河的摄影作品和影像作品以及有关《黄河颂》和《保卫黄河》的歌曲。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搜集了一些黄河的影像资料,先让我们欣赏一下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播放黄河的视频资料)

  师问:请用“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说你刚才所看到的。(目的通过视频既激发学生兴趣,又激发学生的思维)

  二、聆听音乐,感受悲壮

  播放《黄河颂》的歌曲(目的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感受黄河恢弘的气势,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下文朗读打基础)

  三、理解诗意,美读诗歌

  1.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把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在书上。

  2.纠正字音(多媒体显示)。

  3.学生放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语速和诗中的感情。

  4.指名朗读,师针对学生的情况作点评。

  5.教师设计相关的问题指导学生理清诗歌的抒情脉络。理解诗意,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多媒体显示:

  (1)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在歌词部分,哪些是直接描写黄河英雄气魄的诗句?读这部分应读出黄河奔流的气势,需要抓住哪些关键词来读?

  (3)反复出现的阿黄河重在歌颂,直接表达对黄河的礼赞之情,又该怎样读?为什么?

  (4)结合时代背景,(多媒体显示作者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感受作者的写作目的)想想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学生思考回答,可以作示范朗读,必要时讨论交流,再选代表明确,师可适当点拨。

  最后教师用多媒体归纳朗读的技巧。

  6、再次朗读(配乐)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说出黄河的雄浑豪迈之气,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

  五、体验反思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可以美读课文;可以画出心中的黄河;可以用“我学到了(欣赏到)__________”的句式说感受,欣赏美。

  六、老师小结

  我想此时此刻,每个同学的心中对黄河滋养的中华民族的精神都有了各自的诠释,现在让我们放松一下,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七部《保卫黄河》,再次来诠释这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

  七、作业布置

  1.课外搜集风格雄浑豪迈的诗歌介绍给大家。

  2.以“我心中的黄河”为题写一写你对黄河的认识。

《黄河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等 篇4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巅di n:山顶。

  金涛澎p ng湃p i:金黄色的波浪互相撞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狂澜l n:巨大的波浪。

  宛转:辗转。这里指弯弯曲曲地延伸。

  九曲连环:形容黄河的流势盘旋往复。

  浩浩荡荡:水势大,泛指广阔或壮大。

  哺育:喂养,培养。

  滋长:生长,产生。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相关知识: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黄河颂》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赞美了黄河雄伟的自然气势和它对中华民族的孕育、文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表现了中华民族像黄河巨人一样伟大坚强,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二、文章脉络

  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为了表现颂歌的气势,“由男高音独唱,歌带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冼星海《我怎样写〈黄河〉》)。第二节歌词的内容层次比较分明,并且有明显的关键词语可作为思路梳理的依据。首先,是“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而这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谨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接着,开始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进入“颂”的阶段。“啊!黄河!”反复出现,把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三、写作方法

  歌词明快刚健,具有音乐阳刚之美。

  这首歌词明快刚健,音节宏亮,节奏鲜明,具有音乐阳刚之美。诗行之间,讲究音组的规范,即多数为二言或三言结构.为的是使读者读来明快流畅,有如船行在浪涛起伏的感情江河中。《黄河颂》还吸取了中国古典诗词和新诗的丰富营养。它虽以短句为主,但章无定句,句无定字,有点似唐诗、宋词,但又比唐诗、宋词自由奔放;又好似自由诗,但又比自由诗形式整齐。它隔二句或三句押韵,形成自然和谐的韵律。

  四、重难点导析

  ⑴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⑵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⑶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⑷这首诗歌是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什么历史和现实意义?

  诗是从歌颂黄河、赞美中华儿女的角度来表达爱国之情的。因为黄河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象征。1938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这首诗歌曾激发着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在今天它仍能激起中华儿女建设强盛祖国的豪情。

  【练习解答】

  一、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具有伟大坚强的精神。

  二、1、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有了这种精神,就能抗击日寇,保卫家园。

  2、黄河磅礴的气势,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三、《黄河颂》在内容上是对黄河及民族精神的赞美,语言上更委婉,意象更丰富。《保卫黄河》是号召人民保卫自己的国家,语言更直白,诗后连用四句“保卫”更有鼓动性。

  四、略

  【类文品读】

  黄河颂

  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澎湃,流经黄土高原。黄河流域是黄种人滋生繁衍的地区,也是轩辕黄帝居住营卫的所在。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得到这份自然的恩赐,瓜瓞绵延,永无止境,与山川相辉映,与日月共长久。

  据远古记载,黄河流经壶口、华阴、孟津、流入渤海。而砥柱则岿然屹立于浊浪怒涛之中,显示出坚忍不拔的气概。砥柱之北的大阳县也因处于大河之阳而得名,又以在大河之北,遂定名为河北县,其后乃改称平陆。小县得大名,实为鲜见。

  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的经营。炎黄子孙得天独厚,在此肥沃的土地上,经之营之,日臻文明。淳朴勤俭的风俗,早见于《诗经·国风》的歌育;也深得吴国季札的称道;太史公著《货殖传》、班孟坚撰《地理志》,亦皆颂扬不止。而关西尚雄武,山东称儒雅,两汉将相洵出其间,称为盛世,隋唐而后,更见发扬。人文盛,彪炳史册,令人缅怀留连,无时或已。

  自远古时起,黄河流域即为都城所在。三皇五帝的传说,就未远离此城,夏商周三代更辗转迁徒于其间。由秦汉以迄唐宋,咸阳、长安、洛阳、开封,迭为建都之地。都城所在,人文荟萃,历久不衰。奔腾的黄河,激励人民向外发展,齐鲁方士,期望三神山,秦皇汉武,亲临东海上。虽说是景慕神仙,实际是谋图海外开拓。而张骞凿空,甘英远行,始知西域的广大无垠。海上三神山诚渺茫难稽,日南交趾的设郡,汉迁使者遂得远至已不程国。以今地按之,已达到印度南部海岸。这种向往开拓的精神,历隋唐而至于近世,初未稍泯。

  黄河流域,既是肥沃的地区,又有瑰丽的文化,但与北方草原相毗邻,不免引起游牧族类骚扰。为了促进文化发展,也为了使农业地区不受蹂躏,从战国时起,就修建了长城,历秦汉而至明代,皆有所修建。由于有了长城,黄河流域的文化不仅受到了保护,而且更显得采。长城并未使黄河流域受到封闭,也并未使人趋于保守。霍去病驰骋于祁连山下,徐自为筑城于卢胸山旁,窦宪勒铭于燕然山侧,王越取胜于红盐池畔,都是不以长城为限。而参于可汗道的建筑,丝绸之路的畅通,又皆显示出没有受到任何的阻隔。这些都是开拓和进取,而不是封闭和保守。黄河的激荡和奔放,是不会使人封闭和保守的。

  近世以来,黄河屡经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这是人为作用的恶果,是不肖的炎黄子孙的造作。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愈至挽近而愈形严重,黄河怎能不频繁泛滥?如果除旧布新,有所改革,黄河必能充分恢复它原来的哺育力量,中华民族也必能因之早日得到振兴,益臻于繁荣富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浩瀚(  ) 繁衍(  ) 缅怀(  ) 泛滥(  ) 蹂躏(  )

  2、两篇《黄河颂》虽体裁不同,但都会激起我们自豪之感,读罢全文,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3、本文向我们介绍了黄河哪些方面的知识?

  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可是近世以来,黄河屡经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以唤起人们对黄河的保护?

  5、许多古代诗歌提到了“黄河”,请列举一句。

  (参考答案:1、略 2、热爱祖国,热爱黄河,以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3介绍了黄河流经地域,黄河流域的气候,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以及以黄河流域为中心,不断向外发展等几个方面。 4、语言通俗,应有一定的震撼力。 5、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欲渡黄河冰塞川”等)

  【同步演练】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

  巅(  ) 澎湃(   ) 哺育(  ) 屏障(  ) 劈(  )

  2.组歌《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是  ,曲作者是  。

  3.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写出恰当的动词。

  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       万丈狂澜;浊流       ,       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       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       南北两面。

  4.指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⑴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

  ⑵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

  ⑶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

  ⑷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5.看见黄河,你的心情会怎样呢?请写出你想到的一句诗句,或写一段心理描写的文字。

  6.“啊!黄河!”反复出现,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二、同步解读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里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7.你知道这首诗的写作目的吗?

  8.诗歌以“啊!黄河”为标志,从哪三个方面歌颂了黄河?

  9.画线句子在表达上起什么作用?

  10.诗歌通篇用了第几人称的口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1.诗歌最后两句是重复的,作者这样写要达到什么效果?

  三、美文赏读

  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12.你是怎样理解“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一句诗的含义的?

  13.“咱们中国!”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4.你认为这首诗与课文在表达的感情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上一篇:《黄河颂》同步练习

  下一篇:诗歌的教学应注重品读——《黄河颂》教学后记

《黄河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等 篇5

  第6课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黄河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等 篇6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作品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伟大而坚强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范本,更是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在备课时,我本能的认为像这类诗歌类文体的教学,调动学生情感当然是上好课的首要条件。于是,我的教学设计以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为主,将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作为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我请学生借助教辅书《完全解读》对这篇诗作写作的时代背景进行充分了解,同时通过初读课文大致体会本文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朴素的爱国感情。

  在课堂上,我第一阶段的教学以扫除生字词障碍为主,在学生可以通读课文的前提下,再进入第二阶段的有感情的诵读领悟的教学环节。在进入诵读领悟的教学环节之前,如何引导聋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这曾是一度困扰我许久的难解的症结之处。在普校,老师们大多采用播放《保卫黄河》为背景音乐作为铺垫来点燃学生读的热情,以达到喧染感情加深诗歌理解的教学效果。而我们聋生听不到,无法感受音乐带来的撼动心灵的力量。于是,我根据聋生的特点,指导学生将诗歌以口语+手语+体态语的`朗读形式呈现出来,竟然也达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读前要统一手语。在这篇诗歌中,大部分的词句都可以用手语表达出来,但是还有个别的语句不能恰当地得以表达,遇到这种情况我就指导学生以口语+体态语的方式解决。其次,朗读时正确运用手势动作的轻重“读”出诗歌的情感,力求读得热情悲壮,读出黄河滚滚奔流的气势,读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这样的朗读才符合本课整体的诵读基调。最后,在熟读理解诗作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背诵、默写课文。回顾《黄河颂》的教学,我以聋生极富特色的手口并用的“读”来贯穿课堂始末,很好地将黄河的气势磅礴和英勇豪迈通过大量的读展现了出来,同时也让学生通过“读” 强烈体会到本文力透纸背的歌颂黄河、歌颂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聋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黄河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等 篇7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课型:朗读体验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

  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播放关于黄河的图片,教师激情导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过她,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她抛头颅,洒热血。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黄河大河唱》曾感动了无数的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而不懈奋斗。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它的词作者著名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一、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自由朗读,体会情感: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后,谈感受。(把握诗歌对黄河的豪迈赞颂之情)

  朗读朗诵词,指导朗读

  点名朗读后听录音,众生评论

  此处指导朗读时应注意重音,学生提到朗读诗歌要把握好重音,则让他说出哪些词需要重读,为什么?如:英雄气魄和伟大而坚强需重读

  (朗诵词概括的写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和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教师及时板书:英雄的气魄和伟大坚强)

  朗读歌词,指导朗读

  点名朗读,众生评论

  以歌词第一节为例指导朗读时应注意情感、语气、节奏。

  从需要重读的词语(动词)“望、奔、掀、澎湃、劈”;和(形容词)“高山、滚滚、万丈”可以体会出黄河的一往无前、锐不可当的英雄气魄。所以,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磅礴之势、豪迈之情。当然也要读出变化“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没有磅礴之势,此时的黄河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地势,所以读的时候要舒缓一些。

  教师范读

  师生共同总结:朗读要把握好节奏、重音(需重的词一般有动词、修饰名词的词)、语速(快慢)、感情抒发要恰当。

  (此节主要体现了黄河的英雄的气魄)

  师生再次共同朗诵这一节。

  学生自由朗诵“颂”的部分,并体会感情的变化。

  第一个“啊,黄河”一节由于在赞颂黄河作为母亲对中华民族的养育,所以要读的舒缓。

  第二个“啊,黄河”一节由于在赞颂黄河作为屏障对中华民族的保护作用,显示她的伟大和坚强,所以读的要高亢、激昂些。

  第三个“啊,黄河”一节是借用黄河的伟大和坚强来激励中华儿女保卫黄河,保卫祖国,感情达到高潮。所以,读的更要高亢、激昂,感情应完全迸发。两个“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不仅要读的铿锵有力,而且,要读出变化,后一个要比前一个感情更要强烈,“你一样的”和“伟大坚强”都要比前一个语气重,“伟大”的“大”和“坚”的“强”都要采用拖音,

  三个“啊”要读的深沉,声音稍长,“黄河”要读的高昂,表明在赞颂。

  教师适当师范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总结出黄河对中华民族所作出的贡献:养育、保护及激励作用,并板书

  学生分角色朗读(配乐)。

  二、朗读诗歌,提出疑难

  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一句如何理解?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以及“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三、朗读诗歌,领会创作目的

  [介绍背景:《黄河颂》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雄奇的山川,伟大的人民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冼星海在除夕晚会上听了该诗的朗诵异常兴奋,连续写作六天,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史诗性杰作。这部大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其中尤以《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为人们所传唱。]

  拓展迁移

  在抗日战争年代,民族的伟大精神表现在抗击侵略、保家为国上,如今,我们的民族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你想对黄河说些什么?”写在笔记本上。

《黄河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等 篇8

  师: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

  生:华夏儿女。

  生:炎黄子孙。

  师: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呢?

  生: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是黄河两岸。

  师:你说得非常正确,(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像)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师:课前已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生: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九个省(自治区)。

  师:你真是黄河的优秀儿女,了解了黄河的概貌,正如诗中所说:“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生:现在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安阳、开封、商丘等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师:你是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的,很好,这在本诗的哪一句中能体现出来呢?

  生(齐说):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生: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国几代帝王建都均在黄河流域。平阳(今山西临汾)是尧的都域,舜之都为蒲圾(今山西永济),禹的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禹县)。

  师:你对历史颇有研究的。

  生: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开封的铁塔、龙亭,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天水的麦积山石窟,银川的海宝塔,刘家峡的炳灵寺石窟等等,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也是当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师:这都是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啊!

  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两岸活跃着广大军民,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到处都有敌后游击队英勇斗争。

  师:黄河发出了怒吼,华夏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生:老师,可我从一则资料上看到,黄河经常给我们带来灾难和痛苦,如决堤、泥沙淤积等。

  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生:我还知道一句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田”。

  师:谁写的?

  生:不知道。

  师:著名诗人李白写的。滚滚黄河东逝水,又怎能不令人诗兴大发呢?

  师: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佛大的血脉和精神。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师配乐范读,生作批注)

  师:哪位同学将你听到的感受说一说?

  生:我听出“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最有味道,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师:说得好。

  生: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生:我就喜欢读“啊!黄河!”这一句。(众生笑)

  师:独特的感受。为什么呢?

  生:这一句在诗中反复出现,说明了这一句最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这句读不好,说明体会不深。

  师:精辟。那应怎样读呢?

  生:应充满雄浑豪迈之感。

  师:好,你来试一试。(生读)

  师:有其雄浑但缺其“颂”的味道。具体来说,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能再读一下吗?(生再读)

  师:这就很好了。这句诗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黄河“养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三个层次。我们分三个小组分别读这三节,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更好。(1、2、3小组的同学读,4组的同学评)

  生:我觉得第2组的同学还可以把“巨人、英雄”读重一些,“屏障”读得还要有气势。

  师:说出了关键,你来试一下好吗?(该生读,同学们自发地鼓掌)

  生:第3小组同学把“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读得急,把“发扬滋长”读得高而长,轻重缓急把握得很好。

  师:你说得太好了,老师的心真的被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拨动了。让老师与你们合作读一遍,好吗?那就由老师读朗诵词,同学们读歌词。(师生联读)

  师: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屏幕出示话题)

  1.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3.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一下。(教师巡回指导)

  师:谁先来说一说你是怎样体会黄河的气势、精神的?

  生:我觉得“望黄河滚滚”中的一个“望”字,写出了黄河雄伟、广阔的气势,也统领了全诗的内容。

  生: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中我感受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师:你们很好地把握了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有没有同学能从对中华民族贡献的角度来谈一谈?

  生:“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写出了黄河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显示了黄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进发展。

  师:让我感受到了黄河精神就体现在中华儿女的身上。

  生:“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这里的“屏障”既是天然的、军事上的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

  师:很有见地,理解深刻。

  生:从朗诵词中我知道黄河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师:真是一语中的。

  生:“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把黄河比喻成巨人,把黄河势不可当的雄伟气势和力量展示出来了。

  生:“一泻千里,浩浩荡荡”中那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励着我们族的发展与腾飞。

  生:诗的最后一节发出了向黄河学习的誓言,将黄河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诗歌的精神融在一起。

  师: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生:一往无前。

  生:豪情万丈。

  生:勇敢无畏。

  生:博大宽广。

  生:保卫祖国。

  生:开拓进取。

  师:说得如此丰富,让我领略了你们的精神和风采,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心里扎下了深根,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你们是希望的一代、发展的一代、成功的一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师生齐唱)

  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下课!

  (张慧莲湖北石首市文峰中学;434400)

  【评点】

  张慧莲老师的案例是一个开放的、生动的、青刀度的优秀案例。

  从教学全程看,全课孝文学思路开阔,选材精致,步骤明晰,布局合理,交流充分,手法多样。“话说黄河历史”拓展着学生的视野,激发着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吟诵黄河颂歌”将学生引入课文情感的波涛,从申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探究黄河精神”既是文学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语言的,又是人文的。“咏唱黄河歌曲”是活动形式的变换,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

  这样优秀的案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好好咀嚼。

  (余映潮湖北荆州市教研室;434100)

  转录自《语文教学通讯》2004年第2期

  上一篇:诗歌的教学应注重品读——《黄河颂》教学后记

  下一篇:《黄河颂》课堂教学实录

《黄河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等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诵读文本,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字的读音及在文本中的含义。

  2、细心揣摩、领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3、把握全诗语言特点。

  4、反复诵读,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力。 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有关资料,如歌曲《黄河大合唱》《龙的传人》。 2、搜集有关黄河的图片。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主体部分

  2、关键语句的理解、领悟。 3、课文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难点

  1、把握语言特点。

  2、通过抓关键语句理解内容。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出生。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2、相关知识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了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反映出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积累运用: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气魄( ) 澎湃( )滋长( )屏障( ) ......宛转( ) 哺育( )狂 lán ( )山 diān( ) ..

  二、完成下列多音字和形近字。

  (1)多音字。

  曲{ 劈{ 中{ 长{ 强{

  (2)形近字。

  篮 洲 浊 拜 颠 蓝 州 独 湃 巅 伟 彰 阑

  违 障 澜 癫 嶂 斓 幛 谰 三、填空。

  (1)组诗《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 ),原名( )。《黄河大合唱》是一

  部大型音乐作品,由( )谱曲。作品由8个乐章组成,它以( )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2)诗人从自然特征、( )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的( )的思想感情。

  四、写出有关黄河的诗句。

  (1)黄河之水天上来,( ) (2)( ),万里写入胸怀间。 (3)( )一片孤城万仞山 (4)白日依山尽,( ) (5)大漠孤烟直,( )

  五、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诗中“望黄河滚滚”的“望”字所“望”的内容有哪些?有什么表达作用?

  七、诗歌中反复出现“啊!黄河!”起来什么样的作用?

  八、把诗文分为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九、尝试着完成本文板式。

  我的问题: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黄河颂》问题生成——评价单

  设计者:朱晓娟 学校:北郭中学 姓名: 班级:

  各位同学,请根据预习内容,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系统思考后,认真完成下列题目,并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经过合作探究后,准备多元化展示。

  问题一、语言体味: 1、“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想想看,“劈”字好在哪里?能否换成“分”?

  2、“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在你这儿发源。你认为把黄河比作“摇篮”好吗?

  3、“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你怎样看待作者在文章最后反复吟诵这句话的意图?

  问题二、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2、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问题三、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问题四、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问题五、1、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2、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问题六、请写出本文表达的主题思想?

  拓展题 你平时了解历史典故吗?黄河流域有许多古战场,你能举出几处吗?写出下列典故相关的历史人物。

  (1)卧薪尝胆 (2)三顾茅庐 (3)负荆请罪 (4)破釜沉舟 A 古战场:

  B 历史人物( 1)

  小组评价: 2) (3) 教师评价:

  (4) (

  《黄河颂》问题训练——评价单

  设计者:姬秀珍 学校:方井小学

  姓名: 班级:

  积累运用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山巅( ) 澎湃( )哺育( )屏障( )刀劈( ) .......二、在下列句子的括号内,填写出恰当的动词。

  ( )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 )万丈狂澜;浊流( ),( )

  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 )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 )南北两面。 三、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 (2)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

  (3)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伟

  大坚强!( )

  (4)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四、词语填空。

  不屈不( ) 惊涛( )浪 一( )千里 浊流( )转 九曲( )环 万丈( )澜 文明( )国 奔腾不( ) 课内阅读。

  朗诵课文,回答

  1、这首诗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2、诗歌以“啊!黄河!”为标志,从哪三个方面歌颂了黄河?

  3、诗歌通篇用了第几人称的口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诗歌最后两句是重复的,作者这样写是想达到什么效果?

  课外阅读。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用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1、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象征什么?

  2、“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两句中“我”分别指的是什么?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翼。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两句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诗人自己。

  拓展题 你能列举出沿黄河各省区一些的石窟吗?

《黄河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等 篇10

  教学目标 :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1、     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方法:朗读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请一两个学生谈谈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二、感性认识:师生共同欣赏黄河照片和录象

  三、激发情感:请一两个学生谈观后感

  四、朗读诗歌

  1、学生齐读诗歌

  要求;了解诗歌内容,读准字音,揣摩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2、学生各自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反复练习朗读。

  要求,读出感情,语音清晰,准确。

  五、朗读交流

  请一两个学生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在课堂上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请大家讨论如何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以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提示:

  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1、“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2、“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3、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六、内容研讨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提示: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3、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提示: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七、再次朗读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齐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赞颂伟大的中华民族。

  八、结束语: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黄河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等 篇11

  《黄河颂》光未然创作于1939年,硝烟弥漫,烽火燃遍我中华大地……那个特殊的时代,距现在的学生较远,因此在备课时设计了四大板块:感性认识黄河(图片、视频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初步感受);吟读黄河颂歌、探究黄河精神(读中感,读中悟,读中品);拓展延伸(三个小题开拓学生视野);当堂检测。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作品传达的情感。

  一节课仓促结束后,发现有两个方面的不足:

  1.诗歌教学中“读”的作用没有发挥出作用。

  尽管授课过程中有范读的引领,也有学生的.自由读,可是学生的自由读展示时寥寥无几,虽然给学生指导怎样朗读,但学生的读被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故在执行时大打折扣。

  2.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凸显。

  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明确,显得学生学习的被动,因而课堂的氛围比较死板,学生只是在课堂中被动接受,其学习能力、学习思维等均为得到培养,故课堂效率低下。

  面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自己认识到在教学中存在的陋习,故以后的教学打算从以下改进:

  1.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参与者,因而在课堂上教师要从多种渠道入手,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如一班授课时进行改进,朗读环节设计了比赛,个人比赛;小组比赛;男、女生诵读比赛。这样一来学生纷纷参与其中,在朗读中体验诗歌内容,那么下面的环节自然迎刃而解。所以说,只要注意到就能想到,能想到就能做到。

  2.诗歌教学中要专注“读”的灵魂作用。

  好的文章,朗读中自然能感受到它的迷人魅力,尤其是诗歌教学,“读”应该贯穿整个课堂。徜徉在文字的世界中,“将心比心”,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读出感情更能读出深远的意味,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同样的调整后在一班上《黄河颂》一文,夯实了“读”,学生在读中一下子感受到歌词部分统领的关键字是“望”,对于文中三次反复出现的“啊,黄河”其作用学生也能知晓。

  当然,课堂中还有很多的不足,感谢同组成员对我本节课的不足能毫无保留的指出,以便我更好的努力学习。一节遗憾的课!但,谁又能说教学不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呢?只是希望自己可以在这一节课中,更清醒地反思教学,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黄河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等 篇12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字词,背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注意节奏。

  过程与方法: :朗读训练

  情感体验: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重难疑点解决办法:

  重点:朗读、背诵 

  难点: 诗歌的思想内涵 

  疑点: 时代背景与诗歌主题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法指导:教师点拨,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 、电脑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指导学法,学生主动讨论研究。

  教学步骤:

  才华展示

  学生范文展示

  复习检查

  学生针对上节的内容互测、互评。

  导入新课

  放《黄河》歌曲的录音,导入新课(导入的内容略)

  作者简介:找两名学生完成

  基础知识:记忆书后3题词语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朗读

  3、体会情感 齐读

  4、理解词意 默读

  分组讨论

  1、从几个角度写黄河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合作探究

  1。在你朗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节最有气势?

  2。你能有感情地与别人合作齐读一下课文吗?

  研究学习

  1、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

  拓展延伸

  怎样理解文中的民族精神?

  教师小节

  布置作业 理解背诵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序曲------主体------尾声

  教学回顾

  上一篇:《黄河颂》教案1

  下一篇:《黄河颂》教案3

《黄河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等 篇13

  惠阳中山中  小娴

  一、  品创作背景

  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可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并使课堂的教学延伸得更深远,丰富学生的知识。《黄河颂》光未然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那是一个民族生死存亡悬于一线的危难年代。诗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站在象征民族气节的黄河面前,面对黄河的磅礴气势,写下的诗歌,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就自然地会与民族命运联系到一起。

  二、  品创作的情感

  诗歌作品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情感又是诗歌的灵魂所在。 情感的品味是诗歌学习的重点所在,了解了作者的创作背景之后,诗人创作的情感也呼之欲出了。本诗的写作对象是“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包纳了民族文化内涵的特殊河流。诗人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对着它机时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文化的摇篮”、“铁的臂膀”、“英雄的体魄”、“民族的屏障”……学生的内心的豪迈之情被激发了,与诗人达成了共鸣。再辅以《黄河颂》的乐章的欣赏,更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  品诗歌的内容

  诗的内容是阅读的关键所在,也是诗人思想表现的根本,所以必须要好好理解、品味,但不宜过多过细地去“肢解”、分析。想要让学生通过内容了探索诗人的心灵世界,教师就不宜有过多的讲解,更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失去了学习体味的机会。课堂上应注意引导的艺术,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点到即止。《黄河颂》结构与内容都比较简明,表达的主题也集中,稍加点拔即可。

  读

  一、  读出感情

  诗歌朗读时应充分发挥想象,“将心比心”,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读出感情更能读出深远的意味,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注意节奏,语调的高低起伏及关键词的把握,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品味出其中的情与味。

  二、读出语气

  言为心声,一样的句子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表达的意思就不相同。诗歌的朗读语气得揣摩准确。《黄河颂》句式整齐,相同句式重复多处,但所表达的意思却是有所不同的。比如连用了三个“啊,黄河!”,但三处所表达的语气是有所不同的:豪迈—赞美—激昂。|

  三、读出体会

  诗歌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得到一种艺术的熏陶与享受,更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在小节这一环节中可让学生选取最喜欢的章节或句子说说理由,或就诗的意境、思想、情感、写法等谈谈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内容,自己尝试写写诗。

  总之,诗歌教学应注重品读,保护学生的想象力,留给他们自由的空间;还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地进行拓展迁移。

  上一篇:《黄河颂》有讲有练

  下一篇:《黄河颂》教学实录

《黄河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等 篇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3.理解歌词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过程与方法:

  朗读训练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3.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同时展示黄河图片。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句话"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黄河以其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古老,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她厚重,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她沧桑,她与她的人们一起经历过苦难与抗争。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又以她磅礴的力量,激励她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战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板书课题:黄河颂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简介(多媒体显示)

  1.关于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3.关于作品: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3.关于背景:

  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三.整体感知

  1.认真倾听

  多媒体播放《黄河颂》,让学生仔细地聆听,进入诗中雄浑、壮阔的境界。

  2.深情朗读

  一读: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读:有感情的朗诵,把握诗的内容,领悟诗的意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读: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让小组的其他同学给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四读: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每人只读一个方面的内容),看看谁最有感染力。(也可以男女之间合作朗诵)

  四.课堂探究

  (一)自主探究: 朗诵诗歌,我们除了要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

  下面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认真思考,通过诵读诗歌:

  ①你读懂了什么?

  ②你还有哪些疑问?

  大屏显示探究导引:

  ①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颂)

  ②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

  ③歌词中 “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起了什么作用?

  (教师点拔:出现三次,试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思考)

  ④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具有什么精神?

  (教师点拔: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

  (二)合作探究: 将你的探究结果在小组上进行交流,并将你所不懂的问题或在自主过程中的其它质疑提出来,与小组同学共同探究。

  4.尽情地说

  ①各小组选一代表,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给优胜小组以鼓励)

  ②请同学们用“我欣赏这首诗的(   ),因为(    )。”说说你对本诗句子的品析。(教师点拔:可从修辞手法,蕴含感情去谈.)

  五.课堂拓展

  比较阅读《长江之歌》再次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多媒体显示:

  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畅谈对两首诗的感受

  六.课堂小结

  1.小结本课的知识点。

  2.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黄河颂》,我们对歌词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我们对黄河的关注才刚刚开始。我希望大家收集资料、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有机会亲自到黄河去看一看,真正的走进黄河,了解黄河。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在我们炎黄子孙的心目中,黄河就是我们伟大祖国。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才能使祖国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七.课外作业

  课外搜集有关黄河的诗句、俗语、故事等,进行归类整理后,在班上进行展示。

《黄河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等 篇15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边倾听《保卫黄河》的歌曲边欣赏有关黄河图片导入课文《黄河颂》。

  二、知识积累

  1、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

  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时代背景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面对伟大而坚强的抗日军民,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2、字词积累

  字音字形

  澎湃( ) 哺育( )屏障( ) ( )气魄( )巅( )狂澜( )

  词语解释

  气魄、狂澜、哺育

  三、整体感知

  课文有几部分内容组成,歌颂了黄河的什么精神?

  四、合作探究

  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第一节朗诵词中,直接点明的主题是什么?

  2、描写黄河形象部分,哪个词起统领作用?又是从哪些不同角度写黄河形象的?

  3、根据关键词,找出《黄河颂》究竟歌颂了黄河的哪些方面?

  4、结合时代背景看,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五、课文小结

  这首诗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并试背这首歌词。

  2、积累有关黄河的诗句并能熟练背诵默写三四句。

  板书设计

  课后反馈

《黄河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等 篇16

  今天,我上了《黄河颂》,此刻自信如黄河之水一泻千里,思绪却掀起万丈狂澜。

  我认真备课了。教学视频看了两个,教学实录打印若干。充分取长补短后,又实际研究了第二单元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三:

  1、反复朗读,感知思想内容。

  2、学习语言运用技巧。

  3、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我知道这样的一篇诗歌,可以简单上。朗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可是,只有朗读,怕语言品析落空,缺少语文课堂最实效的内容;怕缺少爱国情感的渲染,又失去课堂的深度。我纠结了很久,决定一个不放手。

  三大板块,遂在我脑海中成形。

  先朗读(蓄势)——品语言(实质)——扣现实(升华)。

  但,这样割裂的板块,却让我忽视了语文中最重要的“品读”实为一家。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学生知道要抓关键词,学生说“奔向东南”的“奔”和“劈成南北两面”的“劈”要重读,可以表现黄河水的气势,“望黄河滚滚”的“望”要读得拖长一些……我频频点头,我想顺势深入,“奔”写出水流的速度,展现黄河一泻千里的气势;再启发“望”换成“看”在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可是,忽然脑海中又清晰出现我早已设计好的课堂思路,现在品析了语言,下个环节怎么办?我还设计了名师洪镇涛上诗歌课的形式呢,学着他先从语言的角度提出示范问题,让学生用换词、比较的角度再自己提出问题,整个课堂既形式活泼,学生主体又有效体现,教学效果也特别好。如果我现在自然而然解决语言赏析,那下一步我上什么呢?

  刹那的犹豫矛盾之后,还是决定按预设的走,至少在我的掌控范围内。可越往下,越觉得凶险茫然。这个词语赏析已经在朗读指导时浅尝辄止了,关键是学生再怎么找词语替换其实质都差不多。“奔”、“掀”、“劈”、“滚滚”、“狂澜”等等都展现黄河的气势力量之美。这一赏析环节实质上进入了无聊重复阶段。马老师的点评一针见血,我方才悟得缺乏实质品析的朗读指导如空中楼阁,“品”与“读”本就是可以自然融合的。因为我的人为割裂,浪费很多课堂时间,而这些本可以用来联系现实,拓展深度。我已经设计了在结尾阶段引入正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的“名古屋市长关于否定南京大屠杀”事件,我想学生的爱国热情一定会在诗人的点燃下,在现实的冲突中熊熊燃烧,那么这节课的思想魅力也不言而喻了。只是,还是我这个教者缺乏应变的智慧,文本解读的深度吧。

  一节遗憾的课!但,谁又能说教学不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呢?只是希望自己可以在这一节课中,更清醒地反思教学,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黄河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等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