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案

甜生软语 点赞 分享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案(精选17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远、看、近、听、春、还”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大致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2.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了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

  生:小朋友都好聪明,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教师给学生呈现媒体资源,引导学生先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

  ⑴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

  ⑵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

  ⑶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

  1.找朋友游戏,把本课的几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远、看、近、听、春、还”

  五、课外延伸,再现情境

  师:(充满激情地)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扩展背诗,激发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师: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分小组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能够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3.找、读、了解反义词的意思,能够记住古诗中的反义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插图和学习课文,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想象法、自主识字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想象画面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由地学文识字。

  1.通过朗读、看图完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2.自主识字,交流识记方法,重点字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以此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四、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教师请学生猜字谜:空山之中一亩田。(谜底是“画”字)

  2.教师再请学生猜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谜底还是“画”)

  3.导语:刚才我们猜的谜语,就是一位古代诗人以画作为谜底写的一首诗。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诗。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自学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的会认字。

  (2)请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拼音,给会认字表中的会认字标好拼音。

  (3)课件出示会认字,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4)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导认字,交流方法。

  (1)课件出示:“远、近、还”,请学生说一说这三个字的共同点,认识“辶”。

  (2)课件出示:“惊”,认识“忄”。

  (3)请学生任意挑选会认字,试着组词语。

  3.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课件出示:“人、火、文、六”的笔顺,请学生按照笔顺记忆字形。

  (2)全班学生跟教师书空“人、火、文、六”四个字。

  (3)学生分别用“人、火、文、六”组词语。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字、学词,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三)看图读文

  1.看课文插图读古诗,想一想,每一行诗句主要说画了什么?

  2.全班交流,师总结:山、水、花、鸟。

  3.请学生在古诗中找到这四个字并圈起来。

  4.指导学生读古诗,注意把“山、水、花、鸟”这四个字读清楚。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读文,指导学生抓住每行诗句中的重点词,了解古诗大意。

  (四)了解诗意

  1.想象画面,了解第一、二行诗句的意思。

  (1)一边看图想象画面,一边读第一、二行诗句。读后说一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学生交流“山”和“水”的样子。

  (3)导语:远远望去,一座座青山连绵起伏,一股清泉从山间流过。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行诗句。

  (4)请同学们把耳朵贴近书上的插图听一听,是否能听到流水的声音,感受画中的水像真的一样。

  2.联系生活,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第三行诗句,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春天的花是什么样的,课文里是怎么说的。感受画上的花不论春秋冬夏,始终盛开。

  (2)指名读第四行诗句,说一说生活中的小鸟在树枝上休息,要是有人来到它的面前,小鸟会怎样。感受画中的小鸟不怕人。

  3.朗读并且背诵古诗。

  (1)根据提示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2)按照“山、水、花、鸟”的顺序背诵古诗。

  4.找出诗中的反义词。

  (1)学生在古诗中找出三组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课件出示“我会说”,学生练习说反义词。

  (3)男女生分成两组,开展“反义词擂台赛”,比比哪组说得多。

  【设计意图】1.通过想象画面和联系生活实际,把枯燥地讲解古诗意思形象化、生动化。2.借助划线法和重点词提示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五)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人、火、文、六”,学生观察这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观察交流。

  (1)四个字中都有“撇”:“人”字中的“撇”是“斜撇”;“火”和“文”字中的“撇”是“竖撇”;“六”字中的“撇”是“短撇”。

  (2)三个字中都有“点”:“火”、“文”和“六”的第一笔“点”都是“短点”;“六”的第四笔“点”是“长点”。

  (3)三个字中都有“捺”:“人”、“火”和“文”字中都有“捺”。

  3.教师范写“人、火、文、六”。

  4.学生描红、练习写“人、火、文、六”。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汉字,比较相同笔画的不同之处,找准重点笔画,正确、规范地在田字格中书写好汉字。

  (六)课外延伸

  朗读、背诵谜语诗。

  《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叫明月送将来。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设计意图】增加课外阅读篇目,实现课内外结合,拓宽学生积累渠道。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案 篇3

  作者:金姝娟

  是第一册中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入学才两个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正在逐步培养过程中。这篇课文的内容是一则谜语,谜底即题目——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对这首诗,基本上的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已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了。)我决定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 :

  ……

  师: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实际上是一则谜语,我们来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生:(兴奋的,异口同声)画。

  师:(故作惊讶)你们为什么猜它是画呢?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一部分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一部分学生呆住了,根据是什么,还从来没去想过。

  师:别急着说,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每位小朋友要大胆地说出你的看法。小组长要把小组内同学的意见向大家汇报。

  生:马上四人一小组围在一起,说开了。

  师:慢慢巡视,时而凑过去听听小朋友都在议论些什么。教师走到一个小组旁边,弯下腰加入了他们小组的讨论。

  生A说题目是画,所以猜是画。

  生B说书上画着一幅画,所以猜是画。

  生C表示赞同B的说法。

  生D说如果是真的水在流动,肯定是有声音的,现在走近水旁没有听到水的声音,肯定是一幅画,所以猜是画。教师认真地听完每位同学的发言后,微笑着点点头,离开了。

  看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教师示意停下,请小组选代表汇报交流。

  生:我们组毛思琪认为这则谜语边上挂着一幅画,因此说是画。陈子熙说题目是画,因此就猜是画。我认为,书上写着“人来鸟不惊”,如果是真的鸟,没等人走近,鸟就老早飞走了,而现在人来了,鸟也不飞走,肯定是画着的,所以猜是画。还有黄天宇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开着,说明花不是真的,是一幅画。

  师:你们小组讨论得很认真,还有哪一组要汇报?

  生:(马上又有一位小组代表站起来发言)远看山有色,就是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近听水无声就是站在水边听不到水的声音,春去花还在,就是春天过去了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就是人来了鸟也不飞走。

  生:(马上反驳)她汇报的不是他们小组的意见,而是她自己一个人的意思。

  生:(另一位学生马上又接着说)她说的是这首诗的意思,不是我们讨论的问题。

  师:你们两位同学真了不起,会倾听,会思考。你们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带头为他们的精彩发言热烈鼓掌,其他小朋友也鼓起了掌。

  ……

  这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环节,尽管还很稚嫩,但至少给我们以下几点反思:

  1、要相信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完全能扮演好这一角色。他们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他们有交流、评价的能力。我们教师完全可以提供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如,那两位提出质疑的学生,他们是具有何等强的学习力,他们已经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思考,能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2、毕竟是刚入学的七、八岁的孩子,一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还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培养,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规范教育。这在小组学习的起始阶段里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要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以保证小组学习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3、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从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 ,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

  ◆[2003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案 篇4

  是第一册中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入学才两个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正在逐步培养过程中。这篇课文的内容是一则谜语,谜底即题目——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对这首诗,基本上的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已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了。)我决定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 :

  ……

  师: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实际上是一则谜语,我们来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生:(兴奋的,异口同声)画。

  师:(故作惊讶)你们为什么猜它是画呢?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一部分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一部分学生呆住了,根据是什么,还从来没去想过。

  师:别急着说,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每位小朋友要大胆地说出你的看法。小组长要把小组内同学的意见向大家汇报。

  生:马上四人一小组围在一起,说开了。

  师:慢慢巡视,时而凑过去听听小朋友都在议论些什么。教师走到一个小组旁边,弯下腰加入了他们小组的讨论。

  生A说题目是画,所以猜是画。

  生B说书上画着一幅画,所以猜是画。

  生C表示赞同B的说法。

  生D说如果是真的水在流动,肯定是有声音的,现在走近水旁没有听到水的声音,肯定是一幅画,所以猜是画。教师认真地听完每位同学的发言后,微笑着点点头,离开了。

  看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教师示意停下,请小组选代表汇报交流。

  生:我们组毛思琪认为这则谜语边上挂着一幅画,因此说是画。陈子熙说题目是画,因此就猜是画。我认为,书上写着“人来鸟不惊”,如果是真的鸟,没等人走近,鸟就老早飞走了,而现在人来了,鸟也不飞走,肯定是画着的,所以猜是画。还有黄天宇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开着,说明花不是真的,是一幅画。

  师:你们小组讨论得很认真,还有哪一组要汇报?

  生:(马上又有一位小组代表站起来发言)远看山有色,就是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近听水无声就是站在水边听不到水的声音,春去花还在,就是春天过去了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就是人来了鸟也不飞走。

  生:(马上反驳)她汇报的不是他们小组的意见,而是她自己一个人的意思。

  生:(另一位学生马上又接着说)她说的是这首诗的意思,不是我们讨论的问题。

  师:你们两位同学真了不起,会倾听,会思考。你们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带头为他们的精彩发言热烈鼓掌,其他小朋友也鼓起了掌。

  ……

  这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环节,尽管还很稚嫩,但至少给我们以下几点反思:

  1、要相信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完全能扮演好这一角色。他们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他们有交流、评价的能力。我们教师完全可以提供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如,那两位提出质疑的学生,他们是具有何等强的学习力,他们已经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思考,能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2、毕竟是刚入学的七、八岁的孩子,一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还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培养,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规范教育。这在小组学习的起始阶段里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要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以保证小组学习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3、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从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 ,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难点是了解诗意。

  【教学准备】

  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厂家大自然的美丽。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

  激趣:老师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下再睁开眼睛。

  (教师边数数,边贴出图画,准备给学生一个惊喜。)

  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山、水、花、鸟。

  二、学习课文

  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现在来学一首古诗吧!

  1、指导熟读诗句:

  ⑴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练习读准字音。

  ⑵ 指名读诗句。师生共同正音,重点指导读准:“远、近、春”、“惊、听、声”、“色”等前后鼻韵母和平、翘舌音的生字。

  2、理解诗句:

  ⑴ 四人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⑵ 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

  (板书课题:画)

  ⑶ 结合图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3、朗读古诗:

  ⑴ 师示范读。学生闭上眼边倾听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

  ⑵ 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⑶ 背诵诗文:

  ① 教师说诗意,学生说诗句。

  ② 依据板书,自己练背,同桌互查。

  ③ 指名背诵,齐背。

  4、识字:

  ⑴ 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⑵ 记忆字形,小组讨论:你认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用了哪些好办法?

  ① 用熟字形记忆“人”和“无”;区别“人”与“八”、“入”“无”与“天”音形义。

  ② 用熟字加笔画记“来”。

  ③ 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认记“看”和“惊”,认识新偏旁“忄”。

  ④ 用熟字和偏旁的方法记。启发学生发现“还、远、近”都是半包围结构,“之”旁里面都是熟字。

  ⑤ 比较“远”和“近”、“近”和“听”的字形。

  5、写字:

  ⑴ 观察生字“人、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先书空后练写。

  ⑵ 展评。

  6、实践活动:

  回家找谜语,开展谜语竞猜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学过的生字,会在田字各中写“文”“六”两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创设情境,领会诗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惊、无、近、来、还、人”。

  2、读句子找生字朋友,在具体语境中,巩固识记部分生字。如:

  ⑴ 春雨细细地下,远山变成了绿色。

  ⑵ 我听见小学生在大声读书。

  3、指名背诵课文。

  二、学习诗句中的几对反义词

  1、理解“远”和“近”:

  ⑴ 出示“远”和“近”两个词,让学生指着图,说说谁在“远处”,谁在“近处”。

  ⑵ 用“远”和“近”口头造句,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如:谁离老师远,谁离老师近;谁家离学校远,谁家离学校近。

  2、出示诗中另外几组反义词:

  师生互说反义词,或同桌互说反义词。

  说说生活中你还认识了哪些反义词。

  3、做游戏:

  把“我会说”中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在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

  三、写字

  1、观察“文”与“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学生按笔顺选书空后练写。

  3、展评。

  四、创设情境

  指名一位学生扮演小诗人,先站在教室后,一边看画面上的山,一边说“远看山有色,这山上一片翠绿,真美啊!”又走近图画,一边听一边说:“近听水无声,画上的流水一点声音也没有。”。小诗人指着画上的花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在盛开。”他又做赶鸟的动作,大家一齐说:“人来鸟不惊。”

  多请几名学生上台表演并评议。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  山 有──无

  静听水无声。  水

  春去花还在,  花 去──来

  人来鸟不惊。  鸟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案 篇6

  教育学院 李晶

  教材分析

  《画》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山水画”,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这样,上课时才能使学生对大自然,山水,花鸟,诗情进行联系比较后,顺利地悟出谜底。

  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 :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观察图画导入  新课 (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1.看图说话: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想一想: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3.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4.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a.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b.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c.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d.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e.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f.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g.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h.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 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 ) 近( ) 京( ) 声( )

  运( ) 听( ) 惊( ) 色( )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 指导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

  ◆[2004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画》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山水画”,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这样,上课时才能使学生对大自然,山水,花鸟,诗情进行联系比较后,顺利地悟出谜底。

  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 :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观察图画导入  新课 (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1.看图说话: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想一想: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3.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4.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a.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b.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c.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d.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e.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f.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g.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h.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 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 ) 近( ) 京( ) 声( )

  运( ) 听( ) 惊( ) 色( )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 指导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案 篇8

  一、引发记忆,谈话导入

  春天有哪些景物让你们觉得很美?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引导质疑

  四、朗读感悟,揭示课题

  1、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引读等多种形式来朗读,让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意,弄清诗句说的是画中的山、水、花、鸟,明白这是一首描写山水画的谜语诗,谜底是“画”。

  2、创设情境,配上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如,远远地看画中的山,念第一句;贴近画侧耳听,念第二句;想象春天过去了,夏天、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但这画中的花儿还是开着的,念第三句;到画前驱赶鸟儿,念第四句。指导背诵。

  五、巩固识字

  先分组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再用开火车读、指名读、做游戏的形式复习要认的生字。

  六、认识反义词

  先找出课文中意思相反的词,再通过做“找朋友”的游戏,完成“我会说”的练习。

  七、指导写字

  八、布置课外实践

  课外收集谜语,读读背背,看谁记得多;举行猜谜竞赛活动。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案 篇9

  《画》这篇课文中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语的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根据刚入学的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因此,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  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首谜语诗,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谜语诗。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  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展示山水画,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图画,然后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桌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进行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这样,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像,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像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引导分析。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句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见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句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句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引导学生猜出谜底: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朗诵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课间玩谜语竞猜游戏。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案 篇10

  佚名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  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

  (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案 篇11

  篇一

  上课前我有些犹豫,上第二课时吧,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学习几对反义词,也许课堂气氛会好一些。但是,本课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我就选择了上第一课时。

  总结起来有这样几点是自己比较满意的:一是为上好课我做了精心的准备,针对我的教学设计,亲自动手制作了幻灯片,既美观,又实用,效果不错。二是本着“大家都会的不教”的原则,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找出生字中大家都已经学会了的 “人”字,只稍加复习,把“人”与“入”进行比较,并顺势进行“人”字的书写指导。省去了学生字的“三环节”,即:拼读、组词、识记。三是把游戏寓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开课时的猜谜语导入,识字过程中的开火车等。摘苹果的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我把它作为奖励,使学生兴趣更浓,注意力更集中。

  遗憾的是教学预设没有很好的实现,有这样几点问题:一是小组建设不到位。虽然之前也进行过多次培训和训练,但仍不成形,加上前几天在上语文园地,学生对于如何展示又有些迷糊,这节课上的小组展示让人大跌眼镜。二是预习不到位。在前一天的家庭作业中布置学生“在文中画出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并把它们多读几遍。”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落实,为了照顾他们,只能放慢教学节奏。三是时间把握不够好。交流识字用时太多,影响到后面的课文朗读时间不够,读得不够深入。四是预设时备学生不够充分。

  篇二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这首古诗的教学不同于高年级,重点是引导小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地读,在朗读中感知、感悟与品味,范文之教学反思:《画》教学反思。下面将我在《画》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如下:

  1、读一读,初步感知

  揭示课题后,我出示画面,放配乐朗读录音,为学生创设情境,并结合录音朗读,指出读好古诗首要的是字音要读准,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接着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课文读正确。学生或自己拼读,或同桌互读互查读音,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再逐个拼读过关等形式进行自读尝试。随后我组织学生试读古诗并进行评议,在评议中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在学生的评议中我借机出示本课生字,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

  2、做一做,感悟诗境

  首先让学生看画面,我示范朗读,从而吸引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学生反复朗读后渐渐进入诗的意境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作出相应的动作。如读到“远看”学生把手放在额前,仿佛眺望远处,“近看”则低头下看,“花还在”做花开的样子,“水无声”学生则自摆双手或与同桌对摆单手。这样学生在看图、听读、伴读、表演中不知不觉悟出诗境而且也能因熟读而成诵。

  3、演一演,拓展延伸

  学生会背诵之后,我又指图说“谁来当个小诗人,边表演边给这幅画面配上诗?”学生的情绪高涨,都想当小诗人体会做诗人的乐趣。于是我让学生各自作准备,进一步激发读、诵乐趣。最后学生们纷纷走上讲台,又是演又是背,演的尽情尽兴,背得韵味十足。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忄”、“凵 ”。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

  【教学准备】

  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厂家大自然的美丽。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

  1、激趣:老师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下再睁开眼睛。(教师边数数,边贴出图画,准备给学生一个惊喜)

  2、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3、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山、水、花、鸟。

  二、学习课文

  1、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现在来学一首古诗吧!

  2、指导熟读诗句:

  ⑴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练习读准字音。

  ⑵ 指名读诗句。师生共同正音,重点指导读准:“远、近、春”、“惊、听、声”、“色”等前后鼻韵母和平、翘舌音的生字。

  3、理解诗句:

  ⑴ 四人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⑵ 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板书课题:画)

  ⑶ 结合图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4、朗读古诗:

  ⑴ 师配示范读。学生闭上眼边倾听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

  ⑵ 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背诵诗文:

  教师说诗意,学生说诗句。

  依据板书,自己练背,同桌互查。

  指名背诵,齐背。

  5、识字:

  ⑴ 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⑵ 记忆字形,小组讨论:你认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用了哪些好办法?

  用熟字形记忆“人”和“无”;区别“人”与“八”“入”、“无”与“天”音形义。

  用熟字加笔画记“来”。

  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认记“看”和“惊”,认识新偏旁“忄”。

  用熟字和偏旁的方法记。启发学生发现“还、远、近”都是半包围结构,“之”旁里面都是熟字。

  比较“远”和“近”、“近”和“听”的字形。

  6、写字:

  ⑴ 观察生字“人、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先书空后练写。

  ⑵ 展评。

  7、实践活动。回家找谜语,开展谜语竞猜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学过的生字,会在田字各中写“文”“六”两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创设情境,领会诗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惊、无、近、来、还、人”。

  2、读句子找生字朋友,在具体语境中,巩固识记部分生字。如:

  ⑴ 春雨细细地下,远山变成了绿色。

  ⑵ 我听见小学生在大声读书。

  ⑶ 指名背诵课文。

  二、学习诗句中的几对反义词

  1、理解“远”和“近”:

  ⑴ 出示“远”和“近”两个词,让学生指着图,说说谁在“远处”,谁在“近处”。

  ⑵ 用“远”和“近”口头造句,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如:谁离老师远,谁离老师近;谁家离学校远,谁家离学校近。

  2、出示诗中另外几组反义词,让学生找。

  3、师生对说反义词,或同桌互说反义词。

  4、说说生活中你还认识了哪些反义词。

  5、做游戏:把“我会说”中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在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

  三、写字

  1、观察“文”与“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学生按笔顺选书空后练写。

  3、展评,

  四、创设情境

  1、指名一位学生扮演小诗人,先站在教室后,一边看画面上的山,一边说“远看山有色,这山上一片翠绿,真美啊!”又走近图画,一边听一边说:“近听水无声,画上的流水一点声音也没有。”。小诗人指着画上的花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在盛开。”他又做赶鸟的动作,大家一齐说:“人来鸟不惊。”

  2、多请几名学生上台表演并评议。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  山 有──无

  静听水无声。  水

  春去花还在,  花 去──来

  人来鸟不惊。  鸟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案 篇13

  《画》教学实录——随笔

  盛夏的果实 发表

  师:今天我们来学的一首古诗,实际上是一则谜语,我们来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生:画。

  师:为什么猜它是画呢?请说说你们的理由?

  一部分孩子已经迫不及待地举手了,还有一部分孩子被呆住了。

  师:我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每位小朋友要大胆地说出你的理由。过会儿,我们来进行交流。(我在黑板上照着书上画了一幅画)

  (孩子们进行小组合作)

  交流:说理由:

  生A:昨天我预习过,题目是画,所以猜是画。

  生B:书上画着一幅画,所以猜是画。

  生C:如果是真的水在流动,肯定是有声音的,现在走近水旁没有听到水的声音,肯定是一幅画,所以猜是画。

  生D:书上写着“人来鸟不惊”,如果是真的鸟,没等人走近,鸟就老早飞走了,而现在人来了,鸟也不飞走。

  生E:春天过去了花还开着,说明花不是真的,是一幅画。

  生F:远看山有色,就是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近听水无声就是站在水边听不到水的声音,春去花还在,就是春天过去了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就是人来了鸟也不飞走。这和我们平时遇到的不一样。

  师:是呀!看来大家都明白了!那如果是现实生活当中我们遇到的情况,远远的看山,山有没有颜色呢?

  生1:黑黑的,看不清楚。

  师:看不清楚什么颜色,那等于是没有颜色,现在,我们来改编这首诗,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

  远看山——

  生齐:无色(孩子真的挺聪明,几乎是齐声回答)

  师:走近听,听水的声音,听见了吗?近听水——

  生齐:有声

  师:春去花——

  生:不在

  师:人来鸟——

  学生回答不上来了,有的说人来鸟害怕,有的说人来鸟飞走……

  师:你看老师也改变其中一个字,人来鸟受惊。受惊就是害怕。学生鼓掌了!

  师:那得给这首诗取个题目呀?

  有的说《新画》,有的说《风景》,有的说《景色》……

  师:你能不能用一个字

  大家陷入沉思,你看我,我看你,摸着头,不知该取什么是好?

  师:我们也用一个字行吗?

  有个孩子喊出来——景

  师:你们觉怎么样?

  孩子们齐声说道:好!

  画 景

  远看山有色, 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 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受惊。

  “每一个学生都是天才”。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完全能扮演好这一角色。他们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他们有交流、评价的能力。我们教师完全可以提供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案 篇14

  《画》是浙教社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因此,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  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  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案 篇15

  武汉市育才小学 屈小青 李莉

  《画》是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因此,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  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  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认识“远、看、近、听、春、还”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大致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设计理念]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探究其趣味,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的人本思想,意味着对每个学生学习个性的尊重。教学中,应让每个孩子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才会有灵性。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诗句,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书,引导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汲取、学会欣赏,从而产生思维的撞击、情感的交流、知识的共享和心灵的震撼。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唤起他们去探究学习中华古文化的主动性,催化了学生情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应把握“古诗诵读”这一课型教学的尺度,即重点是识字和熟读成诵,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多读,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要把每行诗读通顺,要读好整首古诗直至能熟读成诵。学生主要通过多读和结合看图,以及教师适当的诗意描述,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悟诗的意境美。教师还应恰当创设出诗境,让学生通过多读体会美、欣赏美、评价美,以至于自己表达美、创设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人学的一年级小朋友,自我约束能力差,老师如若引导不当,会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课堂上把游戏寓于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如本节课开课的猜谜语游戏,识字过程中的开火车、猜字的游戏等等,让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为他们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学语文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猜过谜语吗?谁来出个谜语给大家猜?

  (学生兴趣盎然地玩猜谜语的游戏)同学们真聪明,老师也请你们猜个谜语(出示古诗),它是一首谜语诗(板书:古诗诵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完古诗,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请大家翻开书92页,自由读诗,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出示小黑板)这六个字你们会认吗?先自己在下面读一读吧!

  3.谁想读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自主选择读宇,重点指导读好前鼻音“近”、后鼻音“听”)

  4.读得很好,去掉拼音朋友也能读这么好吗?咱们开火车比赛来读一读吧1

  5.猜字游戏:老师藏一张字卡在身后,让学生猜是哪个字宝宝这么调皮,在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的读音)

  三、再读古诗,读通诗句

  1.生字读得这么好,相信大家再读古诗时一定能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自己在下面读一读。

  2.同座互读、评,指名全班读、评。

  3.全班齐读。

  四、品读词句,领悟诗境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座听。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四行诗都读好了吗?现在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练读,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4.让学生猜出谜底:画。(板书课题,齐读)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五、积累诗句,熟读成诵

  1.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

  2.学生在学习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这首诗吧!

  (小组合作多种形式练读)

  3.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4.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六、课外延伸,再现情境

  1.师:(充满激情地)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扩展背诗,激发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案 篇17

  【教材分析】

  《画》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山水画”,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这样,上课时才能使学生对大自然,山水,花鸟,诗情进行联系比较后,顺利地悟出谜底。

  【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

  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

  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⑴ 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⑵ 学生动脑筋猜

  ⑶ 出示挂图(课件):

  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1、讲读第一、二行:

  ⑴ 看图说话:

  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⑵ 想一想:

  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⑶ 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⑷ 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① 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② 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③ 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④ 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⑤ 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⑥ 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⑦ 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⑧ 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2、讲读第三、四行:

  ⑴ 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⑵ 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⑶ 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⑷ 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⑸ 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  )  近(  )  京(  )  声(  )

  运(  )  听(  )  惊(  )  色(  )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指导

  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