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教学相长──《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相长──《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案例与反思

藤田初恋 点赞 分享
教学相长──《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案例与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教学相长──《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案例与反思(精选15篇)

教学相长──《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1

  【教学案例】

  课堂上,孩子们正绞尽脑汁地讲着“自己在家为父母做的事”,忽然,有一位叫雪梅的小女孩站起来说:“老师,你为自己的父母做过什么事?快给我们讲讲吧!”

  “我?”我语塞了,我没想到孩子们会出这么一招。“快说啊,我们要听!”孩子们兴奋地鼓起掌来。

  这下,一向随机应变的我显得尴尬了。怎么会这样?怎么反过来问我了?哎,这可怎么办,我该怎么说呢?我努力搜索着,可脑中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

  正在这里,下课铃响了,我趁机给自己找了个台阶:“同学们,老师下节课再告诉你们,好吗?”孩子们热情不减地回答:“好!”

  回到办公室,我静静地坐在办公室,回忆着刚才的一幕,一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心灵是纯洁的,提出这一想法,纯粹是善意的,因为他们也想了解老师在生活中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们的好奇心在我这儿却遇阻了,白白地失去了与他们“零距离”接触的机会。

  【教学反思】

  《棉鞋里的阳光》这一课,通过对小峰母子给老人晒棉被,晒棉鞋的描写,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好风尚,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学习课文后,让孩子们说说“自己为家里人做了什么事”?这个问题虽然简单易答,也确有孩子能列举出一两件事出来,可他们感兴趣的却是老师在生活中的事,我怎么也想到呢?

  新课改开始后,我努力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尽情地读,尽情地说,大胆地问,可我就没有把自己的情感、故事及生活结合教学适时地展示给学生,以至于面对学生的发问,我竟无言以对。

  细细想来,这些年,我们一家三口和老人没住在一块儿,平时生活成了两点一线,学校里忙工作,回家还得做家务照顾儿子,哪里还有心想老人,照顾老人。我已想不出“为老人做了什么”?

  啊!这难道就是一个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生活吗?可怕啊!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振撼。

  老师为人师表,应率先垂范,不光是在课堂上用书本上的内容去熏陶教育学生,教孩子做人,更应该用生活中的言行去潜移默化,去感染学生。

  想到这儿,我知道了下节该怎么上,更明白了生活该怎么去做……

  自主识字 自得其乐──《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案例与反思

  【课堂教学实例】

  人教版第二册《棉鞋里的阳光》。

  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主性学习的基本理念,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棉、照”等13个字。会写“妈、奶”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片断〗

  这是一节识字课。

  师:同学们,别看这些生字又多又难,但大家只要开动脑筋,就一定有办法记住它们!(学生们很快就讨论起来。交流汇报时,出现了“七嘴八舌”的生动局面。)

  生:我想出来了,老师,“合”可以这样记:“一人一口”就是合。

  师:好,顺口溜的办法不错,谁还有别的办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争相介绍自己的办法。)

  生:“棉花”的“棉”左边是“木”字旁,和植物有关,右上面有个“白”,因为棉花是白色的;右下角有个巾,棉花可以用来织成毛巾。

  生:“躺”注意左边不能写成“身”。

  师:提醒得不错,请大家伸出手,书空“躺”的左部分。还有吗?

  生:我用换一换的办法记“晒”,把“洒水”的“洒”三点水换成日字旁就成了“晒棉被”的“晒”。你们同意吗?(生都说同意)

  师:我也同意,还有其它的办法吗?

  生:我用加一加的办法记“晒”,是在“日”的右边加上“西”字。

  生:我可以把“晒”编成谜语:“西边的太阳”。

  师:很棒!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生:“眼睛”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都是“目”字旁。

  ……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繁难的生字被大家的“奇思妙想”化解了。这真出我的意料,我不禁为孩子们的聪明才智鼓起了掌。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本节课,我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分析,选择记忆字形的方法,再通过正确的语言叙述,既巩固了识字,又发展了思维能力。孩子们在识字中表现得非常积极、热情、独立、自主,他们完全成为识字的主人。识字教学由枯燥变得有趣,由单一变得多样,识字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和生活需要,久而久之,学生定能养成良好的自主识字的习惯。

教学相长──《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2

  《棉鞋里的阳光》这一课,通过对小峰母子给老人晒棉被,晒棉鞋的描写,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好风尚,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学习课文后,让孩子们说说“自己为家里人做了什么事”?这个问题虽然简单易答,也确有孩子能列举出一两件事出来,可他们感兴趣的却是老师在生活中的事。

  我努力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尽情地读,尽情地说,可我却很少把自己的情感、故事及生活结合教学适时地展示给学生,以至于面对学生的发问,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细细想来,平时生活成了两点一线,学校里忙工作,回家还得做家务,我已想不出“为老人做了什么”?

  啊!这难道就是一个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生活吗?可怕啊!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老师为人师表,应率先垂范,不光是在课堂上用书本上的内容去熏陶教育学生,教孩子做人,更应该用生活中的言行去潜移默化,去感染学生。

  想到这儿,我知道了下节课该怎么上,更明白了生活该怎么去做…

教学相长──《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3

  :同学们,别看这些生字又多又难,但大家只要开动脑筋,就一定有办法记住它们!(学生们很快就讨论 起来。交流汇报时,出现了“七嘴八舌”的生动局面。)

  生:我想出来了,老师,“合”可以这样记—“一人一口”就是合。

  师:好,顺口溜的办法不错,谁还有别的办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争相介绍自己的办法。)

  生:“棉花”的“棉”左边是“木”字旁,和植物有关,右上面有个“白”,因为棉花是白色的;右下角有个巾,棉花可以用来织成毛巾。

  生:“躺”注意左边不能写成“身”。

  师:提醒得不错,请大家伸出手,书空“躺”的左部分。还有吗?

  生:我用换一换的办法记“晒”,把“洒水”的“洒”三点水换成日字旁就成了“晒棉被”的“晒”。你们同意吗?(生都说同意)

  师:我也同意,还有其它的办法吗?

  生:我用加一加的办法记“晒”,是在“日”的右边加上“西”字。

  生:我可以把“晒”编成谜语:“西边的太阳。”

  师:很棒!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生:“眼睛”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都是“目”字旁。

  ……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繁难的生字被大家的“奇思妙想”化解了。这真出我的意料,我不禁为孩子们的聪明才智鼓起了掌。

  <反思>:

教学相长──《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4

  窗外春雨淅淅沥沥的下过不停,气温降了许多,给人一种春寒料峭之感,可是教室里却暖意融融,因为孩子们一张张笑脸如春天里阳光般灿烂,花朵般美丽。置身其间,我的内心充盈着快乐。

  课堂正按照我的预设一步步和谐地向前推进着。首先自读课文,接着认识生字词,然后读中感悟……课堂行进到巩固生字词的环节,我让孩子们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然后组词识记,最后进行说话运用——每个同学选择一个生字组成词语,利用所组成的词语说一句话。

  孩子们自主完成了说话练习,开始进行班级交流了。大家争先恐后的上台交流着自己的句子。

  “鞋——棉鞋——今天我帮奶奶晒了棉鞋,奶奶夸我是好孩子。”徐浪同学不紧不慢的交流着自己的答案。我带头鼓起了掌,开心的说:“这个句子说得真好!”徐浪同学高兴地走下了讲台。突然,时伟同学大声的说:“今天下着大雨,怎么能晒棉鞋呢?他说假话!”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坐在位上的徐浪同学。顿时,教室里热闹了起来,同学们都赞成时伟的意见。

  在备课时,我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徐浪同学用“棉鞋”这个词说话——今天我帮奶奶晒了棉鞋,奶奶夸我是好孩子。这个句子没有任何错误,而且还有一定的感情,可是时伟同学的异议也有道理,因为我经常告诉同学们不能说假话,如果把徐浪同学说的这句话改为“我经常帮奶奶晒了棉鞋,奶奶夸我是好孩子”肯定就没有任何瑕疵了。

  我没有轻易的下判断。这时,我发现徐浪同学站起来在说什么,可是被全班同学的声音淹没了,他只好红着脸坐下了。我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让徐浪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徐浪同学依然是不紧不慢的说:“今天有阳光呢。”听他这么一说,全班都哄堂大笑,我也笑了起来,心里想:外面正下着大雨呢,怎会有阳光呢?徐浪同学见大家和我不信,大提高声音说:“我说有就有啊!”我急切地问:“阳光在哪啊?”他说:“阳光在我的心里!”

  我一听,心里咯噔一下!是啊,心里有阳光,就能“晒”棉鞋!我再次带头鼓起了掌,大声说:“徐浪同学说的很对,心里有阳光什么事都能干成啊!他这个句子要表达的就是对奶奶的爱啊!”这时,大多数同学都接受了我的评价,当然,也还有少学同学没有懂得其中的含义。我想以后会懂得。

  谁说不是呢,心里有了阳光,就是有了爱;心里有了爱,生活处处就充满阳光!

教学相长──《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5

  《棉鞋里的阳光》这一课,通过对小峰母子给老人晒棉被,晒棉鞋的描写,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好风尚,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学习课文后,让孩子们说说“自己为家里人做了什么事”?这个问题虽然简单易答,也确有孩子能列举出一两件事出来,可他们感兴趣的却是老师在生活中的事。

  新课改开始后,我努力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尽情地读,尽情地说,大胆地问,可我却很少把自己的情感、故事及生活结合教学适时地展示给学生,以至于面对学生的发问,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细细想来,这两年,我结婚后就很少和父母住在一块儿,平时生活成了两点一线,学校里忙工作,回家还得做家务,哪里还有心想父母,照顾父母。我已想不出“为老人做了什么”?

  啊!这难道就是一个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生活吗?可怕啊!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老师为人师表,应率先垂范,不光是在课堂上用书本上的内容去熏陶教育学生,教孩子做人,更应该用生活中的言行去潜移默化,去感染学生。

  想到这儿,我知道了下节课该怎么上,更明白了生活该怎么去做……

教学相长──《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6

  本学期的集体备课,是用高效课堂的模式来上的。高效课堂的模式分为四步:激趣定标(3分钟)、自学互动(20分),适时点拨(8分)、测评训练(10 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被按排在顺数第二位,感觉责任重大。本人也没机会去县城听课,对于高效课堂的模式,还是不清楚。那次中心校举行一节高效课堂模式的课。由于上完课才去,开始上的都听不到。我经过反复研读高效课堂的模式(九大工程三),加之又再次有机会到中心校听高效课堂模式的课,和课后评课议课,又加之本人也有用高效课堂上课的意识。

  我上高效课堂的模式的时间是20xx年3月21日下午第三节课。上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棉鞋里的阳光》。听课的老师是全校的老师。我准备的教具是生字卡,和生字组成的词的词卡,小黑板。

  开始上课时,我检查学生纸和笔是否准备好,发现同学们表现得很好。讲了激趣定标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拼音读课文,找出生字,读几遍。会的学生可以教不会的学生。接着,我发了生字卡和这些生字的音节,生字和音节是分开的,让学生找朋友,找出生字和它的音节。只发了两个小组。我让拿到生字和它的音节的同学,到讲台读给全班同学听。有一个学生,找到生字和它的音节,却不懂读。我说:你不懂读,怎么找到生字和它的音节呢?课后反思,这样处理方法是不对的,我当时应该表扬这位同学,说他认真地按老师布置的去做,才找到这些生字和它的音节。不会读的可以让全班学生教他,或 哪位当小老师的来教。这样可以激发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另一组也出这种情况,我当时是这样处理的:叫学习好些的学生代替那位学困生。那位学习好些的学生不肯上讲台,那位学困生只好到讲台,我让全班学生教他读,就让这位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当时也应该表扬这位学生,然后叫会的学生教他读。

  这节课反思最深刻就在这两位学生身上,因为在课前根本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事。

  这节课的重点是识字写字,我都基本做好。当教完生字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读书,但下课的时间到了,学生只读到一半就下课,本来按排学生读完课文,再来写生字词。这样是不是定标太多了,或不用读课文,直接写生字词呢?课后反思,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做作业,写好这几个生字就可以了。免得量多,使学生惧怕学习。

教学相长──《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7

  新教材语文第二册单元二第7课是《棉鞋里的阳光》,课文描写了生活中极普通的小事:一位母亲给婆婆晒棉被,这举动濡染了小峰幼小的心灵,小峰学着妈妈的样子也去帮奶奶晒棉鞋。阳光钻进了棉被,钻进了棉鞋,温暖了奶奶的身体,小峰母子的孝心也随阳光温暖着奶奶的心。文章通过对话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好风尚,含而不露地给人以启示,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

  在教学时,我抓住对话进行朗读感悟,可就在对话朗读中生成了一个问题,是我课前所没有预设到的。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一句长句──小峰问妈妈:“奶奶的棉被一点儿也没湿,干吗要晒呢?”学生在朗读时出现这样的读法:小峰问:“妈妈,奶奶的棉被一点儿也没湿,干吗要晒呢?”分析原因有两个,首先第一个是学生对标点符号还没有较好的认识,尤其是引号的意义。第二个原因是语文书上正好在“小峰问”后面出现了换行。而第二个原因我分析可能是主要原因。

  【教学片段】

  在电视上投影出书上句子:小峰问妈妈:“奶奶的棉被一点儿也没湿,干吗要晒呢?”。

  师:小朋友,句子中是谁在说话呀?

  生:是小峰。小峰在跟妈妈说话。

  师:那小峰对妈妈说了什么话?句子中找找。

  生1:小峰说:“妈妈,奶奶的棉被没湿,干吗要晒呢?”

  生2:小峰说:“奶奶的棉被一点儿也没湿,干吗要晒呢?”

  师:我做妈妈,你做小峰,我们来表演好吗?谁来?

  请几个学生和老师合作表演。发现在说话中有学生说:“妈妈,奶奶的棉被一点儿也没湿,干吗要晒呢?”;有学生说:“奶奶的棉被一点儿也没湿,干吗要晒呢?”。

  师:你能再看看书上句子,划划小峰说的话吗?

  学生划好了,师巡视一圈,大部分学生能划正确。但也有学生把“妈妈”也划进去了。

  师:读读小峰说的话。

  生读:奶奶的棉被一点儿也没湿,干吗要晒呢?(一种)

  生读:妈妈,奶奶的棉被一点儿也没湿,干吗要晒呢?(又一种)

  师:咦,出现问题了!小朋友,再看看句子,你有什么发现?谁读得对?

  学生你看我,我看你,没有发现。

  师:小朋友,妈妈是在“引号里”还是“引号外面”?

  生:外面。  师:所以引号里才是小峰说的话。我们配合一起再读读。

  师读引号外的话:小峰问妈妈。生读:“奶奶的棉被一点儿也没湿,干吗要晒呢?”

  师:所以我们在朗读时,“小峰问妈妈”应连起来读。

  【课后反思】

  因为是课前所没有预设到的,课堂生成的东西,所以在处理时没有能好好地想想,处理得比较困难,最后几乎是老师没有办法了就代替学生回答了。而且课后仍有不少学生读错。

  问题一:学生虽已经初步认识了引号,但对引号的意义没有真正理解,而且在平时的朗读指导中也缺少类似的训练,我一味地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标点发现正确朗读的方法,走入了一个误区,其实也是对学生实际水平没有准确的估量。

  问题二:其实通过标点发现问题不是不行,但我缺少必要的铺垫,比如我如果在发现问题后给学生两个句子:

  ① 小峰问妈妈:“奶奶的棉被一点儿也没湿,干吗要晒呢?”

  ② 小峰问:“妈妈,奶奶的棉被一点儿也没湿,干吗要晒呢?”

  然后让学生通过两个句子的比较发现标点符号使用的神奇之处,就能更好地把握朗读技巧,正确朗读了。

  所以也正是我处理问题的草率和匆忙导致了失败。我想,现在的课堂是生成的课堂,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认真地对待课堂上所生成的问题,让我们的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感于心灵 源于生活──《棉鞋里的阳光》教学片断及反思 

  【教学背景】

  初读《棉鞋里的阳光》(人教课标致版第二册),就有一股暖流涌动:一位妈妈给婆婆晒棉被,这贤淑的举动濡染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孩子马上用自己稚嫩的手给奶奶晒棉鞋。一件生活中极普通的小事,文章却含而不露地给人以启示,亲情的温馨扑面而来。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用心去感受这份阳光般的温馨呢?

  【教学片断】

  正指导学生正确地通读了全文,准备理解课文与有感情朗读并进指导时,我突然想起了一则与课文内容非常相似的公益广告:《爱的传递》。广告画面十分感人:一位妈妈暂停了给孩子讲《小鸭子的故事》,打来一盆热水给她的妈妈洗脚。好奇的孩子打开门缝看到了这一幕──等妈妈回到房间,正纳闷孩子哪儿去了。一回头,却发现孩子正憋足了劲,为她端来了一盆洗脚水(冷水),而孩子带笑的脸上、身后的地上,全是飞溅的水珠。妈妈笑了──最后,孩子奶声奶气地说了一句话:妈妈,我也给你讲小鸭子的故事。(字幕出现:爱是需要传递的。)

  (要不要给孩子们讲这个生动的广告呢?会耽误上课吗?一瞬间,我有点犹豫,但还是不忍放弃广告与课文的那种相似。)

  师:在少儿频道有一则广告,每次动画片结束后都会播放:一位妈妈打来了热水给她的妈妈洗脚……

  生(争着):我知道!我知道!……

  (看着他们迫不及待的样子,我示意其中的一个孩子接下去讲。期间,不时有孩子跟进去一起讲述广告内容。而到最后,“妈妈,我也给你讲小鸭子的故事”这句话,大家是一齐说出来的。)

  (孩子们的印象是多么深刻啊!感谢你,少儿频道。你不但给孩子们带来了唯美的视觉享受,更给孩子们播下了爱的心灵种子。领会了它,理解课文又有何难?)

  师:你们讲得真是太棒了!还记得广告最后的一句话吗?

  生:爱是需要传递的。

  师:在广告中,你发现了哪些爱?

  生:妈妈给老奶奶洗脚。

  生:妈妈给孩子讲故事。

  生:孩子给妈妈打水。

  生:孩子给妈妈讲故事。

  ……

  (我欣喜于孩子们的感受力。)

  师:你发现孩子的爱是怎么来的吗?

  生(争着):他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

  师:你们真是聪明!这就是:爱的传递。

  师:你能仔细地读读课文《棉鞋里的阳光》,找出这样的爱吗?

  ……

  (孩子们的领会又快又好。)

  【教学反思】

  1、语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多广阔,语文教育的天地也应有多广阔。因此,语文教学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2、一年级孩子的学习,更多地依赖于已有的生活感受。这则广告,是孩子们耳濡目染的活教材。通过天天看动画片的接触,孩子们已通过多种感官生动地领会了它,变成了自己的切身体会。课堂上,从他们争先恐后地想讲述到最后异口同声地讲完《爱的传递》,不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吗?因此,放手让孩子讲述生活感受,运用这种体会,引导学生把它迁移到对课文的学习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为自己当时的决定感到庆幸。

教学相长──《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8

  《棉鞋里的阳光》是继《胖乎乎的小手》之后的又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通过对小峰母子给老人晒被子、晒棉鞋的过程、动作、对话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赞扬了尊敬老人的好风尚,教育学生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

  教学中,我抓住“妈妈为什么给奶奶晒棉被?”“小峰为什么给奶奶晒棉鞋?”两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再用“因为……所以……”仿照前一课的方法进行了说话训练。这时,有一个小朋友说:“啊,奶奶真幸福。”我马上接过他的话,说:“是呀,小峰的奶奶真幸福,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大家一听,纷纷举起小手要求发言,生1:因为小峰和妈妈都那么关心奶奶,体贴奶奶;

  生2:小峰会帮奶奶晒棉鞋,他很爱奶奶;

  生3:我用小手给奶奶捶背,奶奶也感到很幸福;

  生4:我帮奶奶倒洗脚水,奶奶挺高兴……

  在说话训练的同时,不只不觉渗透了体贴长辈的思想教育。我觉得在阅读课的教学中,千万不要逐段地分析,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要让学生充分读,学生肯定会有自己的感受。结果学生自读自悟都解决了,老师只是引导,只是组织者而已。

教学相长──《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9

  《棉鞋里的阳光》这一课,通过对小峰母子给老人晒棉被,晒棉鞋的描写,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好风尚,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

  我努力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尽情地读,因为小学语文的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朗读教学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大声朗读时眼睛能看到,耳朵能听到,就会记得更牢固。《棉鞋里的阳光》主要以对话串起文本,所以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疑问句和感叹句:妈妈、奶奶是长辈,语气要和蔼可亲,说话时要充满关怀。小峰是小朋友,说话的语气天真活泼、有礼貌。同时采用了进入角色读,使孩子非常快地溶入文本,从而更加能深刻感受到文中蕴涵的深深的含义。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一年级孩子虽然已经听到过一些词句,但是,看着书面语言,要准确、连贯地读出来、读好它是很难的。因此,我在指导朗读时,注重了词、句、段、篇以及标点符号的指导。首先,我让学生试着读课文。范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用铅笔画出喜欢的词语,再把课文读熟,接着我再用卡片出示重点词语、难读词语,指名朗读,对于难理解的词可作重点讲解,使学生加深印象。其次,一些比较长的句子,学生也很难读得好,我引导学生把长句子找出来,先试着朗读。然后,把长句子出示出来,让学生在一次次朗读中,体会到长句子不难读,只要抓住主要词语、句子的主要部分就可以读好。同时,注重标点符号的朗读,要使学生知道:“问号”要读出升调,“感叹号”要读出加重的语气……这样,经过多次指导,学生就逐步掌握了朗读方法。

教学相长──《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10

  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二册《棉鞋里的阳光》。

  教材分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都有年幼之时,也有年老之日。《棉鞋里的阳光》是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这是继《胖乎乎的小手》之后又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通过对小峰母子给老人晒棉被、晒棉鞋过程中人物的动作、对话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好风尚,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文章贴近儿童的生活,是儿童身边真真切切能感受到的事情。文章语言朴实纯真,深受学生喜爱。但文章散发出的浓浓亲情,关心长辈与现在独生子女的行为有一定的差距,学生一下子难以领悟。另外,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对话较多,且第一次出现了叙述语置后的形式,学生也难以理解。

  学情分析:家庭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本文选自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学生易进入情景,所以在教学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教育才会更富有意义。在朗读时也更易激发学生的感情。本文生字也较容易掌握。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重难点:认字和自读、自悟课文。

  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板书“阳光“问:同学们知道阳光有什么作用吗?

  生:阳光使人暖和,阳光可以帮助万物生长……

  师继续板书“棉鞋里的”,请大家齐读课题《棉鞋里的阳光》

  师:当你读完课题时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棉鞋里怎么会有阳光呢?阳光怎么会进棉鞋里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对课题的好奇入手,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故事,进入课文情境。)

  二、感知阅读,自学生字

  师:大家有这么多的疑问,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认真读课文。

  师:好!那我们快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吧。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

  生读文,教师巡视。

  师:大家读得真认真,谁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学生起来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注意字的读音。

  师:读得比较通顺,大家的意见呢?

  生:他读的声音小,有些字音没读准,不注意停顿。

  师:哪些字的读音不准?

  生:“晒”是翘舌音,还读的落了“这么”两个字。

  师:哦,那你把那个句子读一读。

  生读:“咦,棉鞋怎么这么暖和?”

  师:很好,这说明刚才大家听得很认真。接下来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想还有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

  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找。

  (设计意图:⑴自主识字,通过自己读,看看哪些会读,哪些不会读,对生字有初步的认识;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后进生学习的机会,突出学习的重难点;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张正面教育的理念,不管你会读几个,只要能读出几个,都是有收获,都是好的)

  三.集体交流,巩固识字效果

  师:谁来说一说?

  生:“照”和“收”也是翘舌音。

  师:对,还要注意“暖和(huo)”不能读成“暖he”,跟老师读一遍。

  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还有“一点儿”要读出儿化音。

  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注意了这些字词的读音,同学们会读得更好。(让学生再读一读课文)

  师:词宝宝们来了,看看你认识他们了吗?

  (出示:棉花照到晒被盖上中午收起脱鞋躺下合眼眼睛摆一摆)

  学生先自己读一读。

  师:谁能说一说,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找出翘舌音的字再读一读)

  师指名读,学生领读,齐读。

  师:看来,同学们回家预习得非常好。接下来请大家在小组中给其他同学读一读本课的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在各组中巡视,解答疑难。)

  师:下面,我们要做一个游戏,把字宝宝送到阳光下。

  (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太阳,谁读的准、讲得好就把对应的字写到太阳下。教师出示字卡,学生讲一讲识记的方法,教师鼓励不同的识字方法。学生每讲完一个字就把字写到黑板的太阳下。)

  生:棉,左右结构,木字旁。左边是木,右边是帛,合起来念棉。

  生:晒,左右结构,日加西就等于晒,晒被子的“晒”。

  生:……

  师:大家讲得真好,下面听老师猜几个字谜吧。“一条白手巾,挂在木头旁。”(棉)“日落西山”(晒)“家有人一口”(合)“羊尾巴进锅了”(盖)

  师:为什么是“盖”字呢?羊尾巴一进锅就被锅盖盖住了。这个字是上下结构,上边的羊没了尾巴,被下面的器皿盖住了,所以下面是个皿字底。

  师小结:识字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来认字,还可以猜字谜,但要注意编得字谜要合理。

  教师出示形近字,学生认读组词:

  晒—洒被—披午—牛

  脱—说眼—很睛—清盖—盒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这部分教学是本课的重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自主识字,教师适时的指导、解疑,并注意激励性评价,更好地形成课堂生成,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四、再读课文,感悟真情

  师:认识了这些字宝宝,大家再读课文的时候会读得更好,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桌间巡视。

  师:大家读的真用心,下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都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自愿举手展示读。)

  师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问:你能找出对应的段落读一读吗?(学生看一看,找一找,读一读。)

  师指名读课文,要求:最好能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设计意图:这部分学习为下节课指导朗读打下基础。)

  师:你有过关心家里人的事吗?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学习学习。

  学生说一说,教师适时表扬,并提出更高的希望。

  (设计意图:通过再读课文,一方面体会人物品质和文章语言,另一方面感悟尊老敬老的好风尚。)

  五.教师提问,深化内涵

  (1)小峰做了一件什么事?他是向谁学的?

  (2)奶奶感到幸福吗?为什么?

  (3)你喜欢小峰吗?你喜欢小峰的妈妈吗?如果你是奶奶,你会对小峰说什么呢?

  (设计意图:深化学习,升华思想。发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发展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我发现一年级孩子虽然已经听到过一些词句,但是,看着书面语言,要准确、连贯地读出来、读好它是很难的。因此,我在指导朗读时,注重了词、句、段、篇以及标点符号的指导。

  2.《棉鞋里的阳光》这一课,通过对小峰母子给老人晒棉被,晒棉鞋的描写,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好风尚,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学习课文后,我让孩子们说说你有过关心家里人的事吗?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学习学习。这个问题虽然简单易答,也确有孩子能列举出一两件事出来,但都千篇一律。当我准备把自己的生活结合教学适时地展示给学生时却突然发现竟然也就如此。

  细细想来,这两年,我结婚后就很少和父母住在一块儿,平时生活成了两点一线,学校里忙完,忙家里,哪里还有心想父母,照顾父母。我已想不出“为老人做了什么”?啊!这难道就是一个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生活吗?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们为人师表,应以身作则,不光是在课堂上用书本上的内容去熏陶教育学生,教孩子做人,更应该用生活中的言行去潜移默化,去感染学生。

  想到这儿,我知道了下节课该怎么上,更明白了生活中该怎么去做……

教学相长──《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11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反思

  《棉鞋里的阳光》是继《胖乎乎的小手》之后的又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奶奶老了,妈妈格外体贴,把老人的棉被晒一晒,让她睡得更暖和。贤淑的举动影响着幼小的心灵,小峰也学着他的样子,帮奶奶晒棉鞋。阳光钻进了棉被,也钻进了棉鞋,温暖了奶奶的身体,他们的孝心也随着阳光温暖着奶奶的心。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以后,我就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懂。

  1、妈妈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被?

  2、小峰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鞋?

  结合理解课文,指导朗读,再用“因为……所以……”仿照前一课的方法进行了说话训练。这时,有一个小朋友说:“啊,奶奶真幸福。”我马上接过他的话,说:“是呀,小峰的奶奶真幸福,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大家一听,纷纷举起小手要求发言,有的说因为小峰和妈妈都那么关心奶奶,体贴奶奶;有的说小峰会帮奶奶晒棉鞋,他很爱奶奶;有的说我用小手给奶奶捶背,奶奶也感到很幸福;有的说我帮奶奶倒洗脚水,奶奶挺高兴……在说话训练的同时,不只不觉渗透了体贴长辈的思想教育。我觉得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不要逐段地分析,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要让学生充分读,学生肯定会有自己的感受。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反思

  新课改开始后,我努力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尽情地读,尽情地说,大胆地问,可我却很少把自己的情感、故事及生活结合教学适时地展示给学生,以至于面对学生的发问,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棉鞋里的阳光》是继《胖乎乎的小手》之后的又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棉鞋里的阳光》这一课,通过对小峰母子给老人晒棉被,晒棉鞋的描写,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好风尚,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学习课文后,让孩子们说说“自己为家里人做了什么事”?这个问题虽然简单易答,也确有孩子能列举出一两件事出来,可他们感兴趣的却是老师在生活中的事。 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以后,我就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懂。“1、妈妈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被?”“2、小峰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鞋?”结合理解课文,指导朗读,再用“因为……所以……”仿照前一课的方法进行了说话训练。这时,有一个小朋友说:“啊,奶奶真幸福。”我马上接过他的话,说:“是呀,小峰的奶奶真幸福,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大家一听,纷纷举起小手要求发言,有的说因为小峰和妈妈都那么关心奶奶,体贴奶奶;有的说小峰会帮奶奶晒棉鞋,他很爱奶奶;有的说我用小手给奶奶捶背,奶奶也感到很幸福;有的说我帮奶奶倒洗脚水,奶奶挺高兴……在说话训练的同时,不只不觉渗透了体贴长辈的思想教育。

  细细想来,十几年来我很少回老家和父母住在一块儿,平时生活成了两点一线,学校里忙工作,回家还得做家务,哪里还有心想父母,照顾父母。我已想不出“为老人做了什么”? 想到这儿,我知道了下节课该怎么上,更明白了生活该怎么去做。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很好的利用了课堂随时生成的资源,通过朗读感悟,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以后,我就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懂。“1、妈妈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被?”“2、小峰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鞋?”结合理解课文,指导朗读,再用“因为……所以……”仿照前一课的方法进行了说话训练。这时,有一个小朋友说:“啊,奶奶真幸福。”我马上接过他的话,说:“是呀,小峰的奶奶真幸福,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大家一听,纷纷举起小手要求发言,有的说因为小峰和妈妈都那么关心奶奶,体贴奶奶;有的说小峰会帮奶奶晒棉鞋,他很爱奶奶;有的说我用小手给奶奶捶背,奶奶也感到很幸福;有的说我帮奶奶倒洗脚水,奶奶挺高兴……在说话训练的同时,不知不觉渗透了体贴长辈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更深地懂得了如何尊敬长辈,发扬中国的传统美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识字方面,学生先后用了“换一换”“加一加”“演一演”等识字方法,气氛浓厚。有学生上台演了:合、眼睛、摆、盖、脱、躺等,识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反思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都有年幼之时,也有年老之日。奶奶老了,妈妈格外特贴,把老人的棉被晒一晒,让她睡得更暖和。贤淑的2影响着幼小的心灵,小峰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帮奶奶晒棉鞋。阳光钻进了棉被,也钻进了棉鞋,温暖了奶奶的身体。这堂课,我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识字教学

  1.读中识字

  在学生自由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先把生字在文章中圈出来,然后再把文章读通顺,这样,生字在学生找的时候有了一遍印象,在每次读的时候又可以有意识的注意生字。使生字能够经常再读中呈现,效果更好。

  2.猜谜语识字

  我先自己编了两个谜语给孩子们猜,如“一口咬掉牛角”,“家中人一口”。学生马上猜到是“午”和“合”。之后,我让学生自己给生字编谜语给同学猜,评选出编谜语能手。同学们兴趣一下子来了,有的编“棉:一条白毛巾,挂在木头上”;有的编“照:一个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流下四滴血”;有的编“晒:太阳西边照”等等。通过编谜语,学生不仅对字形加深了印象,而且也提高了识字兴趣,从识字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二﹑阅读教学

  1.从多种形式的读中体会情感。

  为了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上我安排了较多读的时间。有学生自由读,学生分小节读,学生分角色朗读,男女生读等。在读中,适时抛砖引玉,比如:“小峰看到妈妈给奶奶晒棉被,奶奶盖着暖和的被子睡着了,他会怎么想呢?”“小峰为什么(轻轻地)奶奶的棉鞋晒了呢?”等等。从文中的一些细节来体现小峰爱奶奶,孝敬奶奶的拳拳之心。

  2.联系实际,从自己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中使情感升华。

  都是孩子是最真实的读者,也是最可爱的人。在今天这堂课上,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里人是如何互相关心的。我们班同学的回答感动了我,也感动了其他同学。陈嘉辉说:“我天生有一半头发白了,我的爸爸妈妈为了给我治病,跑了很多医院,也借了很多钱,妈妈经常为了给我煎药起早。我很感谢他们,也很爱他们。我要好好孝顺他们。”说完时,已经哽咽了,眼眶里满是泪水。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反思

  (原创)《棉鞋里的阳光》这一课,通过对小峰母子给老人晒棉被,晒棉鞋的描写,让学生懂得应该懂得了要爱家里人,懂得了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了体贴。学习课文后,我让孩子们说说“自己为家里人做了什么事”?这个问题虽然简单易答,也确有孩子能列举出一两件事出来,但也有一部分小朋友冥思苦想了半天,找不到一件事好说的,有的是想找件与众不同的大事,可有的小朋友委屈的告诉我,平时自己想帮忙做事,可家长总是说你的任务是学习,做作业。家里的大小事家长全包了,也看的出平时家里勤快的,自己动手能力强,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动手操作就比较慢,又不懂得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看来这单元的口语交际课我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操作。主体是我想帮大人做事,大人不允许,我们怎么办?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反思

  在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全家福”,让他们互相说一说家里的趣事,学生就显得相当感兴趣,这种方式比较贴近生活的实际,所以学生说起来也相当热烈,争先恐后地向全班学生讲述,内容自然而然地也围绕着家里面谁最疼爱自己,怎样疼爱的。之后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他们来说一说在文中看到的人物,想一想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学生因为说过了自己的照片,所以说起课文的插图也就事半功倍了。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所不足的便是在问:读了他们的话后,你想说些什么的时候,我没有去引导学生,以致于学生的回答与我设计此环节所想象的有些出入。

  第二课时在课文开始之前,先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但是在这个环节中,我稍稍做了些改动,就是女生读字,男生组词,这种形式在以前没有出现过,所以学生特别的感兴趣,这使我意识到在将来的教学中应该多去探索些新鲜的方式,让我们的学生不要一味的只在一种方式上运行,这样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削弱,反之,则能达到一个热烈的情绪。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先揣摩在家中爸爸、妈妈和奶奶说话时的语气,再引导他们读一读文中的话,学生在联系生活的同时对于课文中的话语也就更能理解了。在教学生字的阶段,我让学生先观察,讲一讲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开始书写。

教学相长──《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12

  小学语文的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朗读教学。古人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大声朗读时眼睛能看到,耳朵能听到,就会记得更牢固。《棉鞋里的阳光》主要以对话串起文本,所以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疑问句和感叹句:妈妈、奶奶是长辈,语气要和蔼可亲,说话时要充满关怀。小峰是小朋友,说话的语气天真活泼、有礼貌。同时采用了进入角色读,使孩子非常快地溶入文本,从而更加能深刻感受到文中蕴涵的深深的含义。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一年级孩子虽然已经听到过一些词句,但是,看着书面语言,要准确、连贯地读出来、读好它是很难的。因此,我在指导朗读时,注重了词、句、段、篇以及标点符号的指导。首先,我让学生试着读课文。范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用铅笔画出喜欢的词语,再把课文读熟,接着我再用卡片出示重点词语、难读词语,指名朗读,对于难理解的词可作重点讲解,使学生加深印象。其次,一些比较长的句子,学生也很难读得好,我引导学生把长句子找出来,先试着朗读。然后,把长句子投影出来,让学生在一次次朗读中,体会到长句子不难读,只要抓住主要词语、句子的主要部分就可以读好。同时,注重标点符号的朗读,要使学生知道:“问号”要读出升调,“感叹号”要读出加重的语气……这样,经过多次指导,学生就逐步掌握了朗读方法。

教学相长──《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13

  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二册《棉鞋里的阳光》。

  教材分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都有年幼之时,也有年老之日。《棉鞋里的阳光》是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这是继《胖乎乎的小手》之后又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通过对小峰母子给老人晒棉被、晒棉鞋过程中人物的动作、对话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好风尚,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文章贴近儿童的生活,是儿童身边真真切切能感受到的事情。文章语言朴实纯真,深受学生喜爱。但文章散发出的浓浓亲情,关心长辈与现在独生子女的行为有一定的差距,学生一下子难以领悟。另外,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对话较多,且第一次出现了叙述语置后的形式,学生也难以理解。

  学情分析:

  家庭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本文选自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学生易进入情景,所以在教学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教育才会更富有意义。在朗读时也更易激发学生的感情。本文生字也较容易掌握。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重难点:

  认字和自读、自悟课文。

  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板书“阳光“问:同学们知道阳光有什么作用吗?

  生:阳光使人暖和,阳光可以帮助万物生长……

  师继续板书“棉鞋里的”,请大家齐读课题《棉鞋里的阳光》

  师:当你读完课题时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棉鞋里怎么会有阳光呢?阳光怎么会进棉鞋里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对课题的好奇入手,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故事,进入课文情境。)

  二、感知阅读,自学生字

  师:大家有这么多的疑问,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认真读课文。

  师:好!那我们快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吧。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

  生读文,教师巡视。

  师:大家读得真认真,谁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学生起来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注意字的读音。

  师:读得比较通顺,大家的意见呢?

  生:他读的声音小,有些字音没读准,不注意停顿。

  师:哪些字的读音不准?

  生:“晒”是翘舌音,还读的落了“这么”两个字。

  师:哦,那你把那个句子读一读。

  生读:“咦,棉鞋怎么这么暖和?”

  师:很好,这说明刚才大家听得很认真。接下来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想还有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

  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找。

  (设计意图:⑴自主识字,通过自己读,看看哪些会读,哪些不会读,对生字有初步的认识;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后进生学习的机会,突出学习的重难点;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张正面教育的理念,不管你会读几个,只要能读出几个,都是有收获,都是好的)

  三.集体交流,巩固识字效果

  师:谁来说一说?

  生:“照”和“收”也是翘舌音。

  师:对,还要注意“暖和(huo)”不能读成“暖he”,跟老师读一遍。

  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还有“一点儿”要读出儿化音。

  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注意了这些字词的读音,同学们会读得更好。(让学生再读一读课文)

  师:词宝宝们来了,看看你认识他们了吗?

  (出示:棉花照到晒被盖上中午收起脱鞋躺下合眼眼睛摆一摆)

  学生先自己读一读。

  师:谁能说一说,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找出翘舌音的字再读一读)

  师指名读,学生领读,齐读。

  师:看来,同学们回家预习得非常好。接下来请大家在小组中给其他同学读一读本课的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在各组中巡视,解答疑难。)

  师:下面,我们要做一个游戏,把字宝宝送到阳光下。

  (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太阳,谁读的准、讲得好就把对应的字写到太阳下。教师出示字卡,学生讲一讲识记的方法,教师鼓励不同的识字方法。学生每讲完一个字就把字写到黑板的太阳下。)

  生:棉,左右结构,木字旁。左边是木,右边是帛,合起来念棉。

  生:晒,左右结构,日加西就等于晒,晒被子的“晒”。

  生:……

  师:大家讲得真好,下面听老师猜几个字谜吧。“一条白手巾,挂在木头旁。”(棉)“日落西山”(晒)“家有人一口”(合)“羊尾巴进锅了”(盖)

  师:为什么是“盖”字呢?羊尾巴一进锅就被锅盖盖住了。这个字是上下结构,上边的羊没了尾巴,被下面的器皿盖住了,所以下面是个皿字底。

  师小结:识字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来认字,还可以猜字谜,但要注意编得字谜要合理。

  教师出示形近字,学生认读组词:

  晒—洒被—披午—牛

  脱—说眼—很睛—清盖—盒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这部分教学是本课的重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自主识字,教师适时的指导、解疑,并注意激励性评价,更好地形成课堂生成,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四、再读课文,感悟真情

  师:认识了这些字宝宝,大家再读课文的时候会读得更好,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桌间巡视。

  师:大家读的真用心,下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都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自愿举手展示读。)

  师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问:你能找出对应的段落读一读吗?(学生看一看,找一找,读一读。)

  师指名读课文,要求:最好能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设计意图:这部分学习为下节课指导朗读打下基础。)

  师:你有过关心家里人的事吗?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学习学习。

  学生说一说,教师适时表扬,并提出更高的希望。

  (设计意图:通过再读课文,一方面体会人物品质和文章语言,另一方面感悟尊老敬老的好风尚。)

  五.教师提问,深化内涵

  (1)小峰做了一件什么事?他是向谁学的?

  (2)奶奶感到幸福吗?为什么?

  (3)你喜欢小峰吗?你喜欢小峰的妈妈吗?如果你是奶奶,你会对小峰说什么呢?

  (设计意图:深化学习,升华思想。发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发展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我发现一年级孩子虽然已经听到过一些词句,但是,看着书面语言,要准确、连贯地读出来、读好它是很难的。因此,我在指导朗读时,注重了词、句、段、篇以及标点符号的指导。

  2.《棉鞋里的阳光》这一课,通过对小峰母子给老人晒棉被,晒棉鞋的描写,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好风尚,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学习课文后,我让孩子们说说你有过关心家里人的事吗?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学习学习。这个问题虽然简单易答,也确有孩子能列举出一两件事出来,但都千篇一律。当我准备把自己的生活结合教学适时地展示给学生时却突然发现竟然也就如此。

  细细想来,这两年,我结婚后就很少和父母住在一块儿,平时生活成了两点一线,学校里忙完,忙家里,哪里还有心想父母,照顾父母。我已想不出“为老人做了什么”?啊!这难道就是一个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生活吗?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们为人师表,应以身作则,不光是在课堂上用书本上的内容去熏陶教育学生,教孩子做人,更应该用生活中的言行去潜移默化,去感染学生。

  想到这儿,我知道了下节课该怎么上,更明白了生活中该怎么去做……

教学相长──《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14

  【教学案例】

  突如其来的提问

  这是一节语文课,我正引导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棉鞋里的阳光》一课。当读到第4小节时,李商隐队就伸出一只小手。

  “许文慧,你有什么事吗?”我耐心地问。

  许文慧站起来,奇怪地说:“老师,为什么阳光钻进棉花里,棉被就会暖和呢?”

  我当即对她积极提问进行了鼓励,并请她上台来主持这个问题的讨论。

  此时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大家都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

  一生说:“因为棉花是白色的,阳光钻进棉花,棉被就会暖和起来。”

  另一生马上反驳:“不对!我们站在太阳底下,不管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衣服都会暖和起来。”

  最后讨论得出,棉被会暖和是因为太阳是会发热的球体,阳光钻进棉被,把热量传给了棉被。

  我真佩服这些孩子,他们会读书、会思考、会发现、会表达,如果我在教学中对第一只突然举起的小手视若无睹的话,我想我会错过一次又一次和学生真正交流学习的机会。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经历了这一次后,使我对此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以后的语文课上,学生提的问题多了,学生的声音也多了。

  【教学反思】

  最近,我想了很多很多。为什么三、四岁的孩子会问“苹果为什么有皮”、“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之类的问题,而十一、二岁的孩子却变得提不出任何问题了呢?究其原因,罪魁祸首就是我们老师。平时,每节课教师都是主人,串讲串问,有时学生脱离轨道马上拉了回来,生怕浪费一点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有时又害怕学生造成尴尬的场面,自己下不了台。于是,在课堂上提问便成了老师的专利,回答是学生的义务。长此以往,学生便成了脑中没有问题的学生了,如此这般,后果将不堪设想。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说明,少年儿童天真好奇,对万事万物都爱问个为什么,他们常常喜欢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针对问题寻找一种独立的解释,甚至朝着教师讲的和书本上写的不同方向大胆提出疑问,去探索客观真理。学生是有思想、有自我意识的主体,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是儿童的天性。作为一年级的老师,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维护和发扬学生的这种天性,要让学生轻松上阵,畅所欲言,让他们有机会说,敢于说,甚至人人争着说,培养他们的独特个性。那么,怎样才能放飞学生的天性呢?

  一、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

  许多教育学家都论述过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写上平正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正的文字一样。这说明学习氛围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

  我们面对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性、有理性、有独立人格,独特价值和无限潜能的人。虽然他们将来未必人人都是英雄或明星,但却都是一个真正的人。我们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学生,要学会角色转换,即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而且只要作出一定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小班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帮助每一个学生去发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不仅教师可以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同时,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互相问答。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提高的过程。当学生突然举手提出第一个疑问“阳光钻进棉花,棉被为什么会暖和”时,我若孰视无睹,那么学生就无法享受到参与的乐趣,无法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更谈不上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除了师生平等,生生之间也是平等的,尤其是“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在进行各种交往活动中,教师给“学困生”和“学优生”的机会应是均等的。尊重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只有尊重学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做到平等,学生才会感到安全,才不会出现有的学生被冷落、被讽刺、被耻笑的现象。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是“疑而不问”,那些不善于质疑的人,一般学习态度懒散,知识面狭窄,而乐于发问的人却思维活跃,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强。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接受的信息发生矛盾,在心理上就会出现一种力求统一矛盾,使心理状态趋于平衡的要求,促进了思维的展开,一旦这种矛盾统一了,便得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古今中外无数的事例证明,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是起源于质疑。可见,具有发现问题的才智,提出问题的胆略,是一切优秀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质疑就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质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语文界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谆谆告诫我们,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自己独立学习。教师教会了学生质疑问难,就是教会了学生最好的读书方法,将使他们一生受用无穷。因此,每一位老师都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质疑应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我们应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案例

  片段:

  指导朗读、感悟文本:

  1、师:请小朋友看看,爸爸在表扬兰兰时,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谁来当当爸爸,把这句子话说得更好?(指导学生把句子读好)在这句话里有这样一个词“替”,你们能不能换个词说说?

  2、师:兰兰不仅给爸爸拿过拖鞋,还给妈妈做过事,谁来当当妈妈,夸夸兰兰呢?(指导妈妈夸赞的语气)

  3、师:姥姥是家里年纪最大的人,兰兰非常尊敬她,姥姥说……(生接读句子)

  4、师:刚才同学们都读得很动情。接下来请大家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角色美美地来读读吧。

  反思:

  低年级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指导学生会读课文,读懂课文,更重要的是要唤醒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从而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让学生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爱,使课文蕴含的人文精神转化为引导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动力。

教学相长──《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15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孩子的直观思维、感性思维占极大的比重,因为课文的主要事情是写妈妈和小峰为奶奶晒棉被、晒棉鞋,因此,“送亲情阳光”活动很容易被孩子们狭隘的诠释为一系列跟“阳光”有关的行动:给长辈晒被子、晒棉衣、晒鞋子……我们老师应关注这一点,引导孩子们从思想上、行动上寻找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体贴长辈、关心长辈,比如给生病的爷爷唱首歌、削个苹果,给疲倦的爸爸捶捶背、倒杯开水等等。当然,如果有能够感悟到“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心,关心能够温暖人们的心灵”,那是更到位的理解,但不宜拔高要求,应生生的灌输孩子此种认识。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反思

  《棉鞋里的阳光》是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本课比较浅显易懂,所以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小峰的心里活动,渗透尊长辈教育。

  奶奶老了,妈妈格外体贴,把老人的棉被晒一晒,让她睡得更暖和。贤淑的举动影响着幼小的心灵,小峰也学着她的样子,帮奶奶晒棉鞋。阳光钻进了棉被,也钻进了棉鞋,温暖了奶奶的身体,他们的孝心也随着阳光温暖着奶奶的心。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以后,我就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懂。“1、妈妈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被?”“2、小峰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鞋?”结合理解课文,指导朗读,再用“因为……所以……”仿照前一课的方法进行了说话训练。学生说完后我说:“小峰的奶奶真幸福,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大家一听,纷纷举起小手要求发言,有的说因为小峰和妈妈都那么关心奶奶,体贴奶奶;有的说小峰会帮奶奶晒棉鞋,他很爱奶奶;有的说我用小手给奶奶捶背,奶奶也感到很幸福;有的说我帮奶奶倒洗脚水,奶奶挺高兴……在说话训练的同时,不知不觉渗透了体贴长辈的思想教育。

  通过学习,大部分学生懂得了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课后,我想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挖掘课本中内容,把“育人”放到首位,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不仅仅只是知识的讲授,更是人类优秀品质的传播,当然,作为老师也应该把知识和情感教育真情流露出来,让学生们自然而然地接受,并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悟到的感情运用到生活中去,那么我们的社会将变得多么和谐,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的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朗读教学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大声朗读时眼睛能看到,耳朵能听到,就会记得更牢固。《棉鞋里的阳光》主要以对话串起文本,所以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疑问句和感叹句:妈妈、奶奶是长辈,语气要和蔼可亲,说话时要充满关怀。小峰是小朋友,说话的语气天真活泼、有礼貌。同时采用了进入角色读,使孩子非常快地溶入文本,从而更加能深刻感受到文中蕴涵的深深的含义。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一年级孩子虽然已经听到过一些词句,但是,看着书面语言,要准确、连贯地读出来、读好它是很难的。因此,我在指导朗读时,注重了词、句、段、篇以及标点符号的指导。首先,我让学生试着读课文。范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用铅笔画出喜欢的词语,再把课文读熟,接着我再用卡片出示重点词语、难读词语,指名朗读,对于难理解的词可作重点讲解,使学生加深印象。其次,一些比较长的句子,学生也很难读得好,我引导学生把长句子找出来,先试着朗读。然后,把长句子投影出来,让学生在一次次朗读中,体会到长句子不难读,只要抓住主要词语、句子的主要部分就可以读好。同时,注重标点符号的朗读,要使学生知道:“问号” 要读出升调,“感叹号”要读出加重的语气……这样,经过多次指导,学生就逐步掌握了朗读方法。

  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的人文内涵

  《棉鞋里的阳光》是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文章贴近儿童的生活,是儿童身边真真切切能感受到的事情。文章语言朴实纯真,深受学生喜爱。但文章散发出的浓浓亲情,关心长辈与现在独生子女的行为有一定的差距,学生一下子难以领悟。另外,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对话较多,且第一次出现了叙述语置后的形式,学生也难以理解。

  为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的人文内涵,突破朗读的难点,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注重朗读指导

  在让学生自读课文后,我很快发现学生对课文中的对话较生疏,不少学生甚至把小峰又问的话,当作妈妈说的话来读。于是,我先让学生自己反复朗读,通过自由读,同桌对读,分清小峰母子的对话。接着,我又通过示范朗读,和学生对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叙述语置后的形式,从而,对课文有深入的了解。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想象

  在读通课文后,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有的说,知道了妈妈给奶奶晒棉被,小峰给奶奶晒棉鞋这件事。当然,也有不少学生提出:“棉鞋里怎么有阳光?”这个问题。在讨论、交流、解答了问题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奶奶盖上棉被,穿上棉鞋后的心情、动作、语言。说说小峰的想法……

  最后,在朗读了课文结束语:小峰笑了笑,说:“棉鞋里有好多阳光呢?”这句话后,为使学生理解课文的人文内涵,我又加了一句:

  “聪明的小朋友,请你想一想,棉鞋里除了有阳光,还有什么?”

  我的本意是想引导学生说出“孩子对奶奶的爱!”可是,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太天真了,学生们根本无法理解这么“深奥”的问题。

  不少学生说:“棉鞋里还有棉花。”

  也有学生说:“棉鞋里还有棉布。”……

  面对学生的不同回答,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强拉着学生往自己编织的套子里钻呢?还是任由学生畅谈自己漫无边际的体验?

  后来,我还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到自己的思路上了,因为,我觉得当今倍受长辈宠爱的孩子需要体会一下怎样去爱父母,爱爷爷、奶奶。不知这样做是否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反思

  《棉鞋里的阳光》是继《胖乎乎的小手》之后的又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奶奶老了,妈妈格外体贴,把老人的棉被晒一晒,让她睡得更暖和。贤淑的举动影响着幼小的心灵,小峰也学着他*的样子,帮奶奶晒棉鞋。阳光钻进了棉被,也钻进了棉鞋,温暖了奶奶的身体,他们的孝心也随着阳光温暖着奶奶的心。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以后,我就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懂。“1、妈妈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被?”“2、小峰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鞋?”结合理解课文,指导朗读,再用 “因为……所以……”仿照前一课的方法进行了说话训练。这时,有一个小朋友说:“啊,奶奶真幸福。”我马上接过他的话,说:“是呀,小峰的奶奶真幸福,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大家一听,纷纷举起小手要求发言,有的说因为小峰和妈妈都那么关心奶奶,体贴奶奶;有的说小峰会帮奶奶晒棉鞋,他很爱奶奶;有的说我用小手给奶奶捶背,奶奶也感到很幸福;有的说我帮奶奶倒洗脚水,奶奶挺高兴……在说话训练的同时,不只不觉渗透了体贴长辈的思想教育。我觉得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不要逐段地分析,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要让学生充分读,学生肯定会有自己的感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教学相长──《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案例与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