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学生感悟“准、透、长”------《劳动的开端》教学反思

学生感悟“准、透、长”------《劳动的开端》教学反思

酒醒梦一场 点赞 分享
学生感悟“准、透、长”------《劳动的开端》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学生感悟“准、透、长”------《劳动的开端》教学反思

[教学背景]:义务教育九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中有一篇课文《劳动的开端》。讲述了著名英模吴运铎小时候第一次挑煤的艰难历程。因为课文讲述的内容离我们现在比较遥远,所以,很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也较难感悟其中流露出的劳动的艰辛。针对这点,我在教学时就有意转变以往老师有声有色地讲,学生毫无感受地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设计教学预案时,重点放在抓住课文一个突破点,并运用大量课外知识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有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朗读的方法。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做到“准、透、长”。
[教学片段(一)]:
上课后,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将走进一位著名英模的小时候的艰难生活,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为英模。”
大屏幕显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中,曾涌现出无数功臣英模。其中有一位军工,身负100多处伤,手足伤残仍奋斗不息,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就是吴运铎。1917 年,吴运铎出生于萍乡煤矿一个职员家庭,那是一个昏暗的年代,吴运铎自小就品尝了贫苦的滋味,15岁就进煤矿当学徒。抗战初期,吴运铎和他的战友们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建起了一个制造、修配枪械的工厂,这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兵器工业的开端。在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和战友们用拣来的破铜烂铁自制机器,生产出了子弹、炮弹、手榴弹,甚至还造出了平射炮。
在试制武器过程中,他舍生忘死,曾3 次身负重伤,经过20余次手术,失去了左手、左眼,左腿被炸残,全身有几十块弹片没有取出。为了修复前方急需的旧炮弹,吴运铎准备从报废雷管中拆取雷汞做击发药。虽然事先做了防范,将雷管用水浸过,但当他进行拆除时,忽然一声巨响,雷管在他手中爆炸了。他当场失去知觉,整个人被炸得血肉模糊,左手被炸掉4 根手指,左腿膝盖被炸裂,露出膝盖骨,左眼几近失明。他在病床上昏迷了15天。
即便这样,他仍然置个人安危和健康于不顾,以顽强毅力战胜伤残,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
    学生认真读这段文字一分半钟。
师:“同学们,你们读了这段文字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我觉得吴运铎很坚强。”
生:“我为他坚强的毅力所折服。”
生:“我看到了他的恒心。”
生:“吴运铎真是一个铁人。”
……
师:“那么,吴运铎为什么会如此坚强呢?那和他小时侯的经历是有关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的读一读课文,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老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我觉得这和他小时侯就做艰苦的劳动有关。”
生:“我觉得是那艰难的生活炼就了他如此坚强的品质。”
生:“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懂事出使他坚强。”
……
师:“是啊!正是那艰难的劳动,艰苦的生活才最终炼就了吴运铎那坚忍不拔的意志。”
教师板书:艰难
(随后教师紧紧抓住“艰难”来进行教学)
[教学片段(二)]:
   教师投影显示学生找到的一句话: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教师请学生读,你觉得怎么读就怎么读。
生:“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生:“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师:“哪位同学读地对呢?”
  学生分析。并得出正确的读法。第二位同学读的正确。
  学生齐读。
  师:“读这句话时,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的感受是作者走的那条路很滑。”
  师:“那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生朗读:“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学生感悟“准、透、长”------《劳动的开端》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