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教育笔记:大树死了

教育笔记:大树死了

酒醒梦一场 点赞 分享
教育笔记:大树死了

微信扫码分享

教育笔记:大树死了

    一次,我组织了一次阅读活动,题目是《爱心树》。这是一个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这是一则令人心醒动容的寓言——在施与爱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    一开始我给小朋友看了封面,介绍了故事的题目,接下来我一边翻阅一边为孩子讲述。当故事讲到“……于是孩子把树干砍断,做了一条船驶走了,大树很快乐……”时,小朋友开始讨论“大树被砍断了,它就死了”“对的,砍掉以后就没有心脏了,也不会想事情了”……活动中,老师并没有太在意孩子的讨论,而是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将活动完成。虽然活动结束了,但是孩子们的讨论热情并没有消退,他们还在三五成群地讨论着自己的想法。    在常见的文学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的作品都蕴涵着科学道理或道德培养的内容,而体现这些中心思想的载体往往由动物或者植物来完成,这是符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的,因为在幼儿的心目中,周围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特别是小年龄的幼儿,那些会人类语言,会思考的动植物往往更受幼儿的喜欢。    出现这一现象,教师应作出如何反映呢?是置之不理吗?当然不行。那么是肯定幼儿的想法,把文学作品放到现实中,还是保持作品的文学性,尊重原文学作品呢?我想,我们所追求的是“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当大班孩子出现这一现象时,我们要想到这是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所致,我们应尊重他们,不宜否定孩子的想法,而且孩子如果有兴趣的话也可以讨论更深入的内容,如大树是否有生命?它是怎么进行生命运动的?通过讨论,挖掘更多的教育价值。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教育笔记:大树死了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