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

零度碳酸 点赞 分享
光的传播

微信扫码分享

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1、探究性目标:
  a、能根据本课本提供的标准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b、能够对问题和答案提出自己的猜想。
  c、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d、能从多个方面证实最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2、stse目标:
  a、能举例说明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光。
  b、能举例说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如何利用光沿直线传播性质。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与小组同学一起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4、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光(在同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寻找光源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找出周围环境中的发光物体。
  2、能根据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对物体进行分类。
  实施建议:
  1)4个人一组,活动时间15分钟。
  2)教师鼓励学生在学校周围及室内外寻找发光的物体,并鼓励一些学生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的同学讨论。
  3)学生有可能找的不是发光物体。这时,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你为什么认为它是光源?而教师应引导学生设法验证它为什么不是光源。
  4)教师给学生讲解基本的分类方法,启发学生对知道的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评价建议:找到发光物体3个以下是(一般);4-5个是(良);5个以上是(优)
  
  二、活动二:我看见了光
  活动目标:要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学习。
  1.活动建议:可2-3个人一组,活动时间约一个半课时。
  2.活动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哪幅图能看到手电筒的光,然后,引导学生分别按照两幅图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学生在组内多次进行实验,可以让前两块硬纸板的孔对正,第三块与前两块的孔不对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实验中,学生会发现三块纸板的孔只有在一条线上时,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实验后,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将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并得出初步结论。
  3.完成以上活动之后,教师应启发、鼓励学生用其它方法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结论,如用塑料软管和蜡烛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初步结论。即当用笔直的塑料软管对准蜡烛时可以看到光,而当软管折成一定角度时再看蜡烛,就看不到光。当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并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醒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4.活动的最后部分,教师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包括有关的技术和设备,鼓励学生用所学的原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实验结论。
  总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光的传播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