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教学设计教材

教学设计教材

旧城已冷 点赞 分享
教学设计教材

微信扫码分享

教学设计教材


7.提供作业正确性的反馈               建立强化
8.评价作业                           激活提取,使强化成为可能
9.促进保持和迁移                     为提取提供线索和策略

(一)引起学生注意
注意是学习者的心理活动对学习材料的指向和集中,是人脑信息加工的第一步。引起学生的注意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事件,也是教学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引起学生注意的事件有多种,教师通常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1.激发求知欲。这是基本而常用的引起注意的方法,由教师提出问题或设置问题情境,学生为了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集中注意教师的讲解以及其他教学活动。
2.变化教学情景。通过教学媒体或其他非言语交流,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促进学生的感知和思维活动。同时还要把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结合起来,对外界刺激物的无意注意在教师引导下会转化成对课堂学习的强烈的有意注意。
3.配合学生的经验。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然后转到所教主题上,也就是从日常概念引出科学概念。
(二)提示教学目标
在引起学生注意后,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方法和结果,以免学生在学习中迷失方向。在向学生陈述教学目标时,要注意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确保学生理解学习目标和学习结果,形成心理定向。教学目标的陈述也有助于教师把教学维持在目标上。
比如学习一篇课文,能够逐句背诵和能够陈述大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目标。又比如在一节既定的学习小数的数学课上,学习读小数、写小数、进行小数计算,也是非常不同的目标。可见教学目标的陈述对于教学和学习都是不可缺少的。一般来说,教学目标应该直接告诉学生,不应让学生去猜。
(三)唤起先前经验
任何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原有知识技能为基础,因为原有知识和技能是新的观念获得的支撑点,尤其是层次较高的学习要以次一级的学习为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激活学生头脑中与新知识学习有关的旧的知识技能,以此为基础推导和引发新知识。如果发现学生缺乏学习新材料必须的基础知识技能,就要及时给予辅导,以免学习困难。
(四)呈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的刺激物,是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情感。呈现教学内容是整个教学事件中最明显的一个环节,所有类型的教学都不可缺少,否则学习行为无从发生。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要根据教学材料的性质、学生学习的特点及预期学习结果的类型等有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方法和组织形式。在教学设计中,关于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可以从教材和知识类型等不同层面加以考虑。

1.关于教材的组织。有布鲁纳的“螺旋式”组织、加涅的“层级”组织、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组织等。布鲁纳认为,教材的组织应该与儿童智慧发展的水平相匹配,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儿童智慧发展有三个阶段:从动作式表征阶段到映象式表征阶段再到符号表征阶段。每一学科的概念、规则均可从动作的、表象的、象征的(语言与符号)三种智慧水平出发加以组织,年龄不同的儿童可使用不同水平的教材。
加涅关于教材组织安排的基本观点以他的学习分类理论为基础,他把学习按简单到复杂分成八个层级即八类学习,认为较高层次的学习必须以较低层次的学习为基础,因此在教材组织上,应先完成较低层次的教学,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高一级的教学。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之一是学习材料对学生来说必须具有潜在意义。要使学习材料对学习者具有潜在意义,就可在新材料教学之前,先向学生呈现具有较高概括性和包容性的某种引导性材料,这种先呈现的、能为学生理解的、能够引导新学习的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这种教材组织和呈现的方式叫“先行组织者”组织。
2.关于知识类型的组织。信息加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有关研究表明,识别知识类型并针对不同知识类型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是教学设计的新视角。对于陈述性知识的组织,应该侧重于“是什么”的表述,注意新旧知识间的结合点;对于程序性知识的组织,侧重于“怎么办”的应用性问题,加强练习设计;而对于策略性知识,重在认知方法和思维的训练,加强自学指导和学生对学习的自我反省及自我控制。
(五)提供学习指导
在呈现完教学内容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指导并不是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重在指出学习的思路,明确思考的方向,把学生维系在解决问题的正确轨道上。进行学习指导时首先要注意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的运用,使用直接指导或间接指导要视学习的类型而定。当学生对人名地名等事实性知识不理解时,可给予直接指导,将正确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因为事实性问题不能靠知识经验和思维加以推理;对于与学生经验有关的逻辑性问题,可以提供间接指导,给学生一定的暗示或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进一步推理而获得答案;对于态度和情感学习的指导,可以使用人物作榜样。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教学设计教材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