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教学设计教材

教学设计教材

无风无月 点赞 分享
教学设计教材

微信扫码分享

教学设计教材


1.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这是个别化教学的起点和依据。
2.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这是个别化教学的基本形式。
3.引入有序的结构化的教学材料,并随之以练习和操练。这是个别化教学的教学材料的组织方式。
4.允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学习。这是个别化教学的基本特征和最显著的特点。
个别化教学类型繁多,经典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 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指一种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用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教学材料的个别化教学形式。程序教学以精心设计的顺序呈现学习材料,要求学习者通过填空、选择答案或问题解决,对学习材料做出反应;在每一个反应之后及时出现反馈;学生能以自己的速度进行学习;教学程序能够融入书本、教学机器或计算机之中。
程序教学的创始人通常被认为是教学机器的发明人普莱西,但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是斯金纳,斯金纳的程序教学被称为直线式程序。后来,格罗德(N.A.Growder)对斯金纳的程序进行了修正,发展成为分支式程序。
1.直线式程序。直线式程序建立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基础上,是其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如图12-3所示。直线式程序包括下列五条教学原则:
(1)教学应该要求学生做出外部反应。
(2)教学应该对学生的反应做出即时强化。
(3)教学应该包括小步子。
(4)教学应该不引起或很少引起学生的错误。
(5)教学应该自定步速。
12-3直线式程序图解
在直线式程序中,所有的学生都以同样的顺序通过同样的学习内容;教学机器或程序教材每次给学生少量的信息,一点信息被称为一个框面;然后就这点信息提问,由学生回答,在下一个框面中向学生提供正确答案;在学生接受正确答案后,不管其回答是否正确,继续下一步的学习。
2.分支式程序。格罗德的分支式程序在许多方面和斯金纳的直线式程序不同,如图12-4所示。
(1)在分支式程序中,并非所有学生都通过相同的程序。所有回答都正确的学生通过的路径最短,做出错误回答的学生必须立即接受补救性教学。
(2)在分支式程序中,不要求学生对材料做出自己的回答,学生的回答是在几种可能性之间做出选择,下一步的学习内容决定于他们做出的选择及其选择是否正确。
(3)分支式程序通常有更长的框面,因为每一框面包含有更多的信息供学生选择。
12-4分支式程序图解
大量研究表明,程序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基本确定的内容时,是一种受学生欢迎的有效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但程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教材的整体性和结构性,对于争议性的、需要创造性思辩和表达的内容,却不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是将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和现代化的计算机系统结合起来的一种个别化教学形式。在这种教学中,计算机是一个辅导者,给学生呈现学习信息和提供练习机会,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及提供额外的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所有个别化教学技术都称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与传统教学相比,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这样几个优势:
第一.教学的交互性即人机对话,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路径、学习内容等。
第二.即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会立即由计算机提供给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第三.教学内容呈现手段具有生动形象性,能为学生提供在其他情境中难以得到的训练和练习,还能提供模拟情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第四.学生的学习可以自定步调,计算机能够对学生进行预测,决定学生的起点行为和教学目标的差距,能根据对学生的作业分析判断其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从而提供特定的学习任务。
(三)掌握学习
掌握学习是由布鲁姆等人提出来的。掌握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达到完成80%—90%的评价项目)。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学会教学内容,而只能决定他们将要化多少时间才能达到对该项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就是说,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对某项学习任务的掌握程度,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则要花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掌握程度。
掌握学习的倡导者认为,如果学生学习某学科的能力呈常态分布,对于同样的内容和教学,学生学习所需要的时间也成常态分布,在同样的学习时间里,全体学生达到的学习程度也将呈常态分布。因此,在学生学习能力呈常态分布的情况下,如果教学的类型、质量和允许学习的时间适合于每个学生的特点,则绝大多数学生在特定的学科上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
基于上述主张,布鲁姆设计了一种掌握学习的程序:
1.将学习任务分成一系列的小的学习单元,后一个单元中的学习材料直接建立在前一个单元的基础上。每个学习单元都包括一小组课,它们通常需要1~10小时的学习时间。
2.教师编制一些形成性测验,学生每学完一个单元,就对其进行测验来评价学生的最后能力。达到了所要求的掌握水平的学生,可以进行下一单元的学习。达不到掌握水平的学生,应当重新学习这个单元的全部或部分,然后再测验直到掌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教学设计教材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