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专家点评: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

专家点评: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

漫游诗人 点赞 分享
专家点评: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

微信扫码分享

专家点评: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

    ⑴ 四个基本要素:是指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肯普认为,任何教学设计过程都离不开这四个基本要素,由它们即可构成整个教学设计模型的总体框架。

    ⑵ 三个主要问题:肯普还认为,任何教学设计都是为了解决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① 学生必须学习到什么(确定教学目标);

      ②为达到预期的目标应如何进行教学(即根据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③ 检查和评定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行教学评价)。

    ⑶ 十个教学环节:是指①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为此应先了解教学条件(包括优先条件和限制条件);②选择课题与任务;③分析学习者特征;④分析学科内容;⑤阐明教学目标;⑥实施教学活动;⑦利用教学资源;⑧提供辅助性服务;⑨进行教学评价;⑩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

    为了反映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肯普没有采用直线和箭头这种线性方式来连接各个教学环节,而是采用图1所示的环形方式来表示ID模型。图中把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置于中心位置,说明这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各环节均应围绕它来进行设计;各环节之间未用有向弧线连接,表示教学设计是很灵活的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从任一环节开始,并可按照任意的顺序进行;图中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修改”在环形圈内标出,这是为了表明评价与修改应该贯串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图1、肯普模型(ID1的代表性模型)

    由图1可见,在十个教学环节中有九个环节(即①、②、③、④、⑤、⑦、⑧、⑨、⑩)皆由教师自己完成,另有一个环节⑥是在教师主讲或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由师生共同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主要靠教师向学生传递(灌输)知识,教师处于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其指导思想就是通过教师的教来促进和实现“刺激-反应”联结,学生是教师所提供的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在学习过程中其主动性、积极性较难发挥。显然,这是一个典型的以“教”为中心的、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ID模型。

   以四个要素、三个问题和十大环节为标志的肯普模型,尽管因为基于行为主义而带来较大的局限性,但是由于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加上它允许教师按自己意愿来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即具有灵活性,所以多年来,它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过较大影响,并成为第一代教学设计模型的代表作。事实上,肯普模型的核心思想,即以四个基本要素作为ID模型的总体框架,并把解决三个主要问题作为ID追求目标的构想都是很卓越的,不愧为真知灼见。这些光辉的思想不仅成为所有ID1模型的基础,并且至今仍在ID2模型中得到继承与发扬。

    ⒋ 第二代教学设计(ID2)的代表性模型--“史密斯-雷根模型”

     按照上面确立的“分代原则”并考虑近十多年来教学设计理论研究方面的进展,我们认为,ID2的代表性模型应推“史密斯-雷根模型”(见图2)[6],它是由P.L.Smith 和T.J.Ragan于1993年提出,并发表在他们两人合著的“教学设计”一书中。该模型是在第一代教学设计中有相当影响的“狄克-柯瑞模型”的基础上,吸取了加涅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环节中注意对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进行认知分析的优点,并进一步考虑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组织的重要影响而发展起来的。由于该模型较好地实现了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结合,较充分地体现了“联结-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并且T.J.Ragan本人又是美国AECT现任的理论研究部主席,是当代较著名的教育技术与教育心理学家,因此该模型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

    ⑴ 史密斯-雷根模型的主要特点

    由于史密斯-雷根模型是在狄克-科瑞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该模型的特点,我们不妨将二者作一比较,为此下面给出狄克-柯瑞模型(见图3)[7]。

 

    由图3可见,狄克-柯瑞模型可以划分为三个模块(在图3中三个模块用两条垂直虚线隔开)。与图2比较不难看出,图3中的左、中、右三模块正好与图2的上、中、下三模块相当,而且各模块中方框的内容也大致相同。二者的差别或者说史密斯-雷根模型的改进之处在于:

    ①、 在图3中把“教学分析”与“确定学生初始行为及特征”(即“学习者特征分析”)分成两部分,并把二者分析的结果用更具体的“行为目标”表述;而在图2中则把“学习者特征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两部分)都归入“教学分析”模块中,并对这一模块补充了“学习环境分析”框,与此同时,还取消了图3中较为具体、琐细的“行为目标”表述框。显然,这一改进不仅使图2的“教学分析”模块内容更充实,而且在结构上也显得更为简洁、合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专家点评: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