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

一派天真 点赞 分享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通用12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该先学做人。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叶圣陶老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方法

  体验情境,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忆一下课文写了哪两件事?(1叶老修改“我”的作文2叶老邀请“我”去他家做客)

  二、体验情境,体会情感

  1、提出问题:叶老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感受到的?画出有关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反复朗读画出的语句,通过朗读表达感受。

  2、学生自主阅读

  3、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谈感受,指导有感情朗读。

  (1)当作者听说叶老要邀请他去他家做客时,作者感受怎样?从文中哪些词语能看出来?(“居然”这个词可以看出作者很意外。)“居然”还可以换哪个词?(竟然)哪个词更好呢?为什么?用“居然”说一句话。

  (2)刚进叶老先生家的院子首先吸引我们的是什么景色?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了叶老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指导有感情朗读。

  (3)见到叶老后,他们会谈些什么呢?想象一下,学生模拟情境(一生扮演叶老,一生扮演作者,模拟交谈的情境,从中体会叶老的人品)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叶老是怎样给“我”修改作文的?你从中学会了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画出有关语句来。

  (2)学生交流,汇报学到的修改习作的方法和感受、体会。

  5、讨论:作者为什么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读一读文中几处描写爬山虎的片段,谈感受。

  三、小结

  学完本文有什么收获?(学会修改作文的方法,学习一丝不苟的品质)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作文:文品→一丝不苟

  叶圣陶{

  请我做客:人品→平易近人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从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的这件事中,感受到老一辈对青少年一代的热情关怀,培养写后要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好习惯。

  2、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学习重点:

  从叶老对中学生作文的修改中,感受叶老对青少年一代的热情关怀,并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课件准备:

  1、《一张画像》修改的原文。

  2、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二、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课文写了什么有关叶老的什么事?

  2、指名交流

  三、自读自悟,学习修改方法,感受老作家人品。

  1、自读1-4自然段,思: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深的感受,画出句子,并在句中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

  2、指名交流。

  预设:

  (1)句子: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子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书皮” 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学生可能感受到:作文修改方法、叶老修改的很认真、我们也要修改作文等。

  (2)句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我从中感受到叶老修改得非常认真。

  学生可能感受到:叶老修改的非常认真。

  教师趁机拿出修改稿原稿,学生看在让学生谈感受。

  (3)句子: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学生可能感受到:文学事业的艰巨,要认真,要一丝不苟,叶老对文学事业的认真,对我的平和、温暖。

  指名读句子。

  (4)句子: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我从这里感受到肖复兴同学的作文写的很好。

  学生可能感受到:作文写的好,写作要写具体事实,要写感动的事,自己写作也要这样写。

  (5)句子:那时,我才15岁,一个毛头小孩儿,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只鸟儿抖着翅膀。那是只有那种年龄的孩子才会拥有的心思。

  学生可能感受到:叶老对我的影响大,我自己写作的信心,叶老名气大。

  教师趁机归纳总结。

  四、教师总结质疑。

  肖复兴能走上文学之路,与叶老的指点与鼓励是分不开的,这样一位对文学事业认真,对普通中学生平和、温暖的老作家,深深的感动了作者我,可是,课题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什么要这样用题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

  15 那片绿绿爬山虎

  叶圣陶老先生:认真、平和、温暖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 篇3

  a级基础知识达标(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我会写(看拼音,写词语)(16分)

  tuī     jiàn

  yǎn    lián

  shān   diào

  guī     fàn

  zào     rè

  róng    qià

  huáng hūn

  kè     tīng

  二、小猴学样(照样子,加偏旁组新字并组词)(12分)

  例:火+(亻)=伙(伙伴)

  扁+( )=( )(  )  司+( )=( )(  )

  胡+( )=( )(  )  屋+( )=( )(  )

  三、我会填(按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刚进里院,一墙的   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    仿佛    ,阳

  光    ,像    ,闪烁着      。

  2、落日的余映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             ,

  如同                                 。

  3、在我的眼前,                           。

  四、写好钢笔字(6分)

  b级重点难点过关(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花落谁家(选词填空)(6分)

  亲热  亲密  亲切

  1、乡亲们围着子弟兵(  )地问寒问暖。

  2、叶老先生的(  )之中蕴含着认真。

  3、小红是我最(  )的朋友。

  二、啄木鸟门诊(修改病句)(16分)

  1、我们全校师生和班主任都参加了义务劳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老师的帮助,终于有了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乐园(28分)

  我们班的教鞭被一位同学不小心摔成两截,不能再使用了。老师上课时,只能用手在黑板上指指点点,很不方便。同学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都想为老师再做一根教鞭,可就是没材料,怎么办呢?

  上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做完作业,去王为群家里,想向他借一本书。我刚走到他家门口,听见里面有锯木头的声音。我想:大概是王为群的爸爸在做木工活吧!想着,我就从窗外向里看,原来,做木工活的竟是王为群。

  我想看个究竟,便不声不响地趴在窗外看。只见他锯呀锯,终于锯好了一根又细又长的木棍,又用锉刀锉平──这不是一根新教鞭吗?他的衣服上全是木屑,可他全然不顾。他又在教鞭的尾部钻了个小孔,系上一根红丝带。

  星期一早上,我来到学校,看见讲台桌上放着一根崭新的教鞭。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询问是谁干的好事。

  我知道王为群的脾气:做了好事不愿意讲。为了保密,我没有给他声张出去。

  1、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将短文分成三个大段,用“∥”表示。(18分)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星期一早上,王为群是怎样想,怎么做的?写下来:(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题

  猜一猜:

  从前,有个人在十字路口开了一个店。为了揽生意,店主在店前挂了一块很大的招牌。上面写到“月挂半边天,嫦娥伴子眠,酉时天下雨,读书不必言。”请问这家小店经营的是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 篇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四年上册人教版课文阅读教学实录(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等见《教师用书》及教学设计意图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乌兰浩特市教研室     吴玉林

  学生课前预习(预习内容见《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预习题纲》,为便于了解,将部分习题列举如下):

  1、给加点字的字音

  初三  比赛  曲线  一幅画  虽然  春风拂面  肖复兴  缩短  模模糊糊

  2、在课本相关字词旁边标注加点的字意思,写出划线词语的同义词莫名其妙  余晖  窗棂  摇曳  堪称楷模 

  3、朗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

  【在小学,随着语文学习的深入,学生逐步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可区别不同的年级选择适当的内容安排学生课外自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又减轻了课堂教学压力,有利于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充分利用在“刀刃”上。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围绕课堂阅读教学,区别不同年段,在课前安排了预习,课后安排了延伸练习。课前预习内容因年段而异。低年级课前主要进行朗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一年级上学期一般在课内进行),在学会了查字典以后还可以给不认识的字标注拼音(照字典标注拼音与给汉字注音有区别)。中高年级还要了解、标注一些字词意思,有的还可在课前查阅有关作者、课文写作背景及某方面知识的资料。课文前 “预习提示”也应在课前完成。以上所提的是基本的预习要求,课前预习内容下要保底,但上不封顶。学校可结合本地区和学校教学实际,编印一定分量的预习题,长期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必将加强学生语文基本功。】

  教师准备:课件(另附)

  教学课时:100分钟

  预习、精读、练习(一)(40分钟)

  主要任务:初读课文,学习1—5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上课铃响后,师生互问候,开始上课)

  一、板题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板书课题,在写“片”字前)“片”字第一笔是什么?

  生:竖撇。

  师:对(板书竖撇以后)下一笔是什么?

  生:竖。

  生:横。

  师:应该是竖(板书竖并继续板书课题其他字,在写完“虎”字第3笔“横钩”后)下一笔是什么?

  生:竖撇。

  师:对。注意“七”的“横”要向上倾斜一些。(写完“虎”字)。

  【对写字的指导,低年级比较具体。中高年级也要适当进行。】

  提起爬山虎这种植物,我们应该并不陌生,这学期学过——

  生:第六课《爬山虎的脚》。

  师:作者是谁?

  生:叶圣陶。

  师:你了解叶圣陶吗?考考你(出示叶圣陶相片及:叶圣陶(1894-1988)我国现代著名   家、    家、出版家。他为我国    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说出空格应填的内容。

  生(齐):作家、教育家、教育事业。

  【学生学习《爬山虎的脚》时,对叶圣陶有了初步了解,这里承接从前所学,回顾了解叶圣陶。现在的学生,对叶圣陶没有太多的了解,当时叶圣陶和肖复兴身份、声望和地位是不同的,所以叶圣陶帮肖复兴改作文和请肖复兴做客才使肖复兴意外,才有课文中多处肖复兴不一样的心情、感受。而这些写心情感受乃至写景衬情的句子对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较为深奥难懂,这里回顾了解叶圣陶,下面还有介绍叶圣陶的安排,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

  2、本课也象《爬山虎的脚》那样以说明爬山虎为主的吗?(写人记事为主)这篇课文写的也是关于成长的故事(副板书  成长)。

  【明确单元训练重点,为第二课时学习打基础】

  二、检查预习情况

  师:我们先学习课文前五个自然段。请这一行的五名同学读课文。他们读错了,自己又没有发现,大家可以随时说出来帮助他们纠正。

  【学生初读课文,难免出现错误。出现错误,有时能发现,自己改过来。有时没注意到自己读错,这时,大家一起说出来,提醒他(她)改正,既有利于读的同学纠错,也有利于促使听读的同学集中注意听读。】

  生1: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jiàn),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了奖。

  师:课文中“我”指谁?

  生:作者。

  师:作者名字——

  生:肖复兴。

  师:对,作者是肖复兴(板书  肖复兴)这篇文章是他1992年写的(副板书  1992)是为了纪念、怀念叶圣陶先生而作。写的是1963年的事情(副板书  1963)接着读。

  生2:一天,语文老师拿着一个厚厚的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了眼睛,有些莫名其妙。“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老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师:课文与叶圣陶有关(板书  叶圣陶  出示有关叶老1963年时的资料  1963的叶圣陶:年龄  70岁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1963年给我修改作文时叶老已70岁了,是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我们手中用的教材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封面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字样。这段还有一个词“莫名其妙”,“莫”是什么意思?

  生:不。

  师:“名”呢?

  生:说。

  生:说出。

  师:“其”呢?

  生:它

  生:他的。

  师:“妙”呢?

  生:奥妙,道理。

  师:“莫名其妙”是什么意思,相信大家懂得了。接着读。

  生3: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曲线”的“曲”读“qū”,读的很好。“曲”还有一个音是——生(齐):“qǔ”。

  师:组个词。

  生:弯曲。

  师:读——

  生:弯曲(qū)

  师:用“曲”(qǔ)组词

  生:歌曲。

  师:“曲线”的反义词是——

  生:直线。

  师:继续读。

  生4: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shān)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cí),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且“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生5: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xiāo)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师:课前预习得很好,没给其他同学太多的挑错机会。有的同学课文可能读不太好,没关系,在下面的学习中还有机会读课文。

  【承接课前预习,课堂阅读有个以检查课前预习(含引入)的预习阶段,也可称为初读阶段。结合课文阅读教学要求,这个阶段一般主要安排:1、随机指定一列(或一行)学生朗读课文,每个学生一般读一个自然段,由指定这些学生读完全文,也可称开火车朗读课文。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朗读课文,不同的课文用不同列的“火车”朗读,全班同学在课文阅读教学中都有机会展示朗读情况,即使轮到一些朗读水平特别差的同学,也要给他一定的朗读机会,读的差时,可读少一点内容,甚至只读一、两句话,随着他们朗读水平提高,适当让他们多读一些,有了读的机会,有利于促进他们朗读水平甚至语文水平的提高。以开火车的方式检查,也体现了面向全体的要求。在学生开火车读课文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读音错误,全班学生可即时帮助纠正。这样安排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真听读,便于学生交流。时过境迁,教师结合学生课前预习内容在有关自然段朗读后引导学生明确一些学生容易读错字的读音,了解一些字词意思等。有些字词意思相对固定,如“莫名其妙”一词中各个字的意思、“余晖”中“晖”的意思、“堪称楷模”中“堪”的意思等,可在预习阶段了解,有些字词意思需要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了解,如“平和”、“堪称楷模”等则需要在精读阶段学习。2、了解学生预习其他内容情况,学习非重点段,为精读扫清障碍。在低年级,预习阶段还要突出识字训练。这里只安排学生读前五个自然段,另五个自然段安排下节。也可安排在本节课,但要挤占后面写字时间。】

  师:本课也象《爬山虎的脚》那样以说明爬山虎为主的吗?

  生:不是。

  师:除了写爬山虎这种植物以外,还写了——

  生:人。

  师:对,写了人,还记了——

  生:事。

  师:对,这是一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课文。这篇课文写的也是关于成长的故事(副板书  成长)。

  【明确单元训练重点,为第二课时学习打基础】

  三、学习第1—3自然段

  师:1963年,我还是初三学生。叶圣陶先生修改了我的一篇获奖作文。老师将叶老修改的作文拿给我看,我打开本子,看到的作文是什么样子呢?

  【略学1—2段,为本课其它训练争取时间】

  生: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出示该句)往前看,与我的原文相比,叶老修改的作文多了一些什么?

  生:增添了一些小字。

  师:还有呢?

  生:还有一些红色的修改符号。

  师:这些小字和符号怎样?

  生:密密麻麻。

  师:还怎样?

  生:到处都是。

  师:能想象修改后作文样子的样子吗?(稍停顿,给学生想象时间)看课文后面“资料袋”。

  生:(翻到课后“资料袋”)

  师:这就是叶老修改的肖复兴作文。说说他的样子。

  生:这篇作文上增添的小字和修改符号密密麻麻。

  生:叶老修改后的作文,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到处都是修改符号。师:这里展示的只是这篇作文的一部分。其他部分也是这样。肖复兴的这篇作文大约1500字,叶老修改了100多处。叶老修改的怎么样?

  生:仔细。

  生:具体。

  生:认真。

  师:怎样通过朗读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吗?

  生(齐)能!

  师:自己先练练。

  生:(自由练习朗读该句)

  师:谁读一读?

  生: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读得一般)

  师:停一下,你们感觉是密密麻麻吗?

  生(齐)不是。

  师:(对朗读该句的学生)能读得再密点么?“映入眼帘的是——”读。

  生: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读得还一般)

  师:谁能帮帮他?

  生: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读得还一般)

  师:听老师读: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怎么样?

  生:好。

  师:谁来再读?

  生: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读得满意不?

  生(齐)满意。

  师:就这样,自己再读读。

  生:(自由练习朗读该句)

  【抓重点句议读。先指导学生读懂句子意思,再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朗读时,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去找重点词。有些词是重点词,是因为这些词对表达句子起到重点作用。离开具体语句内容,找不出重点词】

  四、学习第4自然段

  师: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叶老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呢?哪一个自然段具体写了叶老怎样修改我的作文?

  生:第4自然段。

  师:自由朗读这一段,看叶老怎样修改我的作文(板书 修改)。

  生:(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

  师:作者介绍的第一点是什么?

  生: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师:(出示“资料袋”上半部分,至“涂涂抹抹”)看课题,的确是这样。一张纸,一张照片,一幅画,符合平时的说话习惯。叶老用词很准确。作者介绍的第二点是什么?

  生: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

  师:(指出示的资料袋第一行加逗号句子)看这句话,从这写到这,句子挺长,叶老在这加个逗号,句子变短了,意思更明确了。作者介绍的第三点是什么?

  生: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且“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师:“干净”是不是说我原来写得脏,现在干净了?

  生:不是。是说句子通顺了。

  生:是说句子简洁了。

  生:是说句子规范了。

  师:叶老修改了100多处,这里作者只写了三点。如果再多写几点,比如再介绍个十点、二十点,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那样就详略不当了。

  师:看了叶老给一个初中这样认真修改作文,你觉得叶老这个人怎样?和同座说说。

  生:(同座交流)

  师:谁来说说。

  生:我觉得叶老这个人很认真。

  生:我觉得叶老很关心初中学生。

  生:我觉得叶老平时很忙,年纪70多了,还给一个初中生修改作文,没有当官架子,很感人。

  【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提出话题,引导表达,有利于提高学生口头表达水平,进而提高习作水平。同时,受小学生年龄、生活阅历影响,肖复兴对叶老修改作文的感受,不易为学生所理解,安排这个环节,也力求为下一个环节打基础。】

  师:说得好。看了叶老的修改,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呢?哪句话写了作者感受?

  生: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认真”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平”“和”分别指什么?

  生:“平”指平易近人。

  生:“和”指和蔼可亲。

  师:给我的感受还有——

  生:温暖。

  师:对,这是作者的感受(板书  认真平和温暖)“如春风拂面”,轻轻吹拂脸面,很舒服。自由读读这句话,体会作者感受。

  生:(自由读该句)

  五、学习叶老修改作文方法

  师:叶老将我的作文修改了很多处,叶老修改时用的这些符号都表示什么?(副板书:∧∨)

  生:表示增加。

  师:对(副板书  增   再画一个方框,里面画×)这个符号又表示什么?

  生:表示删除。

  师:对。(副板书  删)有的同学也用○表示删除。不管怎样,能表明删除就行。这个○或□又表示什么?(带a|b字样)

  生:表示改换,把b换成a。

  师:对(副板书   换  ∽ )这个又表示什么?

  生:表示调换位置。

  师:对(副板书  调)(指出示修改作文中的自然段连接号)这个符号表示什么?

  生:表示把两个自然段连接上。

  师:对(副板书  连)修改符号还有很多,用好有利于写作文。特别重要的是,叶老修改得很准确,我们有机会读资料袋时,能感受到这一点。

  六、学习第5自然段

  师:叶老不仅细改字词句,还写了批语。谁能读第5自然段,看叶老写了怎样的评语?

  生: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xiāo)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师:这段评语不仅告诉了肖复兴,也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写好作文:写作文,应善于写真实的事情(副板书  真事),从那看出?

  生:“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从这可以看出。

  师:对。写作文,还对所写的事情有感情,要善于抒发真实情感?(副板书 真情)从哪可以看出?

  生: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xiāo)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师:对。当然,也不排除合理想象,合理想象会使我们的表达更丰富。写真事,抒真情,合理想象,都有利于我们写好作文。就像我们平时写日记,坚持常写,作文水平会不断提高。课文我们就学到这里。

  【第三至第五个环节为精读阶段。精读阶段是课堂阅读教学的主要阶段,训练的综合性教强,操作难度较大,需要精心设计。目前,结合课程标准实验教学要求,我们在课文精读阶段主要安排:1、区分不同年段,使学生领悟(或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为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打基础。2、加强听说读述背训练,重视语感,培养学生听说读述背能力。3、读写(或读说)结合,突出与单元写话(或习作)教学的结合。4、积极开展情境教学,在良好课堂教学氛围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七、,听写上一课生字,并自改、自练

  师:课文中的一些词语你还认识吗?下面我们认读本课部分带生字的词语(出示:推荐  翻页   删掉  虽然  一幅画  映入眼帘直线曲线  春风拂面)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请一行同学领读,每位同学读一个词,大家分别跟读。

  生:(领读,跟读)

  师:再请一行同学领读(变换顺序,随意点读)。

  生:(领读,跟读)

  师:(出示:篇 翻 荐 删 帘) 这几个字还认识吗?请请一行同学领读,每位同学读一个词。

  生:(领读,跟读)

  师:再请一行同学领读(变换顺序,加快速度,随意点读)。

  生:(领读,跟读)

  师:打开过关本,我们听写上一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生字(学生准备好后,开始听写):帝国主义  伯父  出租  振兴中华  模范。(听写完后,出示:帝国主义  伯父  出租  振兴中华  模范)请大家对照自评,把写错的改过来,在旁边练一练。都写对的同学在练习本上练习写这课生字表第一行生字。

  生:(自改、自练)

  师:(下课铃响)这节课我们就到这,下课。

  【在阅读教学公开课特别是中高年级阅读教学公开课中,认读、书写字词的训练不十分常见。小学为基础教育年段,中高年段识字、写字教学应在阅读教学中有所体现。认读、听写生字环节因课堂操作难度不大,一般放在课文全文精读教学结束之后的练习阶段进行。我们多数课文的阅读教学设计均采用这种安排。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篇幅较长,要求认读、书写的生字较多,我们将认读、书写生字环节分散安排在两课时中。两课时所认读的生字均在两课时的教学内容之中,恰好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八、作业

  1、读读写写本课生字表第一行生字。2、背诵1—5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部分。3、阅读肖复兴《一幅画像》及叶老修改的原文全文(自读课投影出示,集体阅读)。

  【为平衡每日课外作业量,一般不在同一个班的同一天安排两节精读课。】

  预习、精读、练习课(一)板书: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肖复兴

  修改—认真平和温暖

  副板书:

  成长   1963    1992    删  增  改  调  连   真事  真情

  预习、精读、练习(二)(40分钟)

  主要任务:学习课文6—10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上节课我们学到叶老先生认真、平和地帮我这个初中生改作文,现在叶老又要请我去家里做客了,这是何等的荣幸。

  二、继续检查预习情况

  1、请这一行的五名同学分别读课文6—10自然段。他们读错了,大家随时说出来,帮助他们纠正。

  2、学生依次读课文,教师在学生读完课文相关自然段后叫停,正音,了解预习中词语意思等:缩suō短。余晖,日字旁,指阳光。堪(能够,可以)称楷模,模mó模糊糊

  三、学习第6、7自然段

  1、现在请一位同学读6、7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想,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读句说理,汇报所读懂的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要点:作者是一个小小的初中生,竟会得到叶圣陶老先生的邀请,去他家作客,这是万分荣幸的事情。写爬山虎反映了作者当时心情。

  3、自由读,再指名读,体会作者当时心情和叶老平易近人。

  四、学习第8、9自然段

  1、自由读8、9自然段,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读句说理,汇报所读懂的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要点:叶老和我的交谈气氛融洽,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板书  亲切质朴期待)。写爬山虎反映了叶老的品格和作者当时心情。

  五、学习第10自然段

  1、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读句说理,汇报所读懂的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要点:叶老人品作品都堪称楷模(板书  堪称楷模)。

  “意义非凡”,对我产生很好影响。(出示肖复兴简介)肖复兴,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曾获全国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写爬山虎,反映叶老品格。师恩难忘这是所有学生的心声。多年过去了,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叶老曾经写过的爬山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一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明白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了吗?(出示)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方面:1、人物  景物2、叶圣陶  肖复兴3、人品  作品

  六、读背练习

  1、练习背诵最后一段。

  2、出示提示,检查背的情况: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的作家,竟是这样一位     与     都       的大作家。他跟我的谈话,让我     知道了或者        懂得了:                 ,                             。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         。在我的眼前,                              。

  七、认读本课部分生字,听写上一课生字,并自改、自练(5分钟)

  1、(出示,开火车认读)燥热  握手  融洽  缩短  黄昏  余晖  堪称楷模  模模糊糊

  2、听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行生字)写后学生对照生字表自评,自改。

  八、作业

  1、读读写写本课生字(第二行)。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在日记中写一个有关自己成长的故事。

  【课后作业主要包括练写生字、随文练笔及其他读背写方面的练习,具体内容根据课文教学要求确定,略读课文一般不安排课后书面练习。应注意精心安排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练习内容,使学生每天课外学习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预习、精读、练习课(二)板书: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肖复兴

  修改—认真平和温暖

  }堪称楷模

  交谈—亲切质朴期待

  练习课(三)(20分钟)

  【这个20分钟的教学安排为一节短课,从内容看,它与阅读教学密切联系,但也与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相关。是对阅读教学的巩固,对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的准备。阅读教学中的预习课、练习课一般均按20分钟安排,这样便于教学管理。】

  主要任务:巩固练习及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回读全文,感受叶老人品,继续背诵喜欢的部分。

  1、我们已经读完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请大家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叶老人品。遇到自己喜欢的部分,可以背背。

  2、检查背诵。每部分均先请喜欢相关部分的1、2名同学个人单独背诵,再由喜欢相关部分的同学共同齐背。注意提示学生:要选课文比较精彩部分背诵(如最后一段、写叶老修改我作文的样子、与我交谈及写爬山虎部分等)。

  二、听写上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生字(机动,视前两课完成情况而定。如果完成,这部分时间分给一、二两个环节;如果没有完成,则适当减少第三环节内容)

  三、交流上一课《综合性学习》“回忆自己成长经历”、了解别人“成长故事” (挑选精彩事例、语句进行初步评议,为本单元口语交际具体说、习作时具体写打基础。)

  【单元阅读教学与单元口语交际、习作相结合】

  【在精读阶段之后,可安排课堂阅读练习阶段。练习阶段的教学相对于精读阶段而言,操作难度不大,以巩固精读阶段阅读内容为主,类似平时练习,因此称练习阶段。这个阶段一般主要安排:1、检查听写上一课生字。2、深化读背练习。3、赏评随文练笔等。我们很多课大都按这种结构安排,但本课因篇幅较长而进行了特殊安排。将练习阶段分散安排在两个精读阶段之后。本课可安排3课时120分钟,这里用100分钟,全课总体教学时间有所浓缩。】

  【我们结合年段、教学要求、课文篇幅等因素确定每篇课文的课堂阅读教学时间,并努力减少每篇课文阅读教学总课时,不断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实际上,我们的大多数课文阅读教学安排已突破了小学课堂40分钟时间限制,实行长短课结合,长课为一课时,短课为10—2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可有多种类型:①预习(20 分钟)→精读(40分钟)→练习(20分钟)②预习(20分钟)→精读(一)(40分钟)→精读(二)(40分钟)→练习(20分钟)③预习、精读(40 分钟)→练习(20分钟)④预习(20分钟)→精读、练习(40分钟)⑤完整的1课时⑥完整的2课时⑦完整的3课时等。短课其余教学时间安排语文单元其他教学内容,充分适应了语文单元教学课型多样化而课时有限的实际,有利于整合语文单元教学内容。相应地,我们的阅读课教案也进行了改进,分预习、精读和练习三个不同阶段设计具体教学过程,再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相应课堂教学时间。教案中不再标注“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而是标注“预习”、“精读”、“练习” 环节及时间(分钟),再结合任教班级语文学科课程实际安排通过单元目录教案(详见有关目录教案)进行与语文学科其它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实现整合语文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结构,构建教学模式,浓缩教学课时,提高教学效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 篇5

  人格,人品,道德可以视为同义语。在心理学中,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点的总和。个性一旦形成,就左右着一个人的言行,也左右着一个人的成就。据美国权威的心理学家们报告,中国人和犹太人的智商测验分数是全世界各种族中最高的。但如果把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按其种族分析,华人获奖者在各种族平均数之下,而犹太人是平均数的28倍。这不能不令人产生一个疑问:高智商的中国人为什么难获诺贝尔奖呢?有专家分析,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中国传统教育忽视了从小培养学生个性的教育。可见,推进素质教育不容忽视人格教育的作用,它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人格教育的渗透呢?笔者从回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受到了启发,联想到其它课教学中感悟到的哲理,认为课堂上的人格教育可从以下四方面推进。

  一、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叶圣陶先生以其做文章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待人真诚、质朴、平易近人的高尚品格,深深地影响着初中生肖复兴同学,并一直激励着他的成长,成才。虽然事过近三十年,作家肖复兴却仍然记忆犹新。可见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他的人格魅力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行为、情感体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所谓“亲师信道”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要重视提高自己人格魅力的教育作用,注重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拓展广博的知识、锤炼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师德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使自己在学生中确立真正的威信。这样,良好的人格魅力才能影响学生,教育学生,给学生以终生的教育营养。

  二、用平等和谐的氛围贴近学生

  一个十五岁的小毛孩到一个享誉世界的大作家的家里做客,为什么小毛孩没有了距离感、拘束感,而是与大作家谈得那么融洽呢?这是因为叶圣陶先生把肖复兴同学当作“大人一样”对待,同他亲热地握手,像“老朋友”一样同他亲切地交谈。叶老在谈话中营造的这种平等、和谐的气氛,消除了肖复兴同学的恐惧、拘谨,成为谈话成功的所在。

  由此不难想见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渗透人格教育的重要保证。可是在当前的课堂中,师生间的关系仍然存在着:教师是命令者、操纵者,学生是执行者、被操纵者,一味地被动地服从。这样就造成了师生间存在一条很深的感情鸿沟,使师生间的平等交流难以实现,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这就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故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笔者认为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改变观念是前提:

  即教师要更新观念,做到角色移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注意做到四转变:变学生的“长官”为学生的“老朋友”,变“操纵者”为“组织者”,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变“严守纪律,遵守常规”的课堂气氛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

  2、相互尊重是基础:

  尊重学生,才会倍受到学生的尊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就是要允许差异的存在,不给差生“戴帽子”,不搞一刀切,不用权威式的武断教学。认真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允许不同观点、见解的存在……这样才能促使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愉快地交流。

  3、平等、民主是关键:

  平等、民主是和谐向上的课堂气氛的保证。即要求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面向全体学生,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偏爱尖子生,搞“一头热”教学,要与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形成心与心的交流,这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全面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4、表扬、鼓励是途径:

  恰当的表扬、鼓励能给人信心,催人奋进,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良好的气氛更具持久性。

  三、用循循善诱诱导学生

  “教师对学生是有帮助的。所谓的帮助,主要不在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叶老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与肖复兴同学交谈中,他并没有就作文谈作文,传授写作的秘决,而是循循善诱地引导他认识到“要多读各科书”“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这样的教育方式、方法学生易于接受,印象深刻。有利于促进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对文学爱好者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由此令我想到我们的教学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单纯地教会几个字,理解了某一段或几段的内容,考试能拿高分等,这种注重“显效”的教学,而是要为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奠基,为他们的成才创造条件,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一整套关于如何掌握知识,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发现规律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做长期细致地指导。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为“导”,以“导”促学,使学生在导中悟法,学会自主,自动,自能地学习。教学时在“导”的内容、方式,方法上下功夫。

  1、导质疑:

  即指导,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如抓矛盾,事物联系,抓重点词、句等提问题……。

  2、导方法:

  即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如预习的方法,自学的方法,质疑的方法,查阅学习资料的方法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法,换词理解词义法,抓字根理解词义法……教师教学要精心设计、引导、归纳,使学生知其法和用其法。

  3、导交流:

  引导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认识,能力。引导学生勇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坚持自己的观点、见解,如课堂中作文互改,同桌、小组讨论比较对问题的观点等。

  4、导协作:

  即引导学生学会协作,互助、互补,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获取成功的愉悦,使自己的个性得到补充、和谐地发展。如共同完成一项实验,合作性地完成一幅画,角色表演等。

  5、导创新:

  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重要的是培养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多方设法引导学生大胆合理想象、假想、幻想,训练发散思维,求异性思维。如笔者教《捞铁牛》一文让学生想象捞铁牛的其它方法;教《新型玻璃》一文让学生当推销商进行复述后,再让学生当客户“创造性”说出更新型的玻璃等。

  四、用真诚的情感感染学生

  叶老先生无论是修改作文,还是接待小客人,没有一处细节不融入其对事业、对青少年文学爱好者真挚的爱。这真挚的情不仅感染了肖复兴同学,也激励着他,而且使我们深受感动、受教育。教师在课堂中不正需要这种情感来感染学生吗?“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能鼓舞人呢?只有生气才产生生气,死气只能从死气中来。”这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特别强调教师积极饱满的情感重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爱,投入教学中,以饱满向上的情绪影响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的情感。

  教师除了用热爱事业的真挚情感影响学生外,还可以掘教材中的积极美好的情感来感染他们。如我在教学《丰碑》一文中,我始终饱含着对军需处长无比崇敬之情进行教学,深情的讲故事式范读激发了学生兴趣;用音乐创设情境,想象军需处长在风雪中为了战士能穿上棉衣,自己被冻死的悲壮情景,使学生动了真情;最后用返反复的朗读方式感受军需处长的崇高的精神给部队战士们的鼓舞,学生也从中受到振奋,受到鼓舞。

  教师在挖掘教材中美好的情感时,只有自己先饱染其情,创设情境,使学生学得动情,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在美好的情感中不知不觉地*近典型完美的人格形象,受到深刻的人格教育。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 篇6

  【词】

  融洽  蕴含  融化  染红  摇曳  意义非凡  春风拂面

  【句】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到不知黄昏的到来。

  落日的余晕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段】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结构分析:

  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我”的一篇作文获了奖,受到叶老的修改,“我”很高兴。

  第二部分(第7~9自然段):暑假的一天,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通过与叶老先生的接触,使“我”受益匪浅。

  写作特点:

  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爬山虎为线索记叙的。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写叶圣陶先生给作者修改作文,并请作者前往自己家中做客的事,给作者留下难忘的印象,表现了叶圣陶先生非常关心爱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 篇7

  【教学设计意图】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以爬山虎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文章感情真挚、语言含蓄,特别是文章结尾“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更是言虽尽而意未了,虽言尽而意无穷。对作者而言,他记录的是自己的一段难忘的经历,对读者而言,他们读到的应该是一个能触动心弦的感人故事。

  我在安排第一课的教学时,主要把与课题联系较为紧密的部分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析,从作者对爬山虎的描写和见面情景的描述中,体会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因此,我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平易近人”、“融洽”、“期待”等词语。

  2、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掌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并积累有关句子。

  3、感受叶老先生真诚质朴、平易近人的为人,对待文学事业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对祖国下一代的热切关怀和希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初步掌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会发生许多故事。有些事是令人终生难忘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与成长有关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15岁的肖复兴和大作家叶圣陶之间,还有那。(出示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读题:

  这是一篇回忆往事的文章,所以读题目时应该慢一点,意味深长点。

  (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

  1、简单交流预习方法:

  师:为了学好这篇课文,老师课前让大家根据预习目标学习了课文,大家完成得怎样?

  出示预习目标:

  ⑴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⑵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⑶ 查找资料,了解人物有关的信息。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好,下面老师就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词:

  推荐  亲切平和  平易近人  融洽  黄昏

  余晖  蕴含  摇曳  真诚质朴  堪称楷模 

  3、抽查个别词语的意思,并引导用词说话。

  对于上面的词语你有什么问题吗?谁来帮助他?

  4、让我们带着这些生字字词仔细读读课文,好好想一想课文到底写了哪些内容呢?

  5、交流讨论、理清文章内容。

  课文讲了哪些内容?板书:

  修改作文 邀请做客

  三、精读课文,品词析句

  (学习课文6~9自然段。)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找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在小组内交流喜欢的原因。

  3、出示《爬山虎的脚》中描写叶子的句子,进行比较为什么在作者眼中是那么不同?

  请大家再仔细读第6~9自然段,你能找出原因吗?

  (预设2:我们再来读读6~9自然段,看一看叶圣陶老先生是怎样接待作者的?)

  4、出示:

  ⑴ 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我感到意外。

  ⑵ 像见大人一样同我握手。

  ⑶ 把我当作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5、交流自已对叶圣陶了解情况:

  (课件再出示叶圣陶的简介。)

  正像同学们所说的,叶圣陶先生是一位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的大文学家,是中国文坛上的一颗巨星。这样一位大文学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的你,还像见大人一样同你握手,把你当成老朋友,你有什么感受呀?

  请你大胆地想像一下,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6、是呀,对于只是一名初中生的小作者来说怎能不意外,怎能不欣喜,读──(刚进里院──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齐读。)

  7、(出示节选自作者原作中片段)让学生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朗读“他亲切中──以至不知黄昏到来。”

  8、学到这里你觉得叶圣陶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9、小结:

  同学们,面对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学大师,面对这样亲切的话语,面对这样热切的期待,我那小小的心能不感动吗?能不融化吗?能不像在落日余辉温暖下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样充满了生机,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吗?

  指导再读“落日的余──生气”。

  四、总结

  体会作家就是这样做的,请你谈谈作者该怎么做?

  五、质疑问难,设置悬念

  1、“修改作文”与爬山虎有怎样的关系?

  2、作者为什么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我们将在下一节课学习。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 篇8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力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内容的对比,补充课外资料,自主练习修改句子中的问题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5.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三、教学准备

  学生练习朗读、背诵第6课《爬山虎的脚》,了解有关爬山虎的知识以及叶圣陶的生平。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及字词卡片,《一张画像》的修改稿,搜集有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教学重点

  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刚才我们复习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二)自学生字新词

  同桌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形式读词。

  2.自由读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指导“曲”在“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

  4.自由读这两组词。想想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是写谁的。

  莫名其妙愣住意外

  认真平和质朴

  第一组写肖复兴。

  第二组写叶圣陶。

  (四)理清课文结构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一)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全班交流

  1.第三自然段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借助资料袋感受叶老为“我”修改了很多处(密密麻麻),指导朗读。

  2.第四自然段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1)通过对比一“张”和一“幅”,体会用字的准确。

  (2)通过了解“删”字的造字过程,学会这个字,并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3)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认识两个修改符号。

  (4)师生合作读整段。

  (5)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3.第五自然段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实施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1)通过朗读明确写作文的两个要求:写具体事实,表达真情实感。

  (2)鼓励学生质疑,体会叶老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填空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五、读写结合,练习修改

  (一)复习巩固两个修改符号。

  (二)运用修改符号试着修改一句话。

  六、拓展延伸,提出问题

  (一)刚才你们修改的就是肖复兴《一张画像》中的句子,你们想知道他在作文中都写了些什么吗,课下可以读一读。

  (二)再看课题,第一件事中没有提到爬山虎,可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三)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4.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5.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二、回忆内容,深入理解

  (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两件事?

  2.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什么?

  3.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又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第8自然段

  通过看文中插图、想象、朗读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切。

  3.第9自然段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通过朗读、补充课外资料──叶老和“我”谈话的内容,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

  4.第10自然段

  (1)理解词语:楷模──榜样,模范。

  叶老的人品──平易近人、真诚宽厚;作品──一丝不苟,写作极为认真。

  5.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爬山虎)

  (1)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全班交流: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知道爬山虎因作者心情不同、时间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前后描写不同。

  6.叶老的谈话不仅给了“我”信心,还带给“我”怎样的收获呢?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作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的作品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整合课文,解决问题

  1.结合重点句理解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2.小结:批改作文、邀请做客这两件事,给了肖复兴极大的影响,鼓舞着他努力学习,坚定了他的文学之路。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总结课文

  (一)“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那个夏天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补充肖复兴的相关资料。

  (二)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三)再读课题,布置作业。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 篇9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寻新知,我设计了下面各个环节开展教学。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为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为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引入新课时,我以学生置疑为线索,改变了以往谈话导入的做法。利用 “叶圣陶先生是怎样评肖复兴的习作的”这个问题作为引入新课。目的是通过这个问题来完成这一段的教学内容,进而引出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的。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寻求新知。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轻松、平等而又浓烈的气氛中主动获取新知。在理解课文这个环节中,我这样安排:先出示自学提纲:⑴叶圣陶先生对我作文的评语是怎样写的?⑵看了叶圣陶先生的评语,“我”非常激动,从哪儿可以看出“我”为什么那么激动?⑶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读自学提纲,接着要求学生读第一部分的内容,采用自学法,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学提纲。在解决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个问题时,我以读讲结合的方法来完成这个教学任务。为了解决“叶老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这个问题,我利用过渡语言设疑导入:作者的感受这么深的原因是叶老先生仔细、认真地为“我”修改习作,那叶老先生是如何修改“我”修改习作的?我采用自学法让学生通过读读划划来完成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结、归纳出修改习作的一些方法。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评评议议,教师采用读讲结合的方法,促进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为如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扫除障碍。三、在练习中巩固新知,深化新知。课堂的修改练习是对掌握新知的延续和提高,学生的知识必须经过训练,才能转化为技能。因此,我讲读课文之后,根据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习作的方法,采用师生共议--对比体会--小组讨论的方法,来修改肖复兴的获奖稿的部分内容。修改训练,层层深入形成阶梯性,有目的地促进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导入新课以后,我直接切入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之后,知道“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指的就是叶老家院中种植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不失时机的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很多学生提出“这篇文章是以事写人的,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目呢?”我用赞赏的神态肯定了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表扬了这位善于动脑筋的同学。在我的诱导下,通过进一步读书,学生开展了激烈的讨论。同学们或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各抒己见,讨论激烈,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作者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课题,既是对人品与作品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的赞美,也是对具有高尚品格与情操的作家的赞美。愿他们青春常在,活力永存。同时,也隐含着作者的决心,要像爬山虎那样,朝气蓬勃,不断攀登。

  创新不是天方夜谭,它是在实践中的发现与探求。对于一个小学生而言,能有这样的发现是多么可贵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扶持、鼓励、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恰当地利用这种状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课堂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要有幽默感、有笑声、有争议、有讨论。教师要善于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积极的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投入进去,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达观点,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所在,体验到创新学习的乐趣。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作家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通过回忆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表现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真诚平和,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文章在描写第二件事情中,曾两处具体描写了爬山虎以表现作者当时自己的心情.对于现处的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自我感悟并体会这种写作手法无疑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学习这篇课文,”以景抒情”可以说是一个难点.

  如何突破呢?是教师强硬地灌输给学生”这就是以景抒情”?可这明显不符合我们的课改精神.按照以往的做法,我让学生把两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划出来,进行了朗读,指导他们联系上下文去体会,可学生依然答非所问,依然出现”作者很喜欢爬山虎”这类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此时此刻,我知道,要突破这个难点,必须得用另外的引导方法了.我对这个难点进行了重新的设计:既然是抒情,那么就先让学生入情吧.

  于是我抓住了文中的那点空白:那天下午,天气很好.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

  作者在这里并没有说自己路上的情形.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说话练习:如果你是肖复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初中生,而受到大作家叶老先生的邀请,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学生当时就说很紧张,很激动)谁能具体形容一下自己一路上的心情?(学生沉默了)

  接着我在黑板上板书了几个提示的关键词:

  我走在路上,天气______________

  我的心理活动

  我的神情动作

  于是学生又开始活跃起来:有的说:”我走在路上,虽然那是炎热的夏天,可是我一点都不觉得.我的心情紧张极了,一直在沉思:叶老先生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会不会象我猜想的一样慈祥?有的说:”我走在路上,心情激动极了.一路上不住地蹦蹦跳跳起来.到了叶老先生的家门了,我不由得紧张起来:终于到了.可是, 叶老先生是个怎么样的人呢?会不会很严厉对待我?可是我又想起叶老先生给我修改的作文,心里渐渐放松下来.有的说:“我走在路上,汗水不住地往下流,可我一点都顾不上擦,心里只想快点到达叶老先生家。我的心怦怦直跳,想:马上要见到大作家了叶老先生了。他长得怎么样呢?是不是和我想象中的慈祥?他见了我会对我说些什么呢?会不会教我写作文?”等等。(个别学生有想象不合理之处,我当场指导学生联系上文“我”所感受的叶老先生的印象,进行合理的想象)

  进行了说话练习后,我再切入问题:是啊,一路上,“我”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来到叶老先生家的,所以“我”一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躁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学生马上就明白了:这段爬山虎的描写,实际上是抒发了作者当时的情感。

  在理解“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的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时,我同样抓住了课文中出现的空白: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他们会交谈些什么呢?猜想一下他们的话题。学生们纷纷回答:有的说也许在谈“我”的学习上和写作上的事情吧;有的说也许在请教叶老先生关于写作的事情;有的说也许叶老先生在询问“我”的生活上的事情等等。看到学生们的话题,我让他们再展开想象:叶老先生的神情动作和话语应该怎么样去表现才符合作者的描写?我在黑板上板书下:亲切——认真;质朴 ——期待;学生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刷刷写了起来……

  学生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就水到渠成地悟到了那段爬山虎的描写的精妙: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此时此刻心情的舒畅与沉淀。在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学生也就很容易懂得了:那年在叶老先生家里作客终生难忘。

  “以景抒情”本是这篇课文中渗透给学生的一个难点。可是通过了对文本中的空白点的挖掘,进行了说,写的训练,学生竟然那么自然地悟到了其精髓,胜于教师空白无力的说教与无所凭借的引导于百倍,真让我出乎意料之外!是的,化文本理解性的问题于语言的积累之中,的确魅力无穷!

  附学生作品:

  我看见了叶老先生,心中不由紧张起来,但看见叶老先生和蔼的面孔,心中也静了下来,叶老先生见了我,连忙招呼我坐下,问:“你就是肖复兴”,我小声的说:“是,我就是”。叶老先生微微一笑,便去给我倒水了,不一会儿,叶老先生端来了两杯水,这时,我连忙起身,叶老先生摆摆手,让我坐下,我们都坐下后,我脑子里就立刻涌起了许多问题,但又不好意思说,我便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水,鼓起勇气问:“叶老先生,您那一篇 《 爬山虎的脚 》 写的那么具体、优美,那比喻用得那么好,当时您是怎么想的?”叶老先生笑着说:“你写作时要注意细节描写,这样会较为生动,你写完后要细读一遍,看读不读得通,再看看哪些地方的句子或词语换成另外一些更好”。我见此情景便有了十足的勇气,又接着问:“叶老先生您有那些好作品让我读读”说着,叶老先生从他那用花木雕成的书柜里拿出一本名叫《 风中的稻草人》的书,并说送给我,我激动的说了声:“谢谢!”。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不一会就到了黄昏,这时,叶老先生让我回去,不要让父母担心了,我恋恋不舍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想:“今天真是满载而归。”

  (唐海樵)

  你就是初中生“肖复兴”同学吗?叶老先生问到。我有礼貌的回答:“是的,我就是,叶老先生好!”叶老先生先让我坐下,再端了一杯水给我。“这几天在学校好吗?”叶老先生关心的问我,我说:“还不错吧!”跟叶老先生聊了几句后,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叶老先生:“您平时文章写得那么好,能告诉我有什么小秘诀吗?”我一幅满脸想知道的表情问到。叶老先生说:“写作并没有什么小秘诀。”我大吃一惊,急忙问:“没有秘诀?那您的文章为什么能写得那样好?”叶老先生并不厌烦,他只是耐心的为我解释:“知道吗?要想把文章写好,就要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静下心来,认真想想要写的内容,在写的过程中,可以增添一些好词好句,再看看有没有什么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把它换成别的词句,写完后,要读读自己的文章,把它修改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听了叶老先生这翻话,我对写作的了解也更深了一层,同时,我感觉叶老先生是一位慈祥的老先生。叶老先生又说:“其实写作不是一下就写得好的,要经过很多训练,要不段练习。我发现你写的作文还不错呀!表现出了你的真情实感,像你写作这么好的小学生不多,应该好好培养啊!”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想叶老先生这样一位堪称楷模的大作家,竟然要培养一个小小的初中生。在回家的路上,我还在想着叶老先生和我的谈话,让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位大人。

  (魏雪晴)

  我走进叶老先生的家,心情紧张极了!叶老先生同 我握了握手,就请我坐下,并问:‘‘最近还好吗?’’ 我小声的说:“还好!谢谢您。’’“你的写的挺好的呀!’’ 叶老先生鼓励的说道,我谦虚的说:“很好,我还有 一些写作方面的东西不是很懂。’’“有那些不是很懂呢?’’叶老先生关心的问,“怎才能写出以景抒情的 真实感受呢?’’我问,“当然要有你的真实感受,再将你的感受赋予一些物体上,这样就行了。’’。我们 聊了很多,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我临走前,叶老先生对我说:“好好写,认真练,将来当个作家!’’。

  出门了,我还想着叶老先生对我的期望,我一定会 干好的!

  ( 孔韵 )

  那天,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刚见到他,我的心都快要跳出来了:我像个木头人一样的站在客厅里,生怕碰到了什么东西……只见叶老先生端着一杯绿茶向我走过来,把绿茶递了给我,我立刻感到叶老先生对我的关切。接着他又对我说:“肖复兴同学,你的文章写得很有真情实感,在现在的中小学生里的作文是少有的,像你这样的人才,我一定要好好培养!”我意想不到,像叶老先生这样的大作家,竟然要培养一个普普通通的初中生!接着,叶老先生又说:“以后我就等着你把好作文送给我呢!”我激动地点了点头,喝了一小口绿茶,甜甜的。“别客气,我这里什么都有偶,你要吃些什么?”我摇了摇头只顾问:“您为什么能写出那么好的作文?”叶老先生温和地告诉我:“其实,写好作文也没什么难的,关键是要不断地修改,还一定要写的生动具体。”我点了点头,经过叶老先生的一番解释,我好象明白了许多……

  如果当年我们也能碰上你这样的好老师,我的语文水平也许会比今天强一些,呵呵.看到你的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心里很感动.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 篇10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推荐  删除  动词  融洽  黄昏  余晖

  楷模  燥热  摇曳  曲线  透露  莫名其妙  映入眼帘  密密麻麻  意义非凡 春风拂面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的习惯,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4、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

  1、认识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推荐  删除  动词  融洽  黄昏  余晖

  楷模  燥热  摇曳  曲线  透露  莫名其妙  映入眼帘  密密麻麻  意义非凡 春风拂面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难点

  1、初步学习修改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的习惯,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课件出示)。

  师:看到什么了?

  生:(爬山虎)

  师:看到这一墙的,绿绿的、充满生机的爬山虎,我们就能想到前一段时间刚刚学的----?

  生:(想到了刚学过的课文:《爬山虎的脚》,它的作者就是著句的大作家叶圣陶。。。。)

  师:是啊,叶老先生,他这一生曾经培养和影响了一大批的文学青年!肖复兴,就是其中的一位!(出示图片)

  师:你能介绍肖复兴吗?

  生:(学生介绍)

  师:1992年,肖复兴为了怀念叶圣陶,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板书)

  师: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写的时候要注意---------

  写“绿”的时候要注意下半部分的笔顺,写“虎”的时候要注意第三笔是横钩。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新授

  1、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肖复兴在文中都写了什么吗?

  2、生:想

  师:那就请同学们快来自由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了,遇到难读的词和句子就多读几遍。

  a、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桌间巡视,指导读文。

  b、生字测试反馈

  师:( 屏幕出示二字词语,)你们先合作着,把这些词语读一读!

  师:同学们,你们都读得特棒了吧,我们来,开火车指名 读

  指名读第一板词,正音:曲(指导学法);

  指名读第二板词:

  师:同学们,词语呀,也是有感情的,大家在下面自已读读这些词,然后到文中去画下来,再读给你的同桌听听,然后写到积累本上,以后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可以用得上。

  师:谁能带着自已不同的理解,再领同学们读读这些4字词语?

  生:读,

  师:指导要读出感情:春风拂面  莫名其妙 

  2、师:我们已经读准了字词,读通了句子,这样一定会对理解课文的内容有帮助的!我们来默读课文,看看肖复兴在文中,回忆了当年和叶圣陶老爷爷之间发生的哪几件事?

  汇报,板书。

  3、师:谁能完整的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生:概括

  (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叙事的文章可以找到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就可以将课文的内容说清楚了)

  4、师:同学们,当我捧起这篇获奖作文时,看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请同学们到文章中找找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再和同桌说说你的感受!

  生:读课文, 自主学习,准备交流!

  5、汇报

  师: (1) 捧起这篇被叶老修改过的作文,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什么呀?我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

  a、学生找句子,指名读句子。

  师:

  b、我,听出来了,密密麻麻的,那密密麻麻什么样啊?

  c、学生结合句子说自已的感受。怎么读啊,指句读。

  d、你们自已试试,读一读吧!

  生:

  e、再指名读!

  师:

  f、你们想看看我的那篇作文吗?想看看被叶圣陶老爷爷修改过的样子吗?(课件出示,作文原稿),映入我眼帘的,满眼都是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我感受到什么了?

  g、再指名读

  师:

  h、听了你的朗读,我的手中仿佛正捧着这份被叶老修改的文稿,密密麻麻的,再齐读

  i、板书:认真

  师:(2)当肖复兴看着这份文稿的时候啊,想起了语文老师说的那句话:他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回到家,他仔细的看了几遍.,他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

  a、学生汇报

  师:  ?《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课件出示

  这一张和一幅有什么不同啊?你们自已读读看,体会体会。

  生活中,我们常说的是一张纸,一幅画像。

  你们这样一改呀,这字,就用的-----准确了。       词  准确(板书)

  ? 再看看,还看到了什么?

  找句子,读

  读原句,读改后的句子,自已练习读一读,边读边说改的方法。

  学生读谈体会!

  (课件演示,改的过程,并板书:句  规范)

  ?让学生从资料袋里再找出一处,感受这样修改的好处!(课件演示)

  师: 像这样的修改,在文中还有好多处呢!我们一起到资料袋里看看,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你看到的!

  师:读文中的句子,谈体会,进一步感受句要修改的规范。

  师 小结:叶圣陶老爷爷曾说过:这好的作文啊,只要注意字用的准确些,句子写的规范点,文章写的真实,生动些,就好了。(结合板书说)

  师:肖复兴,看着这样一位大作家为他修改的作文 ,看着看着,他看懂了修改作文的奥妙,看着看着,他仿佛听到叶老先的亲切的话语,此时的我,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学生找到句子读一读。

  师:孩子,这“春风拂面”是什么样的感受啊?

  这句话该怎么读啊?你们在下面试试,读读!

  指名读

  师:这春风啊,此时此刻,好象不仅仅从我脸旁吹过,更吹进了我的心里啦!

  谁能再读读这句话,让这带给我温暖的春风也吹过在座每个孩子的心田啊!

  生:练习读,再指名读。

  师:(出示课件)你们知道吗?叶老先生对这篇1500多字的文稿,修改了大约有150多处呢,此时,我会说:-----------

  生:读

  师:当时的叶老先生是教育部的副部长,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社长,总编,每天有数不清的稿件要批阅,他的工作可忙,可忙了,可还是要挤出时间为我们这些孩子一篇一篇的修改作文,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啊,难怪我会这样说:                     !

  生:读

  师:当时的叶老,已是年近七十的老人,夜已经深了,可是他还是不肯休息,心里还牵挂着我们这些孩子的成长,多么关爱我们的老人啊,难怪我会这样说:------------------

  生:读

  师:此时此刻,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他的认真,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平和,温暖,那种感觉有如春风拂面!(板书)

  师:

  b、叶老先生不仅为我修改了作文,还为我的作文写了评语,你们读一读,看看从中你又有什么感受?

  7、全文总结

  师:叶老先生不仅给了肖复兴指导和帮助,他在书《作文的修改》中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课件出示,学生读)

  师:(结合板书)同学们,当看,正是由于叶老先生的认真,平和,才使当年的“我”在写作方面树立了自信,在后来的文学之路上取得了许多的成绩。(出示课件)

  每每想起当年的往事,有如春风拂面!

  也正是因为这次作文的修改,才使肖复兴有机会到叶老先生家去做客,才有机会看到那满墙的绿绿的爬山虎。那么为什么写事的文章要用爬山虎做题目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研究!

  板书: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作文

  叶老先生                           “我”(肖复兴)  

  邀请做客          

  认真                           春风拂面           词  准确

  句  规范

  平和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 篇11

  作者:江山市清湖镇中心小学/周光星

  (第二课时)

  师:上文我们学到叶老先生认真、平和地帮一位初中生改作文,现在叶老又要请他去家里作客了,这是何等的荣幸。可是,作者明明是写记念叶老的文章,却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题目,现在请大家看第二大段,划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那些爬山虎?

  (生默读第二大段,边看边划句子。)

  师:谁来读第一个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并请大家想一想,这几句话,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生: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茂盛。

  生:这个爬山虎很特别,会在夏天给人以凉爽的感觉。

  师:是呀,你们想想,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生:作者的心情十分高兴,因为他是一个小小的初中生,竟会得到叶圣陶老先生的邀请,去他家作客,这是万分荣幸的事情。这个凉爽,实际上是作者的心情,而并非是爬山虎真的会给人以凉爽的感觉。

  生:因为他们的地位太悬殊了,一个是一流的大教育家、大作家,一个是普通的初中生。这么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去邀请一个很普通的学生作客。不管是谁,心里都会感激动的。

  生:那倒过来说,如果作者心情不好,不管看到什么景色,都会觉得很烦的。

  师:是的,景色是根据人的心情来描写的。现在我们来看作者第二个描写爬山虎的地方。

  师:谁来把它找出来读一读,我们好好感受一下,作者这一回又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一生读,其余学生边默读边思考。)

  生:这回描写的爬山虎与上一次描写爬山虎有点儿不同,上回写的是顺路看到的,这回写的是在室内看到的。

  师:谁能说说到底不同在哪里?

  生:上回写的是零星的,这回写的是大片的。

  生:这次重在写颜色,浓浓的,像西湖的水一样。

  师:请大家再去好好默读一下,说说这颜色的描写,会不会与上面的对话描写不相符。

  生:是的,我是有点觉得突然冒出一句爬山虎的描写,这和赞美叶老有什么关系呢?我真有点搞不明白。

  生:我觉得是有关系,并且关系很大,浓浓的,像西湖的水,看起来是写爬山虎,实际上是写叶老这个人的学问深浓,知识像西湖水那样广博。

  生:是的,还虎虎有生气呢。

  生:这就是说,叶老虽然年纪大了,但学问深,精力仍很旺盛。

  生:我想起了一句诗:“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生:作者是花,叶老是绿叶,是叶老把他培育成了人才。

  师:是的,作者写绿叶,是说叶老甘当绿叶,为培养新人甘做人梯,这样的精神很伟大。

  师:谁来读第三个描写爬山虎的句子,想想为什么这样写。

  (一生读,其余学生默读思考。)

  生: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永远记在我的心里,讲得多好呀。名义上是写爬山虎,实际上是写作者永远记着他的这位扶他成才的恩师。

  师:如果你是文中的肖复兴,你会讲什么话呢?

  生:我会说,叶老先生,没有你的帮助,就成不了今天的我。

  生:叶老,你是一生遇到的最大恩人,我要以你为榜样,培养出大批的人才。

  师:讲得真好,不仅要自己成才,还要为祖国培养国家栋梁之材。

  生:我是渺小的,叶老才是伟大的,我虽然今天成了著名作家,但没有叶老,我是不能取得今天这样成就的。

  师:如果叶老今天还健在,看到肖复兴这样的文章,他会怎么说?

  生:如果我是叶老,我就会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生:为祖国培养人才,是我应尽的本份。

  师: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在你的生活中,谁对你有过帮助吗? 请你也用你的笔,像肖复兴那样来写一写。

  备注:这是本人的课堂实录,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指点,哪怕是一丁儿的建议,对我来说也是金玉良言.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 篇12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中年作家肖复兴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修改他的一篇作文及请他做客的事,从中表现老一辈对青少年一代的热情关怀,以培养学生写后要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作文地好习惯。课文内容比较好掌握,但课文篇幅长,内容多,还有许多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只有通过对句子的理解,才能感受到人物品质,因此,本次课我选择第一件事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写作文的方法,并感受叶老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

  从叶老对《一张画像》地修改中,学习写作文的方法,并能从这件事中感受老一辈对青少年一代的热情关怀。

  学生情况分析:

  该班学生思维不太敏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很容易停留在文字表面,对《一张画像》的修改,学生只能感受到叶老的认真,很难感受到叶老的平和、温暖,更很难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自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所以说,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青少年一代的热情关怀和学习写作文的方法,将事整个课堂的难点。

  教学过程结构的设想:

  一、通过学过的课文《爬山虎的脚》如题,揭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讲了两件事。

  三、学生自主学习修改作文部分。

  1、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课文给自己留下深深感受的地方画出来,并不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中空白处。(让学生自主、主动的学习课文,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以深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去感受人物形象)

  2、指名交流。

  预设(1)句子: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子断成短句的地方叶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叶规范了。而“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得封面。

  感受:从中学习到作文修改的一些方法,也能感受到自己的作文叶写好后叶要作这样的修改。(让学生充分感受,从中学习到作文修改方法,以指导他们今后作文的修改)

  预设(2)句子:我一下子愣住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夜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感受:叶老的认真,仔细

  师借机拿出叶老的修改稿,向大家展示,再让学生谈感受。(修改稿让学生有更深的感受,从而感受人物对文学的认真)

  预设(3)句子: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叶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我虽未件也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感受:文学事业的艰巨,自己作文的毛病,叶老的为人。(让学生也有这样的感受,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付出努力)

  预设(4)句子: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再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感受:肖的作文写得好,写作文要写具体事实,要写自己深受感动得事。(通过叶老的评语,自己也学习到写作文要写具体事实,要写自己深受感动的事,这样才能写好作文)

  预设(5)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那时,我才15岁,一个毛头小孩儿,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只鸟儿抖着翅膀。那时只有那种年龄的孩子才会拥有的心思。

  感受:叶老使我树立写作得信心。作者的心思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通过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叶老对作者自己的影响,教师可适当点拨,从而感受叶老的人格)

  四、总结,质疑(回到课题,为下节作好铺垫)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