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用“叶片”做奖品——《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用“叶片”做奖品——《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狂想曲 点赞 分享
用“叶片”做奖品——《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微信扫码分享

用“叶片”做奖品——《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通用14篇)

用“叶片”做奖品——《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篇1

  在教学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9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公开课上,我用爬山虎的叶子做奖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提前几天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了许多爬山虎的叶子,然后把这些普通的爬山虎叶片夹在书里压得乎平整整,再在上面端端正正地写上几个字,这一枚枚深绿色的 “书签”就可以做奖品了。只不过,那上面的字都是我精心从课文里挑选的词语,如:“真诚质朴”、“平易近人”、“一丝不苟”等。这些词语不但能概括主人公叶圣陶的高贵品质,揭示文章的中心,而且能给学生以启迪和感悟使学生从中受益。

  当讲到“到叶老家做客”一段时,我布置学生自学,并告诉学生:自学汇报时老师会有奖品发给大家。会是什么奖品呢?好奇心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讨论交流时大家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我及时把早已准备好的“奖品”发到学生手中,看着学生双手捧着叶片乐滋滋地跑回座位,我觉得预期的目的就要达到了。当教学进行到“总结全文”这一环节时,我邀请得到奖品的同学站起来把叶片上老师写的话读给大家听。学生站起来大声地、一字一顿地读出了那些含义深刻的词语。我接着问:“同学们,老师今天送给你们的仅仅是这一枚枚绿叶书签吗?”学生一下子醒悟了,他们纷纷发言:“老师是告诉我们要像叶老那样待人真诚质朴”。“老师是要我们像叶老那样对待学问一丝不苟。”……

  不待我给以答复,台下听课的人群中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是对学生精彩回答的鼓励,而且是对我这一设计的充分肯定。一枚小小的叶片做成的奖品,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帮我解决了教学重点难点,更重要的是这枚叶片所包含的期待也许将影响学生的一生。

  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只有勤于动脑,敢于创新,善于寻找学生的兴奋点,努力创设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

用“叶片”做奖品——《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篇2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中年作家肖复兴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修改他的一篇作文及请他做客的事,从中表现老一辈对青少年一代的热情关怀,以培养学生写后要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作文地好习惯。课文内容比较好掌握,但课文篇幅长,内容多,还有许多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只有通过对句子的理解,才能感受到人物品质,因此,本次课我选择第一件事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写作文的方法,并感受叶老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

  从叶老对《一张画像》地修改中,学习写作文的方法,并能从这件事中感受老一辈对青少年一代的热情关怀。

  学生情况分析:

  该班学生思维不太敏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很容易停留在文字表面,对《一张画像》的修改,学生只能感受到叶老的认真,很难感受到叶老的平和、温暖,更很难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自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所以说,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青少年一代的热情关怀和学习写作文的方法,将事整个课堂的难点。

  教学过程结构的设想:

  一、通过学过的课文《爬山虎的脚》如题,揭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讲了两件事。

  三、学生自主学习修改作文部分。

  1、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课文给自己留下深深感受的地方画出来,并不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中空白处。(让学生自主、主动的学习课文,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以深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去感受人物形象)

  2、指名交流。

  预设(1)句子: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子断成短句的地方叶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叶规范了。而“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得封面。

  感受:从中学习到作文修改的一些方法,也能感受到自己的作文叶写好后叶要作这样的修改。(让学生充分感受,从中学习到作文修改方法,以指导他们今后作文的修改)

  预设(2)句子:我一下子愣住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夜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感受:叶老的认真,仔细

  师借机拿出叶老的修改稿,向大家展示,再让学生谈感受。(修改稿让学生有更深的感受,从而感受人物对文学的认真)

  预设(3)句子: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叶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我虽未件也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感受:文学事业的艰巨,自己作文的毛病,叶老的为人。(让学生也有这样的感受,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付出努力)

  预设(4)句子: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再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感受:肖的作文写得好,写作文要写具体事实,要写自己深受感动得事。(通过叶老的评语,自己也学习到写作文要写具体事实,要写自己深受感动的事,这样才能写好作文)

  预设(5)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那时,我才15岁,一个毛头小孩儿,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只鸟儿抖着翅膀。那时只有那种年龄的孩子才会拥有的心思。

  感受:叶老使我树立写作得信心。作者的心思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通过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叶老对作者自己的影响,教师可适当点拨,从而感受叶老的人格)

  四、总结,质疑(回到课题,为下节作好铺垫)

用“叶片”做奖品——《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篇3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寻新知,我设计了下面各个环节开展教学。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为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为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引入新课时,我以学生置疑为线索,改变了以往谈话导入的做法。利用 “叶圣陶先生是怎样评肖复兴的习作的”这个问题作为引入新课。目的是通过这个问题来完成这一段的教学内容,进而引出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的。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寻求新知。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轻松、平等而又浓烈的气氛中主动获取新知。在理解课文这个环节中,我这样安排:先出示自学提纲:⑴叶圣陶先生对我作文的评语是怎样写的?⑵看了叶圣陶先生的评语,“我”非常激动,从哪儿可以看出“我”为什么那么激动?⑶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读自学提纲,接着要求学生读第一部分的内容,采用自学法,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学提纲。在解决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个问题时,我以读讲结合的方法来完成这个教学任务。为了解决“叶老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这个问题,我利用过渡语言设疑导入:作者的感受这么深的原因是叶老先生仔细、认真地为“我”修改习作,那叶老先生是如何修改“我”修改习作的?我采用自学法让学生通过读读划划来完成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结、归纳出修改习作的一些方法。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评评议议,教师采用读讲结合的方法,促进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为如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扫除障碍。三、在练习中巩固新知,深化新知。课堂的修改练习是对掌握新知的延续和提高,学生的知识必须经过训练,才能转化为技能。因此,我讲读课文之后,根据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习作的方法,采用师生共议--对比体会--小组讨论的方法,来修改肖复兴的获奖稿的部分内容。修改训练,层层深入形成阶梯性,有目的地促进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导入新课以后,我直接切入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之后,知道“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指的就是叶老家院中种植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不失时机的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很多学生提出“这篇文章是以事写人的,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目呢?”我用赞赏的神态肯定了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表扬了这位善于动脑筋的同学。在我的诱导下,通过进一步读书,学生开展了激烈的讨论。同学们或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各抒己见,讨论激烈,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作者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课题,既是对人品与作品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的赞美,也是对具有高尚品格与情操的作家的赞美。愿他们青春常在,活力永存。同时,也隐含着作者的决心,要像爬山虎那样,朝气蓬勃,不断攀登。

  创新不是天方夜谭,它是在实践中的发现与探求。对于一个小学生而言,能有这样的发现是多么可贵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扶持、鼓励、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恰当地利用这种状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课堂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要有幽默感、有笑声、有争议、有讨论。教师要善于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积极的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投入进去,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达观点,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所在,体验到创新学习的乐趣。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作家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通过回忆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表现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真诚平和,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文章在描写第二件事情中,曾两处具体描写了爬山虎以表现作者当时自己的心情.对于现处的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自我感悟并体会这种写作手法无疑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学习这篇课文,”以景抒情”可以说是一个难点.

  如何突破呢?是教师强硬地灌输给学生”这就是以景抒情”?可这明显不符合我们的课改精神.按照以往的做法,我让学生把两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划出来,进行了朗读,指导他们联系上下文去体会,可学生依然答非所问,依然出现”作者很喜欢爬山虎”这类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此时此刻,我知道,要突破这个难点,必须得用另外的引导方法了.我对这个难点进行了重新的设计:既然是抒情,那么就先让学生入情吧.

  于是我抓住了文中的那点空白:那天下午,天气很好.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

  作者在这里并没有说自己路上的情形.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说话练习:如果你是肖复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初中生,而受到大作家叶老先生的邀请,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学生当时就说很紧张,很激动)谁能具体形容一下自己一路上的心情?(学生沉默了)

  接着我在黑板上板书了几个提示的关键词:

  我走在路上,天气______________

  我的心理活动

  我的神情动作

  于是学生又开始活跃起来:有的说:”我走在路上,虽然那是炎热的夏天,可是我一点都不觉得.我的心情紧张极了,一直在沉思:叶老先生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会不会象我猜想的一样慈祥?有的说:”我走在路上,心情激动极了.一路上不住地蹦蹦跳跳起来.到了叶老先生的家门了,我不由得紧张起来:终于到了.可是, 叶老先生是个怎么样的人呢?会不会很严厉对待我?可是我又想起叶老先生给我修改的作文,心里渐渐放松下来.有的说:“我走在路上,汗水不住地往下流,可我一点都顾不上擦,心里只想快点到达叶老先生家。我的心怦怦直跳,想:马上要见到大作家了叶老先生了。他长得怎么样呢?是不是和我想象中的慈祥?他见了我会对我说些什么呢?会不会教我写作文?”等等。(个别学生有想象不合理之处,我当场指导学生联系上文“我”所感受的叶老先生的印象,进行合理的想象)

  进行了说话练习后,我再切入问题:是啊,一路上,“我”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来到叶老先生家的,所以“我”一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躁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学生马上就明白了:这段爬山虎的描写,实际上是抒发了作者当时的情感。

  在理解“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的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时,我同样抓住了课文中出现的空白: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他们会交谈些什么呢?猜想一下他们的话题。学生们纷纷回答:有的说也许在谈“我”的学习上和写作上的事情吧;有的说也许在请教叶老先生关于写作的事情;有的说也许叶老先生在询问“我”的生活上的事情等等。看到学生们的话题,我让他们再展开想象:叶老先生的神情动作和话语应该怎么样去表现才符合作者的描写?我在黑板上板书下:亲切——认真;质朴 ——期待;学生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刷刷写了起来……

  学生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就水到渠成地悟到了那段爬山虎的描写的精妙: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此时此刻心情的舒畅与沉淀。在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学生也就很容易懂得了:那年在叶老先生家里作客终生难忘。

  “以景抒情”本是这篇课文中渗透给学生的一个难点。可是通过了对文本中的空白点的挖掘,进行了说,写的训练,学生竟然那么自然地悟到了其精髓,胜于教师空白无力的说教与无所凭借的引导于百倍,真让我出乎意料之外!是的,化文本理解性的问题于语言的积累之中,的确魅力无穷!

  附学生作品:

  我看见了叶老先生,心中不由紧张起来,但看见叶老先生和蔼的面孔,心中也静了下来,叶老先生见了我,连忙招呼我坐下,问:“你就是肖复兴”,我小声的说:“是,我就是”。叶老先生微微一笑,便去给我倒水了,不一会儿,叶老先生端来了两杯水,这时,我连忙起身,叶老先生摆摆手,让我坐下,我们都坐下后,我脑子里就立刻涌起了许多问题,但又不好意思说,我便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水,鼓起勇气问:“叶老先生,您那一篇 《 爬山虎的脚 》 写的那么具体、优美,那比喻用得那么好,当时您是怎么想的?”叶老先生笑着说:“你写作时要注意细节描写,这样会较为生动,你写完后要细读一遍,看读不读得通,再看看哪些地方的句子或词语换成另外一些更好”。我见此情景便有了十足的勇气,又接着问:“叶老先生您有那些好作品让我读读”说着,叶老先生从他那用花木雕成的书柜里拿出一本名叫《 风中的稻草人》的书,并说送给我,我激动的说了声:“谢谢!”。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不一会就到了黄昏,这时,叶老先生让我回去,不要让父母担心了,我恋恋不舍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想:“今天真是满载而归。”

  (唐海樵)

  你就是初中生“肖复兴”同学吗?叶老先生问到。我有礼貌的回答:“是的,我就是,叶老先生好!”叶老先生先让我坐下,再端了一杯水给我。“这几天在学校好吗?”叶老先生关心的问我,我说:“还不错吧!”跟叶老先生聊了几句后,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叶老先生:“您平时文章写得那么好,能告诉我有什么小秘诀吗?”我一幅满脸想知道的表情问到。叶老先生说:“写作并没有什么小秘诀。”我大吃一惊,急忙问:“没有秘诀?那您的文章为什么能写得那样好?”叶老先生并不厌烦,他只是耐心的为我解释:“知道吗?要想把文章写好,就要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静下心来,认真想想要写的内容,在写的过程中,可以增添一些好词好句,再看看有没有什么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把它换成别的词句,写完后,要读读自己的文章,把它修改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听了叶老先生这翻话,我对写作的了解也更深了一层,同时,我感觉叶老先生是一位慈祥的老先生。叶老先生又说:“其实写作不是一下就写得好的,要经过很多训练,要不段练习。我发现你写的作文还不错呀!表现出了你的真情实感,像你写作这么好的小学生不多,应该好好培养啊!”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想叶老先生这样一位堪称楷模的大作家,竟然要培养一个小小的初中生。在回家的路上,我还在想着叶老先生和我的谈话,让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位大人。

  (魏雪晴)

  我走进叶老先生的家,心情紧张极了!叶老先生同 我握了握手,就请我坐下,并问:‘‘最近还好吗?’’ 我小声的说:“还好!谢谢您。’’“你的写的挺好的呀!’’ 叶老先生鼓励的说道,我谦虚的说:“很好,我还有 一些写作方面的东西不是很懂。’’“有那些不是很懂呢?’’叶老先生关心的问,“怎才能写出以景抒情的 真实感受呢?’’我问,“当然要有你的真实感受,再将你的感受赋予一些物体上,这样就行了。’’。我们 聊了很多,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我临走前,叶老先生对我说:“好好写,认真练,将来当个作家!’’。

  出门了,我还想着叶老先生对我的期望,我一定会 干好的!

  ( 孔韵 )

  那天,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刚见到他,我的心都快要跳出来了:我像个木头人一样的站在客厅里,生怕碰到了什么东西……只见叶老先生端着一杯绿茶向我走过来,把绿茶递了给我,我立刻感到叶老先生对我的关切。接着他又对我说:“肖复兴同学,你的文章写得很有真情实感,在现在的中小学生里的作文是少有的,像你这样的人才,我一定要好好培养!”我意想不到,像叶老先生这样的大作家,竟然要培养一个普普通通的初中生!接着,叶老先生又说:“以后我就等着你把好作文送给我呢!”我激动地点了点头,喝了一小口绿茶,甜甜的。“别客气,我这里什么都有偶,你要吃些什么?”我摇了摇头只顾问:“您为什么能写出那么好的作文?”叶老先生温和地告诉我:“其实,写好作文也没什么难的,关键是要不断地修改,还一定要写的生动具体。”我点了点头,经过叶老先生的一番解释,我好象明白了许多……

  如果当年我们也能碰上你这样的好老师,我的语文水平也许会比今天强一些,呵呵.看到你的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心里很感动.

用“叶片”做奖品——《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篇4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文篇幅较长,11个自然段,约两千字,在学习上有难度。考虑到在此之前,学生已有“速读”的知识准备,所以教学时,本着“用足用好教材”的理念,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速读理解课文,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抓点带面、以简驭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抓住“推荐”、“愣住”、“春风拂面”等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感受叶老先生真诚、质朴、平易近人的人品,对待文学事业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以及对待祖国下一代的热切关怀和希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准备】

  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推荐阅读《爬山虎的脚》。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请齐读课题(生读)。对照课题与文章内容,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吗?(指名说,课文主要是写叶老批改“我”的作文和“我”到叶老家做客的事)那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

  二、学习课文

  1、看,这就是爬山虎(课件出示:爬山虎的录像)。看到这满墙的爬山虎,你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回答:很绿、很美、富有生机和活力……)那作者眼中的爬山虎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我”在哪里见到了爬山虎?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爬山虎?

  (学生自由读书、划记,师了解读书情况。)

  2、学生汇报交流:

  (“我”在叶老家的院子里见到了爬山虎,课文有两处对爬山虎的描写。)

  哪两处呢?分别请两名同学读一读。

  出示课件:

  ⑴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⑵ 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段话,比较一下:它们分别是写什么时候的爬山虎?指名说:第一处是下午刚进院时见到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

  第二处是黄昏时落日余晖映照下的爬山虎。

  课件出示:夏日、黄昏。

  4、从作者对爬山虎的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呢?

  首先,请两位同学读一读这两段话,其他同学注意比较其中写爬山虎的重点词语。

  ⑴ 你认为这里描写爬山虎的重点词语有哪些?请同学们对照课本,在书上圈划出重点词句。

  (学生自由读书。)

  汇报交流:第一处描写中的重点词句有“绿葱葱”“温柔的小精灵”“跳跃”“闪烁”“迷离的光点”等,第二处的重点词句有“沉郁”“浓浓的湖水”“摇曳”“虎虎有生气”等;

  ⑵ 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两段录像,比较一下:前后两处中爬山虎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课件:两种场景比较录像。)

  第二处描写到的爬山虎比第一处显得更加深沉、更加有力;

  ⑶ 从作者对爬山虎的两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这两段描写中,我感受到了一种美、生机与活力、作者对叶老的敬佩……)

  5、能有感情地读好这两段话,读出一种美感,读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吗?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练读(生读);谁来试试?

  (指名读。)

  我们一边欣赏录像一边谁,谁再来试试?

  (再指名读。)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齐读。)

  6、这确实是一种美的景色,一幅幅美的画面,也可以说,作者在这儿营造着一种美的意境。这美的意境是不是单单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绿绿的美(师指课题)构成的呢?(生齐答:不是)师追问: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什么?(叶老人格的美)对!这美的境界是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的完美融合!那么,叶老美的人格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具体事例,划记出直接写叶老人格之美的重点句子:

  ⑴ 学生自己读书,划记。

  ⑵ 你是怎样感受到叶老人格之美的呢?把自己刚才读书所得和本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展开讨论。

  ⑶ 汇报:

  ① 师:体现叶老美的人格的具体事例有哪些呢?体现叶老美的人格的具体事例有叶老为我批改作文和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并与我亲切交谈两件事。

  ② 师:同学们找到了哪些直接写叶老人格美的重点句子呢?请有感情地读出其中的一句,再重点谈谈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交流出示课件:

  a、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春风拂面”是怎样的感觉?你从这句话里知道了什么?(板书:批改──认真、平和)

  b、我们的交谈那样随便、和蔼,作家头顶上神秘的光环消失了,我的拘束感也消失了。越是大作家越平易近人,原来他就如一位平常的老爷爷一样让人感到亲切。

  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读好这段话吗?先自由练读,再指名读,品评后齐读。

  c、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什么时候到来,悄悄将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

  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生答,师相机板书:交谈──亲切、质朴)“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作者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呢?──我们的交谈; 

  7、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这时,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不是蕴含了更深的含义呢?让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话。

  (生齐读。)

  ⑴ 问:小作者对于作家极其作品的理解是怎样的?(指名说)作家是怎样做的,作家的作品是怎么写的,你知道吗?学生谈理解。齐读这一句。

  ⑵ 谁来读读最后一句?

  (指名读,指导读──突出“绿”。)

  “绿”说明了什么?(爬山虎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吗?请同学们自由谈谈自己的理解。

  (叶老的谆谆教诲使我懂得了许多,特别是对作文和做人方面有了具体的认识和标准,那就是像叶老那样一丝不苟地写作、真诚宽厚地待人。叶老的风范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叶老的教导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8、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感受!

  三、小结延伸

  1、学到这儿,我想同学们一定都已明白课文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来赞美叶老(师指板书,生齐读)“认真、平和,亲切、质朴”的作品和人品!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给肖复兴带来了无穷的动力,在他日后的成长中,他始终牢记叶老先生的鼓励,不断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请看他的主要成就:

  肖复兴,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作品主要有系列长篇小说《中学生三部曲》、长篇报告文学《与当代中学生的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录》等。(课件出示)

  2、你们今天也看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请说说你的感受:

  练习:

  我看着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仿佛看到了( ),仿佛听到了( )。

  3、请带着你的这种感受读一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板书】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批改──认真、平和

  交谈──亲切、质朴

用“叶片”做奖品——《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篇5

  【导入】

  (3分钟。)

  1、(师指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不知道同学们学得怎么样。现在,欧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课题后加共横线变成补充句子的练习题)谁能补充这个句子?

  2、生根据一课时了解的内容补充句子。多应会补充爬山虎的绿、美。

  【学习】

  一、美丽

  (7分钟。)

  1、多美的爬山虎呀!打开书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课文具体描写爬山虎美和绿的句子?

  (生勾句。)

  2、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订证是否勾正确)其他同学赶紧对照一下。

  3、这么绿、这么美的爬山虎,你认为该怎么读呢?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赶紧试试吧。(生自由读)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抽生读)你从他朗读的哪些地方感受出了美?(生生评、师生评、自评)你觉得怎么读才能感觉出绿与美?(师可范读)他们都读得很好,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二、人品

  (10分钟。)

  1、课文两次具体描写了爬山虎,各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当时的我心情如何?

  (分别学习6和8自然段。)

  (学生回答我的心情:意外、高兴、忐忑不安、温暖、幸福。)

  2、这时我的心情又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感受:跳跃、迷离、浓浓……)

  3、现在,同学们对课文已经有进一步了解了。巧妙地运用课文词句,结合作者当时的心情,相信你所补充的句子一定会更精彩。

  (学生结合作者心情,再次补充句子。)

  4、通过你们精彩的描述,我觉得这片爬山虎真的是更美了。不知道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让我再陶醉一次呢?我们一块来读一读吧!(指导朗读6~9段)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如此愉快了。这的确是一份多么沉郁的忘年友谊呀!这,就是叶圣陶老先生对人的态度。

  板书:

  人品

  三、文品

  (7分钟。)

  1、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如此美丽,时常引起我无限的遐想和追忆。我到底想到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的前半部分,相信你一定能填写出更精彩的句子的。

  2、(学生填句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引学)你从哪里感受出叶圣陶老先生的认真的?请大家看130页。资料袋里就有《一幅画像》这篇文章的片断。谁也有这样的感受?快说说吧!

  3、是啊,仅仅是一个素未谋面的初中生的作文,叶圣陶老先生却也改得如此认真。那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让我知道,这就是他对待文学的态度。

  板书:

  文品

  四、勉励

  (5分钟。)

  感受到了叶老先生的……谁还能根据课文前半部分的其它内容继续填写这个句子?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还让你想到了什么?(板书:勉励我)( cai 出示评语)让我们一块儿来读一读吧!此时的我会想些什么?

  (学生答我的想法。)

  五、提升

  (8分钟。)

  1、叶圣陶老先生用他的认真与鼓励深深地影响着我,直到后来我真正成长为一名作家。( cai 肖复兴简介,学生自由读)或许,在我的文学生涯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每次我都会想起──(师引生答)于是我又拥有了徜徉于文学殿堂的无尽动力。

  2、师引读最后一段: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

  3、对,这就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发表的感叹。( cai 出示句子,生齐读)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4、同学们,还记得刚才的学习吗?我们知道爬山虎的绿表现出它的勃勃生机,包含着作者愉快的心情。此时,你认为这个“绿”还有什么意思?(结合小结完成板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永远勉励着我,让我也要拥有像叶圣陶老先生那样的文品与人品。

  【小结】

  今天我们透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感受到了叶圣陶老先生对下一代的无限关爱。留心你身边那平凡的事物吧,或许你也能从中感受到存在于你身上的那一份关爱与勉励!

  【板书】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

  勉励我

  文品 人品

用“叶片”做奖品——《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篇6

  词句解析:

  1、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干净”,在这里指句子简洁明白,不啰嗦。“规范”,指语言标准、典范。

  2、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感受。

  教学建议:

  1、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阅读他们的作品。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作品,初步了解这两位作家。

  2、教师在教学中应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脉络,然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再回归整体,升华认识。

  初读时,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写了哪两件事,知道这两件事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存在着独立性,然后引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

  第一件事讲叶老给“我”批改作文,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可以让学生先自读这部分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就“叶老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和“‘我’有什么感受”这两个问题进行交流,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修改作文的方法。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时,可以边读书边用笔画出修改处,再用不同的符号把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标识出来;还可以让学生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中《一张画像》的修改原稿,然后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叶圣陶先生用了哪几种方法修改这篇文章。

  课文第二件事中几次写到爬山虎,这些语句含义深刻,是教学的难点。要通过反复朗读,抓关键词语揣摩其含义。

  在理解了文中这两部分内容之后,可以回归整体,讨论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使学生了解到,因为“我”的作文写得“亲切自然”,叶老批改了“我”的作文,因而对“我”有所了解,才请“我”到他家做客。我见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叶老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时间已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但当时的情景如在眼前。一想起叶圣陶先生,就仿佛又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所以以此为题。

  3、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昏”字的上半部分是“氏”,不能多加一点;“荐”字的下半部分是“存”,不能错写成“在”。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分辨并正确使用同音形近字,如“燥”和“躁”、“洽”和“恰”。

  4、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特别是在写作文和改作文方面的收获。如,文中叶老给肖复兴的评语中写到:“全是具体事实”“深受感动”“亲切自然”。所有这些,都是写好作文的必要前提,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作文实际谈谈感想。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然后把修改前后的习作进行对比,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

用“叶片”做奖品——《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篇7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第7单元的一篇文章。该单元的主题是童年成长中的故事,本文主要讲了著名作家肖复兴小时侯和叶圣陶之间的故事。本文从叶圣陶为他修改文章和请他到自己的家里做客两件事情来展开,表达了肖复兴对叶圣陶的敬爱和难忘。

  结合我们学校的自主学习课题和本单元的主题,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文的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叶圣陶高贵的人品和文品,并从中体会肖复兴对叶圣陶的尊敬和难忘。

  3、自主目标:培养自主发现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继续培养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已经学过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文中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生:是周恩来从小立下的志愿。

  只有从小立下志愿,并努力去做,才会成功。

  。。。。。。

  是的,每个伟大的人或是著名的人物,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都是在他们小时侯的成长过程中就立下了适合自己的理想,并在以后的岁月中付出努力和汗水。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章。板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齐读课题)

  你觉得题目中哪个字最重要,为什么?

  (突出“绿绿”)

  我们这篇课文讲了什么?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想想从文中知道了什么?

  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想从文中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并总结全文内容。

  3、指读课文,检查读课文情况。(采用轮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让孩子们把课文读准、读熟)

  学习生字、词:

  1、画出生字、词。

  2、读(可采用领读、轮读、开火车读、赛读。)

  学习基础知识:

  本环节主要体现学生自主交流,培养学生自主表达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可以按照字、词、句、段、中心、写作方法几方面来交流。本节课因为时间问题,主要交流字、词。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

  回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并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学习课文:

  1、分段,明白课文的叙述顺序:帮肖复兴修改作文——请肖复兴到自己家做客

  2、教师引导,学习课文

  师:请同学们读最后一段,看看叶圣陶那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生:人品和文品

  师板书:文品   人品

  师:从文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叶圣陶的文品和人品值得我们学习呢?

  (学生自己从文中找到重点的字、词、句来体会、品味、交流。)

  抓住以下几点:

  (1)、文中的第四、五段,描写叶圣陶给作者修改文章的句子,通过修改文章体会叶圣陶在“作文”上的认真与负责。

  (2)、文中第六——八自然段,描写叶圣陶接见作者的内容,体会叶圣陶先生在做人方面的平和、慈祥和平等待人。

  教师相机板书:认真        平和

  负责        慈祥

  平易近人

  3、质疑、击活思维

  由学生提出或教师提出问题:本文写的是作者对叶圣陶的怀念和难忘,和爬山虎有什么关系呢?

  生:(1)因为爬山虎在叶圣陶的家里种着。作者去他家看到了爬山虎,所以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目。

  (2)我觉得爬山虎给作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当作者想起叶圣陶的时候就想起了他家的绿绿的爬山虎。

  (3)我觉得爬山虎可以绿化环境,可以给人们带来好处,叶圣陶在文品和人品方面都给我们带来了影响,所以用绿绿的爬山虎来比喻叶圣陶。

  (4)我认为作者是用爬山虎的精神来比喻叶圣陶的精神。

  (5)我觉得爬山虎让人看上去很舒服,而叶圣陶老先生也让人觉得很亲切、舒服,所以看到爬山虎就想起了叶圣陶。

  ……

  4、指导朗读

  师:文章中有很多让我们难忘的地方,请同学们找出来美美地读读吧!

  学生读——指读——赛读——尝试背诵。

  5、总结写作方法

  明着写爬山虎实际写人

  延伸拓展:

  仿照这课写一个片段。

  板书: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文品    人品

  认真    平和

  负责    慈祥

  平易近人

用“叶片”做奖品——《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篇8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通过作家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 “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金美丽老师上的是第一课时,金老师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叶圣陶的认真、平和。

  一、       以“爬山虎”为主线,步步引导

  1、  开头金老师以“课题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么课文是不是写爬山虎?”把学生引入课文,通过读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

  2、  了解课文大意后,金老师又提问“那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让学生找出描写爬山虎的语句,直奔中心,紧抓文中描写爬山虎的语句,这是全文的中心所在。以这一中心辐射全文,教学层次特别清楚。通过读理解其深刻含义,突破难点。

  3、  又以问题“看到那绿绿的爬山虎,作者的心情为何如此喜悦?”引领学生学习叶老给“我”批改作文这件事,突出文章重点。让学生围绕中心句去探究,去学习,学生学习的目标就更明确,使整课堂浑然一体,正是由于金老师能深入钻研教材,对不同的教材进行不同的教学处理,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才使这一堂课的教学流程如此清晰,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此成功。

  二、以情促读,读中感悟

  阅读课就是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根据语言的特点,有侧重的进行读的训练。金老师注意营造以读为本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足的朗读课文的时间,读贯彻整堂课。课的开始就让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再通过读引导学生找出表达课文思想内容的重点语句段落,即找出描写爬山虎的语句,以读用心理解其深刻含义;最后抓住叶老为我修改作文的语句,用心品读这些重点句段,体会叶老的一丝不苟和平和。

  三、综合这节课的情况,本人提出一些浅薄的看法,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多包涵。

  1、理解课文难点部分这个环节还不够扎实。如体会第一句描写爬山虎的语句:“刚进里院,一墙绿油油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学生始终体会不到作者借爬山虎来写自己喜悦的心情。金老师是否把这部分先放一放,先学习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部分,再回过头去体会,学生可能会更易理解。

  2、这节课安排朗读的时间比较多,但读的形式不够多,金老师多以自由读、齐读为主。

  3、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不突出。新课标指出,要注重课堂师生的对话,生生对话。这课堂中,教师还是主导整个课堂,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这些新理念没有突显出来。

用“叶片”做奖品——《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篇9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推荐  删除  动词  融洽  黄昏  余晖

  楷模  燥热  摇曳  曲线  透露  莫名其妙  映入眼帘  密密麻麻  意义非凡 春风拂面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的习惯,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4、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

  1、认识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推荐  删除  动词  融洽  黄昏  余晖

  楷模  燥热  摇曳  曲线  透露  莫名其妙  映入眼帘  密密麻麻  意义非凡 春风拂面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难点

  1、初步学习修改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的习惯,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课件出示)。

  师:看到什么了?

  生:(爬山虎)

  师:看到这一墙的,绿绿的、充满生机的爬山虎,我们就能想到前一段时间刚刚学的----?

  生:(想到了刚学过的课文:《爬山虎的脚》,它的作者就是著句的大作家叶圣陶。。。。)

  师:是啊,叶老先生,他这一生曾经培养和影响了一大批的文学青年!肖复兴,就是其中的一位!(出示图片)

  师:你能介绍肖复兴吗?

  生:(学生介绍)

  师:1992年,肖复兴为了怀念叶圣陶,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板书)

  师: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写的时候要注意---------

  写“绿”的时候要注意下半部分的笔顺,写“虎”的时候要注意第三笔是横钩。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新授

  1、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肖复兴在文中都写了什么吗?

  2、生:想

  师:那就请同学们快来自由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了,遇到难读的词和句子就多读几遍。

  a、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桌间巡视,指导读文。

  b、生字测试反馈

  师:( 屏幕出示二字词语,)你们先合作着,把这些词语读一读!

  师:同学们,你们都读得特棒了吧,我们来,开火车指名 读

  指名读第一板词,正音:曲(指导学法);

  指名读第二板词:

  师:同学们,词语呀,也是有感情的,大家在下面自已读读这些词,然后到文中去画下来,再读给你的同桌听听,然后写到积累本上,以后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可以用得上。

  师:谁能带着自已不同的理解,再领同学们读读这些4字词语?

  生:读,

  师:指导要读出感情:春风拂面  莫名其妙 

  2、师:我们已经读准了字词,读通了句子,这样一定会对理解课文的内容有帮助的!我们来默读课文,看看肖复兴在文中,回忆了当年和叶圣陶老爷爷之间发生的哪几件事?

  汇报,板书。

  3、师:谁能完整的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生:概括

  (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叙事的文章可以找到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就可以将课文的内容说清楚了)

  4、师:同学们,当我捧起这篇获奖作文时,看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请同学们到文章中找找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再和同桌说说你的感受!

  生:读课文, 自主学习,准备交流!

  5、汇报

  师: (1) 捧起这篇被叶老修改过的作文,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什么呀?我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

  a、学生找句子,指名读句子。

  师:

  b、我,听出来了,密密麻麻的,那密密麻麻什么样啊?

  c、学生结合句子说自已的感受。怎么读啊,指句读。

  d、你们自已试试,读一读吧!

  生:

  e、再指名读!

  师:

  f、你们想看看我的那篇作文吗?想看看被叶圣陶老爷爷修改过的样子吗?(课件出示,作文原稿),映入我眼帘的,满眼都是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我感受到什么了?

  g、再指名读

  师:

  h、听了你的朗读,我的手中仿佛正捧着这份被叶老修改的文稿,密密麻麻的,再齐读

  i、板书:认真

  师:(2)当肖复兴看着这份文稿的时候啊,想起了语文老师说的那句话:他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回到家,他仔细的看了几遍.,他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

  a、学生汇报

  师:  ?《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课件出示

  这一张和一幅有什么不同啊?你们自已读读看,体会体会。

  生活中,我们常说的是一张纸,一幅画像。

  你们这样一改呀,这字,就用的-----准确了。       词  准确(板书)

  ? 再看看,还看到了什么?

  找句子,读

  读原句,读改后的句子,自已练习读一读,边读边说改的方法。

  学生读谈体会!

  (课件演示,改的过程,并板书:句  规范)

  ?让学生从资料袋里再找出一处,感受这样修改的好处!(课件演示)

  师: 像这样的修改,在文中还有好多处呢!我们一起到资料袋里看看,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你看到的!

  师:读文中的句子,谈体会,进一步感受句要修改的规范。

  师 小结:叶圣陶老爷爷曾说过:这好的作文啊,只要注意字用的准确些,句子写的规范点,文章写的真实,生动些,就好了。(结合板书说)

  师:肖复兴,看着这样一位大作家为他修改的作文 ,看着看着,他看懂了修改作文的奥妙,看着看着,他仿佛听到叶老先的亲切的话语,此时的我,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学生找到句子读一读。

  师:孩子,这“春风拂面”是什么样的感受啊?

  这句话该怎么读啊?你们在下面试试,读读!

  指名读

  师:这春风啊,此时此刻,好象不仅仅从我脸旁吹过,更吹进了我的心里啦!

  谁能再读读这句话,让这带给我温暖的春风也吹过在座每个孩子的心田啊!

  生:练习读,再指名读。

  师:(出示课件)你们知道吗?叶老先生对这篇1500多字的文稿,修改了大约有150多处呢,此时,我会说:-----------

  生:读

  师:当时的叶老先生是教育部的副部长,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社长,总编,每天有数不清的稿件要批阅,他的工作可忙,可忙了,可还是要挤出时间为我们这些孩子一篇一篇的修改作文,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啊,难怪我会这样说:                     !

  生:读

  师:当时的叶老,已是年近七十的老人,夜已经深了,可是他还是不肯休息,心里还牵挂着我们这些孩子的成长,多么关爱我们的老人啊,难怪我会这样说:------------------

  生:读

  师:此时此刻,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他的认真,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平和,温暖,那种感觉有如春风拂面!(板书)

  师:

  b、叶老先生不仅为我修改了作文,还为我的作文写了评语,你们读一读,看看从中你又有什么感受?

  7、全文总结

  师:叶老先生不仅给了肖复兴指导和帮助,他在书《作文的修改》中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课件出示,学生读)

  师:(结合板书)同学们,当看,正是由于叶老先生的认真,平和,才使当年的“我”在写作方面树立了自信,在后来的文学之路上取得了许多的成绩。(出示课件)

  每每想起当年的往事,有如春风拂面!

  也正是因为这次作文的修改,才使肖复兴有机会到叶老先生家去做客,才有机会看到那满墙的绿绿的爬山虎。那么为什么写事的文章要用爬山虎做题目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研究!

  板书: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作文

  叶老先生                           “我”(肖复兴)  

  邀请做客          

  认真                           春风拂面           词  准确

  句  规范

  平和

用“叶片”做奖品——《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篇10

  【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

  1、会认7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莫名其妙”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从叶老批改的作文及教导中体会他“认真、平和、亲切、质朴”的作品和人品。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中体会叶圣陶老先生的人格美,学会做人。

  【课前准备】

  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阅读他们的作品;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作品,初步了解这两位作家。

  2、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学生质疑,导入新课

  1、读课题,质疑。

  2、检查预习,生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1、划出生字新词。

  2、想一想: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用小问号标出来。

  三、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学生读一读,说说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师评价。

  2、会读的同学站起来齐读,师生共同评价。

  3、填空,整体感知课文。

  四、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学生质疑。

  2、划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指名读,说说分别是描写什么时候的爬山虎,它们有什么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指导感情朗读:

  这确实是一种美的景色,一幅幅美的画面,也可以说,作者在这儿营造着一种美的意境。这美的意境是不是单单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绿绿的美构成的呢?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什么?那么,叶老美的人格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读读课文,找出具体事例,划记出直接写叶老人格之美的句子。针对这些句子,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变成问题考考别人。把自己不懂的和其他同学讨论一下,共同解答。在合作中又发现了什么新问题?我们来一个小组pk赛,看哪个学习小组找的问题最多,理解课文的能力最强。提出一个问题或回答一个问题老师将在你们那个小组粘上一个爬山虎的叶片,添上一片绿。哪个小组的爬山虎的绿最多,将得到老师的特别的奖励──叶圣陶爷爷写的书哦!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4、小组pk赛,相机指导朗读。

  5、评价总结。

  6、美丽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这时,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不是蕴含了更深的含义呢?让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话,生齐读。

  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五、课后作业

  1、和小伙伴们交流交流写作文和改作文的体会。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写下来,下节课和同桌交换一起改一改。

用“叶片”做奖品——《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篇11

  a级基础训练:课内巩固与强化(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10分)

  fān

  开  shān

  掉     tīng

  客    hu

  模        qià

  融    cí

  语  piān

  目    zào

  干          lián

  窗  wò

  把  

  二、花儿朵朵(照样子加偏旁,组新字)(16分)

  例:扁(骗)

  扁( )( )( )( )  军( )( )( )( )

  巴( )( )( )( )  兆( )( )( )( )

  三、点球大战(选词填空)(12分)

  推荐  评选

  1、经语文老师的(  ),我的一篇作文在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了奖。

  2、上学期,他被同学们(  )为“三好学生”。

  果然  居然

  3、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  )要见一下初中生!

  4、他说今天要来,(  )来了。

  修改  改正

  5、发现错误,要立即(  )。

  6、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  )。

  四、我当小裁判(把括号里不能搭配的词,用“/”划掉)(12分)

  交谈(融洽 恰当)  爱惜(树木 粮食)  动作(优美 优秀)

  挡住(视力 视线)  讨论(强烈 热烈)  改正(问题 错误)

  b级重点难点过关(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五、啄木鸟门诊(修改病句)(15分)

  1、我非常庆贺,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夸耀我们进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子上到处满是红色的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到家,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五一长假,去旅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文内容我熟悉(按要求作答)(35分)

  1、刚进里院,一墙(   )的爬山虎(   )眼帘。夏日的(   )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   )的,像(   )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   )着,(   )着迷离的光点。

  ⑴ 根据课文填空。(4分)

  ⑵ 如果把上面这句话改成“刚进院里,我就看见一墙碧绿的爬山虎,觉得一下子凉快了许多”可以吗?为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6分)

  “干净”在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范”在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  )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  )以及(  ),如春风拂面。

  ⑴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⑵ “拂”指(   ),“春风拂面”指(            ),形容使人感到(              )。作者运用了(      )修辞手法,更形象地表达出了对叶老先生的感受。(8分)

  4、落日的(  )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   )。如同一片(    ),(     )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    ),显得(       )。

  ⑴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⑵ 请你用“如同”写一句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叶片”做奖品——《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篇12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2、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件什么时候的事。

  3、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学生齐读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这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吗?(不是)对,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⑴ 读后评议;

  ⑵ 出示填空,讨论填空:

  文章主要讲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以及在这一年暑假请作者去他家做客的事。

  板书:

  改作文做客

  ⑶ 课文哪几个小节写的是叶老帮作者修改作文?

  三、学习第一段(1~4节)

  1、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一段。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出示多媒体课件,打出第一节字幕)这一节讲了两层意思,(打出分层号)请同学们速读第1节,用简洁扼要的两句话来概括层意。

  (“我”的作文获奖了,老师告诉“我”是叶老帮“我”改的。)

  2、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呢?请同学们速读2、3、4小节。

  3、今天老师带来了修改稿的部分(出示课件),我们来看一看,议一议。看了叶老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各抒己见。)

  4、作者当初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有什么反应呢?

  (指名读。)

  为什么会一下子愣住了呢?

  (因惊讶和激动,自以为写得很好的作文,没想到叶老竟改了那么多地方;更没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细致地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

  改了哪些地方呢?你能举例来说说呢?

  指导朗读“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或直线、曲线。”

  5、的确,文章中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叶老都一丝不苟地进行了修改。我们的感受和作者的相比,谁的感受更多更深些呢?为什么?

  “我真的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

  6、“我”到底得到了哪些好处呢?指名答出示重点句:

  这不仅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⑴ “气候”在字典里有这样几个解释:

  ① 气象情况;

  ② 比喻动向或情势;

  ③ 比喻结果或成就。在这里句话里面,应该选哪一个解释?

  ⑵ 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句话讲了两个方面的感受,一是看到自己作文的毛病,二是认识到做学问应该有的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这两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比第一个方面更进了一步,所以用了“不仅……也……”这样的表达方法。)

  板书:

  下大力气一丝不苟

  ⑶ 做文章,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要十分投入,化大力气,才能成功,否则一事无成。

  ⑷ 指导朗读。

  7、是啊,我们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叶老不仅为“我”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板书:改 评),指名读。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如果说叶老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学生接读:“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

  8、“那时,我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只鸟儿抖着翅膀。”

  (出示课件。)

  ⑴ 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

  (“我”根本没有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地对“我”的作文进行指导,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我”十分地惊喜,十分地感动,并受到了巨大的鼓舞,或许由此产生了当作家的梦想。)

  ⑵ 指导朗读。

  (个别读、女生读、男生读、集体读)

  9、学生置疑。

  四、总结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好,这就是我们下节课所要着重研究的。

  五、学习本课生字

  1、出示生字正音。

  2、归类。

  3、指导书写。

  六、作业

  1、抄写词儿。

  2、朗读课文。

  【板书】

  修改作文───改 一丝不苟

  评 指点鼓励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人品作品堪称楷模

  邀请作客───亲切(认真、期待)

用“叶片”做奖品——《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篇13

  第一课时

  【教材解析】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家肖复兴的成长故事,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同时感悟如何修改作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课,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没我们这学期学过一篇叶圣陶先生写的课文——《爬山虎的脚》,你们还记得吗?课文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正是叶圣陶先生院墙上的那片爬山虎,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它是发生在叶老家里的一件事,它就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齐读课题

  3、读题猜文:你们能猜猜《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会写些什么吗?那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写的是不是如你们所想。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文:快速的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旁边的小朋友,也可以查字典等学习方法来解决。

  2、学习生字。

  自由读——抽读——同桌读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情?

  三、深入课文,发掘文本

  1、学习修改作文

  (1)出示《一张画像》的修改稿

  (2)提问:这是什么?

  (3)说说自己平时是怎么修改作文的?

  (4)默读第三自然段。叶老是怎么修改作文的?用了什么修改方法?

  (生自说,师板书)

  (5)填空:被叶老修改后的作文作到了,用字       、      ,句子         、          。

  (6)看了叶老修改的作文,你有什么感想?肖复兴呢?

  (7)出示句子:我虽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

  ①读句子

  ②你从句子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那些词中看出来的?

  ③理解“春风拂面”

  ④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2、学习应邀做客

  过渡:作者虽未见叶老先生的面。暑假是,小作者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生说)我们一起去跟作者到叶老家里做客。

  (1)自由读6——9自然段

  (2)经过这次做客,你感受到叶老是个什么样的人?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教师引领学生解读文本。

  2、小结

  平易近人、一丝不苟的品质,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后来他发奋学习,充实做人,勤奋写作,终于成长为当代有名的作家,至今为止,已出版了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作品主要有系列长篇小说《中学生三步曲》、长篇报告文学《与当代中学生的对话》、《当代中学生通信录》等。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四、回归主题,引发深思

  作者为何以此为题。

  【板书设计】   

  作品

  修改作文—→一丝不苟、认真、仔细

  }堪称楷模

  邀请作客—→平易近人、平和、亲切

  人品

  【教后反思】

  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脉络,然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再回归整体,升华认识。

  初读时,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写了哪两件事,知道这两件事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存在着独立性,然后引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在理解了文中这两部分内容之后,可以回归整体,讨论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使学生了解到,因为“我”的作文写得“亲切自然”,叶老批改了“我”的作文,因而对 “我”有所了解,才请“我”到他家做客。我见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叶老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时间已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但当时的情景如在眼前。一想起叶圣陶先生,就仿佛又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所以以此为题。

  修改是写好作文的必要前提,所以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修改作文的发法,在学习叶老修改作文的基础上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

用“叶片”做奖品——《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篇14

  【词】

  融洽  蕴含  融化  染红  摇曳  意义非凡  春风拂面

  【句】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到不知黄昏的到来。

  落日的余晕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段】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结构分析:

  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我”的一篇作文获了奖,受到叶老的修改,“我”很高兴。

  第二部分(第7~9自然段):暑假的一天,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通过与叶老先生的接触,使“我”受益匪浅。

  写作特点:

  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爬山虎为线索记叙的。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写叶圣陶先生给作者修改作文,并请作者前往自己家中做客的事,给作者留下难忘的印象,表现了叶圣陶先生非常关心爱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用“叶片”做奖品——《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