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14应用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实录

《14应用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实录

摆脱失落 点赞 分享
《14应用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

《14应用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实录

    生1:王阳明格竹的事例,说明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

    生2:作者自己留学的一段经历,证明了中国学生轻视实验,不愿动手的缺陷。

    师:既然作者指出了中国学生包括我们在内所存在的问题,他是否详细地给我们指出了摆脱这种困境而在今后能迈上正确的求知途径的方法呢?

    生l:他说:“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发现事物的真相。”

    生2:还有“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师: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弄清了课文在议论上的特点:文章的结构是我们常见的,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说理的方法也是我们常见的,你们自己归纳一下吧!

    生:摆事实,讲道理。

  还抽象于形象,还一般于特殊,深入浅出地理解内容,鼓励独到的见解

    师:李白和杜甫是大家熟悉的诗人,我这儿有一首关于他们的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哪用故谤伤。蚍蜉振大树,可笑不自量。这是韩愈给李白杜甫诗文的评价,你们还能找出一首来吗?

    生: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这是清代赵翼的《论诗》。   

    师:从对李白杜甫诗文的不同评价来看,你们觉得韩愈和赵翼哪一个人的求知观同课文相类似,并简要地谈谈自己的依据。

    (学生讨论)

    生:赵翼的求知观跟课文类似。

    师:依据呢?

    生l:因为赵翼“保留”着“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他“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生2:他学习知识做到了“不消极地袖手旁观”,“能自己做主张,出主意”,敢于怀疑和否定权威,积极提倡动手创新。

    师:谈得很好。既然如你们所说,那么,丁肇中是一个大学问家,他也是个权威,你们敢向他挑战吗?

  ‘生:敢!

    师:他说,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你们有些什么不同的意见呢?

    生l:有。就如格竹吧,同是封建时代的郑板桥,他就不像王阳明那样一无所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浑不怕,任尔东西南北风。

    生2:很多善于写咏物诗的封建文人,他们其实是擅长“格物”并能“致知”的。

    生3:如“格柳”吧,“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我也想起了一首:“梅雪争春肯降,骚人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是宋诗人在“格”梅和雪。

    生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居易在“格草”。

    生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在“格山”。

    师:说得很多了。同学们能够同作者一见雌雄,这是好习惯。不过,作者所说的,毕竟是当时中国教育的现实,并且对现在也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作者正站在关心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高度,给我们指出缺点和开具了治病的良药。所以,我们应该感激他的这一番良苦的用心。你们觉得呢?

    生l:我们应该学习他把自己同祖国和民族联系起来的精神。

    生2:学习注重实际,旨在创新的求知精神。

    师:是的,我们虽然提倡怀疑的精神,但是,我也不能因此而走向极端:怀疑一切,否定一切。这样我们就会失去很多真正的知识。正如马克思所说:“不要在倒掉产盆里的脏水的同时,连新生的婴儿也倒掉了!”

  留下余味,使学生探究的热情延伸到课堂之外去

  师:议论的文章,虽然缺乏文学作品的生动,但是,它们正如本文一样,有许多精辟的见地与人生的哲理足以开启我们的心扉,打动我们的心灵,洗礼我们的灵魂。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些道理,对我们做事为人,给了多么大的启发和帮助啊。鉴于此,你们在读书时,就不应该偏食,不仅学会享受那些动人心弦文学作品,也应该抽点时间读一读那些质朴的说理文章,请记住,那里面同样有鲜花和宝石!

教学反思

    。议论文的阅读,重点是把握和学习作者说理的技巧,弄清作者说理的思维层次,学生在接受文本特征的同时,要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对于作者尝试成功了的那些说理方法,也要让它们形成学生自己的能力,强调运用,强调联系自己的实际。为此,教学应该从具体地感知课文入手,引导他们发现提纲性的语句,然后经过讨论、分析,并对文章特点作精要的概括,使学生得到有用的经验,让他们学有所获。

    议论文的教学,要多在形象性上去做文章,要学会化解抽象的和概括的判断。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注意经常地运用联想和想像,只有如此,我们的议论文教学才不会味同嚼蜡,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能使他们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14应用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