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第18课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

第18课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

颜值担当 点赞 分享
第18课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

微信扫码分享

第18课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

第17课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抵抗派的思想主张;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的政治思想主张;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的思想核心;《钦定宪法大纲》颁行的历史背景及其基本内容;“皇族内阁”的形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的规定;宋教仁为民主宪政而死。
过程与方法:
阅读史料,归纳各种政治派别的思想主张;比较维新派前后两种主线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钦定宪法大纲》和《中华民国约法》。
学会历史的观察,从清末民国初期的宪政实践发现近代政体的进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有宪法比没有宪法进步;但有宪法未必有宪政;依法治国,才能建设法治国家,推动政治文明。
宋教仁为宪政流血事迹感人,但说明中国民主宪政道路曲折;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社会的进步,当代有志青年还要有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民国时期的宪政
教学难点:比较“君民共主”与君主立宪制的差异;比较《钦定宪法大纲》的《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约法》的不同。
导入新课:
1840年以后的大约1xx年间,强敌叩关,国难当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如何才能走出困境?怎样才能救民于水火?面对生存危机,先贤们苦苦探求,进行了不懈的抗争,终于赶走了皇帝,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讲授新课:
一、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1、对西方物质文明的认识
时间:鸦片战争到19世纪60年代
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冯桂芬、洋务派
结果:未能找到解救危机之道
2、改良思潮的发展
时间:19世纪70年代
代表人物:王韬、薜福成、马建忠、郑观应
主张:(课本p68)
课本68页引用的三条材料都主张在中国实行什么制度?(君民共主制)
19世纪70年代的思想家是怎样理解西方政体的?
西方立宪政治所具有的某些优点,恰恰是中国专制传统政体最为缺乏
中国传统专制政治在应付西方挑战时暴露出来的严重弊端,是由于中国传统政体使君主与民众上下相隔。议会政治的意义,并不是西方原生意义上的对政府权力的限制与约束,而是这种制度能够“集思广益”,“固结民心”。
长期处于闭锁状态的中国人在当时还不可能认识到这种西方政治制度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制度表面的东西(如法律的作用)他们也没完全看清楚
从69页的《请定立宪开国会折》的材料中可看出维新派开始的主张是什么?
立宪法、开国会、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
在政治运动中,他们的主张有了什么变化?梁启超如何解析变化的原因?
开明君主制
立宪政体“必民智稍开而后能行之”
3、戊戌变法运动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主张(见课本p69)
实践:19世纪末改良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
 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从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到学习西政治文明的转变?这些思想家是怎样理解西方政体的?
转变原因:西学日益传播使人们的认识逐渐加深;学习物质文明未能挽救民族危亡;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日益成长。理解:早期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实行“君民共主制”,并效仿西方设议院。这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康梁维新派:开始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在政治运动中,他们主张实行开明君主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18课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