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2有感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2有感

颜值担当 点赞 分享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2有感

微信扫码分享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2有感

    终于把《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看完了。在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感觉我的思绪还在游走,书上的情节还在脑海中盘旋。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怎样提升孩子审美”这一篇章,这里李老师所说的“审美”指的是“美术欣赏”。    在组织孩子美术欣赏的时候我们一般采取的方法是:先讨论看到了什么?给人的感觉是怎么样的?然后看作者的构图,颜色等。但是李老师的组织过程并非那么简单,她从了解作者开始,用她的话说是“与大师约会”,如要欣赏凡·高的作品时,李老师为孩子讲了很多有关大师的故事,大师一般都有非常有意思的经历和人格的魅力,很能感染人、打动人,孩子一旦被感染,被打动,就会对这位大师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想与他亲近,说起他就像说起自己的朋友一样;然后结合他的生活背景来分析他的作品,教师讲述:有一天,凡·高发现自己床底下一双又破又旧、变了形的大皮鞋,那是因为太破没有送出去的唯一财产。这双鞋子上面带有明显的凡·高的气息——受苦受难,不能解决问题。他像是从这双皮鞋上看见了自己,禁不住感慨万千。他被这双大鞋迷住了,使出全身的劲画了起来,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也忘记了自己的苦难······随即老师就拿出凡·高的画,说:“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凡·高的大皮鞋!”孩子们看了以后就激动不已,随后教师又组织孩子们看了凡·高的其他作品,如树、风景还有向日葵;最后老师邀请幼儿画一棵大树扭动的风景,孩子们画的大树不再像以前一样蘑菇形状了,又过了几天,孩子们纷纷向老师汇报:我们看到的树真的像凡·高的画那样扭动着。    这就是李老师组织的美术欣赏活动,有趣,生动,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作者的生活,体验作者的绘画情绪,更好地理解绘画作品,但是这样的活动也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课的老师不但自己要熟悉作者性格特征,还要了解其生平事迹,只有教师具备了足够的美术涵养,才能成功开展美术欣赏活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2有感

微信扫码分享